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翻译7篇

时间:2018-10-26 来源:其他范文 点击:

一:[颜氏家训翻译]慕贤篇

【原文】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膊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於乱世,长於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於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於我,便足贵之。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造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於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 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於君,君狎之, 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梁孝元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位。”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孝元尝遣典签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传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编以实答,子云叹曰:“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於是闻者稍复刮目,稍仕至尚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及西台陷殁,简犊湮散,丁亦寻卒於扬州。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侯景初入建业,台门虽闭,公私草扰,各不自全。太子左卫率羊侃坐东掖门,部分经略,一宿皆办,遂得百馀日抗拒凶逆。於是城内四万许人,王公朝士,不下一百,便是恃侃一人安之,其相去如此。
齐文宣帝即位数年,便沉湎纵恣,略无纲纪。尚能委政尚书令杨遵彦,内外清谧,朝野晏如,各得其所,物无异议,终天保之朝。遵彦后为孝昭所戮,刑政於是衰矣。斛律明月,齐朝折冲之臣,无罪被诛,将士解体,周人始有吞齐之志,关中至今之。此人用兵,岂止万夫之望而已哉,国之存亡,系其生死。
【译文】古人说:“一千年出一位圣人,还近得像从早到晚之间;五百年出一位贤人,还密得像肩碰肩。”这是讲圣人贤人是如此稀少难得。假如遇上世间所少有的明达君子,怎能不攀附景仰啊!我出生在乱离之时,长成在兵马之间,迁移流亡,见闻已多,遇上名流贤士,没有不心醉魂迷地向往仰慕。人在年少时候,精神意态还未定型,和人家交往亲密,受到熏渍陶染,人家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无心去学习,也会潜移默化,自然相似,何况人家的操行技能,是更为明显易於学习的东西呢!因此和善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养育芝兰的花房,时间一久自然就芬芳;若是和恶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然就腥臭。墨子看到染丝的情况,感叹丝染在什么颜色里就会变成什么颜色。所以君子在交友方面必须谨慎。孔子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哪能常有,只要有胜过我的地方,就很可贵。
世上的人大多有所壅蔽不能通明,重视所说的而轻视看见的,重视远处的而轻视身边的。从小到大常往来的人中,如果有了贤士哲人,也往往轻慢,缺少礼貌尊敬。而对身居别县他乡的,稍稍传闻名声,就会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如饥似渴地想见一见,其实比较二者的短长,审察二者的精粗,很可能远处的还不如身边的,此所以鲁人会把孔子叫做“东家丘”。从前虞国的宫之奇从小生长在虞君身边,虞君对他很随便,听不进他的劝谏,终於落了个亡国的结局,真不能不留心啊!
梁元帝从前在荆州时,有个叫丁觇的,只是洪亭地方的普通百姓,很善於写作文章,尤其擅长写草书、隶书,元帝的往来书信,都叫他代写。可是,军府里的人轻贱他,对他的书法不重视,不愿自己的子弟模仿学习,一时有“丁君写的十张纸,比不上王褒几个字”的说法。我是一向喜爱丁觇的书法的,还经常加以珍藏。后来,梁元帝派掌管文书的叫惠编的送文章给祭酒官萧子云看,萧子云问道:“君王刚才所赐的书信,还有所写的诗笔,真出於好手,此人姓什么叫什么,怎么会毫无名声?”惠编如实回答,萧子云叹道:“此人在后生中没有谁能比得上,却不为世人称道,也算是奇怪事情!”从此后听到这话的对丁觇稍稍刮目相看,丁觇也逐步做上尚书仪曹郎。最后丁觇做了晋安王的侍读,随王东下。到元帝被杀西台陷落,书信文件散失埋没,丁觇不久也死於扬州。以前那轻视丁觇的人,以后想要丁觇的一纸书法也不可得了。
侯景刚进入建康(南京)时,台门虽已闭守,而官员和普通百姓一片混乱,人人不得自保。太子左卫率羊侃坐镇东掖门,部署安排,一夜齐备,才能抗拒凶逆到一百多天。这时台城里有四万多人,王少朝官,不下一百,就是靠羊侃一个人才使大家安定,才能高下相差如此可见。
齐文宣帝即位几年,就沉迷酒色、放纵恣肆,法纪全无。但还能把政事委托给尚书令杨遵彦,才使内外安定,朝野平静,大家各得其所,而无异议,整个天保一朝都如此。杨遵彦后来被孝昭帝所余,刑政於是衰弱。斛律明月,是齐朝抵御敌人的功臣,却无罪被杀,将士人心离散,周人才有灭齐的想法,关中到现在还称颂这位斛律明月。将军这个人的用兵,何止是万夫之望而已,而是他的生死,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命运。

二:[颜氏家训翻译]勉学篇

【原文】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 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揭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吴;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吴;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於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茶,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辩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为风之术也。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同辕观罪,分剑追财,假言而好露,不问而情得之察也。表及农商工贾,

三:[颜氏家训翻译]颜氏家训卷五 诫兵第十四

颜氏家训 卷五 诫兵第十四【原文】颜氏之先,本乎邹、鲁,或分入齐,世以儒雅为业,遍在书记①。仲尼门徒,升堂②者七十有二,颜氏居③八人焉。秦、汉、魏、晋,下逮齐、梁,未有用兵以取达者。春秋世,颜高、颜鸣、颜息、颜羽之徒,皆一斗夫耳。齐有颜涿聚,赵有颜

四:[颜氏家训翻译]讥刺部

素毒【原文】人问:“羊肉与鹅肉。如何这般毒得紧?”或答曰:“生平吃素的。”
【译文】有人问:“羊肉与鹅肉为什么有这样大的腥臊气?”另一人回答说:“是因为一生都吃素。”
笑话一担【原文】秀才年将七十,忽生一子。因有年纪而生,即名年纪。未几又生一子,似可读书,命名学问。次年,又生一子。笑曰:“如此老年,还要生儿,真笑话也。”因名曰“笑话。”三人年长无事,俱命入山打柴,及归,夫问曰:“三子之柴孰多?”妻曰:“年纪有了一把,学问一点也无,笑话倒有一担。”
【译文】有个秀才年近七十,他的妻子突然生了一个儿子,因为年岁已高才生了儿子,就取名为“年纪”。过了不久,又生了一个儿子,看模样像个读书的,便取名为“学问”。第三年又生了一个儿子,秀才笑道:“这样大的岁数了,还能得子,真是笑话。”于是取名为“笑话”。三个儿子长大后无事可做,秀才让他们进山打柴,等到回来,丈夫问妻子说:“三个人谁打的柴多?”妻子说:“年纪有了一把,学问一点也没有,笑话倒是有一担。”
引避【原文】有势利者,每出逢冠盖,必引避。同行者问其故,答曰:“舍亲。”如此屡屡,同行者厌之。偶逢一乞丐,亦效其引避,曰:“舍亲。”问:“为何有此令亲?”曰:“但是好的,都被尔认去了。”
【译文】有一个好虚荣的人,出门时遇到达官显贵路过,就避在一边。同行的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那是我的亲戚。”这样好多次,每次他都这样,同行的人都觉得讨厌。后来,忽然路上遇到一个乞丐,同行的人就仿效他的做法,也躲避到旁边,说:“那个乞丐是我的亲戚。”爱虚荣的人就问:“你怎么有这样的穷亲戚?”同行的人说:“因为凡是好的,都被你认去了。”
吃橄榄【原文】乡人入城赴酌,宴席内有橄榄焉。乡人取啖,涩而无味,因问同席者曰:“此是何物?”同席者以其村气,鄙之曰:“俗。”乡人以“俗”为名,遂牢记之,归谓人曰:“我今日在城尝奇物,叫名‘俗’。”众未信,其人乃张口呵气曰:“你们不信,现今满口都是俗气哩。”
【译文】有个农夫进城赴宴,席中有橄榄。农夫拿到嘴里吃,既涩嘴又不好吃,于是问同席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同席的人认为他粗俗,鄙视地说:“俗。”农夫以为“俗”是橄榄名,便牢记在心,回家后对人说:“我今天在城里吃到一种稀奇的果子,名叫‘俗’。”大家听了不相信,农夫便张口呵气说:“你们不信,现在我满口都是俗气哩。”
嘲滑稽客【原文】一人留客午饭,其客已啖尽一碗,不见添饭。客欲主人知之,乃佯言曰:“某家有住房一所要卖。”故将碗口向主人曰:“椽子也有这样大。”主人见碗内无饭,急呼使童添之。因问客曰:“他要价值几何?”客曰:“于今有了饭吃,不卖了。”
【译文】有个人留客人吃午饭,那个客人已吃完了一碗,没有人为他添饭。客人想要主人晓得,就假装说道:“某家有住房一所要卖。”接着故意将碗口对着主人说:“椽子也有碗口这样粗。”主人看到碗内没有饭了,急忙呼喊仆童给他添饭。随即向客人问道:“他卖多少钱?”客人回答说:“如今有了饭吃,不卖了。”
圆谎【原文】有人惯会说谎。其仆每代为圆之。一日,对人曰:“我家一井,昨被大风吹往隔壁人家去了。”众以为从古所无。仆圆之曰:“确有其事。我家的井,贴近邻家篱笆,昨晚风大,见篱笆吹过井这边来,却像井吹在邻家去了。”一日,又对人曰:“有人射下一雁,头上顶碗粉汤。”众又惊诧之。仆圆曰:“此事亦有。我主人在天井内吃粉汤,忽有一雁堕下,雁头正跌在碗内,岂不是雁顶着粉汤。”一日。又对人曰:“寒家有顶温天帐,把天地遮得严严的,一些空隙也没有。”仆人攒眉曰:“主人脱煞,扯这漫天谎,叫我如何遮掩得来。”
【译文】有个人习惯说谎话,他的仆人每次都替他圆谎。有一天,他对人说:“我家的一口井,昨天被大风吹到隔壁家去了。”大家认为这样的事从古到今都没有过。他的仆人为他圆谎说:“确实有这样的事,我家的井挨近邻家的篱笆,昨晚风大,把篱笆吹到井这边来,就像井吹到邻居家去了。”一天,他又对人说:“有人射下一只雁,头上顶碗粉汤。”大家又非常惊讶,不相信他说的话。他的仆人又为他圆谎说:“这件事也有,我主人在天井内吃粉汤,忽然,有一只雁掉下来,雁头正好跌在碗里,岂不是雁头顶着粉汤?”又一天,他又对别人说:“寒家有顶温天帐,把天地遮得严严的,一点空隙都没有。”仆人听了这话,很为难地皱着眉头说:“主人说得太过分了,扯这漫天大谎,叫我怎么遮掩得来。”
利水学台【原文】秀才家丁,把娃娃撒尿,良久不撒,吓之曰:“学台来了。”娃娃立刻撒尿。秀才问其故,答曰:“我见你们秀才一听学台下马,吓得尿屎齐出,如此知之。”秀才叹曰:“想不到这娃娃能承父志,克绍书香;更想不到这学台善利小水,能通二便。”
【译文】秀才家里的仆人,抱娃娃撒尿,很长时间小孩也不撒。仆人就吓唬他说:“学台来了。”娃娃立刻就撒尿。秀才问他为什么,回答道:“我见你们秀才一听学台来了,吓得尿屎都出来了,所以就这样吓唬他。”秀才感叹地说:“想不到这娃娃能继承父亲的志愿,接续书香;更想不到这学台善于利尿,能通大小便。”
怕考生员【原文】秀才怕岁考,一闻学台下马,惊慌失色,往接学台,见轿夫怨之曰:“轿夫奴才,轿夫奴才,你为何把一个学台抬了来,吓得我魂飞天外。那一世我做轿夫,你做秀才,我也把学台给你抬了来,看你魂儿在不在。”
【译文】秀才怕每年的考试,一听说考生员来了,惊慌失色,跑上前来,迎接考生员,看见了抬轿的人就埋怨说:“轿夫奴才,轿夫奴才,你为什么把一个考生员抬来?吓得我魂飞魄散。哪一辈子我做了轿夫,你做了秀才,我也把学台给你抬了来,看你魂儿在不在?”
孝媳【原文】一翁曰:“我家有三媳妇,俱极孝顺。大媳妇怕我口淡,见我进门就增盐了。次媳妇怕我寂寞,时常打竹筒鼓与我听。第三媳妇更孝,闻说‘夜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故早饭就不与我吃。”
【译文】一位老人说:“我家有三个媳妇,都很孝顺。大媳妇怕我口淡,一看我进门,就往菜里多放盐。二媳妇怕我寂寞,时常打竹筒鼓给我听。第三个媳妇更孝顺,听说‘夜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所以,干脆连早饭也不给我吃了。”
看扇【原文】有借佳扇观者,其人珍惜,以绵绸衫衬之。扇主看其袖色不堪,谓曰:“倒是光手拿着罢。”
【译文】有个人借别人的精美扇子观赏。他接过扇子,非常珍惜,用自己的绵绸衫衬在手心,拿着扇子观看。扇主见他的衣袖实在是肮脏不堪,便对他说:“你还是光手拿着它看吧。”
搬是非【原文】寺中塑三教像,先儒、次释、后道。道士见之,即移老君于中。僧见,又移迦于中。士见,仍移孔子于中。三圣自相谓曰:“我们原是好好的,却被这些上人搬来搬去搬坏了。”
【译文】寺庙里塑有三教的圣像:先是儒教圣像,次是佛教圣像,后是道教圣像。道士见了,马上将老君移到中位;和尚见了,又将释迦牟尼移到中位;读书人见了,又将孔子移到中位。三位圣人自相说道:“我们原是好好的,却被这些小人搬来搬去,搬坏了。”
丈人【原文】有以岳丈之力得中魁选者。或为语嘲之曰:“孔门弟子入试,临揭晓。闻报子张第九,众曰:‘他一貌堂堂,果有好处。’又报子路第十三,众曰:‘这粗人倒也中得高,还亏他这阵气魄好。’又报颜第十二,众曰:‘他学问最好,屈了他些。’又报公冶长第五,大家骇曰:‘那人平时不见怎的,为何倒中在前?’一人曰:‘他全亏有人扶持,所以高掇①。’问:‘谁扶持他?’曰:‘丈人。’”
【注释】①高掇(duō):科考高中。
【译文】有个人凭借岳父之力得以中魁。有人编了一套话讥讽说:“孔门弟子入试,临到揭晓,闻报子张排名第九,众人说:‘他相貌堂堂,果然有好的位次。’又报子路排名第十三,众人说:‘这粗人倒也中得高,全靠他这阵子神气好。’又报颜渊排名第十二,众人说:‘他学问最好,屈了他些。’又报说公冶长排名第五,大家吃惊地说:‘那人平时不怎么样,为什么倒中在前面?’其中有个人说:‘他全亏有人扶持,所以高中。’众人问:‘谁扶持他?’那人回答:‘丈人。’”
大爷【原文】一人牵牛而行,喝人让路。不听,乃云:“看你家爷来。”一人回视曰:“难道我家有这样一个大爷?”
【译文】有个人牵着牛走在路上,喊前面的人让路他们不听,于是便说:“看你家的大爷来了。”其中一个回过头看着牛说:“难道我家里有这样一个大爷吗?”
苏杭同席【原文】苏、杭人同席。杭人单吃枣子,而苏人单食橄榄。杭问苏曰:“橄榄有何好处?而爱吃他?”曰:“回味最佳。”杭人曰:“等你回味好,我已甜过半日了。”
【译文】苏、杭二人同席,杭州人只吃枣子,而苏州人只吃橄榄。杭州人问苏州人说:“橄榄有什么好的?可是你偏爱吃它。”苏州人说:“回味最佳。”杭州人说:“等你回味好了,我已经甜过半天了。”
狗衔锭【原文】狗衔一银锭而走,人以肉喂他不放,又以衣罩去,复又甩脱。人谓狗曰:“畜生,你直恁不舍,既不爱吃,复不好穿,死命要这银子何用?”
【译文】有一只狗叼起一块银锭便狂奔起来,人用肉喂它仍然不撒掉,随即又用衣服罩去,狗又跑脱。人对狗说:“畜生,你怎么那样舍不得,既不好吃,又不好穿,不要命地要这银子有什么用?”
不停当【原文】有开当者,本钱甚少。首月,于招牌上写“当”,未久,本钱发没,取赎人不来,于“当”之上写一“停”字,言停当也。及后赎者再来,本钱复至,又于“停”字之上,加一“不”字。人见之曰:“我看你这典铺中实实有些不停当了。”
【译文】有个开当铺的,本钱很少。开业第一个月,在招牌上写一个“当”字。没多长时间,本钱发没了,取赎人不来,于是在“当”之上,又加上一个“停”字,是说“停当”了。等到后来,当物人取赎,又有了本钱,便在“停当”前加上一个“不”字。人们见了说:“我看你这当铺实实在在有些不停当了。”
十只脚【原文】关吏缺课,凡空身人过关,亦要纳税,若生十只脚者免。初一人过关无钞,曰:“我浙江龙游人也。龙是四脚,牛是四脚,人两脚,岂非十脚?”许之。又一人求免税曰:“我乃蟹客也。蟹八脚,我两脚。岂非十脚?”亦免之。末后一徽商过关,竟不纳税,关吏怒欲责之。答曰:“小的虽是两脚,其实身上之脚还有八只。”官问:“哪里?”答曰:“小的徽人,叫做徽獭猫,猫是四脚,獭又是四脚,小的两脚,岂不共是十只脚?”
【译文】关吏缺钱了,凡是空手人过关,也要纳税,除非长十只脚的人才可免税。开始时,有个人过关没钱,说:“我是浙江龙游人。龙是四脚,牛是四脚,人两脚,难道不是十只脚吗?”关吏允许他过了关。又有一人请求免税,说:“我是蟹客。蟹八只脚,我是两只脚,难道不是十只脚吗?”关吏一听也免了他的税。最后一个徽商过关,竟然不想纳税,关吏大怒要打他,那人回答说:“小人我虽然是两只脚,其实身上的脚还有八只。”关吏问:“在哪里?”那人回答说:“小的徽人,叫做徽獭猫,猫是四脚,獭是四脚,小的两脚,岂不是一共十只脚?”
亲家公【原文】有见少妇抱儿于怀,乃讨便宜曰:“好个乖儿子。”妇知其轻薄,接口曰:“既好,你把女儿送他做妻子罢。”其人答曰:“若如此,你要叫我做亲……家公了。”
【译文】有个人见少妇抱小儿在怀,就讨便宜说:“好个乖儿子!”少妇知其轻薄,便接话说:“那好,你把女儿送给他做妻子吧。”那人回答道:“如果那样,你要叫我做亲……家公了。”
中人【原文】玉帝修凌霄殿,偶乏钱粮,欲将广寒宫①典与下界人皇。因思中人亦得一皇帝便好,乃请灶君皇帝下界议价。既见朝,朝中人讶之曰:“天庭所遣中人,何黑如此?”灶君笑曰:“天下中人,哪有是白做的。”
【注释】①广寒宫:月中仙宫。
【译文】玉帝修凌霄殿,偶然缺少钱粮,想将广寒宫当给人间的皇帝。玉帝考虑使者也得是一位皇帝才好,于是请灶君皇帝下到人间商议价格。等灶君到了人间的朝廷,朝廷里的人惊讶地说:“天上派的使者,为什么这样黑。”灶君笑道:“天下的使者,哪有是白做的。”
媒人【原文】有忧贫者,或教之曰:“只求媒人足矣。”其人曰:“媒安能疗贫乎?”答曰:“随你穷人家,经了媒人口,就都发迹了。”
【译文】有个整天忧愁贫穷的人,别人教导他说:“只要求媒人说一说就够了。”那个忧贫的人说:“媒人怎么能救得贫穷呢?”回答说:“不论哪个穷人家,只要经过媒人嘴一说,就都发迹了。”
精童【原文】有好外者,往候一友。友知其性,呼曰:“唤精童具茶。”已而,献茶者乃一奇丑童子也。其人曰:“似此何名精童?”友曰:“正佳一些人(银)气也无得。”
【译文】有个好虚荣要面子的人,去朋友家拜访。主人晓得他的秉性,便喊道:“招呼精童备茶。”不一会,一个奇丑的仆童进来献茶。那人说:“这样的仆童为何称为精童?”主人回答说:“好图虚荣。”
相称【原文】一俗汉造一精室,室中罗列古玩书画,无一不备。客至,问曰:“此中若有不相称者,幸指教,当去之。”客曰:“件件俱精,只有一物可去。”主人问:“是何物?”客曰:“就是足下。”
【译文】有个平庸的人建造了一所精美之室,室中罗列古玩书画,没有一样不备。客人来了,主人问道:“室中如有不相称的,请你指教,以便去掉。”客人说:“件件俱精,只有一物可以去掉。”主人说:“是什么东西?”客人说:“就是你。”
性不饮【原文】一人以酒一瓶,腐一块,献利市神。祭毕,见狗在旁,速命童子收之。童方携酒入内,腐已为狗所啖。主怒曰:“奴才!你当收不收,只应先收了豆腐。岂不晓得狗是从来不吃酒的!”
【译文】有个人用一瓶酒、一块豆腐,祭典财神。祭典之后,见狗在旁边,急忙让仆童把祭品收起来。仆童刚把酒拿进去,豆腐已被狗吃了。主人生气道:“奴才!你该收的不收。应该先收豆腐,难道不晓得狗是从来不喝酒的。”
担鬼人【原文】钟馗专好吃鬼,其妹送他寿礼,帖上写云:“酒一坛,鬼两个,送与哥哥做点剁。哥哥若嫌礼物少,连挑担的是三个。”钟馗看毕,命左右将三个鬼俱送庖人烹之。担上鬼谓挑担鬼曰:“我们死是本等,你却何苦来挑这担子?”
【译文】钟馗专好吃鬼,他的妹妹给他送来寿礼,帖子上写道:“酒一坛,鬼两个,送与哥哥做点剁。哥哥若嫌礼物少,连挑担的是三个。”钟馗看完后,命侍从将三个鬼送给厨师烹熟。担上鬼对挑担鬼说:“我们本来该死,毫无怨言,你却何苦来挑这担子。”
鬼脸【原文】阎王差鬼卒拘三人到案,先问第一人:“你生前做何勾当?”答云:“缝连补缀。”王曰:“你迎新弃旧,该押送油锅。”又问第二个:“你做何生理?”答曰:“做花卖。”王曰:“你节外生枝,发在油锅。”再问第三个,答曰:“糊鬼脸。”王曰:“都押到油锅去。”其人不服曰:“我糊鬼脸,替大王张威壮势,如何同犯此罪?”王曰:“我怪你见钱多的,便把好脸儿与他,那钱少的,就将歹脸来欺他。”
【译文】阎王差遣鬼卒拘拿三人到案,先问第一人说:“你生前是干什么的?”回答说:“缝连补缀。”阎王说:“你迎新弃旧,该押送油锅。”阎王又问第二个:“你是干什么的?”回答说:“做花卖。”阎王说:“你节外生枝,发往油锅。”阎王再问第三个,回答说:“糊鬼脸。”阎王说:“都押到油锅去。”第三人不服说:“我糊鬼脸,替大王您张威壮势,为什么遭受同等下场?”阎王说:“我怪恨你见钱多的,便把好脸给他;钱少的,就将孬脸给他。”
牙虫【原文】有患牙疼者,无法可治。医者云:“内有巨虫一条,如桑蚕样,须捉出此虫方可折根。”问:“如何就有恁大?”医曰:“自幼在牙(衙)门里吃大,是最伤人。”
【译文】有个人牙疼,无法医治。医生说:“牙床里有一条巨虫,像桑蚕模样,必须捉出此虫才能断绝病根。”那人问道:“怎么能有恁大?”医生说:“自幼在牙(衙)门里吃大,是最伤人的。”
狗肚一鲫【原文】新官到任,吏献鲫鱼一尾,其味佳美,大异寻常。官食后,每思再得,差役遍觅无有。仍向前吏索之。吏禀曰:“此鱼非市中所贾。昨偶宰一狗,从狗肚中所得者,以为异品,故敢上献。”官曰:“难道只有此鲫了?”吏曰:“狗肚里焉得有第二鲫①?”
【注释】①鲫:同“句”。
【译文】有个新官到任,属吏献上一尾鲫鱼,其味道极好,与常鱼大不相同。官吏吃了以后,还想得到这样的鱼,差役到处寻找也没有。于是向前面献鱼的属吏要鱼。属吏禀报说:“此鱼不是市场买的。昨天我宰杀了一条狗,从狗肚子里得到那条鱼,认为是珍品,所以才敢上献。”官吏说:“难道只有此鲫了?”官吏说:“狗肚里怎么能有第二句?”
吃粮披甲【原文】一耗鼠在阴沟内钻出,近视者睨视良久,曰:“咦!一个穿貂裘的大老官。”鼠见人随缩入,少刻,又一大龟从洞内扒出,近视曰:“你看穿貂袄的主儿才缩得进去,又差出个披甲兵儿来了。”
【译文】一只耗鼠在阴沟里钻出,有个近视眼睨视良久,说:“咦!一个穿貂皮袄的大老官。”耗鼠见到人随即缩回,不一会,又有一只大乌龟从洞里爬出来,近视眼说:“你看穿貂皮袄的主儿刚缩回去,又派出个披铠甲的。”
风流不成【原文】有嫖客钱尽,鸨儿置酒饯之。忽雨下,嫖客叹曰:“雨落天留客,天留人不留。”鸨念其撒钱,勉留一宿。次日下雪复留。至第三日风起,嫖客复冀其留,仍前唱叹。鸨儿曰:“今番官人没钱,风留(流)不成。”
【译文】有个嫖客钱已没了,妓院老板娘置酒饯行,忽然下起雨来,嫖客慨叹道:“雨落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老板娘念其花了嫖钱,勉强留他住了一宿。第二天下雪又留他一宿。到了第三天起了大风,嫖客还希望留宿,仍然念叨前边说过的话。老板娘说:“这次你没钱,风留(流)不成。”
好乌龟【原文】时值大比,一人缘科举一名,命卜者占龟,颇得佳像,稳许今科奏捷。其人大喜,将龟壳谨带随身。至期点名入场,主试出题,旨解茫然,终日不成一字。因抚龟叹息曰:“不信这样一个好乌龟,如何竟不会做文字!”
【译文】时逢科举考试,有个人想中第一名,让卜人用龟壳占卜,颇得佳像,许愿这次科举稳中无疑。那人十分高兴,将龟壳小心地带在身上。等到考试那天点名入场,主考官出题,那人对其题旨茫然不解,终日也没写成一个字。于是抚摸龟壳叹息道:“不信这样一个好乌龟,怎么竟不会做文章?”
定亲【原文】一人登厕,隔厕先有一女在焉。偶失净纸,因言:“若有知趣的给我,愿为之妇。”其人闻之,即以自所用者,从壁隙中递与。女净讫迳①去。其人叹曰:“亲事虽定了一头,这一屁股债,如何得干净?”
【注释】①迳:同“径”。
【译文】有个男子登上厕所,隔壁厕所先占有一女,女子碰巧掉了手纸,于是说:“如果有知趣的把手纸给我,我愿意做他的妇人。”男子听后,马上把自己用的手纸,从厕所的壁缝中递给女子。女子揩净后就走了。男子叹气说:“亲事虽定了一头,可是这一屁股债,怎能揩得干净?”
有钱夸口【原文】一人迷路,遇一哑子,问之不答,惟以手作钱样,示以得钱,方肯指引。此人喻其意,即以数钱与之。哑子乃开口指明去路,其人问曰:“为甚无钱装哑?”哑曰:“如今世界,有了钱,便会说话耳!”
【译文】有个人迷了路,遇到一个“哑巴”,问而不答,“哑巴”只用手比划钱的模样,示意要给钱,才肯指引。迷路人明白其意思,马上拿出数钱给了“哑巴”。“哑巴”于是开口指明去路,迷路人问道:“为什么装哑?”“哑巴”说:“如今世界,有了钱,便会说话。”
古今三绝【原文】一家门首,来往人屙溺,秽气难闻。因拒之不得,乃画一龟于墙上,题云:“在此溺尿者,即是此物。”一恶少见之,问曰:“此是谁的手笔?”画者认之,恶少曰:“宋徽宗、赵子昂与吾兄三人,共垂不朽矣。”画者询其故,答曰:“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兄这样乌龟,可称古今三绝。”
【译文】有家门口,过往行人屙屎撒尿,秽气难闻。主人拒之不得,于是在墙上画了一只乌龟,并题字道:“在此溺尿者,即是此物。”有个恶少见了,问道:“这是谁的手笔?”主人承认是自己画的,恶少说:“宋徽宗、赵子昂与你三个人,共垂不朽矣。”主人询问其缘故,恶少回答说:“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你这样的乌龟,可称古今三绝。”
白蚁蛀【原文】有客在外,而主人潜入吃饭者。既出,客谓曰:“宅上好座厅房,可惜许多梁柱都被白蚁蛀坏了。”主人四顾曰:“并无此物。”客曰:“他在里面吃,外面人如何知道。”
【译文】有客人在外厅,而主人进里屋暗自吃饭,等主人出来后,客人对主人说:“你宅上好座厅房,可惜许多梁柱都被白蚂蚁蛀坏了。”主人环顾四周说:“并没有此物。”客人说:“它在里面吃,外面怎么会知道。”
吃烟【原文】人有送夜羹饭甫毕,已将酒肉啖尽。正在化纸将完,而群狗环集。其人曰:“列位来迟了一步,并无一物请你,都来吃些烟罢。”
【译文】有个人送夜羹饭之后,已将酒肉吃光。正在焚纸,即将烧完时,群狗围着火堆聚集起来,那人说:“诸位来迟了一步,没有什么东西相赠,请你们都来吃些烟吧。”
烦恼【原文】或问:“樊迟①之名谁取?”曰:“孔子取的。”问:“樊哙②之名谁取?”曰:“汉祖取的。”又曰:“烦恼之名谁取?”曰:“这是他自取的。”
【注释】①樊迟:名须,字子迟。春秋末鲁国人(一说齐国人)。孔子学生。②樊哙: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汉朝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
【译文】有个人问:“樊迟之名是谁给取的?”另一人回答说:“孔子取的。”问:“樊哙之名谁给取的?”回答说:“汉高祖取的。”又问:“烦恼之名谁给取的?”回答说:“这是他自己取的。”
猫逐鼠【原文】昔有一猫擒鼠,赶入瓶内。猫不舍,犹在瓶边守候。鼠畏甚,不敢出,猫忽打一喷嚏。鼠在瓶中曰:“大吉利。”猫曰:“不相干。凭你奉承得我好,只是要吃你哩!”
【译文】从前,有只猫抓老鼠,把老鼠赶进瓶里,猫不肯舍弃,便在瓶子旁边看守。老鼠十分害怕,不敢出来。猫忽然打了一个喷嚏,老鼠在瓶子里说:“十分吉利。”猫说:“不相干,任凭你奉承得我再好也没用,我只是要吃你哩!”
祝寿【原文】猫与耗鼠庆生,安坐洞口,鼠不敢出。忽在内打一喷嚏,猫祝曰:“寿年千岁!”群鼠曰:“他如此恭敬,何妨一见?”鼠曰:“他何尝真心来祝寿,骗我出去,正要狠嚼我哩。”
【译文】猫给耗鼠庆祝生日,守在老鼠洞口。老鼠不敢出来,忽然在洞里打了一个喷嚏,猫祝贺说:“祝你们福寿千岁。”群鼠说:“猫如此恭敬,何妨出去相见。”其中有只老鼠说:“他何尝是真心祝寿,它骗我们出去,正是要狠狠咀嚼我们哩!”
心狠【原文】一人戏将数珠挂猫项间,群鼠私相贺曰:“猫老官已持斋念佛,定然不吃我们的了。”遂欢跃于庭。猫一见,连捕数个,众鼠奔走,背地语曰:“吾等以他念佛慈心了,原来是假意修行。”一答曰:“你不知。于今世上修行念佛的,最更狠十倍。”
【译文】有个人开玩笑,将数个珠子挂在猫脖子上,群鼠暗地里相祝贺说:“猫老官已经吃斋念佛,一定不吃我们了。”于是在庭院欢腾跳跃,猫看见了,接连捕吃数个,众老鼠狂奔逃跑,背地里说道:“我们以为他念佛有慈善之心了,原来是假意修行。”其中一只老鼠回答说:“你们不晓得,当今世上修行念佛的,最为狠毒,比平常人的心要狠十倍。”
嘲恶毒【原文】蜂与蛇结盟。蜂云:“我欲同你江上一游。”蛇曰:“可。你须伏在我背间。”行到江中,蛇已无力,或沉或浮,蜂疑蛇害己,将尾刺钉紧在蛇背上。蛇负疼骂曰:“人说我的口毒,谁知你的屁股更毒。”
【译文】蜂与蛇结盟。蜂说:“我想同你到江里一游。”蛇说:“可以,你必须趴在我背上。”行到江中,蛇已没了力气,时沉时浮。蜂怀疑蛇要害自己,将毒刺紧叮在蛇背上,蛇十分疼痛,骂道:“人说我的口毒,谁知你的屁股更毒。”
讥人弄乖【原文】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①乎?”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汝?”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于今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个无奈他何!”
【注释】①踞傲:骄傲自大。
【译文】凤凰寿辰,众鸟拜贺,只有蝙蝠不到,凤凰斥责蝙蝠说:“你位居我下,却不来拜贺,为何如此傲慢?”蝙蝠说:“我有脚,属于兽,为什么要拜贺你?”一天,麒麟过生日,蝙蝠也没有到。麒麟也斥责蝙蝠。蝙蝠说:“我有翅膀,属于禽,为什么要拜贺你?”麒麟与凤凰相会,谈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说:“当今世上恶薄,偏偏生出这样不禽不兽的东西,真是奈何他不得。”
白嚼【原文】三人同坐,偶谈及家内耗鼠可恶。一曰:“舍间饮食,落放不得,转眼被他窃去。”一云:“家下衣服书籍,散去不得,时常被他侵损。”又一曰:“独有寒家老鼠不偷食咬衣,终夜咨咨叫到天明。”此二人曰:“这是何故?”答曰:“专靠一味白嚼。”
【译文】有三个人坐在一起,偶然谈及家里的老鼠可恶。甲说:“家里吃的,散放不得,否则一转眼就将被它们偷去。”乙说:“家里的衣服、书籍也散放不得,时常被它们咬坏。”丙说:“惟有我家的老鼠不偷吃的、穿的,整夜吱吱叫到天明。”甲乙二人问:“那是什么原因?”丙回答说:“专靠一味白嚼。”
嚼蛆【原文】有善说笑话者,人嘲之曰:“我家有一狗,落在粪坑中,三年零六个月,还不曾死。”其人曰:“既然如此,他吃些甚么?”答曰:“单靠嚼蛆。”
【译文】有个人善说笑话,他人嘲讽说:“我家有一只狗,掉在粪坑中,三年零六个月,还没有死。”善说笑话的人问:“既然如此,他吃些什么?”那人回答说:“单靠嚼蛆。”
取笑【原文】甲乙同行,甲望见显者冠盖,谓乙曰:“此吾好友,见必下车,我当引避。”不意竟避入显者之家。显者既入门,诧曰:“是何自撞,匿我门内?”呼童挞而逐之。乙问曰:“既是好友,何见殴辱?”答曰:“他从来是这般与我取笑惯的。”
【译文】甲乙二人同行,甲望见一个显者的车乘,对乙说:“这是我的好友,他见我必定下车,我应该回避。”不想竟躲避到那个显者的家里。显者进门,惊诧说:“是何人撞进来,藏在我的院子里。”于是呼喊仆人揍他并把他驱赶了出来。乙问道:“既然是好友,为什么被他殴打侮辱?”甲回答说:“他从来都是这样,和我取笑惯了。”
避首席【原文】有疯疾病者,延医调治,医辞不肯用药。病者曰:“我亦自知难医,但要服些生痰动气的药,改作痨①、膨二症。”医曰:“疯、痨、膨、膈。同是不起之症,缘何要改?”病者曰:“我闻得疯、痨、膨、膈,乃是阎罗王的上客。我生平怕坐首席,所以要挪在第二、第三。”
【注释】①痨:指积劳损削之病。
【译文】有个人患了疯疾,请医调治,医生推辞不肯用药。病人说:“我也晓得难医,但希望吃些生痰动气的药,改做痨、膨二症。”医生说:“疯、痨、膨、膈,同是治不好的病,为何要改?”病人说:“我听说疯、痨、膨、膈,是阎王的上客,我生平怕坐首席,所以想要挪在第二第三。”
瓦窑【原文】一人连生数女,招友人饮宴。友作诗一首,戏赠之云:“去岁相招因弄瓦,今年又弄瓦相招,弄去弄来都弄瓦,令正①原来是瓦窑。”
【注释】①正:妻子。
【译文】有个人连生数女,招朋友喝酒。朋友开玩笑作诗一首,赠给他说:“去年相招因弄瓦,今年弄瓦又相招。弄去弄来都弄瓦,你的妻子原来是瓦窑。”
嘲周姓【原文】浙中盐化地方,有查、祝、董、许四大家族,簪缨世胄,科中连绵。后有周姓者,偶发两榜,其居乡豪横,欲与四大姓并驾齐驱。里人因作诗嘲之曰:“查祝董许周,鼋鼍①蛟龙鳅,江淮河海沟,虎豹犀象猴。”
【注释】①鼋鼍(yuán tuó):大鳖和猪婆龙。
【译文】浙江盐化地区,有查、祝、董、许四大家族,世代做官,连年中举。后来姓周的家族,偶然中了两次科举,便在乡里豪横,打算与查、祝、董、许四大家族并驾齐驱。乡里人于是作诗一首讥讽道:“查祝董许周,鼋鼍蛟龙鳅,江淮河海沟,虎豹犀象猴。”
认族【原文】有王姓者,平素最好联谱,每遇姓相似者,不曰寒宗,就说敝族。偶遇一汪姓者,指为友曰:“这是舍侄。”友曰:“汪如何为是盛族?”其人曰:“他是水窠路里王家。”遇一匡姓者,亦认是侄孙,其人曰:“匡与王,一发差得远了。”答曰:“他是槿墙内王家。”又指一全姓,亦云:“是舍弟。”“一发甚么相干?”其人曰:“他从幼在大人家做篾片的王家。”又指姓毛者是寒族,友大笑其荒唐,曰:“你不知,他本是我王家一派,只因生了一个尾巴,弄得毛头毛脑了。”人问:“王与黄同音,为何反不是一家?”答曰:“如何不是,那是廿一都田头八家兄。”
【译文】有个姓王的人,一向最好联谱,每当遇到姓相似的人,不曰寒宗,就说敝族。偶然遇到一个姓汪的,指给朋友说:“这是舍侄。”朋友问:“汪姓怎么会是和你同族?”回答说:“他是水窠路里王家。”遇到一个姓匡的,那人也认做是侄孙,朋友说:“匡与王,更差得远了。”那人回答说:“他是槿墙内王家。”那人又指一姓全的,也说是舍弟。朋友说:“更是不相干了。”那人说:“他是从小在大人家做蔑片的王家。”那人又指姓毛的是寒家,朋友大笑其荒唐,那人说:“你不晓得他本是我王家一派,只因他生了一尾巴,弄得毛头毛脑了。”朋友问:“王与黄同韵,为什么反而不是一家?”那人回答说:“怎么不是,那是廿一都田头八家兄。”
【评析】讥刺部主要描写古时各类人群的生活百态, 对芸芸众生世俗现象多所嘲讽,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值得玩味。

五:[颜氏家训翻译]相和歌辞



公无渡河


唐·李白


【原文】


黄河西来决昆仑①,咆哮万里触龙门②。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③百川,儿啼不窥家④。杀湍堙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⑤。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冯⑥,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

六:[颜氏家训翻译]战国策·赵策四


为齐献书赵王

原文:为齐献书赵王,使臣与复丑曰:“臣一见,而能令王坐而天下致名宝。而臣窃怪王之不试见臣,而穷臣也。群臣必多以臣为不能者,故王重见臣也。以臣为不能者非他,欲用王之兵,成其私者也。非然,则交有所偏者也;非然,则知不足者也;非然,则欲以天下之重恐王,而取行于王者也。臣以齐循事王,王能亡燕,能亡韩、魏,能攻秦,能孤秦。臣以为齐致尊名于王,天下孰敢不致尊名于王?臣以齐为王求名于燕及韩、魏,孰敢辞之?臣之能也,其前可见也已。齐先重王,故天下尽重王;无齐,天下必尽轻王也。秦之疆,以无齐之故重王,燕、魏自以无齐故重王。今王无齐独安得无重天下?故劝王无齐者,非知不足也,则不忠者也。非然,则欲用王之兵成其私者也;非然,则欲轻王以天下之重,取引于王者也;非然,则位尊而能卑者也。愿王之熟虑无齐之利害也。”

译文:有人为齐国上书赵王,说:“只要我一见到大王,就能使您坐等诸侯献上尊名,给您实惠。可见,我很奇怪,大王为什么不就接见我,却困阻我,使我不能见到您。这样,大臣们一定多认为我是个无能之辈,您才不愿见我。大臣们以为我无能,这没有别的原因,因为他们想利用您的军队去成就他们的私利;不然,就是在外交上有所偏爱;不然,他们就是一些缺乏才智的人;不然,就是他们想借重诸侯之力来威胁大王,让您按照他们的主张去行事。我能让齐国顺从大王,大王便能够灭掉燕国,能够灭掉韩国、魏国,能够进攻秦国,能够孤立秦国。我如果让齐国献给大王尊名,诸侯谁敢不献给大王尊名呢?我让齐国割地给大王,诸侯又谁不献给大王尊名呢?我让齐国割地给大王,诸侯又谁敢不割地给大王呢?我让齐国为大王使燕、韩、魏三国献给大王尊名,他们又谁敢推辞呢?我的能力,就在于能预知未来。齐国如果首先尊重大王,则诸侯都会尊重大王;如果没有齐国尊重大王,那末诸侯必定都会看轻大王。秦国强大,是因为它和齐国没有关系,所以才尊重大王;燕、韩、魏三国,自认为和齐国没有关系,所以才尊重大王。如果大王没有齐国的关系,又怎么会受到诸侯的尊重呢?所以那些奉劝大王不联合齐国的人,若不是缺乏才智的人,就是不尊重大王的人;不然,就是想利用大王的军队去成就他们的私利;不然,就是借重诸侯之力来威胁大王,让大王按照他们的意见去行事;不然,那他们都是些地位尊贵而才能低劣的人。希望大王深思熟虑,衡量一下失去齐国的得害得失。”


齐欲攻宋

原文:齐欲攻宋,秦令起贾禁之。齐乃

七:[颜氏家训翻译]《愚溪诗序》原文及注释译文


  《愚溪诗序》
  作者: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

上一篇:月亮的奥秘7篇
下一篇:嫩绿的芽儿9篇

扩展阅读文章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其他范文推荐文章

其他范文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