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星河转5篇
天上星河转篇(一):瞬间_350字
瞬间可以做什么呢?嘴角发出一个音节,花朵的摇摆,还有一滴水珠的啪嗒,或者是,你的微笑。
时间飞逝的分秒,我也会去思考,一瞬间的什么,是最美丽的呢?
抬起头,窗边的雨滴,啪嗒啪嗒的发出清脆的响声,穿过了我的思绪,发出了“咻——”的声音,灰色的天空背景下,落下的这些晶莹也随我的心一同暗淡下去。
怎么办,我还是没有找到我的素材,属于我的,那最美的瞬间。
没有想什么多余的,也不想去敷衍自己,因为我相信,美丽的瞬间,是绝对可以让我捕捉到的。
起身轻推纸窗,重新连接到刚才断掉的思绪,也不去管它飘散,飘到暮雪千山,去看看天,看看海,看看无边的云,看看自由的水。
旅途也总有结束的时候,到时候,又该面对你的素颜,无言的沉默,依旧。
真正会让我明白的是,回到断桥残雪之后。
天上星河转,我命已定盘;绝笔墨迹干,宿敌已来犯。
河北唐山唐山市第七十四中学初二:桐绫
天上星河转篇(二):我心中有个梦_750字
曾穿越横亘在历史上千年的淋漓墨香,也聆听过绵延在琴尾件不朽的壮阔之音。自然,它拥有着无限的魅力,于春花冬雪,夏雨秋风,它包裹着世间万象之壮阔,是我一直向往的彼端。
我心中有个梦,那便是见证诗词丹青中那是否真实存在过的瑰丽景色。而居于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人,我一找不见那古人曾感叹过的·令人浮想的地方。梦·终究是梦,埋没于心低之时,却也心有不甘。
这个梦,于“烟花三月下扬州”
自小我便及喜爱这句诗。读出来,仿佛鼻尖掠过的是柳芽初绽的淡静雅香,仿佛眼前铺开的是烟花绚丽的惊人光华。而三月正是初春朦胧,净阁出尘的美妙时节。诗词告诉我的,三月,应该是水气氤氲,姣好秀丽,而现实告诉我的却远远不是这样。
灰蒙蒙的窗子,光秃秃的枝条上挂满垃圾的映衬。以及尚未融的脏兮兮的积雪。古人,这一定不是你眼中落过的图景,而如今,它展现在每一个人的眼中。
这个梦,于"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我喜欢星光,因为它不仅照亮了黑夜,更点亮了人的眼睛。看它如碎银般点缀着漆黑的夜空,了无生机的夜幕也忽如锦缎般璀璨耀眼。星河低垂,如同泼散开来的画卷,在那美丽的星光中,篆刻下不朽的传说。
而如今,我已习惯没有星芒的夜晚,灰暗,如同巢穴,如同深渊。可几年前,我仍记得星星满天交映。如此变化之大,不禁令我惋惜。天空的灰尘,如同一面厚厚的被子澄净的光也不复存在。星辰的光辉被毫不留情的遮盖。而那些烟尘,来自于直通云霄的烟囱,灰色的尘埃玷污了云洁白的衣袂。还给我们一片灰色的天。
穿过古人那优美而富饶的空间,那是我们曾经的大自然啊!感叹时代的进步之余,是不是也应该停下来弥补一下我们这个繁华瑰丽的自然呢?
我相信,这不仅仅是我心中的梦,更是大家的梦·地球人共同的梦。而这个梦,终有一天能够实现,回看春华秋实,更显富饶!
初三:叶子
天上星河转篇(三):乱世女神李清照_1500字
轻浮中国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今往来的悲悯愁情,徜徉文人墨客的文学史河,“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她在词坛上叱咤风云,演绎出不异于独领风骚的婉约风格。她,就是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有名的学者仕宦家庭。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和苏门四学士黄庭坚、陈师道、晁补之有密切来往,在北宋文坛上颇有名声。母亲王氏,是一个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这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早年受家庭素养的熏陶,这为她的文学梦放飞了希冀。少女时的李清照不像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那样把自己锁在闺房内娴熟针锈,而是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学的汁液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秀如竹。她在驾驶诗词格律方面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她甚至在词坛上锋芒毕露,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她,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在溪亭日暮时,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的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此情无计可消除情窦初开,春心萌动,端庄其品,清丽其词的李清照步入爱河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中郎赵明诚,少年翩翩,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在那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里他们的婚姻真是门当户对,天赐良缘。爱到醉时情更浓,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相似的家庭,夫唱妇随,饮酒、斗茶、踏雪、赏花、填词,不知相依相伴了多少良辰美景。“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蘅。怕郎猜道,奴面不知花而好。云鬓斜簪,徒叫郎比并看。”幸福在清照的眼中莫过于夫妻相随,只羡鸳鸯不羡仙,自谓“甘心老是乡矣”。只可惜,丈夫外出为官,难免造成有情人相隔两地,天水一方。情亦绵绵,意也浓浓,多愁善感的清照按捺不了相思之楚,“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失落的清照消磨不了夫妻难舍之情;她爱之愈深,思之愈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此细腻的爱情让我们看到清照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离愁别绪跃然纸上,令婚后不久的相思之情,思念之意,呈于象,感于泪,会于心。清照的幸福是美满的,然而却是短暂的。
伤心枕上三更雨
靖康之难,金人砸破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玉苑琼楼。山河破碎,国破家亡,李清照携手佳人,被迫远离了家乡——“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一家人开始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南渡时期,夫妻相依为命。然而,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丈夫赵明诚得症病故,命运多舛的李清照天涯孤旅,孤苦伶仃颠沛流离。失夫之痛,清照变得更加多愁善感。自然界的春去秋来,花开花谢,甚至几滴催花雨、一缕袭花风都可能引发她伤春悲秋,江颜易老,相思怀远之类的深悄背感。孤舟嫠妇的她漂泊异地,看“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却叹“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人”。庭院深深,月色蒙蒙,人欲寐之,却叹“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至武陵源,见物是人非,欲雨泪先流,然“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俯拾深秋的落叶黄花,却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感;无奈叹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呀,国愁,家愁,情愁,把一个邻水照玉的乱世美神折磨德容颜憔悴,花容渐损。心灵的寂寞,国家的颓败,爱情的失落,让清照的身心倍感孤独,长夜如磐,风雨如晦,把酒问天,怎一个愁字了得?
“国家不幸词家幸,词到沧桑句便工”,晚年的李清照作品博采众长,称得上是“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真参片玉之般”。清照的的词近承二晏之高雅,秦观之妩媚,苏轼之清雄,周邦彦之丽密,陶铸熔冶,取精用弘,成为别具一格的“易安体”。她晚年的作品更致力于她成为“婉约以易安为宗”的一代词人。李清照,乱世的女神,在中国的文坛里,她堪称女性文人中最璀璨夺目的耀眼明珠。
天上星河转篇(四):又是中秋月圆时_1200字
连续了十几天的秋老虎,在中秋节临近时突然没了威风,气温突然降下来,窗外也渐渐沥沥地飘起雨来。天色明净,凉风怡人,中秋的明月就在这浓浓的秋韵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月明星稀好景致,便引诗情到碧霄。脑中突然闪现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太常引》一词——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恒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面对中秋的一轮满月,辛弃疾所抒之情,缠绵悱恻,伤怀念远,幽情寂寂者多,思与境谐,景与情会,“飘飘有凌云之气”者少。而像辛弃疾这样情思浩荡,神驰天外,异彩纷呈,爱国壮志隐含其中者,尤不多见。
一阵秋风拂过,挟带着明月的空灵和清澈,一股诗情又溢上心头——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的《霜月》叫我陶醉在他绵绵的诗情中,融化在这溶溶的月光下。深秋季节,词人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秋色明朗单纯,月色清幽空灵,冷艳绝俗。李商隐为人们盈造了一个美妙想象的摇篮,唤起了人们脱俗离尘的意念。正是在这个摇蓝里,诗人的灵府飞进月地云阶的神话世界中去了。
中秋佳节,是诗人词人最爱抒怀创作的时间。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诗仙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圣杜甫的“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樊桂仰天高。”无不是借中秋的这轮明月来寄托情思,表达情感,而正是这些古色古香的诗词歌赋,唱咏感叹使得中秋这个传统佳节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音律的和谐美以及诗情画意的浪漫色彩。
我突然想起了一年让我悲恸万分的事。就是在很多年前的中秋节前夕,张爱玲女士在美国的寓所里被发现时,她的灵魂已早早地飞到了天堂上。
在中外文学史上,身前寂莫,身后热闹的故事很多,却很少有张爱玲那样,满世界在为她而热闹,她却躲着,躲着谁也找不着她。她这种自我放逐,自我埋没式的寂寞,并非外力所迫,而是一种深刻的故意。
余秋雨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其实这一切都是她自己选择和设计的,她的辞世方式,包括她的衣着姿态。她把一切都想过了,冥冥之中有什么力量在帮助她,使她把这个仪式择定在秋天,又把尾声伸延到中秋节前夕。“我欲乘风归云”,这或许是她最终吟诵的诗句?
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一位女诗人临终前的讣告,大意是:我有一空小木屋,仿佛是童话里的一朵鲜蘑菇,依附在百年老树上,撑着一把小伞,为我遮挡深冬的寒流仲夏的雨。我在小木屋里追忆,思考,假如人间的善恶爱憎无法分明,我宁愿飘浮在永恒冷寂的太空。
此间情景,很像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要么小木屋,要么大海,其他场所与他无缘。
女诗人的小木屋空了,不必在别处寻找,她们只会云了太空。
正这么想着,凉风阵阵袭来,雁阵惊寒,树叶飒飒作响。忽然从天边传来一阵嘹亮的吟咏,所咏之词竟是李白的《关山月》,接着却是另一个声音,后来,声音逐渐增多,耳边也嘈杂一片,不得辨认。后来,便是嫦娥的哭泣声,还有吴刚砍伐桂树的斧声。在这一年一度的时刻,月亮为他们献上最皎洁的光,让他们在宇宙之中团聚,赏人间风景,再抒心中之情。
我望着遥不可及的灿烂星河,醉意微醺。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高三:miss_simple
天上星河转篇(五):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不一样的眼光”
请以”不一样的眼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题目解读
“不一样的眼光”从语法角度来看属于偏正短语,”眼光”是中心语,即所要写的对象和范围。它是”观察事物的能力或观点”的意思,不是具体的眼睛而是个性化的评价、看法、观点、角度、态度、方式、方法、举措、思维出发点。”不一样”作定语,是”眼光”的修饰语,是写作的重点和重心。可理解为古今不同阶段或同一时期不同层面即时间方面的纵深向;亦可理解为中外不同地域行业或同一地域行业不同的人即空间的纵深向;亦可理解为逻辑方面思考的不同角度和方向或同一人不同的思维力度和宽度。
可用”三问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解读出立意的角度。如:不一样的眼光是什么;为什么要有不一样的眼光;怎样才能做到不一样的眼光等。
不一样的眼光
曹煜
大浪淘沙,千古英豪,漫漫历史长卷中,你们用不一样的眼光看待世界,终究形成了经典与永恒。
苏轼篇
“一蓑烟雨任平生”。茫茫中,年少成名的你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挥洒着热情、激情和才气。你毫不吝啬的喷薄着年少的英气。可当岁月流转,仕途遇变,一贬再贬,天上地下的挫折感,并没有击垮你。你只是换了不一样的眼光,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打动了多少仰慕你的人,你让我们佩服,折服和信服。赤壁上下赋,你又让多少人感动,”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一句,我们读出你的隐忍和不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是何等霸气,字句铿锵有力,炸响在那巨浪翻滚的大江之上。梦呓中,你穿着白衫,立在高山之巅,是你告诉我们:不一样的眼光看待挫折,定能厚积薄发。
谭嗣同篇
万人攒动,红日当空,刑场中央的你,穿着布满鲜血的布衫,你紧握的拳头,你坚毅的目光,你挺立的身板,在死神面前,你高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仑昆!”你用自己的鲜血,唤醒了多少国人,在威逼恐吓下,你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切。那一日,天地之间,英气遮天盖日,是你,用一人之性命,换取国家之兴亡。你是英雄,是亿万人民内心的丰碑。在生与死的抉择下,你不一样的眼光告诉我们:”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韩寒篇
有你的地方,总会夹杂着质疑和谩骂,人们说你不学无术,人们说你毫无内涵与修养。可是你,低调回应着一切。我知道,你的《三重山》至今受人青睐,你的”新概念”一等奖,至今让人追赶。因为你自身就是矛盾的结合体,所以在新闻和舆论的风口浪尖,非议是必然的。但你之后《独唱团》等一系列散文、小说集又粉碎所有质疑,在质疑中,你不一样的眼光告诉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为何历史总会生生不息?因为后辈者的脚印为它增添章节,历史长卷才会永恒,不一样的眼光,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你。
不是吗?
【老师评语】
●作文综评:
1.巧加标题,角度多样。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分别列举苏轼面对挫折、谭嗣同面对生死、韩寒面对质疑因为有了不一样的眼光而赢得了永恒的例子,从不同角度诠释”不一样”的外延,从而丰富了”眼光”的内涵。
2.事例典型,融情于事。文章对三个人的众多事例,也只是撷取其中最能表现”眼光与众不同”的一点,将叙事与抒情、议论巧妙穿插起来,情感深挚而极具感染力。
●亮点导读:
结构精美,首尾圆合。这篇文章采用小标题形式,非常醒目地将作者的思路、选材乃至立意呈现在阅卷者面前,同时,文章首尾呼应,每一个片段则采用分→总式结构,使文章的观点鲜明而集中。这种结构模式在考场作文中非常管用。
不一样的眼光
李苏横
这个世界到处充满了不一样的眼光,所以才有了各展奇能的演说与批评。
高大与卑微、英明与愚钝、美丽与丑陋、法律与情理、正义同邪恶,究竟孰是孰非,谁都不能给一个定论。
渺渺星河,历史莽莽,陆放翁说”事定犹须待阖棺”。追溯先秦、极目远眺、商鞅的尸首已被乱箭射穿,血肉难辨,秦穆公的崩逝,对于他来说如五雷轰顶,众人视之为仇敌,说他祸国殃民作天孽于斯。但谁又见那蛮夷小邦转瞬覆灭六国的伟绩,成为虎狼之师的英勇都源于这个远道而来的”敌人”。
近些日子,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刘心武先生要推翻高鹗所续的红楼,自读后二十八回,现在书已付梓,尽书都是他探佚的结果,且与高本大相径庭,但作为作家对于一部历史小说不一样的眼光与见解的体现,这不续书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小至一人,大比一国,台湾之独,大陆人终究是场外之人,不能深解其中滋味,两千三百万人百分之八十七不是内战的移民,在他们近百余年乃至近几百年的历史都与大陆牵连甚少。有人说统一好,有人也避谈统一,有人高呼主宪台独,有人沉默不语。不一样的眼光看岛内的同胞,时而忧时而乐,都是因异而生。
曾静下心端详过一棵古树,有人说他旁逸斜出,姿势优美,可谓天地大作,艺术珍宝;也有人说他歪歪扭扭,其状古怪,既不能成树也不能蔽阴,实坏木一株,不可称善。
但无论树下的人怎么评论,在细风中他依旧挺立,不动不摇,轻轻的树叶相互摩挲,似是对人们不屑的浅笑。古树屹立千年,丑也好,美也罢,为其所欲,吸露灼华,参天伏地地生长,日月星辰出于其肩,风霜雨露沐浴彼身,虽不言一语,但大意在其中矣。
老子云:大象无形,大音稀声。欲成其大者,必先脱他人之言语,坚持自我,成其本身,不必为身旁不一样的评价所动摇。
不一样的眼光,你不必为此彷徨;不一样的眼光,让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理由与希望。
【老师评语】
●作文综评:
1.独辟蹊径,观点新颖。本文在论述”不一样”时,没有按照惯性思维认为”高大”“英明”“美丽”“正义”就一定是”是”,而”卑微”“愚钝”“丑陋”“邪恶”就一定是”非”,而是用不同的眼光审视之,而得出不同的新解。观点跳出了窠臼,新颖而别致。
2.多角论述,篇末点题。文章从不同角度,眼光不同,才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丰富与多彩,但作者并没有就此收住,而是笔锋一转,在倒数2、3段论述起”坚持自我”来,使文章的观点深入了一步。篇末点题,呼应开头,并对第二段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这样,结构完整,由浅入深。
●亮点导读:
见解新颖,观点独到。文章立意并没有停留在”不一样”本身上,而是从哪些是”不一样”到如何才能”不一样”更进了一步。其中,对刘心武续《红楼梦》、台湾人眼里的”统独”、不同的”眼光”端详古树,看法迥异上展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