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好造排比句9篇

时间:2018-10-18 来源:其他范文 点击:

一:[用你好造排比句]用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也形容不了你的好_500字


  幸福无限蔓延,只因遇见了你。——题记
  这世界太匆忙,是多少的拥挤,我们的相遇是如昙花一现的美丽却拥有着永恒的陪伴。当没你的那种感觉眼前是一片迷雾,一身寂寥,心灵没有了依靠,那会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痛。只贪恋你的笑,我便会忘了痛的味道,无尽的烦恼会消失在你的笑容里,你的微笑时嘴角的轮廓,是最甜腻的糖果。我们十指紧扣缠绕,在月光下奔跑,这种甜甜涩涩再多一秒就好,我发现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味道。在我心里,你就是我最坚强的依靠。我们两个人手一牵,连命运都可以改变,无论风雨如何捉弄,远路有多颠簸,终会找到属于我们的天空。
  你对我的好,就像一团火焰在烧的温暖,我怎么可以忘记。我什么都不想要,你对我好就好。你就如我左半边的翅膀,天空再大再远,和你并肩我就敢闯,如果没有你,我宁愿不要飞翔,有了你我才不怕寂寞。如果说我的心情犹如天气冷暖不确定,那你会把爱铺成蓝天,让我一抬头就可以看得到,你把心烧成火焰,让怕黑的我拥着温暖入眠,闭上双眼,就梦到孩子般笑脸的你。
  如果当生命就此结束的时候,回忆在和时间赛跑,总是赢不了,寂寞侵蚀了孤独,我的心将会有太多的痛无法弥补,只好偷偷抱着回忆哭。我们下辈子能否在三生石旁相见?如果可以我愿意做一笔交易让我能保留着有和你曾经幸福的画面的记忆。
 
    初二:单炒饭

二:[用你好造排比句]给爸爸的一封信_800字


  亲爱的爸爸:您好
  昨晚您回来的又晚了吧?因为今早醒来,依稀记得昨晚睡觉之前爸爸没有像以前那样吻我的大额头啊。我知道爸爸您又在单位忙乎上了。作为一名矿工的女儿,我已经习惯您这样早出晚归了。曾记得有一次我问您:“爸爸,您这样上班累吗?”您微笑着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累啊,怎么会不累呢?爸爸又不是钢做的。”于是我不满意地反驳道:“那您怎么不早点回来休息,陪我和妈妈玩呢?”您无奈地叹了口气:“爸爸肩上有重担,要对矿上的生产和安全工作多操心,所以忙了点。以后抽时间陪你们玩啊。”
  一想起“安全”这俩字,我就不由得乐呵起来了。还记得我让您造一个排比句的故事吗?没想到您一口气就说出了这样的一个排比句:“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安全是最大的保障。”哈哈,真是三句话不离老本行啊!尽管十岁的我不懂什么效益、政治之类的词语含义,但我知道“安全”这个词对一个矿工家属的重要性。曾记得妈妈以前给我讲过,您刚来矿上下坑时,几乎每个班妈妈都要等着您安全回来,尤其夜班更是如此。要是哪天回来的晚了,妈妈会急得坐卧不宁,三步并做两步去你单位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个时候交通不像现在方便,家里也没电话,妈妈那个着急劲,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现在不同了,安全形势和安全环境好了,即使您回来的晚了,妈妈也不会胡思乱想了。对于一个矿工家庭来说,亲人的安全就是最大的幸福。2。22屯兰煤矿爆炸事故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瞬间妻子失去了丈夫,父亲失去了儿子,儿子失去了爸爸。那种哭天喊地的悲痛场面至今都不忍再想起。没有了安全,何谈幸福呢?
  春天走了会再来,花儿谢了会再开,然而生命对于我们却只有一次。对于妈妈和我来说,您就是我们的天,您的安全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以,希望爸爸您在坑下工作时,一定要时时刻刻记得安全,一定要时时刻刻注意安全,因为我和妈妈永远要您安全回家和我们团聚,一起来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
  最后祝我亲爱的爸爸工作顺心,永远幸福平安、健康、快乐!
  您的宝贝疙瘩:李骏飞
    六年级:李骏飞

三:[用你好造排比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重点难点梳理
  《考试大纲》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选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对最恰当、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的选择过程。
  从形式上看,一般用定位选句的形式考查。从所考句式看,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选用是考查的热点。在近年高考中,“选用”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但我们在复习时,仍然不可轻视,因为只要高考还在考,就说明它依然有存在的价值。目前,该题型的考查已经和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联合考查,不单纯停留在对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语气不同的各种句式等的考查了。
  仿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本能力点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其基本要求是:明确题目要求,服从表达需要,掌握句式特点,参照所仿句式,注意内容连贯,确保文面整洁。
  句式仿用主要采取“依葫芦画瓢”的形式,从多侧面、多角度考查。对联仿写,诗词仿写,运用比喻、排比和拟人等修辞的仿写等是近年考查的热点。
  (1)续写对联
  对联登陆高考语文试卷,给人“返璞归真”之感,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很好地检测了学生的语言功底,起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作用;同时对联在内容上推陈出新,给人以时代气息,起到引领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作用。(2)修辞仿写
  运用规定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是近年在高考中出现得比较多的一种仿用题型。2008年高考中要求运用比喻仿写的有重庆卷、天津卷、湖北卷、浙江卷;要求运用拟人仿写的有江苏卷、湖南卷;要求运用排比仿写的有辽宁卷。可见这类试题应该作为我们训练的重点。
  变换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的过程。它可以以选择题的面目出现,也可以以主观表达题的面目出现。其基本要求是:(1)变换句式一般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不管题目本身是否有明确规定,变换后的句子一定要保留原意。为此,在具体操作中,与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如增、删、换、调等,但变动不要太多。(2)每一种句式都有相对应的同义句式,如长句与短句对应,主动句与被动句对应,整句与散句对应,常式句与变式句对应,口语句与书面语句对应等。要按照相应的要求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3)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讲求句式的选择是为了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属于修辞的范畴。一般地说,修辞活动必须在合乎语法和逻辑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在变换句式的同时,要注意语言的通顺、生动、合理,防止顾此失彼。“句式变换”一般采用文字表述题的方式考查。长句与短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常式句与变式句、一般句与修辞句的变换、重组句子是考查的热点。句式变换是本考点仅次于仿用的又一个考试热点。
  金题透视
  例1.(2008年高考重庆卷)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必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通顺。
  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本题要求将一般陈述句变换成反问句,这个还比较容易。问题是,题目中的句子有五句,却只要求改成四句反问句,所以,必须合并两个句子。合并哪两个句子呢?答案不止一种,但是,整合后的句子一定要包含原来两个句子的意思。
  【答案示例】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难道你不该被点燃?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吗?
  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难道你自己会燃烧得更快?难道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例2.(2008年高考江苏卷)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要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
  赞成者说: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30个字)
  质疑者说: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30个字)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变换句式,按要求分别选用陈述句、反问句来完成题目,考生须明确两种句式的特点、表现方式,然后根据特定情境组织语言。由此可增加其他句式特点的储备,如肯定句和否定句、长句和短句、散句和整句、反问句和设问句等。
  【答案示例】(1)上学、放学由家长接送,可以保障安全,增进亲情。(或:上学、放学由家长接送,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让家长省心。)(2)上学、放学家长不接,难道孩子就会不安全?就会淡化亲情?
  例3.(2008年高考辽宁卷)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都漏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既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又考查对修辞正确使用的能力。考生做此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用比喻或比喻不当,二是两个句子在语意上没有形成对比,三是缺乏文采。解答时要仔细审题,按要求仿写。应形成“……是……只要……总会(就)……;……是……如果……就会……”的形式或类似形式。
  【答案示例】知识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只要你锲而不舍地追求,就能拥有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
  知识是照亮我们人生之路的火种,如果不去好好珍惜,前途就可能一片黑暗。
  兴趣是指明航向的灯塔,在你茫然无助的时候,给你照亮通往成功的道路。
  兴趣是香浓诱惑的罂粟,在你失去理智的时候,引你走向罪恶的深渊。
  例4.(2008年高考江西卷)按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方法(……有了……,好比……,是……),另写一个句子。(字数不限,句意连贯)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首先应审清题目要求,从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方式两个侧面入手:例句用了“……有了……,好比……,是……”的结构,仿句中必须出现;例句用了一明一暗两种比喻修辞,仿写时应特别注意。做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想象、联想能力,语言要流畅优美,句意要自然连贯。
  【答案示例】人生有了目标,好比浩瀚夜空中闪烁着耀眼的北斗,是茫茫大海上一盏熠熠闪光的航灯。
  难点攻略
  仿写关键要做好三步:
  第一步是要“形似”,即仿写的句式必须与例句句式、结构相同,修辞格也要相同。
  第二步是要“神似”,要仔细分析内容间的逻辑联系,仿写句式在内容联系和逻辑关系上必须与例句保持一致。
  第三步是要看看仿写的句子是否合理通顺。
  仿写的五条原则:
  (1)句式一致
  仿写的内容要和例句的内容的句式相同。首先,要明辨结构,是短语,还是句子;其次,要分辨修辞,是排比句、比喻句,还是对偶句。
  (2)话题一致
  仿写的内容要符合主旨,不能偏离了话题。
  (3)主体一致
  仿写内容的陈述主体应前后一致,不然,语言的前后衔接就会脱节,语势也会不连贯,从而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
  (4)修辞一致
  就是要切合要求,要么和例句相同,要么和前后一致。从近几年考题看,排比、比喻、对偶、反问出现得较多。此外,拟人、对比等也要注意。
  (5)情调一致
  仿写的内容要做到感情一致、风格一致、色彩一致。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语言的感情基调,或昂扬或低沉或乐观或消极或明快或暗淡。
  常考句式变换的规则:
  (1)重组式变换
  重组,指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变换叙述角度,调整句间关系,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做此类题要先理解句子的内部关系,从而理出合理的表达思路。高考中也曾涉及,如:2004年辽宁卷23题要求改变开头后,重组句子。
  (2)长句变换为短句
  一般是抽出句子的主干组成一个中心句子,将修饰的成分层次独立成句;短句变换为长句,则找出或组成一个中心句,将其他句子的内容变成修饰成分添加到中心句里去。
  (3)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要特别注意弄清楚否定的次数,一重否定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双重否定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
  (4)散句变换为整句
  变换后要形成排比或对偶。
  (5)陈述句与疑问句的变换
  要注意反问句的特点,肯定的形式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形式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
  变换句式题的解法:
  (1)认真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
  (2)仔细分析原句特点,包括原句的句式特点、原句分句间的关系、原句的句子结构特点等,为改换句式打下基础。
  (3)根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同时必须相应地改变原句中的词语甚至句子结构。如: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就要将主动者与被动者的位置互换,表主动和被动关系的介词“把”、“被”互换。再如长句变短句,最基本的就是使长句附加成分“消肿”,其方法有三:可以把长句附加成分独立出来,单独成句,也可以利用复指的办法,使句子主干突出,条理清楚,还可以重新组句,重新排列。变换时还应添加必要的句子成分(如主语)或关联词语,有时还要重复某些词语或添加代词使前后呼应。
  (4)改后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变了原句的意思,改后的句子是否规范。
  重点难点梳理
  《考试大纲》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选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对最恰当、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的选择过程。
  从形式上看,一般用定位选句的形式考查。从所考句式看,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选用是考查的热点。在近年高考中,“选用”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但我们在复习时,仍然不可轻视,因为只要高考还在考,就说明它依然有存在的价值。目前,该题型的考查已经和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联合考查,不单纯停留在对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语气不同的各种句式等的考查了。
  仿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本能力点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其基本要求是:明确题目要求,服从表达需要,掌握句式特点,参照所仿句式,注意内容连贯,确保文面整洁。
  句式仿用主要采取“依葫芦画瓢”的形式,从多侧面、多角度考查。对联仿写,诗词仿写,运用比喻、排比和拟人等修辞的仿写等是近年考查的热点。
  (1)续写对联
  对联登陆高考语文试卷,给人“返璞归真”之感,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很好地检测了学生的语言功底,起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作用;同时对联在内容上推陈出新,给人以时代气息,起到引领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作用。(2)修辞仿写
  运用规定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是近年在高考中出现得比较多的一种仿用题型。2008年高考中要求运用比喻仿写的有重庆卷、天津卷、湖北卷、浙江卷;要求运用拟人仿写的有江苏卷、湖南卷;要求运用排比仿写的有辽宁卷。可见这类试题应该作为我们训练的重点。
  变换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的过程。它可以以选择题的面目出现,也可以以主观表达题的面目出现。其基本要求是:(1)变换句式一般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不管题目本身是否有明确规定,变换后的句子一定要保留原意。为此,在具体操作中,与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如增、删、换、调等,但变动不要太多。(2)每一种句式都有相对应的同义句式,如长句与短句对应,主动句与被动句对应,整句与散句对应,常式句与变式句对应,口语句与书面语句对应等。要按照相应的要求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3)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讲求句式的选择是为了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属于修辞的范畴。一般地说,修辞活动必须在合乎语法和逻辑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在变换句式的同时,要注意语言的通顺、生动、合理,防止顾此失彼。“句式变换”一般采用文字表述题的方式考查。长句与短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常式句与变式句、一般句与修辞句的变换、重组句子是考查的热点。句式变换是本考点仅次于仿用的又一个考试热点。
  金题透视
  例1.(2008年高考重庆卷)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必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通顺。
  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本题要求将一般陈述句变换成反问句,这个还比较容易。问题是,题目中的句子有五句,却只要求改成四句反问句,所以,必须合并两个句子。合并哪两个句子呢?答案不止一种,但是,整合后的句子一定要包含原来两个句子的意思。
  【答案示例】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难道你不该被点燃?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吗?
  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难道你自己会燃烧得更快?难道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例2.(2008年高考江苏卷)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要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
  赞成者说: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30个字)
  质疑者说: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30个字)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变换句式,按要求分别选用陈述句、反问句来完成题目,考生须明确两种句式的特点、表现方式,然后根据特定情境组织语言。由此可增加其他句式特点的储备,如肯定句和否定句、长句和短句、散句和整句、反问句和设问句等。
  【答案示例】(1)上学、放学由家长接送,可以保障安全,增进亲情。(或:上学、放学由家长接送,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让家长省心。)(2)上学、放学家长不接,难道孩子就会不安全?就会淡化亲情?
  例3.(2008年高考辽宁卷)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都漏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既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又考查对修辞正确使用的能力。考生做此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用比喻或比喻不当,二是两个句子在语意上没有形成对比,三是缺乏文采。解答时要仔细审题,按要求仿写。应形成“……是……只要……总会(就)……;……是……如果……就会……”的形式或类似形式。
  【答案示例】知识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只要你锲而不舍地追求,就能拥有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
  知识是照亮我们人生之路的火种,如果不去好好珍惜,前途就可能一片黑暗。
  兴趣是指明航向的灯塔,在你茫然无助的时候,给你照亮通往成功的道路。
  兴趣是香浓诱惑的罂粟,在你失去理智的时候,引你走向罪恶的深渊。
  例4.(2008年高考江西卷)按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方法(……有了……,好比……,是……),另写一个句子。(字数不限,句意连贯)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首先应审清题目要求,从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方式两个侧面入手:例句用了“……有了……,好比……,是……”的结构,仿句中必须出现;例句用了一明一暗两种比喻修辞,仿写时应特别注意。做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想象、联想能力,语言要流畅优美,句意要自然连贯。
  【答案示例】人生有了目标,好比浩瀚夜空中闪烁着耀眼的北斗,是茫茫大海上一盏熠熠闪光的航灯。
  难点攻略
  仿写关键要做好三步:
  第一步是要“形似”,即仿写的句式必须与例句句式、结构相同,修辞格也要相同。
  第二步是要“神似”,要仔细分析内容间的逻辑联系,仿写句式在内容联系和逻辑关系上必须与例句保持一致。
  第三步是要看看仿写的句子是否合理通顺。
  仿写的五条原则:
  (1)句式一致
  仿写的内容要和例句的内容的句式相同。首先,要明辨结构,是短语,还是句子;其次,要分辨修辞,是排比句、比喻句,还是对偶句。
  (2)话题一致
  仿写的内容要符合主旨,不能偏离了话题。
  (3)主体一致
  仿写内容的陈述主体应前后一致,不然,语言的前后衔接就会脱节,语势也会不连贯,从而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
  (4)修辞一致
  就是要切合要求,要么和例句相同,要么和前后一致。从近几年考题看,排比、比喻、对偶、反问出现得较多。此外,拟人、对比等也要注意。
  (5)情调一致
  仿写的内容要做到感情一致、风格一致、色彩一致。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语言的感情基调,或昂扬或低沉或乐观或消极或明快或暗淡。
  常考句式变换的规则:
  (1)重组式变换
  重组,指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变换叙述角度,调整句间关系,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做此类题要先理解句子的内部关系,从而理出合理的表达思路。高考中也曾涉及,如:2004年辽宁卷23题要求改变开头后,重组句子。
  (2)长句变换为短句
  一般是抽出句子的主干组成一个中心句子,将修饰的成分层次独立成句;短句变换为长句,则找出或组成一个中心句,将其他句子的内容变成修饰成分添加到中心句里去。
  (3)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要特别注意弄清楚否定的次数,一重否定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双重否定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
  (4)散句变换为整句
  变换后要形成排比或对偶。
  (5)陈述句与疑问句的变换
  要注意反问句的特点,肯定的形式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形式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
  变换句式题的解法:
  (1)认真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
  (2)仔细分析原句特点,包括原句的句式特点、原句分句间的关系、原句的句子结构特点等,为改换句式打下基础。
  (3)根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同时必须相应地改变原句中的词语甚至句子结构。如: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就要将主动者与被动者的位置互换,表主动和被动关系的介词“把”、“被”互换。再如长句变短句,最基本的就是使长句附加成分“消肿”,其方法有三:可以把长句附加成分独立出来,单独成句,也可以利用复指的办法,使句子主干突出,条理清楚,还可以重新组句,重新排列。变换时还应添加必要的句子成分(如主语)或关联词语,有时还要重复某些词语或添加代词使前后呼应。
  (4)改后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变了原句的意思,改后的句子是否规范。
  重点难点梳理
  《考试大纲》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选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对最恰当、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的选择过程。
  从形式上看,一般用定位选句的形式考查。从所考句式看,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选用是考查的热点。在近年高考中,“选用”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但我们在复习时,仍然不可轻视,因为只要高考还在考,就说明它依然有存在的价值。目前,该题型的考查已经和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联合考查,不单纯停留在对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语气不同的各种句式等的考查了。
  仿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本能力点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其基本要求是:明确题目要求,服从表达需要,掌握句式特点,参照所仿句式,注意内容连贯,确保文面整洁。
  句式仿用主要采取“依葫芦画瓢”的形式,从多侧面、多角度考查。对联仿写,诗词仿写,运用比喻、排比和拟人等修辞的仿写等是近年考查的热点。
  (1)续写对联
  对联登陆高考语文试卷,给人“返璞归真”之感,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很好地检测了学生的语言功底,起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作用;同时对联在内容上推陈出新,给人以时代气息,起到引领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作用。(2)修辞仿写
  运用规定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是近年在高考中出现得比较多的一种仿用题型。2008年高考中要求运用比喻仿写的有重庆卷、天津卷、湖北卷、浙江卷;要求运用拟人仿写的有江苏卷、湖南卷;要求运用排比仿写的有辽宁卷。可见这类试题应该作为我们训练的重点。
  变换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的过程。它可以以选择题的面目出现,也可以以主观表达题的面目出现。其基本要求是:(1)变换句式一般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不管题目本身是否有明确规定,变换后的句子一定要保留原意。为此,在具体操作中,与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如增、删、换、调等,但变动不要太多。(2)每一种句式都有相对应的同义句式,如长句与短句对应,主动句与被动句对应,整句与散句对应,常式句与变式句对应,口语句与书面语句对应等。要按照相应的要求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3)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讲求句式的选择是为了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属于修辞的范畴。一般地说,修辞活动必须在合乎语法和逻辑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在变换句式的同时,要注意语言的通顺、生动、合理,防止顾此失彼。“句式变换”一般采用文字表述题的方式考查。长句与短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常式句与变式句、一般句与修辞句的变换、重组句子是考查的热点。句式变换是本考点仅次于仿用的又一个考试热点。
  金题透视
  例1.(2008年高考重庆卷)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必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通顺。
  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本题要求将一般陈述句变换成反问句,这个还比较容易。问题是,题目中的句子有五句,却只要求改成四句反问句,所以,必须合并两个句子。合并哪两个句子呢?答案不止一种,但是,整合后的句子一定要包含原来两个句子的意思。
  【答案示例】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难道你不该被点燃?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吗?
  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难道你自己会燃烧得更快?难道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例2.(2008年高考江苏卷)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要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
  赞成者说: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30个字)
  质疑者说: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30个字)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变换句式,按要求分别选用陈述句、反问句来完成题目,考生须明确两种句式的特点、表现方式,然后根据特定情境组织语言。由此可增加其他句式特点的储备,如肯定句和否定句、长句和短句、散句和整句、反问句和设问句等。
  【答案示例】(1)上学、放学由家长接送,可以保障安全,增进亲情。(或:上学、放学由家长接送,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让家长省心。)(2)上学、放学家长不接,难道孩子就会不安全?就会淡化亲情?
  例3.(2008年高考辽宁卷)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都漏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既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又考查对修辞正确使用的能力。考生做此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用比喻或比喻不当,二是两个句子在语意上没有形成对比,三是缺乏文采。解答时要仔细审题,按要求仿写。应形成“……是……只要……总会(就)……;……是……如果……就会……”的形式或类似形式。
  【答案示例】知识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只要你锲而不舍地追求,就能拥有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
  知识是照亮我们人生之路的火种,如果不去好好珍惜,前途就可能一片黑暗。
  兴趣是指明航向的灯塔,在你茫然无助的时候,给你照亮通往成功的道路。
  兴趣是香浓诱惑的罂粟,在你失去理智的时候,引你走向罪恶的深渊。
  例4.(2008年高考江西卷)按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方法(……有了……,好比……,是……),另写一个句子。(字数不限,句意连贯)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首先应审清题目要求,从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方式两个侧面入手:例句用了“……有了……,好比……,是……”的结构,仿句中必须出现;例句用了一明一暗两种比喻修辞,仿写时应特别注意。做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想象、联想能力,语言要流畅优美,句意要自然连贯。
  【答案示例】人生有了目标,好比浩瀚夜空中闪烁着耀眼的北斗,是茫茫大海上一盏熠熠闪光的航灯。
  难点攻略
  仿写关键要做好三步:
  第一步是要“形似”,即仿写的句式必须与例句句式、结构相同,修辞格也要相同。
  第二步是要“神似”,要仔细分析内容间的逻辑联系,仿写句式在内容联系和逻辑关系上必须与例句保持一致。
  第三步是要看看仿写的句子是否合理通顺。
  仿写的五条原则:
  (1)句式一致
  仿写的内容要和例句的内容的句式相同。首先,要明辨结构,是短语,还是句子;其次,要分辨修辞,是排比句、比喻句,还是对偶句。
  (2)话题一致
  仿写的内容要符合主旨,不能偏离了话题。
  (3)主体一致
  仿写内容的陈述主体应前后一致,不然,语言的前后衔接就会脱节,语势也会不连贯,从而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
  (4)修辞一致
  就是要切合要求,要么和例句相同,要么和前后一致。从近几年考题看,排比、比喻、对偶、反问出现得较多。此外,拟人、对比等也要注意。
  (5)情调一致
  仿写的内容要做到感情一致、风格一致、色彩一致。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语言的感情基调,或昂扬或低沉或乐观或消极或明快或暗淡。
  常考句式变换的规则:
  (1)重组式变换
  重组,指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变换叙述角度,调整句间关系,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做此类题要先理解句子的内部关系,从而理出合理的表达思路。高考中也曾涉及,如:2004年辽宁卷23题要求改变开头后,重组句子。
  (2)长句变换为短句
  一般是抽出句子的主干组成一个中心句子,将修饰的成分层次独立成句;短句变换为长句,则找出或组成一个中心句,将其他句子的内容变成修饰成分添加到中心句里去。
  (3)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要特别注意弄清楚否定的次数,一重否定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双重否定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
  (4)散句变换为整句
  变换后要形成排比或对偶。
  (5)陈述句与疑问句的变换
  要注意反问句的特点,肯定的形式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形式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
  变换句式题的解法:
  (1)认真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
  (2)仔细分析原句特点,包括原句的句式特点、原句分句间的关系、原句的句子结构特点等,为改换句式打下基础。
  (3)根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同时必须相应地改变原句中的词语甚至句子结构。如: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就要将主动者与被动者的位置互换,表主动和被动关系的介词“把”、“被”互换。再如长句变短句,最基本的就是使长句附加成分“消肿”,其方法有三:可以把长句附加成分独立出来,单独成句,也可以利用复指的办法,使句子主干突出,条理清楚,还可以重新组句,重新排列。变换时还应添加必要的句子成分(如主语)或关联词语,有时还要重复某些词语或添加代词使前后呼应。
  (4)改后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变了原句的意思,改后的句子是否规范。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
  1.根据下文的提示,在《池洲赋》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词句。要求:(1)~(3)句与下文的句式一致,第(4)句与上文的句式一致,文意贯通。
  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北濒长江。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风光旖旎。
  池州境内,山高水长。 (1) ,(2) 。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生态环境,至臻完美。循环经济,初见端倪。建设池州,发展工业,(3) ,赞叹宇宙之源。锦绣池州,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和谐相处,(4) 。实力池州,活力池州,魅力池州,和谐池州,蓝图绘就,奋起拼搏。 (选自《光明日报·百城赋》之《池州赋》)
  2.下面这首小诗在对“树”进行描述时涉及了作者对“岁月”的思考,请选择另外两种事物,仿照例句的表达方式和句式,各写一句话,描述事物时必须涉及对“生命”的思考。
  树:如果你挺直了你的身躯,风会比你矮很多,伟岸就会溢满你的岁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外选择一组相关的意象,为下面的小诗续写一段文字,要求内容与诗题吻合,句式与第一节保持一致。
  美的形式
  枫树,以叶子的色彩
  垂柳,以柔媚的朦胧
  松树,以品德
  胡松,以精神乡村少女羞涩地一笑
  田野的小黄花就开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不改变原意,不增减内容的前提下,按表达的要求把下面三个句子组合成一个单句。
  百货大楼于元月10日上午10时将举行开奖仪式。这次开奖仪式在百货大楼举行。这次开奖仪式开出的是金奖。
  (1)强调开奖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强调开奖的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强调开奖的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显示了中国卫星发射技术的新成就,更标志着中国航天科技的又一巨大进步。为了进一步了解嫦娥探月的有关知识,增强同学们爱科技、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感情,某校高三一班特举办了一个主题班会。
  语文科代表为主题班会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但暂时没有想好下联,请你代他写出下联。
  上联:古有嫦娥偷灵药衣袂翩跹飞蟾宫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单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地轨道上的“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元素的分布、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的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下面一个长句改换成三个短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句子原意。
  秉持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的信念的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不久之前公开提倡有伦理的市场经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上下文意,续写句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邹东涛认为,人才分为四种:
  一是“一”字型人才,这种人才的知识面虽然比较宽,但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创新。
  二是“1”字型人才, ①
  三是“T”字型人才,这种人才虽然知识面比较宽,但是不能冒尖,缺乏创新。
  四是“十”字型人才, ②
  9.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和修辞特点,另造一个句子。
  例句: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从地平线上捡走草地上的珠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示例,分析语言特征,以“童年”、“上学”、“朋友”或“机遇”为主题写一段话。(不超过50字)
  示例:(1)金钱如红烧肉:异香扑鼻,肥而不腻。吃上去很过瘾,但不宜吃多。适量即可,否则对身体不好。(2)上班如油炸花生米:淡淡的香,只能一颗一颗地品尝,吃烦了,想换一道其他菜,结果是水煮花生米。
  —————————————————————————————————————
  答案
  1.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的、经专门机构认定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整合思路:遵循原则——生产方式——认定——标志——综合特性。)2.(1)2002年至今,每年都有河南人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这些河南人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传统美德,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3.一是中长期合同成为劳资双方的首选。一是续订合同难度加大。或“一是劳资双方更加倾向于中长期合同,二是续签无固定期限合同条件更苛刻(门槛更高)”。4.每次勾起我悠悠乡情的是那家乡的小河,那清澈的河水,日夜活泼地奔流在村头,像一条银色的玉带向远处飘去。想起它,梦见它,那温馨的河水就流进了我的心田,我的乡情就溶在那清清的河水中。5.(1)11日,100多名藏独支持者挥舞着标语和藏族旗帜聚集在国际奥委会总部门外,非官方的藏族奥林匹克委员会向国际奥委会官员提交了自己组团参加北京奥运会的申请,国际奥委会拒绝了他们的申请。(2)国际奥委会拒绝藏独分子参加北京奥运会的申请[压缩语段要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确保信息没有遗漏。题目要求压缩新闻,应先筛选出新闻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事件(开端、发展、结果)、意义等,然后按照新闻的特点进行概括。给新闻拟写标题,只需将主要事件用一句话概括即可,在概括时应考虑事件的意义。]6.继续呈回落趋势,水产品价格微跌,鸡蛋、蔬菜价格稳定,水果、牛羊肉价格呈小幅度上涨趋势。7.国际 顶级(顶级学术杂志) 封面标题 首次 8.(1)画面中这位应聘者,头戴博士帽、腰系厨师裙,身佩钢笔、毛笔、菜铲、地刷等,有文化、有文凭、多才艺、多技能,“全副武装”,披挂上阵,活脱脱一个复合型人才——“万金油”,只求录取,志在必得,不分文武,不讲高低,干什么都行。(2)可以从以下角度概括:①讽刺招聘者,②讽刺应聘者,③揭露教育制度的弊病,④某些社会问题的症结。如:一个既乐观自信又心酸无奈的典型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活灵活现,生动幽默,令人哭笑不得。9.答案示例:聪明的人跟着伟人走,伟大的人自己走。10.答案示例:(1)流年似水,青春如歌,让我们带着青春和梦想一路欢歌!(2)似水流年,在岁月的长河里,流淌的不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流淌着我们不灭的文学梦。
 

四:[用你好造排比句]熟悉经典课文 备考话题作文

  众多高考作文命题分析专家一致认为,话题作文已经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一种公认有效的形式。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考生张扬自己的写作个性,显露文采与才华,也有利于提高高考试题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体现高考选拔人才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所以,备考2005年高考作文应重点关注话题作文。
  备考出彩话题作文的10个秘诀
  湖北黄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陈绍荣:从2004年高考话题作文评分标准的改革中不难发现,命题专家希望通过扩大“发展等级”的比分,拉开考生作文的档次。考生如何才能写出有新意的“出彩”作文呢?
  借助课文立意。如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和“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可以借助苏轼的《石钟山记》“余常疑之”、“余尤疑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想到坚持调查验证以取舍别人的意见;可以借助林觉民的“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借助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借助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想到不能光考虑自己,还要乐于为别人而生为人类而死。
  又如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和“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可以借助富兰克林在《美腿与丑腿》中所阐述的两种人生态度,想到用阳光心态对待生活。还如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其哲理苏轼在《赤壁赋》中早已阐述过。他认为,江水“逝者如斯”,月亮“盈虚者如彼”,似乎瞬时都在变化,而实际上“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从时间的久远来看并没有发生变化。借此,同样可以产生很多的联想,难审的题也就不难了。诸如此类的课文还有《谏太宗十思疏》、《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五人墓碑记》,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霍金的《宇宙的未来》、鲁迅的文章和古人的诗词等。只要考生学会灵活借助,都可以启发为话题作文立意。
  化大为小,小中见大。既然鲁迅先生可以从战乱迫使人们以低价兑换银票的小事而引出对几千年历史的思考,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话题所蕴涵的哲理用我们所熟知的生活小事揭示出来?例如,从自己挨打看到父亲这个称呼的分量;从一个人在物质条件丰裕时始终穿布底鞋,折射出他心里装着百姓的思想境界等。
  变换视角构思。如话题《人与自然》,一般考生会写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以由苏轼等文人借自然荡涤自己的胸襟,想到回归自然、淡泊名利。湖南考题中的话题作文以《家庭教育》为题,惯常思路是劝告家长给孩子“民主”、“平等”、“自由”,开笼放雀。有个17岁的女考生却把自己设计成一个10年后的母亲,用写信的方式告诉未来的宝宝,自己准备怎样当家长。视角一经变换,让人眼前一亮。
  辩证判断分析。话题作文包含的内容很宽,我们主张选其一面,一针见血,主旨突出。但我们所作的判断、分析又必须全面、严密、准确。尤其是关系型的话题,绝不能绝对地肯定一面而否定另一面,分析要合乎生活逻辑,要辩证思维。例如对“退一步想”、“习惯”、“忙”这样的话题,不能简单地肯定或简单的否定,而要结合具体环境、条件或具体对象合理分析。
  灵活化用材料。考生积累的写作材料总是有限的,但是有限的材料如果能灵活转化也能写出新意。如话题《心灵的选择》,有人就写《谏屈原书》,借屈原洁身自好、坚持理想正题反写,讥讽当今一些为满足私欲而出卖灵魂、丢弃人格、践踏原则的人。在写《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时,有考生化用《愚公移山》的故事,用对话的形式将愚公一心为人与智叟一心为己对比。曹操兵败赤壁,落荒华容道,还立马横刀,哈哈大笑。小说本是讽刺他的。但是有学生在写《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个话题时,却用此例来说明人应当开朗乐观。他分析道:“曹操比孙权刘备强,强就强在这一笑上,他把战争看成了一种艺术,即使落败,他仍为对手艺术中的不完美处感到遗憾,为自己的发现而自豪,而快乐。”应当说他的这种分析就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选用新鲜材料。尤其是选用最新的名人材料会产生强烈的新鲜感。如2004年大年三十晚,温家宝总理不在北京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却赴山西煤矿与工人一起吃年饭,和矿难家属的眼泪流在一起。这个材料如果用在“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的话题作文中,一定会增色不少。
  让文题吸引人。拟一个含有悬念或诗意的文题,文章就等于写好了一半。拟悬念题即是文题中包含问题,如叙写史蒂芬?霍金,题为“人生的斗士”,为什么是“斗士”?这就有悬念;“福由心生”,为什么“心”可以生“福”?题含诗意,常用修辞手法拟题。如“两扇天窗”喻人才显露的机会,如“明月、黄花”是用诗中意象借代诗人苏轼、李清照,写人物评论;还可以化用诗句或词语拟题。如写坦然、乐观面对挫折,保持平和心态,就化用“警钟长鸣”为“佛钟长鸣”等。
  用细节震撼人心。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境界或特定心态,最好用描写把细节放大、定格使之震撼人心,这一点我们在小说名篇中屡见不鲜。
  用句式造语势。文中整句连用或适当使用反问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如有个学生写“托起心中的太阳”,论述改变心态的重要性,他用一组排比句加强语势:“荒芜的田园是多么凄凉,而陶渊明却有‘悠然见南山’的情调意趣;被贬后的生活是多么辛酸,而李白却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博大胸襟;沙场的战争多么残酷,而辛弃疾却有‘醉里挑灯看剑’的杀敌决心;狱中的磨难是多么痛苦,文天祥却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热忱。”
  真情倾诉自我。文章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才能打动人,说服人。如果没有构思成形,却仓促动笔,生拉硬扯,作文绝不会“出彩”。
  现在离高考只有约3周的时间,考生备考话题作文要做好这样几件事:一是重温一下各种常见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除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外,还应了解新闻、演说词、广播稿、书信、诗歌、说明书、内容提要等常见文体的特点,建立例文模型;二是从近期报刊上选读20篇左右的时文,关注社会热点,用以积累写作材料,积累人生观、世界观、幸福观、苦乐观和认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运用来分析问题;三是自拟一些话题,编写作提纲,以提高自己的速构能力;四是收集20则当代名人,尤其是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的典型生活事例,找到使用这些材料的不同角度,以便从容应考。
  运用联想和想像提高作文成绩
  特级教师,精华教育机构语文主讲教师姚家祥:话题作文有利于考生最大限度进行发散性思维,考生能否在高考作文中自觉运用联想、想像,将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联想,指了解到事物某个特征,由此为出发点,想到许多与之相联系的事物的特征。联想可分为三个类别:相同相似联想,相对相反联想,相关联想。
  比如,见到某人具有对人宽容的好品德,由此想到某个或某些人也具有对人宽容的好品德,这就是相同相似联想,写记叙文、议论文时最容易产生这种联想。
  与此相对,见到某人对人宽容,由此想到某个或某些人不能容人,这就是相对、相反联想。相对相反联想运用好了,能突破习惯思维模式,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有一位年轻女士,因相貌较丑,毕业后到处求职,没有单位愿意录用她。为此,她下决心去整容,以利于就业。但是她家里经济很困难,没钱。这件事在社会上传开了,于是许多人、许多单位都向她伸出了资助之手。
  面对这则材料,许多考生都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还有人赞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方有难,众人相助。但是,有人却想到了无论是求职的女士、招聘职工的单位,还是捐款的人士,以至政府有关部门,都在向落后的传统观念投降。因为长相与工作能力没有关联。对于就业歧视,人们为什么不去揭露、批判、斗争!有关部门为什么不去干预、制止!如果面对话题作文的材料,考生能产生这种相对、相反联想,将会使作文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关联想则能帮助考生在写作文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面对一则材料、一个话题,考生可以以话题为出发点,去想尽可能多的、与之有相关联系的原因或结果。如果写记叙文,可以以其中的一点为中心思想,进而展开多向分析。
  比如:得知有人在经济上由困难转为富裕了,对于这种转折可以产生若干联想。致富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勤劳致富;可能是靠不断获得新知识,提高了能力而致富;可能是因为中了一次大奖致富;可能是得了几笔巨额贿赂致富……致富之后:可能继续研究更新的技术;可能努力帮别人致富;可能资助贫困地区办学;可能还想得到更多的不义之财……这些就是由经济上的转折产生的相关联想。当然,经济上的转折还可从由富转贫。如能自觉地运用此类联想,自然会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所谓想像,就是“想”出一个“形象”。在写作文时,是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由文字描述出来的想像。这个形象是将生活当中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知后,储存在脑子里的印象,或通过听讲、阅读、看影视得到的形象,根据写作的需要,经过筛选、加工、组合,用文字描述出来的。
  例如下面这段描写:“下了楼,骑上车,感觉到比平日轻快多了。再看看马路对面的人,就没有我幸运了,步行的人低着头、弯着腰,吃力地往前走着,有的只好转过身来,倒退着走。路边的树痛苦地扭摆着身肢,那垂杨柳更是发疯似地挥舞着枝条,往日那轻盈婀娜的倩姿,早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高楼旁,树叶、纸片、塑料袋得意地飘飞着,大有直上重霄九的雄心壮志,却全不顾不远处电线杆上那紧绷的电线所发出的痛苦而尖利的呻吟。我正在观察着,好似又一只更有力的手推了我一把,同时又送来一股股不远处早市上水产品的腥味。”
  在这里,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感知情况都有了。然而,这段描写,未必是同一次感知到的情况,可能是数次类似的生活感知素材,作者从中筛选之后再经过加工、组合而成的。有些素材也许还是间接获得的。如果在写记叙文时能自觉展开想像,就能写出生动感人的作文。写议论文时也能使语言运用表现出生动形象的特点。作文写作“七要”
  济南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山东师大附中高三年级组长罗敬中:高考作文要取得好成绩,应该抓住考试作文要求的基本问题认真研究,考生应该在下面的“七要”上下功夫。
  一要准确。首先表现在,审题、立意要“准确”。要全面地细心地审题,抓住关键词语,一抓到底。搞清楚要求写什么、怎么写,题目昭示的范围、思想感情,以确立自己文章的中心。“关键词语”指话题中最重要的词语,是话题的核心、精髓,如果随意变更,就可能造成偏离题意。例如,有的考生把“诚信”改为“诚实”、“信任”,把“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中的“感情”改为“感性”,都造成严重后果。“一抓到底”指关键词语贯穿全文,绝不中途变更,否则可能造成中途转移话题、前后不一的问题。其次,材料准确。要用“能否表现中心思想”的标准审核每一则材料,把握住材料中能够表现中心的要点;写记叙文要审核故事情节的各个环节,去粗取精,突出精华。
  二要鲜明。观点表达应该“立片言以居要”。观点表达要简洁有力,掷地有声。主张什么,反对什么,一语道破,不拖泥带水,不枝蔓横斜,头绪繁多。要把关键句放在鲜明突出的位置,而且做必要的反复。文章开头一二段和结尾,应该鲜明、漂亮,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说理文在文中小结处,记叙文在情节的关键处做必要反复,以突出中心和避免中途跑题。
  三要深刻。思想观点要积极有益,健康向上,要避免低级趣味、灰色情调等东西。不要满足于“是什么”、“有什么”,而应该努力思考“为什么”、“有什么意义(或危害)”,揭示话题所包含的道理。要有材料有分析,不要简单罗列材料。
  四要丰富。说理文应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议论,记叙文应力求充分描写。努力追求材料丰富充分。
  五要正确对待新颖。2003年以来,高考评分标准把“发展等级”由10分提高到20分,意在引导学生积极创新。但有些学生对创新存在严重误解,以为创新就要搞文言文或半文半白,搞语无伦次的另类,搞莫名其妙的高深莫测等等,其实,这样的误解只能害己。创新应该是论真理、抒真情、真实深刻地反映生活,应该建立在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基础之上。
  六要规范。规范指文体规范,要写什么文章,像什么文章。“文体自选”给考生选择的自由,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强化文体的训练,打好基础。
  七要强化构思训练。也许在作文过程中,开始时10分钟左右的构思,是最重要的一环

五:[用你好造排比句]2013中考作文指导技法之引议联接


  引议联结法是议论文写作的一种常用技法,尤其多用于读后感、观后记、材料作文之中。
  请同学们先来阅读一篇文章:
  我勤奋,我优秀
  冰心的《繁星》里有一首这样的短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她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是的,成功的花朵,需要勤奋的浇灌。
  高尔基说过:“天才就是勤奋。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而迫使它熊熊燃烧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爱迪生也说过:“天才就是一分灵感加上九十九分汗水。”这些名言都在反复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不是看他有多高的天赋,而关键在于他是否勤奋。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是手工课上做出过“世界上最糟糕的小板凳”的孩子,也曾经是严重缺乏常识,想用自己的体温把鸡蛋孵出小鸡的人。但他,凭着自己坚持不懈的勤奋努力,终于成为顶尖级的科学家。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灰暗、呆滞,根本就不是学戏的料,拒不收留。天资的欠缺没有使他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仰望天空,双眼紧跟着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后来梅兰芳终于把他的眼睛练就成一汪清澈的秋水,熠熠生辉,脉脉含情,终于成了着名的京剧大师。
  今天的我们不必再像古人那样“头悬梁,锥刺骨”,也不必“囊萤”、“映雪”,但勤奋依然是我们学习中最锋利的尚方宝剑。俗话说的好:“一勤天下无难事。”勤能补拙,勤出智慧,勤出成果。笨鸟先飞,终能领先;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在期末复习阶段里,我们更需要这种精神,希望同学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铭记“勤学、好问、乐读、善思”的学风,养成“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探讨好的复习方法,自主复习,刻苦钻研,做课堂的主人,做时间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同学们,我们相信“天道酬勤”。我勤奋,我优秀。只要我们能“浸透奋斗的泪泉,洒下了勤奋的血雨”,我们一定能盛开惊艳的花朵,成为祖国优秀的人才,为学校的明日争光!
  这篇文章就是这类议论文的典型例文。下面便结合这篇文章,谈谈写作此类议论文时应掌握的几个要点。
  引--巧妙引入,提出观点。
  针对论题以肯定的判断提出一个鲜明正确的观点,是这类议论文常规的开头方法。观点的提出,可采用如例文那样以冰心的诗引出“成功的花朵,需要勤奋的浇灌”的观点。也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转述材料的方法,讲小故事的方法等。
  议——阐释论题,概括议论。
  观点提出后,不要急于列举材料进行论证,一般先要就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议论:一是对论题作精要的阐释。二是对观点作提纲挚领的概括议论。如文中的第二段文字便是以极其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的事实,既对观点作出初步的总体论证,又为下文选择材料确定了方向。可见,这种议论在证明型议论文中起着上承观点下启具体论证的枢纽作用。写作时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议论,可以帮助我们纠正急于列举材料加以论证而忽略以必要的议论作过渡的通病。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作此类议论文主体部分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联系实际运用充分的材料——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观点的正确性。在初中阶段,重点是学会精心选择和组织典型的事实论据。如例文选择了爱因斯坦、梅兰芳、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材料,并在举出材料后作出议论,以让材料与观点浑然一体。
  结——总括议论,激励劝勉。
  总括议论,就是要在结尾处对全文内容来个收拢,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回应开头处的观点。结束时可升华观点,可激励劝勉,如文章的最后。但我们应注意劝勉激励的话,既要精练而富有感情,更要注意得体而诚恳,在措辞语气等方面要符合自己的身份。本文是一名老师的讲话,所以字里行间寄语殷殷期望。作为学生,则不宜居高临下地劝勉和发号施令。
  以上所介绍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初学者如能理解掌握,反复训练,定会走出议论文写作的困境。
  但因是常规写法易让人感到千篇一律,所以要在语言上下功夫,追求散文化语言。也可在结构上进行创新,如片断组合、排比构段等。
  [例文欣赏]
  成功在山后
  人生是一次登山,沿途有擦肩而过的荆棘刺痛,有粗砺的山岩的绊脚,但这一切均无损于山的光明磊落,山的坦荡忠诚。
  人们常常抱怨登山道路的坎坷,登山路途的遥远,害怕山中的荆棘和山岩。弱者在山的前面俯首臣服,不敢上前;强者不畏艰难险阻,涉水翻山。在翻越了大山之后,他发现:原来成功在山后。
  山险固然可怕,山路固然难走,但人们同时也应想到:登山道路周围的景色是何等之秀美,有青松翠竹的美景,有极目远望的无限风光,有鸟儿婉转的歌唱声,有泉水叮咚的悦耳声——居里夫人在实验室中,在提炼镭的艰苦过程中,她并不感到痛苦,而是觉得乐在其中,她乐此不疲,在不断的攀登之后,终于第一个提炼出镭元素,为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此她获得了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看待山。为什么不把山看作是磨练自己的工具呢?一路登山,一路欣赏美景,一路磨练自己。待翻越了大山,成功也就在你的前面了。
  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是一座座的山,要想取得成功,你就必须不怕坎坷曲折,不惧山高路远,努力拼搏,战胜困难。也许你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也许你会感到精疲力尽,也许你心中会升起后退的念头,但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你应该认识到成功就在困难的后面,只要你鼓起风帆,坚持到底,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成功,永远在山的后面,牵引着人一生不息的脚步,风霜雪雨,一路踉跄赶去。只有走过一生泥泞的道路,才能摘到芬芳艳丽的成功之花。
  点评:
  这篇考场佳作,切口小而巧,标题就是论点,观点鲜明,分析说理亲切自然,仿佛是在与你亲切地谈心,畅开心扉,谈心里话,如一道涓涓细流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起笔即由“人生是一次登山”比喻引入,进而点明论点“成功在山后”,紧接着以“登山”作喻证,列举居里夫人的事例、引用先哲名言进行论证,以摘“成功之花“作结,意蕴深刻,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既呼应了篇首,又凸现了题目,深化了论点,给人深刻的印象。全文结构严密,条理清晰,一气呵成,很好地体现了引议联结的常规思路;同时,语言简洁流畅,排比句用得相当精彩。考场作文能写得这样出色,没有良好的素质与扎实的写作功底是无法做到的。
  [学生习作]
  放飞自己
  李亚茹
  你可曾见到傲立在悬崖上的孤松,在寒风中它岿然不动,那是由于它从巨石中探出身体时,已经饱受了苦难的摧残;你可曾见到清香扑鼻的梅花,在凛冽的寒风中依然亭亭玉立,那是由于它在严冬中成长时,已经承受了酷寒的考验;你可曾见过翩跹飞舞的蝴蝶,在阳光下它的双翅是如此矫健,那是由于破茧时,它用尽了一生的力气。这真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长过程中不磨砺,不锻炼,能力又怎能形成呢?所以我们要学会放飞自己。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只鹰,后来这只鹰逃走了。几天后,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主人很伤心,可是令他不解的是为什么鹰会无缘无故的死了呢?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开鹰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鹰在这个人们为他制作的笼子里,生活无忧,自由自在,真可谓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都不需要鹰自己觅食,没想到就在这养尊处优的环境中鹰竟失去了猎食的能力。现在飞回森林中就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活活饿死。我们难道不是一样吗?从来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小心的生活,从没有经过历练,遇到困难时,就像失去了罗盘的船只,在大海中漫无目的的航行。其实我们就是一群终究要离开笼子的鹰,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终究要出海,要经历风浪,终究是无法避免的。
  马卡连克曾一针见血的说:“过分的溺爱,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毁灭。”这并非危言耸听,清华大学曾经辞退了一名优秀大学生,原因是该大学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还有一女学生在学校不知道鸡蛋怎么吃,竟哭着捏着两个鸡蛋跑回家,这些可笑的事居然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这不禁令我们深思。其实并非是用甘蔗汁浇的甘蔗才甜,用香水浸泡的花才芬芳。人生的许多路,许多黑夜,都是需要我们独自去面对的,父母是无法取代的。
  人常说:不经风雨难见彩虹。只有大胆的放飞自己,让自己经历风雨,挫折,这样才能造出雄健的双翅,才能使自己飞得更高,更远。
  点评:
  本文思路清楚,以“引”“议”“联”“结”的常规思路行文,但却不给人以老生常谈之感,小作者的语言散文化,娴熟畅达,很值得称道。
  傲气?傲骨
  周

六:[用你好造排比句]写小一点,写实一点,写深一点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内容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2010年高考天津卷的“我生活的世界”,标题本身就凸显了“我”字,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呢?“我”生活的世界很大,可以是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也可以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甚至还可以从现实世界扩展到虚拟空间。在这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找到自己最熟悉、最容易驾驭的材料,就可以写好这些作文。
  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捕捉自己生活的精彩瞬间,让它们成为我们写作中最鲜活的素材。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林林总总,包罗万象,而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生活,自己与周围熟悉的人的故事。别人的东西,用用固无不可,却不免千人一面,而自己的生活和经历却是独一无二的,因为独特而生动,因为唯一而珍贵。《我与地坛》弥漫着史铁生的纠结,其间有绝望,有彷徨,十五年的纠结终于有了生命的彻悟。这就是自己的生活,一份孤本,别人难以复制,幸福也好,痛苦也好,都打着鲜明的自我的烙印。
  另一方面,也可以合理取舍,提炼生活的真实。生活有时平淡无奇,既不生动,也不典型,这时就可以学学小说人物创造的方法——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合理进行取舍,甚至可以适当地移植和嫁接。只要符合生活的真实,便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最可贵的就是在这平淡无奇中发现生活的本质。下面是2010年高考天津卷一篇满分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我是一个盲人,但我的世界却是多姿多彩的。
  ……
  因为我的亲人、朋友,我的世界才会有那么多的颜色,才会变得五彩缤纷。纯洁的白,热情的红,暖暖的黄,清澈的蓝……每一种颜色在我的小世界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角落。“爱是什么颜色?”“爱没有固定的颜色,每一种颜色中都饱含亲人对你的爱。”
  作者未必是一个盲人,但可能与盲人有过一些接触,或者生活中可能有这样的一个盲人,于是他有感于“那一个”盲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有感于“那一个”盲人快乐的生命状态,便有了这盲人世界里最可贵的色彩。
  其实,当我们撇开那些所谓亮点的练习,撇开那些程式化的语言,不让那些滔滔不绝的排比句裹挟学生可爱的生命,回归到学生自己的生活,还原他们最本初的生命状态,引导他们在最原始的生命形态中感受一下生活与生命的美好与珍贵,自然可以写出令人感动的文章。生活本就是无形的文章,文章却正是有形的生活。
  写实一点——抒发感动,为作文注入温柔的基因
  情感是文章的血液,有一颗善感的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便可以眼中有世界,笔下起波澜。《故都的秋》,用一种近乎唯美的笔调描写了故都的秋色、秋声和秋味,眷恋之情洋溢在笔锋之下。《小狗包弟》,在平静的叙述中表达出巴金先生对自己灵魂的深刻反省,忏悔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可见,情感的表达正是作者缀文的目的,就像古人所说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高考作文的命题也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的情感世界,把感情真挚作为一个评分的重要砝码,多年来,很多满分作文都是因为真情实感打动了阅卷老师。这与新课标中所倡导的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培养是相一致的。高考就是通过阅读和写作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倡导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引领健康美好的思想情感。如安徽卷曾经连续几年都在命题上格外关注情感,从2007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到2008年的“带着感动出发”,命题本身就提示了以情感为侧重点。
  怎样表达情感?一种方法是在细节中倾注情感。《背影》中那个爬月台的肥胖的努力的身影,《我与地坛》中那个不知道儿子走了多久却还是雕塑一样原地站立的母亲,都曾经带给作者灵魂的震动,当他们把这种感动自己的细节形诸文字,便也令读者动容。这都是生活中最真实的细节,因为本身饱含情感方能超越时空,久久地攫住人的心灵。我们写文章就是要找到生活中这样的一些细节。
  2008年的上海卷,要求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看似关注到第三人称,实际还是通过“我”的眼和“我”的笔表现“我”对“一个群体”的情感和认识。当年上海卷的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就以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真挚的感情赢得了阅卷老师的认可。其中第二段是这样写的: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抑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当小作者把眼光投向那一个群体,把自己对“他们”的人格和尊严的尊重凝聚到两个细节——希望叫着他们的乳名,希望拉起他们的小手,这本身就给人一种震撼的力量,表现出一种纯真与善良。叙述有了明显的态度,思想带着感情的温度,行文充满着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
  另一种方法是直接抒情。《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一边回忆刘和珍等人的遇害以及与刘和珍的交往,一边直接倾诉难以抑制的悲愤。2009年湖北卷《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那首长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更直接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2007年安徽卷一篇优秀高考作文在结尾用了这样的一段话:“母亲啊,在每一个漫漫长夜里,您都枕着女儿的名字入眠。今夜,就让女儿枕着您的无尽的爱和牵挂入眠。在梦里,我提篮春光去看您,醒来时看到您美丽幸福的容颜。”这样的抒情是在前面充分叙述的基础上有感而发的,所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起到了升华情感的作用。
  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生命最本初最普通的感动与震撼,捕捉生命中最细微而又最真切的情感体验,关注自我,用心去触摸身边的人和眼前的事。的确,触动你情感的可以是北京奥运那种磅礴的爱国情,可以是汶川地震生死考验中那种澎湃的民族情,但更多的还是平凡生活中静水流长的亲情和友情,这种情感更具体更真实也更深厚更真挚。
  写深一点——理性思考,为作文插上智慧的翅膀
  好的文章不但是生活情景的再现,带给人情的熏陶,更给人理的思考。理性思考,是情感的进一步升华,使作文流动着智慧。
  审题上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立意上充满思辨色彩,这是使文章充满理性思考的一个方法。2010年山东卷的“光明与阴影”、北京卷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安徽卷的诗歌材料作文,本身就充满着哲理与思辨色彩,可以从辩证的角度立意,以保证自己的论述充分而严密。全国卷Ⅱ的“浅阅读”的问题更揭示了一个社会问题。快餐时代,网络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浅阅读”应运而生,充斥在我们的周围。“浅阅读”这种方式究竟怎么样?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如果只满足于信息的摄入,当然也不失为一种读书方法。但如果深入思考一下,“浅阅读”带给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恐怕不仅仅是一种读书方法的问题,更会带来一种思维习惯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怎一个“浅阅读”了得!这样辩证地思考便能使认识得到提高与深入。
  表达上渗透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表现自己的思想品质和价值取向,也可以让文章因理性而精彩。高考作文命题既有选拔优秀学生的显性而实际的功能,同时也担负着影响考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精神方面的导向责任,而后者是我们更应关注的问题。所以关注生活,体察生活,思考生活,并有意识地引导考生表达个人的认识和观点是我们备考的一个重要内容。2009年天津卷的“我说90后”、江苏卷的“品味时尚”,2010年浙江卷的“角色转换之间”、江苏卷的“绿色生活”,都考查着考生的认识能力,都需要体现作者的态度。尤其是2010年全国卷Ⅰ的漫画作文,那只猫说了一句非常经典而且耐人寻味的话: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这的确代表了社会上很多人的想法,但一个人应有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应该因时代的变化而消失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见,理性的思考可以启迪一种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高考正是要通过作文来检验考生的理性判断能力,从而导向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生命态度,而这恐怕也正是高考的终极目的。
  所以,不要莫名其妙地硬造排比,不必搜肠刮肚地东拼西凑,也不用毫无意义地罗列诗句,因为任何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多一点朴实,少一点浮华;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做作;多一点深刻,少一点平庸,才更有利于我们写出自己精彩的生活,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得到属于自己的生命启示。

七:[用你好造排比句]高考作文我们欣赏和追求怎样的文采

  文采其意为错杂艳丽的彩色,语出《墨子·辞过》,曰:刻镂文采。文采是跟质素相对的。《礼记·乐记》说: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古人解释说,声无曲折则太质素,故以文采节奏而饰之使美。文采一词用到写文章上就是调动必要的手法使之绚丽多彩。新时期在考试领域明确标示以“文采”作为衡文的标准,是2001年的语文高考。这一年在评价作文时设立了发展等级,其中对“文采”列了三项:1、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2、善于运用修辞手法。3、文句有意蕴。标准没有从文采的内涵去揭示概念的本质,而是从其外延去界定它。
  高考是指挥棒,其评分标准更具有权威的指向功能。于是乎,语文教师和学生对“文采”趋之若骛,追求文采成为属文的时尚。然而许多人对文采的理解和把握失之偏颇。他们以为文采无非是华词丽句,是旁征博引,是刻意修辞。对这种时髦的游戏,有不少的专家表达了他们的忧虑和感慨。多年担任广东省语文高考阅卷组组长的柯汉琳教授曾一针见血的指出:“考生喜欢追求华丽辞藻,比如写上一大段排比句,却内容空洞”这“反映出一种华而不实的文风”。(见2005年6月27日《中国教育报》的《语文教学要重视基本功训练》一文)浙江省著名语文教师黄惟勇痛切地将2004年四川省和2005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风,可以穿越荆棘》《风起风落间》)指斥为“新八股的模式”的典范。并对当前高考作文阅卷者的阅读趣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见《语文学习》2005年第12期《能有什么力量使我们改变》一文)四川西昌一中易华德老师对两篇所谓优作,作了不客气的批评:“片面追求材料的丰富、辞藻的华美,片面讲求文采。”(见《语文学习》2006年第1期)高中生作文如此,初中生也亦步亦趋。
  这里仅展示一篇2005年福州地区的所谓优卷以见一斑——
  绚丽的开一朵花
  它是一杯醇香的美酒,李白曾醉生梦死在它的怀抱里。
  它是一幅连绵不绝的画卷,苏轼曾挥酒自如的一片天地。
  它是一汪碧绿的湖漾,将我轻轻卷入它青翠的涟漪,我的心灵为之净化。
  它是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外面多彩的世界。
  它是一把火,点燃了我智慧的火花。
  自从认识了它, 脑海里不再一片空白,我的眼睛里闪射出异样的光彩,我的言语中透着精彩。
  它带领我走进李白的浪漫天地,看到了东坡的豪放气概,感受到杜甫的爱国情怀,领悟到五柳先生闲情悠哉,体会到李清照的缠绵凄婉。无边的寂寞,在这里找到了知音;无眠的夜晚,在这里觅到了朋伴;流浪的心,在这里寻到了归宿。
  它是一首高歌,唱出我心中的无限情怀,默默撷取它的一些精髓,填上曾经的空缺,回味过往的履痕。
  它是大自然的一份美丽,在风里听出白昼之声,感觉天籁的不同凡响;在雨里听出夜幕的私语,仿佛清水里的一声叮咚。
  它是一片草地,我愿做其中的一棵草,虽小,却能增添色彩。
  它是一片花园,我愿做争妍斗艳中的一朵,虽小,却能装饰大地。
  它无言。我却感受到它传授的每一个花粉。芬芳是它的赋予,快乐是它的渲染,自由是它的圣地。
  我是一朵花,一朵正开往它神秘殿堂的花--羞怯怯地,含苞欲放。我坚信,我将开出一朵绚丽多彩的花,带着它的芬芳,它的快乐,它的自由,开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它是谁?它就是我热爱的--语文。
  文章除了一些花哨、混乱的比喻和费力地码上的辞藻外,很难令人把握文中的抒情线索和实在的内容,仅第7自然段可算作作者学习语文的心得,可是李白和苏轼又跟上文重复。这真是个“七宝楼台,拆开全不成片段”。
  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文采,追求文采,我们的先贤和素有定评的名作家早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和作了明确的论述。
  孔夫子是很重视文章的修辞的。他说:“辞达而已矣。”这是针对“巧言令色,鲜矣仁” 而言的。强调言辞以表达意思为目的,反对雕琢浮夸的花言巧语, 反对开口就是一大篇的夸夸其谈。 就写文章而言,“辞达而已矣”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正的好文章其实就是“辞达而已矣”。当然他在别的场合也说过似乎是相反的话。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这里孔子又十分强调文章的文采化。其实两处的表述并不矛盾,因为后者是有感于一些表达寒碜的情况说的。他讲话总是很有针对性,对于文章的修辞也是如此。
  古人早就看到不能孤立地去讨论文采。刘勰在《文心雕龙·情彩》中将它和“情性”合起来考察,说:“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性情。”他认为花粉黛石虽可美化容貌,可顾盼生情却决定于美好的姿容;辞藻虽可美化语言,而文采照耀还是有赖于性情的真挚。在现当代,文章学美学引进了西方的内容和形式这一范畴,表述更加深刻。胡适身处新旧世纪之交,对旧文学积弊洞若观火,他在《文学改良刍议》中大声疾呼:“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须无病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他倡议革旧鼎新,虽多有矫枉过正之处。但倡言内容重于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的意旨是很明朗的。以前高中课本多次选了施东向的《义理、考据和辞章》,这篇文章对这一问题有很精彩的论述。说:辞章涉及语言、章法和风格等方面。一个作者力求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法和章法,目的是为了运用自如,能够把内容传达得准确而生动。把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对文章形式的基本的要求。用词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费解甚至误解。在准确之外,还要求文章写得生动。在辞章拙劣的文章中间,人们所读到的永远只是干瘪的词汇,刻板的句法、章法,即使这种文章把意思大体表达出来了,也会因为它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而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不愿意亲近。所以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他还说:“我们提倡写文章注意修辞,当然是从切合内容的需要出发。如果作者本没有什么新颖独创之见,却勉强去雕砌一些警句、格言之类来等着读者喝采,那就是舍本逐末的作法,同形式服从内容的要求相违背,是我们所不取的。”虽然胡适和施东向没有直接点及“文采”,但很明显“文采”是属于辞章的、形式的问题,我们评价文章不能孤立地看文采如何,我们写文章也不可片面地追求文采。
  大凡大作家的名作就是文采和质地,内容和形式统一的标本。他们总是根据内容的需要确定如何驱谴辞章,总是依凭自己的本色去表达思想。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采飞扬,是因为恰倒好处地运用了通感修辞;而他的《背影》却写得质实朴素,纯出乎白描手法。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调动了对比联想等手段,多角度地描摹了北国独特的秋味,显得异彩纷呈;而老舍的《想北平》只是平铺直叙了一些寻常的山水、草木、街景和院落,却也写得情趣盎然。因而我们可以这样断言,文采斐然和质朴无华,在美学上有同等的价值,无可轩轾。
  话再回到高考作文关于文采的评文标准上来。关于文采,专家们单独地列出一条“文句有意蕴”。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所谓“意蕴”说白了,即要求言之有物,而且此物饱满。 为什么历代都推崇陶诗,本来象那样写“三农”的诗很容易写得淡乎寡味的,而他却能做到诗味醇厚,也就是饱满。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都包孕着隐者浓郁的生活情趣,这就叫意蕴。对于现代作家笔者尤其推崇梁实秋,那《雅舍》写得何等有兴味,本来只是农家的破棚户,夏来蚊聚雷鸣,雨至滴漏不止,而作者不仅没有半声怨言,而且安之若素,甚至还抽绎出诗意来,这也是意蕴。陆机《文赋》说:“石韫玉而生辉,水怀珠而川媚。”指的就是意蕴。
  如果中学生写得文章有意蕴,即使它在表面上看没什么华丽的辞藻,也依然称得上有文采。请看一篇小小说——
  “过头”的滋味
  福州树德学校  吴秀端
  早晨,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上了公交车,找了一个位置,赶紧坐下来。突然我发现旁边座位的两个人:一个是顶着啤酒肚、头发微白的男人;而隔壁的是一位曼妙的女郎。他们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饮料的名字真怪,叫什么‘过头’,味道甜甜涩涩的,来,你也喝一口看看。”女郎把饮料递到男人的嘴边。
  “嗯,”男人吸了一口说,“确实挺刺激的味道。——先别说这个了,我那口子现在盯我盯得紧,连出门都不让我安心出呀。”
  “哼!”女郎吸了一口“过头”,不屑地说,“就你家那口子,你就不叫她看看自己那德性,还呈什么威风!”
  男人摇了摇头,拉过女郎的手,无奈地说道:“我那口子倒不在话下,就是我的那几个孩子,全都向着他妈,我势单力薄呀。”
  女郎听完这话,可就不高兴了,说:“我不管。你看我一个可以当你女儿的人跟了你,你就这样对我,我不干。”女郎状似撒娇地摇晃着身子,男人笑眯眯的搂过女郎,轻轻地哄道:“乖,你别闹,等我把我家那几个孩儿解决了,我马上给你答复,可好?”
  女郎妩媚地看了男人一眼,再一次吸了一口“过头”:“这‘过头’挺不错的,我们改天再去买,把它放在冰箱里库存。”
  “好,好,都依你,你说买多少,就买多少,让你好好体验一下‘过头’的滋味。”男人宠着说。
  两人停住了说话,闭上眼,女郎依偎在男人怀里,静静地吸着“过头”。
  阳光透过路旁的树隙,点点洒在车厢内,慢慢洗刷沾满灰尘的车窗。
  突然间,前面的女郎叫了起来:“完蛋了,快停车!”女郎连忙拿起座位上的“过头”,拉男人下车。
  男人惊讶地看着她,只听见她嘟哝着:“车坐‘过头’啦!”
  上面的文章,初看起来,没有什么吸引眼球的大红大绿的东西,但深味下去,却语含三关,结撰精巧,借用一个道具,抨击了社会上存在的超过道德底线的丑陋,这就是我们所应该称赏的意蕴,也就是我们所应该称赏的文采。
  当然我们不是简单地不分青红皂白的反对确实有内容的而又谴词造句华美的文章,我们再次强调我们追求的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谁能说荀子的开骈俪先河的《劝学》、李斯的设彩繁富的《谏逐客书》不是脍炙人口的呢?谁能说陶渊明的清词丽句的《归去来兮辞》、王羲之的哀感顽艳的《兰亭集序》不值得称道呢?又有谁能否定范仲淹的浮光跃金的《岳阳楼记》、苏东坡的空灵蕴藉的《赤壁赋》的美学价值呢?孔夫子在论君子的时候说过一番很深刻的话,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使,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它的意思是质朴胜过文饰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虚浮,文采和质朴比例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见《论语·雍也》)孔老先生虽然在这里谈的是评判君子的标准,但我们何妨把它移以论文呢?文质兼美、声情并茂的文章永远是充满魅力和磁性的。
  苏轼在给其侄子的信中曾谈到如何写作的问题,他说:“人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老舍也说过类似的话:“初学写作的人,往往以为必须用上许多形容词、新名词、典故,才能成为好文章。其实真正的好文章是不随便用,甚至于干脆不用形容词和典故的,好象真正美丽的人用不着多施脂粉、乱穿衣服一样。”可见,从绚烂归于平淡是一个写作运动的过程,初弄文墨,敷采亮丽也未可厚非,不过为师者要善于规范和引导罢了。

八:[用你好造排比句]如何运用好你的文字_650字

  在我身边总有那么几个爱文学的朋友,我们偶尔喜欢在一起讨论诗人的作品,偶尔喜欢将一些文笔好的作家说得兢兢业业,但我们还是喜欢在一起讨论该如何写一篇好文章。
  其实写好一篇作文不难,关键是会运用你的笔跟你的大脑。很多人误认为,写一篇文章要如何地去过分修饰,要把什么词搭配在一个句子中才叫完美,事实上,这样做只不过是画蛇添足,我认为,一篇好的文章就好像我们之间交流的一座桥梁,好比如说,我们说话必须要经过大闹反复组合词语才能准确无误地说出一句话,那么,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其实,过分地运用词语去修饰你的文章的话,那么分数也高不到哪去,我就曾经试过那么一次,我在写作的时候,用上了我脑海里大量积累的好词佳句,结果,五十分的作文我拿了二十,这说明好词用得多也不能表达出你内心深处的想法。
  前段时间我跟以为长者讨论文学的时候,他的一句话让我明白了多年来的写作的真正含义,他说:“一段好的文字,好比一碗烈酒,你细细地品尝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没什么感觉,当你一饮而尽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全身发热。”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你适量运用词语的时候,别人观赏你的作文,就会觉得像是跟作者在一起交流,当你过量运用词语的时候,自然就会给别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相反,还会被别人唾弃。
  我们应该如何去写好作文,最关键的就是看、听、读、写四样秘籍,简单来说就是经常看好文,多听长者们的教导,对你以后写作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要多读报,或是读名人作品,要做到“温故而知新”,最后就是写了,经常写日记,把词语运用到日记里,这样,你努力写上个几年,作文想不拿高分都很难了。
 
    广东茂名茂南区茂名市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初三:崔荣清

九:[用你好造排比句]好学生,中国造_350字


  很多人会问怎么说自己是好学生,成绩不行也可以做好学生吗?我想说可以,至少我本性不坏,有道德,讲诚信,你能说我是坏学生吗?
  很多人觉得成绩代表一切,你成绩上是草包,你做出什么杰出贡献就说自己是好学生,我每天躲在你看不到的角落里研究文学,我敢狂言一句“任斌滨的老师是任斌滨”你能做到吗?我每天这样我没有用这些时间去危害社会,我就不是个坏学生,我就应该得到属于我的爱与关怀。
  还有所谓成绩好的学生,请你们不要拿自己的成绩再跟谁去比较了,你们没有什么值得去比较的,成绩代表不了什么,它只是一张纸,一张专吸汗水的纸,你拿它去比较有意义吗?能显得自己怎么样,有竞争才有舞台人生,但是那不是你炫耀的资本。
  我想在中国应该是我第一个首封自己是好学生的人吧,多给自己一些鼓励,多给自己抽出空玩玩,珍惜玩的时间,光学习不游戏,再聪明的脑瓜也会变得木讷。
    初一:任斌滨

扩展阅读文章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其他范文推荐文章

其他范文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