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是祖国的什么比喻|军人庆祝祖国60周年优秀征文
军人庆祝祖国60周年优秀征文
永远的“粉丝”
——写给老家的军工烈士塔
在距离革命圣地西柏坡四十公里的一个小山沟里,有一个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小村,她的名字叫罗汉坪,这便是生我养我的家乡。在罗汉坪的村西,有一个被大家称作“铁人”建筑,便是我要说的军工烈士塔。
烈士塔面东座西,塔顶是一尊铁铸军工人像,他头戴五星帽,身着背带式工作服,右手举铁锤过头,双目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前方。塔身正面为碑文,背面刻有数十位捐躯烈士的名单。塔身下截分别刻有颂词,南面是“英雄事迹垂青史,革命光辉留中华”,北面是“驱日寇灭蒋贼勤劳生产死的无尚光荣。”
当年,党中央从延安转移到西柏坡之后,选址在罗汉坪村及周边建立了一个军工厂,主要制造手榴弹、弹药等军火。一批批军工战士用自己的心血与汗水,为解放全中国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生产过程中,有24位军工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记得第一次传统教育,全校同学来到军工烈士塔下,先是向烈士三鞠躬,接着又听了一位当年的老人讲述军工战士的往事。当时我刚上一年级,懵懂无知,因此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倒是十余年后,当我从工作的外地回到家乡,无意中走到刻有他们名字的墓碑前,我的脚步沉重起来。
看看这一座座只写有“**烈士之墓”几个字的墓碑,我的思绪不安起来。是啊。这里面长眠的人都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中许多只有二十来岁,不曾娶妻生子,更不要说享受天伦。在新中国的号角即将吹响的日子,他们却永远地睡在这里,睡在这个无名的小山头,留下来的,甚至没有一张照片,只有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名字。
作为一个后来者,我并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但是,从那孤寂的烈士墓,我看到了先烈的胸怀,从那挺立的烈士塔,看到了前辈的嘱托。
以后的每一年,只要回老家,我都会到村边的军工烈士塔去看一看,也会到村后的小山头去看一看,不为其他,只为陪一下地下有灵的军工烈士。
在外漂泊二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经过了“追星”的年龄,但对于他们,对于那24名永远躺在老家村后小山坡上的军工烈士,我想说:我一直是他们的“粉丝”,也将永远是他们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