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5篇

时间:2018-06-15 来源:记叙文 点击:

高一语文教案一: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教案


训练目的
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及写作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一、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抒情等方式表现实际生活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分类
1、以写人为主
2、以记事为主
3、以写景或状物为主
三、基本要求
(一)写人记事要交待清楚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的六要素。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根据实际情况在文章中或直接、或间接地回答出来。
(二)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
1、什么是记叙的顺序?
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的顺序。
2、记叙的顺序常见的有四种类型。
(1)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叫顺序。顺序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组织材料的方法。要注意顺序不等于文章不分主次地记流水帐。应做到层次明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比如写《记一次升旗活动》,一般是从旗手擎旗入场开始写到结束,但不等于把参加升旗活动的每一个人及每项步骤写得面面俱到,也就是说,运用顺序的方法时,要注意做好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工作。
(2)倒叙
把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写在后面,这种写法叫倒叙。倒叙方法用得好,能有效地避免文章平铺有叙,能使结构富于变化,引人入胜。运用倒叙的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应在倒叙与顺序相接的地方把时间交代清楚,要有必要的交代语句,使读者觉得头绪清楚。
(3)插叙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插叙部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运用得当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逼真,叙述内容更详尽易理解。
(4)补叙
在一件事叙述完毕后作必要的补充交代。简称“补笔”,它可以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
(三)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1、什么是作文的材料?
作文的材料就是现实生活中和一切原始素材。
2、什么是中心?
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即文章的灵魂。
3、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材料是文章反映的范围,是文章的内容。中心是全部材料所表现的主旨。中心必须借材料来体现,材料必须通过中心来组织,材料是受中心支配的,为中心服务的。而离开材料,中心是无法单独存在的;离开中心,材料仅仅是一些乱七八糟的素材,不能算作一篇文章。
4、对中心思想的要求
中心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从生活实践中,从具体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提炼时要求中心思想积极、集中、深刻。
积极:我们向别人宣传先进的思想,高尚的品德,使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集中:就是一篇文章要集中表现一个思想观点。所以,哪详写,哪略写,这要根据中心思想集中表现一个思想观点来定。
深刻:就是要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意义,使我们的认识能提到较高的程度。
5、材料的选择
第一,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舍、详略。
第二,材料要真实。就是说要写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的事情。
第三,材料要典型,要注意“以小见大”。所谓典型,就是要在同类材料中尽量选取那些有代表性的材料。所谓以小见大,是指材料内容是大事还是小事说的。大事,如开什么大会,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固然可以写,但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也可以反映深刻的主题。
第四,材料要新颖。就是要能体现出时代特点,要有新鲜内容,要有独特地方。
(四)根据中心确定详略
1、什么是详写和略写?
详写,就是为了使中心思想鲜明突出,把所要表现的人物、事迹或所要说明的问题写得具体些、详尽些。
略写,就是为了顾及全篇,突出中心,把那些和中心思想关系不十分密切,表现力不是很强的内容写得概括些、简略些。
2、写记叙文如何才能做到详略得当?
在一篇记叙文中,不要对所有的人物或事件都平均用力一一写来。也就是说,记叙应当有详有略。一般地说,记叙文的开头、结尾部分较简略,而中间部分较详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出身来历等叙述较简略,而对其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或事件的具体经过等描写较详细;对不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文章中心的事件,叙述描写时比较简略,而对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表达文章中心的事件,叙述描写则比较详细。就人物而言,详写的是其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就事件而言,详写的是具体的经过。一人几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件事,略写其他;几人做一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人而略写其他。这样,才能详略得当平中有奇,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3、注意问题
在记叙文里,详略不当突出表现在是记流水帐。究其原因:一是想到哪写到哪,事先没作好详略的安排;二是没有真正掌握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安排详略这个写法。
(五)合理安排文章的线索
1、什么是线索?
线索就是记叙文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文中的场景、人物、事件、情感、思想等连接起来,形成贯穿全文的整体。一般一篇文章一条线索,也有多条的:主线和副线,明线和暗线等。写作记叙文,往往先确定线索。
尽管题材多种多样,笔法千变万化,构思各有奇妙,但只要把握住线索,行文自可变化自如,文章浑然一体。如《白杨礼赞》就是把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美、白杨树自身的形美、白杨树内在的神美用“白杨树是不平凡的”这一线索贯穿起来,托物抒情、意蕴深远,取材广泛、挥洒自如。
2、记叙文安排线索的几种方法
A、事物线,以某一贯穿始终的物品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如《倚天屠龙》、《一双绣花鞋》、《项链》、《党员登记表》。
B、事件线,以事件的发展经过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来组织材料。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武二郎醉打蒋门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C、人物活动线,以某时某地人物的各种活动为主来贯穿全文。如《雷雨》、《包身工》、《茶馆》、《荷花淀》。
D、人物感情线,以人物的情感发展变化为主来组织材料贯穿全文。如《藤野先生》、《琐忆》、《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六)合理运用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的运用应做到以下两点:
1、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写记叙文应有一个最起码的认识,就是文章的叙述性要强,叙述能力要高,这种叙述不能是平铺直叙的,不能是干涩无味的,也不能是直白空洞的,应学会完整生动的叙述。
描写对于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来说,主要指肖像要神似,动作应传神,心理需真挚,语言必个性;对于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来说,则离不开场面描写;而对于所有的记叙文体来说,细节描写用的好,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多种表达方式应综合使用
正如上文所言,运用具体、详实、生动的记叙能给人以鲜明的形象,但在记叙文中,只有记叙描写而没有议论、抒情,文章的中心就无法突出,具体内容也显得苍白,所以揭示事物的深刻内涵就十分重要。这时议论抒情就可粉墨登场了。应该说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亦在此。平凡的小事加以有针对性的抒情议论,文章能蜕变成“天鹅“,成为开格文,这里的议论不要只在文尾“昙花一现”,还应做到夹叙夹议,在叙述中自然折射理性的光辉;这里的抒情切忌矫情,应缘情而发。总之,不可喧宾夺主,画龙点睛即可。
四、训练题目
以“美陪伴着我”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不得抄袭。
 
专题二
 
【训练目的】
掌握写人记叙文常用的几种描写方法。
【写作指导】
人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因而也就常常成为人们说话、写文章的内容。要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刻画出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就要对人物各方面有意义的特征进行细腻、逼真的描绘。
1.肖像描写。这是对人物外形的描述,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张飞的丈八蛇矛)等。描述肖像,是为了使人能由表及里地看出人物的生活经历、身份境遇、性格特征、内心世界,所以要抓住最具个性特征、最能表现人物内在特点的地方,切忌面面俱到,同时还要注意描写顺序及所发生的变化,最终只画出一个“人”的标准像。如《琐忆》中对鲁迅头发的描绘,《祥林嫂》中对祥林嫂白发特别是眼睛的刻画,《孔乙己》中对主人公长衫的描写,都十分传神。
2.行动描写。判断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他的声明,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的行为,看他做什么,怎样做。“做什么”,“怎样做”,这就构成了一个人在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行动。描述行动是人物描述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如果没有“大闹天官”,没有“景阳岗打虎”,没有“三拳打死镇关西”,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为逊色。这虽是文学创作的经验,但描写现实生活的人物时也可借鉴。描述行动,尊特别注意动词的选择。同样是跟拿钱有关的动作,《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孔乙己买酒是“排出九文大钱”,华老栓在慌忙中是“摸出洋钱”,而那“黑的人”是“一手抓过洋钱”,守财奴葛朗台为了讨好太太和女儿,是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随后又“把钱拈着玩”。这每一个动作都是个性化的。作者不仅注意到人物“做什么”,还特别注意到人物“怎样做”,这样,通过描述行动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灵,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有没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行动的时候,就要尽量剔除那些虽然生动,有趣,但并不能表现典型性格的情节。”(《关于艺术的技巧》)
行动描写应掌握两个原则:一、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二、人物的行动应当经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三、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3.语言描写。言为心声,描述人物语言,能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和性格,能自然地揭示人物身份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即使同样内容的话,不同身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的人,说出来也会不一样。有一个同学做过这样的观察:马路边,一个个体自行车修理摊刚开张,主人是个瘸子。一位老工人见了说: “残疾人有这个本事,难得!唉,天无绝人之路啊!”一个待业青年见了,说法不一样:“天不灭曹,该他有碗饭吃!我们四肢俱全倒还不如他呢!”一位街道老太太的感想又不同:“老天爷饿不死瞎眼雀儿。”三种说法都有同情主人的意味,但老工人更多赞赏,待业青年有点不服,老太太只是可怜;在表述上都用了格言谚语,却反映了不同的风格。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还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应求简洁,切忌拖泥带水。
4.心理描写。这是对人物在一定情境中心理活动的描述,如思想、感情、愿望、体验等。人物的言行,包括人物的穿着打扮,无不受思想的支配,所以写言行实际上也是间接地揭示人物的心理。如果直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去描述,那就是直接描述。直接描述心理,常用“他想”的形式,描述者把人物所思所想直接标出,一般要加引号。如果转化为写、说者的口吻,就不能再用引号了。通过梦境描写也可以展示人物的心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不仅可以表现人物易于觉察的心理活动,还可以把他的潜意识表现出来。此外,心理描述也可以通过人物的日记、书信来进行。
5.细节描写。所谓细节就是指人物那些看似普通平常、实则具有丰富个性和精神情感内涵的外在表现,它可以是言行的,可以是心理的,也可以是仪态服饰的。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一细节或作点击式的、或作细致入微的、或作反复强化的描摹刻画,力求达到生动传神,充分突现人物个性、思想情感和精神风貌。
例文一:
心弦上不逝的风景
去县中补习那年,父亲病重,母亲脱不了身,叫妹妹送我。
那天,山风很大,赢弱的小妹肩挑两筐沉沉的行李,在沟沟洼洼里晃荡,瘦小的身子像根离地的芨芨草,颤颤地颠簸在荒野里。
我默默无言地随在后面,静静地听风声里绿竹扁担的吱嘎声。满山是血红的夕阳,浸赤了草尖林梢,染红了隐隐的村居,小妹蜡黄的脸映得红山茶一样。
“哥,前面就是状元泉,四爷爷说,叫了状元泉,明年准能考中。”小妹一脸灿然,凌乱的刘海儿下,是一双充满渴盼的眼睛。
小妹放下扁担,理了理乱发说:“哥,我帮你叫,我声尖。”小妹像山里的妞赶集子似的掩不住喜色。
娘娘岭上,小妹立在翻涌的草波里,夕阳柔柔地裹了浑身,像芦苇荡中的丹顶鹤。
小妹瘦小的双手捂成海螺状,微微地耸起身子,深吸着干涩涩的山风。一个尖长尖长的声音,远远地掠过山风,在梁子草坡间穿梭……
山风正凶,娘娘岭上却如一个沉静的湖,落日的余晖染红湖面归巢的林鸟,染红了小妹伫立的身影,染红了那声如岸边号子的长音:“哥,你能中,准能中,中——”
“哥,你听,状元泉回声了,你听,你听。”小妹回眸间的一脸悦色,使我的眼眶盈盈地温热起来。
山谷的回音,嗡嗡的,一片模糊,我却听出了明晰,听出了厚厚实实的分量。
“哥,明年你准能中!四爷爷说,状元泉有灵性。”小妹扑闪着亮黑的眼睛,定定地凝视了我一阵,默默又挑起筐赶路。
远山的雾渐渐地朦胧起来,浑圆的夕阳收起最后一抹霞光,暮色淡淡地袭来,凝望着小妹挑着硕大的箩筐颠簸着,瘦小的身影隐入暮色,我泪流满面。
回城的日子我精细地跋涉过每一个朝暮,不管未来是否感应到小妹呼泉的灵气,是否有风有雨,小妹,我依然恋你,你给我一生的感动,永远是那道心弦上不逝的风景。
这篇文章的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很有特色,同样是写亲情,但写得不同凡响,“小妹”对哥哥的关爱和对哥哥金榜题名的祝福与企盼写得十分细腻生动。
例文二:
守财奴(节选)
终于他主意拿定了,晚饭时分回到索漠,决意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她,以便到死都能保持家长的威风,抓着几百万家财的大权,直到咽最后一口气为止。老头儿无意中身边带着百宝钥匙,便自己开了大门,轻手蹑脚地上楼到妻子房里,那时欧也妮正捧了那口精美的梳妆匣放到母亲床上,趁葛朗台不在家,母女俩很高兴地在查理母亲的肖像上咂摸一下查理的面貌。
“这明明是他的额角,他的嘴!”老头儿开门进去,欧也妮正这么说着。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大太便叫起来:
“上帝呀,救救我们吧!”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 “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欧也妮四肢发抖。老头儿接着说:
“不是吗,这是查理的东西?”
“是的,父亲,不是我的。这匣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寄存的东西。”
“咄, 咄, 咄, 咄!他拿了你的家私,正应该补偿你。”
“父亲……”
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
“老爷!老爷!”母亲嚷着,在床上直坐起来。
葛朗台拔出刀子预备撬了。欧也妮立刻跪下,爬到父亲身旁,高举着两手,嚷道……
例文二是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片段。这个片段综合运用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段把主人公葛朗台的性格揭示得入木三分。老葛朗台是个资产阶级暴发户,既贪婪又吝啬,视金钱如性命,把人生当作一场“交易”。这个片段写他抢夺女儿的梳妆匣,非常鲜明地揭示了他的性格特征。那匣子本是欧也妮的情人查理留给她的,老头儿一见之下,那“瞪着金子的眼光”竟使得太太直叫上帝救命;他的动作是“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要知道,他那时已是76岁高龄!再看他的谙舀,除了对金子的连声赞叹,就是“交易”“补偿”“划得来……”确确实实,都是葛朗台贪婪心理的外现。
例文三:
我的野蛮女学生
现在的学生真是不得了,女生也出口“我kao”闭口“我kao”的,跟她们在一起,我这种不说脏话的男老师倒成了清纯的女学生!
初中的女生,头发染成了黄色、红色,还有绿色,我实在忍不住了批评她们,结果她们说:“我kao,有没有搞错,老师,您这也管?我kao!”我简直要气晕了!当然,她们也有可爱的时候,你对她们好一点,她们就似乎为你疯狂,像猴子一样缠着你,你惊得大喊救命,全然无用,只好拼了命地摇晃身子,她们才大笑着跑开。
男生更不好惹,身上还带着刀子。我感慨:教书真不是人干的,教什么书嘛,不死人就行了!
一天上课,一位穿白衬衫的女同学给我提出了一个很让我难堪的问题,我没有回答上来,因而遭到了全班同学的耻笑。
当时,那位女生手高高举起:“老师,您很有法国气质!”
法国气质?究竟是什么气质?我也不懂,但我想应该是个不错的气质吧!对于她的公开赞扬,我颇感意外和自豪。
“老师,您可知道法国人长寿的秘诀吗?”她眼里飘出一线妩媚。
“法国人长寿,可能和法国人喜欢锻炼有关吧!”我很慎重地想了想回答。
“不对!”
“那就是因为法国的大气污染很小!”
“更不对!”
“告诉您吧老师,法国人长寿健康的秘诀就是——接吻!”
嘻嘻,哈哈,哄堂大笑。我呆若木鸡,定在了那里。末了,那些女生还“刷”的集体起立,仰起俏脸、嘟起红唇异口同声地说:“kao,无知!老师,我们鄙视您!”
那一刻,我真觉得我的脸红得发热。
我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失落的文明”,曾经感觉良好的状态成了景况不佳的尴尬。我想不明白:究竟是自己陷入了生活的低谷,还是他们走进了人生的泥沼?是我固有的模式不能适应他们的风采,还是他们舒展的个性不能接受我的模式?我是应该不断努力地去适应他们,还是他们应该因我的努力而不断改变?
我竟然跟不上他们的时代,我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和困惑,手忙脚乱。
我开始掉头发,而且相当厉害。手轻轻动一下,竟然会抓到许多蜷曲着的一根根头发的尸首,我不知道为了什么,它们竟然都一个个不明不白的相继去世了,对于它们的“英年早逝”,我感到悲伤极了。
几年后,我经过昔日的校园,突然发现一个个女生那么健康美丽,白皙漂亮。我看见一个女生,眉眼很像当年的校花,于是紧盯着她看,并走过去搭讪:“同学,你真漂亮!” 结果女孩说:“我kao!大叔,你今年有四十了吧?”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女学生”的“野蛮”。
例文四:
阿Q正传(节选)
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
这晚上,管祠的老头子也意外的和气,请他喝茶;阿Q便向他要了两个饼,吃完之后,又要了一支点过的四两烛和一个树烛台,点起来,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进跳起来了:
“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铁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 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 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泡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阿Q没有想得十分停当,已经发了鼾声,四两烛还只点去了小半寸,红焰焰的光照着他张开的嘴。
例文五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一段心理描写,用“他的思想也进跳起来了”引起。他的目标,第一是报仇,但又分不清敌我;第二是发财,但要把东西搬到他寄居的土谷祠;第三是娶妻,但竟没有一个女人完全中意。这就是一个因被压迫被凌辱而要求“革命”但又完全不知道“革命”为何物的落后农民的内心世界。
【训练题目】
以“×××其人”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可以通过一件事或两三件事来写人,至少运用三种写人方法,不得抄袭。
 
专题三
 
 
【训练目的】
了解记叙文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写出事件的波澜。
【写作指导】
一、写叙事的记叙文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一篇文章无论写一件事或几件事,都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写一件事自不必说,写几件事的情况尤其应注意,这几件事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事情也不一定是同一个人或同一些人所做,但这些事应该有内在联系,共同说明一个道理,为一个中心服务。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和《驿路梨花》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2、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3、要确定好记叙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如果把叙述中种种的人物与事件比做珍珠的话,那么线索就是那串珠的丝线,有了丝线,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能构成一条闪烁异彩的项链,有了线索,杂乱无章、错综纷繁的材料才能组织得有理有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要安排好行文的顺序。记叙比较复杂的事件,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采用一种方式,而是以一种方式为主,结合其他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楚,错落有致。以《驿路梨花》为例,全文从整体上是顺叙,按照时间的先后记述了“我”和老余从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连串的经历。文中又安排了几处插叙:通过瑶族老人的讲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迷路奇遇小屋的过程以及关于小屋的主人是梨花的传说;又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讲述揭示了小屋的来历和小屋主人是谁的谜底。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发生在十几年间的若干事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步步为营”,巧设悬念,使故事引人入胜。
5、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要描绘生活中生动、具体的细节以及自己真实的感受,而不能只停留在泛泛地一般叙述。“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有波浪一般富于变化。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记叙文兴波澜、生变化的基本方法
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可根据内容采用悬念、误会、巧合、抑扬、虚实、详略、断续、张弛、离合、突转、渲染、烘托等手法。这样,有助于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叙述的生动性。
本次我们先介绍悬念、误会、巧合、抑扬四种方法。
一、悬念法
“悬念”就是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兴奋,急欲解除心头之念。《变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好像是将军家的狗——这是将军哥哥的狗”的反复变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变色龙”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而且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领略了悬念的无穷魅力和不尽韵味……
设置悬念的方法有:
1.抑制法,即有意识地控制住解开悬念的触发点,使读者期待的心情逐渐加深,最后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叹。
2.大小连环套,即开篇设置一个总悬念,在发展过程中派生各种小悬念,形成大小结合的环扣,一个悬念解决,另一个悬念又产生了,使情节波澜起伏,险象丛生,高潮迭起。
3.间隔法,也就是突然中断读者关心的正在发展的故事情节,转移话题,适当时候再接上原来的情节。
设置悬念时要注意:
1.制造悬念的目的是有利于事件的展开、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自然合理,不可滥用。
2.制造悬念,要不着痕迹,切合情理,切不可故弄玄虚,否则会弄巧成拙;要适时释“悬”,解开悬念既不能过于匆忙、简单,又不能枝蔓横生,致使读者眼花缭乱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例文一:

听老人讲,人是有魂的。但我不信世界上会有什么魂儿。
可最近我却看到了。
我乘坐的火车呼啸着开出了石家庄市。车厢里人挨人,人挤人,满满登登。
刚上车的一个小伙子,看到一个座位上放着本又脏又破名叫《野女艳史》的书,抄起来,扔到茶几上,旁若无人地坐下。
邻座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对号入座,这儿有人。”
那小伙子跟一瞪,鼻子一抽,脸上肌肉一抖,怪怕人地望着对面座位上的一位穿红上衣的十来岁的小姑娘,问:“是吗?”
小姑娘点点头说:“是。那也是一位大哥哥,他好像是去打开水了。”
话音刚落,那打水去的精壮的小伙了已经回来了,他凶煞地吼道:“狗杂种,滚起来!” 坐着的小伙子连头也不抬,一只手在裤兜里摆弄着,那分明是一把匕旨。一会儿,他眼睛往上一翻,说:“少犯嘎!老子有票。座空着,就要坐,坐定了!”
火车的轰鸣声夹杂着不堪入耳的争吵与漫骂,像冰水一样灌入耳中,让人肌寒血凝,连心都凉了。我暗自想,假如人有魂儿的话,那有些人大概仅只有一个躯壳了。
四只手揪巴在一起,一场厮打迫在眉睫。
没有人劝,也没有人去拉。
忽然,那个穿红色上衣的小姑娘站起来,眨眨有着双眼皮的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声儿像银铃似地说。
“别打架啦!我要下车了。你们过来一个人坐这儿吧。”
四只手松开了。一个小伙子坐到小姑娘让出的座位上。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才把目光集中到那小姑娘身上。她那胖乎乎的白净净的,好看的脸刹那间红了,红得跟苹果似的。她抿抿嘴,甩了一下脑后的油黑油黑的头发,提着一个不大的旅行袋向车门走去。
火车在保定站停了。我想,她肯定在这一站下车了。
这趟车终点站是北京。车站到了,我下了车,在河样的人流中穿行。出了站口,我快步走向公共汽车站。
天啊!我忽然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大眼睛、双眼皮儿、好看的脸、油黑的头发、红上衣……
她不是3个小时前在保定站下车了吗?
难道我看到了魂儿?我不信。难道是看花了眼?绝不会!那么,她是躲在别的车厢,一直站到了北京?
我想追上她,真诚地对她说一声:“你真好,我不如你。”可终于没有追上,她提着那只不大的旅行袋挤上了公共汽车,门关了,车开走了。
我久久伫立着,目送那远去的汽车。心中又忽然想起,老人说,人是有魂儿的。
我相信了:人有魂,国有魂,民族有魂……
【简评】一个“让座”的故事,写得如此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完全得力于悬念的设置。文章一开始就巧设悬念:“我不相信世上有什么魂儿。可最近我却看到了。”朗朗乾坤见到了并不存在的人的魂,一下子就勾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这样的悬念下再细细穿插故事情节,最后解开悬念,原来作者所说的魂,是指我们时代的奉献精神。

高一语文教案二:高二语文教学设计: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季氏将伐颛臾
学习目标: 一、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其坚持原则、当仁不让的人格。 二、理解掌握十几个词语的意义。 三、归纳“是、疾、止、见、过”等词的义项。 四、掌握文言句式“无乃…与?”与“何以…为?”。 五、理清课文层次,熟读成诵。 自主积累: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颛臾( )( )(2)社稷( )(3)何以伐为( ) (4)虎兕( )(5)椟( )(6)无乃尔是过与( ) (7)冉有( )(8)柙( )(9)固而近于费( ) 二、孔子,名________,字 _______,_______时代人。他是我国伟大的_____家、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言行,大量记载在《 》一书里。其特点是:词约义丰、言近旨远。 字斟句酌: 1.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活用的情况。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特殊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并注意斜体字的用法。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3.你知道宾语前置句有那几种情况吗?能不能各举一例? 4.一词多义 1). 是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疾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 (《扁鹊见蔡桓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西门豹治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史记?孙膑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止 陈力就列,不能止者(《季氏将伐颛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见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教案三: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600字——写事要有点波澜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600字——写事要有点波澜
在这个假期中,爸爸妈妈带我去了香港迪士尼乐园,在那里,我们玩了许多项目,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室内过山车。
那天,我们一进乐园,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各种迪士尼人物都由真人装扮,和游客们一起合影、游戏,各种精美的小商品琳琅满目,漂亮极了。一直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美丽的城堡。接下来,爸爸妈妈带我去玩了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飞跃太空山”,这个游戏是一个惊险、刺激的室内过山车项目,我们置身于一个被装点成立体的宇宙世界,就像在太空一样,又美丽又神秘。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坐上了停稳的过山车,系上安全带,双手紧握把手,心脏“嗵、嗵”的跳个不停,车子缓缓开动,在宇宙里漫步,漫天的星星一眨一眨的漂亮极了,我们就仿佛坐在飞船里遨游于太空,大家都陶醉在这美丽的夜空中了,忽然车子急剧加速,飞快向前,越来越快,快到无法形容,我吓得紧闭双眼大声尖叫,忽然车子慢了下来,开始一点一点的爬坡,当爬到最高时,向失控了一样从上面掉了下来,我恐惧到极点不敢睁开双眼,耳边全是尖叫声,然后车子向发了疯的野马一会上,一会下,还一会倒向一边,不停的加速,刹车,猛拐等恐怖之极的方式,我们全体人员精神快要崩溃时,过山车终于停下来了,我站都站不起来了,浑身轻飘飘的。
这真是一次冒险的旅行,虽然有惊无险,但也令我记忆深刻。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600字——写事要有点波澜
今天,我和姐姐听说林佳妮那条大狗生了一只可爱的黑白相间的小狗,便一起去取。
“这小狗真可爱呀!”我摸了摸小狗的耳朵,真舒服呀!毛茸茸的。“刚好我妈妈想丢掉它,给颖雪吧!”小狗的主人轻快地说了一句。“好啊!”颖雪姐姐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忙把小狗抱回了家。一到外婆家,外公就张口大骂:“干吗把狗带来养?这狗这么脏又难看。快拿回去!”外婆附和道:“对呀!狗拉屎拉尿乱拉,多不卫生!要不你们来收拾。”外婆和外公你一言,我一语,把我们骂得抬不起头。这小狗多可爱呀!为什么外婆他们说他难看呢?为什么外婆他们不要它呢?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咦,嘟嘟,你叫你妈妈收养啊!”聪明的颖雪姐姐急中生智。好啊!让他跟乐乐一起玩,真是个好办法!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急忙打电话给妈妈。
“喂,妈妈,我想要佳妮的小狗。”“什么?又要养狗,不行不行!”“我想要嘛!”“坚决不同意!”“嗯……”“就不行!”……总之,这次谈话是特别不成功,妈妈是一百个不行,一百个不同意。这就代表小狗“没救”了。
我们只得用最残酷的方法:让别人养。我们仨把小狗带到邻居那儿,挨家挨户地让人收养,可逛了老半天,就是没人想要小狗。
啊,小狗,你真可怜!没有一个人要你。看来,你只有流浪啦!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600字——写事要有点波澜
放寒假啦,我可以回老家玩了。我回到老家后,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飞遍朋友的耳中。那些儿时的好朋友都来找我玩。
他们约我去后山玩,那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我们在那里随便转悠,忽然,我们看见了一个干枯得只剩下一个小水洼的泥塘。我们的脚步停了下来。“你们说这里有鱼吗?”陈文凯第一个发问。“试试不就知道了吗”钟良边说边跳了下去。还有一点湿软的泥滩上映出了一对脚印。钟良捡来了一根棍子,在水里乱搅,突然,一只鱼被搅了出来。这一发现让大家喜出望外。“我们也下去碰碰运气吧”叶森波号召我们下去。“好吧”我异口同声地答道。然后一个接一个地跳下去,大家都在水里乱摸。“哎哟,哎哟”钟良突然高声呻吟着。大家马上把目光转移到钟良身上,他竟然摸到了一只螃蟹。“我来帮你把螃蟹的钳子弄开”钟良旁边的陈文凯说道。陈文凯小心翼翼地把螃蟹的钳子拔开,使钟良停止了呻吟。“这样太慢了,我得改用轰炸的方式”钟志伟边说边用两只手举起一块大石头,并示意我们走开,然后把石头砸向泥塘。马上,泥塘里的小鱼随水花一齐溅上了泥塘,霎时间,泥塘上跳动着几十条鱼,雪亮的鱼鳞被阳光照得闪闪发光,这意外的收获都让我们有点不知所措,但我们马上回过神来,随便找了一个瓶子装鱼,不一会儿,鱼就捡光了。我立刻说:“把它们分了吧”。“你自己带回去吧,我们不要,因为这样的机会还我们多的是,你在县城更少机会,这就算我们送你的礼物吧。”谢金城不以为然地说。而且其他人也同意了,他们的决定让我喜出望外,“真谢谢你们。”我向他们感谢道。然后就满载而归。
这次的意外收获让我真高兴,它是我在寒假最高兴的一件事。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600字——写事要有点波澜
岁月流逝得飞快,儿时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有件事深深的映在我的脑海里,每每想起我的嘴角便会有一丝微笑。
那天舅妈带我去舅妈的老家玩,出晚饭后,舅妈要洗澡。我想起妈妈也让我利用时间洗澡,就跟舅妈来到前面的一间小房子里,我找来找去,就是没有浴缸,只看见一个大铁锅在火上煮,舅妈说:“我们就在锅里洗。”我愣了,心想:怎么在锅里洗澡啊,烧熟了怎么办?我越想越害怕。不会一边烧一边洗吧?如果烧熟了,那不就成烤乳猪了吗?我恐惧地说:“我不想烧熟啊!”舅妈听了,笑笑说:“其实没什么可怕的,锅里垫着皮垫子呢!”我把头探向锅里,看见一块三角形的皮垫子,伸手一摸,滑滑的,觉得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烫,这才松了口气。
舅妈洗好了,我很快的下了锅,慢慢地坐下去。啊!真舒服,真暖和!我闭上眼睛尽情的享受着…突然,有人说:“要点火了!”“啊!”我尖叫一声,连滚带爬的站起来,大声嚷嚷:“不要烧!不要烧啊…”舅妈被我吓坏了,赶紧说:“不烧,不烧了!”
危险期过了,我又在那里泡了一会儿,舅妈把手伸到水里,摸了摸洗澡水,问道:“水冷了,要烧了吗?”我忙说:“刚好,不用烧了。”可是一位阿婆说:“烧了吧!别怕!”我顿时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放开嗓子,大喊起来:“不能烧啊,手下留情啊…”叫声惊动了另一位阿婆,阿婆们看被我吓坏了,连忙说:“不会烫啦!”舅妈说:“这个小女孩从来没在锅里洗过澡,可把他吓坏了。”
这就是发生在我儿时的事,虽然现在这件事我以不再那么清楚的记得了,但是每当我想起时,我便会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600字——写事要有点波澜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震惊全世界的8级特大地震。
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灾情,温家宝爷爷和胡锦涛爷爷先后赶往灾区看望灾民;地震发生后,广大解放军官兵和武警战士迅速赶往灾区紧急救援;地震发生后,许多中外的志愿者也纷纷赶往灾区进行救助;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举行了“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活动,许多国家也向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一切,让我们如何能不感动?
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广大解放军官兵和武警战士冒着余震,暴雨,塌方,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危险,我们的子弟兵们不顾危险拼死相救;邱光华机组为了运送物资,飞机不幸失事,机组5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解放军叔叔荆利杰跪在了地上哭着大喊:“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救援队,医生,救援物资在灾难的第一时间送到灾难第一线;捐款捐物,献血者排成长龙……这一切,让我们如何能不感动?
灾难面前,灾区人民表现出了超人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质。谭千秋老师用生命作支撑,张开双臂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谭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北川县公安局警察李林国无暇顾及生命垂危的儿子,只顾救别人的生命,最终失去了心爱的儿子;九岁的小英雄林浩拼命救出两名同学……这一切,让我们如何能不感动?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爱的伟大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爱一次次创造了奇迹,爱一次次击退了困难,爱让所有的人充满了力量,爱感动了灾区;感动了中国;感动了全世界;感动了天;感动了地!
 

高一语文教案四:语文课文第九册《荔枝》教后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九册《荔枝》教后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 本站地址:www.99zuowen.com,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第九册《荔枝》教后反思
《荔枝》是修订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当选的一篇散文。文章围绕荔枝写了几件小事,于细微处体现了深厚的母子亲情,凸显了当代作家肖复兴清新、质朴、平实、动人的文笔,是一篇感悟亲情,陶冶情怀、培育人文精神的好教材。
所以,在教学《荔枝》一课时,我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课文特点,作了如下设计:
一、凸显主角语文活动,体现语文学习的自主性。
淡化讲解,是当今阅读教学的总趋势。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早就提出,语文教学要走出新天地,必须搬掉“两座山”,一是课堂上繁琐的分析讲解;二是习题式的训练。著名小语专家张庆同志也在他的《我的小学语文观》中指出,语文教学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对于《荔枝》这样平实易懂的课文,教师繁琐的讲解只能是画蛇添足。教案设计时我只在导入新课、组织讨论时使用了一些必要的激情教学语言,其它时间都给了学生。但一节课下来,我虽然已经淹没在学生的读书声讨论声中,可是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到位,学生的感情朗读还没有完全深入到课文中去。
二、活跃“对话”氛围,体现语文教学的创新性。
对话是新课改阅读教学中极力提倡的语文学习方式,它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创新意识。《荔枝》一文虽然平实易懂,但要从细微处读出真情,还得让学生在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充分地交流、探索,让思维碰撞,让资源共享。在组织学生分4人小组讨论时,我给学生出示了小组交流探讨的要求:保证每个同学不少于一次的交流机会;交流内容不限,围绕母子亲情谈谈自己喜欢哪一句,从中读懂了什么,悟出了什么。学生积极性很高,但个别同学人云亦云,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重在参与,允许有多种意见,多种看法。
三、深化情感感悟,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既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担负着陶冶学生情感、熏陶学生灵魂的使命。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体悟文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情怀,也是新的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荔枝》一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当让学生在读中悟境,议中悟情,写中悟意。我的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细节描写部分--母亲剥开荔枝的神态、动作,母亲端走沙果的自然妥帖,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文章情境,动人情景仿佛眼前;再让学生围绕“文中哪些句子能充分体现作者与母亲浓厚的母子亲情”进行讨论,畅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在文章末尾又围绕“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一句处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转换角色,替作者写下他对已故母亲深切的怀念。

高一语文教案五:19 一面 教案设计 ,教案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19 一面教案设计》文章由收集。【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于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怀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的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一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烈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这一部分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揪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揪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3.仔细阅读三处外貌描写,思考:
  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4.引导学生思考:文中这三处描写有什么作用?

上一篇:长城的英语5篇
下一篇:诚信为本6篇

扩展阅读文章

记叙文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记叙文推荐文章

记叙文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