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如何提高考察材料撰写质量
干部考察材料是对干部整体素质和工作状况综合评价的文字表现形式,是选拔任用干部和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依据。撰写考察材料是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选准用好干部。因此,提高干部考察材料的撰写质量在提高干部考察质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组工干部的基础课、基本功。近期,我就如何提高考察材料撰写质量做了一些粗浅的思考,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干部考察材料撰写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干部考察材料的撰写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概念化、公式化、雷同化、模式化气息较浓,缺乏个性,准确度不高等。大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空洞。存在“三多”现象,即:考察材料中套话多,空话多,格式化的语言多。如写政网治思想表现时,大多都是用“该同志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能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等话语进行简单概括,至于学习的方式、效果等具体事例则表现不多;写工作作风方面,都习惯用“工作比较扎实,能深入基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等来表述,至于扎实深入的程度、帮助解决了哪些问题等则反映不多,缺少有令人信服的实例来加以印证,语言不生动活泼。
2、材料缺乏特点。考察材料的撰写没有紧紧围绕被考察干部的个性特点、任职经历、工作岗位等具有各自特点的方面来写,而仅仅是习惯地按德、能、勤、绩、廉的排序面面俱到,考察材料不能准确传神地描述被考察者的主要特点,导致撰写的考察材料谁都像,又谁都不像,个性特点不鲜明,使用价值不高。
3、表达含糊笼统。一方面,对缺点、问题的描述,或抽象笼统,只用一两句话高度浓缩,缺少具体事例加以印证和说明;或含糊其辞,用“希望进一步加强学习”、“建议进一步改善领导方法”等代之;或生拼硬凑,把“脾气急躁”、“个性较强”、“性格有点软”、“原则性有点强”等性格特征作为不足来反映。看不出短在何处,缺点的程度,往往让决策者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对干部的政绩或工作表现表述不够确切,或罗列一些综合的数据;或把集体的成绩说成个人的成绩, 干部在所取得的工作成绩中,是起“参与、协调”作用呢,还是起“领导、谋划、指挥”作用,材料中没有弄清楚、说明白,干部的政绩是突出、比较突出呢,还是政绩一般、较差,含混不清。
4、观点前后矛盾。考察材料中,有的在前面说“工作有魄力,敢抓敢管”,后面说“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大”;有的在肯定成绩时说“工作成绩突出,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写不足或存在问题时又说“开拓创新不够”等。
二、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不高的原因
(一)主观方面
1、考察主体主观努力不够。有的干部考察组成员对考察材料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没有把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提高到为选准用好干部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和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的高度来认识,仅仅把考察材料的撰写作为干部考察的一个程序来完成,存在应付了事的思想,导致有的考察组成员只满足于把领导的述职报告拿来“拼拼凑凑”或把往年的一些考察材料拿来“修修改改”,而没有结合考察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2、考察主体能力素质不强。一方面,由于有的考察组成员自身分析能力不强,习惯于把考察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不能用全面的、发展的、历史的、辨证的观点,对考察中取得的素材进行梳理分析。考察中有时忽视少数人意见,有时则过分强调少数人的意见;有时易被一些表象所迷惑,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有时把过去的表现与现实情况割裂开来,把阶段性的东西看成是一贯的表现,不能历史的分析干部的表现,使评价失真、失实、失准。另一方面,由于有的考察组成员文字写作和语言驾驭能力不够强,导致内容表述辞不达意,分析评价不准确、客观、公正。
3、考察主体不注重学习。有的考察组成员,一方面,没有很好地注重对干部考察的法律、法规、条例和考察的方法技巧等方面业务知识的学习,导致考察中不能真实了解到被考察对象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不注重对心理学、经济学、哲学等综合知识的学习,导致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分析问题不够深入。
(二)客观方面
1、考察时间较短。由于当前进行的考察,一般只安排1-2天的时间到被考察对象所在单位查阅资料、听取意见或建议。时间的限制,使考察组成员很难对被考察对象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进行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掌握。
2、考察方式单一。由于现在考察的方式大多只是结合年度、届中、届末或任职对干部进行考察,忽视对干部日常工作进行考核、记录,没有建立起干部日常的学习、思想、工作档案,对考察中反映出一些问题和情况无法在一次考察中真实、准确的了解和掌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察材料的准确性。
3、参与个别谈话的对象不够配合。目前,在个别 谈话考察中,有的存在畏惧心理,不敢说真话,害怕自己讲了对考察对象不利的话,事后被泄露,会遭受打击报复;有的存在敷衍心理,认为谁当官与自己无关,考察不过是搞形式、走过场,说好说坏都一样,应付一下就行了;有的存在偏激心理,不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凭个人好恶说话,要么只谈优点,不谈缺点,要么只谈缺点,不谈优点等等。这些心理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考察组成员获取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给公正、准确、客观地评价干部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提高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的基本对策
根据干部考察材料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存在问题主客观原因的分析,以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考察材料包括下列内容:⑴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长;⑵主要缺点和不足;⑶民主推荐、民主评价情况;考察材料必须写实,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要提高干部考察材料的撰写质量,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个人认为,应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1、要在深刻理解干部考察材料的主要内容上下功夫。当前,有的考察组成员对考察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心中无数,写起考察材料时不知从何入手,用什么事例数据加以佐证,导致考察材料质量和准确率不高。因此,作为考察组成员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干部考察材料的主要内容,才能把考察材料写好写实。干部考察材料一般应包括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德”,即干部的品行。主要看干部的政治、思想、作风、纪律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素质,尤其要注重通过对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的考察,了解和把握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能”,即干部的组织领导能力,主要包括理论政策水平、综合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化专业水平、表达能力等。主要看干部是否坚持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自觉做到言行一致,学以致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否具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多谋善断的决策能力;是否具有知人善任的组织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部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否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清晰,逻辑性强不强等。三是“勤”主要指干部的工作态度、精神状态。主要反映干部是否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工作是否积极进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否善于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否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等。四是“绩”,即工作实绩,是德、能、勤的综合反映。主要指干部在完成任期目标和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通过所提出的工作思路、采取的措施、发挥的具体作用而取得的绩效。主要看干部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及其对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对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看哪些是政绩,哪些是短期行为,哪些是显绩,哪些是潜绩;尤其要看干部在其所分管工作和主管的具体工作中所起的直接或主要的作用。五是“廉”就是指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主要看是否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是否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是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否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等等。
2、要在准确把握考察材料的撰写基本格式上下功夫。一般情况下,考察材料篇幅一般在1000-1500字为宜。撰写格式一般分三个部分。首先,标题应为“×××同志考察材料”,不能写成“关于×××同志的考察材料”。其次,被考察对象的基本情况(如是提任人员的考察材料还要交代干部的简历)。再是正文内容。一般从政治思想素质、学识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缺点和不足等方面来写。每小段应提出一个观点,比如写“德”时可用“政治思想素质较好”、写“绩”时可用“工作实绩比较突出”等,然后辅以典型事例和数据加以说明和印证。对缺点和不足,要实事求是地反映,不能用含糊笼统的语言来表述;对群众反映但又未经核实的问题可不写入,但应另附材料进行说明。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一般在考察材料最后另起一段进行表述。主要包括推荐(测评)时间、推荐(测评)职务、参加人、得票多少、排序等,民主推荐的格式一般为:×年×月民主推荐×(职务),共×人参加,得票×张,名列×名;在此次考察中,参加谈话×人,得票×张,名列×名。民主测评情况可参照民主推荐的格式来表述。若需要,还要在考察材料的最后,另起一段,提出考察(考核)建议,对被考察(考核)对象“轮岗、调整、提拔任用”等提出考察建议。最后,考察材料一定要落款,考察组成员要在考察材料上签名,对考察材料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负责。
3、要在认真研究干部考察材料撰写的基本要求上下功夫。“像、实、准、精”是对撰写考察材料的基本要求,是考察材料的生命,也是写好考察材料的难点所在。只有认真研究这一基本要求,才能写好考察材料,做到“对号入座”。一是要“像”。考察材料要紧紧抓住考察对象的个性特征、工作经历、任职经历等情况来写,着力刻画考察对象的真实面貌,让人看后“如见其人”。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要尽可能准确、详细地反映出来,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二是要“实”。即文风要朴实,语言要实在,数据、事例要真实可信。撰写考察材料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无中生有,甚至捏造事实;要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干部,抓住重点和特点,实事求是地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三是要“准”。考察材料中对考察对象的评价要达到事实准确、评价准确、表述准确,不含混其辞、模棱两可,或随意贬低,随意拔高。事实准确,要求考察材料中引用的数字、事例要有依据,准确无误,比如不能把一个班子的政绩,简单地说成是某个考察对象的政绩,而应根据平时工作实绩记载,实事求是反映工作业绩。评价准确,要求对对考察对象的评价要恰如其分,褒贬得当,不夸大其辞,也不缩小成绩,做到定性分析客观,定量分析适度。表述准确,就是不能用描绘、夸张等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要用朴实的语言进行反映。四是要“精”。就是要求考察材料语言要精练,具有概括性;数据和事例要典型,具有代表性。考察组成员要善于在平时掌握、考察了解的各种材料中进行分析筛选,把最能反映考察对象的事例写进考察材料中;要精心锤炼字句,准确用词,把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
4、要在提高考察组成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写好干部考察材料,是对撰写者本身的理论功底、政策思想水平以及认识和表达问题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验。因此,要写好考察材料,必须重视提高干部考察组成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要提高理论素质、政策水平、辩证分析能力、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一方面要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强化对考察组成员历史、哲学、经济、业务等综合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思维层次,拓展知识视野,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类型干部考察的需要。可定期组织组工干部轮流到党校、干部行政管理学院学习培训,学习考察工作必备的业务知识;可举办专题培训、研讨班,邀请对考察工作有丰富理论实践经验的同志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组织考察人员交流心得体会。另一方面,可把考察材料讲评纳入考察总结内容,考察结束后要对考察材料进行评比,选出“好、中、差”三个不同等次的考察材料进行讲解,对优秀考察材料进行表彰;对写得较差的考察材料给予点拨指正,并责令其重新修改,同时,对因考察材料评价不准确、不公正、不真实,导致选人用人失实、失准的,要追究考察组成员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5、要在建立健全干部日常考核体系上下功夫。就是要改变当前考察中不换届不考察、不离任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的做法,把届中考察、届末考察、年度考察与经常性考察有机结合起来,变静态考察为动态考察,通过专项考察、跟踪考察、参加民主生活会和定期到单位了解情况、定期听取纪检、监察、审计、信访等部门的意见,经常性地对干部的日常表现及“社交圈”、“生活圈”进行调查了解,及时建立起干部日常的学习、思想、工作、考察、生活等档案,为撰写高质量的考察材料提供准确、真实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