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文件]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党建工作的发展
时间:2016-08-12 来源:工作范文 点击: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党建工作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指出: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用发展的眼光看,以创新精神抓党建不仅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我们必须从统筹全局的高度出发,认真探索、研究和推进这一发展着的系统性工程。(一)创新教育形势,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第一,敢于并善于打破传统僵化的教育方式,建立生动活泼的党内教育形式。要按照《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的要求,突出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这一重点,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科学发展观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党的纪律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教育等重点,在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员工作能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落实教育责任,加强党员的经常性教育。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充分发挥党员服务中心(站)牵头抓总的作用,采取举办培训班、上党课、举行报告会和组织专题研讨和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形式抓好学习培训。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和知识竞赛、交流学习成果、评选表彰学习标兵等方式,激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创新“三会一课”形式,定期召开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教育形式上,要借助现代信息传递工具和现代教育传播媒体,大力推广党员电化教育、远程教育、农村信息平台等形式新颖、辐射面广、易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增强党员教育的感染力。创新实践党员学习日制度和党员述学、考学、评学制度,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探索积累的典型学习方法认真加以推广应用。要增强党员教育的亲和力,经常分析党员思想状况,及时有效地解决思想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善于总结和发现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生动典型,充分发挥以身示教和典型引路的作用,让党员在活生生的典型示例中接受薰陶、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第二,建立党员培训基金,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党员等级培训。党员优于普通群众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能够优先接受理论、政策、科技、法律等教育,具备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带领群众的基本能力。党员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就必须先于普通群众掌握更多的理论、政策、信息、技术等。这些知识的获得除了党员自身主动捕捉和学习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依赖于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党组织要根据这一现实需要,积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建立必要的党员培训基金,通过内请外聘的方式解决理论培训的师资问题,有计划地选派基层优秀党员参加境内外各类素质培训和等级培训,并采取“述学”、“讲学”的方式使所学知识得到提练、吸收和转化,实现由个别培训到普遍推广的过渡,使党员的知识结构得到质的提升。
第三,注重提高新形势下党员的“五种能力”。一是提高党员加快发展的能力。增强党员的发展意识,使其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产业发展、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和引路人。二是提高党员的政策领会能力。使党员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政策的实质和取向,找准落实政策和加快发展的结合点,努力增强理解政策、把握政策、宣传政策、执行政策的能力,成为贯彻执行和运用党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支农、惠农政策的先行者和直接受益者。三是提高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主题,突出做好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就业服务,增强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为推进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四是提高党员的组织引导能力。以提高新形势下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为目标,积极探索党组织与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结合形式,使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凝心聚力的有效载体。五是提高党员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党员之间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党组织的每一个个体都能优先发展,使党员自身发展特别是率先致富成为党员先进性的显著特征。
(二)创新管理方式,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一要加强制度建设,严肃党内纪律。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按照理论学习经常化、素质提升有效化、党员管理制度化的“三化”要求,探索并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在制度建设上,积极推广“党员挂牌亮相”、“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建立有效的民主评议机制,坚持既创新方式、简便易行,又严肃认真、讲求实效的原则,做到“三个结合”,即:坚持民主评议党员与党员管理相结合,坚持民主评议与党员年度考核相结合,民主评议与党员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
二要建立 择优汰劣机制,纯洁党员队伍。注重加强配套组织建设,拓宽入党积极分子来源渠道,积极实施“推优”和“三培养”工程。从保证质量出发,按照党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并认真落实发展对象民主推荐和评议、审批入党对象公示、发展党员失误追究等制度。对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党员,既要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又要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严肃进行查处,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要完善党员组织生活会和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明确议题,规范程序,提高质量。根据党章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采取党内外相结合的方法,定期组织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促使党员发扬成绩,修正错误,提高素质。认真落实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实行党委联系支部、支委联系党员的层级联系帮教管理制度。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及时了解基层党员的思想、工作、作风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使每个党员经常置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健全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丰富组织生活会内容,改进组织生活会方式,促进组织生活会的落实,使组织生活会真正成为加强党员教育、统一党员思想、形成统一意志的主渠道。
四要加强党内监督,建立民意兼听机制。一方面,通过信访接待日、设立群众接待站、领导值班电话、领导信箱,以及建立必要的下访制度和督查、排查制度等方式,积极搭建民意兼听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的民意反映渠道;另一方面,积极构建民意处理系统,以信访、纪检、组织等部门为重点,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高效的分类、整理、分流和研究,在第一时间反馈到决策、执行和监督部门,启动有关的办理程序,及时公开办理情况,使群众能便捷地对办理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既要严肃党的纪律,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更要注重预防,建立起反腐倡廉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加强教育、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等,把反腐败寓于各项工作之中。积极探索扩大党内民主的办法,完善党内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扩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各环节的监督。探索建立激励惩处机制。坚持赏罚分明,在强调党员讲奉献的同时,改变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激发更多的人积极向上、努力工作。按照“四注重,一注意”的要求,建立客观的政绩、能力评价体系,把是否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评价标准,坚持选贤任能与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党员干部选拔落实到领导岗位上来。
五要坚持动态管理,建立整改提高机制。我们党的显著特点是敢于发现并修正错误。要克服阶段性、运动式突击整改的思想,把整改活动寓于党员教育管理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形成“三项整改机制”。一是形成互动整改机制。以提高整改工作的时效性和整改质量的满意度为评价标准,增强意见提出方和整改责任方的交流互动,促进党员和党组织进行相互沟通。二是形成联动整改机制。对于共性问题,相关部门、组织或个人应当各负其责,不推诿,不扯皮;对于个性问题,其他组织和党员应当举一反三,主动查找类似问题,避免出现同类情况。三是形成长效整改机制。探索建立动态性的长效整改提高机制,经常性地开展自查自纠和回访复查活动,保证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落实整改。
(三)创新活动形式,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主题实践活动是党组织活力的外在体现,是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的有效载体。要组织党员立足本职,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和志愿者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党员服务群众、加强党性锻炼搭建平台。基层党组织不仅要经常性地组织党内活动,而且要善于发动群众开展大众性的创建活动。尤其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激活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村党支部和以其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具有无可比拟的群体优势,完全可以吸纳农村能工巧匠和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青壮年农牧民成立新农村建设互助协会,通过以工换物,工物互换的方式进行民间物资或劳动力互换,促进民间技术与资金之间的转化,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充分发挥村干部、党员、“三老”人员的政治优势,成立以其为主体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并通过工资报酬适度预付或建立党员创业基金等方式,刺激其建设积极性,使之率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通过党员率先垂范,激发农民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和引导农民积极投入到发展生产、改善环境中来。其他部门和单位的党组织及配套组织也应各展优势,动员和带领一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广泛开展部门、组织“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形成方方面面展优势,齐心协力搞建设的整体氛围。
针对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党组织应当有效预防民众散漫化的倾向,创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形式。通过组织发动,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集中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要卓有成效地开展一事一议和民主公开工作,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尊重农牧民的主观意愿和首创精神,逐步引导党员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真正体现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齐心协力兴办乡村公益事业,做到民建、民管、民受益。要本着规划先行的原则,及早理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组织和广大民众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责任分工,把那些投入大、管长远,软环境、基础性的工程做为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把投入少、涉及面广、群众力所能及的事放心、放胆地交给农牧民自己办,保证各方有目标、有任务、有权利、有职责,避免相互间职能交叉和推诿扯皮,使各方面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