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的诗10篇
(1) [马致远的诗]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着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一、基本资料
马致远是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15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元代着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从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着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以《汉宫秋》最着名。散曲有《东篱乐府》。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
二、个人作品
杂剧作品
马致远故居
马致远着有杂剧十五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他的一套失题的残曲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毫无结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在职的时间大概也并不长。在这样的蹉跎经历中,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着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历史上的这一事件,原只是汉元帝将一名宫女嫁给内附的南匈奴单于作为笼络手段,在《汉书》中的记载也很简单。而《后汉书·南匈奴传》加上了昭君自请出塞和辞别时元帝惊其美貌、欲留而不能的情节,使之带上一种故事色彩。后世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及民间讲唱文学屡屡提及此事,对历史事实多有增益改造。
马致远的《汉宫秋》在传说的基础上再加虚构,把汉和匈奴的关系写成衰弱的汉王朝为强大的匈奴所压迫;把昭君出塞的原因,写成毛延寿求贿不遂,在画像时丑化昭君,事败后逃往匈奴,引兵来攻,强索昭君;把元帝写成一个软弱无能、为群臣所挟制而又多愁善感、深爱王昭君的皇帝;把昭君的结局,写成在汉与匈奴交界处的黑龙江投江自杀。这样,《汉宫秋》成了一种假借一定的历史背景而加以大量虚构的宫廷爱情悲剧。
《汉宫秋》也许包含了一定的民族情绪。但是,我们要注意到马致远的基本人生态度,要么是在元朝统治下积极求取功名,要么是视一切价值标准为空幻,所以,在这方面过分强调是不适当的。这个剧本同现实生活直接相关的地方,主要是反映出在民族战争中个人的不幸。像金在蒙古压迫下曾以公主和亲,宋亡后后妃宫女都被掳去北方,这些当代史实都会给作者以较深的感受。而《汉宫秋》是一出末本戏,主要人物是汉元帝,剧中写皇帝都不能主宰自己、不能保有自己所爱的女人,那么,个人被命运所主宰、为历史的巨大变化所颠簸的这一内在情绪,也就表现得更强烈了。事实上,在马致远笔下的汉元帝,也更多地表现出普通人的情感和欲望。
《汉宫秋》中的第三折《梅花酒》写得尤其动人,他利用回环往复的手法,将汉元帝在昭君走后,凄婉的的神情形象地描写出来,也不愧为散曲高手.
当臣下以“女色败国”的理由劝汉元帝舍弃昭君时,他忿忿地说:“虽然似昭君般成败都皆有,谁似这做天子的官差不自由!”灞桥送别时,他感慨道:“早是俺夫妻悒快,小家儿出外也摇装。”
对夫妻恩爱的平民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尤其第四折“孤雁惊梦”一大段凄婉哀怨的唱词,表现出汉元帝对情人的无限思恋,把剧本的悲剧气氛渲染得愈加浓郁。这里在塑造戏剧人物的同时,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受。
《荐福碑》也是马致远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张镐时运不济,一再倒霉,甚至荐福寺长老让他拓印庙中碑文,卖钱作进京赶考的盘缠,半夜里都会有雷电把碑文击毁。后时来运转,在范仲淹资助下考取状元,飞黄腾达。剧中多处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如:“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突越有了糊突富。”这个剧本集中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和宿命的人生观,也反映出当代许多文人在社会地位极端低落的处境下的苦闷。
《青衫泪》是由白居易的《琵琶行》敷演而成的爱情剧,虚构白居易与妓女裴兴奴的悲欢离合故事,中间插入商人与鸨母的欺骗破坏,造成戏剧纠葛。在士人、商人、妓女构成的三角关系中,妓女终究是爱士人而不爱商人,这也是落魄文人的一种自我陶醉。
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的。这些道教神仙故事,主要倾向都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一空人我是非,摆脱家庭妻小在内的一切羁绊,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剧中主张回避现实矛盾,反对人们为争取自身的现实利益而斗争,这是一种懦弱的悲观厌世的态度。但另一方面,剧中也对社会现状提出了批判,对以功名事业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提出了否定,把人生的“自适”放在更重要的地位,这也包涵着重视个体存在价值的意义,虽然作者未能找到实现个体价值的合理途径。在众多的元杂剧作家中,马致远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与此相关联,马致远的剧作,大抵写实的能力并不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怎么突出,戏剧冲突通常缺乏紧张性,而自我表现的成分却很多。包括《汉宫秋》这样的历史题材的作品在内,剧中人物往往游离戏剧冲突,作大段的抒情,这常常是作者在借剧中人物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如《岳阳楼》中吕洞宾所唱《贺新郎》一曲:你看那龙争虎斗旧江山,我笑那曹操奸雄,我哭呵哀哉霸王好汉。为兴亡笑罢还悲叹,不觉的斜阳又晚。想咱这百年人,则在这捻指中间。空听得楼前茶客闹,争似江上野鸥闲,百年人光景皆虚幻。这实际是作者在其散曲中写过多次的一种人生感受。如上所述,马致远大多数杂剧的戏剧效果不是很强的。前人对他的杂剧评价很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容易引起旧时代文人的共鸣,再就是语言艺术的高超。马致远杂剧的语言偏于典丽,但又不像《西厢记》、《梧桐雨》那样华美,而是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如《汉宫秋》中写“惊雁”的一支《尧民歌》:呀呀的飞过蓼花汀,孤雁儿不离了凤凰城。画檐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更,萧萧落叶声,烛暗长门静。
散曲作品
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有“曲状元”之称。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写景作如《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他的叹世之作也能挥洒淋漓地表达情性,他在元代散曲作家中,被看做是“豪放”派的主将。
[双调]寿阳曲潇湘八景
山市晴岚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平沙落雁
南传信,北寄书,半栖近岸花汀树。似鸳鸯失群迷伴侣,两三行海门斜去。
潇湘夜雨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烟寺晚钟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3]
渔村夕照
鸣榔罢,闪暮光。绿杨堤数声渔唱,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在捕鱼图上。
散曲作品
江天暮雪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洞庭秋月
芦花谢,客乍别,泛蟾光小舟一叶。豫章城故人来也,结束了洞庭秋月。
[南吕]四块玉叹世五首
两鬓皤,中年过;图甚区区苦张罗,人间宠辱都参破。种春风二顷田,远红尘千丈波,倒大来闲快活。
子孝顺,妻贤惠;使碎心机为他谁,到头来难免无常日。争名利,夺富贵,都是痴。
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谁能跃马常食肉?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
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
带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南吕]四块玉·天台路
采药童,乘鸾客,怨感刘郎下天台。春风再到人何在?
桃花又不见开,命薄的穷秀才,谁叫你回去来。
[南吕]四块玉·浔阳江
送客时,秋江令,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明,酒又醒。客乍醒。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睡海棠,春交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南吕]四块玉·巫山庙
暮雨迎,朝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踪。襄王谩说阳台梦。云来也是空,雨来也是空怎捱十二峰。
[越调]清江引·野兴
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是搭儿快活闲住处。
[双调]夜行船·秋思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衷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辩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没多时好天良夜。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争辜负了锦堂风月。
[风入松]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
莫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拨不断]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争甚?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
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
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作品风格
他的作品具有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之风格。
马致远杂剧的语言清丽,善于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
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
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太和正音谱》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
(2) [马致远的诗]关于秋天的古诗大全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3) [马致远的诗]我发现了诗歌的美_800字
诗,是唐朝的一株柳,摇荡在古风河畔;诗,是宋时的一条鱼,游弋在清澈柔波;诗,是元时的一首曲,传颂在天山草原;诗,是明时的一股风,悠扬在深深的胡同里;诗,是清时的浣纱女,在河边唱着绝代的歌……
诗一般的风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一般的国度,李白的浪漫,辛弃疾的沉郁,刘禹锡的豪迈。
诗一般的语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一般的年华,“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诗一般的时代,“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的春景,诗中的春风。在王安石的笔下春风的到来以及带来的变化,曾添了诗人对家园的思念的心情,诗一样的春色。那一刻,我发现了诗的美!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诗中的水碧波粼粼,诗中的花香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夏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在高骈的笔下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诗一样的夏景。那一刻,我发现了诗的美!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中的夕阳,诗中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在马致远的笔下透露了断肠人的悲凉情怀,以景托景,景中生情,诗一样的秋暮。那一刻,我发现了诗的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中的梨花,诗中的冬雪,在岑参的笔下漫天飞舞,这是冬的灵魂,这是冬的乐曲,诗中的雪,诗中的冬,诗一样的雪天。那一刻,我发现了诗的美!
那一刻,我发现了诗的美!就像“诗言志,歌永言。”一样,就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一样,就像“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一样。
那一刻,我发现了诗的美!诗,是在这历史尘埃中绽放的绝世之花。
那一刻,我发现了诗的美!诗,是中国流传华夏千年的不老传说。
那一刻,我发现了诗的美!诗,是中国古文化幻化万千绮丽的亮点,在历史中,在传说里,值得我们为之骄傲与倾倒的亮点
四年级:郑怡
(4) [马致远的诗]走进诗歌的殿堂_800字
我自幼爱读诗词。在我的记忆里——
唐诗是那“轻罗小扇扑流萤”的青衣少女;
宋词是那“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怀春少年;
元曲是那“断肠人在天涯”的思乡游子。
带着憧憬,沐浴着三月的阳光,走进诗歌的殿堂。
豪壮的唐诗
读唐诗,大多都有那一股豪情壮志。
边疆处,黄沙漫天,王昌龄高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抒豪情壮志;战场上,气氛紧张,王翰轻叹“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表奋战之心;军营前,遥望羌兵,王之涣感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叹遗憾之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青莲激情高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拾遗忧国忧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右丞借景抒情。
豪壮的唐诗,在我的心头激起阵阵涟漪。
婉约的宋词
宋词以其婉约而出名,我亦爱之。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放翁咏梅抒怀;“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思夫心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东坡夜梦妻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大发感慨。
我曾沉醉于苏轼的豁达,“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尽抒豁达乐观之情;我曾感叹于范仲淹的忧愁,“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大悲报国无门之怀;我也曾哀伤李易安的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伤叹丈夫远离之愁。
婉约的宋词,给我的心灵添上了一笔忧伤。
悲凉的元曲
元曲低沉动人,一股悲凉蕴育其中。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逸性大发;“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借物咏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忧国忧民;“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悲叹不已。
“鼎足三分半腰折,知他是魏耶?知他是晋耶?”,【庆宣和】中大叹古人功过;“利名竭,是非绝”,【拔不断】里杜绝平凡世俗;“天教你富,莫太奢”【落梅风】处感议何为俭奢。
悲凉的元曲,吹奏着一曲不灭的天籁之音。
唐诗,宋词,元曲,无一不是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走近它们吧,带着阳光,带着希望,走向诗歌的殿堂!
XX小学初二:寒江蓑翁
(5) [马致远的诗]描写秋天的古诗10首(含解析)
1.《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4.《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5.《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7.《子夜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8.《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9.《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0.《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古诗翻译:
1.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2.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3.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4.在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抬头仰望天空就好像一层薄薄的秋霜朦朦胧胧,再去看江村桥和枫桥,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5.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叶摆动,渔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
6.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穿着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衣.更深夜阑了还在殷勤地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而不想回
7.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8.宣城,这座被江水环护的城市,就好像是坐落在一幅美妙的画里.山色欲晚,登楼远望,晴空高旷,景色是如此的清爽宜人.两条河水分外澄清,明净如镜,夹城而流.两座桥横卧溪上,好似彩虹飞落.晚炊袅袅,橘柚深碧,像笼上了深秋的寒意.秋色渐深,那泛黄的梧桐,老的苍劲遒俊.谁能想到就在这时候,我在北楼上,迎风怀念着当年谢
(6) [马致远的诗]古诗汇总——诗中水
诗中水: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1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忆江南》)
13、巴山夜雨涨秋池
相关阅读:
古诗四季山水日月风
古诗汇总——诗中月
古诗汇总——诗中冬
古诗汇总——诗中日
古诗汇总——诗中秋
古诗汇总——诗中水
古诗汇总——诗中夏
古诗汇总——诗中山
古诗汇总——诗中春
(7) [马致远的诗]诗歌朗诵活动总结_1000字
为了让我们多积累一些关于诗歌和诗人方面的知识,在周一上午的语文课上,老师组织我们全体同学开展了“诗歌朗诵会”的活动。
活动开展得有序且热烈。我们首先采用了抽签的方法决定朗读顺序。第一个是董文浩同学朗诵,他为我们带来的是《观沧海》。在他带领下后,大家都主动踊跃地上台朗诵。随后,朗诵的诗篇很多,有《凉州词》、《天净沙·秋思》、《泊船瓜洲》、《七步诗》、《木兰诗》、《行路难》……同学们每朗诵完一首诗,老师都会给出简单的点评。这不仅为同学们的精彩诵读锦上添花,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解读方式和相关信息。
通过这次诗歌朗诵活动,我们不但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懂得了诗歌的特点。我在诗歌的收集、释读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诗歌收集方面
在收集诗歌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分类收集法,并了解了它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分类收集法,即在收集诗歌的时候,可以采用分类收集的方法。按照内容划分,诗歌可分为:咏物诗、山水诗、田园风景诗、送别诗、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诗等。
比如:曹操的《观沧海》是描写山水类的诗,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以归类到思念家乡亲人的诗。按照分类来收集诗歌,还可以方便我们在将来的写作中适当加以引用。
二、诗歌释读方面
本次活动中,我在诗歌释读方面也收获颇丰。
比如,在释读一首诗歌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诗歌的作者、作者写诗时的背景情况、写诗时的心境是怎样的。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
以李白的《行路难》为例吧,李白是我国唐代的着名诗人,有“诗仙”之称,他是个才高志大的人。到了京城后,不但没有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诋毁排挤,于是满怀愤慨地写下了《行路难》。了解了这样的背景,我们就能理解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以及抒发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的情怀。
三、诗歌朗读方面
最后,在诗歌诵读方面,我也有所收获。
我知道了在朗读诗歌时,需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节奏,要把握韵调、读出抑扬顿挫,把诗歌的情境充分地表达出来。
当然,活动也有不完美的地方。诸如时间短了些、个别同学准备不充分等等。也许这与我们第一次搞这种活动经验不足有关。
以上就是我参加本次活动的总结。本次活动让我更贴近了诗歌、了解了诗歌。我希望,类似的活动以后能够多搞一些。我也坚信,有了这次活动的经验,以后的活动会搞得更加圆满。
(2012年12月02日)
六年级:杨子雨
(8) [马致远的诗]天净沙.秋思_800字
马致远(1250~1321年),是元代着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曾任江浙行省务官,后过着“幽栖”生活。他是元代着名的戏剧家,有杂剧15种,今存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西华山陈搏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轰荐福碑》6种,并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写《邯郸道醒悟黄粱梦》一书。他也是一个散曲名家,辑本有《东篱乐府》一卷,现存小令一○四首,套曲二十三套。
马致远着有杂剧十六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梁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他的一套失题的残曲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毫无结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在职的时间大概也并不长。在这样的蹉跎经历中,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着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历上的这一事件,原只是汉元帝将一名宫女嫁给内附的南匈奴单于作为笼络手段,在《书》中的记载也很简单。而《后汉书·南匈奴传》加上了昭君自请出塞和辞别时元帝惊其美貌、欲留而不能的情节,上一种故事色彩。后世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及民间讲唱文学屡屡提及此事,对历史事实多有增益改造。
十中初一:向立立
(9) [马致远的诗]秋韵_400字
秋收时节,天特别蓝,特别高,云朵格外白柔娴静,阳光格外明媚和煦,风也显得格外轻漫清香。我和几个小伙伴相约来到少年宫的“小花园”。
来到小花园,我们不由得赞叹这个花园的美。有花,有草,有小溪,有小桥……别看这个花园虽小,可与那些大花园比起来那可是一样也不多,一样也不少,应有尽有呀!这让我想起来一句歇后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边看边走,在东边有一棵参天大树,又粗又高,简直有四层教学楼那么高。在西边有一条小溪,我蹲下身子,用手去摸了摸小溪里的水,清澈而又干净。在西边还有健身用具,有太空漫步,天梯……北边是饭堂,南边是入口和出口。
雅致美景,习习凉风,我不禁想起了作家马致远的一首诗----《天净沙·秋思》,我们在这样幸福的环境下长大,有着父母的关爱,有朋友的帮助。而身居他乡的马致远一个人,孤独,寂寞。和我们相比,马致远令人怜悯,同情。
想到这里,我又开心又难过,开心是因为我深深陶醉在了这个美景之中,难过是因为父母对我们这么好,我却忽视了。
五年级:戴斯雅
(10) [马致远的诗]与“动物”有关的诗句大全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6.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曾几《三衢道中》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8.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唐·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宋·李清照《如梦令》
1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1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王维《使至塞上》
17.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曰升。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20.山下兰溪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宋·苏轼《黄鹤楼》
2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宋·苏轼《浣溪沙》
2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23.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东汉·曹操《龟虽寿》
2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东汉
25.山气曰夕佳,飞鸟相与还。晋·陶渊明《饮酒》
2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2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9.鸡栖于埘,曰之夕矣,羊牛下来。《诗经·君子于役》
30.鸡栖于桀,曰之夕矣,羊牛下括。《诗经·君子于役》
3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
3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宋·陆游《游山西村》
3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36.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李商隐《无题》
3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8.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东汉·曹操《苦寒行》
3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40.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4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
42.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静中生。五代·韦庄《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43.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4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4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47.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乐府诗集·木兰诗》
48.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49.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乐府诗集·木兰诗》
5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乐府诗集·木兰诗》
51.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2.散入竹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4.长风万里送秋燕,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5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5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唐·崔颢《黄鹤楼》
5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禅院》
5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9.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汉乐府·陌上桑》
60.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躇。《汉乐府·陌上桑》
61.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汉乐府·陌上桑》
62.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陌上桑》
63.结庐在人镜,而无车马喧。晋·陶渊明《饮酒》
64.山气曰夕佳,飞鸟相与还。晋·陶渊明《饮酒》
6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66.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67.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6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淡淡风。宋·赵师秀《约客》
更多:关于动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