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手抄报8篇

时间:2018-11-09 来源:手抄报 点击:

篇一:[三节手抄报]教师节手抄报(3)_20字


篇二:[三节手抄报]感恩节手抄报大全(24幅)_20字




感恩节手抄报大全(24幅)

感恩节手抄报(1)


感恩节手抄报(13)

感恩节手抄报(2)


感恩节手抄报(14)

感恩节手抄报(3)


感恩节手抄报(15)

感恩节手抄报(4)


感恩节手抄报(16)

感恩节手抄报(5)


感恩节手抄报(17)

感恩节手抄报(6)


感恩节手抄报(18)

感恩节手抄报(7)


感恩节手抄报(19)

感恩节手抄报(8)


感恩节手抄报(20)

感恩节手抄报(9)


感恩节手抄报(21)

感恩节手抄报(10)


感恩节手抄报(22)

感恩节手抄报(11)


感恩节手抄报(23)

感恩节手抄报(12)


感恩节手抄报(24)

篇三:[三节手抄报]三爱三节观后感_400字

  今天下午最后两节课,老师告诉大家要去听“中国梦——三爱三节”的演讲比赛。
  其中,我认为我们班的胡润昕演讲的不是很好,因为她有几个地方卡壳了。一班的那位同学,她背得不太熟练,中间看了三次稿子,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在演讲中,演讲者告诉大家要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粒粮、每一度电等小事做起,杜绝各种浪费行为,养成举手之劳的良好习惯。努力让全体师生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共识,带动和影响周围的人。我们学校利用了国旗下讲话、学校宣传栏、教室板报、班会等多种方式,引导大家勤俭节约。学校向学生们发出“三爱三节”的倡议,引导学生们争当“光盘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一位同学演讲的题目是《水,生命之源》,她说:别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听过同学们的演讲后,我终于知道了三爱三节的意思:三爱指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节指节水、节电、节粮。学生们表示,要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叔叔学习,要继承传统,弘扬雷锋精神,做三爱三节好少年!
    四年级:陈延玉

篇四:[三节手抄报]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12幅_20字




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12幅
清明节手抄报:话说清明
清明节手抄报:清明花雨
清明节手抄报:春天在哪里
清明节手抄报:革命先烈
清明节手抄报:祭奠清明
清明节手抄报:永垂不朽
清明节手抄报:春天的幼苗
清明节黑板报:烈士幕前
清明节手抄报:清明知识小报
清明节手抄报:铭记先人
清明节手抄报:春色满园
清明节手抄报:清时时节

篇五:[三节手抄报]小学生感恩节手抄报内容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英语:Thanksgiving Day)。这是美国Day)。这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旨在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在北美属于一个特别大的节日,特别是对于加拿大人和美国人来说,这个节日特别重要,即使远在异乡的人也都要在节日前赶回去与家人团聚,共庆佳节。不过,加拿大的感恩节和美国的感恩节不在同一天,加拿大的感恩节是在每年10月的第2个星期一,而美国则是在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为什么叫感恩节呢?追根溯源,感恩节是和美洲古代的印第安人有关,特别是和玉米的种植有十分密切的关系。1620年9月6日,一批英国清教徒难以忍受宗教的迫害,搭乘“五月花号”木船驶往美洲。他们在疲劳、饥饿、寒冷和疾病的袭击下在大西洋上漂泊了65天,最后到达北美殖民地的普利茅斯。
  当时正值冬季,气候严寒,田野寂寥。当地印第安人慷慨地拿出贮藏越冬的玉米和土豆,送去猎获的野鸭和火鸡。春天来了,印第安人教他们种植玉米和南瓜,饲养火鸡。白人移民和印第安人建立了亲密的友谊。这年秋季玉米丰收,移民们举行了丰盛的感恩会,用烤火鸡和玉米糕点款待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带着各种玉米制品、烤火鸡、南瓜馅饼、野葡萄以及玉米酒浆等参加晚会,人们欢唱歌舞,通宵达旦。以后在每年玉米收获后的11月底,定居在这里的白人移民都要举行感恩会,家家烤火鸡,烹制玉米食品,款待印第安人。长此以往,这种感恩会就成为一种惯例。
  食物在感恩节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感恩节特色食物有烤火鸡、南瓜馅饼和土豆泥,当然还有很多食物,但是这三种食物最具代表性。
  人人都赞成感恩节大餐必需以烤火鸡为主菜。火鸡在烘烤时要以面包作填料以吸收从中流出来的美味汁液,但烹饪技术常因家庭和地区的不同而各异,应用什么填料也就很难求得一致。

篇六:[三节手抄报]第一次出黑板报_550字


  星期二上课的时候,郭老师叫我们板报小组自己出一期黑板报,这可是我们第一次独立出黑板报,大家都非常紧张。
  下课后,我们便开始讨论板报的内容。有的说画踢足球,有的说画扫地时候的情景,还有的说画堆雪人、打雪仗的场景。最后,板报组长刘盈江说:“学校马上就要举行丢沙包比赛了,我们就画丢沙包吧!”大家听了刘盈江的建议,异口同声地说:“好。”刘盈江让大家各自回家找相关资料,第二天就开始画。
  第二天早晨上学后,大家把图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最后,一致决定用刘盈江的图案。第三节课后,我和刘盈江便开始把组员分为两组——一组画人物,一组画风景。放学后,刘盈江便给画人物的同学发图纸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画的内容,选好后,他们就开始画。
  我画的也是人物,我选的是中间的小姑娘,也是板报人物中唯一的一位女生。这位女生戴着红领巾,穿着学生服,头上还夹一个漂亮的发夹。由于饰品太多,这个人物很难画,我画了半天才画完,结果一看,一只手长一只手短。我把那只长手擦掉后重新画了一只合适的手才把小姑娘画好。
  人物画好后,画风景小组就接着画,风景画好后,这幅板报就完成了。大家看着画好的黑板报,觉得非常满意,便各自回家了。
  下午上学后,四年级的程老师来我们班看黑板报,她夸我们出的板报比四年级的还好。听了程老师的夸奖,大家都非常开心!
  华东交通大学子弟小学三年级:欧阳益知
 

篇七:[三节手抄报]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



  元旦含义
  1、中国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叫“正月初一”。
  定义演变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在我国,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篇八:[三节手抄报]妇女节歌颂母亲手抄报



妇女节歌颂母亲手抄报

扩展阅读文章

手抄报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手抄报推荐文章

手抄报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