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 排泄|灾区援建指挥长顽强奉献先进事迹材料
灾区援建指挥长顽强奉献先进事迹材料
震惊世界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四川**平武县**镇被确定为我市对口援建的重灾镇。一条无私大爱的纽带把**和**联在一起。
在援建过程中,**建设者的奉献故事感动着巴山蜀水,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援建**镇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张春海的事迹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我市援建队伍中的一员,今年50岁的张春海,始终坚持与灾区人民奋战在一起,有过三次心脏病史的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病倒在灾后重建第一线。
当记者见到他时,他刚从四川**转到成都的医院不久,话说多了,还是会感觉心慌、气短,浑身乏力。可只要一说到**,一脸的倦容即刻烟消云散......
他说他现在最希望的,就是马上好起来,回到山水深处的**,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临危受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镇是平武县的“南大门”,紧邻北川,平均海拔1600多米,幅员面积148平方公里。全镇辖15个行政村,1.1万人口,其中羌族人口9800人。由于**镇正处在龙门山断裂带上,所以地震过后,全镇5600多间房屋垮塌或严重损毁,200余公里通乡通村道路被毁,通讯、电力、供水、供气全部瘫痪。
为了尽快帮助灾区群众恢复重建,2008年11月,市发改委调研员张春海临危受命,带领援建工作组赶赴**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灾区人民建设家园,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张春海在拿到派遣书的那一刻,没有丝毫犹豫。
初到这里,眼前的一切百废待兴,条件异常艰苦。当时,援建组6个人挤在一个潮湿的帐篷里,坚持了一个月,才搬进一栋经过简单加固的4层小楼。吃不上热饭、喝不上开水是常有的事,洗澡更是一种奢望,一旦停水,援建组需要步行一公里去抬水。由于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及饮食习惯,张春海和很多援建干部经常出现腹泻、咽喉肿痛、牙龈出血等症状,苦不堪言......
如果说艰苦的生活条件事小,那么频繁的余震及滚落的山石,就使得危险无处不在。
经过粗略统计,张春海带领援建组进驻**的这段时间,共发生大小地震150次以上,最多的时候一天就震了4次。这样的环境下,张春海坦言自己也很害怕,每次余震来临,他也会和大家一起往外跑。“但我平时不能表现出来,我要起到带头作用。”张春海说那段时期,恐惧考验着每一个人。
通往**镇的道路崎岖蜿蜒,震后山体土质松动,在连绵阴雨中,山体上的碎石随时可能滑落。去年12月上旬的一天,张春海从县里开完会返回**途中,突然发现前方山上有一大堆巨石滚落下来,司机刘书坤紧急刹车。“当时那些石头距离我们也就20米左右,瞬间堵住了半个路面。”刘书坤说起这件事至今心有余悸。
面对生活经历的困苦,生存遭遇的威胁,张春海这位来自燕赵大地的共产党员,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以他昂扬的斗志和顽强的精神与援建人员一起克服着各种艰难险阻。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是他常用来勉励自己的话。
夜以继日———
“一定要把好事办好”
没有一支顽强的援建队伍,如何打赢这场硬仗?张春海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刚到**镇,他就依照组织程序成立了工作组临时党支部,并建立和完善了《工作与考勤制度》、《休假与请销假制度》、《财务与物资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按他自己的话说,要靠党支部聚拢人心,靠制度去约束行为。
“在这里,我们代表着**,绝不能给家乡人民丢脸!”他常常这样告诫身边的援建人员。
在**镇人生地不熟,而且灾后重建涉及领域多、方面广,情况复杂,如果缺少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很多援建工作将难以开展。所以来到**镇后,张春海主动与当地政府搞好对接,通过与**镇及卫生局、建设局、水利局等县直相关部门座谈,全面掌握我市对口援建项目的基本情况。同时,工作组还与**镇建立了碰头会制度、联络员制度等联动推进机制,随时了解援建工程进度,积极帮助镇政府想办法,提出针对性建议。
正当项目推进有条不紊地进行时,又有一个问题萦绕在张春海的脑海中。经过调查,张春海发现,**镇不仅缺乏资源,震后土地也变的稀少。如果只是简单地修建房屋,今后这里的群众如何生存?
一番细致分析、研究后,**镇由于其在九环旅游环线上的重要地位及深厚的羌族文化底蕴等特点,最终被规划定位为以商贸服务业为主的旅游重镇,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县镇两级的支持,并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专家评审。
采访中,**镇党委书记赵树兵告诉记者:“我们一起讨论工作时,春海总说,不但要为老百姓的现在着想 ,还要对他们的将来负责,如果只是房子建好了,而没有相关产业带动,那就是我们的失职。可以说,按照这样的设计、规划,等**镇建好后,我们这里的生活水平要比震前提升至少20年。”
对于张春海的付出和努力,有人说体现了对灾区人民的大爱、大义,可他说自己的初衷其实很简单,“既然是抱着好心来的,就一定要把好事办好。”
把好事办好,我们的援建者没有食言。半年多来,我市各项援建工作卓有成效。截至目前,河北省安排我市援建**镇项目共计17个,其中5个交支票工程在全部开工建设的同时,我市援建的第一个民生项目**镇卫生院于5月5日竣工并交付使用;**中心小学预计9月前竣工并交付使用;河堤整治、场镇基础设施一期、场镇供水站等援建项目进展顺利。在12个交钥匙工程中已有6个开工建设,其中**初级中学年底竣工并交付使用。
舍小顾大———
“他脑子里只想着工作”
到**镇援建这么久了,张春海只回过两次家,一次是在去年的正月二十八,没住几天就匆匆赶回**。第二次是在“五一”长假期间,当时他在向省、市领导汇报完项目对接及进展情况后,利用1个小时空闲赶往邱县,看望76岁的母亲。之后没有顾得上到**的家中看看,就马不停蹄地飞往重庆并连夜回到**。“你不是去省里汇报工作了吗?”第二天一大早看到张春海竟然在指挥部,让大伙惊讶不已。
当初,张春海把去**援建的消息告诉妻子刘素粉时,妻子很反对,一直劝他:“灾区那么艰苦,你的身体又不好,就别去了,让年轻人去吧。”这让张春海非常生气,他说:“这是任务,是责任,我不会找任何理由退缩,我必须去。”见丈夫执意要去,刘素粉知道,丈夫的决定不会轻易改变。
赴川的日子临近了,刘素粉开始默默的为丈夫收拾行李,嘱咐他一定要注意安全,当心身体。
那段时间,刘素粉几乎不看电视,她害怕听到有关余震的新闻。有时候打电话问问丈夫的近况,得到的回答永远是:“放心吧,我这挺好的。”
可毕竟年过半百的人了,又有着三次心脏病史,这样的身体怎能让妻子放心。终于,由于劳累过度,张春海病倒了。5月13日早上7点左右,张春海感觉胸闷气短,直冒虚汗,他想坐起来,可浑身无力,动弹不得。他痛苦地吃下几粒速效救心丸,然后打电话给同事。当同事们撬开房门后都惊呆了,他却说:“我没事,吃点药就好了。这件事不准告诉任何人,更不能通知当地党委政府,他们工作都很忙。”
下午1点多钟,**市中医院内科专家赶到**,经检查,怀疑是心绞痛,需要住院治疗。当时张春海坚决不同意,在医务人员的百般劝说下,他才勉强同意住进医院。
“他病倒的消息,一直瞒着我。” 刘素粉说最后还是同事给她打的电话,“当时指挥部的张延升说让我来转转,可我4月底才从四川回的家,没几天又让我去,我就觉得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来四川的路上,刘素粉一直忐忑不安,直到走进医院,看到病床上的丈夫,她心里才渐渐有了谱。
随着张春海病情的好转,那个忙碌的张副指挥长又回来了。“他在**住院的时候就开始不停地打电话,**镇的书记和镇长来看他,他还一直询问工作进展情况。”刘素粉苦笑着,“他这个人就是这样,从不考虑个人身体,脑子里只想着工作。”
“我觉得人这一生做些值得回忆的事情,做些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事情,不但对自己是个安慰,对今后的成长也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张春海说他从没有后悔,他为自己是一位援建者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