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结构农村结构_关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探讨
家住姜堰市蒋垛镇许桥村四组的蚕桑大户申太宝过了个舒心年,靠养蚕,他去年收入近万元。像申太宝这样的蚕桑大户在蒋垛镇还有几百户,目前该镇已形成万亩桑园,并间套千亩丹参的种植规模。据测算,全镇去年仅蚕桑一项人均就可增收500元。
探寻蒋垛镇成功调整农业结构的做法,我们不难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把握市场脉搏。两年前,蒋垛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就在思考,入世后将会给当地农业带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经分析,他们认为茧丝绸行业的发展空间会拓展。该镇缫丝厂生产的白厂丝从前几年的每吨14万至15万元,逐渐攀升到现在的每吨22万至23万元,更加坚定了他们的判断。果不其然,这几年的蚕茧生产让广大蚕农尝到结构调整的甜头。
利用本地优势。蒋垛镇地处通南高沙土地区,适合桑树生长。该镇养蚕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初几乎家家栽桑养蚕。蒋垛镇充分放大这一优势,再造老区经济新特色。据了解,该镇计划用一到两年时间,在全镇形成2万亩蚕桑基地的规模,使桑园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提高到27%,人均拥有桑园0.36亩,把蚕桑生产由副业发展成主业。
提高科技含量。蒋垛镇全面实施了湖桑纯良化工程。前年春季,镇政府牵头引进了“育7-11”嫁接体410万株,去年又引进“育7-11”大苗300万株,新拓桑园品种优良率达到80%以上。该镇还在桑园内套种中药材丹参、地膜花生以及毛豆、马铃薯等,大力推广立体种植,增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