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祖国70华诞征文】祖国60华诞征文:难忘日月潭畔的亲情会见
祖国60华诞征文:难忘日月潭畔的亲情会见
由于有台湾亲戚的缘故,我从小就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台湾情结,想看阿里山的美景,想看日月潭的碧波,更想亲临宝岛看望去台湾六十年而今已八十高龄的伯伯及其儿女们,这也是我的爷爷、奶奶、父辈们的夙愿。在他们那个时代,由于海峡两岸没有三通,大陆亲人要飞越一湾浅浅的海峡,是不可能的事。上世纪七十年代,爷爷、奶奶不知去台湾的儿子是生是死,带着遗恨离开人世。我的父亲,虽然赶上了改革开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峡对岸涌起的探亲浪潮中,找到了失散四十多年的亲哥哥,但是,他也没有实现跨越海峡,踏上宝岛的愿望,就永远离开了我们。三代人盼望了几十年,盼望着能有一天走进那神秘而美丽的宝岛,会见骨肉亲人。
这一天终于盼到了。20xx年9月16日,我搭乘长荣航空公司香港至台北班机赴台湾考察交流。坐在机舱内,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当飞机穿越海峡上空时,我俯视海峡,它是那样的平静,那样的辽阔,那样的迷人;当飞机徐徐降落桃园国际机场,我走下舷梯,踏上宝岛热土那一刻,我的眼睛泛着泪光,我的心激动得快要蹦出胸膛。这是三代人盼望了整整六十年的愿望呀,在今天终于实现了,怎能不令我心潮翻滚,浮想联翩。
我想起了童年时,常常听父辈说起台湾伯伯的事情。他是在1949年寒冬季节,大雾弥漫的一天,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离开家乡后,杳无音信,生死不明。有的说他死了,有的说可能还活着;兵慌马乱的岁月,想尽了办法,没能打听到音讯;互相对峙的年代,隔着海峡,往来断绝,还是不能得到确切的消息。爷爷、奶奶耗费了毕生精力,奶奶的眼睛因为想念儿子而哭瞎了。
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1987年,台湾当局宣布允许民众赴大陆探亲。坚冰终于开始消融,藩篱终于开始拆除。随之而来,便是海峡两岸腾涌起的一股股澎湃的探亲浪潮,一批又一批台湾同胞回到大陆探亲。正是在那一股探亲热潮中,失散几十年的伯伯与家中取得联系,一时成为轰动村子的特大新闻。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伯伯回到离别四十多年的故乡探亲。他的脚掌踏在他从前的脚印上,他那衰老的眼泪滴在他童年的泥土上。“我终于回来啦!”他在爷爷奶奶坟前象小孩子一样长跪痛哭,仰天大喊。那喊声撕心裂肺,催人泪下;那场面动人心魄。
从此,伯伯及其儿女们与大陆不断往来,海峡两岸,鸿雁传书,电波穿梭;思念之情,翻山越岭,穿越海峡,把相隔千山万水的亲人的心紧紧拴连在一起。然而,当时大陆与台湾只是间接沟通。大陆民众不能去台湾。台湾民众返乡探亲要绕经第三地。我的父亲曾对伯伯说,什么时候台湾开放让大陆人去探亲旅游,我一定要去一趟。可惜他没有等到这一天,临终前,他与在台湾的伯伯只能手握话筒,互相倾诉思念之情,对岸的伯伯放下话筒嚎啕痛哭,那哭声似海峡波涛,声震两岸。
20xx年5月,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海峡两岸交流进一步开放了。我赶上了难得的一次机遇,随考察团赴台湾考察交流,有机会来到美丽的台湾岛。
我在桃园机场迫不及待地给伯伯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我到了台北。他那儿,早就守候在电话机旁,等我的消息。他把在桃园县、台北市居住的几个儿女电话告诉我,要我随时和他们联系。
20xx年9月16日夜晚,台北三德大饭店内,人来人往,灯光柔和。室外气温超过三十五度,室内却很凉爽。我坐在会客厅沙发上,无心欣赏台北街上景色,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进进出出的人。伯伯说他腰椎增生,不能来台北看我,委托在桃园县和台北市的儿女晚辈来饭店看我。伯伯年事已高,又远在南投县居住,距台北一百多公里。我边等边打量饭店内的陈设、服务员和来住宿的客人,不愧是星级酒店,服务设施、服务态度堪称上流。虽然人流如织,却没有喧哗叫闹,十分静谧。夜十一点多,亲戚们来到饭店。他们来了四个人,两个堂妹、侄女和侄女婿。两个堂妹曾来过大陆,我们彼此认识,侄女、侄女婿则是第一次见面。五个人围坐在一起,又是拍照,又是叙述思念之情。因为我第一次来台湾,一切都陌生。我对他们说,这次能来这里,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老家的亲人嘱咐我,一定要看看伯伯,我问他们怎么安排见面机会?我的一个堂妹看到我行程计划中有去日月潭和中台禅寺的行程,说伯伯住在埔里镇,距日月潭和中台禅寺很近,便让我在去日月潭的那一天和伯伯见面。她还给我画了一张示意图,告诉我堂弟的手机号码。
在我们到台湾的前一天,一场罕见强台风席卷台湾岛,南投县是重灾区,受风暴潮影响,暴雨造成山体滑坡,冲毁了一些道路桥梁,日月潭水注满后形成倒灌。岛内多家电视台连续不断地报道着救灾新闻,我担心行程受到影响。负责安排接待我们的导游吴先生说,去日月潭的计划不变,让我放了心。
9月 18日晨,我们早早就从台北出发,向南投县日月潭行进。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湛蓝的天空漂浮着朵朵白云,一眼能看个透彻。进岛后,我的直觉是岛内很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硬件设施不比大陆好多少,环境、文明素质等软件方面,确有令人佩服之处。在台湾考察近十天,从台南到台北,看到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大街,还是小巷;无论大饭店,还是小旅馆,到处干干净净,整洁利落。从两个细节可以说明岛内的文明程度,一个是不管你走进哪个卫生间,都很整洁有序,备有卫生纸,见不到令人目不忍睹的脏乱差现象,闻不到一点点让人作呕的臭味,也不用顾虑方便之后不备手纸的难堪;另一个是岛内驾驶员开车极少按喇叭,我们所乘的中巴驾驶员庄先生环岛驾驶一圈,行程1100余公里,行驶途中竟然没有鸣一次喇叭,其间行驶过人流密集的台北市,穿行过陡峭险峻的东海岸,皆是如此。我好奇地问过庄先生,他说大家都有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没有很特殊的情况,不鸣喇叭。他的话让我领悟了什么叫文明驾车。
中巴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驶,不一会儿就进入南投县境内,公路两边长着一片片槟榔树,一眼望不到边。这种树长得又高又细,就像地上插着一排排竹杆子。导游吴先生为了让我们品尝槟榔,在公路旁一家槟榔商店给每人买了一串槟榔。我们不知怎么吃。吴先生就教我们,他说槟榔放进嘴里嚼过后,第一口不要咽下去,要吐掉,然后再接着嚼着吃;从嘴里吐出的第一口槟榔汁呈红色,很像血的颜色,曾经有外国人到台湾旅游,看到台湾人吃槟榔,见到吐出的红色唾液,误认为是血,就说台湾人很苦很累呀,有的人累得都吐血啦。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行驶,我们来到风姿如画的日月潭。日月潭是“台湾八景”中的绝胜,人们常把她的天然风姿同杭州西湖相媲美,一年四季游人不绝。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湖,为玉山与阿里山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潭中有一个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同日轮,南半湖形状似上弦之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日月潭之美在于它环湖皆山,重峦迭峰,郁郁苍苍,湖面辽阔,水平如镜,潭水湛蓝,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我们在潭北山腰的一处名胜古迹文武庙游览,庙内左右有文昌君与关羽像,自庙中远眺,双潭景色犹如图画,尽收眼底。
当我们乘游船抵岸准备离开日月潭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听到岸上有人在呼喊我的名字。正在诧异,定睛看去,那不是伯伯吗!他拄着拐棍,旁边站着堂弟和弟媳,三个人在岸上边喊边向我招手。我心里一颤,八十高龄疾病缠身的伯伯,不顾自己行走不方便,让儿子开车载着他,亲自到日月潭边来接我。游船甫靠岸,我急忙跳下船,激动地拥抱着伯伯,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我仔细看着他,几年不见,他的背更驼了,头发全白了。面色红润,让我宽慰。见到伯伯那一刻,令我悲喜交加,让我刻骨铭心。到台湾探亲这条路,三代人走了整整六十年呀,今天终于走到了终点。这个终点符号镌刻在美丽如画的日月潭畔。碧波荡漾的日月潭见证了这一来之不易的亲情会见。与我同行的同伴拿起相机,按动快门,为我记录下这一终身难忘的历史瞬间。
伯伯家住在埔里镇,距日月潭几公里路程,车行十几分钟就到了。这是一栋闽南建筑风格的小楼,毗邻公路,临溪而建,两座穿山隧道位于翼侧,门前旁边是一座穿溪而过的桥,桥下激流混浊,滚滚流过。我走进伯伯家里,仔细看着室内一切,我的目光锁定在二楼墙上挂着的两张大幅画像上。那是爷爷、奶奶的遗像,是伯伯第一次回大陆探亲带回样板,又重新画作的,画得比原版还要清晰、精致、逼真。我凝视着画像,能感受到伯伯绵延六十年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天然形成,任何力量永远不能割舍;岁月愈久,距离越远,感情不会因此而淡薄,只会随之日益厚重。
短暂难忘的相见结束了,临别时,伯伯的双手紧拉着我,眼泛泪光,几度哽咽,他说自己年纪大了,腰椎增生,不能坐飞机,不能坐汽车,已经不可能再回大陆看你们了,以后有机会你们带着家人再来这里。我们的车子开出去很远,我从车窗看到,伯伯拄拐而立,目送我们的车子渐渐远去,送别的挥手许久不愿放下。这情景让我们同行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9月24日晚上,还是在台北三德大饭店内,明天早上就要离开宝岛台湾,堂妹前来为我送行,堂妹夫也来了,我和他是第一次相见。他到过香港,没到过大陆。我邀请他到大陆探亲旅游。他爽快地说,会有去的那一天。现在两岸越来越开放,交流越来越多,往来越来越方便。是啊,现在大陆与台湾“大三通”已经实现,大陆许多城市能直飞台湾,那种骨肉同胞相思而不能相见的情形,只存在于历史,存在于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