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坯6篇
土坯篇(1):变化
我还小的时候,最讨厌去的地方就是爸爸的老家——赵湾,因为通往那里的路是坑坑洼洼的,每次到家时已经是头晕目眩,一路上全是低矮的土坯房,那里的人一个个都灰头土脸的,没有笑容,也没有生气,整天只知道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小孩子们也没什么好玩的游戏,要么帮家人做农活,要么就是几个一群玩过家家......吃过晚饭,差不多就准备睡觉了。所以我最讨厌去那里。
现在,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爸爸的老家——赵湾,因为通往那里的路平坦笔直,一路上全是漂亮的小洋楼了,人们一个个精神焕发,干完农活之余还会弄一些民间工艺,如:刺绣、十字绣、手工编织等,小孩子们放学了就在一起学弹琴、绘画,还有弹古筝的呢。晚饭后人们要么看看电视上上网,要么就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论种植、养殖技术。所以我最喜欢去那里了。
咦?是什么改变了赵湾,一阵暖暖的春风吹来:因为改革大开放,乡村旧貌换新颜!
土坯篇(2):神话故事 河神娶妻
战国时,魏文侯派西门豹出任邺城令。他一到任,便四处察访。
一天,西门豹私访来到漳河南岸的永乐埔(当时的码头集镇,今河南省安阳县丰乐镇),见这里田地荒芜,镇上许多人家的门窗都用土坯垒了起来,感到奇怪。找人询问原因,都是摇摇头,不愿答话。西门豹很是纳闷。
他在镇子里走了一遭,出来碰上一个正在割草的老汉,便凑了过去,说:“老大伯,趁趁火。”说着拿出自己的长杆子烟袋吸了起来。他们拉了一阵子呱,西门豹问:“老大伯,这里田地荒芜,不少人家封门闭户是咋回事呀?”老汉叹了口气,看看四下没人,才向西门豹讲了河神娶妻的事。
原来这地方有个风俗,就是每年要从镇上选出一个姑娘,六月二十四日这天,让她坐上纸扎的彩船,送进漳河,嫁给河神为妻。如若不这样办,传说河神就要发大水,冲毁田地,淹死百姓。谁来办这个事呢?就是镇里的巫婆和各行各业的社首。巫婆共有三个,百姓称她们大神头、二神头、三神头。每年麦收以后,神头和社首们便向百姓派粮派款,准备为河神娶妻。然后,他们便到有姑娘的人家,挨门挨户挑选,说是挑选,不过是走走过场,其实他们心中早打定了主意。谁家给他们送了银两,他们就说那家姑娘长得不俊,或说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河神不愿意要,故意不选中。挑来挑去,年年给河神送的都是没钱行贿的穷苦人家的女子。儿女是娘身上的肉,谁家的亲生骨肉愿往河里投呢?有姑娘的穷苦人家,都怕女儿被选中了,只好封门闭户,逃往外乡。
西门豹听罢,点了点头,又问:“老大伯,今年河神还要娶妻吗?”
“娶——!”老人低下了头,暗暗流泪,“现在不是六月中旬嘛,钱也收啦,人也选啦。苦命的姑娘独个住在一间小屋里,要梳洗打扮,斋戒七天,单等二十四日一到……”老汉说到这里,泣不成声地哭了起来。
原来他说的苦命的姑娘就是他的孙女。
西门豹问明了情况,决心破除这种陋俗。临走,他对老汉说:“老大伯,河神娶妻那天,我也要来为那苦命的姑娘送行啊!”
六月二十四日这天,四面八方的人群齐来观看河神娶妻。一只纸扎的彩船,放在漳河岸边,待到午时,便要把选来的女子送入水中。
约莫到了巳时,忽听有人报道:“西门大夫来给河神贺喜啦!”
这一下可把那些神头、社首们高兴坏啦!他们知道百姓吃够了河神娶妻的苦,只是敢怒而不敢言;怕一旦被戳破骗局,不好收场。西门大夫这一来就好啦,当官的也来贺喜,哪个还敢说三道四!于是忙派人在河边搭起凉棚,摆上桌椅,准备好茶水,恭候西门大夫驾到。
不一会儿,西门豹带着一队人马,抬着整猪整羊来了,神头、社首们一齐叩头迎接。
西门豹坐在凉棚底下,看着神头、社首们说道:“今天河神娶妻,我特来进贡贺喜。但不知你们挑选的女子长得咋样?叫过来瞧瞧吧!”神头、社首们不敢怠慢,忙招呼人把选定的女子领了过来。西门豹一看,摇了摇头,说:“这姑娘长得不俊哪!我给河神另选了一个,比这个长得好,换换送去行不行啊?”神头、社首们个个点头哈腰,连声说“行!行!”西门豹叹了口气,又说:“看来咱们的话都好说,可不知河神愿意不愿意呀!谁去跟河神商量呢?”
一听说要跟河神商量,神头、社首们都瞪了眼,谁也不敢吭声。
西门豹看他们都不说话,喊道:“大神头,委屈你走一趟吧!”大神头还在发愣,两名武士上去扯胳膊拉腿,“噗通”一声,扔进河里。
停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咋不见大神头回来呀?这河神的话还怪难说哩!二神头,麻烦你再去催催!”两名武士又把二神头扔进河里。
又停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大神头、二神头都不回来,三神头,你……”西门豹还没把话说完,三神头知道轮着她啦,“噗通”往地上一跪:“我的大老爷呀,你就饶了我这条命吧!那都是假的呀……”
社首们一看露了底,一个个趴在地上磕响头,苦苦哀求饶命。这时,只见割草的那个老汉满面热泪,从人群中走出来,拉着他的孙女,一齐跪在西门豹面前,拜谢救命之恩。百姓们也都跪下给西门豹叩头。
破除了河神娶妻的陋俗,西门豹没收了神头、社首们骗取的钱财,资助百姓引漳河水,修了十二道水渠,发展农业生产。
逃往外乡的百姓听说后,也都陆续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太平日子。
土坯篇(3):丽江游记——古老的丽江城
从泸沽湖回到丽江已是傍晚,导游把我们带到了木老爷客栈, 听导游说这个客栈以前是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住所。我们在客栈安顿好后就和妈妈们一起踏进了丽江古城。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错落有致,古城内小桥流水的景致很像我去年在苏州旅游时看到的江南水乡景色。灰瓦、土坯墙、木结构的房舍都不高,听导游介绍:街道据说是从玉龙雪山采来的五彩石铺就的,虽然这些石板已被岁月磨砺得光滑如镜,色彩斑斓,但人走在上面并不会滑倒,因为石板之间有着防滑槽。”古城里很干净,街道两旁栽种着鲜花,穿越古城的河水清澈见底,五彩的小鱼儿欢畅地游动着。
夜幕降临的古城很热闹,南来北往的人们、琳琅满目的工艺品,灯红酒绿酒吧、以及首饰店、工艺品店、手工作坊、小吃店闪烁的五彩灯和悬挂的红灯笼使古城一片繁荣景象。而我和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手工制作的小饰物。来旅游之前,妈妈给了我一百块钱,作为我购买纪念品的费用,面对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做工精细的工艺饰物我爱不释手,可一百元的资本让我不得不精挑细选、计算成本。走进一家店……两家店……终于在一家工艺品店里我发现了几个价钱低廉、很有民族特色的手机袋,我一下子购买了四个,一个送给外婆,一个送给小姨,一个送给老师,另一个留给自己,总共花了二十元钱。再往前走了几家店,我又看中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兔毛手机链,咦!妈妈最近不是刚换了一个新手机吗?我准备悄悄把它买下送给妈妈,给她来个惊喜,经过我讨价还价后,最终以五元钱成交了。再看妈妈们对满大街手工艺品面露喜色,看到喜欢的就毫不犹豫的买下,钱大笔大把的花,各种漂亮的围巾成了妈妈们的囊中之物,我们看着羡慕极了!而妈妈们钱包里的钱是永远不会空空如也,谁让她们是家里的“董事长”呢!妈妈们逛起街来好似“铁人”,我们可不能和她们比高低,于是同学们商量决定,打道回客栈玩扑克去喽!!!
土坯篇(4):祖国啊母亲
祖国啊母亲
从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有了一个温柔、慈爱的母亲。我在母亲的呵护下渐渐长大,母亲指着世界地图,告诉我:“那个像一只金鸡的地方是中国,你是中国人,你是祖国的希望!”后来,我上学了,又明白了一些道理,知道了其实每个人都拥有两个母亲:一个生育我们的母亲,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祖国母亲。
每个中国人,都是祖国母亲的孩子。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更是祖国的希望。如今的祖国,是几亿个中华人民血汗的结晶,是轰轰烈烈的战火后,人们用60年的辛劳换来的!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那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代表了饱经战争沧桑和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终于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国家持续前进着,奥运鸟巢下金灿灿的奖牌,载人航天飞机飞向云层,这代表中国前进着,中国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受外国人欺凌的落后的国家了!
60年前,那时的祖国,是落后的,但同时也是令外国眼馋的资源丰富的国家。于是,外国人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目的只有一个——占领我们的祖国。祖国母亲哪里受得了这样的侵略与杀戮。,她的美丽容貌不见了,她的身躯早已伤痕累累。她在流泪!痛恨那些贪婪的侵略者,为何要这样残忍地在她身上肆意抢夺本该属于她孩子的东西?她在默默忍受着疼痛,顽强地抵抗着在她身上引爆的炸弹。为了抗战胜利,她坚持着。
终于,我们中国胜利了,大家欢呼庆祝,同时也安慰满身伤痕的祖国母亲,她只是微微笑着——欣慰地笑了。她不奢求什么,她这样顽强,不需要我们去报答,只是为了我们胜利,仅此而已!祖国母亲多么无私啊!
现在,祖国不再落后了,外国人不敢欺负我们中国人了。多好,现在到国外去游玩,外国人也对我们多了一份尊重,一份笑容。
我真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不仅仅是因为祖国和谐又美丽,更因为祖国的资源丰富。这也是外国侵略我们祖国的原因之一。这些资源使我们更富有,而这些全是祖国母亲的给予啊!我们在她身上疯狂地挖掘矿产,她却只是笑笑而过。祖国母亲多么宽容啊!
常常听人们讲起以前收割的情景。大家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用手拔着麦子,然后又要在收麦子的场里忙得死去活来,再看看现在吧,收割机开进了麦田中,不一会儿的时间,金黄的麦粒就到了人们的粮仓中。再拿起电话联系买家,不久前还在地里生长着的麦子就变成了人们手中的钞票。这是60年的巨变!
常常听起奶奶讲起以前挨饿的时候,啃的是树皮,一年只吃一次馒头包子。再看看现在人们吃的,既丰富,又营养。以前住土坯屋茅草房,再看看你的家,宽敞又明亮的砖瓦房,真是不能相提并论。以前自行车都是贵族使用的交通工具,再看看现在呢,摩托车都太落后了,电动车是不可缺少的,十分之八的人都开起了小轿车。这是60年的巨变!
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迷信,连老人们都挣脱了迷信思想的束缚,开始相信科学了。这些都令我们欣喜。这是60年的巨变!
祖国母亲,您那样伟大,那样无私,那样宽容!我,作为一位少先队员,作为您的孩子,在心中歌颂您!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和大家一起把您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您更加繁荣!
土坯篇(5):关于家乡变化的作文600字 老家的变迁
关于家乡变化的作文600字 老家的变迁
我的老家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4A 级风景区天柱山的脚下.那里清山绿水,鸟儿鸣唱,一派祥和迷人的景象!
在我的记忆里,几年前的家乡,房子还是很矮的土坯和一部分的瓦房,但现在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排排漂亮的小别墅.记得以前我们回老家,爸爸都要把车都要把车停在路边亲戚家,然后还要走上好一段泥泞路才能到家。你看现在水泥路已经铺到了 每家每户的门前了,我们的车子能直接停在自家的院子里了。
现在我老家的房子是三层的小洋楼,里面的电器一应俱全,以前可只有一个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的。现在看的是有线电视,还有宽带上网。楼上楼下有大大的卫生间,抽水马桶,太阳能淋浴器,以前我回老家让妈妈最头疼的事就是我到洗澡大小便就吵着要回常州的家,因为不习惯老家那时的水泥厕所又臭又脏。再看看现在老家的厨房,没有了以前那种占地很大而且很难收拾的,用砖头砌成的土锅灶,烧起饭来满屋是烟,呛的人眼泪直流。现在代替它的是现代化的厨房,用的是沼气,有抽油烟机,以前的放菜用的一个很大柜子,现在也换成了冰箱,现在早上,外婆给我榨新鲜的豆浆,还有香香的煎蛋,和微波炉里弹出的香香的大饼,好吃极了!
最让妈妈兴奋的是,以前妈妈打电话回家,都要让有气管炎的外公跑到一里外的小买部去接的,弄的外公接电话是还气喘吁吁,现在家里不仅有了电话,外公还有了自己的手机,我们随时发个信息,打个电话都能知道他在做什么,身体好不好。要是外公外婆想我了,还可以在网上视频了,真的很方便了!
随着老家的经济飞速发展,老家会更加与时俱进,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这就是我眼里老家的变迁!
土坯篇(6):绿色深处丹桂香
五九年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护林员刘文涛巡逻时觉得口渴,想去附近弯子讨碗水喝。走到宽敞的禾场上,注意到农户的门槛边站着一位女子,羞怯的眼神,微启的嘴唇,白净的皮肤,马尾上扎着蝴蝶结,他的心儿不禁一阵乱跳,眼也看傻了。
打听后才得知,她叫王翠芬。
那天起,刘文涛有事无事总往弯子里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王翠芬则笑带羞涩,脉脉含情,心中藏不住悸动。于是,他们偷偷地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上个世纪五十时代末,爱情还是一部违禁小说,儿女婚姻一般由父母作主。刘文涛二十五岁,又胖又黑,河南迁移而来,孤苦伶仃,家徒四壁。而王翠芬年方十八,父亲是大队的支书,四邻八乡数一数二的美人儿。
他们之间可谓门不当户不对。
果不其然,恋情一曝光,刘支书的脸上立马乌云密布,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对闺女一顿吼:“你再与他来往,小心我打断你的腿。”说完,他猛地一回手,就势把桌上的一只碗摔得粉碎,将王翠芬锁进了闺房,并暗暗托媒另说亲事。
刘文涛陷入了绝望,一种叫自卑的虫子在心里不停地爬来爬去,他难受至极,只能躲进松林唉声叹气,不敢也不再去弯子看王翠芬了。
恰逢那年县里春季征兵,刘文涛便毫不犹豫地做了一个让自己悔恨终生的选择——当兵远走天涯。到了部队后,他不与任何人联系,犹如一只布谷鸟飞出林海,从此无影无踪。
一去就是四年。
六三年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刘文涛复员回林场。他本以为王翠芬肯定已经开枝散叶了,殊不知结缡不久,丈夫知道了王翠芬的风流韵事,竟然心存芥蒂,对她冷嘲热讽,非打即骂,甚至彻夜不归,不到一年,他们的婚姻便走到了尽头。不久,林场和弯子之间的林道上出现了一位披头散发的女子,捡石子,拽青草,摘野果。
她就是傻了的王翠芬。
刘文涛听说她的情况后,心如刀割,深藏的情愫如同急湍的汉水。于是,他不顾一切地跑向弯子,似曾熟悉的房子扑面而来时,他喉咙发紧,手里冒汗,四年了,整整四年了。可真正看到她的那一刹,刘文涛惊呆了,他无论如何不肯相信,面前憔悴不堪的女子竟会是日夜牵挂的人儿,他跌跌撞撞直奔过去,抱着她哽咽不止。看着悲恸的情形,左邻右舍有的唏嘘不已,有的甚至怀疑他的脑子是不是也出了问题。
一个月后,刘文涛把傻女人娶回了家。
夜静更深,月色融融,土坯房里的煤油灯摇曳着昏黄的光辉。身着褂子的新郎慢慢走向床沿,他放下木盆准备给一身红衣的新娘洗脚,却不料王翠芬突然咯咯傻笑两声,奇奇怪怪地说:“大哥,别人都走了,你咋还不回家睡觉呢?”
刘文涛看着新娘一脸婴儿般的天真,心里不禁隐隐作痛,鼻子一酸,两滴热泪掉进了木盆里。
婚后,刘文涛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一个人忙里忙外。屋前不远的地方有棵百年丹桂,枝干舒展,绿叶婆娑,冠如大伞,生机勃勃。只要有空,他便陪她坐在丹桂下一朵一朵地数桂花。
“为什么叫丹桂呀?”她孩子似地问。
“丹,红的意思。”刘文涛说,“这棵树开红花,所以叫它丹桂。”
丹桂旁有口泉,名曰龙泉。细小的水泡从石头缝隙间沁出来,摇摇晃晃地升腾到泉口,经薄如蝉翼的阳光一照,珍珠一般透亮。俯瞰着泉水,他搂着她聆听清脆的叮咚声。
如逢节假日,他便牵着她的手一起挖野菜,掰竹笋,摘山杏,或者坐在水库大坝上钓鱼,吹风,晒太阳。到了晚上,他就给她讲林场的糗闻趣事:有人贴大字报啦,知青把麦子当韭菜了,总场有人又开卡车去纺织厂搞武斗了……虽然她只是呵呵地傻应几声,但他心里觉得踏实且温暖。
苍天不负厚道人,六六年一个金风送爽的秋夜,刘文涛喜添千金。出生那晚,满屋子洋溢着沁人心脾的香气,早上才发现,龙泉旁的丹桂一夜全开了,刘文涛情不自禁,给闺女取了个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