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是_对我国经济发展基本趋势高增长的探析
近几个月来,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如经济增长率、出口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率等呈现出下调势态,对此,很多人产生了极大的担忧,认为中国经济极有可能从此滑入慢车道。回首过去,每次经济下调,总会引发出过度的忧虑。1998年~1999年的经济下调(降至7.8%、7.6%),甚至使一些学者惊呼中国经济会出现类似美国1929年~1933年
的大危机。目前面对这两年14.8%、14.7%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人们还高呼中国的通货在紧缩。显然,当经济下调时,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过于悲观不可取,要从对经济发展基本趋势的把握角度去认识短期势态,要分析短期势态会不会改变长期势态。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认识我国经济的基本趋势呢?笔者认为,通过对中国特定的国情和体制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判断,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还会是高增长。当前的经济下滑属于阶段性调整。
我国经济具有强劲的增长冲力
改革进程中,我国经济尽管出现过阶段性下调,但经过短暂的调整,随即转入高增长,因而总体上呈现为持续高增长势态,而且上冲力异常强劲。 其次,从世界各国一般规律看,伴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经济增长率会出现较大幅度周期性递减现象,但我国并没有这样。上世纪80年代,我国gdp总额从4545.6亿元增长到16992.3亿元,此间,经济增长率有5年达到10%以上。及至上世纪90年代,gdp总额1999年增至89677亿元,比1989年增长了4.27倍。经济规模显然急剧扩大,但此间增速并未放缓。进入2000年之后,2003年~2007年连续5年经济增长率在10%以上。可见,在这3个时间段,经济增长率并没有因为经济规模的逐步扩张而降低,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表明中国经济的上涨冲力强劲。 人口规模“托底”,中国具有举世无双的消费市场
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保持长时间高速增长,不可能没有国内消费市场的支撑,即便是对外依存度高的国家也不可能例外。改革进程中,中国的消费扩张与经济增长保持了高度的同向性。就总体趋势而言,30年期间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与年均经济增长率差距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经济增长率虽然降至9%,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高达21.8%,超过2007年4个百分点。中国消费急剧扩张有三大成因:一是人口膨胀。30年间人口净增长3.6亿。13亿多的人口规模自然导致基本生存资料需求膨胀长期化。二是工业品物价下降。上世纪80年代通胀特征是工业品和农产品价格同幅双涨,90年代通胀特征是农产品价格空前上涨、工业品价格小幅上涨,2000年后通胀特征是农产品价格高涨、工业品价格下降。从上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工业消费品特别是家电产品即进入价格下降通道。2000年之后,家电产品和通信产品价格加速下调。30年间,商品零售价格定比指数(以1978年为100)仅上涨了2.76倍,远低于gdp和工农业产品供给增速。物价下行极大地刺激了消费,各类耐用消费品进入普通居民家庭。三是居民收入普遍增长。30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按定比计算,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6.3倍。居民收入的增长为有效需求增长奠定了基础。
综合看,中国消费扩张具有特殊的人口基础,物价稳定和收入增长是有效需求增长的基本条件。其中,至为关键的是人口规模形成的消费需求对消费增长起到了托底作用。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在收入增长背景下,消费扩张是以人均水平加速提高为基础,中国则主要以人口规模为基础。
中国具有强烈的投资冲动
之快绝非偶然,其成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公共产品供给拉动。
近年来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使公共产品供给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突出的表现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保持年均25%以上的增速,生态保护投资、大江大河治理等投资均保持高速增长。今后这些方面的投资仍会保持高增长。 三是集权型行政管理体制。我国是上级政府直接领导下
可见,我国经济高增长是有特殊支点的,而且这些支点的力度未来不会减弱。然而,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为什么会处于回调势态呢? 其次,前期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抑制了经济规模扩大。近两年为防止经济过热,我国采取了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通过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控制贷款规模等手段拧紧了货币供给闸口。同时,国家严格审批大型投资项目、加强价格管理。这些措施把流动性的释放锁定在一定区间,限制了所有投资主体的投资规模。在此背景下,自有资金相对充实的企业和政府工程尚可运转,但成长型中小企业则一下子跌入资金融通困境,投资增长率下降。
再其次,发达国家经济大幅降温。近5年来中国经济的重大转变就是对外依存度大幅提高,2007年已达67%,200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2.5万亿美元,对外依存度仍达60%。因此,我国经济难免与世界经济同向变动。特别是发达国家消费市场萎缩,大幅度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直接影响了中国经济增长。
最后,产出增长速度超出有效需求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是供求均衡增长的结果,当产出扩张超过有效需求扩张一定程度时,经济增长率自然会下调。近年来,我国产能高速扩张。如化学纤维、纱、冰箱、汽车、电解铝等的产量5年间都增长1倍上。但与此同时,政府消费支出、职工平均货币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等的增长均在1倍以内。这实际上形成了阶段性产能过剩。如果此时上游产品价格处于下降或稳定势态,那么,就可以通过较大幅度降低下游产品价格来促成供求平衡,但现实是从农产品、能源产品到原材料都处于价格上涨势态,这使产能过剩转化为增长阻力。事实上,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高投资增长率的国家,这种阶段性产出过剩阻滞经济增长的情况是每一轮经济周期都有的,比如1989年和1996年两次经济下行。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我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基本条件并未消失,整体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依然稳固,出现阶段性回调是多种体制性因素和非体制性因素所致,从经济周期化变动规律角度看并不奇怪。由此出发,可以说重新确定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确有必要,但不能盲目扩张,既要重视困难,又要冷静分析形势,更要重视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