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爱而生6篇
世界因爱而生篇一:2016高考作文素材名人类: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见证生命的人
是生命与爱拯救了海伦•凯勒——这是生活、爱和希望的感受——是对永生的臆想的信心,她唤起我们生的愿望。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也许这真的是最后一天。
美丽的生命,必定有爱。所以海伦被人们看成善良和快乐的化身,至于罪恶、不洁、恶毒、邪恶、卑贱、堕落,则与她毫无相干。她就像山谷里的百合花一样纯洁,像天空中的小鸟,像田野里的羊羔一样的单纯、快乐。
海伦向人们昭示着一个生活的起码道理:“我,一个盲人,向你们有视力的人作一个提示,给那些善于使用眼睛的人提一个忠告:想到你明天有可能变成瞎子,你就会好好使用你的眼睛。这样的办法也可使用于别的感官。想到你明天有可能变成聋子,你就会更好地聆听声响,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铿锵的旋律。去抚摸你触及的一切吧,假如明天你的触觉神经就要失灵;去嗅闻所有鲜花的芬芳,品尝每种食物的滋味吧,假如明天你就再也不能闻也不能尝了。
“让每一种感官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为世界通过大自然提供的各种接触的途径向你展示的多种多样的欢乐和美的享受而自豪吧。”
她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既完整又充满诗意的人生。她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美与生命连在一起,生命与爱连在一起。一旦这些联系的纽带中断,大自然中的美就会和人类一起灭亡。有生命就有爱,有爱就有美丽的人生。生命与爱交织成世界上最优美、最温馨、最难忘的生命交响曲,自远古唱到今天,因爱而生。爱是生命的精神支柱,生命因爱而伟大崇高,充满爱的人生是富有而充实的人生,渴望爱的人生是富有幻想与追求的人生。
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
——罗斯福夫人
能够亲眼目睹一个活的心灵的诞生、成长和初时微弱的搏动是难得的荣耀,上天给予我这份荣耀,是为了让我帮助、指引这颗聪慧的心灵。
——安妮•莎莉文
海伦是少数几个将永远活在人们记忆中的人之一,她的名字是不朽的。只要人们会阅读,她的精神就将永存,这个女人的故事昭示世人勇气和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
——美国参议院议员 李斯特•希尔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的南部亚拉巴马州的塔斯甘比亚镇。她的父系祖先来自瑞典,移民定居在美国的马里兰州。最不可思议的是海伦•凯勒的一位祖先竟然是聋哑教育专家。每当海伦•凯勒想到这些,心里就不禁大大地感慨一番,命运真是无法预知啊!
海伦•凯勒在婴儿时期就表现出了不服输的个性,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个性非常倔强,常常想模仿大人们的一举一动。所以,在她6个月大时就已经能够发出“茶!茶!茶!”和“你好!”的声音,吸引了每个人的注意。可好景不长,一切美好都在一场高烧中悄悄消失了。海伦•凯勒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已经永远地失去了视力和听力,此时的她如婴儿一般蒙昧,而他们,海伦的家人和医生,却全然不知。
丧失听力和视力的海伦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难以名状的痛苦深渊。直到莎莉文小姐的出现,这一切才得以改变。她在自传里这样写道:“她减轻了我心中的负担,重新带给我对世界的希望,并且打开我心中的眼睛,点燃了我心中的烛火。”
1887年3月,莎莉文老师走进了海伦的生命,她让小海伦张开了心灵的眼睛,用手去探摸自己所接触到的东西,并记住它们的名称。海伦探摸的东西越多,对其名字和用途了解得越细,就越发高兴和充满信心,越发能感到同外界的联系。
小海伦逐渐学会了写字、手语等等。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收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以惊讶的神情这样写道:“难以想像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要花上一年的工夫。然而这封信就是一个有说服力的证据。”这时,海伦才9岁。
1890年,海伦10岁,开始学习说话。海伦知道要学习说话惟有练习、练习、再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她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把音发准,就能让她所爱的人看到自己的进步,她就有了勇气。她说:“我急切想看到他们为我的成功而露出笑容。”她的父母请来荷雷斯聋人学校的萨勒小姐,教她说话。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海伦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泰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地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了她的心田。
海伦从小便自信地声明:“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取得了优等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经过超乎常人的努力,海伦手捧毕业证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第一个为盲人服务的具体性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至今仍称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
在海伦的一生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盲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因为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也是一部让莎莉文为之骄傲的书。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外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梅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自已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2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学者,在鲜花的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生命的属性是爱
海伦•凯勒曾说:“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
在我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一直都想找寻这样一种感觉,一个黑暗的、无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那里面一定充满了恐惧、无助、颤栗,还有让人发疯的死寂。晚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打开台灯,品一杯香茗,翻开这本书,便觉得自己被海伦带入了一个用眼睛无法体会的多彩世界。她是那么的热爱生命,那么懂得用心去触摸生命,我为之深深震撼。
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柔弱女子。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世界里的人,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创建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她不仅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而且还将自己所经历的痛苦和幸福记录下来,给后世以勉励。
我在想,生命是一种多么有人性的存在物,它如此平凡,平凡到无论魁伟高大或卑琐微渺之人都拥有它,如此灿烂,令人不敢鄙视,不敢怠慢。在一个无光无声的寂静世界里,海伦的人生是那么美丽。对于她,我们无法用“同情、不幸”等词汇来描述,因为她在那个我们认为根本无法活下去的环境下精彩地活着,甚至比我们这些健全的人活得还要精彩。
读一部伟大的著作就是在心灵上与一个伟大的人的一次对话。海伦像一个朋友一样,向我们倾诉她的经历,她的思想。
一场大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她惊恐、颤栗,并由此而脾气暴躁。沙莉文小姐的到来使她重新开始面对生命,成为她“再塑生命的人”,“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我立刻伸出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沙莉文老师”。从此,海伦的人生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应该说,海伦的童年是丰富的,亲近大自然让海伦体会到了自然的美妙,她对生命充满了新奇和希望,码头散步、圣诞节波士顿之行使她感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在脚下铺开。她用整个身心来感受世界万物,一刻也闲不住。然而在开始时却不是如此,因为无法与人进行正常的沟通,她小时候就变得顽劣、任性。她极少微笑。除了她的母亲,她对别人的爱抚没有反应,甚至很不耐烦。直到莎莉文出现,让其懂得生命的可贵。
疫症使人想到人生的问题,想到生命的宝贵及人生的价值观。在生命未受到威胁时,人们觉得生命是必然的,从未想到过生命的终结……疫症令人人自危:不知这无形的病毒何时吞噬自己的生命!疫症令人感到生命是何等的无把握,是何等的脆弱,原来生与死只是一线之差!
在这患难越来越多,生命遭到挑战的时刻,我们会对自己的生命作出新的评估,生命的可贵在于其不可逆,因此,我们每天都应该珍惜所有。也许从今天开始,我们都在失去我们所拥有的,那渐渐远去的何止是我们的生命呢!当我们都懂了的时候,也许我们会后悔,因为这个道理总是在走过了很多路才知道。正如海伦•凯勒所说:“我不会单单地活一生,也不会单单地耗尽我的一生,我会用我的生命来投资。”当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时,就不会浪费生命,浪费我们的时间!时间是生命的量,是世上我们拥有的东西中惟一不可开源节流的。生命的奇妙在于:过去的不再属于你、我,现在这一秒属于我们,而下一秒则属于神!
生命是美丽的!虽然波特莱尔把它称为“恶之花”,虽然总有痛苦如毒蛇撕咬我们的心灵,虽然常有病毒如毒液不时侵袭着我们的肉体,生命有阴暗,有欺骗,有雨雪风霜,有荒原的苍凉。但是,我们仍然要怀着感恩的心祈祝生命的美丽。
譬如冲破黑夜的列车,雨后的晴空,冬日的艳阳,小孩童稚的话语,姑娘清脆的笑声,小伙欢乐的驰骋,夕阳下老头老太太的牵手……这个世界因为你我而精彩,我与芸芸众生一起走在坚实的土地上,头顶着一方属于自己的蓝天,感受着人间的变迁,怀着美好的希望度过自己的一生,但我的生命是美丽的,因为我哭过、笑过、爱过、痛过。所谓“一花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平平淡淡才是真,谁能说,一份平实的人生,一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星光般愉悦的笑脸不是美丽的?无论境遇如何,我将以纤素之心随遇而安,知足常乐。
美丽的生命,必定有爱,爱人和被爱。被爱是幸福的,爱人,则是因奉献而崇高博大的幸福,是一种神圣的境界。缺乏爱的生命就如同长在沙漠里的花,会因贫瘠而枯萎。付出爱,才会得到爱。爱,需要营造,爱,更需要珍藏。因为爱是生命的属性。
世界因爱而生篇二:爱是一棵会开花的树_抒情散文作文800字
爱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无私播种,真情滋润,落英缤纷。
爱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奉献浇灌,不悔滋润,温暖丛生。
生命的道路两旁,种满了爱这一棵棵会开花的树,世界呀,便因它们而美丽;生活,也因为它们而芬芳。
无私花开,春暖人间。生活的凄风苦雨,她用宽厚的背去挡;岁月的伤痕,她用粗糙的双手轻轻拂去。支起课桌,挡住风雨,爱心小院里书声琅琅;播种善良,浇灌真情,无私的爱终长成参天大树。十四年如一日,即使生活艰难,她依然是生命道路上无悔的耕耘者,从不拒绝求助的双手;十四年如一日,纵然前路泥泞难行,她仍然将善良的种子、大爱的滋润尽力播向四方。这便是高淑珍的十四年,无私的种子终成参天大树,开满温暖的花。芬芳馥郁,由爱孕育,又温暖真情,传送大爱。爱,孕育了无私的种子,长成一棵会开花的树,无私、善良、母爱的花瓣缤纷娇艳,春暖人间。
奉献花开,春暖人间。
走在寂寞的悬崖边,他们毫不犹豫地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爱的力量,开出希望的花。放弃都市的繁华,他们毅然把爱的种子播种在环境艰苦的彝寨,教书育人,传播知识,十九年如一日,李桂林、陆建芬夫妇,用奉献浇灌,用不悔浸润泥土。爱的种子,终于萌发成参天大树,开出温暖的花。桃李芬芳,因爱而生,又回报了真情,传播真理。爱,孕育了奉献的种子,长成一棵会开花的树,奉献、无悔、希望的花蕾迎风吐艳,春暖人间。
大爱花开,春暖人间。
走在生命的道路两旁,我醉了:醉于这万千枝条的芬芳,空气里弥漫着无私奉献的味道,神州春满园;醉于这爱的芬芳飘来的爱的正能量,仿若一股粉红色的暖流,潺潺地流入我的心房。这一个古老的国度啊,爱的歌谣传唱了千年,爱的芬芳飘散了千年——昭君用不悔的爱成就了一段和平的岁月,无悔的大爱,香溢千年;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为代价,大爱的温暖,鞭策着我们向前;女生何玥,无悔地捐出自己,命运的花朵凋零了,大爱的芬芳却永远萦绕在人们心田……无悔的人们,走在播种爱的道路上,这一个古老的国度,因爱而暖,因爱而美,因爱芬芳!
爱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我愿以无私为种,奉献为露,真情滋润,让世界因它们而美丽,生活因它们而芬芳!
世界因爱而生篇三:爱的守护_大自然给予我的感动作文1000字
生物链中有大鱼吃小鱼的说法,包括母食子。可我发现有一种鱼非但不食子,还表现出了感人的父母之爱。
寒假,我常蹲在我家大鱼缸前观赏燕鱼。这十几条燕鱼不仅色彩艳丽、轻盈飘逸,而且个个温文尔雅,十分和睦。可是,有一天,发生了突变,最大的那对墨色燕鱼性情突变,把其他伙伴都赶到了鱼缸的一个角落,然后专注地用嘴巴清理着一片水草,直至一尘不染。它们是不是要产鱼宝宝,准备产床呢?我兴奋起来,便蹲下来看个究竟。
果然,雌鱼靠近那片水草,颤抖着身躯,它一定很痛苦,是母爱的力量让这位母亲默默忍受着。此时,它的心里也充满了幸福的期盼吧?不一会儿,从尾部射出一绺透明的“水晶液”,落到那片水草叶上散开来,我拿过放大镜仔细一看,那散开了的液体竟是一颗颗比小米粒还小的晶莹剔透的鱼卵!足有一百多枚!再看那雄鱼兴奋地在鱼卵上方翻腾着。是抑制不住做父亲的喜悦,还是为小生命的诞生而庆贺?
其他鱼好像嗅到了什么,纷纷游过来,鱼爸爸如临大敌,坚决谢绝“来访”。可有一条七彩燕鱼不知分寸,趁鱼爸爸不注意,闯入“禁区”,鱼爸爸一口把它的尾巴咬住,七彩燕鱼好不容易挣脱了,却在尾巴上留了一颗“月牙儿”。搏斗中,一颗鱼卵被碰落下来,鱼妈妈急忙把它含在嘴里,又吐在了“小产床”上。啊!多么令人感动的父母之爱呀!那么勇敢,又那么温柔,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倏地涌进一层温暖的浪花……
第二天早晨,我顾不上穿衣服就跑过去看它们。啊!那对父母还在坚守岗位,24小时了!该给这对可敬的父母补补身子了,我把它们最爱吃的红丝虫放了进去。鱼群蜂拥而至抢食着,可那对父母竟纹丝不动,警惕地守候着襁褓中的儿女。啊!忘我的父母之爱呀!我的眼睛湿润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许是48小时的守护感动了儿女吧!看!放大镜下那绿色的小“产床”上,一个个晶莹的鱼卵上面,摇动着一面面晶莹的小旗帜,小鱼长尾巴了啊!我又一次怦然心动,那分明是一片洒满阳光的芳草坡,那一面面摇动的旗帜,是生命的旗帜,感恩的旗帜,在向辛劳的父母致意,在向这充满爱的世界致意!
又过了两天,可以看清小鱼的雏形了,一个个可爱的小脑袋,两边黑黑的小眼睛,摇着小尾巴,努力挣脱着产床,它们要比齐白石笔下的水墨鱼虾美,因为这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啊!生命,多美好啊!
我轻轻摘下那片叶子,将它放到一个透明的小玻璃鱼缸里,让那对父母放松一下紧张的身心,可它们还有点儿舍不得,一直在那片水草周围徘徊游动。为了不让它们遭受离别之苦,我把小鱼缸吊放进大鱼缸里。就这样,大鱼感觉到它们的宝宝就在身边的“育儿箱”里,终于放心进食了。
小鱼终于下水啦!望着它们快乐的身影,我无限感慨,在这大雪纷飞的冬季,如此纤弱的小生命还能顽强地活下来。万物生灵,因爱而生!
啊!我珍爱所有的生命,更爱这充满爱的世界……
世界因爱而生篇四:关于写善,源自一颗善良的心的议论文作文
一位哲学家有一次问他的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什么?”答案有很多,但有一个学生说:“一颗善良的心!”“正是,”那位哲学家赞叹地说:“你在善心两字中,包括尽了别人所说的一切话,因为有了善心,对于自己,则能自安自足,能够做一切与己适宜的事,对于他人,则是一个良好的伴侣,亲切的家人,可爱的朋友。”那么,善源自什么呢?
生命有时就像一场雨,看似美丽,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寒冷与悲痛。但是,人间却充满了温暖与光明,让心中的寒冷化为温暖,让那心中的悲痛化为力量之源呢?又让人间到处充满了爱的踪迹?生命中的真挚与宽容又从何而来?为何而生?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心都是肉长的,经不住人性的感化。在感人至深的故事面前,我们往往都是被打动,打动的正是我们那颗善良的心。正因为这颗善心的存在,人间多了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关爱老人,友爱小朋友,秩序井然,充满了爱心与温暖。茫茫人海中,你人都是陌生人,但由于我们的一句关爱一句问候一个小小的帮助,我闪成了熟悉的陌生人。车来车往,来去匆匆,在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面前,我们同样会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颗真诚的爱心,只要你遇到困难,处在困境中,我们决不会袖手旁观。因为人性本来就是一个:“善”字。怎能不去帮?怎能视而不见呢?其实,有时一句小小的关怀与呵护就会感化一颗冷酷无情的心,一句小小的安慰与鼓舞,就会燃起别人对生命希望与渴望的火焰。
因此,世界因善良充满爱,人间因爱而更加美好!
还记得《正大综艺》节目中,曾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电梯中会有一面大镜子呢?也许你会回答,是因为让人们及时补妆和整理自己衣领吧!其实,你错了,这面镜子的真实目的是为了那些坐轮椅的残疾人,来帮助他们平安的倒出电梯。这一小小的举动,不正是人们善良的心所表现出来的吗?
人生是一个迅速旋转的车轮,他匆匆行驶,像时间匆匆流去,但世间无常,人间没有永远的悲苦,也没有永久的怒恨。世上最难得的是宽容,人间最可悲的是嫉妒,还记得有首诗中这样写道:“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枝叶向着蓝天伸展,根须扎进大地深处,山高水长,自由竞争,无意把别人的光彩遮住。何必挥动仇恨的斧头,我和你无冤无故,即使大地上没有了我,挺拔的新枝依然无数,江河无须怨恨海洋,山泉何必诅咒瀑布,你有你的归宿,我有我的道路。”
是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怀有一颗仁慈的心,对别人仁慈,对自己仁慈。爱自己也爱别人,心中便有无穷财富,你的灵魂会变得高尚而纯洁,毁别人也毁自己,灵魂会欠下累累债务。所以,让我们熔炼刀斧,化为锄犁,耕耘爱心,播洒雨露。而且,人不会永远年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人世间,你更应该抓住每一个时机,把爱心装在心中,播洒给更多的人。
世界因爱而生篇五:《悲伤逆流成河》读书笔记2000字
《悲伤逆流成河》读书笔记2000字
这本书,我终于看完了,也就是两天的时间而已。很切合题目,悲伤逆流成河。
书中的人物,书中的事。都是悲惨而黑暗的周而复始。想看的人是因为,作者?还是因为书的名字?
我是因为喜欢小四,我才去看,才去买的。而这个书名,我想我要找的不是书中的共鸣,
就算有这个想法,那也在我看的时候,已经将念头全部打消打散了。书里的易遥,
是那么地可怜,那是我对她最直接地形容词。在故事的末尾,书中的人物,
他们的生命一个个凋零,全是自己毁的,是说他们太懦弱,还是因为世界太肮脏,
让他们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故事的主题色,永远都是浓重的灰色,
有种让人很心痛的感觉一直在萦绕着。
易遥对于伤害她的人的反击,我觉得一点也不恶毒,恶毒的是害她的人。
其实我觉得易遥是最勇敢的女孩子,在面临家破人亡,
面临好友离散,面对男友在糟蹋她以后的毅然离去,易遥真的都没有倒下去,
身上再多的血,再多的被母亲剐出的伤口,易遥都没有想过去死,
对,她有恨,那是她应该有的恨,易遥也只是一个高一的女生啊。
对于很多肆意恶意的伤害,她已经能够抱无所谓的态度去面对了。
这是因为,她遇见的更多比恶意中伤还有悲惨的事情吧。
齐铭,一直要到故事的最后,我才肯定了他对易遥除了是同情,
怜悯,施舍般的关爱,在他最后决定自杀的时候,
证明了他对易遥还有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爱。还有,就是,
我觉得他对遥遥的死有愧疚吧。需要用生命来回答的爱。
需要用死来报答的愧疚。我不知道自己猜测的对不对,也许只有小四自己心里清楚吧。
湘湘爱齐铭的,可是在最后,她到底是遇到了什么而死的,小四并没有说的很清楚。
我觉得这是作者管用的伎俩,让读的人自己去想,
在自己的心里拥有一块自留地。湘湘,对这个世界的最后评价是:
我讨厌这个肮脏的世界。
难道世界,就真的这么让人失望吗?是的,
在自己想死的时候,的确剩下的答案仅仅是如此,没有推翻的可能了吧?
易遥会遇见那个叫李哲的男人,也是遥遥的一大悲伤。
从小到大,经历家庭变故的磨难,父亲不曾回头的抛弃,
母亲在外出卖身体,被弄堂里,那些可恶的人们,
一口一个被骂婊子的时候,易遥已经不是小孩子那么纯真了。
可是,她长大了却偏偏还是勇敢地爱了,如果换成我,
一定不可能了,那也许就每个人的性格驱使的吧。
可是在她勇敢爱的之后是什么,当她有了那个男人的种的时候,
那个男人却将她视为麻烦,他的父亲视她麻烦,她的母亲也是都是一口一个去死。
直到最后,她终于受不住,最后一个人顾森西说的:你去死。
顾森西怪易遥害死了他最爱的姐姐。
可是我想遥遥在那个时候,并没有想过绝望到只能用死来解脱吧。
果然没错,易遥最在乎的齐铭和那些误解她的人说着同样的
你去自首吧,就凭借这一句,遥遥已经确定,
他的话断了她生活下去的所有意义,
她的被陷害的,我都是这样相信着。
然而她在被陷害的同时,也被全世界的人抛弃了。
包括她最在乎的人,我想齐铭很有可能就是易遥的整个世界,
只不过易遥从来没有说过,也没有这样想过。
但是在齐铭宁愿听别人,也不愿意听她自己解释的时候。
于是,遥遥就真的选择了死。的确,
当一个又一个的黑色旋涡像麻烦一样在牵扯她的时候,
唯一能够停止着让人受过的了一切的方法就是死。
我突然很理解她选择走向另一个世界的做法。
我不是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而是我觉得,当生活,
只剩下,悲伤逆流成河的时候,希望早就已经被冲刷地不见雏形的时候,
活着,已经是变成了一种无谓的垂死挣扎。没有意义了。
小四就是要让幸福的我们,想象一下,
也许在这个世界的角落,都会有很多像易遥这么掺的悲剧人物,
在叙写她无奈生活的时候。我们想的更多的并非是悲天悯人,而是知足。
当我看见,书里的易遥流了产,母亲的回应也只是一顿毒打的时候,
而我呢?却因为营养过胜,妈妈就会为我紧张兮兮的,光是在这一点上,我就觉得我还是很幸福的了,
不应该厚颜无耻奢求更多。例如什么希望我喜欢的人也喜欢我之类的了,
我现在根本已经不敢再去想这些事情了。我要收住一些感情。
换言之,告诉自己一声要知足,就不会那么难受了。
更何况我和易遥相比较,我任何的要求,都是无比的矫情。
我看了这本书,出于对书中,
那一朵朵将要绽放的花朵在那个时刻突然全部凋零而惋惜而哭泣,
但我更加觉得自己幸福。不能说我小女生,只能说我很感性。
当我还是会为这些惨事,而哭的时候,就说明,
悲惨的事情其实并不多,如果哪天悲伤的事,
多的已经开始让人变的麻木不仁的时候,那么这个世界就完蛋了。在这本书里面寻找眼泪,
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该知足,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虽然在这一本书里面,很大的篇幅,都是有描写,
林华凤(易遥的妈妈)对易遥如何如何地不好,可是在最后,
林华凤的死却是为了要拿那个在柜子顶上放“给遥遥的学费”
的铁皮箱子的时候,母爱,就理所应当又变成了一个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
悲伤逆流成河。不应该在生活中得到印证,那样实在太可怕了。
换了谁都没有再活下去的勇气和必要。悲伤就像是黑暗的永夜,
却颓长地怎么也看不见天亮的黎明的时候,生活才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我们不会是书中的任何一个人物的翻版。我虽然和书里人,同龄,
却不能完全读懂他们,因为他们所经历的,我未曾有过。
希望很久以后再回过来看这本书,也许我能够看到更多。
好作品看了第一遍,就应该值得拥有读者的长篇大论的回馈。
小四的文就值得我们去看,去体会。那里面一定有我们要的那种感动,
一定有,可以是很细微的,亦可以是很轰列的。
《悲伤逆流成河》读书笔记2000字
话说在我买到小四的《悲伤逆流成河》的限量BOX之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虽然在《最小说》的连载上面已经看到了第六回,我还是从头至尾的重新阅读了一次。
因为是限量版的关系,加上我自己又是特别的爱护书籍那一类的“怪异”人士,所以的看书的时候那个细心,连最好的朋友都看不下去。
当然,我还是坚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样的话,岿然不动……
呃……扯远了。
我看完《悲伤》之后,内心很是纠结。
小四的风格一直都是悲伤的。我是知道,毕竟以前看他的小说都是看得哭得淅沥哗啦的,我在《最小说》的连载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看这部书看得哭的心理准备。
可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竟然……看完全书没有流一滴眼泪!!!
OMG!!我忍不住的想要仰天长叹。明明就是一部传说中的悲伤到要让人撞墙要让人水淹金山寺这样的超级悲剧,可是我竟然没有哭!这对于我看一般的悲剧看得要痛哭流涕的以往性格完全不相符!
后来我终于能够理解,因为这部小说是让我完全悲伤到连泪都没有办法流出来的悲剧……感觉有点为自己的不哭泣而找的理由……
其实里面的人物关系都是很明朗的,男生女生之间的关系既暧昧又模糊却又让人能够一眼看穿。要我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基本上是不可能。
里面的女主角易遥(遥仔)是我觉得最为可悲的人物。母亲的不疼爱(虽然是表面上的),朋友的不信任(这是完全明朗的),爱情观的不完整(会喜欢上一个人是因为他很帅会来接她上下学),未婚受孕(这是我完全不能接受的),唐小米的陷害与嘲讽(这个人是我最最讨厌的!!)。如此之多的事件导致了她最后选择自杀的结局……(真的是生无可恋了……连一直最照顾自己的齐仔都相信了不实的事实,是我我也都自杀了)
齐仔,真的是王子一样的人啊!~优秀的成绩,父母的疼爱,他是天之娇子。想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在自己身边的生活在苦难之中的遥仔,可以说他是真的想要真心去帮助(可是我却觉得里面不乏对自己优渥的生活的一种炫耀……)。但是就是因为他先前的照顾,才让遥仔在失去了他的信任之后更加的难过,www.99zuowen.com,以至于自己最后死在他的面前。这就是本来生活在黑暗中的盲人在看见了阳光和色彩之后再夺去这样的能力,才会在重新陷入黑暗中更加绝望。
顾森湘也是和齐仔一样的天之娇子,父母将他保护得很好,让她那么的单纯。所以才会在后来因为没有被作者写明的原因而选择了割腕自杀……这个似乎是她父母的错,可是我们不能不说这也是她自己的错。心理的承受能力不够,在遇见某些自己无法掌握的事情的时候就选择以自杀的方式逃避。
顾森西是生活在姐姐的光环之下不被父母重视的小孩。内心的苦闷也是难以想象的。本来以为他的出现会让遥仔过得更加幸福,却没有想到在后面会成为促使遥仔离世的另一个凶手……真的是很让人失望啊……想到遥仔坐在他的单车上离齐仔越来越远的场景心中就一阵纠结。
唐小米……我真的是对她喜欢不起来啊~~就算她那样做是因为太喜欢齐仔的关系,可是做得也太过分了……我真的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出自己对她的憎恨。
我觉得最可怜的人应该就是遥仔的妈妈林凤华了。为了抚育遥仔,竟然牺牲那么大,还用欺骗的方式来让遥仔心安理得的生活……即使是在开始对她平常的那些辱骂的怨恨,也在最后看见她倒在地上死去的时候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还记得她对遥仔喊出的那句话时,心都疼痛了。
要说在里面死去的四个人里面,我最不希望死去的人应该就是她林凤华了吧……说不出来。可能是因为看见她真的死去的时候而心里有很大的不忍吧……虽然觉得顾森湘和遥仔齐仔死去也真的很不舍,却觉得他们是死有余辜的恶劣心情……好好人生不过却要因为一些原因而选择死亡,真的很不值得。
特别是顾森湘,是我觉得最不应该选择自杀的一个人。遥仔是真的因为生无可恋而自杀我还能够表示理解,齐仔会在后面选择开煤气的方式选择自杀我也能够看在他那么懦弱逃避的性格中表示宽恕,可是就是不能够理解不能够原谅……
我还是想要发点关于对小四的牢骚。
你写悲剧也就算了,我也不会指望你写个喜剧出来调节一下被你的味道习惯的读者,可是你好歹也少写点让人想哭哭不出来想笑笑不了的让人觉得万分纠结万分痛苦的文章吧……虽然我们都知道你是要用悲剧来赚取大家的眼泪,你也不要让我们会对你的下一部文章而感到莫名的恐惧吧……毕竟要连续看纠结万分痛苦万分的故事真的是件费神费力的事情啊!
真的是因为年纪越来越大而心态越来越老越来越变态了吗??看这样纠结的文章在后来竟然会觉得很高兴?
《悲伤逆流成河》读书笔记2000字
黑暗中你沉重的呼吸是清晨弄堂里熟悉的雾。
你温热的胸口。
缓慢流动着悲伤与寂静的巨大河流。
那些呈现在文字中的影像模糊的人事终止在这样的言语之中,竟果真似浮在河面的船舶发出的呜鸣汽笛一般汩汩地流向意识深处,这么近,那么远。时隔经年,终于又看到小四的文字。这已经不是2000年的印象。曾经固执地恐惧着物是人非,而今看到,那个笑容明亮、踩着忧伤的舞步在众人的目光中一路走来的少年,面孔已经有如这本小说一般富有线条和棱角。言语退去华丽的外衣,真实而惨痛的内核依然这般打动人心。像一部在黑暗而窒息的酒吧地下室播放着的实验电影,你在席地而坐的观众中掩面而泣的时候,胶片依然被机器卷动着无情滚动过去。无人为你的悲伤停留,电影配乐涅没了你的哭声。
弄堂里的雾气。清晨的开门声。被母亲塞进书包里的牛奶和水果。干净的少年。孤独的女孩。沉默地等待着你放学后。振动不已却无人接听的手机。匕首一般的语言。薄如纸的世事人情。听到了那句“就我”便转身飞奔回去的他,以及躺在血泊之中目光失焦的她。
我常以为,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被人间的太多遗憾所映照。
被黑色流云覆盖的悲伤的物象,不紧不慢地叙述着一场青春的散场。这本书带领我们走过的这条悲伤河,是世界的真实之声。
贰【路途】
生活里到处都是这样悲伤的隐喻。
如同曾经我和你在每一个清晨,一起走向那个光线来源的出口。
也如同现在他载着我,慢慢离开那个被我抛弃在黑暗里的你。其实在自行车轮一圈一圈滚动着慢慢带我逐渐远离你的时候,我真的是感觉到了,被熟悉的世界一点一点放弃的感觉。
在那个世界放弃我的时候,我也慢慢地松开了手。
再也不会有那样的清晨了。
读到这样平和而隐忍的语句,看到是青春的背影,在时光中转身,然后不知所终地消失在昭然若揭的怀抱,消失在深情而遥远的凝视中。那都是年少时的记忆了——那是写出这样的文字的少年,留给你我的记忆。
想想我们走过的那些故事——雪的国度里孤单而善良的王,城市的永无岛上一群刚刚长大的孩子,1995年被盛浓的绿荫所深深覆盖的校园,然后直到今天的悲伤之河:在命运的起点上,少年们单薄的身影勾勒出生命的创痛,望向弄堂的尽头那个渐行渐远的背影手足无措:看,快乐的人都有一样的快乐,而悲伤的人各有各的悲伤。我们曾经拥有大把大把的幸福年华,而想念中深切的,仍旧是那样一些不复再有的清晨。不复再有的子夜。
他给过的关怀,成为她生命的支撑。在一个缓缓闭上眼睛的时刻,他突然记起她的脸。这样他便老了。
而活在文字里的她的信念是,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
叁【尾声】
遥远而苍茫的人海里,扶着单车的少年回过头来,低低的声音说着,喂,一起回家吗?
无限漫长时光里的温柔。
无限温柔里的漫长时光。
一直都在。
选择一个必输的赌注去赌,来证明自己的无辜,筹码是生命。而之所以让这一切发生在已经走过了那么的疼痛和鄙夷之后,在平和的生活似乎近在咫尺之前,仅仅是因为,他的不信,让她感到最大的绝望。
于是她终于可以活在他的相信中。
这是最美好的生之丧失。
我们常常都不觉得自己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但是好多时候,似乎必须足够无情,才可以避免因爱而苦——就像这本书中说过的那样。
曾经读过一个台湾作家的书,里面说,世界总是没有错的,错的是心灵的脆弱性,我们不能免除于世界的伤害,于是我们就要长期生着灵魂的病。这本书信集是作者的最后一部作品,写完之后,她就在巴黎的公寓里面用刀子戳向胸口自杀而死了。我于是想到,这样薄如纸脆如瓷盛如花的人,怎可担当得起命运无常。而又想想这本书中那些栩栩如生的少年,不禁为他们鲜明的痛楚所震慑,因觉得他们很有担当。
言,言而不衷。离,离而不去。长到这样一天,因了畏惧心的脆弱性,在接纳万事之前,自己已经在眼前挂了一张滤网,人事的悲喜色差陡然就被模糊羽化,看在眼里,也就没有那么触目,自然也就说不上惊心了。总觉得活得眷恋生世,朝朝暮暮孑然而繁华,越来越寂寞,又欢喜又害怕。
这也许就是缩影在小四的笔下,缩影在他文字的成长中,最深的隐喻。
在这烟火的纲常世间,生命的河流深处是静默。却静默得悲欢俱在。世界并不都由洁净和精致的物象构成,关怀与温情永远只存在于更加庞大的冷漠与无情的对照之中。所以文字的生命可以脱离华美和虚幻而存在,一如这本书,又一次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通往另一个与他以往的文字都不相同的世界。最终他把这一切展示给我们看。这是由琐碎和平凡的生活细节构成的青春生命,是幅远观才能成形的油画,是一句稀声的大言。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shubiji/
世界因爱而生篇六:忧与爱_议论文作文800字
篇一:忧与爱
这个世界,变幻万千,有人忧愁,有人高兴,心中充满爱的人用心去帮助有忧愁的人,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看见我们的行动,那么整个世界将会变成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那该多好!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不顾一切,付出一切的代价。六月是考试月,高考、中考、小考接踵而至,家长们也好像加入这场考试之中,每天晚上工作忙碌后还要熬夜陪孩子,孩子们一遇到什么问题,家长就要立即赶过来,为孩子们倒水,排忧解难,成绩优秀的还好,不必要操太多心,但成绩不太好的呢?家长就得想各种办法,请各种家教,为孩子们补习,争取考到自己理想的学校。从这件事上来看,家长们的忧与爱,我们能够深深的理解,他们用爱来填补孩子们成绩上的忧愁,让爱之花永久绽放!
高考过后,孩子们的心总算踏实了,但是家长却又愁了起来,他们在愁什么呢?仔细了解后才知道,原来他们在愁孩子的成绩,成绩老考不好,找工作又成了一个大问题,孩子们的未来很重要呀!一天一天,盼着盼着,从外表看不出来忧愁,但心里那块大石头,还始终放不下来,最后这几天,既是开心的,也是忧愁的,这种忧与爱我们更能理解。
在多变的世界上,我们既看到了家长们的忧与爱,更看到的是这个整个世界上的人们的忧与爱,他们为经济而愁,为今后如何生活下去而愁,那些有能力去爱的人们是不是该醒一醒,去帮助那些最需要爱的人呢?
篇二:忧与爱
忧与爱是相关连的,有忧就有爱,有爱才有忧;忧是爱的另一种方式,而爱更是忧的另一面。
孩子发高烧,父母在一旁忧虑满面,是爱;对于身患绝症的父母,儿女面孔中透露着爱意,打算隐瞒实情,心中满是忧愁。
一只猫,母猫,充满母亲的爱和忧,它慈爱地带领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玩耍……孩子一天天长大,再也不需要妈妈的保护了,便踏着稚拙的步伐离开了——也象征着我们,羽翼丰满却还尚稚嫩,没有经历沧桑。它们的妈妈——也预示着我们的妈妈,眼中满是忧虑和慈爱,忧虑我们的稚嫩,爱我们的坚强,自信和勇敢。
人的一生要经历风风雨雨,但却少不了忧与爱——无论是亲人父母还是同学老师。藏在心中的爱,露在外表的忧;藏进心中的忧,表露在外的爱,是我们绚丽人生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情感。
总之,忧与爱这两个互不关联却又紧紧相连的情感,才是内外不能统一的根本,重了忧,忽略了爱;重了爱,忽略了应有的忧……生活中,虽然二者兼得是不可能的,是不现实的。忧与爱不可兼得,忧与爱,不能忽略,忧与爱绝不简单,难道,我们就能忽略这份心态吗?
这个世界是忧与爱构成的,没有乔布斯的“忧”,哪来Iphone的热爱;没有中国足球的“忧”,哪来欧洲杯的爱……
所以,不要认为忧和爱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就像人,人在社会上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围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它们就像一对情人,无论走到哪儿都不分离;它们,就像鱼儿和水,密不可分;它们,就像人与空气,融洽互依;它们更像世间万物,相生相克,互相依赖……
忧吧,这是爱的体现;爱吧,这也是忧哇!在心中,忧与爱的种子正悄然萌发……
篇三:忧与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为人民而忧,为国家兴亡而忧。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父母在生活中最会对我们忧与爱。然而,点点滴滴的细节最会被我们忽略,因此要学会思考。思考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白发、皱纹。
文化,在这个世界里多么的神圣,特别是对孩子。而我的父母也是如此,希望我有一个好前途。但,这群魔乱舞的世界,“钱”这肮脏的字眼和文化混淆在一起。使得一些喜欢走歪门邪道的人乘虚而入,“开后门”进好的学校。而其他出类拔萃的学生,却被高等学府拒之门外。我的父母不得不因此而忧愁,虽然我学习并不差。可是父母还是摆脱不了那深痛的忧愁,因为文化乃终身大事,没有文化的肯定是恶性循环,考不上好学校,找不到好工作——。我实在不忍心父亲与母亲因为我一天天地衰老,在那漫长的忧愁中,慢慢消逝,所以我现在必须开始努力起来,立下长远的目标,时刻为目标而奋斗,决定出人头地。这就是那父母对我痛定思痛的忧愁。
爱,一个温暖人心田的字眼。在我们家里虽然并不常见,可透过那渺小的细节,一个又一个爱浮现在我的眼前。星期六,往常我并不会起的这样早,可是在潜意识的驱使下我还是醒了,蹑手蹑脚走出房间,生怕惊醒了父母亲,刚想转身去厨房,看见母亲正用力搓洗着我的校服,那通红的手掌浸泡在水中,一股暖流顿时涌上我的心田。禁不住热泪盈眶,两滴泪光划过我的面颊。我的思绪全都涌了上来,父母为我的付出甚至可以牺牲自己,我实在不忍放纵我的泪水,所以我得学会感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受世界的爱。
忧中有爱,爱中有忧,我的生活如此需要感恩。
篇四:忧与爱
忧愁与爱是人世间两个很重要的情感。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桥梁。这些情感,在父母的身上最为体现。她对我们考试不好时的担忧,或在平常小事中给你无私的爱。
在一次考试过后,我胆战心惊地把我的考试卷给了母亲,母亲看了我的考卷,满脸忧愁,而我则灰溜溜的去洗澡了。在我洗澡的过程中,即使水流声很大,但我也能听见母亲的叹息声,她忧愁地说:“这成绩该怎么办?我应该怎样才能将他的成绩提高呢?如果照这样的进展,考试不会越来越差啊?怎么办?怎么办?”她急得直跺脚。
这时澡也洗好了,我出来与妈妈说:“对不起,我错了,我不会再考这样的成绩了。”无情的泪水从脸颊上缓缓落下,像晶莹剔透的泪珠缓缓落下,滋润着每块土地和心灵。妈妈和蔼可亲的对我说:“没有关系,一次失败不代表你次次都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
人的一生有很多次的失败,只有失败的奠基你才会爬得更高,看得更远。原本以为会晴天霹雳一般,可是没有发生。我感受到了母亲对我成绩的担忧和对我的爱。我爱我的母亲,如果没她对我的信任和对我的鼓励,我根本不可能成功的。成功你看似平凡很简单,其实包含了你自己的努力。母爱如清泉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灵,母爱如启明星一样照亮前进的路上。我爱母亲,是她给了我希望和爱。
母亲我爱你,我能感受到你对我的忧与爱。爱让我变得坚强,忧让我变得更加刻苦。
母亲我爱你。
篇五:忧与爱
人生的风雨路上,有两个人永远陪你走过,分担你的痛苦承受你的压力,为你鞠躬尽瘁,他们——就是父母。
我是一个调皮鬼,表面上看上去沉着斯文,私底下却生龙活虎。一开始也没什么,但是有一次,一个同学惹火了我,愤怒地我把他打倒在地。那一次,老师和家长狠狠批评了我一顿。我心里忿忿不已,决定报复家长。我整天放学不回家,和其他坏同学去玩“三国杀”等游戏。考试的时候,我飞快写好试卷,交了就走人。我的成绩和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慢慢降到冰点。
父母心急如焚,我却毫不在乎。终于有一天,爸爸爆发了,他举起巨大的手臂,狠狠地朝我打来。“你打啊”,我声嘶力竭地呐喊道。父亲高举的手放了下来,什么也没说,只叹了一口充满苦涩的气。从那以后,家长遇到什么事,都从我的角度考虑,我渐渐感到了一股贯彻心扉的暖流,将我的内心照亮。我深切地体会到了那充满担忧的爱,和那充满爱的担忧。我彻底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崭新、完美的自己。
忧,你是我人生的警示灯;爱,你是我保护自己不被荆棘刺伤的盔甲。
篇六:忧与爱
独处斗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栀子花的幽香送入鼻中。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含笑笼在一片栀子花丛上,笼得清风微醺似醉,不自觉,已庭院深深了。
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的扉页上,生命如它,那样渺小而又脆弱,让人在担忧之际多了一丝玩弄的念头。被工作恼得焦头烂额的我颇有兴致地拨弄笔尖,一次次挡住它想要前行的路,它便随我转变着方向,反复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东西,静静地呆在书上。
如此,咱便失去了兴致。不过是被捉弄一下罢了,却如此放弃自己的目标,这样的生存状态真令人担忧。恍然大悟般,是啊,人不也是一样吗?宇宙之大,观人亦如观虫,渺小而可卑。人们面对着宇宙的捉弄、灾难,灰心丧气,坐以待毙,自缚牢笼,与虫子又有何不同?如此丧失了理想与方向,在灾难面前一次次地迷失,这种生存状态岂不更令人担忧?
再看小虫,突然有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同样置身于茫茫天地间,竟有着同样的可悲之处,陡然心生怜爱之情,将它用笔尖挑起,轻轻放在栀子花叶上。幽幽的香气仿佛给它重注了活力,小家伙很快藏到浓绿万枝中。一阵微风吹过,将一朵栀子花吹到我的鼻下,白色的蝶儿在花上歇了片刻,歇到我的肩膀上。此刻,花、蝶、我融为一体,一种难以言喻的伤怀之美!仿佛是为了感谢我对虫子的爱,“平等”在心空放彩,是我此刻最大荣光。
人生天地间,有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过分相信个人与思想的力量,生命的天平竟然慢慢倾斜。人类只有学会对万事万物抱以爱的哲学,平等相待,才会对精神的藩篱成功突围,获得一种最真实的感动。
拔人于苦,谓之慈。授人以乐,谓之悲。“慈悲”一词,便是人间至道。同样,设身处地去担忧别人的生存状态,并毫不吝啬地施以平等之爱,获得的将是生命的尊重与敬仰;而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则是将亲人对自己的忧心转化为对亲人的挚爱与回报。感谢一只意外爬上我书页的小虫,竟帮我理清了忧与爱的哲学!
望着窗外的栀子花丛,以及头顶上最玄学的星空,不禁感慨万千。若不能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小心着花开花落的浪漫,将“关忧”置于“关爱”之中,如此浩渺神秘的宇宙,人类又将怎样生活得诗意惬意?
篇七:忧与爱
每一次走进“杖藜叹世者”们神圣的心灵。总是能感到有一份沉甸甸的爱躲藏在深切的忧愁之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以忧国忧民而名留青史的杜甫何止一个“忧”字了得!在他的每一声叹息中,在他的每一份忧愁中,爱国爱民的思想始终闪耀着最夺目的光芒。爱之深,所以忧之切。
还有那位被唐宪宗当做一块破砖随意地扔往柳州、邵州的柳宗元。面对僻远、冷落、荒凉的边境,回望那浮云遮望眼的长安,自己满腔尚未实现的抱负在忧患之中渐渐沉淀成对当地百姓浓烈的爱。
于是,他用爱来承担浓重的忧愁,他兴办学堂、禁止巫术、垦荒屯田、种树植株、推广草药,他深谙边疆的百姓更苦,边境更需要发展。几年的时间里,他在柳州做出了大量功绩。他自己甘为愚人,任劳任怨,把忧愁留给自己,把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柳州的百姓。
一位教育家说:生命到了最后一刻,一切才显得深刻。我不得不说,因忧而生的爱更显得深沉。因为那是饱含泪水的爱。
舒婷的诗《写给我的同代人》,唯因不被承认才格外的勇敢真诚。即使像眼泪一样跌落,仍有来自大地的点点回音。北岛、顾城、海子,这些在忧虑中前行的诗人,这些对祖国、对人民充满爱的诗人,这些甘为后来者披荆斩棘、开辟一条光明大道的贤者,因为爱,他们的忧才有了意义。
我不得不想起那位蹙着眉头,在电视荧屏上,在新闻的风口浪尖上坚持着的主持人——白岩松。他用他的睿智与机敏,责任与博爱,看得比我们更远更深,他深知社会的黑暗与落后,他深谙人心的叵测,他知道“这是一条最遥远的路。”他知道以一己之力就算粉身碎骨也不能立马改善某些地区落后的现状。因此,他将眉头紧锁,然而,在《痛并快乐着》一书中,我却分明感到有一股向上之力支撑着他,他永远不会倒下——那就是他内心深处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耳畔依旧回响着杜甫先圣的:“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那份不亚于青年人的担当,那一颗滚烫滚烫的爱之心,在历史的忧患之中是心里的一方晴空,千百年后酝酿成一弯七彩之虹!
篇八:忧与爱
鸡吃饱了蹲在架子上打盹,猪挺着滚圆的肚子窝在一角直哼哼;太阳还恋在山头,天边一抹酡红,里面幸福满满的。
村口一阵闹腾,驴子唱起了戏,是半瞎卖瓜回来了。
半瞎卸下驴车,喝尽丑儿递过的凉茶,没套驴就拉上板车下地摘瓜了。车刚满,刚才还是试探性的月夜,现在已妥妥帖帖的是夜了。半瞎埋头拉车,心里却一阵担忧:该不该叫儿子明天一起去卖瓜呢?自己又不善言语,儿子会不会生气?丑儿在后面推着车,忧虑着:应不应该陪爹卖瓜?可自己是个学生,爹却又瞎又丑又老又穷,丢不丢人呢?
“明儿个跟爹去城里卖瓜不?”半瞎还是怯怯地问了句。“唉。”丑儿不觉竟应了。可他心里又矛盾了。
第二天凌晨,鞭子撕开夜幕,驴车“吱呀”上路了。半瞎心里兴奋极了,一路上和着驴蹄敲击地面的声音哼着小曲;丑儿盯了一路脚趾,像是赴刑。
摆好摊子后,半瞎蹲在旁边用仅剩的左眼温柔地迎着三三两两的行人。丑儿却躲在驴影里,仿佛驴影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这时的他,简直就似害病的眼怕光,破碎的皮怕汗。
驴子嘶叫了一通,甩走了叮在尾巴上的苍蝇。
这时一个早起买菜的妇人绕过一辆装满瓜的机动三轮车走向驴车。“老乡哪里的瓜啊?”“汴塘瓜,不甜不要钱!”半瞎起身应道,每个字像下了保证金似的,他身为农人确是从不吹牛。“哟,你儿子帮忙卖瓜啊,看你多幸福啊!”妇人道。丑儿脸像红透的番茄,他的担忧还是应验了。
日头渐渐高了,毒辣辣地审视世间百态。
半瞎又是称瓜又是找零,忙得一身汗。丑儿看父亲泛着盐渍的黄衬衫贴在背上,衬出根根骨头,像极了干瘪的茄子。丑儿看到驴子瞪着自己,滚圆的驴眼里自己扭曲了。
买瓜的人愈来愈多,驴子烦躁不堪。日头越来越烈。
丑儿终于走向父亲,“爹,我来找零吧!”半瞎愣了一下,那瞎了的像蒙灰的劣质珠宝的右眼却泛起了光。
果然今天快多了,没到一点就剩俩瓜了。这时一汉子赶过来,包圆了,说买个汴塘瓜不易,又去驴车找。果然又抱出个大西瓜。突然半瞎一把夺下,宝贝似的搂着说此瓜不卖。汉子无奈地走了。
半瞎坐下,用力掐开瓜递给丑儿说:“多好的瓜,留着咱爷俩吃!”丑儿眼湿了,他知道父亲今天是真高兴。
日头突然温情起来。
小城里,大街上,驴车边,依偎着的父子,还有那驴,啃着瓜。丑儿不再感觉丢人,不再感觉父亲令人生畏;半瞎不再担忧儿子不接受自己,转而觉得心里满满的。
驴子开心地又唱起了戏,天上太阳幸福地洒下温暖的光。
篇九:忧与爱
生命的蛛网,由担忧与爱这两种紧密缠绕的丝线织成。它将时光的流沙漏去,却不曾沾染上一丝灰尘。
五岁时
天好蓝,云好白,你嘴里含着棉花糖,与爸爸妈妈在草地上奔跑。手中的细线牵制着另一头高高飞翔的风筝,风儿擦着耳朵而过,伴随着的还有爸爸妈妈的“哈哈,慢点儿,脚下……”关切声。
八岁时
过马路时,你悄悄松开了小时候一直渴望的妈妈温柔的大手。不高兴地撅着小嘴。“哎呀,过马路怎么还牵着我的手,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妈,你怎么还叫我的乳名啊,同学都在呢,丢死人了……”
十三岁时
漆黑的夜空,泛白的灯光下,书桌旁,你埋头于一道很难攻克的习题,一只手抓挠着头发,一只手握着笔在草稿纸上涂、画。心里像那看不懂的函数一样,烦、乱。这时,母亲轻轻地推开了身后的门,“吱呀”一声,声音虽小,却也让你更烦。怒气冲冲地回头,吼道:“你烦不烦,不见我在写作业么?!”看到母亲手中冒着热气的牛奶,“我不喝!你拿走!真烦!”母亲无视你的怒吼,将那杯牛奶放在你书桌上,又安静地退出。“吱呀”一声……
十八岁时
“妈,我紧张。”你紧锁着眉头。“有什么好紧张的,没出息。像平时一样,放松。你就是考了专科也一定不给你复读!”妈妈将一条巧克力放进你的书包,轻快地说。“自信一些,我在家中备好你爱吃的橙子!”
三十岁时
“你瞧你那样,还像个三十岁的大男人么?怎么,这么点小挫折你就受不了了?不就是被炒了,咋了,再找个工作不就完事了?!你瞧瞧你那样儿……”父亲坐在对面的沙发,吐着烟圈,为你干着急。这算什么呢?
四十五岁时
“妈,我在这边儿好着呢,嗯,不用担心。哦,对了,上次给您带去的水果啊,你和爸要想着吃。还有那盒西洋人参,不要舍不得吃,反正是花了钱的东西,不能退。对,不能退,搁的时间长了会坏的……”电话这头你焦虑地叮咛,电话那头母亲安静地听着。
五十五岁时
丁零零……“哎呀,妈,不是让你不要忙着接电话嘛,你和爸都这把年纪了,要是摔着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我下次拨两遍,第一遍您慢慢走,第二遍您再接。还有,让我爸不要忘记下星期的高血糖的复查;那药要按时吃,不要心疼钱,您身体不好,儿子我心疼呐!”
爱就像一件破大衣,担忧就是大衣上的补丁。虽然它样式旧了,也褪了色,但它却越穿越舒适,越穿越暖和。
篇十:忧与爱
严格地说,没有忧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爱,正如没有异乡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故乡。
你应该知道,我爱着北方的故乡,忧伤地爱着。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直到我一个人在南方小城张家港第一次感受到北方的时候,我才明白,上半句诗就是写的我。风又从北方吹来了,越过广阔麦田与茫茫天空,越过水瘦山寒的旷野,越过苍凉的秃树林,越过积雪的路、结冰的河,一路向南一路向南,如同我一路向南一样,来到这潮湿、多雨的南方。北方,北方,不觉之间,家乡已经在千里之外了,自己已经是江南人了。
梦想总是在别处,总是在我们没有到达或已经离开的地方。当时我不是坚定地来到南方吗?当时我不是确实看不惯家乡的一些丑恶吗?当时我不是对故乡交织着忧或愤吗?那我为什么在南方会真诚地想念北方想念着北方的生活、北方的风景呢?
你要晓得,曾经付出过精力、时间与心血的地方你很难忘记;毕竟,付出过“爱”的地方,才能“能长出金麦穗与赶车谣”。
我的爱在千里之外,我的忧在咫尺寸心。你不责备我离开吧?如果都不离开,那故乡就永远不会自省。这是另一种真爱,织着忧伤的爱,但愿你也懂得。
其实我的爱与忧,都留在故乡。北风扑面而来,这一刻,我像风中的一粒种子,身边没有了熟悉的土壤,没有了知根知底的朋友,没有了心灵的抚慰,我差一点潸然泪下。风从北方吹来,凄厉的风声又从家乡的楼角掠过了吧?麻雀又在风中踉跄地飞着,苍劲干瘦的枝条又在寒风中抖动。阴霾掩来了吗?孩子的小手没有吹裂口子吧?
风从北方来,同样的风,吹着北方的友人,也吹着南方的我,他们想到我了吗?农村老家,小孩子们又在旷野中奔跑听着风声过耳盼望着春天到来。故乡的春天多美丽啊,只是我爱不到。
你也明白,中国式的美学总是与愁思在一起,中国式的爱,也常常与泪水与忧伤交织无尽。
风从北方吹来,我在南方生活着,估计我回北方的机会不可能太多,以后会越来越少。我的许多北方老乡也都愉快地生活在南方,有的也是多年没有回去过,我不清楚他们是不是有时还会真诚地回忆起遥远的北方,那片生长的地方,留下过欢喜与伤痛的地方,乡音难改的故土。
后来我想:我多亏来到了异乡,在异乡,在“忧”与“爱”的坐标轴上,我才真正地思索:我是谁,我应该到哪里去。
篇十一:忧与爱
老王蹲在墙角,两手对插在袖筒里,不耐烦地啐了一口。
小区近来又开始搞绿化,就在老王所住的公寓后面,轰隆隆的机子整天响个不停。这咬一口,那儿又吐出来,一排常青植物规矩地躺在路边。
老王进城一年多了,还是不能习惯这个奇怪的地方。看到这些小树,他总忍不住怀念老家那片地。
“唉,可以种两垄豆角哪!这么好的地!”他望着花坛,叹了口气。
老王从前可是个种田好手,手上的老茧至今又厚又硬。
前年拆迁,老王无奈地住进了高楼,地耙、平车、铁锨都没地儿放,只好当破烂儿扔了,只一把锄头实在舍不得扔,便留在了墙根。
离开了土地的老王像塌陷的土坑,寂寞如同无人打理的荒草一样疯长。
那块地,他回去看过几次。晒豆腐干似的被晾在那儿,没有动静。
他觉得心疼,那份烦忧如藤条般缚住了老王的笑容。老王是个粗人,提炼不出“家园荒芜”这样的概念,他只是担忧。
像担忧秋日里留在地里没收的一亩庄稼,担忧扔在墙角的一包麸皮,担忧那只秃了尾巴的老黄狗。
他抛弃了它们,他被逼无奈。
始终是放不下的,生活可以一夕之间改头换面,但对土地生生不息的爱哪能说断就断?
忧与爱像利箭刺入皮肤,因为深,所以痛。
老王渴望重回故土,哪怕再扛一扛锄头。
然而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失了根的农民,他能如何反抗?唯一可以抚慰自己的是,还好,家里还有一把锄头呢。
“举前探,”老王扛着锄头,在一群老头儿老太太前做着示范,“好,回落收!”戴眼镜的老人们略显生疏地扛好了锄头。
老王啐了口唾沫在手上,想起前些日子自己被邀请来做“锄头健身操”的教练,他稍一迟疑也就答应了。
因为只有他肩扛锄头时,心里那份空落落的感觉才会淡一点,那块干旱的心田也如久旱逢甘霖般滋润起来。
最近,老王又开始了自己的新研究“铁锨健身操”。
沉溺于此,只因他不知如何排解他的忧,正如他不知如何安放他的爱。
篇十二:忧与爱
爱,在灾难的忧伤中绽放。
——题记
此时的我,正坐在高考的考场中。见此题目,那段刻骨铭心,承载了我忧与爱的往事,不禁在脑中浮现起来。
时间仿佛回到了四年前。那天下午,天气微热。那时,我和同学们正在上课。课上的内容生动有趣,气氛也像往常一样十分活跃。
突然间,一声巨响,大地开始震动,墙壁竟跟着“抖”了起来,桌椅也剧烈地摇晃着。我们顿时被眼前奇怪的现象吓得不知所措。此时,老师大喊道:“地震了,同学们快躲到桌子下面!”我们这才反应过来,赶快逃到了桌底。之后,楼房崩塌了,我的眼前已变成漆黑一片。
我努力地睁大自己的双眼,想看清自己在哪里,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我恐惧极了,死一般的寂静使我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心跳。我感到有粘乎乎的液体从头上流到了手上,全身还疼痛着,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受伤了。我试着挪动双手,想挪动身上的砖头,但双手却总不听使唤,整个身体也几乎动弹不得。这时,恐怖和忧伤的情绪充斥着我的大脑,我近乎绝望了。
就在这时,我听到了我的同桌小雪的呼叫。原来,我与小雪紧挨着。“小雪,我在这儿。”我赶紧向她打招呼。她似乎听到了呼唤,随即她的双手伸了过来,紧紧握住了我的手。她的手,虽凉,但却传递给我无限温暖。
她虚弱地说,她的头部被预制板击中,伤势很严重。我的心情骤然紧张了起来,对她说:“一定要冷静,你不会有事的!”她却呜咽道:“我可能活不了了,你要好好活着。”我更加揪心起来,不停地鼓励着小雪绝不能放弃生存的机会。为了让她有勇气面对困难,我试着开导着她相信父母和政府会组织援救队伍。终于,她的心情缓和起来,还向我承诺,绝不放弃生存的机会,与我一起等到救援。
不知过了多久,我听到了外面有些响动。我兴奋地告诉小雪。“我等不及救援了,坚持不住了。”可她艰难地说出了这句话。她抓紧我的手渐渐松去。“小雪,你答应过我,一起活下去,不能食言的啊!”我向她大声喊道。尽管这样,她的声音越来越弱,我几乎听不见她的话了。“天啊,快救救她啊。”我试着活动自己的双脚,发现右脚还能动,立即用右脚向上踢着砖头。我一直踢着,用出我全身的力气踢着,因为那是我和小雪唯一的希望。
终于,我踢开了那块砖头,一束光倾泻了进来。我把右脚伸出外面不停活动着,希望能得到救援人员的注意。又过了一会,救援人员发现了我们,将我们从废墟中救了出去,送往医院。我双手骨折,头部轻伤,而小雪却陷入了深度昏迷。
身体康复之后,我转到家乡读书了。这段夹杂着友爱的忧伤经历,一直被我小心地珍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