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生成器|二○○四年供销社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一,认真学习,更新知识 ,改变观念,提高驾驭供销社工作的执政能力
一年来,县联社领导班子围绕供销社供销社经过股金清整和企业全面改革,供销社面临新的形势,需要不得地总结和探索,一年来,个人坚持不断学习供销社的业务知识,法律知识,市场营销等,特别是在发展专合组织中,个人通过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提出大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取得明显效果。2004年还先后参加了县委组织部举办的为期1周的干部轮训班的学习,公务员知识培训和考试,四五普法知识考试,通过学习,使自身的认识水平和工作思维都发生变化,为全盘掌握指导供销社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狠抓发展,强力推进供销社工作再上台阶
(一)理清思路,转变职能,落实任务,增强系统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与责任感
在供销社股金基本兑付完毕,企业和人员进行改革后,全系统干部职工集思广益,认真分析研究供销社继续改革与发展的问题,通过职工会议,集体献言献策,明确确立了供销社必须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立足“三农”,从建立专合组织入手,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全面发挥供销社长期从事流通,网络健全的优势,推进大英优势农业项目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体现供销社的地位和作用。
在年初,县联社根据全系统的工作实际,结合上面的安排,制定了全年工作目标与措施,为了保证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实行目标责任制,县联社主要领导与企业负责人签订了年度目标责任书,并交纳了年底工作责任金。对县联社机关分科室和人员也制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签订机关科室目标责任书,企业和科室人员的年终考核与年终奖励挂钩。通过目标责任制管理,使企业与科室目标任务更明确,工作责任感更加增强。
(二)精心组织,扎实工作, 强力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
(三)适应市场,转变观念,恢复和发展供销社传统购销业务网络体系;
传统业务既是供销社为农服务的依托和基础,也是供销社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积极发展专合组织的同时,供销社系统转变观念,整合资源,理顺渠道,实行开门开放办社,使传统业务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一是抓住棉花产业不放,从改进品种入手,通过引进山东标杂1号棉花新品种,对大英棉花进行品种更新换代,在河边试种取得可喜的成果,解决了原品种病虫害多,劳力代价大的缺点;引进省棉麻公司共同制定发展大英棉花生产的长远规划,实行分片区发展,以专合组织为载体,精心指导,产前,产中全方位服务,有力地推动了我县棉花生产的发展。在收购中,方便棉农,广布网点,实行预约收购,订单收购棉花,在金融部门没有贷款的情况下,供销社多方筹集资金,保证了棉花收购。以开门开放办社,重新整合农资经营。以供销社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为载体,以联合,连锁,承包等形式,积极开展农资经营,全县供销社农资经营网点达33个,农资经营份额已占全县的90%,玉丰,天保等乡镇已占100%。在开展传统业务的基础上,供销社实行联合合作,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参与粮食收购600吨。
(四)全员发动,落实责任 实现招商引资再上台阶。
按照县委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供销社切实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把招商引资纳入企业和机关科室年度目标责任制,并作为考核内容,同时结合供销社实际,立足三农 把招商引资同大英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发动全系统员工利用各种关系,坚持内引外联 主动出击,广泛向外宣传,介绍大英,通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引进了亿家能饲料生产企业,四川省棉麻公司在大英设立分公司等 3家企业,超额完成了任务。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工作 对棉花,花椒生产积极进行项目包装,争取资金,再扩规模。对引进的企业认真做好服务 促进引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县联社领导和客商深入企业,为企业解决,协调资金,技术,市场等问题,保障引进企业再大英健康发展。
(五)立足社情,强化管理,保障供销社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
三,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促进供销社各项工作蓬勃开展
在供销社工作职能发生调整充实之后,为三农服务工作面临新的变化,全系统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克服困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供销社系统三个文明建设作出努力。一是转变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在春节后,通过调查,县联社先后就全县棉花生产,农资保障供应进行专题调研,并就大英县农资供应及存在问题向县政府起草紧急报告,引起政府重视,为解决全县农业生产所需及早筹划,及时的防止了2004年因为农资生产厂家货源紧缺导致供应紧张的矛盾。协助县政协深入乡镇就全县农村专合组织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为全县专合组织规划发展提供依据;二是勤政务实,在发展专合组织中,供销社系统干部职工不顾炎天暑热,亲自到村社50次加强机关党和工会组织建设,加强离退休党员管理,关心他们的生活,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使他们离岗不离党。
总之,二○○四年,全县供销社系统立足抓发展,建专合组织,在为农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上下功夫,在拓展供销社自身经营的同时,又促进了大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使供销社全面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四年十二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