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懒惰心理|怎样去克服懒惰心理

时间:2019-12-22 来源:其他范文 点击:

其实很多的人都会有着懒惰心理,有些人比较自律,能够管得住自己,有的人却不行。空有一颗上进的心,但是身体跟不上,那么如何去克服懒惰心理呢,接下来一起随小编来看一下吧。

怎样去克服懒惰心理

有一句话:你现在偷了每一个懒,都是在给自己的将来挖坑。

按常理说,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短短的几十年,应该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或大或小,或高或低。不管是什么,我们的一生,都是朝着这个目标的方向进发。

但是很可惜,大多数人明明有奋斗的机会,却总是毁于自己的懒惰上面。反而那些天生条件不好的人,却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打我们的脸,成为我们口中的“励志榜样”。

近来看到一则新闻,美国一位天生四肢残缺的黑人,左手只有两根手指,双脚只能透过假肢来辅助行动。然而他从来没有怨恨过自己这种天生的缺陷,因为喜欢音乐,他爱上了弹钢琴。

经过不断的练习,现在他能够把听到的旋律转化为琴键,然后用自己残缺的手指把音符优美的弹出来。他还在youtube发布了一段自己作曲的弹琴视频,获得了500万的点击量,成为一时热话。

反观我们很多手脚健全的人,连吃个外卖都懒得下楼去拿,学个技能都懒得去行动。

这都已经跟我们的切身利益相关联了,还遑论其他事情?

蔡康永曾经说过一段话: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

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啊”;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

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是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啊”。

人生的很多遗憾,就是这样留下来。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人生,的确充满了上进心。

但是空有上进心,并不足以给我们带来实质的改变,我们还需要克服自身的懒惰,才能够有所收获。

为什么你会懒惰缠身

懒惰是人的天性之一,属于我们人类的“原罪”。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面,作者斯科特·派克就提出一个观点:克服懒惰,需要从生到死去和它斗争。

也就是说,想要解决懒惰,我们就不能懒惰。

当你觉得现在的自己,已经出现懒惰的心理,那就说明,你并没有建立一个清晰的行动模式。

在你看来,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也没有任何目标;即便有一个目标,但这个目标对你来说可有可无,激不起你的动力,那最后你还是会继续懒惰下去。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B.J.Fogg教授,是一名研究行为科学的教授。他曾经提出了一个理解人类行为的模型Foggy Behavior Model,简称FBM。

这个模型指出,一个人的行为,其产生机制都必须包含三个方面:

1/行为动机(Motivation)

2 /行为能力(Ability)

3 /触发机制(Triggers)

当我们缺乏足够的行为动机,而对于行动的事情也没有相应的能力,再加上缺少合理的触发机制,那么我们就会一再拖延下去,养成懒惰的思想。

用一个具体的情景来举例。

现在你是一个口才不好的人,一直羡慕别人的侃侃而谈、幽默风趣,心里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变成这样子。

你也尝试去改变,可是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当前的口才能力,也能够满足生活的所需,反正不说话依然可以活下去,于是你对于锻炼口才这个念头,也不是太强烈(Motivation),继续懒惰的得过且过。

好了,突然有一天,你想去结识心仪的对象,谈一场甜蜜的恋爱。

问题是,你却发现自己压根不知道怎么开口表达,跟异性聊天互动。由于你没有足够的能力(Ability)去应对这些情况,最后这件事也只能不了了之,把谈恋爱的念头交托给缘分。

后来,透过朋友的介绍,你总算认识了一位不错的女生。

你表现得小心翼翼,生怕一旦说不好话,会让对方讨厌你似的。然而,约会结束之后,你从朋友的口中得知,女生对你的印象还是不好,说你讲话让她感到很难堪。

三番四次都落得如此田地,终于,你痛定思痛,觉得自己一定要改变这种状态。

在这位女生的打击下(triggers),你决定要提高自己的能力,锻炼好自己的口才。

心里有股强烈的信念:自己涅磐重生之际,就是人生再度起航之时。

这时的你,想要克服懒惰,增进自己,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所以,如果你觉得当前的自己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想要做的事情却没有去做,那肯定是缺少了FBM模型的任意一个因素。

想要摆脱懒惰,你必须把它们一一找回来。

?提高内在的动机

知乎上,有一个讲述如何提高行动力的问题。

其中一个作者的回答,我很喜欢。

他说:在你行动之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 / 这个你是不是真的想要?

2 / 到底有多想要?

3 / 迟一点要可以吗?

对于这三个问题,我相信大多数人回答前两个时会非常轻而易举,可是当回答第三个时,就会体现出每个人对追求目标的坚定感。

坚定感强,动机也会强,这种人恨不得立刻投入行动当中去获取这些东西。

而坚定感弱的人,由于缺乏足够动机,尽管回答第二个问题,也会表现出自己很想要的思想,然而一旦推迟获得的时间,很多人都表现出无所谓的感觉,反正就是还能接受。

这也是他们心里有目标,却依然会选择得过且过的主要原因——目标达成当然很好,假如没有,现在的情况也都习惯了,继续过吧。

想一想,现在你设定的这些目标,诸如减肥计划,诸如锻炼口才,诸如阅读学习,有哪一个推迟一点实现就会“要了你的命”的?

没有。

事实上,这些长期目标,如果我们没有实现,也很难即时要了我们的命,只会犹如慢性自杀般,一天天的要了我们的命。

直到有一天回首过去,我们才会后悔的感叹,当初要是好好把握,现在的自己该有多好啊!

想要避免这种后知后觉的遗憾,你必须关注当下,提高你的行事动机。而提高动机,就需要从我们的感觉入手。

一般来说,我们人类的动机,都与我们的情绪相关联。诸如喜怒哀乐等情绪,会对我们的行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所以,你要营造一个具体的感觉情景,让自己置身其中,感受当中的情绪。

例如,我想学钢琴,希望毕业那天,在心仪的女生面前弹奏一曲。这件事会让我感到非常兴奋,一想到女生对我的倾慕之情,对我微笑,对我赞美,我就开心的不得了。

如果错失这次机会,没能在她面前表现我自己,得不到她的注视,我会感到很痛苦。这个机会一辈子都不会重来,做不到,我会痛恨自己一辈子。

这种具体的情景描述,足以激发我们的动机,让有这种动机学钢琴的人,抓紧时间去学习。

但如果单纯的想象描述,无法让你产生任何感觉,你还可以在现实生活当中,把自己放在类似的情景当中,去感受那种氛围。

你想提高自己的口才,你就去接触那些口才好的人,是怎么表现自己。

透过电视节目,透过演讲视频,透过各种渠道,去了解那种自己想要的能力,掌握之后会给自己带来的各种可视化结果,以此来增强自己内心的感觉。

当年项羽看到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时,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就跟项梁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这就是置身具体情景,从而激发内心动力的一个好例子。 

找到让人感到热情的事情,然后赋予它行动的意义吧,你就不会懒惰了。

逐层提高所需的能力

我们人的意志力有限,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和做一些复杂的事情,会分别消耗我们不同程度的意志力。

所以,想要让自己一下子就能够脱胎换骨,那以此作为目标去行动,我们也坚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放弃。

培养自己掌握某种能力,我们必须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一步一脚印。

这个行动方式,尽管不能短期内就满足到我们的全部所需,但是学到的东西,肯定会满足到我们相应的部分需求。

只要我们一直保持着学习——满足部分所需——再从满足部分所需当中获得更多动力——到进一步学习——进一步满足更多所需这个模式,我们就能够慢慢提高自己的能力。

例如,我那个十岁外甥很喜欢打游戏。

有次来我家,他跟我说他的同学有一个足球的游戏,问我的电脑里面有没有,我只好在网上下了一个实况足球给他玩。

刚开始玩,不要说外甥,就连我这么大的人,怎么去玩这个游戏都不得法。为了教会外甥,我看了一下简单的操作攻略后,设置好键盘,进入游戏就开始打比赛了。

玩的头几盘,基本上都是输,往往被对方进了三个以上的球,因为一些射球传球的按键,我压根不熟悉,还没做好操作,对方就已经逼抢上来,球就丢了。

那怎么办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把游戏难度降到最低。

没想到难度一降下来,对方球员就变成呆子一样,球也抢的不那么积极了。在这种情况下,我有充裕的时间去摸索各个按键的作用和做出的配合。

一个小时之后,已经变成我可以灌对方三球以上了;玩久了,甚至进对方七八个球都可以。

在这种愉悦感的引导下,我逐渐把难度调回到正常,其对战结果是互有输赢。

而随着我的熟练,即便高级难度也能灌对方两三个球,除非是同城德比,否则还是赢得多。

那种赢得比赛后的快感,让我不断继续专注在提高操作能力上面。

我在教会外甥的同时,自己也学会了玩这款游戏。如果一开始我就在高难度的模式去死啃,不仅仅会让自己灰心丧气,丧失信心,可能到头来我什么都学不会。

既然一个从没玩过足球游戏的我,也可以透过这种方式去掌握当中的技能,其他事情,不也是可以这样做吗?

也就是说,先学一点简单的东西,然后用这些东西来满足我们小小的需求;被满足后,我们肯定会收获愉悦感,然后就可以以此加大力度,再进一步学习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东西。

完了后我们又用这些东西去满足我们更深的需求,获得愉悦感的我们,又能够继续学习更加困难的东西。

循环往复,直到完全掌握这个东西为止。

所以,不管是锻炼口才,或是其他事情,如果你觉得要做的事情很困难,就把大的目标切片,降低难度,然后一点点一些些的完成。

当我们从完成切片的任务当中,收获到愉悦的奖励,有了相应的动力,我们又可以继续投入去做下一个任务。

毕竟你想锻炼自己的口才能力,从平常的对话中提高获得的愉悦感,肯定比从与客户的交谈中获得的,会更多也更容易吧!

越容易上手,你就越能够克服懒惰了。

建立触发机制

缺少触发机制,我们就算有再多的动力,也很难会行动。

根据Fogg教授的研究,触发机制的产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触发机制要被我们成功的捕捉到;

第二,触发机制要和我们的目标行为建立联系;

第三,我们要同时具有相应的行为动力和能力;

这样的触发机制可以是外部的,如设置闹钟提醒,到了某个时间铃声一响,你就知道应该要干什么了;也可以是内部的,一想到自己一事无成,就立刻坐直身子去看书。

这种触发机制,成功被我们捕捉到,又跟我们目标相关联,而且我们也有相应的能力去做,那我们就可以行动起来。

同时,建立触发机制,就是习惯的养成。

比如把自己关在一间没有任何娱乐设施的房间里,你会更容易投入到工作之中,那么这个房间,就是行动的触发机制。透过这个房间,你就可以养成认真工作的习惯。

我写文章就是这样子。

有强烈的写作动机,也有相应的写作能力,最后在特定的时间坐到电脑前,打开WPS,就可以触发到我开始写作。

每个人的触发机制不一样,找到并建立属于自己的触发机会,你就能够慢慢养成行动的习惯,摆脱身上的懒惰了。

最后

没有人做什么可以一蹴而就,想要达到目标,必须经过一段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但空有上进心,却满身是什么都不做的懒惰,到头来,我们的人生只会得到痛苦而漫长的折磨。

想要先苦后甜,还是先天后苦,谁都无法替你选择。

真正让你变好的,只有你自己。

想清楚自己努力的动机,慢慢培养出可以行动的能力,最后不断透过触发机制,养成进步的习惯,你就能够收获一个不一样的自己,甚至是不一样的人生。

扩展阅读文章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其他范文推荐文章

其他范文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