我心目中的陶渊明9篇
第一篇我心目中的陶渊明:心中的陶渊明_350字
陶渊明,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乡里小儿,做了80多天彭泽令就弃乡归隐,躬耕田园的伟大人物。
他喜爱恬淡自然的田园生活,他厌弃官场政治的腐败、门阀制度深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他归隐田园后家乡遭焚,生活陷入困境,但他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与世隔绝。
骀荡的江风,吹得他衣袂漂浮,如仙人一般——笼中的鸟儿此时重返自然了。他的快乐又有谁能体会呢?人生的美好难以企及时,便在于心灵的自然与悠然;人生的永恒瞬间,也常常缘起于那片刻的安闲:只不过是轻轻飘过的一缕云烟,便有了难言的满足;只不过是闲叙几句家常,便有了一整日的温暖。在那个并不富足的田园里,他欣然开怀,洒脱自在一如那朵无心出岫的白云。其实,田园处处可寻,千载难逢的是那般快乐而满足的心。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一中高二:kadizuan
第二篇我心目中的陶渊明:陶渊明,我眼中,你最美。_700字
如悄然飘落的冬雪 如淅淅沥沥的春雨 如夏日浓荫里沙沙而过的风 如轻轻随风舞动的秋叶 陶渊明 你化作世间万物从我身旁走过,蹁跹如蝶,轻盈如风。 陶渊明 我眼中你最美。 忆往昔…… 有你饮酒东篱的悠然遐思 有你归隐田居的辛勤忙碌 有你衔觞赋诗的忘怀得失 有你视如仙境的世外桃源 每每品味着你,陶醉在浩渺的知识海洋中,我总感到心旷神怡、受益匪浅。 疲惫时,想想“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忙碌。 悠闲时,品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贫困时,想想“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艰苦。 读书时,品品“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忘我与痴迷…… 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多少次梦回归园田居,与君理荒秽…… 多少次与君饮酒共乐,体味“顾影独尽,忽然复醉”的痴迷…… 多少次置身于世外桃源,与君往来种作之景时时映入眼帘…… 你那与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不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魄力让我肃然起敬。 你那与其“同流合污”,还不如“但使愿无违”的意愿让我内心强大。 你那与其“衣食住行不用愁”,还不如“种豆南山下”的辛勤让我佩服。 你那与其“追求功名利禄”,还不如“心远地自偏”的勇敢让我叹服。 陶渊明,你所拥有的魄力与清高真的让晚生钦佩。“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呜呼!陶渊明,在此我为你颂歌、为你沉醉、为你疯狂…… 我将用我的真心去品味你、咀嚼你、体味你…… 陶渊明、我眼中,你最美。
初三:老三
第三篇我心目中的陶渊明:“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_1200字
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一个立志入朝为官,报效祖国的年轻人站在高山上,俯瞰大地,颇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气势。他心潮澎湃,双手高举,正准备吟诗一首,一抒豪情时,忽然听见一阵怡然自得的吟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年轻人转过头,但见一袭白衣不染尘,清瘦的老者悠闲地站在他面前。年轻人心中狂喜,这不正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隐世高人——陶渊明吗?年起任压下心中对陶渊明的敬佩与见到陶渊明的喜悦,用尽量平静的声音问道:“您是陶渊明?”陶渊明微微点头。年轻人对陶渊明早有仰慕之情,却对他隐居山林的做法感到十分不解,于是开口问道:“您如此博学多才,为何不入仕途,为朝廷效力?”
陶渊明负手而立,淡淡回应:“既然不能有我心中的世外桃源,我又何必入浊世,一争长短呢?”
年轻人依旧不放弃,振振有词地说道:“好男儿应志在四方,兼济天下。若觉得世道黑暗,那就更应该披荆斩棘,把一切的不合理,一切的不公正,一切丑恶统统埋葬掉,世界自然会迎来大同,开创世外桃源。”
陶渊明不为所动,只是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丝毫没有因为年轻人的顶撞而生气,继续不急不缓的说:“我本无心涉足俗世,只求独善其身,安享岁月。而你的‘社会理想论’有些不切实际,社会发展的问题,应该徐图改良,若是毁灭旧的一切,则代价太大。”
“可是……”
年轻人还想争辩,一位白发老者出现在他们面前。年轻人忙叫白发老者来评理。白发老者听了年轻人的讲述,缓缓说道:“是当以霹雳手段,弃旧而图新也。”
年轻人一拍巴掌:“此言正合我意。只有驱除腐朽,尽扫黑暗,才能迎来真正的光明,建立起普遍的幸福。”
陶渊明笑而不语,只是意味深长地锄着杂草。
老者沉吟一会儿,接着道:“雄心壮志固然需要,但世事没有一蹴而就的道理,一动须有一静,一刚方有一柔,有些时候,是要静下来才好的。你们二人一人主张独善其身,一人主张兼济天下,都是根据个人志向而定的,不存在谁对谁错,只有找好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和高度,方可成大器。”
说完,老者飘然而去。此时不仅是年轻人,连陶渊明也是恍然大悟,他们静静地伫立在山崖上,心中,思绪万千……
初一:蒋馨月
第四篇我心目中的陶渊明:归去来兮看陶渊明_550字
喜欢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并非一两天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都很羡慕。
原因在于他的淡,淡泊名利。想来他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不然这一篇篇流传千古的作品能如此声名远扬?但他却隐于田野乡村,而并非像世人一样将光芒放射得耀眼。仅从这一点便可以得知,于他而言,这名利不过是世人间互相争夺来,争夺去的一个幌子罢了,是毫无意义的。
当一个隐者,这种感觉应该更不一般。闲云野鹤般自由自在,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度日,那种悠然,那种坦然,自然也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他就有此先见之明,远离那污浊不堪的俗世,来到这悠闲自在的世外,过着这样羡煞世人的生活。果然乐极!
那就是“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心境了吧,也许在他心中,重要的并不是居庙堂之高时的锦衣玉食,而是处江湖之远时的田野风情吧!
尽管陶渊明如此地想“独善其身”,但他心中仍放不下“兼济天下”,否则它早已解脱,何苦又来“举杯浇愁”呢?
这样就是这个想满足于田园乐趣、而又企图帮助那些有着痛苦生活的人民,的一个“大写的人”,心中充满了无限的苦闷。
即使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即使他远离这凡尘俗世,他那颗“金子”般的心灵却依然无法归于平静。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他始终无法极乐般逍遥自在,但率性自然,洒脱无羁的陶渊明确实让人由衷羡慕的,在像我这样的后人心中也是不可磨灭的。
第五篇我心目中的陶渊明:陶渊明的田园生活_600字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他的一生,忙忙碌碌,反复辗转于官场与田园,他心所向田园,以一种隐逸者,高洁者的身份度过自已的余生,但他满心充怀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牵挂担忧之情,他一度充满憧憬,多次任官,但年近老烛之年的他真正意识到,田园是他的归宿,乡村车马野夫的生活才是他真正向往的,也是他原本该过的。
一生的孤洁,是门口杂草丛菊中的‘松菊犹存’,是久转徘徊的那颗孤松,坚韧挺拔,却只是孤且一颗,孤身一人而己,所以他盼归田园,以质朴的生活换得最纯的快乐,以脚踏实地来放心灵。
陶渊明的田国生话是一幅美好的图景,锄地拨草,时而弯腰劳作,时而矫首远观,汗水流过脸颊,带来了疲意,得到的却是心中无限的满足,陶渊明的生活是白朴平凡的生话,一个一普通农家生活——常常策扶老以流憩,活得自在悠然,亦是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的去苦劳作那般,生活虽苦,却无比惬意满足。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安然于现在,不求富贵,不盼长生,不虑生命之短暂,虽已花甲之年,感叹过光阴易逝,时无短暂,但其正的现实让他乐天安命,不顾虑将来,只享受现在。田国是他精神寄托,在田园中,他乐天安命,在田园中,他虽苦犹甜。他爱田园,爱他的美,一种超然世外的美丽,不夹杂社会,官场的黑暗,他爱田园,爱他的一切之物皆为、自然之生,没有别外的糅造,正如人的本性,质朴自然。
在田园中,他放飞心灵,安心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在田园中,他忘却忧虑,虽是年老的体躯,却杯有一颗对田园少年般炽热的心。
他以颗美好的心灵面对着田园,田园则以其方式加以反馈。
第六篇我心目中的陶渊明:[古诗词征文]我爱古诗词_900字
童年时期,在父母的引导和教育下,我渐渐地喜欢上诵读古诗。一方面,不同诗词的内容能让我体会诗人不一样的情感;另一方面也能使我在古文中,学习古人们那种不求名利,悠然自得的情怀。
在众多古人中,我喜欢陶渊明所创作的诗词。在他的诗词中,向来以感情真挚,朴素自然为特色,文中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和浮华所改变。有时也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而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又通过运用虚构的手法,将桃花源描绘成一个绿树成行,男女老幼,辛勤耕织,祥和无忧的安定社会,以此寄托他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当时混乱时世、黑暗政治现实的不满,由此也体现了陶渊明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高度。
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刻画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的形象;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而在“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恶劣环境中,他却能安贫乐道,忘怀得失。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闲静少言,不慕容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都是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是他不涉官场的尔虞我诈,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而归隐田园的体现,也是他一生淡泊名利的真实写照。
每当陶渊明游玩于山水之间时,那一曲曲悲壮的诗篇,那一段段优美的古文,正伴随着你的衣襟,流传千古。此时,我体会到,诗已纳入你的灵魂,不论生活有多贫穷,处境有多落魄,它都依然伴随在你的左右。而当你看到百姓的痛苦、官场的腐朽后,你明白自己已无力改变现实社会的污浊,你心中的那股想法又一次又一次出现在你的脑海中——做一个行者,不论尘世的喧嚣,选择过安静、悠闲的生活,抛开官场上的压迫、剥削,不是金钱为命,只为自己而活,一生安贫乐道。
陶渊明这位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虽然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但却留下了无数传颂千古的诗句。他笔下所出,都包含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而他的作品,更是让我们这些读者读着亲切,回味无穷。无论是他的人生经历,还是他的田园诗赋,都让我深有感触。而诗词中体现的那种悠然,那种坦然,或许正是你对生活的向往。
初三:吴宏杰
第七篇我心目中的陶渊明:致陶渊明_1200字
偶然发现新年日历的第一页插图,竟是一朵封冻在薄冰之中的雏菊。冰看上去很温润,雏菊纤弱的柔瓣便愈发地透出了明媚灿烂的黄色,像是熔在了冰中的太阳。蓦然间,想起了先生。
先生,我不会对您说出“我欣赏您的诗”等等类似的话。因为,我不想用如此肤浅的话那么轻易地,就亵渎了您的灵魂。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且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或是闲来无事,随思绪远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世人赞您的隐逸闲适、不慕荣利,已有千年之久了。而今,我不再重复。我只想饱含敬意地说一句有些幼稚的真心话:先生,您是一个真实的人。
古往今来,名士千千万,其中不乏忠贞坚韧或风流倜傥之人,而他们在名垂千古的同时却或多或少地舍弃了真实的生活,不得不去说一些不想说的话,做一些不想做的事,即使是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完美,也只能在一片赞扬中独自掩门叹息,为这身不由己的生活。他们哪里得到了真正的快乐呢?他们没有释放本性的空间,也不曾有过自己主宰的生活。他们的一生,对旁人而言是伟大的、可敬的,而对于自己来讲,不过是为别人的事情劳碌了一辈子。昔日兼济天下的理想如今彷徨于功名利禄之间,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为了迎合别人而刻意打造的虚假面。当然,为了突出这些英雄豪杰们的高大形象,这个虚假面就演化成了“为人能屈能伸”的赞美之词。无论是多么清高的人,只要身处官场,这个虚假面就必定会形成,否则就会变成“恃才傲物”,处处遭到排挤与陷害,甚至招来杀身之祸。总之,他们已不是真实的人了,因为在他们日益圆滑起来的同时,被打磨掉的棱角就是本性。失掉了部分本性的人是精神残缺的人,而精神残缺就意味着生命里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字——“真”。
对于您来说,这也许是一场“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博弈,背景则是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幸运的是,后者取胜,世人便为之长舒一口气。因为有了归隐的您,才有了后世之人所敬仰千年的心灵桃源。
昔日与您一起打拼于官场之上的人正在为了“名”与“利”患得患失,您独坐于田园之上,观一山南菊,想一桩心事,望一抹斜阳。他们的“名”与“利”转瞬已成旧尘,唯有您恬淡的生活以及那与生活一样恬淡的心境至今仍熠熠生辉。
什么是真实的?真实的需是长久的。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它没有留下堆积如山的名利,却把您的名字永远地铭刻。
有人赞您是古今天下第一位把最平淡的事物写得最有味道的人。我想,也许好文章不在于文采华丽,也不单局限于意味深长、发人深省,而更多地取决于心境的宽广与淡然,用平和的心去观察最微小的点滴,重现那令人惊羡的美。
心之博大可容世间万物。一个真实的人眼中,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美。
是这样吧,先生。
河南省驻马店高中高一:石雅成
第八篇我心目中的陶渊明:我心中的的“世外桃源”_800字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落英缤纷,芳草鲜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安逸和幸福,不禁使人叹惋“此景只因天上有”。而在我心中,也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希翼和幻想,也有一个悠然自得的“世外桃源”……
清晨,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白雾,一切都在朦胧薄雾中,犹如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般,朦胧且迷人。
湛蓝的天空笼罩大地,天上的白云也逐渐变换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色,给人的景象就如沉在大海里,看着水里游的小鱼般的悠闲。不必去猜想世间的种种猜疑,岩石上的源泉顺着凹凸不平的石块流淌下来,落在水中发出天籁般的响声,自然而和谐。
周边的桃花树,美丽的让人难以置信,有小孩在桃花树旁玩耍,银铃般清澈的笑声荡漾在每个人的心中。风吹动着桃花树上的桃花,顷刻间,数百片桃花悄悄地落下起来,如花如梦,在空中飞飞扬扬,飘飘洒洒,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舞动着华丽的舞蹈,像花雨一般,幽幽的清香弥漫着。
大树下有乘凉的老人,缓缓煽动者蒲扇,安详的看着在桃花树下玩耍的孩童,仿佛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是这般爱玩、爱闹,不觉地露出了嘴角的笑容。耕作的人也停下田里的农活,望着孩童,似乎在想念自己小时候的日子。大孩子站在小溪里,挽起了衣袖和裤腿,伸进了清澈的湖中,抓小鱼小虾。山中偶尔传来一阵阵悠扬的笛声,似乎在诉说着某些事,但也不必去猜想,可能是山中归隐的道人,耐不住寂寞,以悠扬的笛声倾诉着心中所感。
会跳舞的女子也在桃花树下舞动着,跳着跳着像是与桃花融合起来,美的无与伦比,美的让人窒息,绿油油的水稻分布在田里,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图画,是那样神秘,那样引人遐想……
暮色起了,天地间棱角分明的萧条似乎变得柔软起来,像软软的棉花糖。随之而来的,是橙色的馥郁芳香。夕阳是安静的。人们头顶一片温柔的天空,家家的小院里,饭菜飘香,欢歌笑语,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夜色已浓,人们进入了美丽的梦乡,梦里是一片纷飞的桃花林,花落无影,水过无痕……
初二:陈舒怡
第九篇我心目中的陶渊明:活出自我_1000字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一些有关陶渊明的文章,引发了我对作者的兴趣。
其中有一篇我最喜欢的《桃花源记》,里面描写的那犹如仙境的桃源正是我所神往的地方。因此,学后我就对作者留下了似仙人一般飘然的极佳印象。但之后又读了一篇《爱莲说》却说他与菊花一样,见不惯尘世琐事而想与世隔绝,为的是衬托作者出淤泥而不染,其中不乏贬义。我不完全同意此看法。
问世间能如陶渊明一样有这种兴致的人又有几个,所以他一定是一个与他文章一样,有着非凡气质的翩翩君子。作为诗人,正需要这种气质。而作为一个政治家,忧国忧民当然是最重要的,他不完全具备,因为只因看不惯就撒手不管,去享受自己的生活,任由贼人横行霸道于朝廷,自然不对。可是如果这个朝廷已无药可救,而自己参与其中又必会会送死,使世间少了一个在艺术方面有造诣,并可以为民间百姓造一些福,还可以实现自己最重要的一个梦想,我想一个聪明的人都会选择后者,因为他毕竟和周敦颐的志向不尽相同。
整日在田地里锄锄草,松松土,种种花,再以这些为题写写自己最爱的文章,过着与从前完全不同,每一天都有新鲜感,令后人评论多多而摆脱讨厌的尘世的日子,这才是享受生活。而这样的生活不就是生活在现代的人最向往的吗?
“出淤泥而不染,涿清涟而不妖”这种境界固然是一般人达不到的,因为是人就会受环境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刘禹锡追求它,是不太可能的。而陶渊明非常清楚,所以他才害怕被污染,才远离是非之地的。远离,虽然不是最有效的办法但却是比较可行的办法。
他也有志向,但不是清除贪官污吏,而是过上悠闲自得的生活,无忧无虑,像桃源一样。没有牛忙那么顽强,也有崖中竹那么具有抗争精神,更没有蒲公英那么随遇而安,就像一朵云,按自己的想法生活,随意变换样子,变换家园,最重要:一切按照自己,过过不同的生活,别有一番洞天。
但他仍然不是常人,不会只为了生活而生活,为了劳作而劳作,他的一切生活都是为了自己快乐,一切劳作都是为了在劳作中找到创作的灵感,找到快乐的源泉。他不指望自己的文章能卖出什么好价钱好养家糊口,只希望自己做自己的知音,与自己交流,如此而已。
或许我想的不是正确的,或许他是有什么难处才退隐江湖,或许他并没有我心中想的像世外高人一般的心境,或许只是巧合才被后人看到了他潇洒的一面,但我的确喜欢这传说里的人。
我眼中的陶渊明,如仙人一样潇洒,善于发现自己的快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懂得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