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灾区5篇

时间:2018-08-19 来源:日记大全 点击:

玉树灾区篇1:青海玉树地震

曾经的5.12、  
  已经让人心痛不已、
  现在却又重蹈覆辙、
  老天、  
  你是在拿他们的生命开玩笑吗?  
  那我觉得这个玩笑似乎有点过火了吧。  
  中新网4月15日电中,央电视台最新消息,  
  根据青海玉树抗震指挥部报告,  
  青海玉树县7.1级地震已造成617人死亡,  
  失踪313人,9110人受伤,其中970人重伤。  
  在这些人里面,有点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有的却永远骨肉分离,  
  有的却兄弟阴阳俩隔,  
  有点却为了他人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要怎么做?  
  我们能接受这个残忍的现实吗?  
  弱小的心灵能坚持这份煎熬的挫折吗?  
  大自然,我们的天堂之地,却也是如此吗?  
  我甚至带着疑问“ 一次次的艰难还要让我们承受多久?  
  无奈,无助,无能为力,  
  看看那些天真可爱的小孩,  
  没了爸爸妈妈,没了爷爷奶奶,  
  没了最后的依靠,  
  看看那些救援部队上伟大的的人,  
  再看看那些不分昼夜专心为人们治疗的医生……  
  如果这是对我们的惩罚更或者是考验?  
  那我要告诉“ 你 ”我们不会被你打败,  
  我们会与他们挟手共度,我们万众一心,  
  我们会重新来过,就算付出一切”  
  希望大家深出你们的援手,  
  说出我们的心扉,默默祈祷,  
  我们与你们同在。  
  2010 14 7:49分、  
  有的人还在床上伸着懒腰,  
  有的已经在前往工作的地方,  
  有的学生已经在教师里……  
  就在此时,  
  青海玉树县的那一瞬间、  
  当我们听到信息如刀割般的痛楚、  
  青海发生了7.1地震、  
  就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震降临到青海,  
  那一刻,多少人在瞬间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多少人在瞬间被埋入了废墟,  
  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在瞬间支离破碎……  
  面临再次的灾难、  
  我们是否还能用勇气来面对?  
  是否还有这份目光关注他们?  
  是吗?  
  会吗?  
  我们写的好简单,  
  可是要是当时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我还能这样轻而容举的这样说吗?  
  那他们呢?  
  他们是会怎样?  
  对于自然界再次给的考验,  
  大家都很在努力,  
  为了那微弱的生命光线,  
  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我看关注新闻的时候,  
  看到很多让人泪留满面的一幕、  
  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刹那间、  
  第三小学80‰房屋倒塌,  
  现场却是数十名老师徒手挖掘废墟展开救援。  
  老师却说着那么一句话: “ 我们留再多的血,也要救出那些被埋的孩子、  
  多么沉重的一句话,  
  多么让人感到骄傲的一句话,  
  老师我想对你说:  
  你是个伟大的老师,  
  你是值得我学习榜样,  
  你是我们不会忘记的人,  
  一直到14日的晚上9点、  
  共有61名孩子被从废墟中挖出,其中34人死亡。  
  发出灿烂光芒的园丁,  
  为了救自己的学生,  
  使自己的双手血流不止,  
  甚至老师们被那石头压得喘不过气来,  
  甚至老师们的腿都被压断、  
  他们却没有回家看看,  
  而是第一时间拯救学生、  
  天黑了,  
  14日20时,记者拨通第三完小校长尼玛江才的电话。  
  校长用近乎哭喊的声音说:“有30多个孩子死了,天就快黑了,我们没办法了。”  
  14日21时多,校长已经离开学校的救援现场,去联系有关部门对学校进行进一步救援。  
  “今天我们一共从废墟里面挖出来了61个学生,34个学生当场死亡,其余27人还在学校操场上。  
  ”校长说,“那些受伤的孩子现在得不到治疗,我们现在的医疗条件根本没办法救治。”  
  “很多孩子现在都相拥在操场上。那些受伤的孩子现在也在操场上受冻。我必须为他们找来可以遮风挡雨的帐篷!”尼玛江才说,他们没有火源,冷了只能让孩子们抱在一起取暖。  
  据尼玛江才校长粗略估计,该校仍然有200余名学生被埋。  
  一边是死的悲哀,让人唇亡齿寒;  
  一边是生的进取,让人坚持不懈。  
  看到灾难中生死两茫茫的场面、  
  活着的亲人揪心的牵挂,  
  一种震撼的念头就是:  
  “活着,真好,让我们为遇难的不幸人们表示最沉痛的哀悼,  
  向灾区的老百姓们寄以最诚挚的问候,  
  希望他们能直面灾难,坚强的生活下去!  
  人定胜天,  
  相信这世间还有温馨的爱!  
  我们有太多的道义责任,  
  奉献至诚爱心!  
  让我们一起见证天无情人有情的壮举!  
  这样的自然灾难,  
  是一份摆在全中国人面前极其艰难的考卷,  
  还带着血和泪的强烈印痕。  
  但这些既不会模糊我们的视线,  
  也不会麻木我们的神经。  
  它只会催发所有的力量迅速汇聚,  
  只会引领公共责任找到正确指归。  
  那就是,在地震发生后,我们全中国人,众志成城,担当起抗震救灾之大任。    
  最能让人体会到中华儿女一家亲的就是各地的捐款活动了。  
  听到地区遭遇了地震,  
  人们纷纷慷慨解囊,  
  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  
  我们学校也举办了捐款活动,  
  同学们捐款都很踊跃,  
  因为我们关注灾区、  
  心系灾区。  
  尽管我们能出的只是很小的一份力量,  
  但知道我们大家都出这样的一份绵薄之力,  
  凝聚在一起就能把灾难打败;  
  尽管我们的捐款对灾区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但只要我们大家都献出这样的一份爱  
  ,汇集在一起就能变成爱的海洋……  
  我们知道,  
  远在千里之外的同胞需要我们的帮助,  
  我们要心连心,手牵手,肩并肩,共同战胜这场灾难。  
  我相信、  
  那时的一句话、  
  多难也可兴邦,绝地也能反击。  
  让 我们万众一心、  
  让 我们齐头并进、  
  让 我们齐心协力、  
  让 我们陪你们一起迎头而上面对它

玉树灾区篇2:慈善的乐从人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乐从人。我非常爱乐从,因为这个“魅力水乡”孕育了聪明的乐从人,充满爱心的乐从人——

在2010年4月14日,从青海省玉树县传来了一个万分不幸的消息——当地发生了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伤亡人数高达9727人,财产损失3.97亿元。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乐从镇就有一位热心的市民向乐从慈善会捐款500元,为灾区人民表爱心,而乐从各界热心人士都不断地向灾区捐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就读的乐从小学也提出倡议,希望同学们把自己的一份零用钱捐给玉树地震中有需要的同胞们。

仪式当天,老师们和同学们都穿着校服整齐地站在绿茵场上。望着那降半的国旗,想到那受难的同胞,同学们的心都不好受。三分钟的默哀中,大家都十分安静,每个人的心中都在为亡者哀悼,也为生者祈福。

三分钟过去了,每个班的代表拿着班级筹得的现款纷纷走向主席台,把那个装得满满的捐款信封投向捐款箱。那里面装的不只是大家捐给玉树受灾同胞的援助金,还装着乐从人对玉树同胞们满满的关心和爱心。

除了学校,乐从镇的爱心超市也向玉树灾区送去了不计其数的爱心包裹,同时也为玉树地震启动了“玉树灾民抗震救灾生活补贴”项目。

乐从,我的家乡,一个景美、人美的好地方!这里是充满爱和慈善的天堂!

玉树灾区篇3:不朽的玉树

       不朽的玉树                                    
      4月14号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毁了美丽的玉树,但是人间有情,情比金坚。让我们大家一起喊一声玉树加油,格桑花不哭,你们是最坚强的。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张照片,两个灾区儿童竟分食一盒方便面,要知道方便面的营养很低,几乎是没有营养,而且又是一盒方便面,他们能吃饱吗?这是大家共同想问他们的问题。 
      由于吊念日那天上不了网,我从学校回来的时候,看见许多学生,甚至一些大人都在说真是的,他们那里为什么地震,这几年捐出去的钱还少吗?听到这有的人心头不禁一酸,会想如果他们就在像灾区人们一样,又听到刚才的那番话,灾区人们会怎样想,他们又会怎样想。                                
      玉树加油!美丽的格桑花你们是最棒的!

玉树灾区篇4:玉树,明天会更好

时间对岁月,对苍生,对大地再次进行了洗礼。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造成了重大伤亡。地震发生后,为做好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乘飞机前往玉树地震灾区,看望慰问灾区干部群众,实地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也许上帝想要灭亡玉树,也许大地想要摧残玉树,太多的也许太多的伤痛集聚在了玉树,但我相信玉树会长青。
  神州大地,历经磨练。经得起伤痛的考验,记得5。12的汶川地震举国同悲。那时的我也曾落泪,我想为什么上苍要带走这么多无辜的生命,为什么大地会如此抖动,为什么,我不知道。但这次玉树的震颤使我朦胧的懂得,懂得了生命的含义。也许是有了生命的存在引起了上天的不满,也许是上天对我们的考验。我相信,神州大地经得起考验,我更加相信,玉树会长青。
  万物生灵,不会毁灭。经得起时间的洗礼,地震已经过去了数天,生命的钟表依旧在延续。风,断续吟怀;雨,依旧飘扬。我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生命的最佳救援时刻已经过去,但我们没有放弃,我们相信生命的最后一秒得等我们自己喊停。我们会摆脱这一切的,法罗门说过“一切都会过去”,我想把这一句话送给玉树的同胞,相信我们的能力,相信我们强大的祖国,相信玉树会长青。
  逝者离去,成为永恒。经的起心灵的抨击,在这场灾难面前,我们大悲,国旗降半旗,表明的是我们对生命的尊敬,表明的是我们对逝者的尊敬,表明的是我们对心灵的尊敬。我们放飞了千纸鹤,我们洒下了格樱花,我们会相信去天国的路上会有常青的玉树,我们更加相信玉树会在漫漫人生的路上长青。不倒的玉树送我们希望,我更愿意我们的希望会造就一片玉树林。
  春天来了,在我们的面前是生机,是美好明天的希望,是一切幸福的开始。玉树,一个可以是梦开始的地方,当然更应该是一个能够将梦延续的地方。我坚信,格樱花不落,玉树不倒。
  威海市第三中学高一:邵龙涛

玉树灾区篇5:玉树.加油

大喜和大悲为何总要如此巧合地纠结在一起:奥运前,我们痛哉汶川;世博前,我们泪望玉树。
不是迷信什么,只是觉得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清醒着:生活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但生活从来也不会完全尽如人意。欣喜往往是预料之中的,而灾难和悲伤却总是突然来袭。
玉树,和两年前的汶川一样,一个原本并不为人所熟悉的地方猛地闯进了所有中国人的视线,然后,聚集起所有的目光和悲伤。这是我们最不愿意接受的现实,可必须面对。又因汶川在前,所以这一次,悲伤依然,但已经不那么慌张。
悲剧总会陆续上演,但没有一次悲剧是对上一次的重复。所以,玉树的救援依然面临着困难,4000米的高海拔,冷如寒冬的气温,脆弱的交通,语言的障碍,还有原本就存在的贫困。但毕竟是在汶川之后,我们依然看到了这一次生命大救援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进步。何为重?何为轻?何为缓?何为急?救援工作的展开多了份理性和从容。比如,当地政府暂时让一腔热血的志愿停下脚步,因为,有限的交通“生命通道”要为救援者和最需要的救援物资而开。
倒不是急着为救援叫好。如果灾难都不足以让人警醒并成长,那就不是进步而是退化了。更何况,面对所有有希望继续延续的生命,我们真的希望救援工作能不断地让我们叫出好来,尽管这样的事更应发生在地震救援完成之后。
眼下,拯救生命,是当务之急。也正如xxx的指示所说,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生命无价。
有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想做些什么,但这中间的不少人可能最后又什么都没做,只是在心头默默地为玉树祈愿。其实这已经挺让人温暖的,却又总让人觉得还不够。
有关方面呼吁说灾区急需棉被和棉衣等物资。我相信有很多人有这方面的物资并且也愿意捐出来,但却因为不知道往那儿捐,或是知道却因为觉得麻烦,还或者是实在腾不出时间来送过去。因此,对于有关部门来说,不能只是给出几个捐款账号就可以的。是否能把捐赠点摆到街头巷边,是否能组织街道居委会等基层部门和志愿者弄几个热线电话,然后根据捐赠情况能分区域分时段去收取。这对于志愿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说一腔热血冲到最前线才叫志愿者。志愿精神原本就是一种义务奉献的精神,更多的是,这种服务往往是在幕后默默完成的。
而这样的一些有规划、合理安排的捐赠和志愿服务是否应该在经历了汶川之痛后就应该形成一种机制了呢?至少不应该是每当一次新的灾难来袭时,我们在展开救援等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总在懊丧:我们为什么没有准备得更好,而我们原本可以做到。
玉树遭受重创的时候,其实离汶川之殇两周年已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这个时候我们真的应该多想想汶川。不是为了去增添感伤,而是通过回望来发现我们哪些方面的工作可以准备得更好,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我们的心理救援可否准备好了,因为在度过生命救援的“黄金24小时”后,心理救援对遭受身心重创的人们来说也同样重要。再比如后期安置工作是否能更早地进行准备,样板房和各种生活用品是否都能尽可能地提前到位?
汶川之伤尚未愈合,玉树又添新的创痛。每逢天灾骤降,人心的热度顿时升温。大灾有大爱,爱心暖人心,这真的是我们这个民族非常可爱的地方。每每这个时候,因灾难而生的悲痛和因爱心而生的感动相互交织,一起揪着人的心。也每每在这个时候,我总在想,是否灾难能少一点,而爱心和温暖却常在。比如能少一些王家岭的悲剧,多一些我们对于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弱势群体的关注。
显然,天灾的到来是不大可能会我的这种愿望而中止的,但每个人的爱心也不能因此而多一些吗?而能更常态化一点吗?其实未必要时常捐款捐物,更多的时候只需要我们不要冷眼相待,只需要多投入一点关注,然后做一些举手之劳的帮助。而我的这点愿望又何尝不是很多人的所想呢?
泪望玉树,惟愿生命的奇迹能更多地出现,愿所有的生者都坚韧,逝者皆安息,不抛弃不放弃。回想汶川,惟愿我们能以更好的生活状态告慰亡者,愿人间温情常在,爱心永驻,不冷漠放眼世界, 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唯有团结的民族可以在灾难的锤炼中变得更坚强。玉树地震已经成为一场生命的劫难, 但现在的救援行动都将化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可以告慰死者, 可以提醒后人。
  14日早晨, 青海玉树。7。1级地震突如其来, 宁静的小城在重创之下一片狼藉。尘土满面的孩子, 低垂着脑袋被抱出废墟, 模糊的图像却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灾难再次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军队武警公安民政医疗等各个部门迅速行动, 投入到了紧张的救援中。与此同时, 个人、企业、民间组织也开始自发地捐款捐物, 爱心正源源不断地涌向灾区, 和死神进行赛跑。经历了两年前汶川大地震的磨炼, 无论是政府, 还是民众, 都有了更丰富的经验去应对自然灾害。这让我们在悲伤中感到些许欣慰。
  尽管科技日渐发达, 地震仍然不可预知。面对天灾, 一个伟大的民族应该坚强挺立, 也应该不断进步。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 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汶川大地震之后, 防震减灾法获得通过, 已经于2009年5月实施, 应急救灾被纳入了法治轨道。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 公民精神随之成长, 很多人自发地为灾区的规划出谋划策, 对应该用于重建的财物进行舆论监督。巨大的社会进步有目共睹, 我们相信这些会在玉树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得到体现。
  放眼世界, 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唯有团结的民族可以在灾难的锤炼中变得更坚强。两年前, 汶川大地震以前所未有的破坏力, 使得桥梁断裂、楼宇坍塌, 可是中国人没有被击倒。三岁的小男孩躺在担架上向救援者敬礼, 年轻的警察妈妈敞开怀抱为失去母亲的婴儿哺乳, 至今我们还清晰地记得这些细节。更忘不了举国默哀的三分钟结束后, 天安门广场上那经久不息的加油声, 那一刻13亿人的心凝聚在了一起。在齐心协力的救援中, 人与人的隔膜打开了, 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新的认识, 整个社会焕发出更强大的活力。可以说, 灾难之后的记忆强化了国民的忧患意识, 提高了社会的应急能力, 所以今天我们能以最高的效率进行震后救援。
  在灾难面前, 坚持以人为本, 中国曾经创造了救援的奇迹。我们也期冀另一种奇迹能在将来出现, 那就是大灾化为小难或者是有灾无难。这需要全体民众继续弘扬"汶川精神", 强化忧患意识。
  玉树地震已经成为一场生命的劫难, 但现在的救援行动都将化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可以告慰死者, 可以提醒后人。

扩展阅读文章

日记大全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日记大全推荐文章

日记大全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