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调查报告8篇

时间:2018-11-08 来源:作文专题 点击:

水质调查报告篇(1):环境调查报告_300字


  一、环境调查对象:
  护城河原本是一条脏兮兮、臭气熏天的河。
  二、调查人员:
  田一君、魏凌霄、朱心冉。
  三、环境调查结果:
  原来的护城河像一个“水上垃圾场,”河面上都漂浮着很多的垃圾。虽然护城河已经“伤痕累累”,但是人们还是毫不在乎地往河里扔垃圾。还有一些工厂为了节省费用往河里排放污水……这些种种原因都是导致护城河河水变质的“凶杀。”
  四、保护环境:
  最近钟祥市建设投资公司所属污水处理场(以下简称污水处理场)向钟祥市环保局反映,进水口水质有异常情况。接报告后,钟祥市环保局迅速派执法人员到现场对水质进行查看。经现场取样监测,污水处理进口水质PH值在2——3之间,水质呈强酸性,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后来,执法人员将其嫌疑犯顺利抓捕归案。
 
    五年级:田一君、魏凌霄、朱心冉

水质调查报告篇(2):水质调查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十天的xx水质分析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很快过去,但短短的十天让我成长许多许多。社会实践让我们这些在象牙塔里的学生走出校门,接触这个陌生的世界,从此扛起肩头的那份责任。水,是生命的源泉,而今水资源紧张、水环境恶化、水利用不合理等为特征的水危机,已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生命在呐喊啊。上海中国馆中水元素贯穿始终,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射,更重要的是呼吁全球保护水资源的行动。7月24日上海世博会的长江水生生物养护展向世界呼吁着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能通过实践活动,在提高个人素质,加强团队合作能力的同时,为保护水资源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为改善xx流域水质做一份努力,我是那样的自豪。“我在实现我的社会价值,我在填充生命的记忆。”是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在我的大脑里植入了这个理念,我在成长。暑期社会实践的坚艰辛的,6:30集合,乘两个多小时的车去取水点取水,在烈日下做问卷,回学校后则马上起实验室开始实验,满满的一天行程,很累。但成功的花需要汗水的浇灌。走在37度高温的街道上,当衣服被汗水浸湿时,当干燥的嘴唇还得不停地向行人介绍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却没有时间喝背包里的水时,当汗水滴进双眼而一并带出泪花时,多么想退却,多么想放弃。但我必须坚持,因为这是我的责任。所有的累在得到的成果中消除。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怎么办?闯过去,因为年轻的我们不服输。记得有一个人曾说过:“没有人可以打败你,除了你自己。”问卷调查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容易,一次又一次被拒绝,深吸一口气,抬头,微笑,我们继续。实验不再是实验课堂上验证性的实验,而是我们自己去摸索,去发现的探究性实验。刚开始时的一些疏忽造成了整个实验的失败,我们镇定的寻找原因,没事,重新来。为了使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对水样需进行十几次甚至二十几次的反复测量,没关系,我们继续。没有人能帮我们,除了我们自己,社会实践让我们学会独立,学会去承担。我们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当然,这离不开团队的合作。有人曾问:“一个人能干什么,而一个团队又能干什么?”我明白,每一个队友都明白,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我们可以相互依靠,相互鼓励,我们可以创造奇迹。当为取水在堆满乱石的陡峭江堤上行走,我们十指相扣时;当问卷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之后,队友们相互鼓励时;当披着星光,拖着疲倦走在回寝室的路上,却大声说笑时……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团队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动力。暑期社会实践的这十天里,与队友们一起努力地十天里,挥洒着汗水,挥洒着激情,一切的付出在取得江水的那一刻,在行人同意帮忙做调查问卷的那一刻,在测定准确实验数据的那一刻得到了回报。在这十天里,我也收获了许多许多。我学会了去包容,去理解,学会了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学会了去承担,去努力,也学会了坚持。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是渺小的,我们仍需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创造自己的价值。我会继续努力

水质调查报告篇(3):环境污染调查报告_1200字


  就最近这几年来看,随着各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也成为了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了社会更好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何为环境?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环境,主要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人的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气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资源、矿藏资源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说:大量的生活废弃品,塑料袋(也称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饭盒,果皮纸屑。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毫无疑问,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腐烂的尸体会影响环境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饭店、餐馆认为很卫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后随便一扔,影响了市容,破坏了环境。。
  现在像我们柳疃镇、青乡乡,最近电网部门纷纷撤除喷水机器的使用。喷水机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更加恶化、污染了水资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甚大。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说,我们北部渤海湾受到工业、印染厂的废弃物排放大量鱼虾死亡,地区农民上海捕鱼,鱼的体内含有大量化学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最近,我发现政府部门、昌邑环卫局开始大力整治环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乡街也定点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来垃圾围绕街道,臭气熏天的状况。各个村庄开始整治村内环境的污染源,使街道、村庄焕然一新!而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自觉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我们更为了我们的后代,树立好榜样,奠基好基础,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呢!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有责!看你的行动喽!
  小建议:家庭生活中的塑料瓶可以做成装饰品,可回收物品可以卖出,换来金钱买实用的东西岂不很好?一次性木筷消毒清洗一下可以做成装饰品,你也能开小店赚大钱了!化废物为贵宝,让自己的心情更舒畅,让自己的心灵更纯洁,让自己的家庭更温馨!

水质调查报告篇(4):我的中国梦,生态环保_1000字

  备受关注的我国北方地下水污染问题,首次有了一份较为权威和系统的调查报告。由国土资源部下属科研机构耗时6年初步完成的这项研究,对华北平原的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已无类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的-类地下水仅占22.2%。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的类地下水则占56.55%以上。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须臾不可或缺。千百年来,我们的饮用水从来就不成问题,想怎么喝就怎么喝。可是现在,整个华北平原几乎已无类地下水。有报道称,在山东淄博临淄区,老百姓喝水竟然变成了一项“福利”,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地下水污染的严峻现实。
  “中国梦”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宣言。回应了社会对国家未来的期盼,道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梦”宏大诗篇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梦”看似宏大,背负着民族复兴的希望。但是中国梦离每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又是那么近:每天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温暖的阳光,吃上放心的食品,安居乐业就是老百姓心中的“梦”。眼下,一些地方靠污染换来了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雾霾,污染甚至祸及地下水,祸及子孙后代,还奢谈什么“中国梦”?
  以牺牲环境换来的经济发展不是“中国梦”,那不过是少数官员的“升迁梦”。有些政府部门、政府官员张口“执政为民”,闭口造福一方,事实上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未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今年年初,温州一企业主抗议河水污染,向当地环保局喊话:“如果环保局长敢下河游泳,就拿出20万”。另一家企业甚至开出了30万的价码。对此,温州市环保局拿出14万元在报纸上刊发整版广告,盘点自己2012年度的七大成就。环保局给自己歌功颂德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少数官员的“升迁梦”,不仅会毁了蓝天碧水,也会影响“中国梦”的进程。
  “中国梦”需要把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各级政府首先应该负起责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监管力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当然,政府单方面的努力远远不够,全体公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角,每一个公民都要强化生态文明意识,自觉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中国梦”就一定能变成现实。
  只有我们生活的环境在整个地球上是数一数二的,那么我们的一个个中国梦就不再只是梦了!
    六年级:我是梦吗i

水质调查报告篇(5):环保_1200字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
  在刚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植树活动,带领我们六(2)中队的班干部创立了“绿色天使”植绿护绿小组,鼓励队员们在校园里认养了一棵小树苗,利用课余时间给它梳妆打扮,为它长成参天大树打下了基础。在学校组织的“让地球充满生机”的签字活动中,我郑重地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写下了自己对环保的决心和期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积极参加学校在世界环境日举行的有奖征稿,认真查阅、收集各类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撰写有关环境治理设想方面的文章,我经常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讲座,观看环保方面的录相带,积极参预环保知识问答调查活动,认真填写每一项提问。我参与了“红领巾植绿护绿队”的网站建设,在上面发布大量的环保图片和环保知识,以及关于环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我国在环保方面发展动向、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情况;每个月我都利用网络、报纸,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专题和板块“环保资讯”来告诉大家;还定期制作一些宣传板来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中的环保常识。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号召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来关爱自己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周围的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积极动员身边的人一起来依法保护和建设人类共有的同样也是仅有的家园,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我还和同学们共同发起“养一盆花,认养一棵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周围充满绿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饭盒和一次性筷子,让我们远离白色污染”的倡议。让我们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篮子,让我们共同走向美好的绿色的明天,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
  据我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六年级:健康灵魂soul

水质调查报告篇(6):爱国作文:跟着走-看我的长征有感_1500字

  爱国作文:跟着走-看我的长征有感
  一个历史悠久、历经磨难而又生生不息、满怀希望的民族,必然重视弘扬和培育历久弥新、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一个代表全民族利益、着眼未来、卓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基于这样一个目的,3月27日我局部分干部职工怀着庄严神圣的心情,走进了久违的影院,走近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电影《我的长征》通过一个红军小战士的视角,折射出长征途中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真实地再现了湘江突围、遵义会议、四度赤水、娄山关大捷、通过彝区、飞夺泸定桥等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影片以细节震撼人心,以真情催人奋进,并艺术地诠释了彪炳史册的长征精神,生动展现了表现红军战士“跟着走”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充分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是激励人们继承革命先辈遗志,激发人们深厚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的精品力作。
  伟大的长征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不断迈向新的征程。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地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目前,我们正在全面加快发展,稳步推进水文现代化,努力实现“水文人进城”战略目标的道路上奋勇前进。这是湖南水文的新长征,任重而道远。我们迫切需要适应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的要求,大力弘扬和实践长征精神,使之继续成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成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撑。
  “水文人进城”是根据湖南水文结合实际,独立自主确立的发展目标,而水文人要真正实现进城的夙愿,则必须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树立大水文观念,走大水文路子。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实现人水和谐相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需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需要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四大问题。这些都是水文部门面临的重大机遇,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职能交叉给水文发展带来的冲击也比较严重,水文与环保、气象、国土等部门在水质、降水、地下水监测等方面存在职责不明,给水文的发展空间形成挤压。因此,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湖南水文人应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长征精神,不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紧密联系和着眼于解决水文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冷静分析和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途径,总结新经验,准确把握水文发展方向,不断寻求水文全面融入经济社会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不断增强水文发展后劲的能力。
  水文的强大,必须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大水文规划的前期工作,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必须要不失时机、不遗余力地加快水文站网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拓宽水文科技服务领域,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实现社会需要水文,水文服务社会,促进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必须要实质性解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加快水文法规的完善;必须要加强引进人才和职工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培育一支创新、务实、高效、充满活力的水文队伍。一项项艰巨任务的胜利完成,则必须依靠我们广大水文职工积极发扬长征精神,以一种奋发向上、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意识;一种不畏艰难、努力拼搏、百折不挠的意志;一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淡泊名利、甘心奉献的境界;一种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蓬勃向上的风貌来砥砺。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作为一段历史,长征已渐渐远去,但作为一座丰碑,长征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永远激励着每一位水文人。
 

水质调查报告篇(7):2012年高考全国各省市作文题目全解析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 刘纯老师  王乃中老师
  2012年高考已拉开大幕,7日中午,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的刘纯老师和王乃中老师第一时间在微博点评了本年度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说明了其破题立意的角度及升华方向,并结合往年题目说明了高考作文需要关注的重点。以下为微博内容汇总:
  全国卷:【在农村挑秧苗,走到半路负担太重,妈妈建议减掉身体上的束缚,脱掉鞋袜等等,作文关于放下顾虑,挑东西的材料分析。】题目从破题立意上难度不大,关于“选择”“放弃”“有舍才有得”之类的文题,相信考生之前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接触。从立意来看,价值维度应该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也就是说:考生究竟是简单地就选择谈选择,写一些类似于政治教科书似的常识大道理,还是真正能够以小见大,真正看到“选择”或“放弃”对于社会、历史、文化或生命、精神、心灵的意义或价值。这个题目做做表面文章很简单,但要深入下去,依然足见考生的功夫。(刘纯)
  新课标卷:【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用余世维“领袖”的七种根性来说,这个叫细心,叫补位,即:看到毛病或弊端,即便非自己份内之事,也要尽责做好,背后还体现了一种责任感。如果考生纠结于小小的漏洞与船难事故,或者无心帮忙得到丰厚财富,肯定就偏题了,应该关注涂漆工补漏洞这一事件本身,探讨这一行为背后的意义与对为人处世的借鉴。说得更详细一点:涂漆工所谓“顺便补的”,并非“无心”,而是一种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有意”——它当然与“善良”有关,但本文的立意重心显然并不在此。此外,如果考生纠结于为什么船主在有船出航前不知道是哪条船出航这样的技术性问题,我认为他应该是个管理人才,只是作文的分数不会太过乐观……(刘纯)
  北京卷:已有长篇分析文章《2012北京高考作文试题评析》(刘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4f7eed01016lyd.html          
  上海卷:【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这个题目最直观的破题点就是“一般人和天才的不同之处”,可以提炼出“珍惜自己的微光不要轻弃”,文章展开时可以倚仗“我的微光是些什么”、“如何珍惜”等等构造提纲;此外如果想另辟蹊径,还可以去谈“一般人和天才没什么不同”,因为我们身上的微光都是一样的。本题的难点不在于立意角度的发掘上,而在于具体材料的填充上,平凡人的微光是什么?舍弃的具体表现是哪些?这些点都需要考生们费一些思量。就我看,“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可以是感情、灵感、冲动乃至于一刹那的顿悟等,而舍弃,可以具体为放过了灵感、埋没了情感、打消了冲动、遗忘了顿悟。历史上的例子也不是没有,比如某人一个灵感被轻易放弃导致科学原理被他人发现、某艺术家轻易地决定搁置某个构思结果被他人写成传世巨作等。(王乃中)
  四川卷:【关于水的诗歌材料,从象征意义,人生意义对一滴水进行了阐释,要求考生围绕“水”为话题展开作文。】材料对一滴水的象征意义和人生意涵等作了一定阐释供考生展开。这题相当常规,角度有如下几个:1,借助古往今来与水有关的成语或者哲理名言展开;2,把一滴水与个人相结合,谈到人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实现;3,和自然界水循环结合,从一滴水的不同形态展开。既然材料中已经具体提到了水的含义,文章就不能仅止于此,而要探讨到“怎么办”的层面上。明白了道理,如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是本篇文章真正应该凸显的主旨。(王乃中)
  江苏卷:《忧与爱》。题目很大,需要落地:忧什么?爱什么?切忌忧与爱的对象大而空。就题目本身而论,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作文。关系型作文最关键的,就是不能舍弃一方,单写一方。如果考生的题目只在开头或结尾提“忧”,中间主要写“爱”,那么文章一定会跌倒三类。反之亦然。当然,关系型作文,从忧或爱中更看重一方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结合着对方行文。比如,如果观点是“重爱贬忧”(让我想到最近当评委的一个辩题:爱国主义应该强调自豪感还是危机感),也要在写“爱”重要的同时写“忧”的问题,切忌扔到一方。当然,深入地探讨“忧”与“爱”的关系,会推动立意更深刻。最后,如果我们略微较真一点的话:为什么这个题目把“忧”放在了前面,把“爱”放在后面?由“忧”及“爱”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样一种关系能够作用于哪些方面?除了比较容易想到的“忧国忧民”到“爱国主义”之外,“忧”到“爱”是否也是一种感情认知的通式?简言之,这个题目伸缩性很强,很验功力。(刘纯)
  福建卷:【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一个写人生成就的题目,很好入手。写法上,如果结合“行万里路”的实际路程,会让文章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整体显得较立体。不过,冯骥才本人除了关注路程的“长度”以外,同样在意生命的宽度与深度。可惜的是,这种对于人生多维度的思考,在这个题目里都只能描述为“路程”,某种意义上说,遭到扁化,变得单一。如果考生能够联想到不停奔跑的阿甘,从立意上也能做到立体丰满。《罗拉快跑》化用到这个题目中的可能性不大。(刘纯)
  湖南卷:【一幅图片加四句话。图片的内容为一只伸出的手,四句话分别是: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开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希望。】湖南卷看似是一个看图作文,实则就是给定角度的材料作文。图片中摊开的手被从四个角度展开解读,那么四者选一相对而言比较稳妥,四个角度也都中规中矩,伸出双手是援助他人或贡献力量,放飞的是想象也是希望,张开手是打破条框自由创造,最后则是捧起收获。每个都是高中生习惯的路数。大家只需要从形式上加以创新即可,在立意上无需可以求新。(王乃中)
  辽宁卷:【材料作文:一个音乐家登台穿的非常朴素,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穿的华丽些,他说人要隐没于音乐之后。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网传的“如何救海参”让无数吃货激动不已,事实证明,这跟去年“高晓松醉驾”一样,多半是网民自娱自乐的产物。就这个题目来说,表面平淡,暗藏玄机。表面上看,这不过是一个外表美与心灵美关系的变体,让世人将目光从浮华的表面移开,关注真正值得关注的东西。不过,由于题目材料的对象是一位“音乐家”或“艺术家”,这实际上给打开作文空间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在上述简单母题之下,考生完全可以藉此谈对于艺术的深入理解,这比简单的价值判断深刻得多。(刘纯)
  浙江卷:【有篇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网友3种评论,一是肯定,也想做这种人,二是质疑,如果大家都在路边鼓掌,谁去跑呢,三是觉得两种说法都对,根据这些情况写篇文章。】文章作者是著名的心灵鸡汤作家刘继荣,题目出法则很像北京过去的材料作文,属于材料后面附观点的那种,只不过由于博文选择得太水,直接拉低了题目的档次。就三种观点而言,最不可取的“两种都有道理”这种和稀泥的意见,赞同或反对均可,看考生自己。这样一个中规中矩的题目,令浙江今年无任何特色可言。(刘纯)
  天津卷:【两条鱼在河里游泳,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小鱼说: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事情体现大道理。根据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800以上。】天津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仙气十足。在这则禅意十足的材料当中,恐怕不会有多少考生能从两条鱼的对话这件小事情中读出什么“大道理”。论难度,这个题目甚至高于2010年东城一模被无数人诟病的“冻鱼”,比我自己03年参考高考时“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还要荒唐过分。根据往年经验,第一时间公布出来的作文题多少都会有所删减,但愿考生拿到的题目像“愿景”一样,还有一些现在我们没有看到的信息。就现有的情况而言,我只能说:如果哪位考生有幸对禅感兴趣,或者至少看过蔡志忠漫画《六祖坛经》和《禅说》,在这个题目上会占大便宜。而如果评分时不大看重两鱼对话这个让人莫名其妙的材料,那么题目的意义似乎又会萎缩得厉害。其实,天津一贯喜欢以小见大,比如“总有一句话在嘴边”,包括去年的“镜子”,其实都是这个路数。然而遗憾的是,到了两条小鱼,未免物极必反、过犹不及。鱼现在大概是作文考生最讨厌的动物了吧……(刘纯)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广东题目出得不错,兼具文化意蕴、生活体验、时代精神和个人情怀等多种升华可能性。其核心在于从“一个时代自有其有趣和有用的生活”提炼出“你想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这个问题。想解答这个问题,需要站在个人和历史多个着眼点进行考察,展现个人眼界和胸怀。以前在北大搞辩论时,曾带着元培学院的小朋友们打过一场经典比赛,里面有一句选手名言“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的不舍和迷茫,一个时代也自有一个时代发展的荣耀与辉煌”,成为北大之锋五年来的经典,看着这个作文题目,真是梦回校园。除了写“我想生活在哪个时代”,侧重于在选择时代这一点上展开之外,也可以选择展开“我将如何生活”这个角度。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如何生活?在一千年前我将如何生活?选择时代即是选择那个时代所代表的生活方式,而不同的生活方式往往指代着不同的阶级、修养和情怀。(王乃中)
  山东卷:【材料作文:“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请考生自拟题目。】山东卷抬出了孙中山老师名言,由于信息不全,只有材料没有写作要求,不太好说命题侧重点是在哪里,不过仅就材料本身,可概述为“革命成功不能缺少的N大因素”,推而广之即是“做事成功不能缺少的N大因素”,如果命题人不是想让考生就“中国改革”这不可言说的话题写篇古代策论的话……而“成功的几大要素”,就材料中提到的要点,首先“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以天下为己任虽死不回,不要灰心丧志,不能畏难缩步,全力以赴,还要知天下大势、合人情天理,则事情才会成功。若真是如此,这道题算是非常直来直去的逻辑,考生只要有基本阅读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即可破题。(王乃中)
  江西卷:【今年江西高考语文大作文是要求考生围绕“你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你不要想着你现在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两个主题,选择展开议论,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这个题目的两句话分别对应着两种处事态度,其一是不要只盯着不足也要懂得发掘和关注手中拥有的资本,其二则是不要满足于既定的成就而要去追求更多的目标,前者拥有的是资本,后者拥有的是收获,一个是懂得珍惜现有的,一个是懂得不断追求可得的。可以在作文中侧重一点做主要展开,也可以二者平衡寻找其辩证关系。(王乃中)
  重庆卷:【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由于题目信息不全,不知道究竟是要求我们“自选角度”还是“结合材料总结”,因此无法确定地判断立意角度的自由度有多大。从门卫的角度,可以写“善于观察日常、善于思考”,这也恰恰是高考作文需要考生做到的事——从日常小事中提炼大道理;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人情味”这个角度来提炼,因这个人是向门卫打招呼的唯一一人,颇可以从“拯救冷漠生活中唯一的温暖”的角度来概括门卫的行为。此外,从被关在冷库里的人的角度也可以提炼出立意重点,颇具佛家意味的“种昔日因得今日果”,往日的微小善意,日积月累之下,亦可以变成今日的救命稻草,这是无心之善,但冥冥中自有善报。“勿以善小而不为”,同样可以大做文章。而比较稳妥的选择是从后者也即是被关者的角度来看,因为它明显更符合“整段材料”主要想说明的事情。(王乃中)
  安徽卷:【材料题,一个梯子竖在那里,有人在梯子上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请考生根据这段材料写一篇作文。】从生活常识看,竖着放的梯子倒下来容易砸着别人,上溯母题,写关心他人、为别人着想,虽然不易拉开区分度,但的确稳妥保险。不打无准备之仗的考生占便宜了。审题方面,这个题目隐含的危险在于:可能会有考生关注那个写纸条的人,为什么只写了纸条,而没有把梯子放倒,进而开始就“说”与“做”开始大发议论。然而,本来“说到与做到”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题目,更关键的是,纸条上“不用的时候”可以理解歧义:万一梯子还用呢?不放倒梯子其实有着充分的合法性。(刘纯)
  湖北卷:【从杜甫书信说起。现在科技发达,交流方式越来越多,一些方式正在消失。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取代传统书信交流,你怎么看?】从书信谈到科技发展与传统的关系。继去年《旧书》之后,今年的题目其实是更直白地提出了科学技术与人文传统之间的二元关系,科技的信徒自然可以支持这种以旧换新的新老更替,而怀恋传统的人也可以去感叹往日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的无以为继。二者本质上是一种价值选择。此外,更好的办法是把科技和人文结合起来谈。科技可以影响生活方式是一种现实,可以影响文化和思潮也是不得不承认的事,但科技和人文各自的边界在哪里?科技并非万能,也并非可以秉持科技进步为神圣观念而抹杀和忽视人文关怀。若能谈到这个深度,那么文章已相当了得。另一个角度则是不多关注科技,而关注现实所处的时代。21世纪是大变革的世纪,我们正目睹很多事物的出生和消亡,因此,如何把握“往日传统与当今时代”之间的关系也是考生可以亲身体会到的升华方向,比如北京二模提到的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比如去年题目指向曾被热议的电子书与纸书等。就这个题目有感而发多说几句,刚才在广东卷点评里提到北大辩论时代流传的那句名言,其实就出自“传统媒体是否会在信息时代逐渐消亡”的辩题,因而才有“一个时代”之论,关注时代,关注人文,请高中生们在做题之余认真去做到这两件事吧。(王乃中)
  个人以为,湖北依然出了今年高考最好的题目。与去年有传承性,有人文思考,有情怀,有当下意识。这才是高考作文应该考的题目。(刘纯)

水质调查报告篇(8):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2003城市生态学第一次实习报告02城市规划  刘畅 00213113
实习目的、内容:增进同学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实习线路:北大逸夫二楼门前——图书馆——燕南园——静园——翻尾石鱼——北大西门 ——蔚秀园——畅春园——畅春园文体公园——万全河——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颐和园南如意门——昆明湖南岸——西堤——昆明湖北岸——万寿山
实习时间:2003年4月5日
实习“明细”:我们在北大逸夫二楼门前面集合,在等待老师的时间里,我注意到了楼前那个置了块大石的花坛(准确大概要说“草坛”吧)里面种的是什么,我至今不知,只是大家议论纷纷,竟然有人说是萝卜,有人说是灰菜……可见它就不是普通观念里应该种在花坛里的草种,但一棵一棵倒是很有野趣。逸夫二楼位于北大东校门内侧,东门进入,便有一条宽柏油路直插入校园里,到图书馆前的台阶上,路南侧是理科楼群,与马路几乎没有过渡性的人行路,更不要提行道树了,路北侧是正在兴建的又一理科楼群,工地外围着铁板,整条马路两旁绿化效果不好,只有零星保留下的树木,以及理科楼群中间的一小块草地。让人感觉不到与“绿色”的亲近,这条校园中的马路给我的感觉是有些死板,还有一些不安全感。图书馆新楼的建筑风格很大气,正面在建筑体与其前面南北走向的道路之间有约二、三十米的过渡,设计有廊、石子小路……,铺设需要维护的整齐草坪,看上去,很整齐干净的感觉,不知道这种大片的空旷是否也是为了不影响那种大气。但这样,似乎整个过渡区域只是人们进图书馆的必经之路,人们至多会为整齐的草坪、大花盘里的花投下匆匆一瞥,而不大会愿意在其中漫步或休憩吧。行至燕南园,老师说那里是北大校园里的桃源,身入其中,果然感觉到环境的优雅、清静。燕南园中的建筑风格是差别的统一,有纯粹北京民居,也有些带有西方风格的二层小楼……,但几乎家家都有屋前屋后的一块地。植物的种类就很多了,有自家种的,比如一畦葱,几行叫不出名字的花,一代架起的藤……,更多的是自生自灭的野草,规模上是尉为可观,比之人栽植物简直有过之无不及;成片的野草,种类更是繁多,蒲公英、鸢尾、车前、堇菜……有的同学数了,在也就1平方米地上,大概能分辨出11种野草呢。众多的野草并不都长在同一季、同一时,因此能延续园中的绿意。没有人工草坪的整齐规矩,但凌乱得自然,颇具情趣,带给人丰富长久的绿色,与天然的美丽。每个单元之间的小路,走上去也很惬意,只是泥土和沙,朴素得可爱。园中有鸟筑巢,有雀觅食,连野猫也总出没其间。漫步在那里的人们绝少行色匆匆者,我想这样的环境才是人们喜欢并适合的。一位搬到燕南园十一年的中年男子说他从没想到要搬走,那里好在安静,而在回答我们问题时,他正在伺弄墙外的十几盆花草,神色安然。另一位六十几岁的老教授说“这里夏天也好,那么多树、草,夏天呀一点都不热。”他还说他家里基本上是维持了40几年前搬入时的样貌,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另外,我也注意到老教授的另一番话,他说他喜欢这里,也因为家里老人喜欢静,这里相对人口密度小,有更多“私人空间”。还遇见一位白发满头的老人,据说在燕南园住了50年,她本人的行行止止,也像这园子一样平和、宁静,不知是她受了这园的影响,抑或是她及像她一样的人影响着这园子的风格。似乎静园这种供人们休憩的草坪是每个大学里必不可少的,所以这个听说原是苹果园的地方就变成了静园草坪。草地是特意选种的几种,不大需要人工维护,也是相对耐践踏的草种,只是不知道选择萱草是为了什么,视觉效果不错,只是好像一个隔离带,让人接近不得,既然供人踩踏、玩乐于其上,何必设这样的隔离?静园是“宽容的”,容许很多野草的生长,这样的草坪在我看来是生动的,令人在心理上愿意接近的。静园草坪上零散的安插了几棵玉兰、海棠、松树……,舍弃曾经的苹果树林,大概是匠心所至,要造出些浪漫吧,只是感觉上稍有些做作。                     静园草坪上的萱草在古建筑颇多的校西侧,环境也整治的不错,常能看见树上鸟巢累叠,只是鸟对建筑物而言,虽说能营造更加生态化的环境;也有一害,鸟的粪便等物对建筑物的腐蚀也不容忽视,尤其古建筑的维护就更加不易了。这种矛盾,却不知如何解决。蔚秀园、畅春园都是北大教职工的住宅区,两园中都有湖,也就由湖扩散出了花园式的休息场所,但这里因住房需求就多是楼房了,人口密度也比较大。一位57年就住到蔚秀园的老人略带玩笑的说:“这里的环境若是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脏、乱、差。”尽管小区管理不到导致了“脏乱差”,但这位老人仍表示不愿搬走,毕竟有山有水,人们对于“山水”的需求,可见一斑。蔚秀园有一中心花园,其中包括一个“康乐园”,有各式的健身器材、娱乐设施,是附近居民的健身去处。让人欣慰的是适于儿童玩耍的设施周围地面都换成了软毡,虽然在一众水泥地面中略显突兀,也算是一大改进了。挨着畅春园是畅春园文体公园,地方不大,主要的设施是健身设施,分儿童娱乐区,残疾人康乐区和老年健身区,甚至把卵石半嵌入地面而成的足底按摩区,吸引很多人在那里活动。公园里主体部分是一土坡,上面草皮也不用很整的草坪,任杂草生长,只是树比较少。途中经过万泉河,见到河道中唯余污浊泥水,这得归咎于河岸修成了与周边自然环境完全割裂的形式,少了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大打折扣,因此,在大量污水排入的情况下,河流水质变坏,逐渐导致干涸。这种河道设计在规划中是极不可取的。同样的是颐和园外的京密引水渠(昆玉河),98年以前,是自然覆岸,现在都已修成了石砌河岸,它有无万泉河的后果尚不可知,但河边的钓鱼人却表示在这样的河岸钓鱼还是有些不方便,不舒服。这大概或多或少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吧。海淀展览馆前面有很大一片草坪,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片草地,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维护。而若要给这样一块地植上绿色,似乎大可以采用耐性好的普通树种来种植,而草地上仅有的几棵树居然还包括杜仲,可笑的是为防止杜仲的树皮被刮去,每棵树的下半部分都要用铁丝网围住,很是影响外观。不知为什么要种杜仲这不大常见的树种,反倒添了麻烦。走过六郎庄时,几乎没有人有心情细细观察,大都匆匆而行,似乎想要快些走出这逼仄、肮脏、杂乱的地方。这附近曾是有名的京西稻区,但建设部门竟因农业耗水多,而将稻田一律清除,这样一来,留下的是今天看到的尘土飞扬、脏乱落后。现在又在大动干戈的建设绿化隔离带,不知道具体的恢复植被的方法,但实际上依靠自然地从这种恶劣环境中长起来的野草来恢复植被,就已经能达到绿化的生态要求。又想到在颐和园的西堤行走所见。傍堤有一片湿地,听老师说长的是茭白和芦苇,这种滨水生长的植物除了美观之外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净化作用。曾见到向昆明湖中排放污水的管道,这些植物无疑能帮助提高水体的自我恢复能力。不停的削减湿地面积,却又不得不利用人力来清理净化湖水,真是舍本逐末。                      昆明湖西堤边的湿地昆明湖好像在修整,围拦之后,西侧只剩极少水。意外见在那边浅浅的并不清澈的小水湾边也有孩子们玩耍。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可观湖光山色的昆明湖,也需要可以让小孩子们摸鱼嬉戏,而父母可以放心任之的浅流。万寿山是自然成山,现在看,山路两侧的山坡,一侧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已经种了人工草坪,另一侧虽然还保持自然风貌,改种人工草坪据说也在计划之中。然而事实是,人工草坪不仅比不上古时候修成的鱼鳞状坡面保持水土功能强,还能导致一连串的环境问题,比如草皮层与地面之间的积水最终导致滑坡;径流量加大稀释土壤碱性,影响喜碱性土壤的侧柏的生长……有些可能是多年后才能显现的问题,这样不考虑或者根本看不到长远利益的做法,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进一步思考:以上是整个实习过程所想,回头看看,大多数是从“人”的角度来想问题,因此就想就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这个方面来谈谈这次实习之后的思考。这里讨论基本上是针对城市人群居住区。首先,我们再来看看上述“实习明细”中提到的一些具体情境。燕南园的建筑风格纯朴而没有浮华之感,给人美的感受与归属感。由于人口密度小,少有人往来其中,环境幽静,舒适。前面也已经提到,园中的动、植物众多,能让居于其中的人们不出家门就感受到自然的气息。这些优越之处是在园中住户的话中得到体现的,这里的自然环境是他们喜欢住在这里的最重要的原因。我看燕南园中的问题,其一是缺少交流空间。园中几乎没有便于人们交流的公共休息场所,这自然减少了人们的交流,换句话说,人们交流的需求在园中得不到满足。园中的建筑太强调独立性了,而有些忽略园子的整体性。或许这与园中住户的身份等状况有关,但交流是人的本性,特定的人群可能交流比较少,作为住宅区设计,却不应该忽视交流空间。而园中与周边似乎更是缺少交流,主要是指精神交流,燕南园的外墙似乎是个绝对的隔离。在未来,这种空间隔离是不可取的,人的交往圈子被墙限制,无形中缩小。但是,靠近北大“繁华”处,为了维持一分宁静,似乎也别无他法。作为校园中的一部分,燕南园也不能完全体现居住区的各种独立功能,它应该融入这个校园的大环境,从这一点说,墙的隔断也似乎太过突兀、不近人情。其二,我们采访过的一位老人告诉我们,园中心的那块有花坛的地方,文革以前是供孩子们玩耍的游乐场,言下之意对于缺了那样一块宝贵的玩乐之地,而多了个毫无用处的花坛甚是遗憾,可见人们对于进行文体活动的场所的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并且这类场所又往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一个好地方。相比较之下,蔚秀园、畅春园的配套设施就做得较好。蔚秀园中建了一个“康乐园”,如前文所提;与之相邻是供休息的小花园,绿荫、长椅,人们闲暇时可以使用健身器材,也可坐在长椅上交谈、休息。这样的设计为人们释放心情等需求提供了空间。畅春园住宅区则在紧挨着它的地方建了一个“畅春园文体公园”。空间大了,设施多了,环境设计的施放空间也大了。如前所述,针对不同人群的健身设备,更多的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也是对于人们要求被重视,被关心……的心理需求的一种满足。人们会感受到一种细致的关心,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背景环境带给人的是愉悦。从这些实例与人们的话中都能反映出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究竟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如何呢?先来说说人的需求。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论揭示了这方面内容: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体系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自尊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生理需求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它指对食物、水分、氧气、性、排泄及休息等的需求,这类需求如不被满足,则有生命危险,因此是最强烈的需求。安全需求是人们要求避免各种物理、社会、心理等方面伤害的一种需求。社交需求是人们渴望得到相关人群的爱护、关怀、友谊、爱情的心理需求,此外,人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体中的一员。自尊的需求一是希望自己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工作,并要求独立自由;二是希望自己得到他人尊重,认同。自我实现需求的含义是希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充分表现个人情感、思想、愿望、兴趣、能力、意志等,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这种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虽然不必都在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这个层面上体现,但大部
分都是需要考虑的。再来说说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我认为它存在这样的特点:一、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是涵盖心理、生理需求等不同层面的。既包括生理需求,人们要求各种上述提到的生理需求有物质保证,希望有休息场所……。还包括心理需求,如人们对于居住的舒适感有所要求;人们希望有私人空间以及公共的交流空间;需要进行文体娱乐活动,以达到愉悦心情、保持健康等目的;人们也需要充分接触自然来释放心情,减缓城市生活带来的各种压力。前面几点是对居住区房屋及相关设施的要求,在规划设计中都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而最后一点,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日趋下降的今天,似乎越发难以达到了。但恰恰这一点是人类天性的体现,人们需要接触自然,因为自然环境宽容、美丽、有灵性,最能包容人类,让人类感到身心都得到最大程度的舒展、自由。二、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其范围是由个人的居住空间逐渐扩散到与之相关的大区域。人们不仅仅对于自家的居住条件有所要求,因为人在生活区的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自家的房屋。人们需要进行文体活动,需要与周围人群进行物质、精神交流。这要求有一个更大的背景环境,包含人们进行这些活动的场所。这一切也都说明人们的生活空间除了私人住房以外,还有很大的交叉使用的公共空间。因此我们讨论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人们所需的活动场所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有机联系在一起,并与所处的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的。人们的需求也就包括对这些场所的环境要求,以及将这些场所作为人们小居住环境的背景环境的要求。上述的生理、心理等需求在每个由小到达的生活环境层次中都有要求。做规划设计,就是要想办法满足人们这些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将各种需求尽可能地结合起来考虑,设计出和谐又符合要求的生活区。营造良好的城市居住空间,具体来说首先要建设物质基础设施。这包括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积极为城市居民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创造更加生态化的和谐生活环境。并同时提供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的城市生活硬质环境。其次是在物质环境的基础上,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们心理、精神上的需求。在设计中体现一种包容力,一种从容,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平和心态……这些思考还是很粗结构的,需要慢慢细化。但是既然想到了,就要在以后更多的关注,无论是审视一个生活区、一个规划作品,还是做一个规划,从“人的需求”出发考虑问题,都是一条值得重视的思路。问题提出:整个思考都是比较理想化的,如果涉及实际的状况,就出现一些问题。人们的需求虽然能从大范围上统一起来,但各个较小层面上看,就有很大差异,如何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尤其在人口成分、背景复杂的居住区,如何适应各类需求值得深思。所谓的居民区不是孤立的,要有与周围商业区、学校、服务行业的联系。以目前的情况看,与闹市区的联系如果过从密切,则难免有损居住区的宁静;如果相对疏远些,多半会带来一些不方便。说规划设计要体现一种包容、一种从容、一种平和心态,这似乎与世风有些差距,这样,规划作品怎样保持这种平和,又要为人们所接受,也是个无可回避的问题。尽管我们要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但当面对一个自然环境相对较恶劣的地方,难免要进行人为的大规模改造,改造与保持的界限不好把握。并且,有时为了美观等设计需要,似乎也要进行一番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尽管美观并不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还有一些细碎的问题已经在前面“实习明细”中分别提到了。由于时间较紧,没有更充分的思考这些疑问,留待以后带着问题学习、查证。
后记:实习基本按照预想,沿途观察、记录,询问路上所遇行人与当地居民。只是有些地方走得忙,没有充足的时间去体味、感受和调查,并且也许是第一次进行这种实习吧,在实习过程头脑中几乎没有什么想法,凌乱一片。所以做的记录基本上是“东一榔头,西一耙子”。询问路人与当地居民时的问题也是抓不住重点,显得有些无序,也没有什么中心,好在被询问的人大多很配合,很乐于回答我们的问题,也很愿意主动对我们谈论他们自己的感受,为我们发现问题带来很大空间。不同背景,不同生活习惯的人们对于问题看法与认识的多样与丰富是我始料不及的,人们在潜移默化的生活的渐染中所得到的体悟才是真正深刻而真实的,是他们的话给我启发,让我从一个角度窥到了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又记:今天又去了燕南园一趟,漫步其中,看到一块块地上长得快要溢出的紫色小花,闻到馥郁的香气,听到不下六、七种鸟鸣,又看到似乎不经意又很精心的小路,齐整又与周围“和谐相处”的柏墙……一切都是那样和谐、自然的存在,安安静静地体现着一种自然美、一种人文气息。我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思考还是那样的肤浅,还远远不够踏实,对于设计与自然的交融,还有很多东西没有理解,只有把它当作自己长久的任务来不断学习、思考了。

上一篇:想念情人的短信5篇
下一篇:祭妹文6篇

扩展阅读文章

作文专题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作文专题推荐文章

作文专题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