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名人故事6篇

时间:2018-09-29 来源:励志故事 点击:

第一篇现代名人故事:名人故事:老舍的故事_800字


  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1899-1966
  年)催过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
  催稿信:
  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
  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马来!参见元帅。
  带来多少人马?2000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
  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
  老舍40岁时曾写了个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自传,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
  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严之仁未能一扫空地。
  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
  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着书,科学
  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三十四岁结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
  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
  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
  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
  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样写诗。老舍说:“
  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
  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
  大雨洗星海,
  长虹万籁天;
  冰莹成舍我,
  碧野林风眠。
  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言绝旬。寥寥20宇把8位人们熟悉
  并称道的文艺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
  开阔,余味无穷。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
  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洗星海
  即洗星海,人民音乐家。高长虹是现代名人。万籁在是戏剧、
  电影工作者。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庆
  《新蜀报》总编辑。碧野是当代作家。林风眠是画家。
  作家楼适夷(1905年生)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写些什么”
  楼适夷问道。
  满族出身的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
  ‘皇帝’润色稿子呢!”
  一阵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项新任务——为中国末代皇帝
  溥仪修改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第二篇现代名人故事:科学家名人故事:现代化学的奠基人拉瓦锡

现代名人故事_科学家名人故事:现代化学的奠基人拉瓦锡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的化学革命被公推为18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在这场革命中,他以雄辩的实验事实为依据,推翻了统治化学理论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建立了以氧为中心的燃烧理论。针对当时化学物质的命名呈现一派混乱不堪的状况,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质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质分类的新体系。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拉瓦锡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1763年,年仅20岁的拉瓦锡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得了律师从业证书。拉瓦锡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家境富有,所以拉瓦锡没有马上去做律师。那时他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又对气象学产生了兴趣。在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拉瓦锡师从巴黎着名的伊勒教授学习化学。从此,拉瓦锡就和化学结下不解之缘。
  拉瓦锡是现代化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业绩是将过去和当时的许多实验结果加以综合,使之成为完整的学说。
  1766年,年仅23岁的拉瓦锡“关于城市照明问题”的论文,荣获了法国科学院金质奖。1772年,由于他对天然水的研究卓有成果而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他所进行的长达百天之久的“烧干了水不会变土”的实验,是人所共知的。通过这一实验,他推翻了物质不能互变的学说,并进一步证明了物质不灭的正确性。
  对“燃素”学说持怀疑态度的拉瓦锡,实在难以接受“燃素”是物质燃烧原因的观点。1772年2月,他读到了达尔塞的一篇研究报告,其中谈到“在高温下烧得炽热的金刚石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实验结果使他深受启发。那么,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加热金刚石会怎样呢?于是他把金刚石用调成糊状的石墨厚厚地包上一层,再把这些乌黑的圆球放在烈火中烧得通红。几小时后,剥开石墨外衣,里面的金刚石竟然完好无损!拉瓦锡捉摸着:“金刚石的失踪看来与空气有关!莫非它与空气发生作用了?”这种想法和当时流行的“燃素”学说截然相反!
  为了证明自己的设想,他用白磷作了一系列实验,毫无例外,白磷燃烧之后产生的白烟比白磷重了,这证明“磷和空气发生了化合”。而白磷在燃烧过程中,只有1/5的空气可以助燃,拉瓦锡把这种空气暂时称为“有用空气”。
  至此,应该说“燃素”学说可以推翻了,但拉瓦锡仍不肯冒然作出结论。1774年,他又用天平在曲颈瓶中通过加热金属作了定量研究,结果仍然证明了他的设想!
  “如果能从金属灰中提出纯的‘有用空气’的话,那么,我的燃烧理论就无懈可击了!”按照他的这一新设想,1774年10月,他在加热汞灰之后,收集到的“脱燃素空气”果然具备了他对“有用空气”所预言的性质。这时,拉瓦锡坚信:绝对没有“燃素”存在,可燃物质的燃烧,或者金属变为煅灰并不是分解反应,而是与“有用空气”发生了化合!1777年,他把这种“有用空气”正式命名为氧。
  一向严肃谨慎的拉瓦锡,从1772年到1777年的5年中,作了大量的燃烧实验,对燃烧之后产生的物质以及剩余气体一一加以研究,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直到1777年,他才正式向法国科学院提出了研究报告,题目是《燃烧概论》。这一理论彻底推翻了长达百年之久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燃素”学说,完全割断了化学与炼金术的联系,使得100年来在“燃素”学说错误基础上被颠倒了的全部化学又重新恢复了科学的本来面目,使化学这门科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在化学发展史上,化全物的第一种合理命名法是拉瓦锡和另外三位化学家共同拟定的。此后,化学反应过程及其定量关系才开始用初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明。拉瓦锡以1787年建立的新化学语言和1789年出版的《化学基本教程》完成了化学革命,用17年的时间改造了化学科学。
  拉瓦锡具有非凡的科学洞察力和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他毕生勤奋,每天6点起床,从6点到8点进行实验研究,8点到下午7点从事火药局长或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工作,7点到晚上10点,又专心从事他的科学研究。星期天不休息,进行一整天的实验工作。

第三篇现代名人故事:文学家名人故事:思想太丰富了_150字

现代名人故事_文学家名人故事:思想太丰富了_150字

  马塞尔·埃梅(1902—1967年)是20世纪法国最着名的文学家之一。有一天,一名记者对埃梅抱怨说,现代社会阻碍了人类的自由发展。  “我不同意你这种说法,”埃梅温和地说,“我觉得我是完全自由的。”  “但是,毫无疑问,你得承认你的自由受到限制。”  “这倒是的,”埃梅答道,“我不时发现我极大地受到词典的限制。”

第四篇现代名人故事:名人故事:李彦宏的故事_3000字

现代名人故事_名人故事:李彦宏的故事_3000字


  2004年,百度搜索流量首次在中国超越Google,而且此后在中国市场上将这个全球巨擘远远甩在了身后;2010年3月15日,百度再次实现超越:在有全球资本市场风向标之称的纳斯达克,百度股价首度超越Google,写下纳斯达克新的传奇。
  百度这家创立仅11年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李彦宏的带领下,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42岁的创始人李彦宏目前正在为百度的基业常青和走向世界规划蓝图。可能很多人看过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成功故事,看过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的神话传奇,却并不知道百度CEO李彦宏的故事。
  “李彦宏是当今中国年轻企业家的优秀代表,百度在高科技的领域里打出一片天地,很给中国的民族企业提气。”柳传志对李彦宏这样评价。复制李彦宏的成功方程式显然对多数人并不现实,但是人们仍然希望从他光彩熠熠的职业生涯和创业故事中得到启发。
  20岁,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
  20多岁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去企业工作几乎是多数人的职业轨迹。李彦宏的20岁与很多人的20岁并无二致。唯一可能不同的是,李彦宏选择了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职业,并成为了这个领域中的专家。
  对于90年代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来说,大多都是抱着读一个博士学位的目的去的。读了博士学位之后,可以回国做研究,去大学里当教授。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就读于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的李彦宏却选择一条与大多数人相反的路,那就是获得博士入学资格之后,却毅然放弃这一机会,选择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李彦宏的第一份工作是去华尔街做实时金融信息检索,这份工作让李彦宏获得很高的收入,才26岁就可以租得起一套公寓,并买了属于自己的新汽车。如果换做其他人,可能就会因此满足了,安安稳稳地在华尔街这个满地是美元的地方过着悠闲的生活。可是李彦宏却在不久之后选择了辞职,但他有着自己的打算。
  在华尔街,李彦宏有两个重大发现,其一,他看到了股票市场上IT企业的火爆,也看到了IT企业中互联网企业的巨大潜力;其二,他结合自己所学习的页面链检索技术,发现自己有必要发明一种有效的互联网搜索技术,这就是后来李彦宏在美国申请的 “超链分析技术”专利。
  接着,在加拿大的一个互联网技术大会上,李彦宏向Mirosoft、infoseek等硅谷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讲解了自己的“超链分析技术”,让这些IT巨头们看到了李彦宏的价值。最终李彦宏选择去了Infoseek公司,在Infoseek李彦宏受到重用,成为当时硅谷最年轻的产品经理,并获得Infoseek公司的股票,在30岁那年成了百万富翁。
  从华尔街到硅谷,李彦宏都是职场中的优胜者,原因在于李彦宏始终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喜爱和擅长的搜索行业。他这种选择职业的方法让很多正准备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和正在工作的职场人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为了爱好而工作是幸福的,为了工作而工作是机械的、枯燥的。只要你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并知道你所擅长的事情,就会精神百倍地投入工作,创造出别人无法创造的价值。
  当20多岁的大学毕业生和职场人们在为找工作而烦恼的时候,大家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爱好和擅长是什么?或许在你冷静地思考之后,你会更有信心地去面对工作,更有激情的投入工作,最后获得应有的回报和成就感。
  30岁,创业者要专注和坚持
  三十而立,对于80后来说,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前夜,弹指一挥间,时间飞快流逝,在而立之年的前一夜,很多人也正走在创业的路上,而立之年我们应该立什么呢?或许李彦宏的30而立可以给很多人带来启示。
  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李彦宏,本应该继续留在硅谷,进入IT公司做一名高级工程师,然而,他在30而立之年再次选择了离开。在李彦宏正在硅谷infoseek公司利用自己的互联网搜索技术成为百万富翁的时候,中国互联网也在蓬勃发展。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已经成立,搜狐张朝阳也在国内大红大紫。但是中国互联网市场仍没有一家像样的搜索引擎公司,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搜索引擎为何物。
  李彦宏看到了国内互联网发展的机会,他要利用自己的“超链分析技术”在中国做中文互联网搜索。李彦宏毅然放弃了美国的安逸生活,开始了创业之路,这一年李彦宏刚好31岁。
  1999年,李彦宏怀揣着120万美元风险投资和一个中文搜索梦想回到了中国。1999—2003年的互联网正在演绎着互联网泡沫来临前的狂欢,门户网站、网络游戏、SP公司等各种互联网形式在中国百花齐放,众多互联网公司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快速捞钱。
  曾有人给李彦宏投资让百度做无线增值业务,李彦宏拒绝了。有员工建议李彦宏做网络游戏,李彦宏也拒绝了。他总是冷静地说:“搜索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们应该专注于互联网搜索领域,我看好它未来的增长。”当时李彦宏的决定被很多人认为是“傻子”,不懂得尽快捞钱。
  然而几年过后,当中国互联网用户猛然增加到3亿,百度成功超越了谷歌成为中文搜索第一品牌的时候。曾经在无线增值业务上叱咤风云,日进斗金的“大佬”却无声无息了。李彦宏对互联网搜索的专注如一和坚持,让百度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2005年8月5日,百度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上市目标发行价27美元,当日便直线冲破150美元,最后落定于122.56美元收盘,成为美国证券历史上IPO首日表现最佳的十大股票之一,百度的数百名员工也随之成为“百万富翁”,时年李彦宏37岁。
  在30而立之年,李彦宏毅然选择回国创业,并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专注如一地投在了自己所爱好和擅长的互联网搜索行业,也因此将百度公司从7个人发展到7000人。虽然而立之年的李彦宏获得成功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分,很多80后创业者们也可能会抱怨现在 “时过境迁”。
  但是有一点是非常值得创业者们学习的,那就是时间已经容不得我们再继续为自己的创业选择而徘徊不定,应该在现有的创业经验积累下,专注如一,激情百倍地将手头的事情做到极致。或许我们无法获得李彦宏这样巨大的成功和回报,但是也是值得自己骄傲和满足的。
  40岁,企业领袖要有船长心态
  40不惑。40岁左右的人,在享受着创业艰辛之后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很多人失去了锐意进取的精神,因此导致很多企业难以基业常青。如何让自己的战船继续乘风破浪?显然英雄主义不会每天上演,需要的是船长更为高超的驾驭精神。
  在中关村,百度一直是中关村上班时间很晚的公司,在百度大厦旁边的公司里,员工都是按时上下班。但是百度公司到上午10点钟,办公室里还是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在外人看来,百度没有很多公司严格的打卡考勤制度,这样管理松散的企业如何实现10年千倍的增长呢?
  “硅谷因为年轻更加开放,追求比较实际的东西。”李彦宏曾经这样总结对美国硅谷的看法。也就是因为李彦宏在硅谷的工作经验,让他知道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并不能依靠简单的考勤制度,实实在在的业绩指标和激励制度比枯燥乏味的考勤制度更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今天,互联网的“轻公司”特质已经开始显露出它的优越性,这不仅表现在利润率方面,还表现在员工的考勤机制和激励机制方面。当某些老牌企业还在用严格的考勤制度和制度性加班制度约束员工的时候,百度等年轻公司已经开始给员工更大的自由,因此也获得了更高的效率。
  不仅如此,李彦宏也正试图将百度打造成一家“系统性足够强健”的公司,如《永续基业》一书中描述: “一个企业能否真正成功,不能因个别领导人去留给企业造成影响,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从刘建国到俞军,再从叶鹏到李一男,百度似乎是互联网公司中高管变动最频繁的公司之一,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百度业绩的增长。
  百度从2005年1月到2006年6月份额一路攀升,2006年初其份额已经超越50%,而到了2008年其份额更是高达62%,2009年份额76%。而百度的股价也在2010年3月15日突破560美元大关,一度超过Google10多美元。这与李彦宏所灌输给百度的管理思想密不可分。
  在成功带领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后,李彦宏就开始用“用户需求决定一切”“公司离破产只有30天”“听多数人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定”“打破部门樊篱”等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百度,这让百度的发展不再受制于某个高管的去留,而整个企业的运行都在完善的管理机制下有条不紊地推进。
  如今,42岁的李彦宏身上有太多的光环,背后也一定有更多不为人知的压力,而他的成功也给处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很多成功启示:
  20岁的年轻人,要将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标准,这一段职场经历很可能决定你的一生;
  30岁的创业者,要专注如一,激情百倍地坚持做好手头的事,不能再轻易动摇和改变;
  40岁的企业家们,仍然要敢于梦想,在享受创业成果的同时,更要当好船长,为企业建立一套成熟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为企业的基业常青做好长远规划。

第五篇现代名人故事:名人故事:做人的精神_250字

  有这样一个故事:李嘉诚口袋里的一枚硬币滚落到一个角落里,他弯腰去拾,却没有拾到。一旁的门童为他拾起,恭敬地放到他手里。李嘉诚给了100港币的小费作为酬谢。  旁人问起,李嘉诚说:“硬币若不拾起,便没有用处;拾起,我还有用。100元钱对他来说也是有用的。钱的作用不在于聚敛,而在于使用。”  这还可以反映到李嘉诚的管理之道。“管理一家大公司,你不可以样样事情亲力亲为,首先要让员工有归属感,对他们好,让他们喜欢你。”  时至今日,社会环境已与多年前李嘉诚创业时有很多不同,有人认为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李嘉诚却说:“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

第六篇现代名人故事:文学家名人故事:鲁迅刻早字的励志故事

现代名人故事_文学家名人故事:鲁迅刻早字的励志故事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着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他使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为鲁迅留下深刻的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十七岁时从三味书屋毕业,十八岁那年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1906年鲁迅又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过课,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鲁迅是中国文坛的一位巨人,他的着作全部收入《鲁迅全集》,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泛地在世界上传播。

扩展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