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深处的胡杨|大漠深处民族情--且末县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扫描
大漠深处民族情--且末县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扫描 文章作者:贾新刚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7月12日13:1 大漠深处民族情 贾新刚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生活着一群与自然界顽强斗争的儿女,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演绎了一个个民族团结的故事。 一 2001年一个寒冷的冬天。 且末县阿克提坎墩乡伊斯克吾塔克村小学教室里,炉火或明或暗地燃着。教室里几十个孩子们坐在凳子上,冻得瑟瑟发抖。 依不舍地搬出了卡斯木·依明的家。 2001年3月的一天,薛大爱种地缺少资金,一家人愁眉哭脸。本想到信用社去贷款,可信用社因他刚来且末不久,不敢给他贷款。正在薛大爱一家人一筹莫展时,村委会主任吾斯曼·阿不都维力和副主任吐地·艾买尔两人来到了薛大爱的家中。他们为薛大爱担保从信用社贷了6000元的款,亲自送到薛大爱家里,解决了他家的燃眉之急。 除此之外,村委会还帮他解决了60亩的耕地。因为薛大爱家里人手少,干农活非常吃劲。本村农民依明·托乎提了解到这个情况后, 自发地召集了其他村民拿上农具、赶上牛车、开上拖拉机,帮助薛大爱翻地、播种、施肥等。并且在秋收大忙中,这帮农民朋友们还不请自到的来到薛大爱家里,帮他们拾棉、推车、装包等。平生素不相识,可来到阿其玛村后,薛大爱一家却感受到了村民们亲如兄弟一般地深厚情谊。 三 在琼库勒乡琼库勒村有一位非常受人欢迎的汉族村党支部副书记,他就是何玉文。 1980年2月,只有17岁的何玉文只身来到了琼库勒村。靠着他的智慧和勤劳,何玉文过上了好日子,不仅如此他还带动了周围其他的人走上了富裕道路。 但是,何玉文没有忘记他刚来且末时,是维吾尔族老大爷给了他一碗饭,维吾尔族老大娘腾了一间房给他住,维吾尔族老支书给他解决了生活困难。因此,无论是在平时的生产中,还是生活中,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件感人事迹,已深深地嵌在了村民们的心里。 琼库勒村三组有一对父母双亡的吾斯曼·艾再尔兄弟俩。由于家境的困难,12岁的吾斯曼·艾再尔交不起学费辍学在家。时任村委会副主任的何玉文得知这个情况后,从1997年主动承担起吾斯曼·艾再尔的全部学费,定期为他购买书本、学习用具等,并鼓励他好好上学,将来做个有用的人。 同时,何玉文每年还为吾斯曼·艾再尔的哥哥买来许多科学种田的书籍,帮助其走上致富道路,五年间从来没有中断过。 当村民白开热·代克一家看着自家修缮一新的新围墙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告诉人家,砌这新围墙的时候,多亏了何书记帮忙,才很快砌好。1999年,在全乡开展村容村貌建设的活动中,白开热夫妇因农忙请不到瓦工师傅,在家里急得团团转。何玉文看到这种情景,二话没说,丢下自家的农活,挽起袖子,用以前打零工时学的瓦工手艺帮他家垒起了围墙,。当白开热夫妇把200元钱准备送到何玉文手中时,不知什么时候何玉文早已悄悄地走开了。 2001年11月,本村村民阿西木·白孜因为妻子看病,要转院到库尔勒,可是他们的钱已所剩无几。阿西木到信用社去贷款,可是信用社正值年终结算不予贷款。这时,好心的何玉文从口袋里掏出了100元钱,又从朋友那里四处借钱,为阿西木凑齐了路费和医疗费。现在,阿西木·白孜妻子的病好了,他们说: “真感谢何玉文书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身居大漠不言苦,只道民族真情在。多少年来,
割舍不断的是我们浓浓的民族团结之情,因为有了它,我们的民族团结之花才会越开越绚丽。 联系电话:0996-7629419 文章出处:曾刊发在《巴音郭楞日报》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