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卫生文化建设的思考_关于加强卫生文化建设的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了十分精辟的论述。卫生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卫生文化建设,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卫生文化是医疗卫生领域在长期的服务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行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理想信念、服务理念等方面。从感性形态上分析,卫生文化是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所创造的观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行为形态文化构成的复合体。这些伴随医疗卫生行业的产生而产生的、在较长时间积累下来、凝结起来的文化要素,是医疗卫生行业的灵魂,可以赋予医疗卫生行业极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地发展。怎样才能加强卫生文化建设呢?
一、建设卫生文化的根本目的
首先,加强卫生文化建设是××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人需要健康,社会需要和谐。卫生事业只有保障了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才能促进社会和谐。这些年,卫生事业在逐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重治疗轻预防、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个人收入轻敬业奉献、重硬件建设轻人文精神,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和谐。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而卫生行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服务,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们必须加强卫生文化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素质,提升单位管理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切实为群众的健康服务、为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切实争先排头。
其次,加强卫生文化建设是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卫生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有的单位随着事业的发展,职工收入增加了,一些人的追求变成单一的物质化;有的单位面对困难和问题,一些人要么流露消极、低迷的情绪,要么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没有释放出自己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有的单位忽视常规管理,一些干部和职工责任意识不强,履职能力不强。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既严重影响了卫生业务的开展,也严重影响着单位形象。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价值观念,这是卫生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卫生文化有着突出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发功能、协调功能、约束功能、育人功能,在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卫生文化可以引导卫生工作者在共同的价值观念的感召下,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为实现单位目标而自觉地努力。卫生文化可以融合卫生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培养卫生工作者的作风、情操,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与单位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卫生文化可以激发卫生工作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激发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卫生文化可以协调单位内部、单位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使行业内部、单位内部协调统一,单位与社会和谐一致。卫生文化可以通过观念文化、道德文化、制度文化对卫生工作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从而促使大家自觉地依照价值观的指导进行自我调整、自我管理。卫生文化可以通过卫生文化的熏陶,使卫生工作者具有与时代相适应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努力成为受人们欢迎的卫生工作者。
我们加强卫生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营造和谐统一、蓬勃向上的精神氛围,锤炼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职工队伍,塑造文明规范、诚信为民的行业形象,增强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竞争能力。也就是要通过加强卫生文化建设,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把深厚的卫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卫生行业的服务优势、发展优势,使卫生事业更具有发展活力,实现“心齐、气顺、劲足,快乐工作、和谐生活”的目标,不断追求“博爱、淳良、精诚、勤勉、昂扬、向上”的精神境界,锻造卓越的卫生行业精神,为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建设卫生文化的主要内容
加强卫生文化建设,要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深厚的卫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时代精神融合起来,不断创新,构建具有时代特点和卫生行业特色的卫生文化体系。卫生文化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建设过程是永恒的。建设卫生文化,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总结提炼富有卫生行业和单位个性的精神理念
精神是人类最绚丽的花朵。卫生行业、单位和人一样也有精神,这就是卫生行业和单位精神。卫生行业精神是卫生行业干部职工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卫生行业干部职工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等多种因素相结合的产物,是卫生行业干部职工在长期的实践中产生的群体意识,是经过长期的打造、磨合并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自愿身体力行的,是卫生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各单位在卫生文化建设中,必须总结提炼本单位的精神,并在合适的地方用得当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总 结提炼卫生行业和单位精神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要深入挖掘本行业、本单位的历史文化传承,吸收、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成果,结合时代发展要求,进行创新,确立本单位的精神理念。卫生行业和单位精神有突出的传承性特征。晋代杨泉在《物理论》中说:“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其德能仁恕博爱,其皆能宣畅曲解”,其中的“仁爱”、“廉洁”、“博爱”等精神,是我们要传承光大的宝贵精神。唐代名医孙思邈说的“大医精诚”,精辟地论述了卫生人员的品德。如北京同仁医院的“精、诚、勤、和”的同仁精神就很好地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卫生精神。二是提炼出来的精神理念都要有自己的个性,有心灵冲击力。如:某疾控中心的单位精神是“一手撑着健康,一手拥着阳光”;某儿童医院的医院精神是“这里是你家,阿姨像妈妈”;某监督大队的单位精神是“监督是使命,监督是情爱”;某妇幼保健院的医院精神是“关爱好每一位母亲,呵护好每一位宝宝”,这样的卫生行业精神就具有单位个性,有很强的心灵冲击力。三是要精雕细刻,反复加工,能很好地鼓舞和激励干部职工奋发向上,并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如:北京同仁堂的精神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十分精辟。四是确立的精神理念中,要避免使用大而不当的政治化概念,一定要有突出的文化内涵。
(二)完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是卫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的范围很广,从个人行为到单位形态、基本制度,从技术要求到业务规程、管理过程。在这些制度中,基本制度是单位制度的基础,没有基本制度,单位就不能存在。管理制度是单位制度的灵魂,单位靠管理制度来指挥、协调正常运转。责任制度是单位制度的重要内容,只有责任明确,分工具体,工作任务才能落实。技术规范是单位制度的核心,卫生行业和单位的工作对象是人的生命和健康,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有一套科学严密的技术规范来保证工作不出失误。个人行为规范是单位制度的关键,它是制度中对行为和活动约束的第一个层次,十分重要。这些制度和规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管理过程中一套完整的约束系统。正是这一完整的制度系统的运作,培养、规范了卫生工作者的行为和习惯,进而形成了特有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
完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就是要根据各单位工作实际不断创新管理制度模式,以卫生行业和单位工作理念为切入点,修订和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寓文化内涵于制度之中,建立起既科学化又人性化的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促使干部职工自觉认真的执行行为规范,积极落实道德要求。
(三)确立规范鲜明的单位标识系统
标识是各个单位的门面,也是卫生行业、单位文化内涵的呈现,既可以体现服务理念,又可以展示单位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各个单位都要认真的搞好这一形象设计,通过标识、标志和服务设施的良好设计,树立单位形象,提高知名度,增加信任度,扩大影响面。要搞好院徽、队徽、中心徽设计制作,微标设计要简明而富有深意,让干部职工看到微标就能振奋精神,受到鼓舞、引以自豪。标识设计要做到美观大方、规范统一,一些提示语言要体现情意化和文化品味,给人以慈爱、淳良、温馨、愉悦的感受,真正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心灵上的感染力和情感上的亲和力,营造一个关爱人、尊重人、激发人的创造性氛围。
(四)创建卫生服务品牌
卫生行业是特殊的服务行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求卫生行业必然要打造强势的服务品牌,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全面的竞争优势。
首先,要立足高品质定位,树立“苦练内功、精于内涵、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发展理念。“苦练内功”指的是医疗卫生机构深化内部改革、强化内部科学管理、提高全员素质;“精于内涵”就是要精心打造医疗卫生机构的内在品质,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开展医疗卫生工作;“追求卓越”具体体现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进行技术创新,执着地追求医疗卫生科学技术,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精益求精;“超越自我”就是通过学习和创造,不断发展自己,不断促使自己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其次,要精心打造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品牌,培育单位知名度和美誉度。好的医疗卫生品牌就是要创造出一个适合卫生行业、适合单位实际,也适合人民群众需求的经营管理模式,因此,要不断强化品牌意识,精心打造品牌。打造医疗卫生品牌要着意明确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并下好功夫:第一,提高医疗卫生质量是打造服务品牌的关键。医疗卫生质量是医疗卫生单位的生命线。提高医疗卫生质量,涉及到医疗卫生单位各个部门,体现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依赖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为此,要从转变员工观念、树立全员质量意识着手,让所有员工树立质量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从自身开始,从岗位做起,形成全员保质量的全方位保障体系;要注重全程质量管理,从抓基础质量入手,加大环节质量管理力度,尤其在关键工作岗位、服务薄弱环节等方面,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实施重点监控,做到操作有标准,行为有规范,考核有细则,同时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检查和预防控制机制,不定期工作质量抽查与定期质量核查相结合,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二,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是打造优秀品牌的保证。重点学科是医疗卫生机构的旗帜。重点学科建设是医疗卫生机构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支柱。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单位有重点,科室有特色,人人有专长”的发展战略,加大对重点学科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以促进学科发展,为医疗卫生机构打造品牌提供学科保证。第三,加强科研工作、创新医疗卫生技术是打造优秀品牌的根本。加强科研、创新医疗卫生技术是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新动力,医疗卫生水平质的飞跃是通过科研实现技术突破为前提的,医疗卫生机构品牌的营造、提升和跨越发展也是通过科研实现技术创新来实现的。因此,要有加强科研、创新医疗卫生技术的观念,走重视科研、敢于引进、善于吸收、转化及时的创新道路;要有加强科研、开展技术创新的措施,使科研工作、技术创新稳步推进、卓有成效;要有浓厚的重视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氛围,促使广大卫生工作者能在科研上投入精力、倾注心血,耐住寂寞、潜下心来,刻苦研究、寻求突破。第四,营造亲和向上的团队精神是打造优秀品牌的基础。团队精神是指在共同目标指引下,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奋斗,完成目标的精神境界。营造亲和向上的团队精神,一方面要帮助干部职工认同本单位追求的目标,使大家看准方向,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另一方面要充分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使大家获得成就感、受尊重感,从而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再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地理顺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情绪,使大家始终保持稳定、团结、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要深入抓好“三名”工程,建设一批名院(名中心、名大队),创立一批名科,培养一批名医,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建设良好的单位环境
卫生行业的单位环境指影响、制约单位服务、经营活动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环境中渗透的物质和精神因素。物质因素即物质环境是表层的、有形的、具体的,包括自然景色、工作现场、机器设备、视听环境、病房和后勤服务、文化娱乐设施等。精神因素即人文环境是深层次的、无形的、内在的,包括服务理念、精神风貌、人际关系、心理状态、观念氛围等。卫生行业的单位环境有很强的凝聚力,可以使全体员工在思想感情上、价值取向上、行为操守上保持高度一致;卫生行业的单位环境是单位形象的直接体现,良好的单位环境可以赢得公众的信赖,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单位外部环境;卫生行业的单位环境有暗示的作用、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医疗卫生道德,促使员工追求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自觉地沿着高尚的人生境界追求奋进。
在卫生行业环境建设中,要注重四个突出:一是突出单位的生态环境。优美、清洁、舒爽、亲切的生态环境可以使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引起人们生理上的快感、舒适感,在此基础上达到人们心理上的愉悦,会减轻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有利于病人的诊疗和康复。二是突出单位的作业环境。作业环境主要由作业的主体与对象、作业器械工具、作业设施等要素构成。美好的作业环境表现为作业者、作业对象、作业工具及设施等各方面要素之间的和谐、沟通,达到情意化的交融境界,有利于实现情感化服务,使人获得情感的满足和精神的慰藉,促使人保持着良好的心理状况和审美心态。三是要突出单位的作业外环境。作业外环境通常表现为医疗卫生单位的自然景观、建筑外形,以及通风、采光、音响、色彩等。优美的自然景观能让人心情愉悦;清新的空气能使人精神爽朗;空间开阔、阳光充足能使人性情开朗;得当的色彩能使人获得心理上的宁静;柔和而优美的音乐能使人心境恬淡、心情愉悦。总括起来说,优美的作业外环境不仅能使作业对象得到心理的调适和产生愉悦,也能给卫生工作者一种美的意境,有利于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四是突出团队精神与氛围凝聚力。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团队精神的形成,能以心灵为纽带,把全体卫生工作者的个人意愿、个人利益与单位发展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组成利益共同体、形象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形成团结向上、朝气蓬勃而又强大持久的凝聚力。要在工作行为中使单位的目标深入人心;尊重人、关心人、精心培养人、真正用好人,使职工各得其所,切实通过营造团队精神与氛围凝聚力建设良好的单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