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浅谈科学发展观与民政事业

时间:2016-07-25 来源:工作范文 点击:

浅谈科学发展观与民政事业

根据厅党组的安排,我在这里将自己学习科学发展观,结合学习**厅长的辅导报告,谈一下自己的三点学习体会。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科学发展观是实现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1、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不仅高瞻远瞩,而且深思熟虑。
  科学发展观自20xx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正式提出以来,其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在以往论述的基础上,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新的概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概括,十分精辟。这是迄今为止我们党提出的最为全面、最为系统、最为科学的发展观,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在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还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一经提出就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迅速形成高度共识,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为什么科学发展观有着如此大的“神奇”呢?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我国处在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和判断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发展问题提出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阶段性特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如果举措得当,就能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进步;如果应对失误,就有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大家知道,二战之后,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奇迹,但由于一些国家过分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资源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社会发展滞后,从而造成社会动荡、甚至引发政权更替。科学发展观正是回答我国在这一新时期、新阶段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历史课题,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今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在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的同时,我们的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既要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应对各种挑战的有力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指导方针。

 2、科学发展观提出和落实的五年,不仅是民政事业发展最快,而且也是困难群众得到的实惠最多的五年。

 我到民政工作的时间不长,对民政工作全面了解不够,研究也不深,但从过去长期在基层工作的角度,特别是联系现在分管工作的实践来看我们的民政工作,我觉得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贯彻落实,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也取得全面进步,尤其是以关注民生、维护民利为主要特征的民政事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民政部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以我分管的城乡低保和救灾救济工作为例,就足以佐证这一点。

 从城乡低保工作来看:近年来,厅党组始终把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全省民政部门的头等大事来抓,完善和规范已有的社会救助制度,抓紧建立健全急需的社会救助制度,合理整合分散的社会救助制度,从体系层面进行整体设计,从制度层面进行开拓创新,从支撑层面逐年增加投入,使保障范围逐步扩大,救助网络日趋完善,救助工作的整体合力逐渐增强。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廉租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网编织成形,有效保障了城乡绝大多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力促进了社会公平和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回顾近五年来的社会救助工作,我们已实现了四个方面的历史变革:一是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实现了由传统临时性救助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大转变;二是五保户供养实现了由农民互助共济向财政保障为主的历史性变革;三是城乡医疗救助医疗救助制度从无到有,基本覆盖了城市和农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群众医疗难问题;四是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实现由强制性收容遣送向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历史性变革。

 从救灾救济工作来看: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发,加强了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省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能力得到明显增强,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灾区社会稳定。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一 是初步建立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出台各种灾害应急预案18件。二是初步确立了灾害应急工作机制。每当重大灾害发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在第一时间作出批示,亲赴灾区、靠前指挥。20xx年至20xx年三年省级共拨付救灾资金1.2356亿元,比前七年投入总和多出一倍;20xx年共投入1亿元,用于灾民的生活安排和受灾危房的改造。三是初步建成了救灾预警体系。以村干部为主体的灾害观察员、以乡镇民政干部为主体的灾害管理员等预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四是初步建成了社会捐助动员机制。 “送温暖献爱心”成为社会捐赠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动员平台。五是初步探索了防灾减灾机制。在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逐年推进的同时,今年开始探索专门针对农村重点优抚对象家庭、农村现役义务兵家庭、农村低保户和分散供养五保户的政策性农房保险试点工作。另外,全省救灾物资储备工作也初步形成保障网络。五年来的救灾工作实践表明,我省自然灾害救助管理体系也正在实现一系列重大转型:一是救灾目标从过于强调减少经济损失转向以人为本;救助内容从应急救助转向全方位救助;救助标准从低标准转向保证基本生活;救助指挥从经验型转向系统预案与应急行动。

 当然,民政工作的快速发展远不止这两个方面,还包括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优抚安置、双拥工作、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管理等,应该说各方面都有重大突破。特别是表现在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投入大幅度增长上,20xx年中央的投入为14.3亿,今年达到了39.1亿;省级20xx年的投入为2.1亿,今年达到了9.1亿,分别增长2.7倍和4.3倍。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近五年来,是民政事业发展最快的五年,也是困难群体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为了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的头脑,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谋划未来,着力解决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使科学发展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和每个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这必将为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难得机遇。

 (一)随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各级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的进一步强化,必将极大促进民政工作社会地位和影响的提升。科学发展观突出强调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不断强化的过程。从最近我们国家发生的几件大事和处理这些问题时鲜明的态度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一是在今年抗震救灾斗争和处理山西煤矿事件中,中央提出生命高于一切,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人,这是以人为本最鲜活的体现。对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影响了老百姓生存的,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一批党政官员纷纷引咎辞职或被撤职。二是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中央对这类问题敢于公开,彻底公开,举一反三,不仅公布了三鹿奶粉的问题,而且把所有存在质量问题的22个奶粉企业全部曝光。虽然这可能对我国国产奶粉产业产生严重冲击,但中央还是在第一时间公布了检测结果,这都表明我们党和各级政府对人民的利益和生命的重视,真正做到了把人民的安全和生存放在第一位。随着这些观念和理念的深化,我们国家对涉及到民生问题的公共服务的建设会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将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民政部门的地位和作用必将随之更加显现。多年的实践证明,“一个执政党的爱民之心,一个负责任政府的为民之意,很多事情都是通过民政部门来实现的,通过民政工作来办的”。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机遇,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主动汇报民政工作,争取党政领导更多的关注民政工作,争取党和政府出台更多的加强和改进民政工作的文件和政策,争取理顺一些影响民政事业科学发展而仅靠我们自身又无法解决的体制机制,争取更多的民政项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发展规划、纳入到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纳入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项目,民政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一定会大有作为。

 (二)随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的推出和实施,必将极大促进民政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学习实践活动强调要突出实践特色,真正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关键时刻,党中央于10月上旬召开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应当说,这是我们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又一重大部署和集中体现。《决定》紧扣时代脉搏、顺应人民期待,对加快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各项民政工作在其中都有所体现,而且目标明确,要求具体,针对性强。比如,围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目标,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明确提出“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力度,做到应保尽保,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确保供养水平达到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根据我国农村自然灾害多、受灾地域广、防灾抗灾力量弱的特点,明确提出“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根据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特点,明确提出要“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可以预想,各级政府抓《决定》落实的过程,也将是农村民政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湖北是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今年又确定在仙桃、洪湖、监利开展新农村试验区建设,着力在如何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方面进行探索与试验。省政府的这一重大决策与中央的《决定》是完全合拍的。我们民政部门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参与部门,借助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这个平台,前期已做了大量工作,在推进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农村福利院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我们可以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契机,按照《决定》中关于农村社会救助、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农村社会管理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率先在试验区进行实践,着力解决农村民政工作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积极探索城乡民政事业统筹协调发展的举措,取得成绩后再在全省推广,强力推进。

 (三)随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进程加快,必将极大促进民政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中央批准湖北两型社会建设方案,这是我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个最大的载体。在此次深入学习实践活动中,省委以“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建设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主题,强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综合配套、好字优先、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其中不少内容都与民政息息相关,民政部门参与其中大有可为。有专家学者称,两型社会建设,没有政策就是最大的政策,什么都可以大胆地试。只要法律不禁止的都可以试,只要上面不喊停就可以继续试。因此,我们可以把民政工作中的一些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以武汉城市圈为试验田,取得经验后再向全省推广。特别是大家普遍反映的基层基础薄弱的问题、城乡民政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民间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都可以用改革的思路,按照市场化的手段,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努力寻求突破。

 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民政工作的基本作用将逐步由解决基本民生向致力改善民生转变;服务领域将逐步由特定群体向社会公众拓展;布局安排将由注重发挥单项优势向更加注重整体谋划、合力推进转变;施政行为将在继续规范的同时逐步向法治化迈进;管理方式将逐步由行政管理为主向行政监管为主转变;可用资源将逐步由松散多元向规模效益集结;工作方式将逐步由传统型向科学型转变;工作力量将逐步由行政力量为主向行政力量、专业力量、社会力量三位一体扩充,等等。所有这些,决定了民政工作与其它工作相比,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都更加需要科学发展,统筹规划。

 (一)要着力研究民政事业发展多元投入的问题。民政事业投入不足是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这就需要解放思想,研究探索民政事业的多元投入问题。一是坚持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不能削弱,只能加强。要抓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公共财政向解决民生问题倾斜的有利时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找准切入点,及时提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合理化建议,争取财政增加对民政事业的投入。二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我们重点是要积极创造条件,给别人关怀民生提供展示平台和政策环境。最近我们在研究农村福利院的社会化投入方面有些新进展,已联合农业厅下文,在仙洪试验区开展“生态福利院”建设试点;与省林业局商定,由林业部门支持福利院绿化、美化;与交通厅协商,解决福利院通油路的问题。下步,我们还要放宽思路,与相关部门联动,拓宽投入渠道,社会事业社会办。三是要不断延伸民政服务链,把政策作为资本进行投入,探索民政事业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研究社会资金准入条件。通过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民政事业,盘活民政资产存量,实行资产重组提效。我感到,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思想上要敢于冲破束缚,必须树立"非禁即允"理念,凡是法律法规不禁止的,对改善民生有利的都可以大胆尝试,大胆创新,大胆、积极地探索救助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发挥慈善组织、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的作用,实现财政和社会资金相结合的资金筹措机制。

 (二)要着力研究社会救助实现城乡统筹的问题。总体上讲,城乡困难居民基本生活问题已实现了制度覆盖,但还是存在着城乡不平衡的问题,救助标准不高、覆盖面不够的问题,制度需要整合的问题,目前的基本生活救助分为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社会救济几块,如何整合?首先是制度构建上的整合,要着手研究建立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这几个方面统一起来。其次是研究与其他相关制度的衔接问题。①城市低保制度与再就业制度、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制度的衔接问题,不能让低保制度成为养懒人的机制,否则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②医疗救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市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互相配合机制,使城乡医疗救助与三个医疗保险制度相互配合制度化,花更少的钱起到更大的效果。③探索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外的大病保险结合机制,利用社会力量解决困难群众的看病贵问题。第三是社会救助与物价上涨间的联动机制。建立物价上涨与提高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的联动机制,保证中低收入群体特别是低保户不因物价上涨而影响基本生活。当务之急是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20xx年再争取增加30万人,达到170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目标;提高五保供养对象的供养标准,分散对象要争取从目前每年1000元提高到1300元,集中对象从目前每年1500元争取提高到1800元。

 (三)要着力研究救灾、救助工作的评估标准。今年我们经受了雪灾、地震、洪涝灾害的重大考验,我感到救灾工作有两个问题亟待研究:一是要研究建立科学地灾情评估指标体系,这是救灾决策的基础;二是要研究制定灾后恢复重建的标准,推进救灾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救助制度效能发挥如何,取决于救助对象的准确,而对象准不准,收入核定又是关键,因此,低保和临时救助制度实施中家庭收入和困难程度核定机制也亟待研究。

扩展阅读文章

工作范文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工作范文推荐文章

工作范文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