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不会天中事3篇
一:[至今不会天中事]那年,因为喜欢,最后不欢而散
时过境迁已三年,多多少少给我留下了青涩的记忆,三年之后,但我却依旧还在记忆中的地方。
依旧坐在这排这桌,可是却是物是人非了,阿迪半年前去了另一城市,阿贞在分班之后就没有了音讯,唯有阿恒还与我同班同舍。可却在不久前,那年,有着我不知道的错综复杂,那年,我们高一:
故事很老套,只要有男有女,那么就一定有这所谓的爱情。只是在这个故事中,女主角只有一个而已。
阿迪肯定是我这二十年来遇到最寡言的人了,没有之一。可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却喜欢上了我的前桌——那个大大咧咧的阿贞。直到那个星期二傍晚,我知道他真的东西了。或许每个男孩在青春的时候都喜欢打球吧,所以我和阿迪每天晚上为了打球就只是打包一份快餐解决了事,而那次阿贞因为社团有事所以没时间出去吃饭叫我们帮她打包。可是事实总是那么戏剧性,由于我的疏忽,在打包时忘记了多一人需要多拿一双筷子,当我看到阿贞阿贞无奈时,阿迪便已经转身跑回了宿舍拿筷子去了(由于经常打包,所以宿舍有剩余的一次性筷子),这一刻,我知道,他喜欢她了。
转眼间就到了平安夜了,而我与阿迪却逛了这个小城的所有饰品店,难得一见的是铁公鸡阿迪居然买了一只抱枕,而那相当是他一星期的伙食费,我知道,这就是给她的圣诞节礼物,当阿贞收下的时候,即使阿迪表象的很淡定,可我还是发现了他的一丝窃喜。他们,应该会在一起吧,这是我当时所想的。果不其然,第二个晚上,阿迪表白了,或许因为没有在烂漫的场景下的深情告白,所以换来的却是对不起。谁也不知道,那晚,我看到阿迪第一次偷偷的哭了。而阿贞则是回教室找她的同桌阿恒了。忘记说了,阿恒是我和阿迪的同宿舍的,而且关系异常的好,或许是因为我们三个都是大山出来的吧!而他与阿贞是我们班唯一的男女同桌。
或许大家都以为我的故事快要讲完了,可惜我讲的这些只不过是一个明面的故事,而我却在一个月前知道了当初我不知道的错综复杂……
就在阿迪还没表白之前,我们四人曾去过云谷游玩,可惜当初的我却未意识到那时居然发生了一件事,当事人至今未曾说过……
由于去的时候是夏初,天气开始炎热,所以我和阿迪就买水,而阿恒与阿贞就在坐在一个小亭的阁顶的廊椅上,突然阿恒阿贞:“阿迪那么喜欢你,他也那么优秀,如果他向你表白你会答应他吗?”
“应该不会吧!”
“为什么啊?”
“哈哈,我说我喜欢你信不信啊”
阿贞却站起来,“你还记得我对你整天说‘你的益达’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如果你去看广告就知道了,自从那次你看到我那次因为没吃早饭有点胃痛,你就每次去食堂都会给我带个小面包,你不知道我有快开心,你不知道每次你上课的时候和你一起玩,你牵着我的说duang来duang去的时候让我觉得有多幸福嘛。阿恒,我喜欢你,所以我会在你上课睡觉的时候叫你不要睡,看到你每次上课都带着烟味坐下来我会叫你不要抽烟,因为我喜欢你……”阿贞说的越来越哽咽了。
阿恒惊呆了,他想不到自己对阿贞的友情关心让阿贞喜欢上他了。“可是,我只把你当做最好的朋友啊,对不起。”
后来他们又发生了什么就不得而知,等到我和阿迪买水回来时也没有察觉到不对,只是过来阿恒和阿贞疏远了。而这一切刚好让我一个也去云谷的同学听到了,不久前和我讲述的。
那次之后的一天,阿恒说阿贞把他拉黑了,我问他为什么,阿恒也没有回答我。
昨晚,我和阿恒在宿舍回忆起高一,阿恒突然问我:“我记得这学期开学你和阿贞好像联系很好啊,怎么后来你们见面都不打招呼了?”那时那刻,我不知道我要如何回答他。
那年,我不知道的错综复杂,那年,因为喜欢,最后不欢而散!
二:[至今不会天中事]有些事,现在开始也不晚
朋友开了一家健身房,邀请我担任健身房里民族舞班的老师。
我们班里有一位特殊的学员,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已经60多岁了。老太太说学跳民族舞是她一生的心愿,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个心愿直到老了才开始去实现。刚开始老太太手脚有些僵硬,动作也不很灵活,但她接受新事物很快,在大伙儿齐心协力的帮助下,老太太已经能够跟上节奏,甚至能一口气做完整套舞蹈动作。老太太经常说一句话:“有些事,现在开始也不晚。”
是啊,很多事我们错过了,但不等于就没希望了,从现在开始行动吧。
比如我们的健康。从前不注意身体状况,甚至有人已经得了病住进了医院,但还是要从现在开始,根据个人情况及医生建议,制定健身方法,增强体质,强壮身心。早一天锻炼,早一天受益。
比如很多人都有“学点什么”的想法,尤其对于一些“人到中年”的人来说,一方面觉得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另一方面又觉得再学什么已经“太晚”了,时间与机会就在内心的纠结中一点点错过。可是很多例子证明,“学习”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有些人天生大器晚成,只要开始,就不会晚。
对待自己的父母,更是要从现在开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经过多少人亲身体验得出的沉痛教训啊。现在就开始给父母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贴心的抚慰吧,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孝心和快乐。
我们的孩子转眼就长大。似乎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孩子做人的道理,他们就长成了少年、青年。不要紧,从现在开始,不遗余力地教给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亲身做出示范,给他们提供最有益的营养和帮助,一切还来得及。
对待自己所爱的人,说一句“我爱你”,是那么难吗?虽然已经走过了初恋和新婚,但身边的人和你共同度过了那么多艰难的岁月,也一起品味过成功与欢笑,时光在爱人脸上留下了皱纹和斑点,你要从现在开始,多说、多做,让爱人感到幸福。
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简单,思虑过多,不如一个行动,很多事,从这一刻开始也不晚。
三:[至今不会天中事]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个故事。那是我小时候听来的。从那时起,我每次一想到它,就似乎
觉得它更可爱。故事也跟许多人一样,年纪越大,就越显得可爱。这真是有趣极了!
我想你一定到乡下去过吧?你一定看到过一个老农舍。屋顶是草扎的,上面零乱地长了
许多青苔和小植物。屋脊上有一个颧鸟窠,因为我们没有颧鸟是不成的。墙儿都有些倾斜,
窗子也都很低,而且只有一扇窗子是可以开的。面包炉从墙上凸出来,像一个胖胖的小肚
皮。有一株接骨木树斜斜地靠着围篱。这儿有一株结结疤疤的柳树,树下有一个小水池,池
里有一只母鸡和一群小鸭。是的,还有一只看家犬。它对什么来客都要叫几声。
乡下就只有这么一个农舍。这里面住着一对年老的夫妇——一个庄稼人和他的妻子。不
管他们的财产少得多么可怜,他们总觉得放弃件把东西没有什么关系。比如他们的一匹马就
可以放弃。它依靠路旁沟里的一些青草活着。老农人到城里去骑着它,他的邻居借它去用,
偶尔帮忙这对老夫妇做点活,作为报酬。不过他们觉得最好还是把这匹马卖掉,或者用它交
换些对他们更有用的东西。但是应该换些什么东西呢?
“老头子,你知道得最清楚呀,”老太婆说。“今天镇上是集日,你骑着它到城里去,
把这匹马卖点钱出来,或者交换一点什么好东西:你做的事总不会错的。快到集上去吧。”
于是她替他裹好围巾,因为她做这件事比他能干;她把它打成一个双蝴蝶结,看起来非常漂
亮。然后她用她的手掌心把他的帽子擦了几下。同时在他温暖的嘴上接了一个吻。这样,他
就骑着这匹马儿走了。他要拿它去卖,或者把它换一件什么东西。是的,老头儿知道他应该
怎样来办事情的。
太阳照得像火一样,天上见不到一块乌云。路上布满了灰尘,因为有许多去赶集的人不
是赶着车,便是骑着马,或者步行。太阳是火热的,路上没有一块地方可以找到荫处。
这时有一个人拖着步子,赶着一只母牛走来,这只母牛很漂亮,不比任何母牛差。
“它一定能产出最好的奶!”农人想。“把马儿换一头牛吧——这一定很合算。”
“喂,你牵着一头牛!”他说。“我们可不可以在一起聊几句?听我讲吧——我想一匹
马比一头牛的价值大,不过这点我倒不在乎。一头牛对于我更有用。你愿意跟我交换吗?”
“当然我愿意的!”牵着牛的人说。于是他们就交换了。
这桩生意就做成了。农人很可以回家去的,因为他所要做的事情已经做了。不过他既然
计划去赶集,所以他就决定去赶集,就是去看一下也好。因此他就牵着他的牛去了。
他很快地向前走,牛也很快地向前走。不一会儿他们赶上了一个赶羊的人。这是一只很
漂亮的羊,非常健壮,毛也好。
“我倒很想有这匹牲口,”农人心里想。“它可以在我们的沟旁边找到许多草吃。冬天
它可以跟我们一起待在屋子里。有一头羊可能比有一头牛更实际些吧。“我们交换好吗?”
赶羊人当然是很愿意的,所以这笔生意马上就成交了。于是农人就牵着他的一头羊在大
路上继续往前走。
他在路上一个横栅栏旁边看到另一个人;这人臂下夹着一只大鹅。
“你夹着一个多么重的家伙!”农人说,“它的毛长得多,而且它又很肥!如果把它系
上一根线,放在我们的小池子里,那倒是蛮好的呢。我的老女人可以收集些菜头果皮给它
吃。她说过不知多少次:‘我真希望有一只鹅!’现在她可以有一只了。——它应该属于她
才是。你愿不愿交换?我把我的羊换你的鹅,而且我还要感谢你。”
对方一点也不表示反对。所以他们就交换了;这个农人得到了一只鹅。
这时他已经走进了城。公路上的人越来越多,人和牲口挤做一团。他们在路上走,紧贴
着沟沿走,一直走到栅栏那儿收税人的马铃薯田里去了。这人有一只母鸡,她被系在田里,
为的是怕人多把她吓慌了,弄得她跑掉。这是一只短尾巴的鸡,她不停地眨着一只眼睛,看
起来倒是蛮漂亮的。“咕!
咕!”这鸡说。她说这话的时候,究竟心中在想什么东西,我不能告诉你。不过,这个
种田人一看见,心中就想:“这是我一生所看到的最好的鸡!咳,她甚至比我们牧师的那只
抱鸡母还要好。我的天,我倒很想有这只鸡哩!一只鸡总会找到一些麦粒,自己养活自己
的。我想拿这只鹅来换这只鸡,一定不会吃亏。”
“我们交换好吗?”他说。
“交换!”对方说,“唔,那也不坏!”
这样,他们就交换了。栅栏旁的那个收税人得到了鹅;这个庄稼人带走了鸡。
他在到集上去的路上已经做了不少的生意了。天气很热,他也感到累,他想吃点东西,
喝一杯烧酒。他现在来到了一个酒店门口,他正想要走进去,但店里一个伙计走出来了;他
们恰恰在门口碰头。这伙计背着一满袋子的东西。
“你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农人问。
“烂苹果,”伙计说。“一满袋子喂猪的烂苹果。”
“这堆东西可不少!我倒希望我的老婆能见见这个世面呢。去年我们炭棚子旁的那棵老
苹果树只结了一个苹果。我们把它保藏起来;它待在碗柜一直待到裂开为止。‘那总算是一
笔财产呀。’我的老婆说。现在她可以看到一大堆财产了!
是的,我希望她能看看。”
“你打算出什么价钱呢?”伙计问。
“价钱吗?我想拿我的鸡来交换。”
所以他就拿出那只鸡来,换得了一袋子烂苹果,他走进酒店,一直到酒吧间里来。他把
这袋子苹果放在炉子旁边靠着,一点也没有想到炉子里正烧得有火。房间里有许多客人——
贩马的,贩牲口的,还有两个英国人:他们非常有钱,他们的腰包都是鼓得满满的。他们还
打起赌来呢。关于这事的下文,你且听吧。
咝——咝——咝!咝——咝——咝!炉子旁边发出的是什么声音呢?这是苹果开始在烤
烂的声音。
“那是什么呢?”
唔,他们不久就知道了。他怎样把一匹马换得了一头牛,以及随后一连串的交换,一直
到换得烂苹果为止的这整个故事,都由他亲自讲出来了。
“乖乖!你回到家里去时,保管你的老婆会结结实实地打你一顿!”那两个英国人说。
“她一定会跟你吵一阵。”
“我将会得到一个吻,而不是一顿痛打,”农人说。“我的女人将会说:老头子做的事
儿总是对的。”
“我们打一个赌好吗?”他们说。“我们可以用满桶的金币来打赌——100镑对11
2镑!”
“一斗金币就够了,”农人回答说。“我只能拿出一斗苹果来打赌,但是我可以把我自
己和我的老女人加进去——我想这加起来可以抵得上总数吧。”
“好极了!好极了!”他们说。于是赌注就这么确定了。
店老板的车子开出来了。那两个英国人坐上去,农人也上去,烂苹果也坐上去了。不一
会儿他们来到了农人的屋子面前。
“晚安,老太太。”
“晚安,老头子。”
“我已经把东西换来了!”
“是的,你自己做的事你自己知道。”老太婆说。
于是她拥抱着他,把那袋东西和客人们都忘记掉了。
“我把那匹马换了一头母牛。”他说。
“感谢老天爷,我们有牛奶吃了。”老太婆说。“现在我们桌上可以有奶做的食物、黄
油和干奶酪了!这真是一桩最好的交易!”
“是的,不过我把那头牛换了一只羊。”
“啊,那更好!”老太婆说。“你真想得周到:我们给羊吃的草有的是。现在我们可以
有羊奶、羊奶酪、羊毛袜子了!是的,还可以有羊毛睡衣!一头母牛可产生不了这么多的东
西!
她的毛只会白白地落掉。你真是一个想得非常周到的丈夫!”
“不过我把羊又换了一只鹅!”
“亲爱的老头子,那么我们今年的马丁节①的时候可以真正有鹅肉吃了。你老是想种种
办法来使我快乐。这真是一个美丽的想法!我们可以把这鹅系住,在马丁节以前它就可以长
肥了。”
①马丁节(Mortensdag)是在11月11日举行,在欧洲的许多国家里,这
个日子说明冬季的开始,等于我们的“立冬”。丹麦人在这天吃鹅肉。
“不过我把这只鹅换了一只鸡。”丈夫说。
“一只鸡?这桩交易做得好!”太太说。“鸡会生蛋,蛋可以孵小鸡,那么我们将要有
一大群小鸡,将可以养一大院子的鸡了!啊,这正是我所希望的一件事情。”
“是的,不过我已经把那只鸡换了一袋子烂苹果。”
“现在我非得给你一个吻不可,”老太婆说。“谢谢你,我的好丈夫!现在我要告诉你
一件事情。你知道,今天你离开以后,我就想今晚要做一点好东西给你吃。我想最好是鸡蛋
饼加点香菜。我有鸡蛋,不过我没有香菜。所以我到学校老师那儿去——我知道他们种的有
香菜。不过老师的太太,那个宝贝婆娘,是一个吝啬的女人。我请求她借给我一点。
‘借?’她对我说:‘我们的菜园里什么也不长,连一个烂苹果都不结。我甚至连一个苹果
都没法借给你呢。’不过现在我可以借给她10个,甚至一整袋子烂苹果呢。老头子,这真
叫人好笑!”
她说完这话后就在他的嘴上接了一个响亮的吻。
“我喜欢看这幅情景!”那两个英国人齐声说。“老是走下坡路,而却老是快乐。这件
事本身就值钱。”
所以他们就付给这个种田人112镑金子,因为他没有挨打,而是得到了吻。
是的,如果一个太太相信自己丈夫是世上最聪明的人和承认他所做的事总是对的,她一
定会得到好处。
请听着,这是一个故事!这是我在小时候听到的。现在你也听到它了,并且知道那个老
头子做的事儿总是对的。
(1861年)
这个故事发表于1861年在哥本哈根出版的《新的童话和故事集》第二卷第一部。主
人公是个典型的农民。他生性善良,勤劳节俭,纯真朴质,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他考虑
问题总是从他家庭的实际出发,尽管他的考虑在一般人看来不免显得很荒唐。他把价值高的
一头牛换了一头价值低的羊,但是他很满意,因为“它可以在我们沟旁找到许多草吃。冬天
它可以跟我们一起待在屋子里。”接着他又把羊换了一只鹅,直到他最后换成一袋子烂苹
果。不管他怎么吃亏,他总觉得他换的东西对他家有用,可以给他的生活带来愉快。一般人
都认为他是个蠢材,回到家去一定会受到妻子的痛骂。所以两个有钱的英国人愿意和他打
赌。他们不懂得农民的纯朴和他们纯朴的爱情。那个老农妇的想法完全和丈夫一样,认为
“老头子做的事总不会错”。因此老头子不但没有挨打挨骂,“而是得到了吻”,那两个只
考虑眼前利益的英国人所下的赌注也就输了。
关于这个故事的背景,安徒生在手记中写道:“这个故事是我小时候听到的。”186
0年12月4日,他从瑞士旅行归来,在日记中写道:“我换掉了我的金币,然后我把每一
个拿破仑(币名)以14个先令的价钱卖了,比我买它们的时候价格减少了。”12月5日
他又写道:“晚间在家里写关于一个人把马换成牛的故事。”他当时的心情很不痛快,因为
他换金币上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