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4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篇1:食品安全作文500字 我心中的食品安全
“手抓饼”、“烤肠”……,每到放学,学校前面的小吃摊吆喝声便响起。同学们一出校门就蜂拥而上,有的自己掏钱,有的家长陪同,几乎人手一份或几份小摊食品,尤其是油炸食品。虽然美味,可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啊。从面粉、肉,到烹饪的油,再到小吃摊主的健康,每一项都得不到保障。每每看到这个场景,我都想冲上去大声说:“你们别吃了,这些东西都有害健康啊!”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几年,随着祖国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却完全忽视了食品安全的问题,注水猪肉、地沟油、打了生长素的蔬菜、泡了膨大剂的水果……时常会出现在我们的食物中。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身体已被这些劣质食品所侵害。
让我对劣质食品彻底的深恶痛绝,是四年前,外公患上了肺癌,医生说:浑浊的空气,不安全的食品,不良的习惯,都是导致我国癌症病人逐年增多的重要因素。从此以后,妈妈再也不让我吃垃圾零食、饮料等等。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是保障生命的根本,“健康”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为了生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重视“健康”,不重视食品安全。
要抓好食品安全,除了国家对法律法规、检验检测体系的不断完善,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思想源头上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尽管我们管不了别人的良心,但管得了自己的嘴巴,只要我们携起手来,抵制不良商贩,抵制有害食品,一起努力共筑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篇2:2017全国卷Ⅰ高考满分作文800字 一碗一筷诠中华
白落梅曾写道:“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尝难尽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句“民以食为天”竟令无数文人骚客、权贵宠臣、普通百姓竟折腰,不妨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古来便有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如今“蒸煮炒焖炖”,火的使用,让中国人的餐桌走向多元。而这,恰好体现了古人们的创新精神。倘若没有创新思维,又怎会有火苗的出现?又怎会有火种的保留?“食色,性也。”儒家先哲早已道出国人性格真谛。
食物承载的还有人们的性情。广东人好喝汤,正如广东人的性格,温润谦和;四川人爱吃辣,也恰体现了川妹子、川哥哥们的好爽直率;京城烤鸭色泽金黄,制作讲究,不正是京城“老炮儿”们谨慎机智的最好表现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酸甜苦辣咸,五味全。五味构成一桌满汉全席,菜式多样,人也多样,中国人就是如此多元。
食物上多依附的不乏中华传统。元旦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食物们的名称由于谐音也被用来传递美好愿景——年年有“鱼”,汤“圆”团圆??这些都体现了先人们卓越的智慧以及虔诚的美好祝愿。
然而,正如《月亮与六便士》所言:“任何硬币都有正反面。”在食品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其背后透露出的一些弊端也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不知从何时起,三鹿奶粉开始代替了三聚氰胺,红心鸭蛋成为了苏丹红浆液的代名词,虾不只是虾,而是注胶虾??渐渐地,人们谈“食”色变,浮云蔽目,食物难辨好恶,这正折射出今日中国个别商家眼里唯利是图,罔顾他人安全,实在是“利欲催人万火牛”,悲哉!
所幸中华民族没有放弃抵抗。食品监管力度的加大、有关法律的出台、执法程序的严格??均在扼杀着不良商家的坏念头。最终,蔽目浮云将被吹薄,也不再会因为“不见长安”而发愁了。
装盛中华美食的瓷碗,素胚勾勒出细致纹路,碗身描绘艳丽的花,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手艺传承,历史沉淀;夹食中华美食所用木筷,竹香仍溢,挺直坚韧,恰如中华民族性格刚直正义,不阿不谀。
中华美食折射的,除了文化还有人性;烹饪方式的改进始发于人们的创新思维,源起于人民精益求精的追求;“纵有安全小隐患,重典治理安人心”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责任心之强大。捧起一碗,执起一筷,于色香味俱全的中华美食中,歆享中国特色中国味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篇3:写事作文600字 我与食堂那些事儿
伴随着一声清脆悦耳的“叮铃铃”的下课声;伴随着老师铿锵有力的“下课”的话语;伴随着同学们吵吵闹闹的“啊啊”吵闹声。我想,我们的午间到了。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那么现在,我该去吃饭了!
在食堂吃饭,就是有一点不好,要等人齐了才能开饭。而我们这桌又有一人到得特别晚,有次肚子君都“咕咕”的开始抗议了。
但是,既然在食堂吃饭,那不得不说得是那美味的菜了。我们这桌很是喜欢油炸鸡腿,那天,刚刚走进大门,就看见桌子上那盘金灿灿的鸡腿了。我大步向前,想在众人之前夹到一个最棒的,可天不如意!在马上夹到的时候,有一双筷子闯进了我的视野,也夹住了“那块肥肉”,抬头一看是印佳雯。“这是我先夹到的!”我抗议道。“不,是我先夹到的!”印佳雯也不甘示弱。······“好吧,石头剪刀布怎么样?”“嗯!”经过三局两胜之后,我“班师回朝”。
再等了一会会之后,我们开饭了。我看着我那“战利品”心里一阵得意。夹起来就一大口,鸡腿香香的味、脆脆的皮、嫩嫩的肉、香脆质嫩,咬下去,满嘴都是鸡香味,还有点辣辣的、麻麻的,许多的味道停留在唇齿之间,让人回味无穷。吃到美食的我,真是心情大好。
在我吃完鸡腿之后,又把“矛头‘指向了了那另一碗菜——藕。看着那藕,香香的,棒棒的样子,就让人忍不住咬上一口,于是便夹起来,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不知是藕本身好吃,还是看我吃得那么香,大家一下子都来吃了,先是一个两个,后来便多了。真可谓是食场如战场。夹到的,夹到多的,兴高采烈;没夹到得,夹到少的,垂头丧气。这让我一下子夹不到了,只能加入混战,最后却只夹到了一点点。哎!这让我发现了,所有东西抢的才是最好的,难道不是吗?
在食堂里,我收获了可口的美食,得到了纯真的友情,发现了朋友的谦让,食堂可真是个温馨的地方。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篇4:介绍风味食品的作文900字 舌尖上的美味——蟹黄汤包
介绍风味食品的作文900字 舌尖上的美味——蟹黄汤包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鸭,西安的羊肉泡馍,内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过桥米线,山西的刀削面……从宴会上的正餐大菜,到街头村边的风味小吃,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在我的老家靖江,蟹黄汤包那可是无人不晓啊!
10月1日,我准备去品尝一下这舌尖上的美味。天空澄碧,纤云不染,和风送暖,时而还飘来阵阵秋香,让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终于来到了鸿运楼。我走进饭店,左看右找,就是找不到哪里做汤包,大概是怕有人来偷学了手艺。 瞧!一笼蟹黄汤包端了进来,还没上桌,我就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香味,一下就被引起了食欲。蟹黄汤包放在蒸笼里蒸熟后,呈半透明状,像一个个可以捏出水来的小孩子的脸,可爱极了!上面尖尖的,看上去像一把没有柄的白色雨伞。皮很薄,有一种一碰就破的感觉。事实上,无论你用多大的劲摇,里面的汤汁都流不出来。这时,服务员又端上了几个盘子,里面装着酸醋和姜丝,黑的与黄的搭配在一起,真是漂亮!看着眼前一个个晶莹剔透的汤包,你可千万不要急着下口,不然可要出洋相的。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来靖江品尝汤包,汤包一上桌,抓起一只张嘴就咬,结果一股汤汁直射出来,烫得他手足无措,由于味道太鲜美,手中的汤包又不愿意丢,急忙用嘴吮袖子上的汤,结果汤包中的汤甩到半背,所以后人留下了“乾隆吃汤包甩到半背”的佳话。后来,店里的伙计教给他一道口诀,叫做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 ,一试之下,果然灵光。蟹黄汤包的吃法真是与众不同,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先在皮上用牙签点一小孔,霎时,汤包散发出缕缕清香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吸到里面的蟹汤。汤到口中,不咸不淡,味道适中,汤水入肚,口中仍残留着一丝余香,可口极了。吸完美味的汤汁后,我咬了一口金黄的蟹黄,又带着鲜美的肉馅和薄薄的面皮,顿时,螃蟹的香味加上汤汁的鲜美钻进了我的心中。很快,一只汤包就被我消灭了。
据我了解,制作蟹黄汤包的工序多达33道!需要取蟹黄与肉冻为主料,辅以鸡丁、虾米、竹笋、绍酒等20余种原料拌匀作馅。在盆里把面揉成团,然后将面从盆中取出,放在手上不停的揉,再切下一小块搓成细条,取小截擀成大小适中的原皮,再用小勺挖适合的馅,均匀的铺在皮上,捏成酒蛊大的包子,放入笼中,用急火蒸熟。出笼时,透过腾腾热气,可见包内蟹黄汁上下滚动,整个汤包犹如透明晶花。这时,技术高超的大师傅将汤包迅速撮入碟中,其动作只能在瞬间完成,否则汤汁将全部泻出,那口感也就差远了。
听了我的介绍,你心动了吗?尝一尝,就知道,蟹黄汤包名不虚传,不愧为天下之美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