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心中的马4篇
第一篇描写心中的马:关于马的作文_400字
梁子璇在我家窗台上,摆着一只黑色的奔马,爸爸是属马的,这奔马是爸爸36岁生日时爷爷送给爸爸的。
从那以后,它就被搁在了我家窗台上。马身高25厘米,身长15厘米,身子又黑又亮。马昂首扬尾,高抬后蹄。它正奔跑在云彩上,我敢肯定,这马一定是千里马!马正视前方,它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到达目的地。
这匹黑色的奔马是陶瓷做的,摸起来特别光滑,手指放在上面,像坐上滑滑梯似的,“哧溜”一声滑到底。马张着嘴,在呼唤,在嘶鸣,它在白云间欢腾,天地一切一览无余。
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和它目光对视,它好象在温和的对我说:“快写作业!”当妈妈布置的作业太多使我熬到深夜时,马一刻不停歇,努力奔驰的精神便感染了我,使我忘记了疲劳……不知不觉,我便写完了作业。
我感谢这匹黑色的奔马,虽然它只是一件普通的工艺品,可他帮助了我很多很多……它激励着我去认真干每一件事,让我不怕辛苦,我感谢它!!
第二篇描写心中的马:作文讲评《假如我有一匹马》(一)
今天,我们讲一个十岁五年级孩子的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有一匹马》。
有人在讲写作文要海量的阅读,这是蒙古大夫的药方。因为是蒙古大夫说的话,治不死人,治不好病。新朋友进我们这个群,问一句,老师怎么学好作文?我们开一副药:“多看书”,你觉得有用吗?还有类似的话,比如:学好作文要多观察、学好作文要多练习,统统都是。这个问题,前不久在北京组织的一次公益讲座上讲过,我们的博客上也有,希望大家明白。好多小朋友看了很多的书,作文还是有困难;好多小朋友,家里人带着东奔西跑,天南海北,天天写日记,作文还是有问题。说明什么?说明多看书不如会看书,多观察不如会观察,多练习不如会练习。这三句话总结为一句话——方法。孩子写不好、写不出作文,根本就不是知识不够,而是没有适当的方法。
------------------------------------------------
所以我们再往下讲,还是归结到“有如初心、制心一处”上来。我们的初心是来学习方法的,所以这两天讲解作文的时候,有的人讲,这样改孩子的作文,是不是太成年化,是不是把孩子的童话变成了成人话?请大家还是要注意啊,儿童话变成成年话,是为了展示方法,把眼光放在方法上。
所以还是归结到“有如初心、制心一处”上来。我们的初心是来学习方法的,所以这两天讲解作文的时候,有的人讲,这样改孩子的作文,是不是太成年化,是不是把孩子的童话变成了成人话?请大家还是要注意啊,儿童话变成成年话,是为了展示方法,把眼光放在方法上。今天我们还看到,有人问孩子的妈妈是做什么的?孩子真的有七岁?孩子是男是女?聪明人不用问这些啊,制心一处于方法,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会问这些呢。妈妈是不是老师?孩子是七岁还是九岁?跟我们学方法有什么关系啊?!
-------------------------------------------------
昨天晚上我们讲完课,聪明的妈妈、机巧的妈妈人家晚上就打出来,早上上学的时候就跟孩子讲了。可是我们还有人纠结于可能不可能,是成年话还是儿童话。说到成年化,大家是不是不看孩子的语文书啊?孩子的语文书里的范文,哪一个不是成年化的?可以明确的讲,孙敬修爷爷讲的《西游记》,绝对不可能录入到语文书里,只有吴承恩的《西游记》才有可能录入到语文书。这不是贬低孙敬修爷爷,学习就是学习。什么叫学习?就是学高级的东西才叫学习。这些问题,我们讲了很多,就是为了帮助大家去掉心里的一些杂质,制心一处地学习、学好。看到好多妈妈在我们这个群学了一个月、两个月,孩子作文不断得奖、得A,我们很欣慰。
--------------------------------------------------
再分享昨天几位妈妈的喜报:
广州山荷:分享个好消息,我家山哥,学习了对称结构、头身脚、戴帽穿衣套鞋后,初战告捷,得了个“优”。
------------------------
江苏-噜噜:感谢非常老师,我孩子的周记已经连续三周被老师要求向广播站投稿,并播出了。谢谢各位,孩子心里也美啊,慢慢树立了些自信了。
-----------------------
湖北-满妈九岁:说真的,我没听老师的那样去辅导,因为我实在时间有限,但这小子现在的考试作文,一般就扣3分左右,以前,可是10分、15分都扣过的哟。今天拿回来的一张卷子,我一看,作文又只扣3分,那可是人家原稿呢,现场作文呢,我的妈呀,今天一乐,带他出去吃好吃的去了,所以就回来晚了,上线也晚了。
------------------------
好,我们开始讲正文,先来看妈妈的辅导过程:
非常老师您好,在您评讲了我女儿的《回老家》后,我们做了修改,似乎我女儿有些开窍,而且在听到您的认可后,也有了些许信心,但当她面对这学期的第一篇作文时,还是表现出了与以往一样的为难情绪,从一开始就不停的问怎么写。
-------------------------------------------
本来我以为她这篇作文会很顺利,因为她喜欢动物,特别是马,而这次写的就是与马有关的文章,有三种选择,一个是介绍一个喜欢的马的艺术品,一个是与马的故事(主要是有和马生活经历的小朋友),还有一个是写如果自己有一匹马。她问我写哪个,我让她自己选择,但她还是无法决定,问如果是我会写哪个,我说写如果自己有一匹马,因为这个可以随自己想象,应该好写些,后来她就决定写这个了。
----------------------------------------------
结构啊、“头、身、脚”啊都还是再给她强调了一下,她也大概说了先写她想有匹马,然后写马的外形、马的性格,以及如果有了以后是怎样的,但真正提笔了还是想不出来。写出“从小我就喜欢动物,特别是马,假如我能有一匹马,那该多好啊!”就卡壳了,为了让她自主的写出一些东西,我没有立马去帮她想下面该怎么写,她在挣扎了很久后,拿出草稿纸给我看,说写完了,我一看还是傻眼了,与以往一样的是字数极少,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看着内容还有点老师讲的“对称”在里面。以下是她的原文:
-----------------------------------------------
假如我有一匹马
从小我就喜欢动物,特别是马,假如我能有一匹马,那该多好啊!
假如我有一匹会飞的马,我会让它带我到天上去看,我想看一看天上到底有没有天使和神仙;假如我有一匹会游泳的马,我会让它带我到一个秘密海岛上去,我想在那个岛上搭个只属于我和马的家;假如我有一匹懂感情的马,我会和它分享我的快乐和悲伤。
假如我真的有一匹马,那该多好啊……
----------------------------------------------
这是一个五年级孩子的作文,我真的有想倒的感觉,为什么这么一个可以天马行空乱想的题目,只写出来这么一点点呢?但她就是这样的孩子,不可能一两天就能变成曹植,我只能接受。于是我笑着说:“不错,有开门见山,也有老师讲的对称句,而且想象得也还是很有趣,只是好像太少了一点吧?”她说其实她就是想在前面加上马的外形、性格之类的,但不知道怎么写,我说你们不是才学了关于马的诗吗?里面就有描写马的外形和性格特征的,你想办法把它借到你的作文里去嘛。她说不知道怎么借进去,我说你喜欢马总是要有原因啊,就从原因开始往里加,喜欢它的什么?外形漂亮英俊?跑很快?通人情?还有昨天讲的老马识途的故事,是不是它很聪明啊?这些不都是你学的那首诗里描述出来的吗?
--------------------------------------------
然后我们勉强地把诗句加在喜欢的原因里了,但内容还是太少,我让她举些例子来充实一下,于是就有了白龙马、古代将军、以及老马识途的段子了,但总感觉还是内容不丰富、不生动、不足以说明什么,不过再加,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加了,她更是抠破头也想不出来,唉,真的是妈妈走得远孩子才能走得远啊!下面是修改后的,希望老师有空看看,谢谢!
---------------------------------------------
下面,我们来看妈妈辅导后的作文:
假如我有一匹马
从小我就喜欢动物,特别是马,假如我能有一匹马,那该多好啊!
我喜欢马,因为马是俊朗和速度的象征。在《西游记》里,白龙马是多么英俊潇洒,除此之外,它还能上天下海呢。还有古时候的将军,骑上战马真是无比威风,作战时又像离弦剑一样瞬间冲入战场,我想“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讲的就是马的俊和快吧。
-----------------------
我喜欢马,还因为马是智慧和忠诚的象征。老马识途的故事,说的就是马的聪明,即便老了也能带着主人找到回家的路,道路再远再艰辛,都不能难到它,“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讲的就是马的慧和忠吧。
-----------------------
可我再喜欢它们,它们都是别人的马,假如我有一匹会飞的马,我会让它带我到天上去,我想看一看天上到底有没有天使和神仙;假如我有一匹会游泳的马,我会让它带我到一个秘密海岛上去,我想在那个岛上搭个只属于我和马的家;假如我有一匹懂感情的马,我会和它分享我的快乐和悲伤。
假如我真的有一匹马,那该多好啊……
----------------------------------------------
正如一位妈妈评价的,小作者的妈妈是一位很伟大的妈妈,很棒的妈妈。还要告诉大家,文字是有灵性的。我们通过妈妈辅导的文字读到了什么?读到了一份平静、安详还有柔情,不急、不燥、不慌、不忙。所以真想对这位妈妈说一句话:若能有心如此,何必急图聪明。聪明办不了事情,用心才能做成事情。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妈妈从始至终,保持一份平静、细致、祥和的心,这是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
第二个问题,有妈妈讲希望点石成金,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这篇作文不用讲了。为什么?因为孩子的作文本来就是金,亮点多多,提高大大,相信只要妈妈这样坚持一年半载,孩子的作文必定有大的起色。还是那句话,看孩子的亮点,看孩子的进步,看妈妈在辅导过程中可取的地方。以前我们讲过,晚上的时候,眼睛盯在萤火虫上,那就是一片光明,黑暗不能称其为黑暗。如果把眼光盯在黑暗上,一轮明月高挂,也看不到光明所在。
------------------------
刚才我们说到了妈妈的心态,现在来讲妈妈的学态。通过妈妈的辅导我们看出,妈妈在学态上还不够精进,为什么这样讲?以前讲过一个关于苹果的作文,我们讲过这个原则,写苹果,不是为了写苹果本身,而是要写苹果的故事;第二个方面,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专门讲了一篇吴伯萧的《马》。
先来看书里我们的一个总体分析:鲁迅先生写过一个作品叫《风筝》。为什么写风筝?因为风筝飞得再高、飞得再远,也还有一根线在扯着它。所以,鲁迅先生就是通过写风筝,来表达对儿时伙伴的留恋、回忆。本文题目是《马》,而从内容上讲,是写对家乡父老的眷恋。为什么要用马来写?因为老马识途,马不会迷路,知道回家的路。所以,就用马来寓意对家乡的怀恋。一个游子,走再远的路,心中有马,就有如老马识途一样,永远不会忘记回家的路。这样理解,就把马与故乡联系在了一起,就有了一层深意,也更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番苦心。在本文中,马,是一条主线,是一条明线。但暗线是什么,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是一幕幕的乡土人情,对家乡的思恋。不能抽象,具体下来,就是一件件的往事。马,只是一个象征物。而风土人情,父老乡亲,才让故乡有了具体的形象。这是我们学习本文,特别要体会的地方。
---------------------------------------------------
大家要学习一下吴伯萧老人家关于《马》的原文。特别提醒的是,在文中有非常多的关于马的故事——引经据典。如果我们真的好好看过的话,今天这位小作者关于马的故事,关于马的素材,就基本不用费力了。下面我们来看原文(原文省略)。
--------------------------------------------------
说到名马,还要扯得稍远一些。我们现在有一个流行语,叫“神马都是浮云”。但其出处,可能就少为人知。浮云其实是汉文帝的一匹名马,在历史上,汉文帝特别喜欢名马。传说中汉文帝有九匹名马:浮云、赤电、绝群、逸群、紫燕骝、禄螭骢、龙子、嶙驹、绝尘,号称九逸。所以,神马还真有浮云。
---------------------------
刘玄德跃马过檀溪,这个故事,看过三国的人,也不陌生。当年刘备落难无立足之地,投靠了自己的亲戚刘表。刘表的儿子不争气,所以刘表就想把自己的家业过继给刘备。这样刘表的老婆及刘表的小舅子不满意,就要杀掉刘备。刘备得到通风报信,连夜逃跑,他骑的马就叫做的卢,所以就有了的卢救主的故事。
-------------------------
辛弃疾有一首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里“的卢”指的就是一匹马。
-------------------------
“泥马渡康王”也是一个故事,在不少的地方戏曲里有,版本很多,重点讲两个。康王,指的是宋朝的赵构。版本之一讲的是北宋末年,康王赵构做了人质。金兵押解途中,赵构脱逃,夜宿一庙里。梦神人告知金兵将至,赵构惊醒,见庙外已备有马匹。这匹马载着赵构渡过黄河,过河后即化为泥塑之马。第二个版本,南宋初年,赵构已经即位。金兵大举南下,金兵即将攻到扬州城下,赵构连夜仓皇出逃。他怕追兵赶上,藏在江边神祠内,发现祠中泥塑马动了起来,于是乘骑此马渡过长江,保了性命。
-------------------------
“徐庶走马荐诸葛”的故事大家不陌生,但是为什么作者有如此慨叹?我们要看一下《三国演义》的原文,就会多一分体会。临别……玄德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庶辞曰:“不劳使君远送,庶就此告别。”玄德就马上执庶之手曰:“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说罢,泪如雨下。庶亦涕泣而别。玄德立马于林畔,看徐庶乘马与从者匆匆而去。玄德哭曰:“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
------------------------
“非敢后也,马不进也。”这句话出自何处?《论语?雍也篇》——子曰:“盂之反不伐。奔而殿,将人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这是孔子对一段历史及历史人物作的评价。鲁国与齐国打仗,鲁国被打败,孟子反就带着人撤退,在撤退过程中,孟子反殿后。到了自家城门口的时候,才策马上前,并且对别人讲:不是我胆子大,敢于在后面掩护大家,是我的马不行。对此,孔子给予了高度评价。讲的就是做人,要“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所以作者才说:要在跟前的话,我不去给他执鞭坠镫才怪哪。这个冯异也是一个有名的将军,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就把马车驶开避让,有蔺相如之风。每到与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汉朝的光武帝就特别的欣赏他。
------------------------
“飞将在时”——这个飞将是谁啊?我们学过王昌龄的诗《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飞将指的就是李广,飞将在时,阴山以里就没有胡儿了。《滕王阁序》里面有一句话: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李广就是这里讲的飞将。虽然李广战功显赫,与他一起很多作战的大将,都被封了候,而唯独他一个人没有被封候,所以就叫作李广难封。
以上是在《作文,多大点事儿》里,关于《马》中有关典故的说明讲解。请大家好好的复习吴伯萧老先生的《马》,怎么去写马他老人家全告诉我们了。
第三篇描写心中的马:有关描写夏天雨的优美段落_2000字
1、雨改变了天空的颜色。阳光下,天空就是一望无际的蓝。但是,在雨中,天空却变得灰蒙蒙的,浅浅的灰色有种忧郁的感觉,拨动着多愁善的人们心中的琴弦。但是,对于农民来说,这下的哪是雨,分明是金丝银线啊!
2、调皮的雨点儿像谁扔下来的钢珠一样砸在河面上,溅起高高的水花;像筛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了如镜的湖面,吓跑了原本想跳上水面看看雨景的小鱼儿。粗大的雨点打在人家的窗户上,咚咚作响。
3、大雨下了起来,豆大的雨点像断了线的珍珠不断地落下,雨越下越大,落在地上的雨不久就汇成了小溪“咯咯”地笑着、唱着、跳着,向前奔去,雨滴像颗颗珍珠,一把把洒在河面上,平静的水面上泛起涟漪。机灵的鱼儿跃出水面,仿佛要吮吸着那颗颗珍珠。雨,鞭子似地抽打着楼房、树木和柏油马路。雨哗哗地下个不停,像千针万线,把天空密密实实缝合起来。
4、夏天的雨,总是倾盆而下,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和闪闪电光,一齐来到人间。“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这雨,是如此豪放,如此洒脱!雨,引得我浮想联翩:我想到了一生轰轰烈烈的英雄烈士:董存瑞、杨靖宇……又想到了宋代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夏雨,清洗了大地一番,霎时间,清凉了许多。
5、大雨倾盆而下。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灰蒙蒙一片。雨水滴在房屋的瓦片上,水花四溅,整个房顶像被一层薄雾笼罩着,树叶、花草儿都绿得发亮。
6、“下雨啦!下雨啦!”地砖也沐浴在了雨的冲洗中,雨把它衣裙上细小的尘埃都洗净了。地砖快活得不得了,它像小姑娘似的秀着自己的新衣:瞧!红的古朴,黄的鲜亮,蓝的柔美,白的纯净。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毯子。古板的树枝也被雨感化了,它放下了冬天冷冰冰的面孔,脸色和蔼可亲。
7、六月的一天,天气晴朗,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我坐在阴凉的大树下看书,正看的津津有味的时候,突然刮起了大风,我连忙跑到屋里去。我看到外面飞沙走石,尘土飞扬,树枝乱摆,天上的乌云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黑沉沉的压下来,天顿时暗了下来。这时,一道闪电划破天空,把大地照得雪亮,接着“轰隆隆”的雷声响了起来。电闪雷鸣,震耳欲聋,难道“雷公公”发火了?哗,哗,哗……雨下了起来。雨点打在树叶上,树叶欢快的跳起了集体舞;雨点落在地面上,地面上开起了亮晶晶的“小花”……雨下了一大会儿,就慢慢的停了,太阳露出了“笑脸”,天晴了起来。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空气中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8、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乱哄哄的摇摆,地上的花草却笑得浑身抖动。突然哗哗下起了倾盆大雨,雷越打越响,雨越下越大,地上的积水越来越多。路上的水一会儿漫过人的脚底,它们汇集在一起象一条条小溪水流入地下。慢慢的雨停了,打开窗户清醒的空气迎面扑来,真舒服!霎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绚丽多彩的彩虹,真美啊。
9、忽然,我听到了打雷的声音,走到窗前。天,矮了;光,暗了。乌云把天遮住了,不一会儿,雨下了起来,“哗哗哗”地演奏着大自然的乐曲。黄豆般大的雨点儿像断了线的珍珠,又像千军万马,汹涌着,奔腾着,直向大地扑去。路旁的大树都贪婪地吸收着大自然的甘露。
10、如断了线的珍珠落在坑坑洼洼的路上,看她写出的优美乐章,那些水中的圈,大大小小,重重叠叠,激越、强烈、醉人!大小轮子,大小步子都一扫而过,划出的是一道美丽的弧线。小街小巷中,有人为她加快步子,也有人为她吟诗诵美,更有人为她架起花花绿绿的圆布。
11、雨像时间老人,让模糊的身影停留在这一刻。看,那边的树在雨中翩翩起舞;那边的小草在雨中欢乐的歌唱着;阳台上的兰花,再努力的吸取着这甘甜的雨露。雨像一位淘气的小孩,从天上跳了下来。他跳到雨伞上,跳了一会儿舞,累了就从雨伞上溜下来;他来到屋顶上,手拉着手,做成一道雨链,从屋顶上挂下来;他来到池塘里,做起了画家,画出了一片片涟漪。
12、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那厚重的钢筋水泥的楼房。而瓦屋则不同,雨滴在上面,叮叮当当的,立即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越,如百马齐鸣,如万马奔腾。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
13、夏天的雨儿,在乌云滚滚的苍幕下,舒开蓄久的绪结和着隆隆的雷鸣,在大风呜呜的驱迂下,沥沥凄凄,如泣如诉,乡间四处,铺天盖地的尽情渲泄……
14、仰望天空,黑压压的乌云聚拢在一起,那道让灰蒙蒙的天空霎那变得似白昼的闪电,像是乐章的指挥员一样,猛地一挥指挥棒,雨争先恐后地下了起来,像掉了链的珠子,又似开了闸的水龙头,又密,又急,“哗啦啦,滴答答……”不停地演奏着乐章的前奏。天空,似乎更阴沉了,雷公电母这对调皮的老顽童也跑来奏热闹,时不时地伴奏一下。
15、一滴、两滴、三滴开始下雨了。之前整齐的脚步显得有些慌乱了。楼檐下和楼道里都聚集着一小部分人群。“哗啦啦”雨下更大了一些深凹的地面已有雨水集齐的小水洼了,雨依旧下着不时地溅起雨水荡起的一圈圈小波纹“轰隆隆”倾盆的大于和嘈杂的雷声交织在一起。人们也不再为了计划二奔跑了纷纷寻找着避雨的地方。
16、雨,渐渐大了,我望着窗檐上哪断了线的“珍珠”,情不自禁的打开了窗户,扑面而来的是徐徐清风,顿时让人就得清爽无比。几滴雨滴落在我的面颊上,凉凉的,很舒服,顺势带来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我瞬间被这天然的美酒所陶醉。
17、清晨,雨悄然的洒着,轻轻地给大地盖上了一层透明的薄纱。在这时,只要你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就会听到细细的“沙沙”声,那是春姑娘踩过树叶向我们走来发出的声音,雨点就是她送给大地的礼物。远处,房屋朦朦胧胧,近处,植物却在细雨的冲洗下,显得格外青翠欲滴,这倒让我想起了“润物细无声”的景象,我独自享受着这静谧与幽深。
18、噼劈啪啪!叮叮当当!铜钱大的雨点饶有节奏地打在玻璃窗和铁瓦上。“喀嚓!”又一个大炸雷!好象炸裂了天河,瓢泼大雨哗哗地下起来。一道道电光划过,树枝在风雨中发狂的摇摆。房顶腾起一团团白雾,房檐的水流像高山瀑布般泄下来。不一会儿,街道上,院子里成了一片汪洋,汽车经过处溅起一米多高的水墙,大风掀起一层层水浪。此时此刻,我们好象坐在一艘正在风雨里破浪远航的大船上。
第四篇描写心中的马:马_1000字
马,人类无言的朋友。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杜甫为我们描写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传神地展现了马的强劲豪迈,让人有一种马鸣风萧萧之感。
马是大型哺乳动物,四肢强健,力大善跑,加上它的感觉器官发达,眼大位高,视野开阔,记忆力、判断力都很强,方向感也极准确,居六畜之首。给人的印象是憨厚、诚实、纯朴,又和人有方方面面的亲密关系,于是就有了许多佳名美誉:乌骓、赤兔、八骏、九逸、天马、宝马、汗血马、白龙马、千里马等,这些佳称,无不流露出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无论在游牧时期还是农耕文明中,马都是先民不可缺少的帮手,马就是生产力的标志。一直到近代社会农业尚未机械化之前,马几乎包办农村的一切繁重工作。时至今日,在我国的一些落后地区,马仍然是主要的生产力,被农民视为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可以说,马推动了历史的车轮,功不可没。从秦兵马俑、汉铜马俑到唐三彩马,各个时代、各种质地、各种形态的马工艺品栩栩如生,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马以速度见长而成为古代交通工具最佳之选。汗血马,传说中的良马。它产于大宛,汗水从肩部流出,呈血色,一日之内可以跑千里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人生如白驹过隙”等句都传神地展现了骏马疾驰的情形。至今,人们仍为它的速度而喝彩叫好:马在各种赛马节、赛马会上的速度使人颠狂,马在奥运会上表现的机敏和优雅令人倾倒。
马在古代也是建功立业的功臣,“马到成功”就是由此而来。秦始皇统一六国,马之功居其半,兵马俑可为一证。唐太宗连年征战,六骏战功显赫。成吉思汗的铁骑横扫欧亚两大洲时,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没有任何动物像马这样深入地影响着人类的历史。可以说人与马所组成的骑兵部队是最具威慑力的军事力量,几千年的刀光剑影中马和人一起创造了历史。
正因为如此,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成语、俗语记载了这一切:“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做事更有把握;“老骥伏枥”比喻人虽老壮志犹在;“千里驹”却是褒奖年青才俊的好词。文学艺术中也有它的身影,如臧克家的《老马》;历史故事中有王亥驯马、九方皋相马;唐代的韦偃,近代徐悲鸿等为之倾倒而作画;琵琶曲《十面埋伏》,二胡曲《赛马》都是为它谱写的赞歌。
时至今日,人们还要高声呼唤龙马精神……这一切无不说明,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已成为我们人类无言的朋友、忠诚的伙伴!
黑龙江伊春美溪区第二中学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