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校_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新的学年,我校德育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新《义务教育法》,围绕市教育重点和学校工作计划,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以“六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绿色教育)为抓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水平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是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书是教师的职责,育人是教育的根本。各校要着力培养建设一支全员参与、专兼结合、德高业精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德为先,大力加强教职工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开展学习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代表和南安市十大感动教师等师德模范,增强教师为山区教育作奉献的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每一位教师*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使全体教师能够严以律已、为人师表、以德施教,用高尚的情操、渊博的学识、崇高的人格引导和影响学生。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思路,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和继续教育,增强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整体素质优化。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各校要切实把班主任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要经常了解班主任的工作表现,规范班主任的行为,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档案。各校班主任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更新观念,努力掌握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学会用新的理念和方法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全面提高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二、突出工作重点,提高工作实效。
不断拓展德育活动内容,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基础。各校要结合当前实际,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为重点、以安全教育为重点、以基础道德教育为途径、开展专题化、经常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加强安全教育。各校要大力加强安全教育,以创建“平安校园”为载体,立足预防,健全制度,规范设施设备,结合校情特点,做到安全教育体系化、序列化;要制订完善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师生实地演练,不断提高师生的自我和互相救助能力。要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开展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刑事、民事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教育,让学生明辨大是大非;要加强对品行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实行跟踪教育,关注这些学生的思*想、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健康成长。要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信箱的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时发现需要给予心理帮助的学生,积极化解学生心理问题;要加强心育教师培训,坚持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并重,区域培训和校本培训结合,大力推进心育教师的专业化。
3.抓好常规教育。学
年初基于人事变动等原因,各校要及时调整德育工作小组,完善德育管理体系。要加大贯彻《守则》和《规范》的力度,采取多种形式予以强化,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内化为自觉行为。特别要加强对一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要继续抓好班级“五个一”的训练。(即整顿“一个阵容”,抓好升旗仪式,课间操的队列,塑造学生的精神面貌;建立“一种秩序”,即课堂秩序、集会秩序以及课间秩序的文明有序;
养成“一种习惯”,做到仪表整洁、语言文明、讲普通话、待人接物大方礼貌并形成习惯;坚持“一项制度”,室内卫生和室外责任区保洁制度,确保学校环境的整洁优美;树立“一个观念”,即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团结友善。)抓平时,抓细节,面对存在的问题,突出重点,逐个解决。同时,充分发挥少先队和值日干部的监督作用,规范检查行为,加强检查力度,从而达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督促的目的。4.开展感恩教育。学校应结合德育工作实际,在实践中提出了“德育双基”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开展并实施“知耻、感恩、责任”教育,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切入口和着力点,努力引导学生明荣辱、辨是非、知善恶、识美丑。让学生懂得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社会!
5.建设校园文化。应着力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人,让校园每堵墙壁都能说话,每个空间都能育人,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其次应开展“护绿”劳动,让全体学生共同整治校园环境、保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让学生体验到热爱劳动、热爱学校的快乐,认识到保护环境应该从我们每个人身边做起,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以创造赏心悦目的卫生环境,使科学、健康、文明、卫生的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深入到社区,深入到家庭。
三、加强基础教育,深化德育科研。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学校德育基础教育和研究,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保证。
1.积极开发德育课程。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载体,各校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挖掘各学科的“育人点”,让德育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发挥其德育功能。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举办文体、美术、电脑等兴趣小组,组建腰鼓队、舞蹈队、器乐队等特长班,设置学生特长登记卡,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
2.重视德育活动课程。班队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
效载体,要通过班队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主题教育活动。各校要将每周一次班队会活动作为考核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监督,禁止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将班队会课挪占为文化课。要积极引导班主任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动态确定班队会主题,克服流于形式的一言*堂说教或表决心式班会,要运用主题研讨、座谈辩论、小组比赛等以学生参与为主的组织形式,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班队会活动。
3.积极开展德育科研。各校要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德育理论研讨,树立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益的现代教育理念,认真学习科研理论,做好学习笔记,进行德育实践研究,并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特点,分析新情况,新问题,把德育工作置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加以研究,鼓励全体教师认真撰写德育论文,积极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扩大德育理论研究成果。
四、创新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
青少年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密切联系,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是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合力、增强实效的重要保障。
1.争创德育特色。越是具有个性特色的德育就越有生命力。各校要根据学校教育实际,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做好德育常规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本校的优势,选准突破口,不懈努力,逐步形成自己学校有别于其它学校的独特德育风格,做好特色德育这篇文章。要通过创出特色,在全社会形成“百花齐放共争先”的德育氛围,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说服力。
2.凝聚工作合力。青少年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密切联系,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形成以学校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强化家庭教育功能,积极推行社区德育模式,发挥社会实践基地作用,发掘和整合校外各类社会德育资源,改变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由渠道单一、时空固定向多*方位、立体化转化。要充分发挥关工委作用,继续深入开展“十大工程”关爱活动;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妇联、村两委、社区、企事业等单位的联系,协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合力
,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