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创设法|设法给学生创造学习空间
设法给学生创造学习空间 文章作者:右尔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10月28日19:49 邮编:431900 联系电话:13329796083 设法给学生创造学习空间 ——人教版数学第六册《连乘应用题》的 教学案例与反思 湖北省钟祥市八中小学部 何小平 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发挥其主题精神和自由的能动性。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笔者以此审视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标准。在二十几年的数学教学中,努力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尝试教学“以人为本”,不断给学生创设独立的探索空间,已取得初步成效。下面以教数的应用题,再独立计算。 2、要求自主算好后,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 3、要求比较有几种不同的算法,再由小组代表上讲台板书。 很快学生们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不长,黑板上出现了以下几种解法。板演的学生小组代表并介绍了解题思路: 3×4×6 4×6×3 3×6×4 4×3×6 学生甲:3排兔笼乘每排的兔笼个数,得到3排一共的兔笼数,然后用兔笼个数乘每个兔笼里的6只兔子,就可求到兔子的总数。 学生乙:每排4个兔笼乘每个兔笼里的兔子只数,得到每排有几只兔子,再乘3排兔笼,就得到总共的兔子只数。 在学生丙正准备发言时,同学们开起了小会:议论着第三种做法不对。于是我请了一个男生发表意见。他说:3乘6不能求到什么问题。 “为什么呢?”他解释说:3排兔笼和每个笼里6只兔子这两个条件没有联系,所以不能求出什么。 学生丙反驳:可以求的,我是竖着看的。“3”是每排放3个兔笼,和每一个兔笼有6只兔子这个条件有联系,可以求得每排的兔子只数。这时,一个同学说,我知道了,你们的看法不同,“3”表示的意义就不同了。 “从刚才两位同学争论‘3×6’到底有没有意义上看,大家得到什么启示?”当老师提出问题片刻后,大家略加思索,同时举起了小手。 学生:求兔子总数,要先找到有联系的两个条件才能求出第一个问题,没有联系的条件求不到什么。 “有道理,也就是用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先求出中间问题,再用中间问题和第三个条件向乘得出题中所求的问题。第四种方法跟前面解法类同吗?” 学生丁抢着发言:不。看起来,我的算式跟第一种方法只是交换了位置。其实我是竖着看的,他是横着看的。“3”和“4”表示的条件不同。 “原来如此。我们不能光看着算式的表面,应该看到每一步在题中表示的意义。”老师接着问,“为了算出兔子的总数,我们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齐声说:乘法。连乘的方法。 四、实际运用(在练习中巩固) 同学们:“连乘”帮我们算出了兔子的总只数。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和实际生活中,还有没有用“连乘”来解决的问题?学生们异口同声道:有!“那好,不防大家就找找吧?不过老师有个要求,你组出题,他组说题并解释意义。”不一会学生就有了答案。 “星期一早晨,全校16个班举行升旗仪式,每班站4排,每排站12个。学校一共有多少学生参加升旗?”…… [教学效果] 综合上述,从信息呈现到连乘应用题的解题策略,整个知识建构全过程都是学生自主独立探索,教师只是一个引路者和合作者。为了检测学习效果,教师到学生中作了调查,思维活跃的学生认为这节课学习的很好,很有意义;学习一般或稍有困难的同学认为自己能够独立发现一种或两种解法,有些自己没有思考出的问题,听了他人的讲解后也弄明白了。课后作业也证实了这一点。 [第二次反思] 通过充分给学生创设发展空间,孩子的思维就象不见底的河,他们的主见、思想、智慧等潜能得到了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得出两个启示: 一是预设与生成统一。教师在教学准备期间,就应该重视学生原有情况的分析,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应该加强对教材的分析、加工和开发,调整教材内容和学生间的学差矛盾,大胆设想,大胆设计出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收集和筛选学习活动中学生反馈的情境及课程资源,促其不断产生新的生成
。 二是探索与引导的统一。新课标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性和过程性两大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提高有意义的探索材料,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思维空间,杜绝教师包办,真正促使学生在老师有目的的引导下,不知不觉的经历体验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