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抉择7篇

时间:2018-11-09 来源:作文专题 点击:

爱的抉择一:爱的抉择_150字


  时间悄悄的溜走了
  留下残苗在我的心田
  不断的生根。发芽
  最后堆积成爱的灰烬
  夜色渐渐的近了。深了
  忙碌的人也歇了。入梦了
  寒气穿过大地流入我的身体
  尘世烦琐的我久久难眠
  悲伤逆流的时空
  红遍了绿岸的野草
  爱承载着沧世年华
  却承载不起抉择的转瞬
  生活爱中的痛痛中的爱
  心愁奏响悲的琴弦
  泪与痛在我的血管里荡漾
  回首而望梦早已幻成泡沫
  渭南市三贤中学高三:赵文杰
 

爱的抉择二:爱的抉择_700字

  爱你的人与你爱的人,如何抉择?这是一个亘古的问题,却始终缺乏明智的选择。
  爱你的人,一直在追求你,一直盼望能够在你身边陪伴你,一直默默地为你奉献自己,只是为了你的嫣然一睹,为了你的认可。选择爱你的人,他会因为得到的艰辛而珍惜你,甚至可以为你舍弃一切,所以会比较保险。之所以说“比较保险”,是因为人心是时刻变化的,他或许只是想和你玩恋爱的感觉而不是结婚的责任,亦或许,他承认“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这一理论,在得到你后就失去了新鲜感,然后抛弃你,让你一个人寂寞地痛苦。
  你爱的人,正相反,是你在为他奉献自己,期望得到他的赞美。这样的角色互换,相对比选择爱你的人,选择你爱的人,是危险的投资。原因之一,他没有经历任何困难就可以得到一个自己所必须的物品——妻子,他不一定会珍惜,而且得到的是东西,是可以、允许舍弃的东西。在这里说妻子是物品,或许不恰当,但也是真理,因为在某些男人眼里,妻子很少是一个人,除非男人非常爱这位女子,否则妻子就是一件物品。或是联姻的产物,或是政治繁殖的需要。原因之二,即所谓“天降之物,大有不祥”。你爱的人会把你看做是天降的林妹妹,却依旧不敢接受你,因为他认为,你可能“有问题”。当然,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因素,所以并不是不能选择你爱的人,而是你选择了他,要有把握让他从开始的随便你到接受你再到爱上你,这样的话,你也是可以得到幸福的。
  上诉也并非明智的选择,只是为你提供参考,审时度势,选择正确的人,才是幸福的保障。但请你记住,不论你选择了谁,即使是爱你的人,也不要掉以轻心,要学会保护自己,尽量减少可能受到的伤害,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希望你能明白,爱的抉择,也是恨的抉择,唯有自己强大,才可以保证自己的生活安逸,少麻烦。
    高三:钟龄

爱的抉择三:甘苦漫谈_1200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是风平浪静、水波不兴的,踏入仕途,我们必将经受枪林弹雨、苦雨凄风,必将品尝生活的甘苦,也必将面临忍痛割爱的抉择。荆棘、沼泽、风霜、雨雪,不确定的因素有太多,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磨难,又会让我们在窘迫失意的困境中举步维艰地前行,让我们陷入心灵的坚壁清野。没有人可以改变命运,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为自己的人生锦上添花!其实人生,就像在品味一杯浅浅淡淡的茗茶,当第一口清茶抚摸你的舌尖,一股茫然若失的苦涩袭上心头,看那清清浅浅的茶叶在为水中带起一漾一漾的茶韵,感悟大起大落之中你跌宕浮沉的人生,再看那盈盈秋水般的斑驳的绿水,体味那唯一的一尘不染的色泽,回味你的心灵是否也能拥有那发人深省、淡妆浓抹的颜色。茶,依旧在精雕细琢的茶杯中荡漾、飘散,那沁人心脾的清香,飘荡在心房,生活的甘苦,便随着这令人目迷神醉的清香,掺杂着秋月清风,在脑海里翩然起舞。
  人们常说,苦尽甘来才可谓真正的人生,然而又有几人能真正气定神闲地品味到,这羁绊一生的苦涩,与奋斗过后应运而生的甘甜。现在的社会,总能听到人们在怒不可遏地怨天尤人,说自己的生活太过酸楚,太过不尽人意,或许当他们品尝过黄连之后,便会懂得这才是真正的人生。人们对黄连嗤之以鼻是因为它的苦味搅得人们心烦意乱,甚至令人作呕,但世间的事物都是有多面性的,如果你只束缚与事物的表面,那在你眼里也就不会再有事物的本质了。首先不能畏惧黄连撼天动地的苦味,如若你连食物的苦都敬而远之,那人生的苦涩难道不会让你肝肠寸断、撕心裂肺吗?当然,浅尝辄止并不会减少它的苦味,反而会雪上加霜,让你根本没有勇气面对剩下的一大半黄连,这也就是人们在学习与工作时不能浅尝辄止、囫囵吞枣的道理。当第一口黄连塞进你的嘴,一股长驱直入的苦味便会从你的牙缝荡漾开来,嘴唇瞬间麻木在令人愁肠百结的苦涩中,你的味蕾似乎在那一瞬间已经灰飞烟灭,用心体味,或许春花秋月、月落花残的往事便会俨然入目,你会发觉自己从未如此真切地回味起自己的过往,你从这暂时的苦涩的中同样看到了希望,你从失败中同样总结出自己马失前蹄的命门,你从那一刻会发觉,苦是生命的味道,当你用自己的信念与勇气将这种味道调匀,便会获得前所未有的甘甜。前路并非洋溢着情趣盎然的阳光,我们心灵的船舷也不然要经历风浪,不要让扁舟搁浅,不要断言希望已然渺茫。如果相信生命会因失败而暗淡无光,如果断定苦涩真的是你心灵的酒杯中唯一的味道,那你便不会在品尝到甘露,你就永远不会明白苦尽甘来的真谛!人们常说漂泊在狂风大作的海洋上难以靠岸的船是孤舟,但我却不愿苟同。能在大海中航行说明它有勇气经历风浪,在滔天的巨浪蓄谋已久的挑衅中仍不会搁浅,说明他还有劈波斩浪的力量。在风浪中的船只不是孤舟,因为还有一片云天、一湾海峡在默默地陪伴着它,有毅力与苦难做伴,便能战胜苦难,有韧劲卧薪尝胆,便意味着他没有忘记人生的调味料盘中,还有梦寐以求的甘甜!
  不要相信苦涩是宿命,不要再磨难面前裹足不前。有勇气品味苦涩,有信心面对苦难,成功的甘露还会远吗?
 
  江苏省赣榆县实验小学六年级:李魏星

爱的抉择四:飘——落叶飞_1200字

  哪怕一种最坚贞不渝的爱也会消磨掉。我的爱已消磨殆尽了。——瑞德
  千百年来,爱是什么?即使是哲人也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如果爱是有定义的,就像数学公式那样,那么,世间的痴男怨女就可以对号入座了
  对于思嘉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讨厌却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的。她像个小孩子一样,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异常执着,而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却不屑一顾。一面拼命让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断地把幸福推离,把爱人推向深渊。第一个爱上的是阿希礼,可阿希礼却不要她。就像瑞德说的,阿希礼是个君子,只是生在了一个和他格格不入的时代。他还是用旧世界的游戏规则生活,只会撞得一鼻子灰。思嘉不了解阿希礼,所以她爱他,想尽一切办法得到他,而当她认清他时,她再也不爱他了。
  思嘉是个矛盾体,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当她面对困难时,她选择迎接,当她面对责任时,她选择担负,可当她面对爱的抉择是,起初,他选择蒙蔽自己,当她终于认清,要面对时,却为时已晚。而她,在无能为力时,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Tomorrowisanotherday。她在整个故事中,都是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我最欣赏的,便是她的这句“Tomorrowisanotherday。”。永远充满了希望和斗志,永远不会放弃,不会绝望。
  思嘉真正爱的是瑞德。瑞德在他们婚后,一次又一次给她机会,而她就像瑞德所说的,像一个顽固的小孩,固执得可爱。他爱思嘉,但他更了解思嘉,所以他从不说,只是通过行动表达,而思嘉却总是利用别人对她的爱来转化成鞭子,一下下鞭打爱她的人,也从来不曾想去了解他。最后,他绝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没有勇气重复去尝试,他累了。最终,把他对她的爱消磨殆尽。她悔悟得太晚了。他的心,已死。当他女儿离开他时,他的心,就再也回不来了。他说过,他从来没有那个耐心把破碎的东西缝好,再告诉自己这就和新的一样,自欺欺人罢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缝,再也不是原来那样了。
  是谁将思嘉从守寡的抑郁中拽拖出来?是谁一而再再而三地纵容着思嘉的娇纵和无理取闹?是谁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从容淡定地摆平一切。瑞德那么耐心地等待着思嘉长大,而思嘉却那么无知愚蠢地等待着希礼长大。金钱不曾让瑞德失望,而思嘉却让瑞德绝望了。
  我不知道,一个在最后才明白自己是深爱着那个一直深爱着她的人,而那个人却决定永远离开她时,那会是怎样一种心情?无助、迷茫、痛苦、后悔亦或是心碎?无论如何,那种感觉肯定是不好受的!
  这本书无声的诉说讲尽世界的多姿,人生的美好,人心的丑陋,世俗的不堪,那样真实,又那样梦幻。随风而逝,也许说的是岁月,也许说的是性命。《飘》完美的表达了作者的想法,思嘉就像一片落叶,乘着一阵阵风,却抓不住任何东西。
 
    高一:舞黛倾颜

爱的抉择五:梧桐的泪_3000字


  作者:蝶舞纷飞
  我喜欢梧桐,一种难以言说的喜欢。我喜欢梧桐的叶子,大大的,绿绿油油的,在阳光下折射出生命的气息,在风中摇曳出让人难以琢磨的韵味。我喜欢梧桐在风中摇晃的样子,看上去摇摇欲坠,实际上却坚固不动。
  梧桐是坚强的,从不肯向风霜雨雪低头,即便自己柔弱的身躯已饱经风霜。但正是因为它太坚强了,所以让人以至于替它觉得伤感。
  她也喜欢梧桐,也喜欢梧桐那摇摇欲坠的美,但更喜欢梧桐的坚强。在冰冷的寒风中,她就像一棵梧桐。坚强的身躯后面隐藏着悲伤,微笑着的脸后藏着冰冷的泪。
  像梧桐一样,她也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三年里,她把她的爱与情感全部倾注到72个孩子身上,不断地将他们打磨,用尽心思将他们引向了人生正确的道路上。她的出现,让一群已经被别的老师放弃了的孩子,在其他孩子里抬起了头。那72个孩子拥有了以前他们从未拥有过的荣誉,但他们很懂事,他们知道这一切都该归功于她。在每年的教师节时,72个孩子总会以一份特殊的礼物让她感动得泪若涌泉。在这一刻,她满足了,三年里的苦与绝望,在这一刻被抹平。看着72个孩子的笑脸,她也欣慰的笑了。
  谁知,到六年级时,突如其来的消息,让72个孩子哭了——他们要分班。
  她告诉孩子们这个消息时,十分淡定,虽然“分班”二字被她轻描淡写的说出口,但孩子们知道,她这样只是为了让他们不更伤心,更绝望。她告诉孩子们不要哭,不要伤心,要坚强!但谁知坚强的她竟在分班后,回到家竟哭了一整天。
  她好坚强,真的好坚强,就向窗外的那颗梧桐,即便是悲伤,也从不把它写在脸上。
  她其实完全可以在孩子们面前大哭一场,让孩子们都来安慰她,让孩子们感到更伤心,更绝望,让大家都知道孩子们是多么爱她。但是,她没有。
  如果自己伤心,为什么不让自己哭出来呢?她善良,处处为着孩子们着想。但是,她的善良却换来的是27(分走了27个孩子)个孩子的冷落。
  在27个孩子到新班生活了三个月后,孩子们都渐渐地将她淡忘,从此再也没有对她说过一句话。孩子们的举动,让她倍感心酸:自己和他们的情,就这样化为泡影?不,她不信。她坚信,分出去的27个孩子是爱她的,是爱以前那被72个孩子的欢声笑语充满了的班级的。她认为,孩子们是她自己教出来的,他们有着怎样的秉性,她最清楚,她觉得孩子们绝对不会对她置之不理。
  对于她的关心,那27个孩子只说出了几个让她崩溃的字:我们是对手!三年的情就被这五个字弄得支离破碎?她心酸,甚至感到绝望,但她仍旧没哭,而是像梧桐一样坚强,一样昂着头去迎接风雨,她把自己的痛深深地埋在了心底。而对于那27个孩子,她仍旧如以前一样对他们宽容。
  窗外的梧桐,叶子已经飘落得差不多了,光秃秃的树干,透出一丝丝凄凉。其实梧桐并不是只会坚强,它也会哭,也会流泪——风吹过的时候,偶尔树干上会有几片干枯的叶子飘落下来,飘落的叶子就像梧桐的泪。
  她藏起了自己的痛,藏起了自己的泪,留给那27个孩子的仍旧只有爱;没有流泪,只有微笑,鼓励;微笑,鼓励……
  或许,她是欲哭无泪;又或许,她是有泪哭不出。
  也许,只有微笑,才是她痛苦的解脱;也许,微笑里参杂着她对孩子们无比的信任;也许,微笑只是悲伤的面具。
  她的微笑里,藏着一丝哀伤,一丝不易让别人发现的哀伤。她的微笑令人揣摩,里面似乎有含着一丝苦涩。她的眼神是那样明亮,这也许就是眼泪折射出来的晶莹的光吧;她的眼神是那样坚定,似乎她那明亮的眸子里也种着一棵梧桐,那梧桐的根系,深深地扎进了她的心。也许……
  窗外的梧桐已没有叶子了,但并不空洞,但并不凄凉,
  丝丝阳光照在树干上,散发出温馨与生命的气息。在微风中摇晃着,看上去摇摇欲坠。
  看到站在寒风中的她,我沉默了。她就像梧桐一样,也许是脆弱的,只是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罢了。她是在掩饰,掩饰自己内心的痛与伤悲。
  我也曾觉得这些孩子太不懂事了,她对他们付出了那么多的爱,这些孩子却在分班后对她视而不见。
  我惋惜,但在惋惜中我又不得不佩服她的博爱与坚强,就像那梧桐。
  她有泪,梧桐也有泪;她会哭,梧桐也会哭,只是她和梧桐一样,用自己的坚强掩盖了涌出的泪,掩盖了流露出的伤悲。
  也许,这已是一个结局了,一个凄凉的结局。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那27个孩子做出了催人泪下的举动。
  她失望,更绝望,但她仍旧相信孩子,相信和她度过了三年最美好的光阴的孩子。她认为,孩子们是单纯的,单纯的就像一张毫无瑕疵的白纸。他们绝不会那样对她,绝不会让那个完美的班级,面目全非!
  或许,她的坚持是对的。
  在毕业时,那27个孩子一起买来了鲜花,敲开了以前那班级熟悉的门。27个孩子就像一座山峰屹立在门口,一改以前的调皮劲,脸上满是愧疚。
  她诧异极了,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其他孩子脸上也写满了惊讶。
  那27个孩子没有说什么,把鲜花放在讲台上,便找到了位置坐下。这一切,像是约定好了似的,那样沉着,那样一致,那样悄无声息。她马上领会了孩子们的意思,像以前一样说道:“上课!”孩子们回答到:“老师,您好!”她的沉着,孩子们的听话,一如既往,就像那27个孩子昨天才离开,今天又回来了一样。
  她抑制着自己心头涌动着的兴奋,像以前一样,在黑板上写下了课题:人生·抉择·爱。接着转过身,缓缓的说:“孩子们,在人生中会有很多抉择,每一个抉择都面临着你接下来走的路是坎坷还是平坦。如果一旦选错,这将与你的目标越来越远。”
  这一刻,教室里出奇的静,72个孩子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她。
  “人生必不可少的便是爱。也许是亲人给你的爱,也许是同学给你的爱,也许是老师给你的爱,也许是你对别人的关爱。在爱的光环中,你要学会接受与付出,自己要好好把握爱的力量。”她微笑着。
  冬天走了,悄无声息地走了。窗外的梧桐,在毕业这天,已是生机勃勃的了。荒凉取而代之的是生命。梧桐茂盛起来了,叶子大大的,绿油油的,在阳光下折射出生命的气息,在风中摇曳出让人难以捉摸的韵味。那鲜亮的绿,叫我不敢正视。梧桐,我最爱的梧桐!
  “看似人生·抉择·爱这三者间并无一点联系,”她接着说,眼里已有着亮晶晶的东西,“但正是因为在面对爱的抉择时,因而感到徘徊的人却不少。我知道,你们也有这种感受,对吧?”
  对于孩子们的一至道歉,她没有惊讶,因为她一开始就相信,孩子是爱她的。她笑了,在转身的那一瞬间,突然,一滴晶莹的液体从她的眼角流了出来,滑过她的脸颊。然而这一滴泪,她藏了四年!
  她歉意的笑笑,笑起来,脸上有两个迷人的酒窝,扬起的嘴角,划成了一条美丽的弧线,或许,这就是生命的弧线,也或许,这就是爱的弧线!她眼里的梧桐高大起来,在夏天里,枝繁叶茂。这一刻,她便只有笑着落泪。
  四年的苦与痛,转瞬即逝,烟消云散。这一刻,她只有欣慰,在她心里——72个孩子真的长大了。
  孩子们惊讶极了,在他们面前一向坚强的她,居然流泪了。
  她满足了。眼睛里闪着光亮,泪水布满了脸颊,但这次她没有让坚强覆盖了泪水,而是让它任意的滴在手上,讲桌上。72个孩子也哭了。
  她有泪,梧桐也有泪,她的泪和梧桐的泪一样,不一定都是冰冷的,不一定都是凄凉的;她和梧桐一样,不一定只有凄美之感,不一定只会坚强。只是她和梧桐一样,那泪,那软弱的一面,还未被人发现。
  顷刻之间,突然觉得窗外的梧桐也哭了,但并不是因为伤心,而是因为感动。
  从此,梧桐便没了悲伤。只是人们觉得它凄凉,它的那一滴泪便藏在了心底,留下的,只有坚强。
  梧桐有泪吗?
  有。也许飘落的叶子就是它的泪,摇晃的树干,就是抽泣的身躯,让人觉得它摇摇欲坠。
    初一:欧阳如珂

爱的抉择六:记得_1200字

  生活中的那些事儿,像影子一样的事儿,时间流逝的越远,它们投在我心中的阴影越长,不用呼之,却永远挥之不去!
  初三上学起刚开始,我被分配在三(1)班,学校所谓的实验班。在青春年少的资本下,怎么都不愿意被垒的无限高的课本束缚住,因此虽然身在实验班,心早已飞去思想之外的那片梁园。就像小四说的,青春就像握在手中的水,你越想抓紧它它流的越快。转眼那片灿烂的花儿都已经凋谢,秋风吹着枯萎了脉络的叶子将大地掩埋,世界开始进入寂静的状态。
  在上学期末结束的前一段时间,我喜欢上了坐在我前面的女孩。以前我从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因为真的没有自己想要的女孩,但是在和她相处了近一个学期,我终于体会到了那种爱恋,微妙到令我不知所措。在我们学校廊道上的最后一批槐树叶被秋风带走的那一天,我递了张纸条给她,上面说“月儿,我喜欢你”。那天晚上我没有坐梦,只是心中充满了对明天的期待,对她的期待。
  第二天,她也给了我一张信纸,我突然对自己的纸条感到好笑。信纸的封面是天蓝色的背景,堪蓝堪蓝的天空白云朵朵,而坐在椅子上的是一个女孩,不远处男孩对这天空大喊,虽然没有内容,但我心里清楚,她心里肯定也一样清楚。信给了我,但我并没有急着去看,我把它放进了书包,夹在我的笔记本里(那里都是我的秘密)。
  回忆就是这样,在暗黄色的背景下总是溢出感伤的色彩,令人想要哭,可是哭不出来,不是没有眼泪,这是一种意味或是意境。
  那封信我是看了,也非常的认真,但是看完我就哭了。信是这样说的:
  在这次青春的交接处,我们是相遇了,但是怪老天给了你我的机会却没有给我们太多的时间。……在学习与恋爱的抉择上我无法放弃学习,我们都是好孩子,我们都要对我们的未来负责。也许你的选择没有错,但是用在我身上真的错了……我是一个用主张的女孩,我是一个想的远的女孩,所以请放弃我吧!我不适合你……
  事后我并没有纠缠她,我更没有怨恨她,只是心里突然多了份成熟的感觉。我记得那年冬天下了一次很长的雪,像是要纪念我的初次表白。感谢老天……
  初三毕业的那天,我们班级开了小小的毕业典礼,后来同学都一致要我献歌,于是在迟疑了几秒种后毅然的上了台,唱了首童话。也许唱的太入神了,太唱的时候我想起了去年对她的表白,不知不觉中眼角有些湿润。
  ……“你哭着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我不可能是你的王子,也许你不会懂,从你说爱我以后,我的天空星星都亮了,我要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你要相信相信我们会像童话故事里幸福和快乐是结局,一起写我们的结局……
  毕业典礼结束后,她找到我并给了我张纸条,我收了下来,但走到校门口便扔了。我没有看到里面的内容,我也不想知道,因为我已经开始准备过全新的生活了……
  回忆既然挥之不去,就让它永远的留下来。女孩,我还是会记得你,喜欢那段喜欢你的记忆。
 

爱的抉择七:读《飘》有感_2000字

  《飘》,是我喜爱的书。喜欢斯佳丽的勇敢坚强,喜欢瑞特的机智果断,喜欢玫兰妮的外柔内刚。
  对于斯佳丽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是讨厌却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礼,那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以来是辜负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寻着自己梦中的王子——阿希礼。她只是把自己爱的特点认为阿希礼有,她只是做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让阿希礼穿上,而后爱上他。而事实是,她爱的只是那件衣服。
  对于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她生命有几个灵魂,一个是她的母亲。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能干、温柔的典型贵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亲为了救人而被传染伤寒,去世了。另一个,是她十几年来最爱的人——阿希礼。她能在逆境中站起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礼。她对阿希礼是异常执着的。还有一个,就是玫兰妮。在一起奋斗的十几年里,玫兰妮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我觉得斯佳丽就像个小孩子一样,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异常执着,而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却不屑一顾。一面在拼命让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断地把幸福推离,把爱人推向深渊。
  斯佳丽爱的是阿希礼,可是,阿希礼却不要她。就像瑞特说的,阿希礼是个君子,只是生在了一个和他格格不入的时代。他还是用旧世界的游戏规则生活,只会撞得一鼻子灰。斯佳丽不了解阿希礼,所以她爱他,想尽一切办法得到他,而当她认清他时,她再也不爱他了。
  斯佳丽是个矛盾体,可又有谁不是矛盾体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当她面对困难时,她选择迎接,当她面对责任时,她选择担负,可当她面对爱的抉择是,起初,他选择蒙蔽自己,当她终于认清,要面对时,却已为时已晚。而她,在无能为力时,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她在整个故事中,都是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我最欣赏的,便是她的这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永远充满了希望,充满斗志,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绝望。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学习的。所以,每当我遇到困难、心情不佳时,我便会告诉自己:“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书中另一个使我十分佩服的女性,便是玫兰妮。她是个外柔内刚的女性,她几乎拥有了女性所能拥有的一切美德。正如瑞特说的,她是他所见过的少数贵夫人中的一个。她是坚强的,她是爱国的,她用她的心爱身边所有的人。当她丈夫打仗时,她在后方默默守侯,做她力所能及的事,当北佬打进城而她又快要临盆时,她依然镇定,当她身体虚弱而没人下地干活快要没饭吃时,她和斯佳丽一样,放下过去所受的教育和优越感,拖着虚弱的身体下地干活,当她看到斯佳丽杀了一个北佬时,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帮着掩埋尸体,搜查钱财,擦拭血迹,当战争终于结束,她痛恨的北佬士兵来到她门前要求照顾而她们自己也没有过多粮食时,她还是尽她所能地帮助他们,因为她希望在远方也有一个好心的北佬女人给她正在回家的丈夫一口饭吃。
  如此一位坚强的女性,却又是如此的温柔善良和善解人意。她执着地相信斯佳丽和阿希礼,即使有人亲眼看见他们搂在一起,也执着地相信他们,保护斯佳丽。她明知自己的身体无法再承受生育的痛苦,却执着地要再为阿希礼生个孩子,最终离开了她爱了一辈子的亲人们。
  真的是太伟大了,看着玫兰妮,使我想到许许多多的中国古代女性,她们也是如此的善良,任劳任怨,相夫教子,然后默默无名地老去、死去。
  整部书中,我最为喜欢的人物就是瑞特。他勇敢、执着,他能那么深地爱着斯佳丽十几年不变。他想保护斯佳丽,宠爱斯佳丽,照料斯佳丽,让她事事称心,而斯佳丽却拒绝了。他说过,再永恒的爱也会有磨光的时候,而他的爱,是被斯佳丽,被阿希礼,被斯佳丽愚蠢的固执磨光的。他的心,死了。当他女儿离开他时,他的心,再也回不来了。他说过,他从来没有那个耐心把剪碎的裤子缝好,再告诉自己这就和新的一样,自欺欺人罢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缝,再也不是原来那条了。
  瑞特是个复杂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却仍和旧时代格格不入,他有锐利的眼睛,可以在乱世找到自己的处身之道,他对国家有热情,即使他明知必败无疑,却仍在最后关头入了军。他爱斯佳丽,但他更了解斯佳丽,所以他从不说,只是通过行动表达,而斯佳丽却从来不想去了解他。最后,他绝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没有勇气再去尝试,他累了。
  《飘》绝对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书,文字优美,情节跌荡起伏、扣人心弦,虽然其中由于作者的主观因素,对于美国南北战争的评价并不客观和全面,但以文学角度来说,这绝对是一部绝世佳作,值得一看。
 

上一篇:有了责任7篇
下一篇:车窗垃圾6篇

扩展阅读文章

作文专题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作文专题推荐文章

作文专题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