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9篇

时间:2018-11-05 来源:作文专题 点击:

梦游天姥篇1:《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注释译文


  《梦游天姥(mǔ)山别东鲁诸公》
  作者:李白
  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4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5,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tāi)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9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谢公宿(sù)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脚着(zhuó)谢公屐(jī),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8。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dàn)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jiē)。惟觉(jué)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qí)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33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殷

梦游天姥篇2:读《梦游天姥吟留别》_2000字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读《梦游天姥吟留别》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以此诗句来概括《梦》诗很得当。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李白用高超的浪漫主义写作手法,创设出超拔、光明、壮丽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崇高的人格、不懈的追求和坚决的斗争精神。
  全诗分为三节。
  第一节,塑超拔形象,表傲岸个性。
  此节中心句为“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三个“天”字在一句之中很显赫,而没出现“山”字。山却敢于向天挑战。“连”,为齐、平。“横”,为遮,含有“恣”“肆”义项。上可与天比高,下可俯视群山。五岳是群山之首,而天姥能藐视它,更无须提周围的赤城与天台了。一“掩”一“倾”,“视俦列如草介”。天姥形象的超拔,是诗人“壮思”所致,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思想的艺术表现。
  海上仙山不可求,有长安失意之意;“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云霞明灭”是壮丽之意象,“越人”表天姥之地,与“连”、“横”、“拔”、“掩”构成超拔之势,傲岸之性。
  第二节,梦游天姥,表理想境界。
  本节可分五层:
  一层:向往先辈,以求神会。
  “我欲因之梦吴越”,最主要的原因向往先辈谢公。谢灵运(385—433),出身世族,世袭康乐公,南朝宗王朝抑制世族,政治无出路,“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出为永嘉守,恣意遨游,寄情山水,曾游天姥等高山,蔑视权贵,后被诬告谋反,被杀。李白对这位开创山水诗的先辈是非常敬佩的,自己青年漫游就有谢公的影响,现在失意,“因之更加思念,”“因之”一梦而到谢公的宿处,并“脚着谢公屐”,而同步青云。
  追随谢公以表蔑视权贵的决心。这里还创设一个淡雅、明静、清新、飘逸的意境。“明月”关照护送,是个性化的、情感化的,是至爱的。这种情感是失意的人最可求的,而明月即天意,这里的“送”与后来“仙之人”的“迎”,是有意呼应的。意在表明自己的高贵之躯岂可与粪土王侯可比。“渌水荡漾猿啼”,突出自然清新,暗比官场混浊腐蚀。
  第二层:登高观日,闻晓天机。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

梦游天姥篇3:青莲魂·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_900字


  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屈原开启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不少人为李太白那高度的夸张和丰富的想像而赞口不绝,他把浪漫主义推向顶峰。
  我们在诵读的时候,由于诗人的感情和思绪发展变化很快,全诗的节奏也颇多变化,要用心领会诗句的内容,读得节奏鲜明,我们要循着梦游的进度,展开丰富、奇妙的想像,将仙境与尘世、出世与入世、飘逸与沉重,一并交织在瑰丽奇幻的艺术境界中。
  诗的开头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和高峻,其中就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首先就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衬天姥山的可睹、可寻,在这里,使用了陪衬、铺垫的手法,这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其次将它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他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小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其脚下。喜翼可蔽空的大鹏,更爱檐头私语的小雀。事实上,天姥山不过是浙东的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X,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氛围,神奇的色彩,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境界。
  诗人在描写天姥山时,用了想像的艺术手法,像天马行空一样无拘无束,随着想像羽翼的飞翔,在笔端展现了变化万千的景象,创造出了和丑恶现实对立的神奇壮丽的境界,炫人眼目,动人心弦,令读者读后跌X起伏,回肠荡气。
  诗人转触笔锋,他的消极避世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其讥讽现实,却又不像屈原般愤世疾俗,从太白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有儒家的积极用世,有道家的消极避世,又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但他的追求个性自语,蔑视权贵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更能明确其入梦的真正缘由和提及谢公的用意。
  全诗的诗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正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着一句表现的更明显。思维的火焰总是难以熄灭,在一番离奇的遐思和古朴的旋律中,看到了青莲蔑视权贵,追求生活的理想和精神。他之所以向往神仙的时间,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社会,踏上漫游的旅途,政治上遭挫折的愤怨仍郁结于怀,在诗末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呐喊和向往。
  翻开泛黄的丹青古卷,与古人相知,与古人相别,青莲的超尘脱俗和神奇飘渺,让我久久不忘其余韵。
 
      高三:刘应

梦游天姥篇4:[8月征文]游天姥,思太白_500字

  天姥,瀛洲名点,伊景慕已久,暑假闲余,聊以游着。着云霓衣裳,握酒觞,望杳渺仙境,缟素飘飘。踏入姥山,只见:泥泞里,栀子花香四溢,迥若沉鱼落雁的女神。赤足长发,微风吹来,飒飒而忧郁。她的美令雾霭迷离,松栎折腰。这是阿斯坦特的化身吗?栗深林层巅中,沙石与坚磐摩挲,如弹楚曲,时而急管繁弦,时而角音曼长,倏起落,诗情画意。恍惚,岩泉奔泻,穿淌于跌宕蓬莱,那交织淅水,涤瑕荡垢,山麓訇然天上宫阙,不感到世态炎凉,寰宇范苑,却有一份宁静情怀

梦游天姥篇5:与古为友_1200字

  一、古诗
  飘,落,止。我融入了那千年的唐风宋雨。看花开花落,送孤雁南飞,观云卷云舒,听雷鼓雨吟……物物声声,渺远缤纷。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是谁迷醉着双眼梦游天姥,却邀残月一轮公舞长歌,欲上青天,抽刀断水,摆不脱那一壶难以入喉的愁?又是谁在“布衾多年冷似铁”的茅屋叹他“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天地无垠,生死两界,以诗寄情,穿梭其中?
  船头,百日里流逝挽不回的红颜,琵琶叹息泣诉是丝丝血泪。“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难下”,有道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凄凄不似向前声,座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世事几多纷扰,几多无奈,几分悲凉,缭绕心头,塞鸿难问,岸柳无力。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又是谁站在黑暗,注目故人,望断天涯路,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可会“折芦花赠远”,再“零落一身秋”,斯人独自憔悴?
  谁又在独钓寒江雪,轻舟之上垂下一竿孤冷,净洁如仙?谁又怀抱孤琴,独享一幕寂寞?谁在腊月“折得梅花独自看”,笑传醉梦中,红尘灰飞烟灭?……
  与诗为友,获一掬润心的清泉,当诗中的悲喜愁叹开放在历史的锦缎上,它们无与伦比。
  二、古塞
  秋风一度萧瑟起。黄沙在呜咽中飞扬,拥向灰白的天空。
  多少落叶迎着你的目光缱绻天涯?
  多少故事在你的吟说中飘散远方?
  凌乱了马蹄,公主手抱琵琶弹出一曲曲幽怨,溶解风中,一吹千年。回望,早已沧桑。
  你终于厌倦了,厌倦了不休的金戈铁马,厌倦了浸红岩石的血泊,厌倦了缠绕千金的哀愁。
  于是,你沉寂至今,没有冲天的喊杀,没有卷曲的兵刃,没有徘徊长嘶的战马,只有那在晨曦中,在炊烟袅袅时,腾空而起灰色的飞鸟,和如雪的沙。
  你甘心岑寂,甘心护着自己的那片孤独,甘心期守着和平。
  与古塞为友,望一眼历史,望一眼不为人知的故事,望一眼,那时光飞逝的作品。
  三、古人
  东市中,他发髻零乱,跪着,傲立于天地。
  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黑色的时代,他如一只飞蛾,想撞出一片光明,至少,不被玷染。
  他做到了,望着下面的人群,眸子中划过一晃刀光,他仍那样安然,那样坚定,那样桀骜。
  十指轻拨间,《广陵散》飘起,响彻整个云霄!绝美音律弥散空中,人们醉了,可他没有。
  也许遗憾,也许失落,也许……他明白这支曲是最后一次在这世界响起,《广陵散》将同他一起,坠落奈何桥,他不忍。
  琴声回荡,最后一响,伴着一道刺眼的光闪过,最后一响,夹杂了嵇康血的腥甜。琴弦的余颤在那束血的喷溅中被迫停止,而那一响,却震撼了岁月,刻在了人们心中,从魏晋回荡至今。
  那一曲,注入了嵇康的魂,还有傲气,还有高洁。
  与古人为友,追寻那一个个屹立苍穹的背影,追寻那一段段悲壮感怀的过往,追寻那一次又一次洗涤精神的家园。
  与古为友,看路上一个又一个的脚印,望一道又一道车辙,睹一条又一条被时光划过的痕迹。它们,无一不在指引我们走向前方……
 

梦游天姥篇6: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赏析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现在浙江绍兴一带。“信”,在这里当“实在”讲。 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以下就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五岳”,指我国的五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赤城”,是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这里的“天台一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实有一万八千丈。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 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诗人就进入了梦境。从这里到“失向来之烟霞”一大段,写的都是梦境,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镜湖,又飞到剡溪。他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荡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谢公”,指的是东晋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以写山水诗著称,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过。谢灵运在登天姥山的时候,曾经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过,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诗句。 接着,李白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的“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特制的一种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齿,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走着省力些。“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一种神鸡,相传住在东海桃都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跟着叫起来。诗人说:他穿着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连青云的石阶。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这样,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开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开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间,道路弯弯曲曲,没有一定的方向。倚靠着岩石,迷恋缤纷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烟雾。写得有声有色。这里采用了楚辞的句法,不仅使节奏发生变化,而且使读者联想到楚辞的风格,更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且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参差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列缺”就是闪电。 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诗的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接着,神仙出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写到这里,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 读着这些迷人的诗句,好像是在欣赏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童话影片一样,是那样富于魅力,那样引人入胜。使人读了心往神驰,宛如置身神仙世界。 但是,好梦不长:“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篇7:关于景物的精美句子仿写摘选


  1、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
  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
  2、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鲜花说,开放的年龄千枝竞秀。
  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太阳说,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月亮说,纯洁的心灵晶莹透亮。
  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海燕说,奋斗的人生快乐无穷。
  3、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
  我梦想:来到海边的沙滩,从波涛的澎湃中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惊心动魄。
  我梦想:来到白雪皑皑的高山,在朝阳的艳丽中,领略“红装素裹”的分外妖娆。
  4、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
  5、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
  简爱说过:“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
  白朗宁说过:“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
  裴多菲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自由的价值。
  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反抗精神的可贵。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6、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地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
  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7、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
  幸福是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
  幸福是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
  幸福是朋友一个温馨的字条;
  幸福是母亲一声温柔的叮咛,
  幸福是老师一次亲切的问候。
  8、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夜空中的一轮明月,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春天里的一场细雨,使心灵枯萎的人特别感到情感的滋润。
  爱心是夏日里的一阵清风,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
  爱心是黑夜里的一座灯塔,使迷失方向的航船找到停靠的港湾。
  9、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奋斗说:人生就是与风浪搏击的双浆。
  勤奋说:人生就是耕耘大自然的老黄牛。
  困难说:人生就是在暗礁中行进的船。
  挫折说:人生就是那条坎坷曲折的小路。
  10、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大地(夏日)撒下一片绿阴(阴凉);
  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
  假如生命是一枚果实,我愿为人间留下一丝甘甜。
  11、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
  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
  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
  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海中似的自由遨游。
  12、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
  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
  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
  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
  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13、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人们都爱莲花,爱她的亭亭玉立,爱她的不蔓不枝,爱她的香远益清。
  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14、古往今来,大凡有所建树者。无不是临渊之后退而结网者。
  如果哥伦布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辟风斩浪,扬帆远航,他又怎么会有发现新大陆的壮举?
  如果哥白尼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苦心观测,创立新说,他又怎么会写出《天体运行》这部巨着?
  如果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开通丝绸之路,张骞怎会有通西域那鞍前的潇洒?
  如果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开辟海上航线,鉴真又怎么会东海那水上风流?
  15、历史是一面镜子。
  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
  假如当初蔡桓公虚心听取扁鹊的意见,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
  假若当初项羽能从谏如流,接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的结局呢?
  然而,反过来说,
  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谏讽,又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
  如果当初唐太宗不采纳魏征的劝告,怎么能创造“贞观之治”的局面呢?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
  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16、风从水上走过,留下了粼粼波纹;
  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了缕缕温暖;
  骆驼从沙漠走过,留下了深深蹄印;
  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了声声欢韵
  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了圈圈年轮……
  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17、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逍遥飘逸;
  承诺不是水面上的一叶浮萍,飘游不定;
  承诺不是夜幕中的一束昙花,转瞬即逝;
  承诺不是清晨绿草尖上的露珠,晶亮而短暂。
  承诺如同珍珠,它的莹润是河蚌痛苦的代价,也是河蚌的荣耀;
  承诺如同蜂蜜,它的甘甜是蜜蜂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蜜蜂的骄傲;
  承诺如同流星,它的灿烂是陨石悲壮的付出,也是陨石的辉煌;
  承诺如同金子,它的光耀是淘金者辛劳的价值,也是淘金者的喜悦。
  18、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
  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
  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生活是一条长河,奔腾不息,淘尽人间善恶;
  生活是一首启锚的航船,确定了航向,便不再畏惧狂风恶浪;
  生活是一幕人人皆可做主角的戏剧,你刚舞罢他登场,尽显风流。
  19、潇洒是一道恪守在每个人心灵中的美丽的风景。
  潇洒的内涵包罗万象,“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净的潇洒;“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喜悦的潇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种豪迈的潇洒;“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种自信的潇洒;“独钓寒江雪”是一种高洁的潇洒;“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一种悲壮的潇洒。
  珠光宝气。浓妆艳抹不是潇洒;盲目从众。追逐时髦不是潇洒;信口开河。油腔滑调不是潇洒;自吹自擂。相互攀比不是潇洒;挥霍无度。公款吃喝不是潇洒;高高在上。指手画脚不是潇洒。
  20、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
  我们有曲径通幽。亭台轩榭的苏州园林,有绵延万里。气势磅礴的明长城,有纵贯南北的京杭运河,有金碧辉煌。气势恢弘的紫禁城。
  21、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
  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连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
  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裳;
  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片片美好的景色;
  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撒播,培育出一个五彩的花坛。
  22、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
  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
  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
  爱心是一泪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
  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
  爱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
  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热发昏的人得能冷静地思索;
  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连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
  爱心是一阵炎炎夏日的清风,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
  23、心正则笔直。
  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
  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
  清代的着名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24、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
  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才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
  有勤,才有了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有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着《红楼梦》。
  25、即使我们只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
  即使我们只是一只春蚕,也应该“春蚕到死丝方尽”;
  即使我们只是一片树叶,也应该“化作春泥更护花”;
  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争键时刻有一次闪耀;
  即使我们只是一朵花,也要给人们带来一丝清香;
  即使我们只是一颗星星,也要在黑暗中闪出自己的光芒;
  即使我们只是一滴水,也要在生命的旅途中作叮咚的脆响;
  即使我们只是一棵小草,也要给大地带来一点绿色。

梦游天姥篇8: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原文】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

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

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深了,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迷迷糊糊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踏过冰冻的黄河奔赴前线。

我拖着衰老的躯壳卧病在床,但我不为此感到哀伤。

国家的边疆可还好?我日日夜夜都在挂念。

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窗外风雨呼啸,

也许到了梦中,我又会回到战马嘶鸣的浴血战场。

【注释】

⑴ 僵卧:挺直躺着,指卧病在床。

⑵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⑶ 不自哀:不为自己而感到悲伤,不为自己哀伤。

⑷ 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

⑸ 思:想着,想到。

⑹ 为:介词,为,为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⑺ 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shù),守卫。轮台:现在的新疆轮台县,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 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⑻ 夜阑:夜深人静的时候。阑(lán):残尽。

⑼ 卧听:躺着听。

⑽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⑾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⑿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僵”是个形声字,从人僵声,与“偃”同义,是向后仰倒,而“前仆后继”的“仆”是向前倒,与此词倒的方向相反。后来引申用来指“不动不朽”,即“僵硬”的意思,后来此义又造“僵”字表示,但人们仍习惯用“僵”字。诗中“僵卧孤村不自哀’’的“僵”是“僵硬挺直”的意思,形容诗人不受重用。



“戍”是个会意字,从人持戈,本义是“守边”。所以,古代的边防战士称“戍卒”;也指一般的驻扎、守卫。诗中“尚思为国戍轮台”一句,可理解为“防守”、“守卫”、“保卫”。



“阑”是个形声字,从门柬声,本义是“门遮”,即“门的遮蔽”,门前的栅栏。后来引申为·“栏杆”,“栏”字始作“阑”,后加“木”为“楣”,简化为“栏”。阑由“遮止”的意思引申为“残尽”、“停止”的意思。诗中“夜阑卧听风吹雨”中的“夜阑”是“夜将尽”的意思,形容彻夜难眠。现在成语有“夜阑人静”。

【思想感情】

这首诗情感激昂,精神饱满。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而是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鉴赏一】

第一首诗主要写十一月四日的大雨和诗人之处境。前两句以夸张之法写大雨瓢泼,其声响之巨,描绘出黑天大风大雨之境,很是生动,波涛汹涌之声正与作者渴望为国出力、光复中原之心相印。后两句转写近处,描写其所处之境,写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思出门,其妙处是把作者的主观之感和猫结合一起写。这首诗也道出了作者处境悲凉。

第二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但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不必多此一举。另外,诗人正是因为“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受打击,最后才罢官闲居的。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今后国运如何他可以毫不负责。其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显得渺小和可鄙。

“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鉴赏二】

这是年近七旬的 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 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 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鉴赏三】

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这首诗的大意是: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同陆游的许多爱国诗篇一样,这首诗充满爱国豪情,大气磅礴,风格悲壮。

当诗人在六十八岁高龄,一身病痛,孤独地躺在荒凉的乡村里,他会想起很多往事。人生匆匆近百年,回首过往,感慨颇多,幼年时的理想,青年时的挫折,中年时的抱负,老年时的失意都会像过眼烟云一样在心头闪现。

少年时在家庭中父亲对自己的爱国主义熏陶,和自己“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气,青年时科举考试时因才华过人而导致被权臣除名的挫败,中年时,短暂军旅生活的体验和出任朝廷重臣的踌躇满志,老年时作为主战派,受投降打击排挤独居乡村的凄凉寂寞,都会带着深深的山河破碎家国飘摇的烙印,一齐向心头袭来。

当时,金人南侵,宋朝丢失了大半壁江山,诗人由于主张对金作战而被罢官回乡,僵卧孤村,失意之思,经历之悲,病体之痛,家国之愁,似乎已穿越岁月时空,飘飘悠悠,在身边蔓延。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悲愁中,诗人笔锋一转,写出了“僵卧孤村不自哀”,这“不自哀”三个字,便把个人之失,一己恩怨,小我之痛,暂且放在一边。是啊,在山河破碎,家国沦落,半壁江山尽陷金人的铁蹄之下面前,个人的得得失失又算得了什么呢?接着一句“尚思为国戍轮台,”一扫低落的情绪,磅礴之气,报国豪情便跃然纸上。

这种磅礴之气报国豪情伴随了陆游的一生,当南宋皇帝偏安江南,朝中士大夫纷纷在江南的小桥流水中风花雪月、吟诗颂词之时,陆游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北伐,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祖国的统一,虽屡受投降派的谗毁排挤,始终矢志不移。

如今眼看家国飘摇,山河破碎,虽已病痛缠身,保家卫国的理想不渝,爱国激情始终在胸膛内涌荡,铁马冰河的梦想会在病痛的头脑中出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对于一个伤病缠身的老人,在将近古稀之年,犹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在他的这种豪迈的梦想之下,激荡的该是怎样的激情与豪情?

这是怎样的一个梦啊,没有和平,有战场、厮杀、呐喊,他也许曾梦到过李广站在冰河边长啸,也许曾梦到过卫青在最前线厮杀,可能还梦到过霍去病在敌区的纵深处驰骋,这些令匈奴丧胆,在疆场上建功立业的人,是他追寻的榜样。

在他心中,大丈夫不能像李广、卫青、霍去病一样建功立业,青史留名,若得以快马扬鞭,纵横北国冰河,收复失地,虽不能留名千古,亦无憾。

是梦,而非梦,这是诗人现实中的理想在梦中的体现。

然而眼睁睁地看着“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纵然有万千豪情,满腹才华,却不能在现实中施展,收复失地的理想不能在现实中立足,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是怎样一种让人抑郁不乐的心情?

在荒凉孤村的夜晚,听北风萧萧,淫雨洒落,铁马冰河只能在梦中相见,空有一腔抱负而不能施展,如此以来,家国之愁又多了一层,无法收复旧山河的惆怅又增添了几分,风雨飘摇中的南宋王朝似乎更加岌岌可危。

整首诗,作者的满腹愁绪就这样通过大气的笔触一一展现,现实的理想就这样借助厮杀的梦境去实现,较少卿卿我我,无病呻吟。就连自身的病痛,大自然的凄风苦雨,也在老而不衰的爱国激情中,在铁马冰河的梦想中,变轻变淡,最终成为一种似有若无的陪衬,使得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豪迈悲壮的风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豪迈悲壮之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永远给人以鼓励和激励。

【鉴赏四】

此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时年诗人67岁,闲居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原诗共两首,此处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二首.与诗人其他的老年诗相比,这首诗在写法上别具一格.其主要特色在于以梦境抒发情怀.写到梦境的诗词,在陆游之前已有不少佳作.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是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梦;杜甫的诗《梦李白二首》,摹写的是渗透了诗人与李白形离神合、肝胆相照友谊的梦;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记叙的是诗人悼念亡妻、寄托哀思的梦.而陆游诗中的梦,大都是爱国之梦.在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有近百首记梦的诗.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卷六曾评陆游诗道:"即如记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许梦!此必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耳."此评语认为陆游的诗记梦并非全是写真梦,有的属于托梦咏怀.这是颇有见地的.事实上,陆游的诗记梦,有的是写真梦,而更多的还是托梦咏怀,当然,也不排除二者兼而有之.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似可视为既写真梦又托梦咏怀之作.

此诗前三句,写梦因."僵卧":躺着不动."孤村":一作荒村."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诗中泛指边防重镇.个中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梦境产生的前提:"僵卧"、"夜阑".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白日忧国忧民,才会在夜阑卧床睡眠中"有所梦",而倘若不是"僵卧",不是"夜阑",就不可能有梦的出现.故"僵卧"与"夜阑"是梦境产生的前提.二是梦境产生的主观因素:"尚思为国戍轮台."如果诗人没有为国戍边的情怀,就不可能有"铁马冰河入梦来".三是梦境产生的外界条件:"风吹雨."可以说,正是有了"风吹雨"这一外界条件,诗人才在似睡非睡、模模糊糊之中生出"铁马冰河"的梦境来.

最后一句,写梦境.与诗人那些通篇记梦的诗作有别,此诗写梦境也独树一帜.全诗由梦因引出"铁马冰河"的梦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更多联想、想象的空间.人们尽可以据此梦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想象诗人当年是如何身披铁甲,手持兵器,骑那披着铁甲的战马驰骋沙场、英勇杀敌,作此诗时他又是如何梦绕神牵"九州同"的.

可见,思想性与艺术性较为完美的统一,使得此诗成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中国古代包括老年诗在内的所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后世影响】

这首诗在我国古代所有的爱国诗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古典诗歌史上写下了极其厚重的一笔,也以豪迈和悲壮的风格为浩如烟海的诗歌海洋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并以其永恒魅力永远影响着后人。

【创作背景】

【赏析】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梦游天姥篇9: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出自唐代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 一作:一万)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度 通:渡)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赏析】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现在浙江绍兴一带。“信”,在这里当“实在”讲。 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以下就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五岳”,指我国的五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赤城”,是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这里的“天台四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实有四万八千丈。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 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诗人就进入了梦境。从这里到“失向来之烟霞”一大段,写的都是梦境,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绍兴大都市的镜湖,又飞到剡溪。他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荡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谢公”,指的是魏晋贵族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以写山水诗著称,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过。谢灵运在登天姥山的时候,曾经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过,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诗句。 接着,李白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的“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特制的一种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齿,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走着省力些。“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一种神鸡,相传住在东海桃都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跟着叫起来。诗人说:他穿着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连青云的石阶。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这样,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开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开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间,道路弯弯曲曲,没有一定的方向。倚靠着岩石,迷恋缤纷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烟雾。写得有声有色。这里采用了楚辞的句法,不仅使节奏发生变化,而且使读者联想到楚辞的风格,更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且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参差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列缺”就是闪电。 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诗的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接着,神仙出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写到这里,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 读着这些迷人的诗句,好像是在欣赏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童话影片一样,是那样富于魅力,那样引人入胜。使人读了心往神驰,宛如置身神仙世界。 但是,好梦不长:“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的烟雾云霞哪里去了?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低音,使听者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读诗,尤其是读古体诗,全篇的波澜起伏是应该注意体会的。 诗人由梦醒后的低徊失望,引出了最后一段。这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中心意思。这首诗是用来留别的,要告诉留在鲁东的朋友,自己为什么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访道。这一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几句诗里,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迸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他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封建社会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抱消极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评价这首诗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思想,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正像诗的结句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下面再简单谈谈这首诗的艺术风格。 李白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浪漫主义流派的杰出代表。这首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在叙述的时候,又没有采取平铺直叙的办法,而是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的,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跟这样的构思相适应的是,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这方面,诗人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杜甫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十分恰当的评论。还应该注意,作者不是为写幻想而写幻想的,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主旨服务的。他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不愿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不事权贵的主旨,像一盏聚光灯,把全诗照明,幻想在这灯光里才生动起来,否则,即使再铺张百倍,也是不会放出动人的光彩的。 这首诗是七言古诗。七言古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在唐以前就形成了。到了唐代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诗体,主要是七言,也可以兼用或长或短的句子。用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句数不限,篇幅可长可短,于旧体诗中是比较少受格律拘束的一种。李白很善于写七言古诗。这大概是由于这种诗体流畅自然的特点,更适合于表现他的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就这首诗来说,句法的变化极富于创造性。虽然以七言为基调,但是还交错地运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这样灵活多样的句法用在一首诗里,却并不觉得生拼硬凑,而是浑然一体,非常协调。这是因为全诗为一条感情发展的脉络所贯穿,随着感情的起落,诗句有长有短,节拍有急有缓。有人说李白的诗“虽千变万化,如珠之走盘,自不越乎法度之外”,这是十分恰当的。(刘国正) 本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为了借惜别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态度,诗人构思出一幅梦游奇景,塑造出—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楚辞的风格,加重了诗的浪漫主义色彩。再把这些与当时丑恶的现实加以对比,才回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来,几乎是天衣无缝。这奇特的构思是运用了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惊心动魄。无怪乎杜甫评论此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 :龙门书局出版社 ,2012年8月 :56 .

扩展阅读文章

作文专题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作文专题推荐文章

作文专题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