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之歌9篇
篇一:[竹之歌]故地重游_2000字
故地重游
还是熟悉的轮廓,一年的时间,如光飞逝,大了一岁的我们,怀着不同的情感,登上了这座去年与之擦肩而过的险山。
——前记
一年,365天,8760个钟头,525600分钟,31536000秒钟,这段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31536000秒钟过去了,我们怀着和以前截然不同的情感,站在同一座山脚下,昂着头,扑闪着一双充满了自信的大眼睛,动作也出卖了我们,将我们的兴奋展示在众人眼里。带上早已准备好了的食物和水,抱着征服的心理,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我们一整天的观光活动。
时光流逝,物是人非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见到的美景,山清水秀的三口塘却已变了个模样。这番大逆转,使我们不得不怀疑这里到底还是不是三口塘。若不是那古老的水电站还在那里静默着,我们,恐怕不会辨认出这变黄、变小了的三口塘。并非只有三口塘如此,百石小溪、关门石亦是如此。上次爬过的百石小溪,石缝中有一缕清水,从上流至下。虽不多,但和这些白石搭在一起,看上去神清气爽,也带来了一丝大自然的味道,共同演奏了一曲大自然之歌。现如今、流水也已消失不见,白石也有些泛黄了。就好似一个满头银丝的老人,独自守护着这座绿林。现在的关门石还是以前那个样,就连石头也没有移动一分一毫。可它那块引以为傲的大石上,以红漆为墨,重重的写下了“茶”这个大字。我们不禁哀叹,不仅仅带有惋惜,还对我们人类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大自然的物件,就这么被人类胡作非为、被工艺品所替代了。
陡峭公路,绿竹之歌
我们接着上次未完成的旅途,从山下的小镇出发。坐在摩托车上,机动声和风声将我们的耳朵捂得严严实实的,以至于听不见任何声音。耳朵听不到,可眼睛、却是忙不过来了。弯曲陡折的公路右侧,竟然全部都是绿竹!左侧光秃秃的黄土壁,与右侧的绿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放慢了脚步,慢慢的享受着这里的宁静。竹林深处,依稀听得到流水的声音,伴随着淡淡的竹香。我闭了眼,用心聆听着绿竹之歌。不得不说,闭眼后,浮现出一幅画面:绿色的精灵在竹林间欢快的穿梭着,白色的精灵在唱歌。有点诡异的画面,却让我感到了久违的亲切和温馨。竹林与水声抚平了我们害怕的心理,让我们在面对那陡峭的公路时,少了一丝畏惧,多了一分坦然。坐直了身体,朝前方望去,依旧是万分危险的陡峭公路;向身后望去,饶是已经征服过了的,心底却还有那么一点点心惊胆战。那时,我在想,这云雾山之险应该也是它的一个特点吧。
巧遇樵夫,险由此生
正在我们为了是否走错了路这个问题而急得焦头烂额之时,摩托车转了一个弯,意外的见到了一位正在砍柴的中年人。此时,他的出现就好似山清水秀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无比纠结的我们带来了一丝希望。然而,兴奋劲还没过头,却又发生了“车祸”:我们减慢速度,正当停车之时,突遇危险:车身一歪,我眼疾脚快的一跃,跳下了车。前面的他们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同学双脚落地,却将摩托车跨在脚下,她爸爸的一条腿被压在了下面。我还没来得及暗自欣喜,身体已经不受控制的往地上栽,待突然袭来的眩晕消失后,发现自己正一屁股坐在地上。而他们,借着这个空档,早已将残局收拾好,问起了路。我站起来,正欲走过去,从脚踝传来的疼痛,让我不得不蹲下来揉着脚。然后,与那位好心的叔叔告过别,坐上摩托,再次启程,留下一连串的“突突突”噪音和一股难闻的味道。
兴修梯田,为建茶园
就快到山顶了,眼前的景色也是换了又换。从清新淡雅的竹林到一望无际的黄土梯田;从清澈的一泓泉水到黄白的一滩烂泥;从蜿蜒崎岖的乡村小路到笔直无碍的水泥公路。前前后后才不到一年,这变化竟是如此之大,虽是先进了、发达了、知名了,可,这名利却让这座原本秀丽的大山改了模样。
山顶上,随处可见的光秃秃的梯田静候着,仿佛在迎接我们。成形的梯田围绕着一座座山头,盘旋在云端,未成形的梯田也被人踩下了一串串脚印,许久,也不模糊,也没有被风吹起的黄沙淹没。山上的老人说,人们打算栽种绿茶,能推销、能成名、能引人,也能欣赏。听了老人这番话,脑海里不禁浮现了一幅画面:几个游客站在公路上,一路闻着茶叶的幽香,一转身,已然是站在了群山之上,往上再走几步,便沉入了云海,辨不清东南西北,也分不清前后左右,身临其境,有种俯瞰大地的奇妙感觉。
山顶古寺,虔诚礼佛
又经过一段时间,我们气喘吁吁的坐在寺庙前最低的那一级阶梯。刚刚抄近路辛苦爬上来的我们,在站上这里的那一刹那,有种想吐血的感觉。饶是耐力再好的人,经过又陡、又远、又不好走的路后,再来面对这一长串的阶梯,也会心烦的爆粗口了。我们强忍住想吐血的冲动,任命的一级一级的走着。
寺庙挺小,有点破,也有点旧,只是外面新修了一道栏杆,很是秀气。走过几间屋子,我们,看到了南海观音。守庙的是一个老爷爷,拿了一把香给我们,我也不知道要多少钱,老爷爷也说你想拿多少就拿多少吧,于是,掏了十元,换了我们两个人长远的愿。
从寺庙看下面的世界,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趴在栏杆上,探出大半个身子,一览全山的风景,大饱眼福。
与同学约好,未来的某一天还会再回来,至少,也应该还了愿。
初二:回忆有你
篇二:[竹之歌]祖国之歌_1200字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亿万炎黄子孙齐呐喊:祖国,我爱您!
——题记
历史之歌
翻开五千年的历史,我看到您的生命精髓——长城,它记载了多少沧桑,又表现得如此坚强,那是一种标志,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低头而视,黄河——那是您的血液吧,它沸腾着,奔涌着无坚不摧,昂首向前,是何等的自信与骄傲!长江,那是您的脉搏吧!它跳跃着永不枯竭的悸动,挥洒着无边无际的情怀。
时间凝聚在1949年10月1日,当伟大领袖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时候,那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景啊!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民族尊严。你可记得,当侵虐者的铁蹄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里流着血。为了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
我想说但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你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上,我看您似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您似一团火;在文化大革命里,我看到的是一个混乱不堪的您,在死亡边上挣扎。可是坚强的你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你以你厚重的历史托起民族的腾飞。
您有太多太多的历史,也有太多太多的感动与辛酸。不得不说亲爱的祖国,您不只是我们的安身之处,还是我们永生的榜样!想歌颂你,歌颂你那不屈的历史,让他万古长存,永垂不朽!
伟人之歌
汨罗江边,我看见了你。你早已面色憔悴,伴着“众人皆浊我独清”的长叹,“叹息掩涕兮,哀民生之多”的哀愁,你纵身一跃投入汨罗江中吧,留下千年精神。
石壕村头,我恍然看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忧伤的你。你诗你歌涕泪滂沱,哀转的鸟语中惊动了戎别的心,你的声音泯灭在铁蹄之中,但你的品质却从石壕村头传向神州大地。
那正是千万的赤子,才撑起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在自己的“今天”,用满腔热血,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之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这些民族的脊梁数不胜数,祖国,你伟大无比!
山河之歌
五千年的日子古老了多样的中国,五千年的日子神秘了多情的中国,祖国的大好山河,让我恶魔你如痴如醉。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词,总是把我们的思绪牵引到风景如画的江南。“风乍起,月满西楼”,水墨的江南让我见证了“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海誓山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丝丝忧愁???
在这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又岂止是这一些了,你可曾领略过黄土高原上粗旷的一面,你有可曾见识过安塞腰鼓震天撼地的一面,你是否不如过内蒙古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去看那数不尽的牛羊,不得不赞叹,中国的确是一个美丽与智慧并存的地方。
从鸦片战争走向改革开放,你受尽艰难,可是你的发展告诉我,你是不会被打败的;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到天宫一号的顺利发射,再到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即将开幕,你想世界人民人民展示了你的一步步富强。你告诉我,你会强大,你会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永垂不朽!
伟哉,我中华文明;壮哉,我华夏子女;美哉,我锦绣山河。
广西柳州融安县融安铁路小学六年级:潘杨洋
篇三:[竹之歌]祖国之歌_100字
我爱爸爸和妈妈,每天回来做当家。
我爱爷爷和奶奶,每天辛苦照顾我。
我爱姐姐和哥哥,不会作业她(他)教我。
我爱学校朋友们,遇见困难一起闯。
我爱学校老师们,天天都在教育我。
我爱我们的校园,因为它陪育了我。
我爱伟大的祖国,因为祖国是我家。
篇四:[竹之歌]死亡之歌_400字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题记
秦军压境,危在旦夕,你担起重任;
於期首级,督亢之图,你胸有成竹;
利首淬药,武阳随之,你从容真的……
古老的易水桥,还唱着那忧伤的歌谣,当年的白冠相送,注定了必死的结局……
作别太子丹,踏上秦国路,太子丹的嘱托,樊於期的信任,燕国百姓的希望,荆轲啊,这就是你的责任!
太子丹的浮躁多疑,秦武阳的外强中干,这条路,永无归期。
秦王殿上,你威武壮烈,倚柱笑骂,视死如归。
荆轲啊,你可曾想过,天下终将统一,若秦王归天,这天下谁主沉浮?
我看到了,看到了你的眼里那颗迷离的泪珠……
终于,你还是给了他逃生的机会,是啊,天下的黎民百姓与太子丹的仇恨孰轻孰重,你心中自有分晓。
仰天长啸
背后的寂寥,又有谁能懂
易水桥边,依旧飘着那忧伤的歌谣……
河北省青县职教高一:金千会
篇五:[竹之歌]竹林_1000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代的郑燮笔下的《竹石》更是将竹子描写得淋漓尽致。
春光煦煦,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意盎然,草木丛生。走进竹林,瞧,湿露露的土地上探出了一个个尖尖的小脑袋,那便是竹笋,绿油油的,实在令人喜爱。春雷隆隆,春雨伴随着雷声欢快的来到世间。“春雨贵如油”。竹笋可不放过这次生长的机会,吮吸着这春天的乳汁。雨过后,太阳放射出万丈光芒,暖暖的照耀着这片土地,也照耀着这片竹林.竹笋上,有露珠停落,在竹尖上慢慢滑落,不敢太急,徐徐地移动着脚步,印下清新的痕迹。
“知了——”蝉在枝头高唱着歌。盛夏来临,竹笋茁壮成长,由嫩绿变成了青绿。而青绿不是深绿,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绿,绿得如此纯粹,绿得如此明亮。走进竹林,一股凉风徐徐吹来,令人将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竹叶随风伴奏,竹子随风舞动。看到这里的清静和安宁,我便有了一种想隐居在此的冲动。竹子与其他植物不同,它是一节一节的长上去。抚摸它时,确实如此光滑,如此清凉,不及其他植物那般粗糙。
深秋时节,树叶染上了金黄色,如同一只只蝴蝶般从树上落下,时而低低地打几个旋,时而欢快地翻几个跟头。而竹却还是那样的绿,不过更加深罢了,也还是那样的挺拔。它们似乎还没有生长够似的,依旧不停地往上长。它们互相鼓励,互相依偎,吸取着底下的营养。别的植物可能此时正在为冬眠而做准备呢。
寒冬,雪花如精灵般飞向人间,大地白茫茫的一片,银装素裹。动植物进入冬眠状态。没有了春天般的生机,少了春天的情趣。咦?那里还有一抹绿色,绿得十分精神,不错,那是竹。在这寒冬时节,它却如此坚韧不拔,怪不得它是“岁寒三友”中的一员。
莲,出淤泥而不染;菊,隐逸;兰,高洁。可我依旧喜爱竹,爱它那品质。竹之坚,刘伟是一位无臂钢琴家,正因为他的坚强,永不言弃,弹奏出生命中最美的音符;竹之奉献,袁隆平是一位杂交水稻之父,正因为他的无私奉献,发明了杂交水稻,让世界几十亿人口不再饥饿,赢得了大家的敬仰与尊重;竹之韧,海伦·凯勒是一位美国作家,出生后不久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最后连话也说不出了。在这样的打击下,她却坚韧不拔,写出了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竹不及莲的出淤泥而不染,不及菊的隐逸。可我依旧爱竹,爱它的竹之坚,竹之奉献,竹之韧。
走进竹林,微微凉风吹来。不禁吟诵出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依靠在竹干上,我的思绪渐渐飞远了……
篇六:[竹之歌]时代之歌_1000字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经典。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精魂。
恰好,悠悠的书香承载了这一切。每个百年,都有假痴不颠的文艺大师,站在时代的山颠,或举杯畅饮,把酒抒怀;或抑郁而叹,哀乐震天。又或破口大骂,悠哉游哉谩享其生。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经典。每一个时代都洋溢着在文艺中酿造出的淳淳幽香。
曾有那么一捆竹卷,曾有那么一手黄卷,它们做工不精,七扭八歪,却有一个飘逸着浓浓酒香的灵魂在畅想而书,有那么一支饱含者弄墨的笔于上龙飞凤舞。于是,他增光添彩;于是,他书香横溢。等待那颗为他赋予生命之脚注的灵魂飘然而逝,他便孤苦无依,或在手握政权的樵夫手中被抛入熊熊烈火,或被戴上写着“文人”二字的帽子的车夫驾着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今天,人们拾其他的碎片,遐想他曾如何古朴而飘香,遐想他曾怎样站在生命的孤岛上大肆喊叫却让当代的文人墨客置若罔闻。于是,他复活了。
一缕书香,常常注解着一个空前绝后的时代。因为他曾在那个时代的大火炉里,百炼成钢。浑身上下散发着那个大火炉中的麻辣五味。也许,曾在一个碧草之香漫行天际的时候,有一捆黄卷,静静地躺在用百年的谈木精雕细刻的书桌上,迎着晨风风里夹杂着河边萃竹的清幽的体香,独自在那里让油墨之乡溢满整间简陋而古朴之味悠然不绝的书房,待人去发现他,去赞美他。所以
篇七:[竹之歌]四季之歌_900字
美丽的大自然中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中都有各自的特点,春、夏、秋、冬,让人赞不绝口,魂牵梦萦。
两个黄鹂鸣翠柳。姹紫嫣红,春天来了。嫩绿的小草冒出了地面,舒展着它的柔软的小腰;漂亮的小花在绿叶的衬托下,长出了第一个花苞;沉睡了一个冬天的柳树又活泼起来了,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
孩子们快乐极了!脱下了厚厚的冬衣,换上了五颜六色的毛衣,大家结伴去爬山。不知什么时候,一个小女孩儿的马尾辫子上已有了一朵粉红色的小花儿,格外引人注目。
竹摇清影罩幽窗。绿树成荫,夏天来了。狠毒的太阳公公在天上愤怒的躺着,好像对我们有极大的不满,他的那张脸已经涨得通红了。这个大地一下子都好像睡着了,大人们在中午时分都不敢出来,只有那勤劳的蝉儿不知疲惫,在树形花影中依然叫着。但是,这都拦不住可爱的孩子们出去玩耍。孩子们跑到小溪边,纵身跃起,跳进河里,与欢快的溪水嬉戏,和五颜六色的鱼儿说话,好不快活。
在夏天的傍晚,人们一手拿扇子,一手拿凳子,来到大门口,在绿叶茂盛的大树下聊着、笑着、动着。孩子们有的打羽毛球,却不小心把球打到了坑里;有的去爬树,摘下几片碧绿的叶子;有的下棋,不时的挠挠头皮,想一想该怎么走下一步……
秋入横林数叶红。一丛金黄,秋天来了。这个丰收的季节,给大地换了一身金黄色的衣服,家乡的大人们都去了庄稼地,收割庄稼去了。叶子是黄的,玉米是黄的,太阳是黄的……仿佛整个大地都是金黄色的。在深秋时,风吹树叶落,站在高处,由近及远,那么一望,叶儿铺成的路,犹如一条条舞动着的金色飘带,美极了!踩在上面,那种脆生生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的音符,真是令人陶醉啊!
谁将平地万堆雪。银装素裹,冬天来了。太阳早早的下山了,天上又开始纷纷扬扬地飘雪花了,寒风刺骨,当你站在白色的,白色的树,白色的小径中时,你会觉得,雪把这个世界的一切不美好都变成美好了,雪使这个世界变得纯洁、高尚。不知谁家,打开了第一盏灯,映的雪花在空中闪闪发亮,耀人眼目。
姹紫嫣红的春天,绿树成荫的夏天,一丛金黄的秋天。银装素裹的冬天,多么美丽啊!怎能有人不喜欢这四个季节呢?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留守营镇凡各南小学六年级:张笑言
篇八:[竹之歌]潘浚陆凯传
陈寿
【原文】
潘浚字承明,武陵汉寿人也。弱冠从宋仲子受学。年未三十,荆州牧刘表辟为部江夏从事。时沙羡长赃秽不修,浚按杀之,一郡震辣。后为湘乡令,治甚有名。刘备领荆州,以浚为治中从事。备人蜀,留典州事。
孙权杀关羽,井荆土,拜浚辅军中郎将,授以兵。迁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权称尊号,拜为少府。进封刘阳侯,迁太常。五溪蛮夷叛乱盘结,权假浚节,督诸军讨之。
信赏必行,法不可干,斩首获生,盖以万数,自是郡蛮衰弱,一方宁静。
先是,浚与陆逊俱驻武昌,共掌留事,还复故。时校事吕壹操弄威柄,奏按丞相顾雍、左将军朱据等,皆见禁止。黄门侍郎谢
篇九:[竹之歌]竹_2000字
竹子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它的枝杆虽然不是很粗,但韧性很好,折也折不断。所以,竹子自古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人称赞竹子是“虚心竹有千千竹”;还有人专为竹子写了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可见竹子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竹子的外型非常漂亮。一个一个的竹节,细细长长的竹叶,一年四季常绿,充满了勃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所以,竹子是很多画家的笔下之物。
竹子的用处可多了,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用竹子来做家具。有做竹筏的、有做筷子的、有做椅子的、有做桌子的、有做毛笔的、还有做牙签的……真是多得数不胜数呀。在我国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用竹子做的东西可多了;有房子、有床、有背箩、有杯子、还有竹席……竹子不仅可以用来做家具,还可以用竹子来做乐器;有竹笛、有笙、还有葫芦丝……
竹子的种类可多了,有楠竹、斑竹、罗汉竹、毛竹、紫竹、方竹……五花八门。
竹子喜欢生活在南方,它不需要肥沃的土地。在高山峻岭有土的地方就可以茁壮成长了。不用浇水、施肥、除草,而且竹子的生长速度很快,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实用了,所以,竹子是一种很好的经济作物。
竹笋还是一种既好吃又有营养的蔬菜。过年过节,人们总是忘不了来一碟肉炒竹笋。竹子还是做纸的上等材料。
竹子全身上下都是宝,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植物。它的生命力顽强,外型美观,生长速度非常快但是在竹子幼小的时候竹子靠坚强的意志里在土里生成,准备一次性的冲出坚硬的地面。我喜欢竹子的美观的外型,更钦佩它那顽强的生命力和它那飞快的生长速度。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象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六年级:梦幻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