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_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我市湿地保护工作

时间:2016-06-17 来源:工作范文 点击:

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我市湿地保护工作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我国根据世情和和国情做出的关于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概括起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有二条主线,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涉及环境问题,湿地资源作为环境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关注。
一、运用科学思维,充分认识我市湿地重要地位和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涝灾害;能够净化污水,调节区域小气候(如温湿度、降雨量等),控制土壤侵蚀。湿地支撑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能为人类提供粮食、肉类、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湿地蕴藏着大量的水资源,能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我市湿地面积13万多公顷,其中湖泊湿地湿地面积12万公顷,湿地面积位列**省之首,属长江中下游湿地重点分布区,加强湿地保护,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防汛抗旱。湿地一个重要功能是滞纳洪水和灌溉,我市华阳河湖群是国务院确定的分蓄洪区,在紧急情况下,承担着40亿立方米的泄洪量。加强湿地保护,遏制湿地功能下降,有利于湖区及长江中下游流域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尤其是湖岸挺水植被带,能抵挡洪水对湖岸的侵蚀,保护湖泊堤坝安全渡汛。

——保护水质。湿地内的各种水生植物能有效的降解污染,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为湖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清洁的生产生活用水。因此,湿地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湖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我市有两大生态系统,即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和沿江湿地生态系统,这两大生态系统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维持湿地环境质量是我市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发展经济。我市为全省渔业大市,渔业生产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渔业生产不同于其它的工农业生产,它与湿地环境关系极为密切,鱼类做为水生动物,与湿地的其它生物及非生物环境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湿地环境的优劣影响鱼类的生长和鱼类产品的质量,同时湿地还为鱼类提供了重要的生存、繁衍场所,加强湿地保护,改善湿地环境,可以提高渔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能力和鱼类产品的“品牌效应”。
湿地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尤其是鸟类资源,可以开展湿地生态旅游业,提高我市旅游品位,延长我市旅游产业链。

——生态价值。我市沿江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从植物区系看,共有湿地维管束植物152种,占**省湿地植物种数的76.5%,既有广布种,又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分布种,湿地植物群落有31种类型;从动物区系看,多为东洋种,但广布种和古北种仍占有一定的份量。沿江湿地分布有脊椎动物349种,占**省脊椎动物种数的50.7%。其中鸟类191种,占**省鸟类种数的53.7%。

沿江湿地是候鸟重要的越冬地和极为重要的迁徙停歇地。调查表明,我市湿地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6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即:白头鹤、白鹤、白鹳、黑鹳、白肩雕、大鸨;国家二级保护的有20种;有14种鸟类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确定的极危、濒危、近危、易危受威胁等级。调查表明,保护区内白头鹤的数量稳定在300只左右,占全球该种群数量的3%,占我国该种群数量的30%;东方白鹳现记录的的最大数量达200只,占全球该种群数量的6.7%,黑鹳51只。此外,鸿雁、白琵鹭、小天鹅、鹤鹬、青脚鹬等水鸟均超过拉姆萨国际湿地公约1%标准。

在我市沿江湿地还发现了国际濒危物种东方白鹳的自然繁殖种群,这在候鸟的主要越冬地实属罕见,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震动,沿江湿地还是白鹤等珍稀物种的重要迁徙停歇地。
我市沿江湿地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国际国内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有关国内外专家多次考察我市沿江湿地,对我市丰富的湿地及鸟类资源也给予了较高评价。根据调查资料,世界自然基金会还将我市沿江湿地列入长江中下游3处最重要的湿地区域.
二、科学分析我市湿地面临的威胁和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污染。本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对区域环境带来严重威胁。养殖业本身污染也不容忽视,特别是机动船只对湖泊湿地带来的污染。除此之外,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如含磷洗衣粉)和固体废弃物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湖泊,污染水体。

——生境破碎化。历史上的围湖造田,造成湿地生态系统受到 破坏,许多湖泊滩地、湖汊被围垦,一些湿地被人为筑坝,造成生境破碎化,鱼类、鸟类栖息地大量丧失。近几年,河蟹养殖强度加大,部分水域长期围栏养殖,甚至在鱼类洄游通道拦网,造成鱼类洄游受阻。

——资源过度开发。近几年,养殖业发展迅速,部分水域养殖品种单一,养殖密度过大,造成湿地植被破坏严重,湿地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同时部分湿地酷捕滥捞情况严重,过度捕鱼和采捞水草,使湿地生态系统生物链受到破坏,水体透明度降低。

——外来物种入侵。近几年来,外来物种入侵加快。由于养殖业发展的需要,伊乐藻作为鱼类的饵料也开始引进,对湿地原生植被影响很大。历史上引进的水花生、水葫芦仍有分布,这些植物生长繁殖很快,影响其它植物的正常生长繁衍。入侵的动物主要有克氏螯虾,这种动物在本区湖泊虽然未大规模引进,但在部分水域偶有发现,这种外来动物不仅以其它鱼类为食,破坏渔业资源,而且损坏道路、堤坝,危害很大,但由于人们大量食用克氏螯虾,使危害程度有所降低。
2、管理问题

——湿地管理机制问题。湿地管理涉及到多部门,虽然政府成立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管理委员会,这对林业部门牵头湿地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但尚未形成真正有效的管理机制,政出多门,**市水利部门负责湖泊水位调控,渔业部门负责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渔政管理,林业部门虽然牵头湿地保护,但目前很难从生态系统角度实施管理,只能以鸟类保护管理为主。

——渔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矛盾突出。目前**市湿地利用模式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国有渔场和国有开发公司为主的渔业经营;二是以个体承包为主的经营模式;三是集体承包经营模式;四是社区渔民自然捕捞。对这些经营活动,渔业主管部门代表地方政府根据《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发放水面养殖证和捕捞证,并收取资源费,而林业部门无法对湿地开发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同时,**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渔业生产是社区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限制渔业生产短期内肯定会影响社区居民收入。
——管理力量有待加强。**沿江湿地面积大,现有专兼职管理人员仅15人,而且专业人员偏少,保护管理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运用科学发展观,做好我市湿地保护工作

由于湿地周边地区人口密度较大,随着人为开发活动的增强和人口的增加,湿地所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大。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一旦破坏,极难恢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沿江湖泊湿地,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功能,以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理顺湿地保护管理体制。
我国湿地保护管理目前主要由林业部门牵头组织实施,但湿地的保护管理涉及到林业、水产、环保、水利等多部门,保护区管理处对湿地没有使用管理权,因此,湿地的保护管理措施也就难以落到实处,这不仅影响到湿地的管理实效,而且也影响争取其它的外援项目。
2.建立综合决策机制
**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综合决策机制,**沿江保护区总体规划应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渔业生产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开发规划相衔接,综合平衡,协调发展。保护区总体规划实际上是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宏观规划,因此渔业生产等专门规划应与保护区规划保持原则上的一致性。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湿地生物多样性管委会的作用,建立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综合决策机制.
3、转变观念,分区施策。
湿地具有多功能性,并不是渔业生产的专利,不能将湿地简单的理解为只是发展渔业。根据当前的国际国内湿地管理形式和有益经验以及国家对湿地管理的投入方向,必须对湿地划分功能区,实行分区施策,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鱼类资源的产卵场以及湿地自然性保持较好的区域建立核心区,并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管理,政府必须发挥对国有资源管理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这些区域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核心区管理问题。对其它区域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渔业和其它可持续产业,改变单一的湿地开发模式,促进湿地产业的多元化,同时通过保护区的建设,向社会提供绿色产品,发挥“品牌效应,从而使该保护的区域得到很好的保护,可利用区域达到生态上的可持续性。

4、加大湿地环境管理力度。
首先要禁止围湖造田,并逐步退田还湖,恢复湿地的自然本来面目;二是严禁向湿地排放污染物,确保湿地不受污染,尽量避免或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三是在湿地周边山场、入湖河流侧岸及发源地要因地制宜地进行人工造林、禁止森林皆伐作业,坡耕地特别是25度以上的坡耕地要逐步退耕还林,以增加植被覆盖度、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四是要严禁在湿地四周开山采石和烧石灰。
5、 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业
湿地生态旅游是目前国内外正在兴起的一项产业,我市湿地面积位列全省之首,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发展湿地生态旅游是我市独特的资源优势,也是我省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因此,我市要充分做好湿地这篇大文章,体现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

当前,我认为我市应加快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步伐,在沿江湿地适宜区域申报建立一处国家湿地公园,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山水旅游相得益彰。

扩展阅读文章

工作范文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工作范文推荐文章

工作范文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