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古诗10篇
满江红古诗篇一:[古诗词征文]登上长城,诵《满江红》_800字
在我的书桌一角,静静地盘踞着一座青铜长城模型,那是爸爸的朋友十多年前游览长城后送给他的纪念品,陪伴我从出生一直到现在。时间久了,长城便成为我心驰神往的地方。
国庆小长假,我和爸爸妈妈终于来到北京,八达岭长城当然是必去之处了!我们乘坐着大巴车从北京出发,大约一个半小时,窗外掠过的风景就变成群山叠嶂。“呀!长城!”不知道谁惊呼一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向车窗外望去。果然,长城像一条青龙在山中蜿蜒,我的心情一下子激动起来,情不自禁地喊:“长城,我来了!”
车终于停在山脚下了,山风带着清凉扑面而来,我们加入到登长城的“大军”中!扶着栏杆,拾级而上,脚下的长城一级一级一直绵延到远处的山梁,有的顺山势而建,有的建在悬崖峭壁上,爸爸不禁感叹:“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
抬头望,方形的烽火台傲然挺立,每隔几百米就遥相呼应。我的脑海中浮现了古代战场上战鼓四起,狼烟滚滚的情形,也想起岳飞的《满江红》,情不自禁地大声吟诵起来——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爸爸听了情不自禁的接着唱起来——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从垛口向外望去,一幅秋色宜人的美丽画卷展现在眼前:蓝天白云下,层林尽染,这一丛金黄,那一片火红,黄中带绿,红中透黄,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这样走走停停,我和爸爸登上了三号烽火台,虽然气喘吁吁,但是脸上却洋溢着喜悦。爸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好汉一条!”说完还做了一个夸张的展示自己肌肉的手势。“那我呢?我就是女汉子!哈哈……”我们的笑声在山中久久回荡。
见证了长城的雄伟壮观,我也由衷感叹:“我国古代修筑长城的人民太伟大了,为保家卫国付出了辛苦的汗水,这万里长城就是当时的国家盾牌。现在的我们,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指导教师:鞠传妮
山东 威海 文登市三年级:刘心池
满江红古诗篇二:本站点评原创投稿:《满江红》读后感
《满江红》读后感
这几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朗诵了宋朝抗金爱国名将——岳飞的激情澎湃的宋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意思是岳飞虚度半生,无业绩可夸耀,行军千里征程都有如月掩云中,或是八千里征程都在艰难、黑暗之中进行。这种字面诠释看似通顺,但不求得其内涵和旨意的联贯,意境也很平庸。试想“三十功名”看似自谦实则自负,一般写实性的“八千里路”怎可与之!而且岳飞十年征战,轮蹄如电,“八千里”不过零头小数罢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这段词表现了一个爱国诗人的壮怀豪情,气吞云汉,千载后读之,还禀然有生气。这首爱国主义的壮词鼓舞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民。这首以气为胜,境界开阔,景象博大,气势恢弘,力破千均。豪情迸发,如齐天巨浪,扑面而来。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后一段是力透纸背的词,那悲壮激昂的声音,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穿过时间的长廊,依然激励这无数中华儿女。
我们是华夏儿女,也是炎黄子孙,这首气势磅礴的诗句鼓舞着十三亿人!
=====================================
【叶绿痕按】诗词鉴赏,属于文学评论范畴,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结构清晰,详略分明,并以精练的语言概括主旨。词的赏析,更要点出上阕与下阕的总体特色。
本文感情色彩很浓,说明你对这首《满江红》很有感触,立意也很积极。非常好!
如能对上阕、下阕的写作思路与艺术特色作一整体概括,会使文章的结构更清晰。比如:上阕重在抒情,下阕重在言志。
另,如能联系同类作品,旁征博引,纵横比较,会让文章大气磅礴,可读性更强。比如:南宋词人辛弃疾、陆游、陈亮、张元干,都有为数众多的爱国词,不妨将他们的词作与岳飞的《满江红》进行比较,略略画出南宋爱国词人的群貌——“由点及面”,更加凸显你的文学评论功力。
原帖地址:http://bbs.eduu.com/thread-112576-1-1.html
满江红古诗篇三: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贺新郎
[宋]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
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
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
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六幺令·天中节
佚名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满江红古诗篇四:游那些诗词,品那些苦味_250字
诗词歌赋,样样美轮美奂。游荡于诗海词空,念念不忘那些忧伤的情调。
指尖触碰那梅花,响起陆游的凄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只身来到藕花深处,聆听李清照的豪放:“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神游到三国年间,回想苏轼的苦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谈一曲《水调歌头》,独赏那“起舞弄清影”;吟一首《声声慢》,自感那“怎一个愁字了得”;吼一篇《满江红》,一人“凭栏处,潇潇雨歇”……此情此景,五味杂陈,词人之苦,跃然心上。
相比诗词,我更钟情于词,一字一句。
湖南益阳益阳师范初一:陈丹蕊
满江红古诗篇五:我与古诗词的故事_1500字
以前我对唐诗宋词的印象并不是很喜爱,甚至有一些嫌恶。因为我还在幼儿园时,连几个汉字都不认识呢,诗词在我脑海之中的印象就是我的妈妈天天逼着我朗读背诵,我在那时特别讨厌。因为我就是鹦鹉学舌,根本不理解诗人的暗含的心情。特别是在有人的时候,妈妈还让我给她的一些朋友和亲戚背诵听,妈妈看上去很高兴的样子,我却痛苦,但是在我妈妈的逼迫下,还是背了几十首诗词。由于这种方式不有趣,所以后来差不多都忘记了。
既然我对诗词的十分讨厌,后来是如何喜欢上了呢?有了三件事彻底改变我对诗词的态度。
今年寒假期间,东方小学布置了一项背诵诗词的作业,并且开学后还要考试默写。我背诵起来很困难,都想放弃了。爸爸正好放假在家,就带着我一起背诵,并且给我讲解每首诗词的意境。比如“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首诗的意思,就是当你走过了重重的山峦,曲折的河水,正怀疑前面没有道路时,突然出现了一个花红柳绿的小山村。比喻永远不要放弃,也许你再努力一下就可以成功。我经常在写作业时还使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千万不要放弃,在坚持一下,就可以完成作业。爸爸还经常和我比赛背诗词,他背上一句,我就要背诵下一句。我还自己创作了一首词。
网络上的各种资料也帮助我很多。比如《了就读书》我就感觉非常有趣,因为他们使用非常幽默的方式介绍诗人的生平,和一些诗词背后有趣的小故事,每一期最后都选出一首诗人的经典作品进行详细讲解。我非常喜欢这种方式,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我又仔细阅读了《乐死人的文学史—唐诗》,《乐死人的文学史—宋词》这两本书,这本书采用漫画,超级访谈,各种八卦故事,和我们的以前的图书有很多不同。正好今年春节期间热播《中国诗词大会》,爸爸给我看了几期,我觉得这个节目非常的好,它不仅可以给我带来新的知识,还帮我练习了很多我以前背过的诗词。我发现,竟然可以回答很多他们的问题。我感觉自己很有信心,将来我也要参加诗词大会。
开学后,我们班主任张老师,特别举办了诗词演讲系列活动。我们班每位同学都在讲台前演讲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我特别精心准备了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了我这个演讲,我还特别看了百家讲坛《金戈铁马辛弃疾》节目。还看了《辛弃疾铁血传奇》的电影,通过这些方式,我对辛弃疾有了很深的理解和认识,当我读到“可怜白发生!”的时候,我感受了辛弃疾的无奈,他对南宋收复中原的绝望。我们班的其他同学还讲解了很多诗人和作品。比如白楚伊讲解了岳飞的《满江红》,知道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警句,何家齐讲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影响特别深刻的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韩孟成讲解的孟郊《游子吟》,背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还落泪了。韩储赫讲解了苏轼的《水调歌头》,程石讲解的李白的《将进酒》等。通过这些演讲我知道了更多的诗人,和诗词的意境。张老师还把我们的演讲视频放在我们班级的群里,对我们每一位同学进行点评和指导,我们全班同学都变得喜欢上了诗词。
有了这些新颖有趣的读书方式,使我对唐诗宋词有了浓厚的兴趣。古诗词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现在我每当读诗词时,我感觉诗词那一份优美。并且我在写作文时,还会引用很多诗词。今年我对诗词的改变,给我很多启发。不要死读书,连最基本的含义都不理解的背诵就是死背诵,这是枯燥乏味的。古人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我们不能有机会去行万里路,但是我们现代人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去读书,去理解书。
满江红古诗篇六: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出自宋代岳飞的《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 一作:壮士;兰山缺 一作:兰山阙) 【赏析】 关于此词的创作时间,有人认为是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如邓广铭先生就持此说。 有人认为是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今武昌)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词中有多处可以用来证明这一观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两句历来是考证《满江红》作者问题最为关键的内容。 第三种说法理由有五:一是北伐时的岳飞无论就其阅历资历还是心境,根本不具备写出像《满江红》那样悲愤交加、气势磅礴的内涵与底气。那时的岳飞正仕途辉煌踌躇满志,怎么可能满腔悲愤“怒发冲冠”?怎么可能觉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又何来气度“待重头收拾旧山河”? 二是岳飞当时对功名非常重视,并在其诗词中经常有所流露。如写于绍兴二、三年秋屯驻江州时的《题翠岩寺》中“功名直欲镇边圻”,以后的《小重山》中“白首为功名”,表明当时岳飞头发已白,仍然有心功名。直至绍兴十年大破金军前,岳飞在《寄浮图慧海》中依然表明“功业要刊燕石上”。这些同期及以后的诗词表明,当时的岳飞非常重视功名。 三是《满江红》一经问世即广泛流传,如此非同寻常之作,如果真是岳飞三十岁青云直上之时所作,岂能就此湮没不见踪影? 四是不理解“三十”与“八千”。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几乎所有研究此词的学者都把“三十”看作是“三十岁”,因此认定此词作于岳飞30岁出头。实际上这里是指“三十年”,即三十年的功名。封建社会的功名是从幼时求学开始的,并非一出生就能追求的。岳飞自幼时习武读书到入狱前,正好30年上下,是个约数。“八千”也是个约数,只是表示征战路程的艰辛和漫长。 五是不理解“尘与土”与“云和月”的含义。前者是指一钱不值,因为岳飞到入狱时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历来非常重视的功名原来毫无价值。后者是指竹篮打水,岳飞十年征战,功毁一旦。如此,此二句就一目了然了:一生追求的功名其实一钱不值,一生漫长的征战最后前功尽弃。 根据第三种说法可以大致框定:《满江红》应该诞生在岳飞于绍兴十年七月下旬奉诏被迫班师到入狱之间的一年多时间里。“怒发冲冠”和“仰天长啸”。此二句从未有人做过详细考证,却是界定《满江红》具体创作时间的重要依据之一。从字面看,显示岳飞的愤怒到了极致。在那段时间里,岳飞究竟何时最为愤怒?在班师途中,岳飞撕心裂肺悲愤交加:“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随后,岳飞又被剥夺了兵权,听命于可耻屈辱的和谈。但真正令岳飞“怒发冲冠”的,当是得知对自己的陷害之时。有位好心的部将设法通知正在庐山的岳飞关于王俊上告张宪“背叛”的消息。岳飞立刻明白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从不许胜利到屈膝求和,再到陷害忠良,要加害自己,此时的岳飞终于忍不住“怒发冲冠”而“仰天长啸”,应该是顺理成章的。查张宪入狱应该是在绍兴十一年九月上旬后,岳飞是十月上旬下庐山的。因此,《满江红》的诞生理当就在其间的二十多天里。“潇潇雨歇”。此句亦从未有人考证,诗词是情景交融的,“潇雨”一词诗人总是用来形容秋天的冷雨,“歇”显然是指雨的断断续续。于是此句也就清楚了:秋雨绵绵时断时续。此句既点明了作者是在秋雨中创作,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郁闷和沉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们历来总是把“等闲”看作虚词,其实不然,它应该是岳飞当时真实处境的具体写照。在此前数年岳飞所作的词中,已有“白首为功名”,表明岳飞那时的头发已经斑白。在随后军事上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以及在政治上受到的一系列沉重打击,显然在催白岳飞的头发。因此,岳飞当然不甘心少年时就有的理想就此破灭。查岳飞一生征战,三十岁时正忙得不可开交,谈何“等闲”,唯独到快四十岁时却成为一个无职无权之人而被迫闲散在野,其内心之悲切和壮志之不已的激烈冲突可想而知。 上述考证表明,《满江红》的内容完全符合岳飞入狱前的年龄、心情和处境。 岳飞创作《满江红》的具体地点是在庐山东林寺,解读的密码,就隐藏在词的字里行间 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环合四抱,有如城廓,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岳飞与庐山有不解之缘。绍兴六年,岳飞因母亡守丧,岳母坟就在庐山。绍兴七年,也因故回到庐山。岳飞与东林寺主持慧海关系非常密切,曾专门作诗《寄浮图慧海》。《满江红》中有三处“密码”可以用来界定其诞生地点就在东林寺。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历来都公认《满江红》是登高而作,却不知岳飞的具体所处,只得含糊解释成某处高楼,其实当时岳飞就在东林寺,因为《满江红》的开篇就隐藏着创作地点的秘密。 庐山东林寺有一则著名的典故。东林寺门口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名虎溪,要进东林寺就必须经小溪上的虎溪桥。据传说,东晋时东林寺主持慧远在寺院深居简出,人们称之为“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从不逾越寺门前的虎溪。如果过了虎溪,寺后山林中的神虎就会吼叫起来。有一次,慧远与来访的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谈得投机,送行时不觉过了虎溪桥,后山的神虎立刻就长吼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个文坛佳话,称为“虎溪三笑”,一直流传至今。由于此虎是守寺护僧之神,因此在虎溪桥畔有一头石虎怒目而视凭栏而踞。了解了虎溪桥畔的神虎和这则典故,就很容易看出,岳飞看着秋雨中威武不屈的石虎触景生情,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了护国看家的神虎,眼看着赵构们“越界”而“仰天长啸”,这才有后面的“饥餐胡虏肉”和“渴饮匈奴血”之词。 《满江红》的词韵隐藏着其诞生地点的第二个秘密。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游东林寺时有一首诗,名为《庐山东林寺夜怀》: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冥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绝断出没。李白写诗是抒怀,岳飞作词也是抒怀,而且《满江红》正是步了《庐山东林寺夜怀》的韵,特别是“阙”、“月”和“歇”这三个押韵的字都是来自李白的诗。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满江红》中有“壮怀”与“壮志”。按理说,同一首诗词中用两个相同的字是犯忌的,因此比较少见。但李白的诗却有“天香”与“天乐”。两个“壮”对两个“天”,显然绝非巧合。而且,还能明显看出《满江红》的“天阙”也应该是受到了李白两个“天”的影响。 李白在东林寺还写过另一首诗,名为《别东林寺僧》:“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满江红》中也可以看出追随这首诗的痕迹。“凭栏处”正是“送客处”的模仿,“长啸”无疑是“猿啼”的翻版。《满江红》中的神虎精神更是与李白“过虎溪”的畏惧形成鲜明比照。 “朝天(金)阙”。此句隐藏着解读《满江红》诞生地点的第三个秘密。此句自《满江红》现世以来从未见有人作出过合乎逻辑的解释,因为不了解其中也隐藏着一个东林寺的典故。 一般寺院的主殿称为大雄宝殿,但东林寺的主殿称“神运宝殿”。相传慧远初到庐山选择结庐之处,认为东林寺址在丛林之中,无法结庐,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结庐。夜梦神告:“此处幽静,足以栖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风拔树。翌日该地化为平地,池中多盛良木,作为建寺之材。“神运”之名,由此而来。 有了这则典故和前述的铺垫,此句就能理解了,其实很简单,也很直白,就是在功成之日再来朝拜东林寺的“神运宝殿”,因为神是天神,“神运宝殿”就象征着天上的宫阙。岳飞自比神虎,理当朝拜天阙。 还要解释一下,此句为何历来有“天”与“金”二说。很可能岳飞在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满江红》之际,于最后收笔时有了点犹豫。他先用了“金”字,当然决不是朝拜皇帝的金銮宝殿,而是朝拜金碧辉煌的神运宝殿。岳飞在诗词中把佛像称为“金仙”,如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中的“陪僧僚谒金仙”。毕竟是身在佛寺,理当朝拜佛祖金身。但岳飞继而又改为“天”字,一来以避深恶痛绝的“胡虏”之“金”,二来受李白的影响以映衬东林寺神运宝殿的典故,三来更能暗合自比的神虎形象。由于“天”与“金”在词中的基本含义相通,就不能排除岳飞原作中的修改,而抄者忠于原词照录的可能。由于后来者在誊抄或刻录时只能二选其一,于是有了“朝天阙”与“朝金阙”两种版本。 《满江红》蕴含的典故,清楚地表明其诞生地就在庐山东林寺。 多少年来,人们研究《满江红》,为寻找岳飞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费尽周折而不得。对《满江红》的上述破解,终于使人看到了岳飞真实的内心世界。
满江红古诗篇七:范成大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一、人物生平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存诗1900首。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和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反映农村生活的代表作是《四时田园杂兴》,共记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四季分别有12首。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二、个人履历
范成大父早亡,母:78岁身亡,父:46岁因病身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近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
三、历史年表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出生。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擢进士第。授户曹,监和剂局。
南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迁正字。
南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范成大为处州创义役。其法规定:民以都保为单位,据役户多少和职役情况,各家按贫富输钱买田称义田,以所收田谷助当役者,民户按次序轮流亢役。义役既行,公私皆称便。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金大定十年闰五月,孝宗遣范成大充任祈请国信使,向金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请更定受书之仪。成大以所奉国书仅语及陵寝事,请并载受书一事,孝宗不许。左相陈俊卿因力主暂缓遣使而去位。吏部侍郎陈良佑因论不应遣使而罢官责居筠州(今江西高安)。李焘惧而不敢行。范成大慨然而行,至金则密草奏书,具官更定受书仪式事。入见之日,成大既进国书,复出奏书,金廷上下为之纷然。既而成大归馆所,世宗遣伴使宣旨取其奏。九月,成大返宋。金世宗复书拒宋所请,只许孝宗奉迁陵寝,同意归还钦宗梓宫。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范成大任建康(今南京)知府,至淳熙十年(1183)离任。在建康任上,"秦淮调拨军储米20万石赈济饥民","将富余的财政收入为下户代缴秋苗和丁税",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
南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逝世。
四、相关荣誉
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的说法。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
满江红古诗篇八:2016高考作文素材:古诗名句之学问成才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原指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后比喻共同商讨,互相砥砺)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只顾形式上热热闹闹,还探寻问题的本质。)
3.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勤奋。“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然而极大却正是极小日积月累的结果)
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做学问当竭尽全力)
5.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惊落第诗》(深阅读)
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7.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1.惜时;2.心态影响对外物的感受与看法)
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惜时努力)
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惜时努力)
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惜时努力)
11.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戴复古《寄兴二首》(借喻一个人不能十全十美,不宜求全责备)
1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
13.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世上不缺人才,而是缺能识别人才的人)
1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对人才的渴求)
1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韵》(可用来形容伟大作家的伟大成就)
1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稼说》(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1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为学的几个几个递进的阶段)
1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喻指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亦用来说明实践的重要。)
19.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2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读书之要》(读书的方法指导)
2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画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贵学重行)
满江红古诗篇九:懂你_900字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跳进我的屋内,手端一杯清香的茶茗,一篇又一偏的朗诵那华美的篇章,体会诗人的爱恨情仇。有笑傲风尘的李白、也有老泪纵横的杜甫、有精忠报国的岳飞、也有把酒问月的苏轼。与中国文学巨匠一一擦肩而过,我带着一份虔诚、一份景慕,开启一次美的旅程。这次,我走进了《满江红》。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戎马一生,为了什么?后背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字字如山,压在你的肩上,同时也压在你的心里。你一生南征北战,正准备直捣黄龙之时,却被突如其来的一十二道金牌挡住了前进的道路。我不知道那时你是一个怎样的心情,是悲伤还是愤怒,或许那一刻你心以死,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就当你要带三尺长剑立下不世之功时,却已是英雄末路的地步。
你一身盔甲,挡得住阵前的撕杀,却经不起背后的谋杀。你以一己之力扶持着风雨飘摇的大宋江山,揽大厦于将倾。可你没有看见基石已毁,木中蛀虫太多,你是独木难支啊!为何不早早放手呢!为何痴念于心中的那个大宋呢!你一心将战功化为捷报,以安君王之心、万民之心。可你没有注意到君王的奖励是一种带着回钩的暗器,金殿的屋檐已勾勒出风波亭的雏形,朝赐你豪宅、午赐你钱财、晚赐你美女。不知何时,就悄无声息的赐你一死。你的身边已危机四伏。你却只顾冲锋陷阵。
十二道金牌——十二个夜叉,将忠良捉拿,“莫须有”的罪名造奇冤。走完你人生仅有的38个春秋,匆匆太匆匆,几度夕阳红,你的生命被草草的结束。风波亭内是一个奸臣的狞笑,亭外却是天下万民的痛哭。当一个竖着的生命与横着的屠刀突然相遇,这注定是一场悲剧。
我不知道,当识大体的岳母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面该是怎样的心情。
我不知道,当你英魂逝去时,“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是否还会不会被金人传唱。
你是悬在中原大地的一颗苦胆,让有志之人净心明目、辩识忠奸。历史记住了你,人民记住了你。“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骨无辜奸侯”你的坟前是奸臣的深深忏悔。
岳元帅,若你泉下有知,请安息吧!
你名字的正面是历史的勋章,你名字的背面却是历史的疮疤!
一句诗词,一段凄凉的历史。《满江红》中包含了你的多少血与泪。
一首宋词、一位伟人、一段历史、一个不朽的传奇。
在此时,我才真正的懂了你。
满江红古诗篇十:“古诗新唱”想像作文教案_3000字
“古诗新唱”想像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新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联想,大胆的想象,丰富原作内容,有创意的再现原作意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有创意的改写古词曲。
【教学过程】
一、导语: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古诗宛中漫步,在诗词曲中畅游,可谓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相信大家一定收获不少。这节课让我们从积累的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展开联想想像的翅膀,对古诗词进行超越与创新-----来一次古诗新唱。(点击幻灯片之一,)
二、解说概念:“古诗新唱”想像作文,即在吟咏鉴赏古代诗歌的基础上,穿越时空,运用联想与想像,将特定的人物、事情和景物等融入诗歌,再现原诗意境或创造出崭新的内涵。
三、简介古诗新唱古已有之。元代马致远以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为题演绎了白居易与妓女裴幸奴的爱情故事;元杂剧《梧桐雨》最后一折,根据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落叶时”的诗意,着力刻画了唐明皇追忆往日繁华欢乐生活的愁苦心情。现当代,古诗新唱成佳作也不乏其例。郭沫若根据屈原的《橘颂》及相关作品,创作了历史剧《屈原》相关章节。我们自读课本上收录的《不朽的失眠》,就是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根据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敷衍而成的,近年高考优秀作文《〈小重山〉后的选择》、《霸王泪》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那么怎样才能真实而艺术再现原诗的意境?怎样才能既要富有诗意,更富有新意、创意?
先看两篇例文
四.学习典型范例《不朽的失眠》、〈英雄的季节》,《断肠人在天涯》。
范文评析:范文示例(一)
英雄的季节
风萧萧兮易水寒,秋风把树叶吹落,落叶便纷纷坠入水中,江水慢慢地被红色所覆盖。那火红的江水和飘零的落叶,注定了这是一个纷乱的秋天。
江边小径,薄雾中走来一队人马,由远而至。队伍中间是一辆囚车,囚车前后是戒备森严的押解士兵。囚车之中是一个衣着褴褛但目光极为有神的人,仔细看去,在那烟尘沧桑后面,竟是一个只有十六岁的面孔。他是夏完淳。
此刻,秋风依然在吹,落叶依然在飞舞,萧萧的江水依然在落叶下坠后泛起微波。囚车上的夏完淳的内心,也像江水一样泛起点点滴滴。
从夏完淳出生那天起,他的骨子里就是明朝之人,并且他也深深为这点而感到自豪。从小,他心目中的英雄便是岳飞。他忘不了母亲对幼时的他谈起岳飞时的故事时的那种慈爱但坚毅的语调;他忘不了他第一次读到《满江红》的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他忘不了在外奔波坚持抗清的父亲偶然回家时对他的欣赏和期待的眼神;他忘不了老师吟诵“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时悲凉复激愤的面容。那时他就在心底埋下了一粒种子,无数的历练给予这粒种子养份,于是那种子生根发芽,渐渐枝繁叶茂,最终成为一棵擎天大树,支撑着他的整个心房。
囚车依旧在颠簸。夏完淳伸手拂走沾在前额的稻草,发现了前方似曾相识的路,他不禁苦笑,故地重游竟是这样一般场景。夏完淳的记忆愈发清晰,他十三岁那年的一天,自己回家后带着兴奋与紧张的心情告诉母亲他要像父亲一样参加抗清的队伍。母亲先是怔了一下,然后便什么也没说。母亲那天似乎格外地沉默,张罗完行李后便让夏完淳早早地睡了。夏完淳那晚并没有入眠,只是默默地听着屋外灯下压抑的抽泣声,然后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本有着享受快乐的权利,但却因现实所逼而过着“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生活。经历了三年的磨难,夏完淳最后却身陷在这囚车之内,他真不知道自己该庆幸或是后悔。
路越来越熟悉了,夏完淳看到了人群。猛地,他在人群中发现了母亲,他不知道三年的时间竟可以使一个人变得那样苍老。薄雾消散,夏完淳看到了母亲眼里的迷茫。她跟在囚车的后面不停地奔跑,口中喊着自己儿子的名字。夏完淳百感交集,他用力握着囚车的栏杆,向母亲喊道:“精忠报国!”那是三年前夏完淳离家时母亲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他把这当作自己永世的信念。母亲听到了,也懂了,因为她停了下来。那一刻,头发被风吹散的母亲站在萧瑟的松江边,身后的落叶纠结在一起,这幅画面在一瞬间定格,成了永恒。夏完淳忍受不了那样的悲伤,终于转过身去面朝前方,三年来再次的泪流满面。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当夏完淳用尽全身的力气几乎是吼出这四句诗后,他笑了,此时的自己,竟像心中永远的英雄岳飞一样,真的是了无遗憾了。
那有如生命在燃烧般的火红的江水,和有如生命在飞舞般的飘零的落叶,注定了这是一个英雄的季节。
评语:欣赏就是将真实的自我情感投入到诗人的热血中一起去沸腾去燃烧。小作者根据原诗的内容和情感,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写作此诗的背景,加以联想和想象,设置了具体的场景和情境,把凝练的诗化为浓酽的散文。另外心理描写特别细腻传神。而这种心理又都是和周围的一切景、人、事融为一体的,所以显得真实可信,而那种虽是穷途末路却依然不失英雄本色的豪情也极能感染人。
范文示例(二)
断肠人在天涯
在塞北
秋色入天,黄沙弥漫。西风凄厉,犹如鬼哭。古驿道的尽头,苍黄的夕阳就那么一点一点地跌落下去。
前方有一座客栈,毫无生气地在大漠中摇晃,随时都能倒下。碣石拉了拉背上的行囊,舔了一下干裂的嘴唇,拖着马向那儿走去。
塞北的客栈人不算多,大家各干各的事,似乎忘记了说话。老树上的乌鸦也忘记了叫,直到碣石把马系在老树上,才惊醒了这两只沉默的乌鸦,它们有气无力地“哇”了一声,又相偎在枝头,继续沉睡。
“小二,温一壶酒”,碣石放下行囊,掏出些银两,“再上碗热粥配几两牛肉。”“客人哪的人?”坐在柜台前的老者沙哑地问道。“江南”,碣石心头一痛。“江南,江南……”老者望着早已没了轮廓的天地喃喃地念叨。小二端上了酒菜,“你拿些草料给我那可怜的老马吃吃吧!”碣石在心里重复着:“我要回家,回家,回家,小桥旁,流水边,村口前,杨树下,妻子潇湘在等我回家。我们不管朝政混乱,鹰犬塞途,也不再去试图改变它,只要能安安稳稳、平平淡淡地生活在那小竹楼里就行。不要让任何一个人因思念而断肠。我就要回家。”
客栈又陷入沉默,各人都在想着自己的家。风沙依然很大,正在埋没回家的路,那遗失的家。
在江南
潇湘挽着还没干透的头发倚在窗边,等碣石。她知道碣石喜欢她的长发,他常说那里就是他的家,所以她常在傍晚洗头,然后等碣石回家。潇湘常站在村口,望着长江,一帆又一帆船过去了,却不见碣石归来。
到第一千只帆船穿过时,潇湘不知是继续等待还是绝望。渐渐地,潇湘不再站在村口,而是坐在家中,用耳朵去等,希望在白云的欢笑声,流水的撞击声,木桥的嘎吱声中出现碣石的脚步声。
古琴上已积上厚厚的灰尘,棋盘还放在几案上,还留着碣石用棋子排成的“家”字,潇湘到现在都不忍心收起来。
在窗口,还传出两片玉的清脆的撞击声。原本这应该是一块玉,是碣石临走前挂在潇湘脖子上的,但直到有一天,风吹树动门响,潇湘以为是碣石回来,忙着去开门,摔倒在地,他没回来,而它碎了。潇湘一直试图用泪水去融化它们,使它们合成一块,但泪干了,玉还是两块。潇湘请了一位老玉匠在另一片上钻了一个洞,用线穿起来,挂在了窗前,每每有风吹过,两片玉都要撞击在一起,潇湘说,她听见了心被悄悄捏碎的声音。
潇湘的长发依旧在飘,她说:“碣石,快回家吧!”小竹屋发出一声空洞的回响“碣石,快回家吧!”天地之间发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回响“碣石,快回家吧!”潇湘希望在天涯尽头的碣石能听见,快回家吧!不要让思念的人断肠……
评语:唐朝温庭筠《梦江南》和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本来风马牛不相及,却被小作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写就一篇让人拍案叫绝的美文。其妙处:一是紧紧扣住两首诗共有的“断肠”二字,设置情境,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二是大胆创新,巧妙构思。由此让人深深地感到,想象和联想实在太重要了,它可以化虚为实,化平淡为神奇。
五、师生互动讨论总结写作此类作文的方法和要求。
1.正确理解原诗,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对其人其作及其生平经历作一番研究学习。《如英雄的季节》就是在对《别云间》诗意正确理解及对夏完淳生平与写作背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想象,扩展成篇的。
2.充分利用原诗中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设定具体的人物、情境等,通过描写环境、景物、人物神情、动作和心理等,真实而艺术地再现原诗。例如《不朽的失眠》就借助原诗中的“月”“乌啼”“霜”“江”“枫”“渔火“钟声”等意象,扩展开来,细致描绘了一幅萧瑟凄绝的画面,同时给诗人张继设定了具体的情节情境——他落榜了,于是凄凉的深秋夜景和痛楚的内心愁绪造就了一首千古绝唱。
3.还可借用其他诗人的诗句或化用诗人的其他诗句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文学性。《别云间》开篇就是《易水歌》的名句,演染出一种慷慨悲壮的气氛。中间又引用了“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增强了文学性,还丰富了文意。
4.不拘泥于原诗的束缚,甚至可以将不同时代的作品联系起来,可以突破历史的真实,大胆想象、创造,赋予它新的内涵(当然也可以将诗人的多篇作品联系起来)。如《断肠人在天涯》就把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唐朝温庭筠《梦江南》和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机地融为一体,巧妙的构思出一篇让人拍案叫绝的美文。2002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小重山〉后的选择》,也是如此,历史上的岳飞并没有违抗圣旨挥戈伐金,但小作者却遵从历史上广大人民的意愿,假想性地重新创造了历史。
六、。需要强调的是,古诗新唱不是无聊的改写诗歌,也不是大话西游,你必须得表现出一定的意义,或吟唱古今相通的情感,或折射现在的社会现实。另外,想象创新必须合情合理。记得有个笑话说,某同学改写《卖炭翁》,卖炭翁在炭被宫使抢走之后,一气之下,回家参加了八路军,打跑了日本鬼子。后来他成了养鸡专业户,并被评为全县的致富能手。不顾生活发展逻辑胡编瞎写当然引人发笑了。我们要永远铭记:真情与创新并举,是作文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