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差异4篇
一:[南北方差异]论南北方生活习惯的差异_风俗习惯的议论文1500字
众所周知,南北方在生活习惯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然,这些东西的产生与他们日常的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现在我主要从多个方面来论述南北方生活习惯差异的具体所在。
南方的地理环境,可谓依山傍水,温热多雨的气候更适合稻米的生长。于是,南方人以稻米为主食。他们饮食多样,不管饱,在于精。在房屋修筑方面,南方的房屋多以尖顶为主。适合排水。室内窗户较多,通风条件好。另一方面,重重溪流小道又对人们的沟通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南方方言多,有时光一个省就有十来种。工业方面,南方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再加上水路发达,南方的轻工业发达。说了南方的生活习性,就不得不说他们说话的方式,南方人说话温婉,清脆。和南方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当然,可能是吃的不是纯管饱,所以南方人的身高要矮于北方人。身材也偏向瘦小。这也算是很大的一个不同点了。
说到北方,很多人会想到,尘土飞扬,气候干燥。其实真实的北方土地肥沃。天气干冷,高纬度并不适合稻米的生长,因此小麦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天气不适宜太多粮食的生长,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就不像南方人那么讲究。北方人的吃食偏向于饼,面条,饺子。主要管饱。他们的屋子受干冷气候的影响,住房偏向于向阳,墙厚。不透风。这样便能减少寒冷的侵袭。最突出的一点,北方人的性格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他们说话较粗犷,性格也豪爽。所以和北方人说话时,他们说话直来直去。可能也会给人一些不好的影响。说到工业,北方矿产资源丰富,离近代中国的首都较近,在加上历史上受洋务运动和相关变法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因此北方的重工业发达。这也是我国的一个很大优势所在。
说到这里,当然要提的还有南北两方不同的春节习俗。北方的小年是在腊月23,而南方的小年则是在腊月24,这一天人人都要把屋子扫干净。好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到了过年的这一天晚上,北方人要守岁,而南方人则是围炉。初一放完鞭炮,南方人吃年糕,而北方人则是吃饺子。初二这天,南方人吃面,北方人则吃开年饭。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南北方连春节吃食差距都这么大,其余的节日可想而知。不过呢,南北方迎接春节的心情都是一样激动的。每个人对春节的渴望都是强烈的,这不仅在于它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而且还能让远方的游子归来和家人团聚,无形中烘托出一股热闹的气氛。当然,过年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了,在这一天,孩子子可以吃到丰盛的食物。收到火红的红包。喜悦和快乐无处不在。这也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吧。
说了这么多南北方的习俗,还有一点不可忽略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尊奉古人方面,以北孔南老为准。南方人受湿冷气候的影响,冬天很冷,所以在室内通常是裹着很厚的衣服。而北方受干冷空气的影响,室内几乎都设有暖气。所以在室内不仅可以穿单衣,还可以吃较冷的食物。南北方气候的不同使得当地的生活方式也趋于不同。最后,南方和北方虽然存在较大的生活习惯差异,其实在有些方面也是大相径庭。早期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和北方人在生活方面就拥有一定的融和基础。后期随着国家不断发展,两地之间的人也拥有较多相同的生活习惯。现在科技的发达,也使得北方人的吃食很少受气候寒冷和交通闭塞影响,北方人的桌上也出现了南方的凉菜,大米。南北两方的交往更加频繁,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南北方经济发展依旧是不平衡的。像南方的上海和深圳已经跻身为一线大城市。而北方陕西等地的也有人吃着这顿没下顿的日子。
所以我们要注重南北方经济的平衡发展。在大力倡导精准扶贫的同时,给予当地人相应的工具和资金鼓励其自己动手致富。另一方面,无论南北两方,都存在着危害国家利益的犯罪活动。对这些,我们要予以警视,同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维护社会次序。
二:[南北方差异]《神秘岛》读后感600字
《神秘岛》读后感600字
儒尔·凡尔纳的作品总是集广博、丰富的知识和惊险刺激的情节与一体,这本《神秘岛》也不例外。作为“海洋三步曲”之三,《神秘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神秘岛》叙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被困在南方军队中的五个南方人伺机乘气球逃脱,途中,被狂风吹到了南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他们并没有绝望,从林肯岛到塔波岛,从慈悲河到远西森林,从壁炉到花岗岩宫,靠团结和互助,凭智慧和勤劳,从一无所有的难民,变成了在这片土地上幸福生活的公民。玻璃、烟草、枪支、美食,他们都能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荒岛的岁月绝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每当危难时刻,总有一个神秘人物在援助他们。他就是《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故事的最后,在一次火山爆发中,尼摩船长在最后一刻指挥“邓肯号”游艇来解救他们。回到美国后,这些人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重建林肯岛,让林肯岛精神复活。
读罢,有两点让我特别钦佩。
其一,是这些北方人的精神。他们之中,有工程师、水手、厨师。虽然职业各不相同,性格各有差异,但他们都有一股热爱生活、勇于冒险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他们有了荒岛上活下去的勇气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也正是这种精神,鼓舞这些人用双手去改变这片土地,让林肯岛变成了一座乐园。
其二,是这些人,不,是凡尔纳的知识。这本书依旧继承了“凡式小说”的特点——虚幻,但不过分脱离现实;智慧,但不枯燥乏味。火药、枪支、电池和帆船,凡尔纳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它们的特点,甚至是制作方法加描述。读《神秘岛》,你可以了解到海洋、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学科的知识。这样丰富的知识,你不佩服吗?
说了这么多,我对这本书已经不是一种普通的喜爱,而是佩服。我向所有热爱科学,也爱小说的人推荐《神秘岛》。
《神秘岛》读后感600字
《神秘岛》这本书是由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写的,他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曾写过《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著名科幻小说。当然《神秘岛》这本书肯定也很好看了。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五个人逃出了敌军把他们俘虏的地方,被风吹到了一个荒岛。在这个岛,他们面临困难时不恐惧、不害怕勇敢的面对这些阻挠。经过了辛苦的劳动、聪明的方法、团结互助把一个非常荒凉的一个岛改造成了一个乐园。最后他们被陆地上的人发现,离开了这座被他们改造之后了的岛“林肯岛”。后来,他们购买了一大片土地,成了一座陆地上的“林肯岛”。林肯岛的移民们发誓要永远生活在一起。
在这本书的最后第2篇,他们面临了灭顶之灾——暴风雨的到来和火山喷发,这使“林肯岛”彻底毁灭了。这些移民被冲到了一个孤立的岩石上,岛上的飞禽走兽都在这场灾难死去了,但是他们靠着坚强的毅力活了下来。www.99zuowen.com,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相信自己,相信后面一定会更好。
看完故事,再看看实际的生活,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可我们为什么没有创造出奇迹呢?难道是我们没有书中主人公们聪明吗?我想不是,应该是因为我们没有他们那样勤奋,没有他们那样不怕艰苦,所以我们没有创造出奇迹。虽说故事中的五位主人公在遇到困难时有他人帮助,就像人在夜间走路也需灯来照明一样,这并不能掩盖他们的努力才是成功的根本。
在故事中,五位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陷入了困境,五位主人公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一次又一次地脱离了困境。再看看实际的生活,我们也曾一次又一次地陷入了困境,我们有没有一次又一次地脱离了困境呢?我猜,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摆脱困境,而是选择了放弃。为什么同样的情况却有着不同的结局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没有主人公们那样坚定的意志。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人们是如何用科学、用智力、团结、互助、勤劳……建立起了这个美好的地方。也能让我们懂的了非常多的道理。
我推荐大家看这本书《神秘岛》!
《神秘岛》读后感600字
作者凡尔纳写这篇小说表现了人类无穷的创造力和科学的巨大力量将使人类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的美好前景。读完《神秘岛》一书,我感觉受益匪浅,在扩展知识的同时,人格也得到了升华。我十分钦佩故事中的主人公,除了五个流落荒岛的勇敢者,还有尼摩船长。
我觉得我要向五位开拓者学习,学习他们敢于面对困难、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当你站在一个困难的岔路口面前时,你会选哪一条呢?寻求救援?毅然放弃?还是不屈不挠,奋勇前行?当你正站在困难面前时,请报以微笑,这是《神秘岛》给我的启示。在这个故事中,发生他们身上的故事曲折而传奇,似乎这5个人就概括了全世界的人所有的特点。他们他们利用各自的特长组成了一个高效有力、团结友爱的团体,在岛上与命运展开搏斗。他们的辛勤劳作在荒芜的小岛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和谐家园,在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重要关卡前,他们毅然选择了努力奋斗,在这群勇敢的人面前,生存与毁灭就不再是个问题了!他们在接连不断的困难中让自身的价值充分得到了体现。我相信,一定是他们在劳作中满足的微笑感动了命运之神吧!
牺牲精神有时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尼摩船长在病入膏肓之时,还不忘帮助这些人。他独自驾船去几千英里之外的塔布岛,而他驾的船,只是一只最普通,根本无法抵挡风暴的小船,并且他出航的时间是海面上风雨交加的时候。来到岛上之后他留了一张纸条在岛上的屋中,纸上写道:“岛上的人已经去另一个岛上了,那岛上还有五人,请去营救他们。”而尼摩船长在回到神秘岛上以后,不久生命便走到了尽头。如果不是尼摩船长乘风破浪去塔布岛留下救命的纸条,这些人再次遇险时,恐怕再也没有神秘人能救助他们了。
读千书,不如一本好书。说千言,不如读者发言。《神秘岛》是一本需要你去看、去体会其中真谛的好书。凡尔纳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想象风暴,让我能够充实自己的想象力。现在人们所缺少的就是这种想象力,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可以发挥的话人类的文明只会止不不前。那么,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科幻的风暴吧!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shubiji/
三:[南北方差异]概括_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
概括_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回想刚才的梦境,我特别开心,我想,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就会梦想成真?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概括
[训练讲话]
“概括”一词的英文为 “generalization”,“普遍性”一词在英文为 “generality”。这两个词在英文中是同一语根,意味着“概括”与“普遍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概括”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一是指“简明扼要”。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概括是“在思想中从某类事物个别,少数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推广到某类事物的全体对象都具有这种属性。”所以概括是形成普遍性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普遍性认识有可能是关于事物的表面特征的,也可能是关于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比如“不长羽毛的,两脚动物”这是关于人的表面特征概括:“能借助于语言进行抽象思维,会劳动的动物”则是关于人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关于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有助于我们形成事物的概念和规律性的认识,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关于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必须借助于抽象。所谓抽象,就是在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把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本身,以及事物的其他属性分离开来,并把本质特征提到首要的地位加以认识。例如,我们对人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从颜色上看,有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等等;从个头上看,有大个、小个、中等个等;从性别上看,有男人、女人等。这些都是关于人的个别属性。而各种人的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则是“能够借助于语言进行思维,会劳动”。把这一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叫做“抽象”,把这一特征推广到所有的“人”当中去,这就是关于人的本质特征的概括。 概括,根据所依据的材料的多少,可以分为整体性概括,外推性概括和典型性概括。整体性概括是在对某类事物所有个体的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这种概括正如《现代汉语词典》的义项之一所说的,是指把这类事物的共同点归结在一起。要形成这种概括,必须借助于“完全归纳法。”所谓外推性概括,是指由某类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推广到某类全体事物都具有这种属性。典型性概括是依据对某类事物中的典型性事物的认识而上升为普遍性认识的概括。“外推性概括”和“典型性概括”需要借助于“不完全归纳法。”关于归纳法,下面将有专门介绍。 概括,根据思维材料的性质,又可以分为经验概括和理论概括。经验概括是对事实或感性认识材料的概括。比如对“中国女排经过奋勇拼搏,终于再次取得世界冠军”这一事实材料的概括,就是经验概括。理论概括是对理性认识材料的概括。例如恩格斯在把握当时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批判了形而上学的世界观,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他所作的是最高层次的理论概括——哲学理论的概括。 概括所形成的认识,可以是关于事物性质的,也可以是关于事物之间关系的。比如“中国女排经过顽强拼搏,终于又一次获得世界冠军”这一事实材料,根据前一句话,我们可以把“顽强拼搏”这一特征推到“中国女排”所属的更大的“类”中,形成这样一些概括:中国运动健儿具有顽强拼搏精神;中国人具有顽强拼搏精神。这些都是关于事物性质的概括。“顽强拼搏”和“又一次获得世界冠军”这两个事实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根据这两个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可以形成这样一些概括:“经过顽强拼搏,可以取得成功”,“顽强的意志是成功之母。”这些就是关于事物之间关系的概括。关于事物性质和事物之间关系的概括,都可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比如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可以概括出“事物必须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一次高考作文题为“树木、森林、气候”,其中树木和森林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木、森林和气候之间的关系,则可以概括为互为条件的关系。 对同一事实所作的概括,可以有高低不同的层次。概括的层次越高,就越具有理论色彩,但是也就越容易概括不当。 概括和综合都必须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而且在议论文写作中都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论点,形成文章的结论。但是从根本上看来,二者是有区别的。概括是通过分析、抽象,从某类个别对象具有某种特性,推广到某类的全体对象都具有这种特性,在概括过程中需要运动归纳法。概括的基础是事物之间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综合则是在分析、抽象的基础上,将所获得的对某一个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形成对该事物的更加深刻、完整的认识。综合的基础是事物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比如,我们对某个农村来的学生进行分析,认为他具有勤奋学习的特点,我们就可以形成这样的认识:农村来的学生都具有勤奋好学的特点,这便是“概括”。我们对这个农村来的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体育、劳动等方面都进行了分析,最后形成这样的评价:这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勤奋刻苦、淳朴、踏实,这便是综合。在实际运用中,概括和综合可以交互为用。比如在综合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这个学生具有勤奋刻苦、淳朴踏实的特点。先经过概括,然后再进行综合,也可以形成这样的认识。 概括时须注意如下三点: 第一,尽可能充分占有材料,做到“胸中有数”。概括的目的是形成普遍性的认识,占有的材料越充分,所形成的普遍性认识越可能具有正确性。在外推性概括和典型性概括中,我们往往没有掌握全部材料,但是必须对材料的质量和数量都能够做到“胸中有数”。例如有学生在大光明影剧院门口看到一个乞丐,那么有必要搞清楚:这样的事在我们的社会中到底有多少?是不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否则我们在概括时就可能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二,概括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概括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归纳法,从这个别事物的认识扩展到一般性认识,所形成的结论带有一定的或然性。要作出正确的概括,必须以理论演绎为指导。例如开普勒所以能在低谷所积累的大量天文观察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三条经验定律,是因为有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作为演绎的前提。达尔文所以能从多年研究的材料中概括出物种进化学说,是因为他有地质学家赖尔的地质演化学说作为演绎的前提。比如上文提到的那个例子,那个同学如果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正确的认识,能够分清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就不会由于看见一个乞丐而形成错误的概括。有了理论指导,还可以使概括具有理论的深度。比如高考作文《读<画蛋>有感》一文,可以概括出苦练基本功、循序渐进、名师出高徒等论点。一个考生则概括出“观察、思考问题要全面”,这种概括既有新意,又有一定深度,这和该考生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是有关系的。 第三,概括是为了形成普遍性的认识,但是要尽量防止所形成的认识笼统浮泛。首先,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殊性,其次,要注意将结论加以必要的限制,比如1983年高考作文题是一道供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一幅漫画。画面的内容是一个挖井找水的人,挖了好几口井,都没有找到水,结果便扬长而去。大多数考生往往只抓往这个人没有恒心,结果干不成整整这一特点,而没有注意到画面上清清楚楚地画着,每口没有挖到底的井下面都有水,而挖井的人所以没有坚持到底,根本原因是他认为“这里没有水”,把握住这一特点,论点的概括将会更为明确。否则,不加限制地强调干任何事都要有恒心,而不强调其前提条件——掌握准确情况,认准方向,立论便会有失偏颇。所以在把握特殊性的基础上,对概括中形成的认识加以准确的限制是非常重要的。对所形成的论点进行限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
比如:1.量的限制。要注意“个别”、“少数”、“一些”、“许多”、“多数”、“绝大多数”和“全体”等用语的区别。2.态度的限制。要注意“肯定”、“基本肯定”、“不完全肯定”、“可能”、“不能肯定”等用语的区别。其他还要注意时间、地点、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既追求尽可能广泛的普遍性,又要尽可能加以严密的限制,这就是概括中要遵循的思维的辩证法。
最后附带说一下,概括这种思维方法,除了在议论文写作中用于提炼论论,形成结论而外,在阅读教学中也常常使用,比如我们经常说“概括文章的主题”、“概括人物形象”等等。这里所说的“概括”,实际上是综合和概括的综合运用。比如我们概括《祝福》一文的主题,首先得了解故事的情节,这就是一个由综合到分析,再到综合的过程。其次,还得分析人物言语、行动、外貌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最后对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形成综合性的认识:祥林嫂具有勤劳、善良、淳朴的品质同时具有反抗精神,在封建礼教的摧残下,终于默默无声地死去了,于是我们作出这样的判断;祥林嫂是个反映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悲剧形象。这个判断中,已经带有“由个别推出一般”这种概括的性质了。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概括、提炼论点,可以从不同角度着眼,形成不同的论点,这一点在“中篇”中介绍如何提炼论点时再作介绍。
[例文评析]
也谈驴子的教训
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寓言,讲的是驴子的教训。 驴子背了盐过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那盐溶化了。驴子站起来时,感到身体轻了许多。驴子因祸得福,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后来有一回,它背了棉花,走到这条河边的时候,认为再跌倒,可以同上次一样,于是便故意跌在水中。可是棉花吸收了水,驴子不但不能再站起来,而且一直向下沉,便淹死在河里。 驴子为什么会死于非命呢?有人认为驴子的致命伤在于它的经验,似乎经验是要不得的,是不可能运用的,因为事物是千差万别的。其实,这是不对的,驴子的致命伤不在于它的经验,而在于它没有正确对待经验,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驴子之死给人们什么教训呢?人们往往认为就是要反对经验主义,于是列举了经验主义的种种危害,以引起重视。这诚然是不错的,但是人们又往往重复经验主义错误,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们往往像驴子没有科学地对待经验一样没有科学地对待驴子的教训,在总结驴子的教训,反对经验主义的同时,也在犯着经验主义的错误。 必须承认经验是重要的,它来自实践,是被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东西,具有真理性。经验之所以重要,还因为经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事情不仅有异,而且有同。驴子如果第二次还是驮的盐,或是驮的其他任何溶于水的物质。那么它是完全可以运用它的经验而继续沾光的。 但是,经验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事物又具有特殊性,像盐溶于水,而棉花却吸水,在这方面刚好相反,因而当把运用于甲事物的经验套用于性质不同的乙事物时,成功就会变成失败,经验就会变成教训。真所谓逾越真理一步就是谬误。经验之所以具有局限性,还因为经验只是感性认识,尚未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尚未分析成功的真正原因,经验的适用条件和不适用条件。因而在运用中会有盲目性。 因此,要正确对待经验。
一、要重视经验及其作用,不要把驴子之死归咎于经验或运用经验。不要把运用经验一概斥之为经验主义。
二、要科学的总结经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既找出其中的普遍性,又有找出其中的特殊性,既找出适用条件,又找出其不适用条件。
三、要正确运用经验,在适用条件下运用,在不适用条件下不用,在特定条件下变通应用。
驴子不明这些道理,不管条件如何,盲目搬用经验,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盲目搬用是其表现,而不能科学的总结经验则是其根源。所以,要防止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其关键是正确总结经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
我们在学习时,老师讲了甲题,用了甲解法,第二次自己遇上乙题,也套用甲解法,结果就大错特错了。有的同学就说:“嗨,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今后可不能乱套了。”可是,他后来有时该套而不套,有时却不该套而乱套。因为他未进行理性升华,无法判断丙题,丁题能不能套。因为丙题与甲题虽有现象差别,但在某方面并无本质差异,犹如糖和盐,都溶于水,怎么能怕犯经验主义而不用经验呢?不该套就不能套,因为丁题和甲题表面相似,但在某个方面实质不同,如棉花和盐,在溶水吸水上不同。关键在于要分析在条件下不用甲方法,什么条件下用乙方法,要分析新题与哪题同,或者与哪题似同实异,与哪题似异实同,或者与哪题同中有异,与题异中有同。从而决定是套甲法不套乙法呢?还是套乙法不套甲法呢,或者兼用甲乙两法呢,或者是创造丙法。 错误地夸大事物的共性,乱套经验,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错误夸大事物个性,不用经验,这也是在对待驴子的教训问题上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驴子第二次驮的是棉花,刚好在溶水吸水上与盐异,如果它第二次驮的是糖,那么在这一点上异吗?因为驴子驮的东西的一次之异,而认为万物之异而没有同,岂不又是经验主义?岂不在反经验主义的同时又在犯经验主义? 所以不能肤浅地经验主义地总结驴子的教训,而要科学地总结它的教训——必须正确对待经验,将经验上升为理论。我想这才是驴子之死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教训。 这是一篇读后感。读后感写作中形成论点往往需要经过概括。文章否定了一种错误的概括:“有人认为驴子的致命伤在于它的经验……其实这是不对的”,形成一种正确的概括:“驴子的致命伤不在于它的经验,而在于它没有正确对待经验,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在正反对比中提出论点后,侧重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分析了经验的两面性,指出既要重视经验,又不可以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这反映了作者在形成论点(作出概括)时是接受了正确的理论指导的。所以概括出的论点也是正确的。
[思考和练习]
1.根据以下材料概括出两个观点,你认为哪个更妥当?
材料:国务院决定,今年起暂停实行夏时制。决定说,前几年学习国外的节能措施而实行的夏时制,确实在一些地区收到了节约照明用电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南北温差大,东西时差大,全国又统一执行北京时间,因而在另一些地区就收不到节电效果。加上实行夏时制给人民生活和铁路运输等行业的工作也确实带来了一些不便,因此决定从今年起,暂停实行夏时制。
观点一:夏时制属于盲目引进,中止夏时制是纠正盲目引进的错误。这件事告诉我们:办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周密考虑,慎重决策,否则会给四化建设带来恶劣后果。
观点二:进行四化建设,就允许大胆试验,成功的就坚持,不成功的就中止,这是我们党的实事求是是传统在新时期的具体运用。
2.根据下列材料概括了四个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
材料:日本教育育木村久一披露了一则调查材料:美国康乃狄克州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在当地已繁衍了八代,他的儿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任大学教授,60多人当医生,80多人成为文学家。美国纽约州有个与爱德华同一时代的酒鬼兼赌徒马克斯·芒克,他的后代中,有300多人成为乞丐、流浪汉,7人因杀人被处死刑,63人犯过盗窃罪,因喝酒夭亡或成残废者达400余人。
观点一:人的禀赋有一定的遗传性。
观点二:美国是有钱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观点三:美国社会的所谓“自由”、“民主”、“平等”是虚伪的。 观点四:要重视环境影响、家庭教育。
四:[南北方差异]《神秘岛》读书笔记2000字
读这部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神秘岛》是在我初中时,虽过去了许久但它仍给我留下着深刻的印象。
要说书必须的是要说其作者,这本书的便是一直以来的伟大的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凡尔纳写过许许多多的书主要以科学幻想小说为主,著名的有他的3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凡尔纳总共创作了六十六部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集,还有几个剧本,一册《法国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机器岛》。《漂逝的半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20多部长篇科幻历险小说。而我读的便是3部曲的最终章《神秘岛》。
神秘岛讲述的故事是描述在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有五个被围困在南军城中的北方人他们是工程师—哈丁上尉、战地记者—史皮莱特、哈丁的仆人—奈伯、水手—潘克洛夫特和他收养的孤儿—赫伯特。另外还有一只训练有素的探险犬,属于哈丁的。趁着偶然的机会用气球逃脱了。他们中途被风暴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个荒岛上,但是他们并没有灰心失望,他们团结互助,以集体的智慧和劳动,克服了重重困难,建立起幸福的生活。
来到孤岛,大家一致推选哈丁上尉为首领,开始了原始生活,还有大刀、弓箭、钉子等等,经过大家的努力,“居民”们有了两个住宅,建了一条“城”河,存粮的地方和汤锅都有了,还有面包,居民们的日子在团结理解下过的很充实,大家也更加团结,在岛上还安了一个电台,他们挽救了在附近另一孤岛上独居了十二年而失去理智的罪犯(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被流放的罪犯--艾尔通),使他恢复了人性,成为他们忠实的伙伴。这些荒岛上的遇难者虽然什么也不缺,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返回祖国的努力。一天,他们终于登上了在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特指挥的邓肯号,重新回到了祖国的环抱。这几个遇难者在荒岛上度过的岁月了,也有许多离奇的事发生:一次赫伯特得了疾病,就在他快死时却找到了救命药,海盗入侵被鱼雷炸飞,剩余的五个匪徒流窜五个月后突然死亡,身上有个红点,以及一个装有他们最需要的皮箱……每当他们在危急的时候,似乎总有一个神秘的人在援助他们。原来这人就是《海底两万里》一书中的主人公、潜水船诺第留斯号的发明者、反抗压迫的战士——尼摩船长。原来尼莫船长是六年前来到这里的。他偶然发现这些被抛弃在荒岛,没有任何资源的落难者,但他不愿意暴露自己。他发现这些人非常诚实,富有生活力,而且相互团结友爱,船长逐渐对他们产生性趣。他情不自禁地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而之后尼摩还帮他们到塔布岛留字条,但回来后不久,他却病死啦。最后遇难者乘邓肯号回到祖国,用尼摩船长留下的的财产买下一块土地,大家还是团结在一起,因为他们知道,荒岛如果他们不团结,是不可能活下来的。
是的,如果他们不团结是活不下来的,如果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又怎能耐住寂寞,一个人怎么能发现制造东西,而他们五个人缺一不可:缺了工程师,他们就无法制造生活用品,无法知道自己的地理位置,就连日常生活最容易得到的火都无法摄取;缺了水手,他们就不能制造船只去塔布岛救人;缺了赫伯他们吃的东西就没有安全保障,因为其他人并不知道野菜是否有毒……如果他们不团结,也就不能战胜海盗;如果他们不团结,就不能将这里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古今中外有无数名言说的就是团结的重要,例如: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牺牲精神也令我为之感动,尼摩船长在并入膏肓时,还不忘这些人。他独自驾船到几千英里外的塔布岛,而他驾驶的船,只是一直最普通无法抵挡风暴的小船,并且出航的时间是太平洋风雨交加的时候。如果不是尼摩船长留的纸条,这些人再次遇险时,也不会有人来救他们。
格兰特船长儿女的守信之举更令我由心的敬佩,当火山爆发时,这些遇难者再次遇险,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来接从前那个罪不可赦的爱尔顿。十三年前,他们曾经约定当船长觉得爱尔顿已经赎清了罪,就来接他,船长去塔布岛看到那张纸条后,就在遇难者几乎绝望时,他们来啦,他们做到了当初的承诺。
说实话我喜欢着本书的原因是他开阔了我的想象力,让我知道原来着写事情可以用着个角度去看。他让我知道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小说里面的情节丰富有趣。凡尔纳的科学手法在着一书中都是用工程师着一神奇有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表现出来的。让我佩服不已。小说里面的工程师就像一个万能的神一样在什么都没有的岛上作出陶器、玻璃、风磨、电报机等等。他们所发生的故事曲折传奇。人物不同各有各的特色,似乎着5个人就概括了全世界的人一样无所不能。他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想象风暴。让我能够充实自己的想象力,现在人们所缺少的就是着种想象力,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可以发挥的话人类的文明只会止不不前。而着本书也就是可以挖掘出人们内心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书。所以我认为他是本好书。
其实读完这本书还有两点让我特别钦佩。
其一,是这些北方人的精神。他们之中,有工程师、水手、厨师。虽然职业各不相同,性格各有差异,但他们都有一股热爱生活、勇于冒险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他们有了荒岛上活下去的勇气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也正是这种精神,鼓舞这些人用双手去改变这片土地,让林肯岛变成了一座乐园。
其二,是这些人,不,是凡尔纳的知识。这本书依旧继承了“凡式小说”的特点——虚幻,但不过分脱离现实;智慧,但不枯燥乏味。火药、枪支、电池和帆船,凡尔纳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它们的特点,甚至是制作方法加描述。读《神秘岛》,你可以了解到海洋、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学科的知识。这样丰富的知识,你不佩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