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工个人工作总结_化工企业工作总结
“××”是××市的一家私营化工企业。近年来,“××”与××橡胶制品研究所及中科院化学所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成为两家科研所的新产品试验基地,“××牌”被评为××省著名商标,“××牌”被评为泰州市知名商标。 一个只有不足60人的小企业,却拥有四五十件注册商标,还买断了两家杂志4年的广告版面,生产经营进入良性循环。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国内胶粘剂行业整体科技含量并不高,目前国外知名化工企业一旦大举瓜分国内市场。而这些大企业通常采取购并国内优势企业的做法,购并不成则通过抢注商标,挤压国内优势品牌。因此,这次我们新申请的8件商标就是与‘××’、‘老熊’名称、图形、文字相似的防御性商标。买断广告版面,同样是想暂时遏制同行广告攻势,为自己争取时间。”
的确,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在面向市场的同时也就选择了竞争,而眼下的市场竞争不仅仅是过去相对单一的质量或价格竞争,更包括了服务、品牌、管理、科技水平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更趋向于企业整体素质的竞争。特别是wto已对中国敞开了大门,竞争激烈的程度将有增无减。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见事早一点,行动快一点,可以降低竞争风险,为自己赢得时间。这是“××”给我们的启示之一。
另一方面,“入世”后,相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市场竞争会呈现“猴子与恐龙较劲”的格局。不管我们是不是愿意,也不管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实力,都不可避免地与“经济恐龙”对话甚至“抢座位”。商标抢注、广告轰炸、专利垄断、域名注册以及大规模购并企业等,是国外大企业、大公司的“拿手好戏”,而这些,往往也正是我们许多企业最容易忽略的环节,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措施,一不小心就会在竞争中“出局”。因此,在商标、域名、专利乃至企业名称等无形资产领域花一点功夫,扎紧篱笆,绝不是“小题大做”。
“××”有了大手笔,其他厂家不妨也快动作起来。
江苏××粘合剂厂于本月18日一次性向国家商标局提出8件商标的注册申请,而在此之前的4年间,该厂已拿到了46件商标的注册证。
与此同时,“××”投巨资买断了国内胶粘剂行业权威杂志《粘接》、《中国胶粘剂》2004年之前全部封面的广告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