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煤矿机械设备】矿山:煤矿机械发展趋势及非煤企业的应对措施
矿山:煤矿机械发展趋势及非煤企业的应对措施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煤矿机械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合作生产和自主设计的发展道路,煤矿机械制造开发实现了两大转变,一是由仿制向自主创新转变;二是传统型向智能型转变。
煤矿机械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如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管理科学和制造科学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由于煤矿机械设备应用环境差,产品技术要求高,目前年产500万t以上的大型矿井主要设备几乎全部被国外公司垄断,国内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难以满足大型高产、高效煤矿的要求。而煤矿机械的数字化、智能化和操作便捷化的发展趋势,又拉大了我国与国外的差距。
一、大型矿井对煤矿机械的要求
根据煤炭开采的大型化、高效化要求,对煤矿机械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设备大型化。主要技术参数与装备均向着大型化发展,以满足高效率生产的需要。
(2)性能可靠化。研制和应用高可靠性元部件以确保设备长寿命、高效率运行。
(3)维修简易化。设备各组成部件标准化、模块化,以实现故障点准确判断、故障部件快速互换。
(4)操作便捷化。集中操作控制和计算机监控等技术广泛应用,以满足集约化生产的要求。
(5)机电一体化。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液压技术、气动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多学科综合运用。
二、煤矿机械设计方法
目前煤矿机械设计主要有系统化、结构模块化和智能化等类型。
(1)系统化设计。系统化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将设计看成由若干个设计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每个设计要素具有独立性,各个要素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并具有层次性,所有的设计要素结合后,即可实现设计系统所需完成的任务。
(2)结构模块化设计。在产品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将产品分解成具有某种功能的一个或几个模块化的基本结构,通过选择和组合这些模块化基本结构组建成不同的产品。这些基本结构可以是零件、部件,甚至是一个系统。理想的模块化基本结构应该具有标准化的联接和配合,并且是系列化、通用化、集成化,具有互换性和相容性。
(3)智能化设计。智能化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于智能化设计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多媒体工具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表达产品的构思,描述产品的结构。
三、煤矿机械制造的趋势
(一)煤矿机械制造的特点
煤矿机械制造技术正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向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到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全过程,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特别强调机械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
(二)煤矿机械制造的现状
(1)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相比,我国大多数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2)设计方面。工业发达国家广泛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而我国采用cad/cam技术的比例较低。
(3)制造工艺方面。发达国家较广泛地采用超精密加工、微细加工等新技术。超精密加工精度可达到1nm,微细加工精度可达1nm~1μm,而我国在这方面差距较大。
(4)自动化技术方面。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统、集成制造系统,实现了柔性自动化、制造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少有使用。
(三)煤矿机械制造的趋势
(1)合作化。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都可以异地或跨越国界进行。
(2)虚拟化。虚拟技术是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来模拟真实系统,以保证产品设计和工艺的合理性,发现设计、生产中的缺陷和错误,检验产品的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合理性,以达到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3)自动化。主要指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系统、柔性制造技术等。
四、非煤制造企业的现状与对策
(一)现状
对于非煤企业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一是技术缺失,研发能力弱。大多数非煤企业,高素质的产品技术开发人才很难引进,已有的技术人才因诸多原因没有充分发挥潜能。二是管理不完善。如企业战略决策管理、人才资源管理、产品质量体系及其认证管理、新产品研发管理、营销管理等不成系统,不够完善。三是对品牌认知不够。四是不能完全了解市场需求,应对市场变化显 得准备不足。
因此,非煤企业应解决如下问题:第一,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这是在认识到危机、面临突围时易犯的错误,主要表现是:有病乱投医,目标脱离实际,对策缺少有力支撑。第二,寻求合资,实践已证明是难以成功的。第三,思维固化。非煤从业人员会将已形成的煤业生产思维模式带入非煤生产中,这是与非煤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尽相符的。第四,缺乏科学的战略决策。
(二)对策
(1)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第一,提高对产品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技术是产品竞争的核心,没有技术的产品是难以生存的。第二,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重视技术人员的作用,营造技术创新的氛围,形成有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第三,调整考核指标的内容。将技术研发指标、科技人员比例、新产品数量和收益等列入考核体系。第四,引进和吸收新技术。在模仿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再进行创新,是非煤企业发展的一条捷径。第五,与大企业合作,承包一些零部件开发项目。如与输送机生产厂合作,开发高效贮带装置、快速自移机尾、高速托辊等。第六,购买实用的专利技术。缺少研发能力的非煤企业通过购买专利技术或与专利权人合作,可以快速提升产品技术含量。
(2)优化企业机制。企业机制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关键是能否适应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和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
(3)与大企业配套。目前,很多大企业将有关零部件向专业制造厂分包,而作为非煤制造企业,应确定自身最有竞争力的产品、重点目标和竞争优势,并了解配套企业的需求。
(4)分工合作发展。创建“战略技术联盟”,形成区域产业集群,使企业分工更加专业化,信息、技术、人才、政策等资源能够共同分享,集群内的企业形成规模经济,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5)科学定位策略。非煤企业关键是找准属于自己的位置,扬长避短,拓展市场空间。
一是市场定位。根据市场的区域或层次不同,寻找品牌市场的非重点区域或非重点层次,作为非煤企业的发展机会。
二是产品定位。从不同的产品或产品不同的用途方面考虑,寻找市场空隙。
三是价格定位。提升产品性能与质量,建立专业的形象,在业内形成影响力,打造专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服务定位。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或更长的服务期限,获取竞争优势。
(6)进行循环利用。非煤企业大多数产品是材料类、零部件类产品,可回收、能再生利用。对规模不大的非煤企业,一般不需要调配较多资源,就可“回收再制造”,既降低成本,又可实现循环发展。
五、结语
解决非煤制造企业面临的困境,有多种方式和渠道,只有了解相关行业的环境,清楚自身的优势,准确定位,科学决策,扬长避短,灵活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才能更快地实现突破,走出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