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全
故事大全一:名人故事大全:张海迪的故事
名人故事大全: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着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着,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故事大全二:名人故事大全:张思德的故事
名人故事大全:张思德的故事
张思德1915年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参加红军,在炮火硝烟中成长为一名坚强的红军战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红军中,他作战机智勇敢,曾在一次战斗中创造一人夺得2挺机枪的战绩,先后多次负伤。1935年,他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1936年到陕北后,入云阳荣誉军人学校学习和养伤。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一切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党叫干啥就干好啥。
张思德对待革命工作总是认真负责,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在平凡的工作中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38年春,他被调到云阳八路军某部留守处警卫营担任班长。1940年春,调中央军委警卫营任通信班长。工作中,他总是承担最困难、最艰苦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全班战士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1942年11月,部队合并整编,干部精简下派,一些连排干部要去当班长,多数班长、副班长要当战士。张思德调中央警卫团1连当战士,他毫无怨言,愉快地服从组织分配。不久,他被调到延安枣园,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工作的地方执行警卫任务。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警卫工作中,为了保证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有个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经常主动为驻地打扫卫生、铺石垫路、修补窑洞,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他还经常帮助战友补洗衣服、编草鞋、喂战马、挑水烧火、采药防病、站岗放哨,带头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全心全意地干好每一件革命工作。
1944年初,张思德响应党中央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到离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生产农场,被选为农场副队长。同年7月,进安塞县山中烧木炭。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最苦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每到出炭时总是最先钻进窑中作业。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们照常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危急时刻,张思德一把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里,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1000多人,在延安凤凰山下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举行张思德追悼会。毛泽东亲自参加追悼会,献了花圈,亲笔题写“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悼念讲话,对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境界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篇讲话经过整理后收入《毛泽东选集》,题为《为人民服务》。毛泽东讲演的主题“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这个宗旨,是我们党和军队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故事大全三:哲理故事大全:富翁和狼
哲理故事大全:富翁和狼
一位富翁在非洲狩猎,经过三个昼夜的周旋,一匹狼成了他的猎物。在向导准备剥下狼皮时,富翁制止了他,问:"你认为这匹狼还能活吗?"向导点点头。富翁打开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让停泊在营地的直升机立即起飞,他想救活这匹狼。
直升机载着受了重伤的狼飞走了,飞向500公里外的一家医院。富翁坐在草地上陷入了沉思。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来这里狩猎,可是从来没像这一次给他如此大的触动。过去,他曾捕获过无数的猎物--斑马、小牛、羚羊甚至狮子,这些猎物在营地大多被当做美餐,当天分而食之,然而这匹狼却让他产生了"让它继续活着"的念头。
狩猎时,这匹狼被追到一个近似于"丁"字形的岔道上,正前方是迎面包抄过来的向导,他也端着一把枪,狼夹在中间。在这种情况下,狼本来可以选择岔道逃掉,可是它没有那么做。当时富翁很不明白,狼为什么不选择岔道,而是迎着向导的枪口冲过去,准备夺路而逃?难道那条岔道比向导的枪口更危险吗?
狼在夺路时被捕获,它的臀部中了弹。面对富翁的迷惑,向导说:"埃托沙的狼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们知道只要夺路成功,就有生的希望,而选择没有猎枪的岔道,必定死路一条,因为那条看似平坦的路上必有陷阱,这是它们在长期与猎人周旋中悟出的道理。"
富翁听了向导的话,非常震惊。据说,那匹狼最后被救治成功,如今在纳米比亚埃托沙禁猎公园里生活,所有的生活费用由那位富翁提供,因为富翁感激它告诉他这么一个道理:在这个相互竞争的社会里,真正的陷阱会伪装成机会,真正的机会也会伪装成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