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三规律破解|积极破解“三农”困局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2004年,我县紧紧围绕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意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总抓手,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中心,着眼市场需求,依靠科学进步,突出区域特色,把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全面提高农业、家村和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效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宁津的步伐。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形势,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农民实际人均纯收入达到3712元,7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在全省121个县市区中列第57位,增幅居全省前列。
(一)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品种调优、结构调适、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目标要求,全县以发展经济作物、特色农业和饲草作物为重点,在稳定粮食作物面积的基础上,适度调整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应用推广各类农业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综合能力。据统计,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4.7万亩,总产240642吨,其中小麦25万亩,总产100500吨,玉米28.4万亩,总产140142吨。棉花播种面积35万亩,总产28700吨。瓜菜面积10万亩,其中冬暖式蔬菜大棚7000亩,春暖式西瓜大棚2000亩,小拱棚3万亩。全县肉牛、奶牛、猪、羊、鸡存栏量分别达到3.5万头,1500头、10万头、7万只和70万只(其中蛋鸡30万只、肉鸡40万只)。肉牛、猪、羊、鸡出栏量分别达到1.05万头、13万头、7.2万只和120万只。全县养殖大户猪(年出栏5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10头以上)、羊(出栏30只以上)、肉鸡(存栏2000只以上)、蛋鸡(存栏500只以上)分别达到850户、100户、400户、200户和150户。一是依托中国宁津蔬菜市场,扩大面积,增加品种,提高品质,以东部乡镇为主,建成了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并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形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在种植模式上,重点发展“三棚”,即冬暖式大棚、早春大棚和小拱棚,面积达到6万多亩。二是大力发展畜牧生产,努力建成畜牧强县。围绕建设畜牧强县,我们积极致力于在品种结构、养殖规模上实现新突破。工作中集中联片,发展规模养殖场,搞好养殖小区建设,突出抓好奶牛和三元杂交猪商品基地建设。奶牛生产,围绕德州光明乳业,重点抓好奶牛发展较好、规模较大的大曹镇鑫源、宁津镇路庄、大柳李满、柴胡店王世英、长官北街村等奶牛养殖场;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围绕双汇、金锣和瑞丰活猪储备项目,张大庄鲁北养殖总公司一级繁殖场和保占芦庄、大曹镇西潭、相衙镇梳头李二级繁育场。为推动奶牛和生猪生产的发展,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发展畜牧生产的意见》和《关于发展畜牧生产的奖励政策》,积极帮助养殖户协调解决场地、发展资金等,引导畜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全县新建可存栏500头以上高标准奶牛养殖小区2个,建成存栏二元母猪400头、年出栏三元杂交猪8000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小区11个。三是搞好植树造林大会战,林业生产在数量、质量上创历史新高。我们把林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和主导产业,确立了“走科技兴林之路,全面提升植树造林质量”的总体思路,坚持了“五个统一”、“五个到位”, 即按照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把林业作为主导产业统一安排和规划,统一组织施工,统一选购优质苗木,统一组织水源,统一实施推广薄膜覆盖技术。分析形势到位,规划设计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督导检查到位,奖惩政策到位。全县上下造林、造好林的氛围空前高涨,林业生产在数量上、质量上创历史新高。全县春秋两季植树1330万株,其中绿色通道绿化440公里,河道绿化56公里,围村镇造林1万亩,完成速生丰产林5万亩,经济林2万亩,新建农田林网1万亩、农林间作12万亩,林业育苗2000亩。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一是抓好无形市场。牢固树立市场首位意识,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制度,尽快实现专业批发市场、龙头加工企业与全省、全国联网,以准确的市场分析和预测,为政府决策和农民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充分发挥农村购销大户和经纪人的作用。目前,从事农产品运输的各种车辆近8000部,从业人员27000多人。通过制定和落实好各种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绿色通道,开展大购远销,实现农产品流通效率最大化。二是抓好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按照“多层次、强辐射、专业化”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采取群众入股、吸引外资等形式,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抓好东崔蔬菜市场、棉花加工市场、辣椒市场等专业市场的改造和完善,促进市场向多功能、全方位市场转变,不断增强辐射能力,带动区域专业化生产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三是强化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对“东崔韭菜”、“时集葡萄”、“保店辣椒”产品,通过商标注册等法律手段依法予以保护,进一步提高了品牌质量,依托名牌带动扩大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占有份额。
(三)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提高农产品质量。一是加快农业标准质量体系建设。标准化是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大市场的“入场券”。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完备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合理施肥用药,从源头抓起,从生产各个环节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抓好黄瓜和辣椒的产地检测认证和产品认证,2万亩绿色小麦标准化示范。制定和推行无公害产地档案编码管理制度和十户联保制度,按无公害化生产规程,严格包装、标识的监督使用,实行无公害市场专营等措施,大力规范市场秩序,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二是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以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为主体,以龙头企业、重点乡镇、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检测室为基础,以专业检测机构为补充的检测、检验体系,在县农业局、东崔蔬菜市场、天雁面粉公司、瑞丰食品公司建立起四处较为完善的检测、检验室,初步形成了农产品质量监测网络。三是加快畜产品防疫体系建设。通过制定和完善疫病防治标准,健全疫情测报网络,建立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病虫害的免疫防疫机制,防止了重大畜禽疫病的发生流行。
(四)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围绕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完善和提高。我们在全县范围内筛选出100家起步早、发展快的合作经济组织,在内部管理、利益联结、分配机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重点指导和培植,积累成功经验,带动面上工作。重点抓好蔬菜、苗木、辣椒、果品、良种繁育、畜产品等方面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点。通过完善和提高东崔蔬菜产销合作社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规范好大柳李满苗木花卉产销合作社、大曹果品销售合作社、刘营伍生猪销合作社、长官秋生养鸡合作社、柴胡店后艾黄瓜生产合作社、时集镇葡萄产销合作社,建好牛奶产销合作社,雒庄辣椒市场产销合作社和长官畜产品市场合作社。根据我县大宗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现状,积极探索建设了一批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互通信息、平抑价格、调剂余缺、规范市场等协调为主要内容,以松散型利益关系为主的社区类经济合作联合协会,解决了政府办不好、企业办不到、农民办不了的事情,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五)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坚持“以井保丰、以河补源,引蓄结合,节水灌溉,抗旱排涝并举”的原则,解决乡村“卡脖子”工程,特别是对主导产业发展比较集中的区域和地块,实施综合开发,综合治理。全县新打深机井10眼、浅机井150眼,配套修复旧机井120眼,使我县机井灌区基本达到50亩地一眼浅机井的标准,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增加灌溉面积5万亩,全县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面积达50万亩以上。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初见成效,解决了35个村、17500人的吃水困难。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的用工政策,科学合理的安排好“两工”,搞好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全面、稳妥地推行扬水站、机井、坑塘为主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制。对于新建扬水站、机井、坑塘等为主的水利设施,大力推行股份制,并逐年收回,滚动使用。
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目标是: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增长8%以上。其中种植业产值达到16亿元,畜牧业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全县粮经结构比例达到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72元,增长7%。在具体工作落实中,狠抓一个中心(农业结构调整),实施一个突破,搞好四项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标准化体系建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中心,努力形成“三县一特”的格局。坚持以市场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以调优、调高、调大为主攻方向,以加工型、外向型农业为重点,发展高科技、高价值、高效益的“三高”农业,努力建成“三县一特”的格局,即畜牧强县、林业大县、优质粮棉基地县和尽快形成10万亩无公害蔬菜瓜果区域特色。二是继续搞好植树造林大会战,尽早尽快建成高标准平原林业大县。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主和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2005年继续坚持全党全民总动员,打好全民植树攻坚战,确保林业常亮不衰。全县完成植树总株数1000万株,新增育苗面积2000亩,加快打造绿色宁津步伐。果品生产,在加快嫁接改造老果园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质枣、葡萄、黄金梨、凯特杏等季节性优质小杂果。三是突出区域特色,尽快形成1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在积极扩大规模的同时,搞好质量认证和商标注册,促其尽快成为名牌,打入更加广泛的市场。四是加快畜产品防疫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疫病防治标准,健全疫情测报网络,建立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病虫害的免疫防疫机制,防止重大畜禽疫病的发生流行。五是高标准建设中国东崔蔬菜市场的同时,在基地建设中,重点抓好现有基础的20个专业村4万亩蔬菜基地,抓出点线片相结合的10万亩林农间作示范区。培植形成奶牛饲养量超300头的高标准饲养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