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天没有太阳3篇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篇(1):2016高考作文素材名人类: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见证生命的人
是生命与爱拯救了海伦•凯勒——这是生活、爱和希望的感受——是对永生的臆想的信心,她唤起我们生的愿望。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也许这真的是最后一天。
美丽的生命,必定有爱。所以海伦被人们看成善良和快乐的化身,至于罪恶、不洁、恶毒、邪恶、卑贱、堕落,则与她毫无相干。她就像山谷里的百合花一样纯洁,像天空中的小鸟,像田野里的羊羔一样的单纯、快乐。
海伦向人们昭示着一个生活的起码道理:“我,一个盲人,向你们有视力的人作一个提示,给那些善于使用眼睛的人提一个忠告:想到你明天有可能变成瞎子,你就会好好使用你的眼睛。这样的办法也可使用于别的感官。想到你明天有可能变成聋子,你就会更好地聆听声响,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铿锵的旋律。去抚摸你触及的一切吧,假如明天你的触觉神经就要失灵;去嗅闻所有鲜花的芬芳,品尝每种食物的滋味吧,假如明天你就再也不能闻也不能尝了。
“让每一种感官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为世界通过大自然提供的各种接触的途径向你展示的多种多样的欢乐和美的享受而自豪吧。”
她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既完整又充满诗意的人生。她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美与生命连在一起,生命与爱连在一起。一旦这些联系的纽带中断,大自然中的美就会和人类一起灭亡。有生命就有爱,有爱就有美丽的人生。生命与爱交织成世界上最优美、最温馨、最难忘的生命交响曲,自远古唱到今天,因爱而生。爱是生命的精神支柱,生命因爱而伟大崇高,充满爱的人生是富有而充实的人生,渴望爱的人生是富有幻想与追求的人生。
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
——罗斯福夫人
能够亲眼目睹一个活的心灵的诞生、成长和初时微弱的搏动是难得的荣耀,上天给予我这份荣耀,是为了让我帮助、指引这颗聪慧的心灵。
——安妮•莎莉文
海伦是少数几个将永远活在人们记忆中的人之一,她的名字是不朽的。只要人们会阅读,她的精神就将永存,这个女人的故事昭示世人勇气和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
——美国参议院议员 李斯特•希尔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的南部亚拉巴马州的塔斯甘比亚镇。她的父系祖先来自瑞典,移民定居在美国的马里兰州。最不可思议的是海伦•凯勒的一位祖先竟然是聋哑教育专家。每当海伦•凯勒想到这些,心里就不禁大大地感慨一番,命运真是无法预知啊!
海伦•凯勒在婴儿时期就表现出了不服输的个性,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个性非常倔强,常常想模仿大人们的一举一动。所以,在她6个月大时就已经能够发出“茶!茶!茶!”和“你好!”的声音,吸引了每个人的注意。可好景不长,一切美好都在一场高烧中悄悄消失了。海伦•凯勒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已经永远地失去了视力和听力,此时的她如婴儿一般蒙昧,而他们,海伦的家人和医生,却全然不知。
丧失听力和视力的海伦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难以名状的痛苦深渊。直到莎莉文小姐的出现,这一切才得以改变。她在自传里这样写道:“她减轻了我心中的负担,重新带给我对世界的希望,并且打开我心中的眼睛,点燃了我心中的烛火。”
1887年3月,莎莉文老师走进了海伦的生命,她让小海伦张开了心灵的眼睛,用手去探摸自己所接触到的东西,并记住它们的名称。海伦探摸的东西越多,对其名字和用途了解得越细,就越发高兴和充满信心,越发能感到同外界的联系。
小海伦逐渐学会了写字、手语等等。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收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以惊讶的神情这样写道:“难以想像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要花上一年的工夫。然而这封信就是一个有说服力的证据。”这时,海伦才9岁。
1890年,海伦10岁,开始学习说话。海伦知道要学习说话惟有练习、练习、再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她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把音发准,就能让她所爱的人看到自己的进步,她就有了勇气。她说:“我急切想看到他们为我的成功而露出笑容。”她的父母请来荷雷斯聋人学校的萨勒小姐,教她说话。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海伦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泰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地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了她的心田。
海伦从小便自信地声明:“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取得了优等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经过超乎常人的努力,海伦手捧毕业证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第一个为盲人服务的具体性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至今仍称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
在海伦的一生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盲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因为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也是一部让莎莉文为之骄傲的书。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外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梅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自已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2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学者,在鲜花的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生命的属性是爱
海伦•凯勒曾说:“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
在我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一直都想找寻这样一种感觉,一个黑暗的、无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那里面一定充满了恐惧、无助、颤栗,还有让人发疯的死寂。晚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打开台灯,品一杯香茗,翻开这本书,便觉得自己被海伦带入了一个用眼睛无法体会的多彩世界。她是那么的热爱生命,那么懂得用心去触摸生命,我为之深深震撼。
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柔弱女子。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世界里的人,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创建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她不仅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而且还将自己所经历的痛苦和幸福记录下来,给后世以勉励。
我在想,生命是一种多么有人性的存在物,它如此平凡,平凡到无论魁伟高大或卑琐微渺之人都拥有它,如此灿烂,令人不敢鄙视,不敢怠慢。在一个无光无声的寂静世界里,海伦的人生是那么美丽。对于她,我们无法用“同情、不幸”等词汇来描述,因为她在那个我们认为根本无法活下去的环境下精彩地活着,甚至比我们这些健全的人活得还要精彩。
读一部伟大的著作就是在心灵上与一个伟大的人的一次对话。海伦像一个朋友一样,向我们倾诉她的经历,她的思想。
一场大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她惊恐、颤栗,并由此而脾气暴躁。沙莉文小姐的到来使她重新开始面对生命,成为她“再塑生命的人”,“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我立刻伸出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沙莉文老师”。从此,海伦的人生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应该说,海伦的童年是丰富的,亲近大自然让海伦体会到了自然的美妙,她对生命充满了新奇和希望,码头散步、圣诞节波士顿之行使她感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在脚下铺开。她用整个身心来感受世界万物,一刻也闲不住。然而在开始时却不是如此,因为无法与人进行正常的沟通,她小时候就变得顽劣、任性。她极少微笑。除了她的母亲,她对别人的爱抚没有反应,甚至很不耐烦。直到莎莉文出现,让其懂得生命的可贵。
疫症使人想到人生的问题,想到生命的宝贵及人生的价值观。在生命未受到威胁时,人们觉得生命是必然的,从未想到过生命的终结……疫症令人人自危:不知这无形的病毒何时吞噬自己的生命!疫症令人感到生命是何等的无把握,是何等的脆弱,原来生与死只是一线之差!
在这患难越来越多,生命遭到挑战的时刻,我们会对自己的生命作出新的评估,生命的可贵在于其不可逆,因此,我们每天都应该珍惜所有。也许从今天开始,我们都在失去我们所拥有的,那渐渐远去的何止是我们的生命呢!当我们都懂了的时候,也许我们会后悔,因为这个道理总是在走过了很多路才知道。正如海伦•凯勒所说:“我不会单单地活一生,也不会单单地耗尽我的一生,我会用我的生命来投资。”当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时,就不会浪费生命,浪费我们的时间!时间是生命的量,是世上我们拥有的东西中惟一不可开源节流的。生命的奇妙在于:过去的不再属于你、我,现在这一秒属于我们,而下一秒则属于神!
生命是美丽的!虽然波特莱尔把它称为“恶之花”,虽然总有痛苦如毒蛇撕咬我们的心灵,虽然常有病毒如毒液不时侵袭着我们的肉体,生命有阴暗,有欺骗,有雨雪风霜,有荒原的苍凉。但是,我们仍然要怀着感恩的心祈祝生命的美丽。
譬如冲破黑夜的列车,雨后的晴空,冬日的艳阳,小孩童稚的话语,姑娘清脆的笑声,小伙欢乐的驰骋,夕阳下老头老太太的牵手……这个世界因为你我而精彩,我与芸芸众生一起走在坚实的土地上,头顶着一方属于自己的蓝天,感受着人间的变迁,怀着美好的希望度过自己的一生,但我的生命是美丽的,因为我哭过、笑过、爱过、痛过。所谓“一花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平平淡淡才是真,谁能说,一份平实的人生,一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星光般愉悦的笑脸不是美丽的?无论境遇如何,我将以纤素之心随遇而安,知足常乐。
美丽的生命,必定有爱,爱人和被爱。被爱是幸福的,爱人,则是因奉献而崇高博大的幸福,是一种神圣的境界。缺乏爱的生命就如同长在沙漠里的花,会因贫瘠而枯萎。付出爱,才会得到爱。爱,需要营造,爱,更需要珍藏。因为爱是生命的属性。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篇(2):哪怕明天失去了所有
哪怕明天失去了我现在的所有,我今天也一定会奋斗,会努力。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很多得失。成败不是根本,重要的是你奋斗了,可能你一辈子都在奋斗,但是到老了,还是没有一点成就,那你这辈子也有收获了,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等到你老了那天,你想到你年轻时奋斗了努力了,为了梦想拼搏了,你也能死的安心,毕竟,死后,什么都没有了,这辈子,不拼搏一下,就活的太没有意思了。
哪怕明天我失去了所有,今天的我照样会努力。我今天成功了,明天失败了,我可以有足够的经验让我重新努力重新拼搏一次。自己拥有的物质方面,都不过是虚幻的,我今天成功了,我就要让所有人知道,我,成功了。明天失败了,我还可以继续努力,人生本来就很有意义,这个循环,正好阐释这一点。你还有什么理由去u.99zuowen.com杞人忧天?去担心明天是否会失败?
我比较看重生意人。因为生意场本来就是一场赌注,风险大,利润大。成功了,就是有钱人,失败了,就是最底层的普通人,那为什么不赌一把?把自己了解的透彻,认识全方面的自己,掌握好全局,你成功的几率就发大了一大半,为了以后,拼一把,赌一把,做自己的,赌自己的,无论成与败,我都会去赌一把。哪怕明天我失去了所有,我今天也得到了我今天想要的,何尝不是最好?
哪怕明天我失去了所有,我今天照样会努力,照样会去拼!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篇(3):《资治通鉴》读书笔记1000字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1000字
有些惭愧的说,作为一个高中生,我居然没有怎么仔细阅读过中国的历史,一直都无法由衷的感触些什么。但当我通读过《资治通鉴》后,我发现心中竟不住的汹涌澎湃。那些历史情节,仿佛历历在目。
盖世英雄陈汤,率领远征军,在首都长安遥远的西北,在距离三千四百公里外,中亚巴尔喀什湖西南,击斩匈奴郅支单于,砍下人头,向中央献捷时,指出:“胆敢冒犯强大中国的,距离再远,也要诛杀!”豪气上干霄汉。
千年之下,我们仍听到这个声音,为之热血沸腾。英雄们为了解放,为了和平,揭竿而起,奋勇抗敌,其精神可歌可泣,永垂青史。匈奴汗国最终向中国臣服,并不是全因为中国有此力量,更关键的是匈奴内部分裂。而这再一次向历史证明:一个不能团结的国家或族群,必然衰弱。匈奴如不分裂,郅支单于的人头,也不会悬挂高竿。
然而当中国前程似锦的时候,我们的君王们开始享受起衣食无忧的奢侈生活。在荒淫无度的生活背后,浮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暴君,昏君还有那些腐朽的伪善的爪牙。他们的残忍,他们的自私,让我汗颜;百姓的呻吟,百姓的嘶喊,让我触目。于是人们在乱世中学会可自救。
中国帝王被杀,不自杨广开始,但杨广被杀,却是人民自救——聚众起兵、反抗暴政的结果。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人民自救转变为官员和军人自救的结果。杨广能力的高强,使人惊骇,他只用短短十三年时间,就毁灭其父杨坚建立起来的富庶强大无比的帝国,而且只用更短的五六年时间,就能迫使忠心耿耿的猛将勇士反叛,没有人能做得到这些,而杨广却做到了,他的奖状是一条绞绳。
每次政变,都引起屠灭三族的惨剧;每次兵变,更是死人山积——寿春一连发生三次叛乱,几乎空城。诡诈、残忍、勾心斗角,遍地是血。然而,那些不成才的野心家,只看到荣华富贵,却看不到血;只看到自己如锦的前程,却看不到人民苦难。今天还是炙手可热的神圣人物,明天霎时间变成国家蟊贼,全家斩首,还把千万无辜的男女老幼,也带入刑场。官员的尊严靠赤裸裸的军事力量维持,是和非、对和错,全看你是胜是败?人性急剧堕落,种下未来更悲惨命运的基因。
面对暴君的暴行,我们如果沉思,会忽然间汗流浃背。因为,如果换一下位置,我们真的可能就是他!这是多么可怕,权力能改变人性、扭曲人性、消灭人性,喝了不受制衡的权力的毒酒,美女都会变成青面獠牙,何况本来就有一颗邪恶的心灵,我们痛恨他们之余,还为他们痛惜:为什么让他们服下这种毒酒!
真的感谢司马光先生,假使没有《资治通鉴》,时到今天,恐怕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提供一个轮廓;作为一个读者,我是何等幸运。问题是,读史者的幸运,不一定是造史者的幸运,甚至往往是造史者的悲哀。因为我在这里听到了太多官员的假话谎言,和太多人民的哭声喊声。这就让我在缅怀历史的同时,也该从中学到些教训,不让历史重蹈覆辙。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1000字
《资治通鉴》这本书是宋朝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马光编成这部四百多万字的巨著,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
这本书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地告诉大家,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这是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下面我就来说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
战国是一个崇尚诡术的时代,百家辈出,然而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杀伤力最大的还是反间计。反间计有很多的表现形式,然而其无一例外的针对了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多疑)。
何人不疑,何况国君,寡人寡人,说的就是无倾腹相交之人啊。因为敌人和小人的反间,最令人惋惜的还是魏,魏据中原之地,富庶傲视诸侯,如果能留住吴起和孙膑这两位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又何愁霸业不成;损失最惨重的还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治胡地,使赵成为战国末期唯一能够和秦抗衡的国家。然而长平一役,赵为范雎反间,以赵括代廉颇,以至四十万大军为秦坑杀。有太多的史实和反间计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肯定的是,它将继续挑战人类最脆弱的部分。www.99zuowen.com,因为信息永远不可能是完备的,人性永远是多疑的。
还有一点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商鞅变法。以刑名之学变法,手段太残酷,积怨太深。
他在渭水旁边处决囚犯,染红了整片渭水。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得到太子虔和贵族的支持。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车裂灭门。“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今日中国要推行各项改革,亦应徐图缓进,毋操之过急。再来说说唐太宗,唐太宗是个明知且有远见的皇帝。一个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光知吃饭,不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稼穑之艰难,就不会珍惜粮食,就会大吃大喝,就会忘记劳动者的血汗,久而久之,则饭不常也。你只知骑马,加鞭快马,不知道喂马,不知道让马休息,不知疼马,则不能久乘之。不错,你一时比那些让马休息的人快了一些,可是你忘了,你的坐下骑已经气喘吁吁,快渴死了,饿死了,累死了,它不会把你驮到目的地的。君犹舟,民犹水,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当权者不知爱护百姓,当头头的,不知关心下属,则危在旦夕。这也就清晰明了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
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资治通鉴》里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比较的典型,望大家有时间都来读一遍,从中了解我国的历史,从历史中学到做人乃至治国的道理。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1000字
那是一片广漠的土地,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星辰。我漫无目的地行走在古老的中国,遍野都是狼烟,我眼前尽是模糊,推不开,也挥不断。只听得远远近近,人的悲号和兵刃撞击缠绕在一起,偶尔还夹杂着野兽的嚎叫,迷蒙的烟雾中,显现出几个巨大的名字:尧、纣、汉高祖、唐太宗……烟雾渐渐散去,这些名字不见了,代之以遍地征人的鲜血,倾倒的旗帜,焚烧着的画作、诗稿,以及倒塌的宫殿与茅草房……一束束竹简从天而降,一片一片,跌落在数千年积聚的尘埃里,每一片都有同样的红光在闪烁,那是鲜血写就的两个字——历史。
是的,历史。硝烟、鲜血和民众的苦难,这是历史在我脑中留下的最深刻的烙印,如果说,在捧起那些厚厚的史书之前,我对于历史的了解,还毫无例外地局限于历史课本上的四大发明、三皇五帝,文学艺术这些引人自豪而堂皇的东西的话,那么解读真正的历史,无疑是对一个有良知的人一种残酷的精神上的折磨。厚厚的史书那蝇头小字里,几乎每一页都有战争、都有阴谋、都有杀戮,都有着民众苦难的呼喊与挣扎。文学、艺术,一切真善美的东西,要么为乱世所毁灭,要么在暂时的平静里苟延残喘。后世的人看到了它们得以保留下来的那一部分,欢呼、雀跃,为文明谱写赞歌,很少有人翻开沉重的故纸堆,去看一眼历史的真实。
对于历史,我们有什么可以值得炫炔的呢?秦始皇穷兵牍武,希望能够统一中原,甚至发动几十万人去,修那座万里长城。在这座今天让我们倍感自豪和荣誉的建筑物里,埋藏的是千千万万秦朝百姓的血与尸骨,萦绕的是孟姜女们家破人亡的哭号,即便时间将这一切都冲淡了,遮掩了,几千年后你站在长城上时,看到的仅仅是雄伟壮观,胸怀的仅仅是自豪吗?
五千年的文明史啊!这五千年的文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文明”呢?
历史,字字行行都是残酷。残酷的统治,残酷的文化,残酷的道德。一个犯了大罪,不仅他的家人、他的邻舍、他的朋友要与他同罪,就连妻子、祖母、母亲的宗族以及许多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都要受到诛连。一案既发,成百上千的人无辜被杀,有的甚至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已经祸从天降。而这种诛连九族的手法,在整个封建社会的漫长的历史中源源不断地重演。就是这些封建帝王死后,仍不放弃鱼肉人民的机会,他往往将建造陵墓的上千的工匠们,和他生前的嫔妃婢仆,一齐或杀死或活埋在陵墓里,美其名曰“守陵”。《资治通鉴》里就曾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武士们用刀枪将帝王的陴妾们逼进陵墓,然后用石头沙土填堵了出口。附近的居民一开始还能在静夜听到隐隐的哭喊,三五天之后就声息全无。
所以,如果不曾解读历史,让我们对所谓“华夏五千年文明”保持慎重的缄默;如果不曾解读历史,让我们至少不对那些英雄伟人们作一知半解、津津乐道的评说;如果不能从历史中看到过去的苦难,未来的希望,那就看看现在吧: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shubi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