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诗句6篇
第一篇鸟的诗句:报恩鸟
怪鸟报恩
明朝永乐年间,河内县有一私塾先生,名叫薛不扬。
这天早上,薛不扬经过一个柳树桩,听到树桩里发出一阵“噗噗”声。薛不扬蹲下身子,从树桩里拽出只身形硕大的鸟。这鸟是中了捕鸟人在洞里下的套子。
大鸟模样怪异:红色的眼睑,金色的尾羽,背部墨绿,腹下却是一片白。薛不扬从未见过这种鸟,正诧异,忽见大鸟眼里流出泪,朝他不停哀鸣。他觉得鸟有灵性,想了想,把套子解开,放飞了这只鸟。
过了段时间,河内县发生了虫灾,几日工夫,麦田被啃食个精光。虫灾使不少人背井离乡,私塾散了,薛不扬也打算远走他乡。
这日,薛不扬在家收拾行李,妻子薛氏兴冲冲跑进来,说在院子的草垛里发现了几个鸡蛋。薛不扬随妻子到了柴房旁的草垛前,果然看到了三个白花花的鸡蛋。薛不扬听见墙头上响起了鸟叫声,抬头望去,一只红眼睑白肚子的大鸟在鸣叫,他一眼认出,是自己前些日子放飞的大鸟。
“大鸟是报恩来了!”薛不扬不由连连感慨。
这之后,每日草垛里都会多出几个蛋。有时大鸟独个飞来,见了薛不扬就鸣叫几声向院外飞,薛不扬一路小跑跟上去,大鸟总能把他带到一些动物的尸体旁,有时是只野兔,有时是只野鸡。就这样,薛不扬没有背井离乡,在大鸟的帮助下,倒也度过了饥荒。
虫灾后,薛不扬重回私塾教书,大鸟成了薛不扬家的常客。在家时,薛不扬总会执笔蘸清水到院中一块青石上写诗,每每此时,大鸟都蹲在墙头饶有兴味地看。
这天,薛不扬出门买纸墨笔砚,遇到熟人,被邀去喝了顿酒,回家时已暮色苍茫。薛不扬借着酒劲,拿出刚买的笔砚,在离家不远的墙上挥毫起来,尽兴之后才摇摇晃晃地回到了家中。
第二日早上,薛不扬醒来,猛地想起昨晚写的诗,心中暗道不好。原来,他写的是前朝重臣方孝孺的两句诗:“花前饮酒无与俦,酒酣意气轻王侯。”方孝孺誓死忠于前朝皇帝,结果被当朝皇上朱棣处死,并株连十族。因此,与方孝孺有关的文字不能碰,否则会掉脑袋。
薛不扬一下冒出冷汗,只好暗暗希望相安无事。但半晌时分,两名捕快还是闯进塾堂,不由分说把薛不扬押了出去。
妻子薛氏大惊,忙问个究竟,捕快说有人检举薛不扬题反诗。
到了县衙,知县望着跪在地上的薛不扬,不紧不慢地问:“本官问你,为何题反诗?”
薛不扬咬紧牙关说:“大人,那反诗并非小人所题!”
听了薛不扬的答话,知县逼问:“河内县有几人能写出那么端庄的字?何况那墙离你家不远!”
薛不扬不露声色:“小民不知,有笔迹相似之人也很正常。”
听了薛不扬的辩解,县官冷笑着准备动刑逼供。此时,门外衙役跑上堂来,向知县禀报:“大人,衙门外有群鸟在题诗!”
知县纳闷地出了县衙,立时惊得张大了嘴巴,只见县衙高墙之上,一群鸟在展翅飞舞,它们的喙子中都衔着一团黑色的破布团。领头的是只红眼睑白肚子的大鸟,舞着翅膀将喙子对准墙划出一道墨线,其余的鸟都用衔着的布团,整齐有序地依次将大鸟划出的墨线描粗描重。一会儿的工夫,墙上便显出了一句诗:“花前饮酒无与俦。”
“鸟竟然会写诗!”围观的人们都惊叫起来。
衙役们从地上捡起石子土块朝鸟群掷去,大鸟用力扇了几下翅膀,“忽”的一下飞跑了。
驯鸟作诗
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群鸟留下的诗句上,有人细瞅了会儿,说道:“莫非,墙上的诗句也是这群鸟写的不成,瞧那字迹很是相仿!”
会题诗的鸟飞走了,薛不扬又死不招供,知县只好回头再审。
第二日下午上了大堂,薛不扬却冷不丁听知县说了句:“塾师薛不扬,即刻起重返自由之身!条件是,你得帮本官驯化一只鸟。”说着,派人从大堂后提出一只大鸟笼,鸟笼子里装着的,正是那红眼睑的大鸟。县官笑了笑,说:“明日开始,你就到衙门来教化这只鸟。”
薛不扬到家之后,妻子薛氏止不住喜极而泣。薛不扬顾不上安慰妻子,便急问怎么回事。
妻子薛氏告诉薛不扬,他被官差押着出了家门之后,过没多久便见大鸟带领着一群鸟儿飞来,那些鸟的喙子都衔着一团絮状破布团,它们从敞开的窗口飞进屋子,将所衔的东西吐到书案上的砚台里,逐个翻滚搅和,又一一叼走,飞了出去。后来,官差到家中要挟,让她要么将大鸟交于官府,要么舍了夫君。思忖再三,她只好在大鸟再次飞来时,借抚摸它的机会,将大鸟捉住,送给了官府。
整整一宿,薛不扬都没睡好,他想责骂妻子薛氏,可想到妻子也是为了救自己,只能暗自神伤。
第二日早起,他便赶到县衙,迫不及待地见了大鸟。笼中的大鸟缩着头,精神不振,当见到薛不扬时,立马扬起了头,发出悲伤的哀鸣,薛不扬眼中的泪,不禁流了下来。一旁的知县拍了拍手,说:“好一个人鸟情深!本官给你与鸟增进感情的机会,继续驯化这只鸟,不能写反诗,而应多写好诗。”
原来,知县要将大鸟作为贡品,在朱棣皇帝大寿时献到京城去。知县又说:“若鸟被你放走,反诗之事自然会落你头上,好自为之。”
薛不扬让大鸟衔了块湿布作笔,随他一起写字。写了几个字,薛不扬惊诧地发现,大鸟能将他所写的字一一临写下来,笔迹颇为老练。薛不扬一思索,恍然大悟:大鸟先前常在院墙上看他蘸水写字,看得久了,已经悟到了写字的技法。
大鸟天资聪慧,没多久,就学会了许多赞颂皇帝的诗文。
奇鸟重情
知县挑了个日子,将大鸟送往京城。路上又发生了一件奇事:行有三五里地,忽然飞来一大片鸟,严严实实遮住了鸟笼上方,群鸟朝着护送大鸟的官差们啄了下去,几名官差顿时鲜血淋漓。这时,只听笼中大鸟发出一长串高昂急切的嘶鸣,群鸟听到大鸟的嘶鸣,随即将队形收拢,在上空盘旋两圈之后,飞走了。经过这场风波,大鸟总算被送到了京城。
薛不扬听到这个消息,认定此鸟非同小可,必定是鸟中之王。他后悔自己喝酒铸错,竟连累了一只如此有灵性的鸟王为自己扛罪。
薛不扬前思后想,做了个惊人举动—休掉妻子,又与族人断绝关系。做完这些,薛不扬便去往京城。到了京城,薛不扬在一家酒楼找了份打杂的差事,从食客们口中,他时不时可以探听到大鸟的事。有人说大鸟住在金屋子里,有画师专门给鸟画像;还有人说大鸟见了朱棣皇帝,用喙子写了句“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很讨朱棣喜爱。
得知大鸟无碍,薛不扬放了心。这天,薛不扬听到食客议论,说街上贴出皇榜,大鸟生了重病,御医无计可施,重金寻人给鸟治病。薛不扬一惊,毫不犹豫去揭了榜。
薛不扬进了宫,在太监的带领下,到了个绿荫掩隐映的院子里,院门口牌子上题着“奇鸟苑”,廊下有个巨大的金色鸟笼。笼子分为几个部分,每个空间外都悬挂着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分别写着:寝室、餐室、书室。
金色的笼子里,大鸟颓丧地趴着。大鸟瞥到了薛不扬,顿时双眼放光,叫了几声。
这时,只听一个细细的声音传了过来:“这鸟得了什么病?”
听太监发问,薛不扬赶忙回答说:“是心病!”
那太监轻轻地拂了拂手:“我头次听说鸟也会得心病。那你可有方子医治?”
薛不扬稍稍抬起头,说:“需要陪聊!”
太监“呵呵呵”一阵笑,说:“亏你想得出!”太监瞅了瞅薛不扬,“那你先试试,如果奏效,本公公可以奏请圣上,封你为陪聊师!”
一个时辰后太监再来,大鸟已精神焕发,胃口也恢复了。就这样,薛不扬当上了奇鸟苑的陪聊师。
转眼,数月过去,北京城下了一场厚厚的大雪,薛不扬站在雪地里哈着气,时不时和笼里的大鸟说着话:“若不是我醉酒题诗,你也不会失去自由。委屈你了……”
正说着,大鸟忽然竖起脖子,叫了起来,薛不扬一回头,看到奇鸟苑门口,一个身着金色龙袍的人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威严的声音传了过来:“朕早该料到你和这鸟是旧相识。说,怎么回事!”
薛不扬“扑通”一声跪倒在雪地上,斗胆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他还特意提到,上京前已与妻子和族人割断了关系。
朱棣叹道:“幸好它是只鸟,若是人,指不定又是个方孝孺!”
听皇帝说起方孝孺,薛不扬直觉得心口“怦怦”地跳。但接下去,他又听到朱棣说:“朕虽然株了方孝孺十族,从心底来讲,朕还是敬佩其心!方才听你所言,这鸟是鸟中之王,竟能舍掉王位来报恩,实在让朕敬重。朕留着这只鸟,不仅因为它能写字,而是许多话,朕只能说给它听。它听完了,能根据朕的心情,给朕题上几句舒心的诗,其实它是朕的陪聊师哪。看在这鸟情义忠厚的分上,朕恕你无罪!”
不日,薛不扬与大鸟双双启程回河内县……
第二篇鸟的诗句:五年级诗歌 我是一只小鸟
我,是一只小鸟,
飞翔在天空中,
即使困难重重,
也不轻言放弃,
为了那渺小的理想,
也要迎风而上。
在天空中,
我感觉到一丝的甜,
甜的是我可以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的飞翔。
在天空中,
我感觉到一丝的美,
美的是我可以将秀丽的
景色尽收眼底。
我,是一只小鸟,
我可以飞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我可以栖息在任何一个地方,
自由自在,随遇而安,
为了理想,不折不挠地翱翔
在属于我的世界,
那一片天空......
第三篇鸟的诗句:好句:描写“雪”的古诗句精选(一)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
第四篇鸟的诗句:关于收获的作文500字 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歌的海洋里,游动的鱼儿倾诉着对诗歌的赞美;诗歌的天空中,求知的鸟儿展翅翱翔。我们好似这一只只鸟、一条条鱼,徜徉在诗歌亲切的怀抱,迷醉在诗歌的芬芳。闻着“凌寒独自开”的幽幽清香,踏着“槲叶落山路”的浓浓秋意,轻叩起诗歌的大门,打开那“满园春色”映日荷花”……
在秋意正浓之际,六(2)班的同学们走进了“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单元,在学习的第一天,我们便开始了学习计划的筹备。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到了各自的小组,拿到了自己的任务。我负责的方面是ppt的制作,在分配任务的时候,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这第一次活动,迎接我们的是团队的合作与负责的态度。
如果说刚才只是序幕,那接下来就是正剧了,我们切入了主题——学习。
打开那充满香气的书本,映入眼帘的是那“杨柳依依”的灿烂春光,“雨雪霏霏”的悲怆。这一课,留给我的是与诗人感同身受的回忆。这一课,我学到的不止是诗,还有读诗的方法——联系是人的处境,与诗人产生共鸣。这一方法令我受益无穷。在学习《春夜喜雨》的时候,我从诗句中知道了这场雨是及时的、柔和的、无声的的春雨,再进一步就不难体会到作者对雨的喜爱,细细品味,“知”字和“乃”,一呼一应,诗人喜悦的心情跃然纸上。最后一句则把喜悦推向高潮,那是作者对雨后花城的遐想与憧憬,照这样的理解一步一步走下来,全诗的意思如电影一样放映,读诗解也就容易多了。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收获的东西不止是这些,读诗写诗的乐趣更是写不尽道不完,这次的活动经历一定会久久印在我的脑海。
第五篇鸟的诗句:坐看王维的桂花落—关于读王维的诗的读后感作文
桂花是诗里最安静的花。所以,王维《鸟鸣涧》说的是鸟但写得绝的却是桂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出鸟,时鸣春涧中。”人心闲淡才能见桂花轻落,轻落的桂花才能让夜色更加宁静……
王维一直喜欢桂花,送朋友走时,用桂花计算分别的日子:“城隅一分手,几日还相见。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而看到喜欢的茱萸也要用桂花来比较:“幸与从桂花,窗前秋向月。”但是这样的桂花落,王维直到晚年才算是真的听见。
我喜欢王维,不在于他可以把桂花写得这么静,而在于他看到“如是桂花落”的心境。
王维是一朵安静而芬芳的桂花,他在作诗给孟浩然:“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醉舍田舍洒,笑诗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献子虚。”这样一首诗,便将王维淡泊名利,追求恬淡的生活态度跃然纸上。
王维奉旨出兵边塞,在目睹遥声过渍的沙漠,他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是一个心中有佛的人,无论是看见茫茫沙漠还是淡雅的桂花,他的心里都能衬出那份宁静。
到了晚年的王维,更是把自己的心交给佛。因为他知道只有从心底永远淡出名利,才能真正闲看桂花落。此时的他由“兴来自当往,胜事如自空”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落”。他的心彻底与佛融为一体了。
我喜欢王维,喜欢他的寂静,喜欢他对桂花的低吟浅唱,喜欢他对桂花的洒脱宁静。
第六篇鸟的诗句:诗歌200字 云的畅想
一
飘
是游子归乡的期盼
天空旷远
梦想以光速传递
千年的光阴在鸟的翅膀里
渡到了朝霞的身边
呐喊从冰花的碎裂里蹦开
雪的舞姿
曼妙的飞入海里
浪
一波又一波
日出
透过风月的镜冉冉升起
映红岛屿的爱情
云的脚步
迈过时间的极限跋涉
二
身躯和柳絮一起飘
游子的心从母亲的臂湾
撑开飞翔的翅膀
出生的云朵
有一个美丽的梦
在第一束阳光的启动
海是驿站
精卫鸟衔着思念
把一波又一波浪潮
变成壁垒和家园
对岸的月色
开出灿烂的星花
荡漾天空的笑颜
那一刻云的心
散在了漂浮的颤抖里
随红叶的声音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