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工作交国内社保|国外社保制度对我国启示思考

时间:2017-04-19 来源:工作范文 点击: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比较完备,而且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多层次、广覆盖的,中国在改革和建立社会保障体制的发展道路上可以借鉴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
关键词: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启示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增长逐年提高,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诸如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局部地区
动荡不安的社会问题。为了防止这种社会问题愈演愈烈,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提高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而为了使社会保障体制能够更加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借鉴美国社会保障体制的成功经验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1.基本内容
美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大部分构成。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残疾人保险、幸存者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项目。社会福利是指一系列对低收入阶层和贫困的社会成员进行救助的项目。社会保险的目的是靠增加收入或提供资源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诸如退休、疾病、失业、残疾等问题。社会福利则主要指一系列对低收入阶层和贫困的社会成员进行救助的项目。主要包括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补充保障收入、医疗补助、食品券、一般援助、社会服务和儿童福利服务、住房补助以及教育补助等。社会福利以商业保险为主是美国社会保险的补充,已成为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保险共同支撑起独具特色的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2.主要特征
美国社会保障中政府的作用由强化走向弱化,联邦政府的职能将逐渐从直接责任人向决策者方向转变,但政府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角色这一点并没有改变。
美国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将朝着私营化和分散化的方向发展,但政府仍然是社会福利支出中最大的资金渠道,并对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美国社会保障的筹资方式是政府、企业与劳动者三方分担,个人和企业缴费为主要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社会保障制度强调权利和义务以及收益和缴费的结合,即社会保障的受益者首先应该是缴费者。
美国政府一些保障项目或其运作方式将有所减少,半赢利性的、私人性质社会保险项目将有所增加。社会保障制度重点突出对贫困者的救济而不是面向全体公民的福利。而且,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带强制性的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从私人支出的比重可知,在美国的社会保障中,国家之外的各种社会组织所起的作用极为突出。
“工作福利”观念将进一步超越传统的“救济福利”。即提供福利的目的是为了让受助者工作。
美国实行对每个劳动者发放社会保障号码的制度,从1989年开始,每个刚出生的孩子都有一个社会保障号码。美国社会保障署为每个劳动者按号码设立档案卡,用计算机储存,记录职工个人历年的工资收入和保障的缴纳情况,为适应劳动者的流动和工资收入的变动,在全国设立计算机网络,对每个劳动者的情况进行追踪纪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美国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和提供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比较适当,从而使美国经济更好地保持了活力。可见,社会保障水平的提供是一个“度”的问题,一国政府应该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准确地予以把握,过度提供和提供不足都是不可取的。而且,政府在介入社会保障的问题上也应该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要从国情实际出发 度,使100多万贫困居民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这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生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了积极作用。
当我们打算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时,我们首要的是正确认识我们本国的国情,考察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的基础,这样才能合理地配置社会保障的各种内容和
项目。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的国情:
1.我国目前仍处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城乡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比西方发达国家我
们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考虑到我国十几亿的人口底数。而且人口基数大,就业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失业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现象,目前,中国的失业问题进入建国以来的第五次高峰

2.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二元经济结构并存。中国作为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发展速度不平衡,经济增长水平差异十分明显。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突出体现在较为发达的城市经济与欠发达的农村经济并存,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城乡差别很大。这种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使消费水平差距拉大。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决定了社会保障水平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严重的非均衡态势,也决定了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将严重地影响社会保障公平的实现。
3.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悬殊,造成贫者心理失衡。当今我国社会贫富两个社会群体的巨大差距是有目共睹的。这个差距表现在富有的人

拥有高档轿车,住豪华别墅,还可以经常出入高档会所,活跃于高尔夫球场;而贫者生活拮据,入不敷出,有些农村地区连饭都吃不起。其次,这个差距体现在个人及其子女的发展条件上。高等教育收费,中小学择校,各种“贵族学校”的出现等等。而贫困地区的孩子只能接受低劣的教育甚至有些孩子连受教育的机会都没有。 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可以看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问题已成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最关键问题,社会保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既要从现实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又要从难处着手,积极推进,大胆创新。
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给我国的启示
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时期,改革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一套附和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制,而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理应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下面我主要分析了,一下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1.社会保障建立与运行的基础首先要有法律的保证
美国是“一法为主”型的社会保障国家,主要以《社会保障法》为主,其法律数量不多,具有制度化、法律化特征。在严明的法律体系保障下,才能保证社会保障措施的顺利实施,这不仅提高了制度的稳定性,还有利于约束各方面的行为。尽管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规则、决定等,但是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社会保障的立法,使得在实际操作中的许多问题找不到解决的法律依据,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一个弱点。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逐步建立具体法规的立法,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确立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同时,还要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得到切实的执行。
2.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是一个渐进过程
各国社会保障的建立和发展都是随着本国的经济的发展,呈现社会保障对象由窄到宽,社会保障项目由少到多的发展趋势,社会保障费用由低到高的渐进过程。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和运行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承受能力。所以要是社会保障真正覆盖到全国,还需要一个漫长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3.社会保障制度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
美国的老年人、残疾人遗嘱保险和健康保险,由联邦政府机关负责举办;工伤事故由州政府负责举办;而失业保险则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台办。美国实行的这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制所赖以建立的基础与我国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区等多层次的社会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社会保障事务极为繁杂,如试图由一个部门对全国社会保障事务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是不现实的。在社会保险金的统筹层次上,也应该以省级统筹为宜而不能盲目追求实行全国统筹。当然,在分散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加强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无疑也是很有必要的,否则难免造成政出多门、相互掣肘的局面。此外,根据各社会保障项目的不同特点,正确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4.要依据我国国情,建立低起点的社会保障制度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仍然坚持实行低保障的社会保障模式,并且这种低保障的社会保障模式仍可能面临财政危机。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和经济实力还不够高,加上人口多,城乡差距大,因此我们应当在社会保障水平的设定方面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建立低起点的社会保障制度。
5.社会保障要注意社会化,政府注意其强制性
社会保障信息社会化。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人数众参,范围广泛、保障项目繁杂、所需的信息资料更是要求详尽,中国应该借鉴美国经验,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庞大的信息系统,为每一个人发放一个社会保障号码,对其进行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全过程的信息管理与服务,该信息系统不仅社会保障各项目可以通用,其他社会化管理(如银行信贷、个人税收监管、国家安全监督、人才流动等)也可以应用,不仅可以大大节约社会管理成本,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6.在资金来源上,实施“三位一体,个人为主”的改革方向
我们应当学习各国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做法,为中国社会保障提供足够的资金。美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于政府、企业和个人,这样的作法都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发挥各种积极性,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共同分担保障资金,并逐步形成以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为主,以国家为补充的资金结构。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我们要借鉴美国的经验,在我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时,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必要的法规,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的规范化、法制化;建立多种形式、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市场在社会保护中的作用;在建立适应本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要注意渐进性的发展趋势;坚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的原则;中国应该借鉴美国的经验,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信息系统,为每个人发放一个社会保障号码;鉴于我国同样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必须坚持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以个人负担为主的原则。

扩展阅读文章

工作范文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工作范文推荐文章

工作范文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