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僧繇5篇
第一篇张僧繇:画龙点睛_450字
张僧繇是我国古代梁朝非常著名的画家,他非常擅长画龙。 传说,张僧繇曾经在金陵的安乐寺里画过龙。张僧繇的龙画在安乐寺的墙壁上,总共有四条。那四条龙画得非常生动,简直是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但画上的龙却没有眼睛。这一天,正是赶庙会的日子。 张僧繇来到安乐寺赶庙会。有人认出了他,就问他为什么不画龙眼睛。张僧繇说:不滑呀。若是画了龙眼睛,龙就会飞走的。“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认为她是在说谎。 张僧繇没办法,只好拿起笔来画龙眼睛。边画边说道:我就给两条龙画眼睛吧,以免全部飞走了。你们大家也躲开点儿,以免龙起飞的时候伤害你们。”说着,他很快就把两条龙的眼睛画好了。忽然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风声大作。被点演的两条龙腾空而起。转眼间,抖动着身子,驾着乌云飞上了天空。不久,就消失在云朵里了。 过了一会儿,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个成语。 五年级:梁鑫
第二篇张僧繇:画龙点睛_200字
今天,我为大家讲个故事: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张牙虎爪,形象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画上眼睛。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惋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唬人。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的点睛之笔。
怎么样,这个故事好听吗?
五年级:蓝天上的百灵鸟
第三篇张僧繇:写作指导:“点睛”与“添足”
有这么一个传说:梁代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龙画好了,他故意不给龙点上眼睛,说什么如果我给龙点上了眼睛,龙就会腾云驾雾地飞走的。听到此话的人都以为他在说大话,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此时有人执意要张僧繇给龙点上眼睛。当张僧繇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刹那间,电闪雷鸣,两条龙乘云上天,墙上只剩下那两条没有点上眼睛的龙。
后人借这个传说来说明文章在关键的地方加上一二句重要的话,文章的内容则更为生动,表达的意义也更为深刻。
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妈妈笑了》的作文。小作者不落俗套,另辟蹊径,记叙了令妈妈高兴的三件事情:
1、我克服了胆怯的缺点,独个儿睡觉,妈妈回来见了,高兴地笑了;
2、我把省下的零花钱捐献给"希望工程",妈妈知道了,满意地笑了;
3、奶奶的腰病犯了,我为奶奶捶背,这情景正好让妈妈撞见了,她情不自禁地笑了。
应该说,这三个材料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反映了妈妈为我的点滴进步而高兴。走笔到此,也未尝不可,然而,小作者不满足于此,在文章结尾的时候,又加了下面一段话:"妈妈的三次笑,说明了她为我的进步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妈妈的三次笑,表达了她对我深深的爱意;妈妈的三次笑,寄托着她对我殷切的期望。"
显然,这些话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是"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要精练优美,要耐人寻味,要恰到好处。"准确"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点"歪了,会弄巧成拙。不但"龙"飞不起来,还会使这条"龙"更加难看。
说了"点睛",再讲讲"添足"的事儿。
楚国有个人,祭祀后赏给手下的人一大杯酒。大家商量,几个人喝这点酒不够,决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其中一个人画好了,他看到别人还在画,就一面拿酒一面再给蛇画上脚。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把酒抢了过去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能给它画上脚呢?"说完,把酒一饮而尽。
后人借这个"画蛇添足"的故事,告诫人们写文章切勿刻意求工,结果丧失了自然。我们同学在用词、写句、谋篇的时候,往往会犯这样的毛病。
比如,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句子:
"大约四点钟左右,我们回到了学校。"既然讲了"大约",再用"左右",大可不必。删去其中一个,意思反而清楚明白。
用词重复,会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如果语句罗嗦,也会使文章不简练。在写《记一个关心我的人》的作文时,有的同学喜欢绕着圈子说话: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许多人在关心着我。有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还有家里的爸爸、妈妈。要问谁最关心我,那不用说了,当然是妈妈。那,妈妈是怎样关心我的呢?请你耐着性子听我说吧!"
其实,这一节里边,只需留下这么一句话就可以了:"在家里,数妈妈最关心我。"既简洁又明了。省下笔墨,可以多举一些妈妈关心"我"的事例。
又如,一个同学在写《我》这个作文题的文章时,写了这么一段令人费解的话:
"在一条望不到尽头的公路上,一个少年正在飞奔。他长的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那绿色的运动服穿在他身上,显得格外有精神。噢,也许你会问,他是谁呢?猜一猜吧,对了,一点儿也没错,那就是我--一个五年纪的小男孩。"
这一节话纯属多余,弃之毫不可惜。语言要简练明白,意想要表述清楚,多余的话一概删去。
要"画龙点睛",不要"画蛇添足"。要做到这么一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加深对所叙述的事物的理解。
二、不断积累语言,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不信,你不妨一试。
第四篇张僧繇:成语典故:空前绝后
“空前绝后”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以前不曾有过,今后不会再有。形容超绝古今,独一无二。也作“光前绝后”。
这个成语来源于《宣和画谱》,顾(顾恺之,晋代画家)冠于前,张(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绝于后,而道子(吴道子,唐代画家)乃兼有之。
晋朝顾恺之,才华出众,学识渊博,他的绘画才能更是出色,闻名于世。顾恺之画人物,神态逼真,形象生动。与众不同的是,他画人物,从来不先点眼珠。有人问其原因,他说:人物传神之处,正在这个地方。一语道出了其中的诀窍,使人叹服。当时被人称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南北朝时的梁朝,又出了一个叫张僧繇的大画家。他善画山水、人物、佛像,在当时名气很响。梁武帝建了很多寺庙佛塔,都命他作画。据说,有一次他在一个寺庙的墙上画了四条龙,却没有给龙点眼珠。旁人问他为什么不点上眼珠,他说:“恐怕点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去。”众人不信,坚持要他试一试,他便点了两条,果然破壁飞去。这一传说虽夸张得近于荒诞,但说明了他作画技艺得很高超的。
到了唐朝,又出了个更有成就的画家吴道子,集绘画、书法大成于一身。他的山水、佛像画闻名当时,且写得一手好字,有书圣之称。据传说,他曾为唐玄宗画巨幅嘉陵江图,几百里山水竟在一天内画好了。他在景玄寺中画了地狱变相图,不画鬼怪而阴森逼人,相传看过这幅画后改过自新、弃恶从善的大有人在。所以,后来有人评价这三个画家时,认为顾恺之的画成就超越前人,张僧繇的画成就后人莫及,而吴道子则兼两人的长处。
第五篇张僧繇:昆山美景_800字
我的家乡在江苏昆山,她是一个千年古城。昆山好玩的地方很多,但最有名的地方应该是大名鼎鼎的亭林园了。
昆山亭林园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是中国着名的园林之一。距现在要有近一百年,历史够长了吧!亭林园中有座玉峰山又叫马鞍山,这是因为他的形状很像一个马鞍。山边清水环绕,山上绿树成荫。玉峰山虽然不高,但蜿蜒起伏;湖虽然不广,但清澈见底。
玉峰山的美景历史非常悠久,南朝梁代就修建有华藏寺,规模宏大,梵宫森严。传说,寺庙的名字是梁武帝萧衍写的,寺庙内有大画家张僧繇的画,唐朝杨惠之的塑像……华藏寺号称“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到唐宋年间,玉峰山已经是古木参天了。
亭林园最珍贵的是昆山三宝:昆石、琼花、并蒂莲。
昆石是最高档的盆景用石,有数十个品种。有比黄金还贵的荷叶皱,有样子像蚁巢的蚂蚁峰,有薄得像鸡骨的鸡骨峰,有结晶如雪的雪花峰,还有海蜇峰、水晶杨梅……真可谓千姿百态。
琼花是中国独有的古老珍稀花种。每年开花的四月的第一个花蕾初开的时刻到五月中旬,天天都吸引这成百上千的中外游客。当年隋炀帝可是千里迢迢地去看琼花,最终做了亡国之君,可想而知琼花的魅力有多大!
并蒂莲是荷花的千瓣莲类,是花中珍品,它有着荷叶的精华,让人入迷。从古至今。所有人都把并蒂莲视为吉祥、美丽、善良的化身。
玉峰山是昆山境内唯一一座山。所以,每天早上都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山顶上晨练。有天早上我也爬上了玉峰山。爬山时,石头路边的野花郁郁葱葱,走在绿荫丛中闻着花香、洗着湿润的空气真是舒服极了!爬上山顶了,往山下眺望,整个昆山市尽收眼底,整齐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楼房、来来往往的人群,整个昆山呈现出一片生机。这美景真的无法用语言形容,只由衷的赞叹:“真美呀”!
古城昆山的历史、宝物、美景,令我自豪无比、荡气回肠!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昆山!
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实验小学五年级: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