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维护农村稳定]当下农村稳定工作状况调研思考
当下农村稳定工作状况调研思考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农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尤其是群体性上访日渐增多,一旦处置不当,极易引发恶性事件,严重影响农村稳定。正确分析和处理新形势下的农村矛盾纠纷,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对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矛盾及特点
当前农村矛盾很多,存在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交织在农民生产、生活整个过程当中,有五点尤为突出:一是民间纠纷日益增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方式的更新,农村民事活动的日趋频繁,产生的民间纠纷逐渐增多。婚姻方面,许多青年农民重仪式、轻登记,事实婚姻大量存在,由于新生婴儿性别歧视等问题引发离婚,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家庭方面,老人的赡养问题已成为引发家庭纠纷的主要问题;邻里关系方面,建房宅基地及住宅之间的通风、采光、道路、排水等相邻问题经常引起纠纷,且容易激化。同时,由于邻里间碍于情面,借贷双方一般不订立书面借贷协议,导致借务纠纷增多。二是土地承包矛盾突出。家庭联产承包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具有稳定农村局面、发展农村经济的主体功能。但随着土地延包30年等政策的确立,因规划农业产业结构而进行的地块调整、"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以及土地承包合同纠纷而引发的矛盾逐渐增多,农村规模性的群众上访多数由此引起。与此同时,由于农民对土地性质及其有关规定不很清楚,混淆了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关系,使得有些农民在自己责任田上随意种植,有的甚至建造新房。有的农民把自留地、宅基地及承包地当作私有财产私自调换、转卖、出租,甚至以责任田为要挟,讨价还价,百般阻挠公益事业建设,损害国家、集体利益。三是干群之间矛盾增多。目前,农民的法律保护意识和监督意识都在逐步提高。农村干部如果没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不能带领群众致富,就得不到群众拥护;如果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动辄强迫命令,就会引来农民更强硬的抵制;如果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就更为群众所不能容忍。因此,一些矛盾的激化,往往是从这里暴发出来的。四是传统陋习依然盛行。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而农村的文化娱乐又相对缺乏,许多人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并由此引发离婚、盗窃等许多恶果。同时,受"多子多福"传统思想的影响,超计划生育在农村时有发生,罚款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超生问题,有钱的等着罚,没钱的不怕罚,有的甚至拿"大肚子"与政府讨价还价作为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
就目前而言,农村矛盾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现阶段矛盾当中,属于历史遗留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第二,利益之争是农村矛盾的核心内容。在这些利益中,既有物质利益,又有民主权利,二者都是农民渴望和追求的。第三,涉众范围广泛,利益主体分散,思想观念多元共存,矛盾一旦激化,极易形成连锁反应。
二、形成农村矛盾的主要原因
农村矛盾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农村干群关系不融洽。干群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农村社会的稳定。引起干群之间矛盾的原因很多,比如调整土地问题,调整土地即是调整农民既得利益,如果乡村干部私心重,就会借调整土地而谋私;集体财务管理问题,如果村干部民主意识差,办事不与群众商量,办事结果又不公开,必然会引起猜疑、造成矛盾;处理村民矛盾问题,如果乡村干部责任意识差,或者不能"一碗水端平",矛盾就有可能激化;执行公务问题,有的村民响应不积极,有的村民有抵触情绪,本应按照政策多做思想工作,如果乡村干部政策水平低,工作方法不当,就会激化矛盾。二是农民法律与道德意识淡薄。其一,法律意识淡,一切向钱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的发展意识逐渐加强,但法制观念却依然淡薄。有的农民"只要有钱赚,违法也敢干"。其二,政治热情低,集体观念弱。大多数农民都认为,土地到了户,不用党支部,责任田到家,自家顾自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争权利,不尽义务。其三,大局意识差,封建思想重。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有很多农民对封建迷信活动异常积极,对捐钱捐物、村里公益事业却置之不理。三是排查调解工作力度不够。实际情况表明,一些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形成,往往是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都有一个酝酿、发生、发展的渐进过程。但是,一些农村干部警觉性不高,对矛盾出现的苗头、露出的征兆,不能有效察觉、及时反映、正确对待,致使矛盾发生。或是对矛盾性质看不清、抓不准,草率做出处理意见,处置不当,造成群众不服引发更大纠纷。四是别有用心的人幕后操纵。主要表现在信访方面。少数人怀着个人目的,组织、煽动农民集体访或集体越级访。例如党委、政府的某项工作、政策有损自身利益,于是煽 动群众共同对抗;对某些干部有意见,借助民声民意把干部搞垮;对基层组织不满,以集体上访给基层组织添乱、抹黑,破坏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
三、加强农村稳定工作的思考
要确保农村和谐稳定,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首先,抓好先进村党支部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三级联创活动,培养树立一批团结实干、业绩突出的典型样板党支部。其次,集中整治瘫痪落后支部,培养选拔好农村带头人,真正把那些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农村干部队伍中来。第三,强化基层组织教育,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切实提高农村干部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能力。第四,加强对村民自治工作的领导,规范民主议事程序,强化农民民主权利。
2、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一是加大农村民主法治宣传力度,使法律法规深入田间地头,让广大农民知法、用法、守法。二是加强基层干部法制培训,强化广大农村干部的法制观念,形成遇到问题想法、处理问题依法的良好习惯。三是继续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丰富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3、转变村干部工作作风。乡村干部要经常走村串户,深入群众家中,听取群众呼声,及时掌握农民思想动态,做实思想政治工作。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特别是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更要依法办事,及时公开。扩大农民的参与和监督权,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要引导群众依法上访、有序上访,通过正当渠道反映问题。
4、加快依法治村步伐。用四民主一公开全面规范农村各项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使农村工作步入规范、法治的轨道。建立情况报告制、信息反馈制、督查督办制和责任追究制,定期组织矛盾纠纷大排查。按照早排查、早解决的工作思路,坚持一般矛盾旬报制,重大矛盾挂帐督办制,群众反映强烈的矛盾限时督办制相结合的调处机制,对排查到的问题抓早、抓实,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对蓄意破坏农村社会稳定,干扰经济正常秩序的违法犯罪分子决不能姑息迁就,依法从重从快处理。
5、注重经济发展。发展农村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乡村干部要从发展大局出发,结合实际认真谋划农村结构调整、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使群众把心思花在如何致富、提高生活水平上,以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