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英雄事迹7篇

时间:2018-10-04 来源:励志故事 点击: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篇一:名人故事:文天祥少年正气_100字


更多关于名人故事的作文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篇二: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佑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着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一、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他又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号文山。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
  二十岁考取进士第一,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德佑元年(1275年)闻元兵东下,在赣州组织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1278年被俘,后来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在监狱关了三年。元军屡次劝他投降,都被他坚决拒绝了。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最终失败。1276年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以继续抗元战争。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秋,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崖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1279年兵败被俘。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崖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严词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菜市口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衣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二、主要经历
  早期经历
  见贤思齐
  文天祥在童年时,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爱读忠臣传。有一天,他来到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他看到吉州的欧阳修、杨邦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篇三:书的故事_600字

  从小到大,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与书打交道,在我幼年无知时,是母亲用生动的语调给我讲述着书中的故事,长大后,是自己遨游在书的海洋之中,尽情的享受着书给我带来的乐趣。
  “我扑在书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句高尔基的名言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书的魅力很吸引人,再我最需要精神粮食时,是书给予我力量的源泉,给予我智慧的财富,使我能够读通古今中外。我曾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深思,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而警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感动。也让我对保尔柯察金的那种坚强的意志所震慑;贝多芬的那种刻苦的奋斗让我敬畏。
  读书,丰富了我的生活,陶冶着我的情操,纯洁了我的心灵,在书中,我认识了宇宙的苍茫,看到了银河的流泻,倾听到了时代的脉搏;书中不布满了勤劳,祖先耕耘的足迹,我沉浮在书海中,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然而,书籍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医治愚昧的良药,是t望世界的窗口,是观照历史的镜子,是传承文明的纽带,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它使我们从未停歇过脚步,一直往前走着。
  人生也像一本书,它似乎永远也无破译,你只能真正的用心去阅读这本“书”,用真诚去面对你所读到的内容.人生的这本书教会了我怎样做人,知道了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节操,了解了有志者事竞成的志气。
  我爱书,儿时,它牵引着我的好奇心,一步步走向知识的宫殿,长大后,一步一个脚印的教我怎样做人,教我如何在万花筒般的世界去寻求,去探寻。书,将永远陪伴我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陪伴我的一生。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篇四:我与读书的故事_800字


  书,这个名词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我几乎是在书堆里长大的。在书中,我认识了一个又一个历史人物:有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悲情才子徐渭;有一生不得封侯的李广;有横眉冷对元军刀枪的文天祥。每翻动一页,我都会看到一个新面孔、新故事。我也常常融入故事之中:有时为屈原、陆游的一腔抱负不得施展而扼腕叹息;有时为李世民、朱棣的上马打仗,下马治国的才能喝彩;有时为岳飞、李陵的悲惨遭遇感到义愤填膺……书,给了我许多许多。
  说起我和书,还是很有缘分的。小时候的我,喜欢趴在床上,听父亲讲笑话。那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使我在欢笑之余感到了故事的奥妙。稍大一些时侯,我开始看些像《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之类的故事书了。到了三年级我开始接触《三国演义》《水浒传》了。这两本书堪称对我影响最大的书了,他们真正让我领略了书的精彩,真正激发了我对读书的兴趣。我开始博览群书了,不光是中国名着,就是外国巨着,我也百看不厌。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神秘岛》《海底两万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书给予了我丰富的知识,所以我非常热爱书。有时候,为了找到汪校长给我们推荐的书,我甚至一天要往书店跑三四次。说起我对书的执着,还有这么一件事:有一段时间,我很爱看侦探小说。那时我最爱看《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一次,我在偶然间发现:《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共有五十多章探案故事,而我眼下的这本书中,只选取了其中的四五篇探案故事而已。虽然只看了四五篇,但我已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见还有五十多章故事没读,立即来了劲儿,非找到没读的故事不可。我先来到了新华书店,但在里面闹腾了一个小时后,却以失败告终。但我很执着,又去了知识书店、老城区书店、三味书屋,甚至连路边的小书摊都不放过,可是没能找到,但我并不气馁。以后,只要有时间,我隔三差五的都要往书店跑。过了将近一个多月,才找到了全部的篇幅。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陆游的一番忠告似乎还在响起。“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同学们,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博学多才,知识的海洋无穷无尽,还等着你去探索。
 
    六年级:胡远大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篇五:名人故事50字_20字




名人故事50字
  名人故事:爱国者的故事——文天祥
  名人故事:爱国者的故事——林则徐
  名人故事:海明威身上的伤痕
  名人故事:海涅讽刺伯父
  名人故事:王寿彭因姓名好得中状元
  名人故事:华盛顿总是板着面孔
  名人故事:郑板桥名画换狗肉
  名人故事:探险家谭辛的笑话
  名人故事:胡适成立“怕太太协会”
  名人故事:鲁迅用奖章换辣椒
  名人故事:刘半农求骂
  名人故事:张大千入寺当逃僧
  名人故事:蒋介石阅兵堕马
  名人故事:王亚南睡三脚床
  名人故事:朱德给老师敬礼
  名人故事:华盛顿砍树
  名人故事:辛弃疾忧国忧民
  名人故事:东京大学士——纪少瑜
  名人故事:陈平忍辱苦读书
  名人故事:余秋雨的读书法

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篇六:心中的英雄_500字

  一代枭雄,曹操,英雄也。从一介布衣到政治舞台的颠峰:从官渡之战到北定中原再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从不为人所知到三足鼎立。有人说:“白脸的曹操为奸臣。”那只可惜你才书学浅,只傻看《三国》。在这部小说中,三分实七分虚。最为人所咏唱的:早船借箭,其实是孙权在看曹操时,被射中了许多箭。曹操,叱诧风雨,功在曹魏。对人才可谓重而敬之,将郭嘉尊为老师,赤脚迎许攸,此非一般人所能及。
  爱国诗人,文天祥,英雄也。为报社稷,宁死不从,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言明志趣,成为忠诚的写照。两弹元勋,邓稼先,英雄也;舍生忘死,专心研究,在没有条件的时候,从零开始,数年如一日,舍小家为大家,成功的制造了氢弹和原子弹。乐队组合,羽泉,英雄也;爱国歌曲,传播民族精神,仅仅为履行对一个歌迷的承诺,推着轮椅去参加公演活动。
  学生代表,吴莹莹,英雄也。3项国家发明,ACM国际组织亚洲理事,Topcoder公司的亚洲副总裁,以自己的传奇故事向世人演绎中国魅力。如今我毫不自谦的说一句:“我,也英雄。”面对强者,永不认输,我自认为我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永不言弃是我的处事方针。我想没有一个英雄会愿意被打倒。
  所以说我心中的英雄是不怕输的人。你是吗?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篇七: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赏析】 上片写亡国之恨和被掳北行的痛苦。起首二句,以昭君比喻王清惠,她在北行途中,常向琵琶自语叹息:在塞外,除了黄沙还有什么风光!先写塞外的荒凉和她心情的凄怆,然后用名贵牡丹姚黄被人从仙宫里连根挖出,王母娘娘停止瑶池仙宴,汉宫金铜仙人被拆迁而泪满金盘,和唐玄宗在蜀中听到夜雨淋铃而万分感伤等一系列典故,写宋室灭亡,皇室人员被驱北行的惨状。 下片抒写对敌人的仇恨和自己坚守节操保持清白的决心。先写国破家亡,繁华销尽,男儿已为国捐躯,此恨难消的悲痛心情,同时刻画了包括自己在内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再以昭阳殿、铜雀台日落日出的变化,写改朝易代的惨景。最后表示虽然国土沦丧,无以为家,自己还要坚持操守,保持清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文天祥以民族英雄的胸怀,代王夫人立言,实际上表现了文天祥自己生死不渝的民族气节和顽强斗志。光辉夺目,使人激昂奋发。 刘熙载在《艺概》中评价文天祥的词:“文文山词,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不知者以为变声,其实乃正之变也,故词当合其人之境地以观之。” 文天祥的词关注政治,都是有为而发。这首词,是他应和王夫人词中的一首。代作,本意拟作、仿作,但这里主要是翻作的意思。文天祥寓自己的思想于其中翻填新词,校正王清惠的原作在内容上的不妥之处。 文天祥的代作多引典抒情,却不隐晦难解,而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意思。汉武帝时,假托王昭君为公主,远嫁西域乌孙王,令人弹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后来人们用此表达王昭君远嫁匈奴之事。杜甫《咏怀古迹》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文天祥这首词的开头借“琵琶”故事总指后妃宫女被掳北去。“姚黄”,牡丹中名贵品种,暗指王夫人。“移根仙阙”,离开宋宫,被驱北行,较之公主远嫁,处境惨,悲愁深。“王母”句,西王母瑶池美宴的古代传说,用来指宫中的欢意已消失。 “仙人”句,以铜仙坠泪的故事,感叹国土沦亡的惨痛。唐代天宝年间,唐玄宗避乱入蜀,在马嵬坡军士哗变被迫缢死杨玉环,后来,在行宫内听到雨声和风吹檐铃声相应,引发心事,即《雨霖铃》曲,“听行宫”两句,这里借此典表述被迫北去途中的悲苦心境。 文天祥在上阙用沉重的笔调,紧扣“最苦”两字,反复陈述了亡国的痛烈心情。“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彩云散,香尘灭”比喻美好生活的毁灭;“铜驼恨”指南宋之覆亡;“那堪说”表明其悲痛之极,不能卒言。抗御元军、挽救宋室危亡之局的战场上,无数热血将士血战到底。安禄山叛乱时张巡拒守睢阳,抗击安禄山,“每战

扩展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