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的故事9篇

时间:2018-10-07 来源:励志故事 点击:

圆周率的故事篇1:圆周率和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圆周率的故事篇2:数学家名人故事:祖冲之_750字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  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  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  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

圆周率的故事篇3:数学家名人故事:蒲丰_200字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  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  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  这就是着名的“蒲丰试验”。

圆周率的故事篇4:《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_500字


  今天早上我写完妈妈给我布置的作业后,看了一本书。书名叫《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它一共写了4位无人不知的着名人物。分别是:祖冲之、爱迪生、达尔文、李时珍。除了祖冲之以外,爱迪生、达尔文、李时珍这3位,我们都在语文书上学过。那我就介绍一下大家语文书上没学过的祖冲之吧!
  祖冲之:他是生活于1500多年前的南朝伟大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等等,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祖冲之真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古代人民的骄傲!他用割圆术求圆周率的方法,求得了3。1415926和3。14159927之间。祖冲之计算出来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是世界上第一个最精确的圆周率。定制了一个新历法——《大明历》(就是每391年便安排144个闰年)。提前两个月精确的推算出月食的日子
  这四位名人,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职业的人(祖冲之是“全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都有恒心,都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都有永不放弃的精神,都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都从身边的事物上得到发明另一个东西的灵感、启发。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都刻苦钻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都是他们祖国的骄傲,他们都超越了前人。
 
    五年级:李菁

圆周率的故事篇5:数学家名人故事:刘徽_600字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海岛算经》一书中,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圆周率的故事篇6:遨游·历史之海_700字


  中国,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家,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而历史是了解一个国家的唯一途径,就这样,历史成为了一门学科。下面就由我担任导游,带你们去领略这片“海洋”的美丽风光吧!Let’sgo!
  首先,我们进入的是历史故事的海洋,这里有非常多的故事,琳琅满目。有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姜太公钓鱼,楚汉战争,赤壁之战,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等等,俗话说得好,读史使人明智,这些故事有遭人唾弃的,有拍手称快的,一些故事也可以反映出为人处事的道理。比如商鞅变法就告诉我们要积极改革内政;“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就启示我们要重视人民的作用,不能欺压人民。
  我们继续遨游,来到了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的海洋,这里有唐诗,宋词,还有许多文学着作。成就较高的就是被我们后世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着”的:《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故有读《西游记》品是非善恶;读《红楼梦》品人生百态;读《三国演义》品乱世风云;读《水浒传》品救国好汉。
  最后,我们来到了具有高度文明的历史科技成就的海洋,这里有中国历史上的发明及科研成果。有世界上最早的医学着作《黄帝内经》,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圆周率……,有些文明比欧洲早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这片海洋中,我们既可以感受科技人文气息,也可以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成果。
  怎么样?历史的这三大洋是不是非常迷人呢?遨游在历史之海是快乐的,那一片“神秘的海域”的迷人风光时时刻刻在吸引着我,于是,我又“钻进”了那片“神秘海域”……
 
    广西梧州蒙山县蒙山文华实验学校  初三:姚博

圆周率的故事篇7:十月有奖征文:我的祖国_1200字



  国庆节前夕,班主任崔老师安排我写一篇赞美祖国的作文,我想了很久,不知从何说起……
  我喜欢旅游。去玉皇顶,我看到了巍峨,去渤海湾,我看到了浩瀚,去云台山,我看到了灵秀,去八达岭,我看到了雄壮;在曲阜,我知道了礼仪,在故宫,我知道了瑰丽,在燕园,我知道了文化,在长陵,我知道了神奇;到南京城,我想起了仇恨;到圆明园,我想起了耻辱;到赵州桥,我想起了智慧;到天安门,我想起了不屈……
  我喜欢历史,在百家讲坛节目中,我领略了刘邦、曹操的狡诈,赵云、李元霸的神勇,武松、鲁智深的侠义,班超、狄仁杰的镇定……;在《中国通史》里,我知道了抵御外侮的霍去病、卫青,传承记忆的司马迁、班固,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岳飞,忠贞不渝的文天祥、苏武……;在爸爸讲的故事中,张骞、徐霞客的传奇经历让我神往,秦桧、张邦昌的奴颜卑骨让我愤怒,梁山伯、祝英台的生死相依让我感动,唐太宗、康熙的不世功业让我折服……
  我喜欢读书,在《唐诗宋词选注》中,我认识了潇洒不羁的李白,沉郁雄浑的杜甫,激昂豪迈的苏轼,婉约清丽的李清照……;在十大名着中,我邂逅了英勇无畏的孙悟空、哪吒,粗中有细的程咬金、张飞,忠君爱国的伍子胥、比干,多愁善感的蔡文姬、黛玉……;在名人传记中,我知道了司马迁与《史记》、“三班”与《汉书》、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白居易与新乐府……
  上学后,在语文课上,我知道了四书五经、汉赋元曲、唐诗宋词、四大名着;在数学课上,我知道了《周髀算经》与勾股定理、祖冲之与圆周率;在科学课上,我知道了张衡与地动仪,蔡伦与造纸术,毕

圆周率的故事篇8:光荣与梦想_1200字

  马兰,这是个神奇美丽而有关荣的地方,是第一朵“蘑菇云”升起的地方。首任司令员张蕴钰曾说过:马兰的历史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那段历史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段光辉灿烂的文字。
  这到底是一段怎样的历史?有怎样波澜壮阔的故事?徜徉在马兰的中心马路,面对两侧的文化宣传画帖,我虔诚地寻找着历史的踪迹。
  找到了,找到了!我找到了历史的见证者,我看到了让历史波澜壮阔的弄潮儿——
  聂荣臻:共和国元帅,中国尖端科学技术和“两弹一星”事业的奠基者和领导者。
  张爱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两弹一星”事业的主要领导者。
  还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声震耳鼓的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钱三强、陈能宽等等,等等。
  历史呀,请记住他们,也请记住那些光辉的日子——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这些科技专家,是人民共和国的功臣,是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辉榜样。
  1999年9月18日,在表彰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饱含激情地说:“他们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与‘两弹一星’事业的丰功伟绩融为一体,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
  在“两弹一星”研制者身上体现出来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已经成为全国人民,成为我们莘莘学子,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力量源泉。
  新世纪已经到来,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人类正经历着一场全球范围的新科技革命,社会、经济、军事等领域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未来的接班人,祖国在等待我们成为新世纪科技事业发展的先锋力量。
  面对“两弹一星”的元勋们,我们要知道,他们的学识、他们的智慧,都是在理想和勤奋的心血中浸泡出来的。他们从小就成绩优异,理想远大。
  “两弹一星”元勋中,王希季在小学毕业时获得昆明市小学生会考第一名,靠奖学金就读中学。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就预先被西南联大录取了。
  程开甲读三年级的时候,数学天赋被激发了,他开始跳级学习。在数学上,他毫不费力地将圆周率背诵到小数点后的60位数,还将1到100平方表倒背如流。
  彭桓武从小学时起一直到中学、大学,乃至投入工作以后,都被称作“数学战场上的长胜将军”。
  黄纬禄院士这样建议我们:要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愉快地进行数学学习,因为这是一种智力体操。这种智力体操锻炼得好,将受益无穷。
  同学们,请牢记先辈们的谆谆教导,让我们努力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我们是一个敢于梦想的民族:从导弹、原子弹,到人造地球卫星,到今天的载人航天飞行———我们的强国之梦从不曾停歇!
  我们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从郑成功、林则徐到董存瑞、黄继光;在没有硝烟与战火的和平年代,从“两弹一星”的功勋们到今天以杨利伟为代表的和平时期的新英雄———他们仍然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前仆后继!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双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昔日梦想,终于成了光荣,光荣又孕育着新的梦想。我们的强国之梦、飞天之梦,将在我们,以及我们的一代代人的传递接力中,飞翔得更高更远。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期待!

圆周率的故事篇9:人与树_800字

  树的成长需要阳光雨露,树懂奉献与付出,树也学会坚强和不屈。而人?也应如此……
  ——题记
  有人说,人的成长像树,缺暴风骤雨,很难壮硕。的确,“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过风风雨雨,又怎能见到最美丽的彩虹?小树需要日晒,需要雨淋,才能渐渐成长。我们需要经历,需要挫折才能慢慢长大。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有成就的名人伟人都是在困难中崛起。相信爱迪生的故事已家喻户晓,在他经历了无数次实验失败后才发明了电灯。也是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成就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拥有了一千多项发明的巨大成就。
  有人说,人的品性像树,呼出氧气,献出碧绿。奉献、付出总是一个时代不变的主题。试想,没有李时珍的奉献,哪来医学上的一大巨着《本草纲目》;没有贝多芬的奉献,哪来如此气势磅礴的交响曲;没有祖冲之的奉献,哪来数学领域里的圆周率……因为人们的奉献,世界才变得精彩。树能吸收二氧化碳,为人类呼出氧气,也能在炎炎夏日为我们撑起一片绿荫,在刮风下雨时为我们遮风挡雨。树都懂得奉献,况且我们人类呢?
  还有人说,人的气节应像树,无论风雪严寒,不改木的本质。那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品质为人们所传诵,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需要的气节。早在抗日战争年间,多少卖国贼、汉奸成为了危害祖国、人民的罪魁祸首。也就是因为他们缺乏矢志不渝的民族气节,扰乱了抗战胜利的步伐,成为了国家的绊脚石。相反地,一大批民族英雄为了国家利益,宁愿牺牲也不曾低下头出卖国家,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而我要说,人的情感应像树,落地、生根、发芽后,就不再改变原来的位置。树对养育自己的土壤的感情是深沉的。因为它不会离开,并在那片土地上撑起一片浓浓的绿荫。它懂得感恩,懂得报答……
  树,给了我们好多启示。在树的身上,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
 

扩展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