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_【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高中语文课本知识整理大全(二)(古文知识)

时间:2019-02-02 来源:高中作文 点击:

文档大全 >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高中语文课本知识整理大全(二)(古文知识)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高中语文课本知识整理大全(二)(古文知识)

第一册

(古文)

一、 通假字

1、 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秦伯说 4、失其所与,不知

5、南至于句无 6、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7、将免者以告 8、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9、而摩厉之于义 10、无不餔也

11、无不也 12、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13、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14、徐公来,孰视之

15、少益耆食 16、必勿使反

17、莫春者,春服既成 18、鼓瑟希

19、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 2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1、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2、輮以为轮

2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5、君子生非异也 26、泾流之大

27、不辩牛马

二、 古今异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行李之往来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5、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6、丈夫二十不取/生丈夫

7、今齐地方千里 8、年几何矣

9、至于赵之为赵 10、寡人之于国也

11、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1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13、蚓无爪牙之利 14、用心一也

15、东面而视

三、 一词多义

以其无礼于晋 以其无礼

且贰于楚世隔绝 敢与烦执事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乃号令于三军曰 以乱易整,不武

郑既知亡矣 越国以鄙远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焉用亡郑以陪邻

失其所与,不知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老臣窃发发为媪之须燕后

郑既知亡矣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至于赵之为赵

既来之,则安之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位尊而无功

间至赵矣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犹不能恃无功之尊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徐公何能及君也

夫晋,何厌之有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君之所知也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子犯请击之

不若长安君之甚 以吾一日长乎尔

王之蔽甚矣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君美甚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好读书,不求甚解 可无饥矣

以吾一日长乎尔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摄乎大国之间 寡人之于国也

异乎三子者之撰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何伤乎 青,取之于蓝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非我也,兵也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穷兵黩武/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系向牛头充炭直 草木皆兵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骐骥一跃

宋何罪之有 用心一也

不效则治臣之罪 六王毕,四海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大楚兴,陈胜王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忧劳可以兴国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以为莫已若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更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吾尝终日而思矣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桑之未落,其叶活若

四、 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朝济而夕设版焉 ○2既东封郑

○3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5日食饮得无衰乎/日三四里

○1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2越国以鄙远

○3与郑人盟 ○4赵王之子侯者

○5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6鼓瑟希,铿尔

○7浴乎沂,风乎舞雩 ○8填然鼓之

○9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使动用法

○1既东封郑 ○2 阙秦以利晋

○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2、动词活用

(1)动词作名词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2其继有在者乎

○3少仲尼之闻

(2)、使动用法

○1烛之武退秦师 ○2 若不阙秦

○3闻寡人之耳者

(3)为动用法

祭祀必祝之

3、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 ○2共其乏困

○3吊有忧,贺有喜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2)使动用法

○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2 洁其居,美其服

○3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3)为动用法

念悲其远也

(4)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五、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 ○2 以乱易整,不武

○3此则寡人之罪也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青,取之于蓝/冰,水为之

○7虽有槁暴,和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8我之谓也

2、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夫晋,何厌之有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3忌不自信 ○4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5毋吾以也 ○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7求,尔何如 ○8未之有也

○9以为莫已若

(2)定语后置

○1国之孺子之游者 ○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状语后置

○1以其无礼于晋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乃号令于三军曰

○5欲有求于我也 ○6 以吾一日长乎尔

○7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8浴乎沂,风乎舞雩

○9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0树之以桑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省略句

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许君(以)焦、瑕

客从外来,(邹忌)与(之)坐谈,(邹忌)问之(于)客曰

自以为不如(徐公美) 皆以(臣)美于徐公

没死以(之)闻(之) 而不及今令(长安君)有功于国

河内凶,(吾)则移其民于河东 宗庙之事,如会同,(吾)愿为小相焉

4、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固定结构

夫晋,何厌之有 无乃后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 日食饮得无衰乎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六、 文学常识

1、 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人,相传他曾为鲁国史官。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工作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的《春秋》作传的书,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3、《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书,以记言为主。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到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同出于左丘明之手

4、《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共33篇,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5、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记录他与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6、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在今山东)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继孔子后的儒家学派重要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被推尊“亚圣”。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对政治的重要作用。

7、荀子(前372~前289),名况,尊号“卿”。战国时赵(在今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体系吸收诸子之长,主张“性恶”、“天行有常”和“人定胜天”的思想。是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著作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

8、庄子(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在今河南)人。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共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第二册

一、 通假字

1、合从缔交 2、威振四海

3、倔起阡陌之中 4、 赢粮而景从

5、距关,毋内诸侯 6、张良出,要项伯

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9、令将军与臣有卻 10、因击沛公于坐

11、虽趣舍万殊 1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3、或师焉,或不焉 14、振之以威怒

15、既然已 16、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

二、 古今异义

1、以为桂林、象郡 2、山东豪俊遂起而亡秦族矣/沛公居山东时

3、约为婚姻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亦将有感于斯文 6、古之学者必有师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8、吾从而师之

9、小学而大遗 10、师不必贤于弟子

11、今之众人 12、韩魏之经营

13、齐楚之精英 1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1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17、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18、不抑耗其实而已

三、 一词多义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秦无亡知遗镞之费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吞二周而亡诸侯

河曲智叟亡以应

内立法度 亡去不义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潔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其意学在沛公也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弟子不必不如师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沛公起如厕

公屦促之,必如约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沛公不、胜杯杓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刑人如恐不胜

乃令张良留谢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使君谢罗敷 此时无声胜有声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祠中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以致天下之士 振长策而御宇内

致万乘之势 策扶老以流憩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蒙故业,因遗策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因遗策 西举巴、蜀

因利乘便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因河为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孙叔敖举举于海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杀人如不能举

沛 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乎

置之坐上 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郑人有且置履者 卮酒安足辞/不足与谋

乃置酒大会宾客

使子婴为相

皆为龙虎/客何为者/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为击破沛公军/臣为韩王送沛公/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君为我呼入/沛公奉卮酒为寿/若入前为寿/公为我献之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且为之奈何

窃为大王不取也

何辞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蒙故业,因遗策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因利乘便 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

致万乘之势 赢粮而景从/张良是时从沛公/毋从俱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从郦山下/从此道至吾军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沛公军霸上

为击破沛公军/还军霸上/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未尝不临文嗟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据亿丈之城,监不测之渊,以为固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引以为流觞曲水 所之既倦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极视听之娱/悦亲戚之情话

舟遥遥以轻飏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夫人之相与

引壶觞以自酌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请息交以绝游

既自以心为形役

问征夫以前路

惑而不从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或师焉,或不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术语有专攻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不念居安思危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则思知止以安人

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塞源而欲流长也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崤函之固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养孤长幼在其中 管仲固谏不听

克终者盖寡 杳不知其所之也

克已复礼以为仁 思国之安者

操遂能克绍 代百司之职役哉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故不我若也 则又爱之太恩

其土欲故

四、 词类活用

1、 名词活用

○1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序八州而朝同列

○3沛公军霸上 ○4范增数目项王

○5刑人如恐不胜 ○6道芷阳间行

○7履至尊而制六合 ○8将数百之众

○9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10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11南取汉中 ○12天下云集响应

○13赢粮而景从 ○1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5吾得兄事之 ○16日夜望将军至

○17常以身翼蔽沛公 ○18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19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20园日涉以成趣

○2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22则思江海下百川

○23辇来于秦 ○24以地事秦

○25名我固当 ○26骊山北构而西折

○27吾从而师之 ○2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9驼业种树

2、 动词活用

○1此亡秦之续耳 ○2争割地而赂秦

○3策扶老以流憩 ○4外连衡而斗诸侯

○5流血漂橹 ○6吞二周而亡诸侯

○7却匈奴七百余里 ○8序八州而朝同列

○9项伯杀人,臣活之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1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2燕赵之收藏

○13诚能见可欲 ○14后人哀之鉴之

○15东盘游

3、 形容词活用

○1尊贤而重士 ○2此其志不在小

○3君安与项伯有故 ○4大行不顾细谨

○5倚南窗以寄傲 ○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7素善留侯张良 ○8齐彭殇为妄作

○9足以极视听之娱 ○10会盟而谋弱秦

○11庭柯以怡颜 ○12拔剑撞而破之

○1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14圣益圣,愚益愚

○15惧谗邪 ○16居域中之大

○17择善而从之 ○18奈何取之尽锱铢

○19欲流之远者/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20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21必固其根本 ○22则思知止以安人

○23宏兹九德 ○24非有能硕茂之也

25耻学于师

4、 数词活用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五、 文言句式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此天子气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4、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5、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 余威震于殊俗

7、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棘矜,非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8、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9、 得复见将军于此/因击沛公于坐/樊哙覆其盾于地

10、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1、将有事于西畴

12、籍何以至此/今日之事何如/客何为者/何辞为/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13、复驾言兮焉求

1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5、乐夫天命复奚疑

17、商君佐之,(秦孝公)内立法度/(四君)约从离衡/(九国之师)叩关而攻秦/(溃败之军)伏尸百万/(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始皇)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18、以(百越之地)为桂林、象郡/收天下之兵铸以(兵器)为金人十二

19、威振(于)四海/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身死(于)人手/子孙帝王(于)万世之业也/聚之(于)咸阳/委命(于)下吏/沛公欲王(于)关中/沛公居(于)山东时/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还军(于)霸上/置之(于)坐上/置之(于)地上/僮仆欢迎,稚子候(于)门/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20、欲呼张良与(项伯)俱去/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项羽)饮/毋从(刘邦)俱死也/君为我呼声项伯)入/沛公奉卮酒为(项伯)寿/谓(项庄)曰:“”/若入前为(刘邦)寿/庄则入为(刘邦)寿/急击勿失(时机)/具告(张良)以事/为(我,代项羽)击破沛公军

21、(左右)则与(樊哙)斗酒

22、旦日不可蚤自来谢(于)项王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能)胜

23、引(清流激湍)以为流觞曲水

24、为天下笑者,何也?

2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吾今为之虏矣

26、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27、且为之奈何

28、孰与君少长

29、秋毫不敢有所近

30、籍何以至此

31、军中无以为乐

32、今日之事何如

33、项王未有以应

34、何辞为

3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8、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3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0、秦人不暇自哀

41、不拘于时,学于余 42、师不必贤于弟子

43、辇来于秦 44、戒奢以俭

4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46、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

47、谁得而族灭(秦)也 48、终苟免(刑罚)而不怀仁

49、不拘于时 50、虑壅蔽

5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52、犹且从师而问焉

53、奈何取之尽锱铢 54、则思三驱以为度

七、 文学常识

1、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生,或贾太傅、贾长沙。西汉洛阳人(今河南)人。政论家、文学家。代表赋作有《吊屈原赋》《鸟赋》,后人辑有《贾长沙集》。

2、 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今陕西)人。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太史公书》,,后世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居“二十四史”之首。

3、 王曦之(303~361),字逸少,人称“王右军”。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书法家,古人评价他的运笔气势“飘忽如浮云,矫健如惊龙”。代表用有《兰亭集序》。

4、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一名潜,字渊明、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少九江市西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歌、散文、辞赋兼善。代表诗作: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5、 韩愈(768~824),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谥号文,又称韩文公、韩吏部。河阳(今河南)人。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文集》。

6、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杜樊川”。唐代文学家,多有讽咏时事之作,善绝句。著有《樊川文集》,代表作有《赤壁赋》《过华清宫绝句》《江南春绝句》等。

7、 魏徵(580~643),字玄成,唐初政治家,有《魏郑公文集》。他提出“做良臣,不做忠臣”,有胆有识,敢于直谏。

8、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等。

第三册

一、 通假字

1、于嗟鸠兮/于嗟女兮 2、犹可说也/不可说也

3、隰则有泮 4、与子同泽

5、爱而不见 6、自牧归荑

7、说怪女美 8、来吾道夫先路也

9、箱帘六七十 10、终老不复取

11、蒲苇纫如丝 12、契阔淡讌

13、列缺霹雳 14、钿头银击节碎

15一尊还酹江月 16、暴霜露

17、暴秦之欲无厌 18、当与秦相较

1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0、长乐王回深父

21、至莫夜月明 22、敛赀财以送其行

23、亦曷故哉 24、须臾成五采

25、少圜

二、 古今异义

1、春与秋其代序 2、昔三后之纯粹兮

3、汝岂得自由 4、可怜体无比

5、小子无所畏,何敢肋妇语 6、何乃太区区/感君区区怀

7、便利此月内 8、千万不复全

9、多谢后世人 10、复得返自然

11、失向来之烟霞 12、明年秋

13、凄凄不似向前声 14、便可白公姥/奉事循公姥/勤心养公姥

15、昼夜勤作息 16、我有亲父兄

17、逼迫兼弟兄 18、其实百倍/其实亦百倍

15、思厥先祖父 16、可谓智力孤危

19、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20、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1、岂非人事哉 2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23、空中而多窍 24、墙往往而是

2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2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27、吴之民方痛心焉 2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29、多平方 30、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

三、 一词多义

尔卜尔筮 县令遣媒来

自我徂尔 便言多令才/岂合令郎君/有此令郎君

为诗云尔/始尔未为久 莫令事不举/令母在后单

君尔妾亦然/诺诺复尔尔

何意致不厚/何敢助妇语/何言复来还/作计何不量 始适还家门

隐隐何甸甸 处分适兄意

汝今何罪过 适得府君书

举动自专由 谢家来贵门/谢家事夫婿

莫令事不举 阿母谢媒人

举手长劳劳 多谢后世人

举言谓新妇/举谓阿妹

举身赴清池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反信谗而怒 云青青兮欲雨

烟涛微茫信难求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因自度此由

寒水自碧

不见复关/既见常日稀/黄泉下相见 花自飘零水自流

爱而不见 多情自古伤离别/自胡马窥江去后

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

渐见愁煎迫 千载谁堪伯仲间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载笑载言/言笑晏晏/何言复来还/言谈大有缘/自言本是京城女

举言谓新妇/便言多令才/主簿通语言/举言谓阿妹/理实如兄言/何意出此言/勿违今日言/感斯人言

谓言无罪过/谓言无誓违

体无咎言

言既遂矣/静言思之

凡六百一十六言

为仲卿母所遣

十七为君妇/君既为府吏/君家妇难为/黄泉共为友/时时为安慰/遣丞为媒人/自名为鸳鸯

为诗云尔/因为长句

非为织作迟

阿母为汝求/为君翻作《琵琶行》/念桥边红药,年看知为谁生

始尔未为入

慎勿为妇死

初为《霓裳》后《六幺》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会不相许

于今无会因/俱会大道口/渠永无缘

幸复得此妇/终老不复取/勿复重纷纭/视历复开书/勿复怨鬼神/千万不复全

红罗复斗

便复在旦夕

便可白公姥/便可速遣之/槌床便磊怒/便可作婚姻/不得便相许/泪落便如泻/便作旦夕间

便言多令才

相见常日稀/六合正相应/黄泉下相见//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仰头相向鸣

儿已薄禄相

誓不相隔卿

及时相遣归/久久莫相忘/嬉戏莫相忘

好自相扶将

不必相迎取/誓天不相负

会不相从许

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

登即相许和

不得便相许

故作不良计/广故数言欲亡 小姑始扶床/年始十八九/始适还家门

大人故嫌迟 始尔未为久

知是故人来

故遣来贵门 何意致不厚/何意出此言

夫惟灵修之故也 吾意久怀忿/恐不任我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 处分适兄意

及时相遣归/为仲卿母所遣/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仍更被驱遣/今日被驱遣

县令遣媒来/寻遣丞请还/遣丞为媒人/故遣来贵门

十七遣汝嫁

相去复几许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去三十年/自胡马窥江支后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此去经年/大江东去 仙之人兮列如麻

古来万事东流水 遂命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命曰《琵琶行》

凡六百一十六言/名属教坊第一部/一曲红绡不知数/莫辞更坐弹一曲/一弦一柱思华年/出师一表真名世

小楼一夜听春雨

琵琶声停欲语迟/小弦切切如私语 满座重闻皆掩泣

今夜闻君琵琶语 座中泣下谁最多

又重之修能 风流总被除数雨打风吹去

邹忌修八尺有余 (廉颇)被甲上马

修守战之具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战胜而得者/与战败而亡者/当与秦相较/莫能与之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与尔三矢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战败而亡/存亡之理/发趋于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以荆卿为计

邯郸为郡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独其为文犹可识

于人为可讥

六国破灭/破灭之道也/终继五国迁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薪不尽,火不灭

非兵不利 终继五国迁灭

而秦兵又至矣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斯用兵之效也

较秦之所得/与战而得者/然后得一夕安寝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此言得之 而无物以相之

诚不得已/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夫夷以近/险以远

往往有得/此余之所得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不随以止也

得双石于潭上/自以为得之矣/自以为得其实

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记游者甚众/来而记之者已少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临川王某记 而告以成功

余是以记之

盛以锦囊 至莫夜月明

其意气之盛 故莫能知

故方其盛也

盛衰之理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或曰

硿硿焉 或未易量

微波入焉/如乐作焉

以地事秦/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始速祸焉

故曰弊在赂秦也/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夫夷以近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悲夫古书之不存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有穴窈然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然视其左右

先妣抚之甚厚

儿之成,则可乎

顷之,持地象笏至/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必复之全之

辟病之馆以贮之

轩东故尝为厨/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庭中通南北为一

余既为此志 不能得日/以当南日/日影反照

余稍为修葺猫画虎 日过午已昏/日上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一日,大母过余曰/他日汝当用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之/如在昨日/是日

为之声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谁为哀者

借书满架/读书轩中/吾家读书久不效 吾妻来归

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

日过午已昏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人往,从轩前过 妪,先大母婢也/先妣抚之甚厚

一日,大母过余

以当南日/崖限当道者/僻不当道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

他日汝当用之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然五人之当刑也 封/人皆得以隶使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慷慨得志之徒

当其南北分者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敛赀财以送其行

而又有剪发杜门 其辱人贱行

发其志士之悲哉

轻重固何如哉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斯固百世之遇也 人皆得以隶使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扼腕墓道/道皆砌石为磴/道有天门/崖限当道者/道中迷雾冰滑/观道中石刻/僻不当道者

道少半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1.《伤仲永》知识点整理

2.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3.《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4.谜语知识大全

5.英语高二知识点总结

6.二建知识点总结

7.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

8.评估知识测试题大全

9.文秘类专业知识大全

10.司机接待礼仪知识大全

扩展阅读文章

高中作文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高中作文推荐文章

高中作文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