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见闻10篇
社会见闻篇一:社会见闻_300字
今天我去商业街买东西,看见一位小同学在哪里津津有味地吃鸡柳,他站在卖羊肉串的前面,我忽然看见了他那双肮脏的手隐隐约约地去偷羊肉串……
我刚想叫住他,便停了下来,想还是少管闲事的好,你在做天在看,肯定有人会发现的我心中暗暗想到。果然不出我所料,摊主发现了抓住他的手,大喊;“捉贼啦!捉贼了!”顿时,商业街被围得水泄不通,有人说:“真想看看他的大人长得什么样子!”“想不到小小年纪竟干这种事。”“也去待会他就要偷钱的了!”那位小同学听了这些话,不知所措,急忙推开人们,匆匆离去,消失在茫茫人们之中……我叹了一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
想不到当今社会竟有这种人,对于这种社会风格我们应该抗议!
五年级:牛胜利
社会见闻篇二:街头见闻_600字
如今,我们的城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那宽阔的马路平坦洁净,向远处延伸;立交桥雄伟壮阔,车辆川流不息……这些都凝着农民工的心血和汗水呀!
冬日来临了,整个城市几乎被寒流包围。
我与表哥走在街上,看到远方花坛边上躺着许多人,他们一排接着一排。我正疑惑,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呢?我慢慢走近,发现他们都是些农民工。他们疲倦的身体很快进入梦乡,就连路上车辆来往的汽笛声、喇叭声也无法把他们吵醒。我慢慢地靠近他们,看见他们嘴巴微微张开,还不时流出口水。我想:他们真是可怜,冬天寒风刺骨,只有单薄衣物保暖,春节快到了也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但看着他们这黝黑的皮肤,破旧的衣物我又能如何帮助他们呢?
我摸摸口袋,只有三枚硬币。“包子,包子!热腾腾的包子!”哎,我可以请他们吃一个包子,而且包子热热也小小总会让人温暖吧!于是我买来了包子发给大家,“不好意思,我只有三元钱买不了多少大家将就下吧!”只见他们把包子撕开一半,另一半让给朋友狼吞虎咽了起来。脸上笑了起来,是那么满足,脸上充满喜悦。这是我第一次见他们笑,因为从前他们总是那么劳累。
一个小小的给与就能令一群辛勤劳累的工人们得到满足,在这个逐利的社会,农民工们是为我们作了多少贡献?在这冰天雪地的冬日,他连个栖身之所也没有!但愿他们用宝贵的双手建造的城市终有一天,也能成为他们的家!
花苑小学五年级:梁海岚
社会见闻篇三:生活见闻_400字
有一件生活见闻,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前几天,姥姥送我去上学,因为是下雨天,所以人们都打着伞。忽然,我看见一个中年妇女骑的电瓶车卡到了下水井的缝隙里。那个中年妇女一会推,一会又启动车子,可是电瓶车就是出不来,这时一辆轿车在女子的身边停了下来,从里面走出了两个男人,去帮那个中年妇女推车,他们穿得西装革履,却不顾雨水淋湿了他们笔挺的西装,使劲儿帮那个女人推车,最后,他们终于把车推了出来。看到这一幕,我也十分感动。我想,他们完全可以坐在车里继续前行,可他们却偏选择了下车淋雨助人,他们素不相识,却用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在冷雨中点燃了一段温情。
这件生活见闻让我最难忘,虽然天很冷,但心里却是暖烘烘的,我知道,这是真情的涌动,是平凡人带来的感动,希望人人都拥有一颗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心,让社会被爱包围。
三年级:张思睿三
社会见闻篇四:街头见闻_650字
今天下午放学后,我和姑妈来到车站准备坐车回家。等了很久车都没有来,于是姑妈就靠在栏杆上看起书来。
这时候从另一路公交车上下来一位老奶奶,只见她上身穿着一件橘黄色的老式大衣,下身穿了一条洗得有点发白的黑裤子脚上穿着一双破旧的黑皮鞋。她一脸的病样,表情很痛苦,突然她扶住栏杆,“哗”的一声就吐了一地,差点就见到了姑妈的裤子上,“真恶心!”姑妈厌恶的说了一句,然后就捏着鼻子拉着我走开了。那位老奶奶又继续吐着,吐了很多。这时来了一位清洁工阿姨,我还以为她是要去帮助那位老奶奶呢,可她却也是冷冷地对老奶奶说:“别吐了,要吐到那儿去吐,在这里吐多影响环境啊!”她一边指着对面那个又脏又臭的角落。老奶奶先是一愣,然后擦擦嘴对清洁工说了一句:“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就转身摇晃着走了。
老奶奶走后,所有人似乎都轻松了许多。我望着那呕吐过的痕迹,开始有点自责和后悔了,我想那个时候老奶奶多么需要别人的安慰,别人的帮助啊,而我们这些穿着光鲜的人却如此冷漠。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一定会去给老奶奶一最热情的帮助,然后……
现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我们的穿着越来越光鲜亮丽,而我们的人情味呢,却越来越淡薄。人们总会看不起这个,瞧不上那个,可是我在想如果这件事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又有谁会看不起,嫌弃自己呢?
我也许不能改变社会,但我却能改变我自己,我要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尽我微薄的力量,让我们这个社会,让我们的身边,让这个寒冷的冬天依然充满春的暖意。
北京市丰台区和义学校五年级:李润欣
社会见闻篇五:市场见闻_800字
市场见闻
生活是一条彩色的花环,每一个绚丽的花环中都有着动人的故事,而着故事中又有丑陋、欺骗和谎言。
那是一个下午,我和同学在百般无聊下走进了市场。这里的每个人都忙碌着,卖菜的忙着称,买菜的忙着挑。只有3米的小路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我们在人群中穿梭着,突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争吵声,我们也好奇的挤了进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麽事。就在我们向里挤时,一个中年妇女从里面冲了出来,一边整理头发一边没好气地说:“看什麽看,有什麽好看的,看他,我明明买了一条鱼,为什麽要我一条半的钱。哼!简直太过分了。”我听出来这群人在看什麽了,我们又继续往进挤。总算挤到前面了,只见一个大水槽后面站着一个30岁左右的人,叼着烟,毫无反应的盯着前面这群指指点点的人,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笑。这根烟总算抽完了,他凄凉的苦笑了一下,说:“各位,请多包涵,我办这个小摊也有难处,刚才那位大嫂是税务所一个同志的妻子,她每次来都要都拿一条鱼。今天,我说什麽也不给,她就这样。唉!”他说完后人们的脸上泛起了吃惊和怀疑的神情,我也很吃惊。真的?假的?望着他那凄凉的笑我想应该是真的。“各位同志,有买鱼的快买,估计这摊也摆不到明天了,不买的就忙您的吧!”他说完便低下了头,把鱼一条条的捉出来``````我心中真不是滋味。
世界上有了人,于是就有了社会,人的工作也是由社会决定的,在这些市场经营的人是靠着自己起早贪黑、辛勤劳动而生活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们的祖先造就了我们,为什麽我们中就不能多一点理解、关怀。身为国家工作人员,理应秉公办事、严明执法,而他们却用工作的便利来贪图好处,或许他们表面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而背地里``````但在当今社会里,这样的事已屡见不鲜了。正直的人虽然占大多数,但那些以权谋私、拉关系、走后门的事却有发生,而且有些权力干部这一栏最多。我希望人们能理解那些经营者,不要认为他们只认钱,别的什麽都不看重。他们也是人,有血有肉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或许他们生活比别人更辛苦、有更多的难言之苦呢。
社会见闻篇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着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着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没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着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着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激发学生的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高中生已具备了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他们往往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欲望,引导他们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教学大纲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课内作文,要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上一直是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比如,去年我接了刚入学的两个初一班,除了两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评。
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内容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有个学生对校园常作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连续写了校园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随笔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一年多来,收到了显着的效果。不少学生谈了写随笔的体会,一致认为写随笔的要求促使他们去观察,去思考。有的说:“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寻找。”有的说:“由于写随笔的需要,无论在家里、在车上、在学校里,我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在谛听……”两个班的学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三篇的任务,而且由于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不少人自觉多写,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同时,在课内作文的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记本班一位最熟悉的同学》,要求大家以班里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外貌特征进行描绘、刻画,看谁观察得细,写得像。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写的人的特征来写。再比如,在上完《景泰蓝的制作》后,我又布置一篇作文《××菜的制作》,从而引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于是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创作热情被激发了,纷纷写出了切合实际的优秀作品。总之,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须让他们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
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怎样去观察。
我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宝商很会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银首饰时,常常盯住顾客的眼睛不放,结果生意非常兴隆。别人想探究其中的奥妙,他却守口如瓶,直到临死前,他才向自己的独生子传授这一诀窍:“盯着对方的眼睛,不,准确地讲,盯着对方瞳孔,瞳孔是不会撒谎的。如果一只钻戒的熠熠光泽使对方瞳孔扩张,你就大胆地把原价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条项链没能使对方张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换一只……总之,盯着对方的瞳孔!”
当然,这个珠宝商传授的生意经,不是我们要学的,但这种抓住买主的外部表情,从而推测其心理变化的方法却很值得我们去借鉴。
在观察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看”。现代文坛名将鲁迅不愧是一位出色的观察家。尤其是在观察人物方面他实在是独具慧眼而又细致入微的。他曾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前不久,我在讲授他的短篇小说《祝福》时,着重分析了鲁迅对祥林嫂的眼睛的三次描写。初到鲁家时总是“顺着眼”,表现了她的温顺善良;第二次到鲁家时虽还“顺着眼”,但“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表明她精神上受到过巨大的刺激,极度悲伤;在沦为乞丐之后,祥林嫂整个人完全与先前不同了:脸上“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说明这时的她已濒于死亡,精神麻木,内心受到极大的摧残。鲁迅正是抓住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通过对比,写出了人物的悲惨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而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记我们学校的一位退休教师老袁。这位教师虽然几年前就退休了,但负责收发报纸的工作一直承担下来。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把每封信件送至各班,上午八点又准时把报纸、杂志送到各教研组。除星期天外,从未间断过。于是,有的学生着重描写了他的“那副眼镜”;有的却抓住老袁因左腿有毛病而走路不稳的姿势来写;还有的刻意在他的衣着上做文章。于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从每个学生的笔端跃出,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这样,学生就慢慢学会了对周围各种事物的“观察”,而不只是“看”。
当然,我们在强调学生要注重观察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健康的思想去观察。比如,有的学生看到了我们社会现实中的种种腐败现象、不正之风,便认为在作文中联系实际就是揭露阴暗面,让他们发牢骚。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我跟学生分析,生活中确实有愚昧落后、勾心斗角,有挫折,也有失败,这些东西不承认不行。但是必须注意:什么才是我们生活的主流?从你呱呱落地到现在成为一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是承受的阳光雨露多,还是遭受的急风暴雨多?周围的东西是正面的多还是反面的多?再者,生活中的不正之风确实今人痛恨,应该揭露、鞭挞,但决不能因此而使我们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让丑恶的东西占据我们的心灵,而应该让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充满阳光。经过我的引导,许多学生认识到,通过观察写出的东西一方面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另一方面还应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由于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许多学生的作文水平渐渐提高了,尤其涌现出不少表露真情实感的好的作品。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散文《搏》,记的是他的一位邻居,一个由高考落榜到榜上有名的青年。这位青年去年因两分之差落榜,看着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还有那上初二的小弟弟,他不忍心再复习了。尽管父亲说要去借钱,但他还是怀着一颗歉疚而苦楚的心,还有一大摞高考复习资料,去南方打工了。这一年里,他每日白天打工,晚上挑灯在帐下苦读。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他回来参加了今年的高考,结果省财贸学院的通知书来了。这位学生写道:“他又走了,但这次是全村人送他。在列车启动时,他又看到了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于是他的眼睛模糊了……”多么感人的场面,又是多么真实的镜头!后来我问这位学生所写的是不是真事。他说:“这全是我亲眼见的,这位青年就是我的一个堂哥。送他的那天,我还特地请假赶回家与他道别的,我写的就是真的,我只想把我看到的记下来。”
是的,我们只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会使我们有所发现。不是吗?苹果落地,再平常不过了,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开创了科学的新纪元;壶水翻滚,是很平常的事,瓦特却因此发明了蒸汽机,导致了一场工业革命。正如契诃夫曾对一位青年作者所说的:“您看这堵墙,似乎它连一点有趣的地方都没有,可是你凝神地看着它,就会在那里面有所发现,找到别人以前还没注意到的东西,那您就可以把它写下来了……”这就是说,要观察,要思考,并且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留心你身边的日常事物吧,它将使你获得知识,使你发现生活的真谛。
社会见闻篇七:街头见闻_550字
又到了下班高峰,街头车水马龙,笛声不断,一个穿着时尚的男青年骑着一辆崭新的电动自行车行驶而过。他骑得速度并不快,象等着什么人似的。谁知从前边一侧生活大门冲出一位骑自行车的老大爷,只听“哐当”一声,电动自行车被撞倒了。小青年一下子仰卧在地上,身上沾满了泥土,而哪位老大也被压在车子下边,一时也起不来。
过往的人们纷纷围上来,一个人说:“这个老大爷怎么骑得这么快呀!”另一个人也议论说:“是啊!有什么急事啊?看出是了吧!”你看,那边,有一个人正在另一个人耳边轻轻说:“这小青年火气壮,不会轻绕老大爷的。”人们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意见。谁知小青年站起来不顾查看自己的电动车,进走几步来到老大爷身旁,轻轻把老大爷扶起来,关切的对老大爷说:“大爷没伤到哪吧?”老大爷摆摆手说:“谢谢你小伙子,没事,没事。”小青年面带歉意:“这事都怪我,怪我没看见您。”老大爷忙说:“不怪你,我老伴儿病了,我着急买药所以车子骑得太快了。”小青年拍拍身上的土说:“不,怪我。”老大爷又接过话来说:“小伙子你的车子没事吧?”人们看着这一老一小互相推让的话语,都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有的人说:“年纪大了骑车子要注意,你看这小伙子多懂事啊。”大家都对小伙子的行为啧啧称赞。
目睹了这感人的一幕,我心里热乎乎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才是人间的真情。我深深认识到只要人人讲文明讲礼貌,我们一定会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社会见闻篇八:太原汾河公园见闻_800字
今天下午,我去汾河公园锻炼身体时,在园中的一些所见所闻,使我感想很深。刚到公园的时候,我看到很多人在放风筝,汾河公园风景很秀丽,漫步在公园中,无意间看到很多风筝不慎挂到了树上,哪些风筝大多在距离地面5米高的树枝间。有些人无奈放弃风筝。我看到一个挂到了树上,正当这位阿姨束手无策时,来了一位50岁左右的老大爷,手中握着一根不到10米长的竿子。于是,那位阿姨叫停了这位老大爷,让他帮忙用竹竿(带钩的)把风筝取下来只见这位老大爷二话没说,立刻行动起来,不到10秒的功夫,风筝就被钩下来了。这位阿姨连声道谢,此时此刻,我对这位老大爷十分敬佩,因为他并不是园区的工作人员。我不由被他助人为乐的精神所震撼,我不禁感叹道,没想到当今社会,雷锋精神仍旧无处不在。但随后发生的一幕令我惊呆了,使我对这位老大爷的看法发生180度大转弯。原来,刚刚还在助人为乐的老大爷现在却突然要问那位阿姨要20块钱。这时我才知道,原来,那位老大爷的助人为乐是虚伪的,是别有用心的。他这先斩后奏的伎俩可真谓“高明”。原来,汾河公园的哪些树全成了他的摇钱树。我的猜测果然不假,随后,又看到他给好几个人取下风筝,都采用了先斩后奏的“高招”,取一次20块钱。有人想借他的竹竿取树上的风筝,他也一口拒绝,除非给他20块钱。通过此事,我懂得了当今社会助人为乐的好心人真是越来越少了,而大多数人人变得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人们的道德观念大不如前,人们的道德素质也越来越差。毛主席曾经说,向雷锋同志学习。经过深思,不难发现当今社会最缺乏的就是雷锋精神,就是奉献精神,就是那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于是,我决定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发扬奉献精神,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人生价值。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团结就是力量;所以,我希望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无私奉献,多做好人好事。为此,我建立了一个团队——”一把火“献爱心组织,希望团结更多的力量多做好人好事,对国家,对社会献出一点微薄的力量。
高一:一把火
社会见闻篇九:国庆见闻_1000字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感谢我们亲爱的祖国……”国庆来临,举国同庆,美丽爱国歌又响彻大江南北,爱国热情又重新潮期,让我们祝祖国妈妈64岁生日快乐!
但记者问到作家王蒙对“幸福”的看法时,王蒙回答说:“有一次美国记者问我,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我回答,爱过唐诗宋词代表中国心,中华料理代表中国腹,我们对国家的感情是心腹感情。”
当记者问到一个小朋友对“爱国”的理解时,他天真烂漫的回答:“爱国就是扶老奶奶过街。”我们发现,爱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其实也是爱国。
今晨6时10分,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万羽和平鸽随之腾空,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盘旋。顿时,广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今天是新中国64岁的生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1万群众汇集在这里,见证这个特殊的日子,感受浓浓的爱国情怀。
“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这一切,不得不让我想起爱国诗人鲁迅,鲁迅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他成为共产主义者之后,便更加自觉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他对敌人毫不留情,对祖国和人民怀着真挚的爱。“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广为传诵的名句,正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人格的生动写照。为了使祖国摆脱凌辱、人民得到解放,他一生毫不懈怠地进行战斗,一直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列。彻底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坚决背叛所出身的封建士大夫阶级,看清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坚信只有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才能拯救祖国。中国知识分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中国人民决不甘受外人凌辱、为维护民族尊严而进行英勇斗争的光荣传统,在鲁迅身上得到集中体现,后来又由于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指导而得到升华,获得了全新的性质和时代内容。他无私无畏,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是冲锋陷阵的模范,是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模范。鲁迅逝世以后,上海人民和全国各地人民为他举行隆重葬礼和悼念活动,上海民众代表在他的灵柩上覆盖了写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旗帜。“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最中肯贴切的评价。
旭日东升是我国未来之朝阳,万里长城现我中国之气派,清山绿水显我中华之秀壮!让我们一起祝祖国64岁生日快乐!
初一:魏子航
社会见闻篇十:公园见闻_600字
我是一名画家,准备来到市里的公园采采风,顺便找找灵感。
一进公园,却听见远处传来“呀嘿、呀嘿……”断断续续的叫喊声,我快步走了过去。
却发现是一位老大爷,头发都花白了,还来到公园练“少林功夫”呢,等等,还真是少“林”功夫,在树枝上练!
大爷也看到了我,还自豪的说:“小伙子,我厉害吧!”我看了看那摇摇欲坠的树枝,无奈地摇摇头,走了。
我来到儿童乐园,准备把小朋友玩耍的情景画下来。到了之后,我环顾四周,怎么都是大人!
那边两个人,一男一女,好像童心未泯的样子,都这么大了,居然还玩秋千。
我连忙上前劝告:“小姐,你一直霸占秋千,小朋友也要玩啊,你这么重,也会压坏秋千的。”
没想到他们却不领情,那个女的从秋千上下来,对我恶狠狠地说:“你的意思是说我胖吗,我就玩,你管得着我吗!”
我叹了一口气,没想到现在社会风气这么差,我压下心中的怒火,默默地走了,还是去草地静静吧。
没想到来到草地上,见到的却是这一番景象:草地上全是瓶子、果皮、袋子……而旁边就有一个垃圾桶,唉,大家还真是“路不拾遗”啊!这公园的票还真买的“值”!
看来这里没法坐了,我只好戴上自己的手套,将一件件的垃圾放进垃圾桶里,唉,就没有人管管吗!
这公园已经不像样了,我还是去其他地方吧,正准备起身,发现路边的座椅上睡着一个大爷,还有一瓶白酒和一双鞋子在旁边,正做着“游园美梦”呢,我怎么能去打扰人家呢?
回到家,回想到刚才的见闻,还真是“丰富”呢,把这当为我的作品吧,我拿起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