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春联5篇

时间:2018-11-05 来源:作文专题 点击:

学生春联篇(1):写春联

春节又到了,我开始写春联了,写着写着我便想起去年写春联的情景。
去年农历小年的早晨,我的书法老师鲁老师早早的就在向阳俱乐部门口架好桌子,等着他的一百多名学生来到这里,迎新春,写春联,送给油城的爷爷奶奶们。
我也去了。老师让我站在萧凌云姐姐旁边。姐姐曾获得过全国书法大赛特等奖。看着她娴熟的手法,就好像在看一场精彩的魔术,非常奇妙,三两下的功夫她就书写出一副精美的春联。不一会儿,在她那里就等着拿春联的人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看着看着,我都有些出神了,妈妈一边帮我铺毡毯,一边催我写。我有点不敢写,小声嘀咕着:“我写得没有姐姐好,写了也没用!”姐姐的爸爸见过我的字,认出了我,便笑着鼓励我说:“加油!写吧。姐姐在你这么大的时候还没你写得好呢!”叔叔的话让我拿起了笔,我紧张地写了起来。刚开始我的手都在抖,这可是我第一次写春联啊!这么冷的天,我竟然出汗了!我在心中念着:提,按,走,压,回,我埋着头一心一意地写着字……“啊--”我小声地长舒一口气,终于写完了第一副。我刚把笔放下,就听见一位老奶奶的声音:“小姑娘,你写得不错。这幅春联就送给我吧!”我有点不好意思:“奶奶,我写得不好,您还是要旁边这位姐姐的吧!”奶奶说:“我就想要你的了!看你写字的时候多认真啊,每一个字都是一笔一划端端正正的。我喜欢端正的字,更喜欢认真的人!”
听了老奶奶的话,我心里可高兴坏了!没想到我第一次写的春联就会有人要,更没想到我的字也会有人为喜欢和欣赏,我的心中顿时就有了力量。“奶奶,这副对联我送给您!祝您新年快乐!”我把春联郑重地递到老奶奶的手中。
寒风中,我又拿起手中的笔,等待着下一个需要它的人!

学生春联篇(2):写春联作文


《写春联作文600字》
“羊随新风辞旧岁,猴节正气报新春”。对联,又称对子、楹联,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文化传统。春节快到了,老师带着我们去康园社区写春联、送春联。
我们铺好红纸,拿起毛笔轻轻蘸墨,挥毫写起来。手中的笔经我的意愿舞动着,为笔下的一个个方块字动情。它们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他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像一朵朵鲜花愉悦你的眼睛。一会儿,我们把写好的春联作品挂在一个架子上。春联的形式不拘,有回文联、叠字联、顶针联……各式各样。字样也有很多,楷书、隶书、行书。老师也手痒痒,来捧捧场,写起甲骨文、草书。
随着时间时间的推移,来要取春联的人越来越多。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索性在各个“小书法家”面前排起长长的队伍。有些人沉默不语,耐心作文地等待;有些人对我们的字连连点头,称赞不绝,说这个字如龙蛇盘绕,那个字似鹰隼雄立……拿到了对联的人们,便三个一伙,五个一群,个个喜笑颜开,欣赏品评起来。原本冷冽刺骨的寒风也被人们的欢声笑语呵暖了。
过了一个多小时,人们络绎不绝地来要取春联。虽是寒冷的冬天,但被热情市民簇拥着的小书法家们笔耕不缀,全身热乎乎的。渐渐地,几十打对联纸不知不觉都被我们写完了。我们忙碌了一个下午,但谁也没喊累,脸上洋溢着难以抹去的笑。因为我们把新一年就要到来的祝福传给了人们,把人们对新一年的憧憬和向往贴在了千家万户的大门上,把春联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我们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扬。
写春联,是中国春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我们从小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心中风景。


《写春联作文400字》
寒假的一天上午,我和同学们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中天风帆广场,为爷爷奶奶们义务写对联。
刚开始,围观的人很多,我有些紧张,写的字有些不协调。当第一副春联被一位老爷爷拿回家时,我顿时就信心倍增了。
渐渐地我有了点经验:字应随着格子尽量放大,这样的字看上去才高大挺拔,舒展美观。我们写得很认真,博得了大家的一片喝彩。“这些小朋友写得真好!”“你看,这些孩子写的字多有精神呀!”“现在的孩子,真不简单啊!”围观的人你一言我一语作文,赞不绝口。
一位老奶奶亲切地对我说:“孩子,你帮我写几幅对联和四个‘福’字。”我信心满满地说道:“奶奶,我这就来写,谢谢您对我的认可!”说罢,我一笔一划地书写起来。
天空阴沉沉的,气温继续下降,冻得人瑟瑟发抖。参加写春联的同学大多数都回家了,只有我和另外两个同学还在写。我想:爷爷奶奶们还在寒风中等着,我怎么能现在就回家呢?
终于写完最后一个笔划,听着爷爷奶奶的夸赞,我的心中一股暖流喷涌而出,这就叫“幸福”。


《写春联作文500字》
新春佳节就快到了,家家户户要张贴大红春联。许多家庭的春联都是从大街上买现成的,而今年爸爸妈妈却要求我自己写春联。经过讨论,爸爸决定让我写这副春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一开始,我接到爸爸妈妈给我的任务后非常紧张,生怕自己写得不够好,便开始一遍又一遍地练了起来。刚开始练的时候我写的字是歪歪扭扭,一点儿也不整齐。于是我又在网上找了一些春联字帖,接着练。在我的努力下,我写的字有点笔锋了,也整齐一点了。但字体仍然有缺点,我差不多要泄气了。爸爸在一旁看出了我的心思,便鼓励我要作文坚持不懈,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听了爸爸的话,我平静下来,拿起笔又练了起来。我终于成功地写出了一条像样的上联。再接再厉,终于把下联和横批也练好了。
第二天就是小年夜,我拿出对联纸,摆好文房四宝,平息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就正式开始写春联了。我尽量把每一笔一画写得美观、匀称。写出的字也一个比一个好了。我坚持着!终于,我的笔下写出了一副大气的春联。我又接着写了两三副,渐渐地找到了感觉。写起来行云流水,把写春联当作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了 !
做事情的道理不也和写毛笔字一样吗:只要坚持,就可以做好每一件事情。


《写春联的作文》
【篇一:春节到,贴春联】
春节,大家都会干一件众所周知的事儿,对啦,那就是——贴春联!
今年,妈妈工作的单位发来了一副新春联,我喜出望外,顾不上早饭吃了一半,放下叉子,催外公现在就把新对联贴上。外公大概真的是想把它贴上吧,马上开始准备了。
我们来到了门口,外公提来了一个比较大的罐子和一把毛刷,肩上还扛着一个大梯子。罐子里装的是什么?不管了不管了,说干就干,不推辞啦,外公拿起那个大罐子,把盖在上面盖子掀开,我把头探过去一看,呵,原来是一罐糨糊。
外公先把梯子架好,然后提着那个大肚皮儿的家伙和那个除了柄是橙色下面全是毛的东西,爬上了梯子,此时,我的眼睛睁得要多大有多大,明明重心在另一边呀,怎么不会倒呢?外公又拿起那把毛刷,沾了沾糨糊,使糨糊粘在毛刷上,接着把那个盛糨糊的罐递给了我,哟,真不轻啊。我看见外公在门两边的墙壁上来回地刷,那些黏黏的东西,立刻又爬到上面去了。不一会儿,做工灵巧的外公就刷好了,靠近门的两边全都是白白的。我把对联从包装袋中取出来,将折成正方形的对联打开,上方递给外公,我则捏着下方,一对,呀,对联还比刷的地方长出一大段!没办法,外公估量了一下这对对联的长度,又重新把不够的部分沾上糨糊,然后再把对联贴上去。
就这样,我们又用同样的方法贴上那一边,大功造成了!咦,怎么感觉少了什么?哦,横批没贴啊。我刚把横批从包装袋上取出来,外婆就跑来了,“小猴子,吃饭呢又跑去干嘛?早饭还没吃在这贴春联……”我赶紧又跑去厨房了,不然又会听到许多说教,“真可惜,没有看到横批是怎么贴上去的,横批贴的地方比较高,所以……”
外婆来了,我赶紧闭上了我的嘴巴,往嘴里扒了两口早餐。不管怎么说,贴春联也是有趣的事儿啊。
【篇二:春联】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有很多习俗,其中家家户户门上都要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喜气洋洋。学了两年多毛笔字的我,准备今年自己写春联。
年廿六的早上,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早早地起床,准备好写毛笔字的工具,因为今天我要去张老师家写春联。在张老师家,我首先选了一幅春联,上联是:福如东海长流水,下联是:寿比南山不老松,横批是:人寿年丰。因为有些字平时不常写,所以我先在报纸上练,大约练了半小时,我准备开始在裁好的红纸上写了。我的心“嘭嘭”地跳着,觉得非常紧张,我害怕写不好,会丢人现眼的。可转念又想:“没关系,只要自己努力就行了。”于是,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平息了一下自己紧张的心情,认真仔细地写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就写好了,又看了看,自言自语道:“嗯,不错!我要把这幅春联送给爷爷奶奶,祝福他们健康长寿!”后来,我又写了好几幅春联,准备送给姑妈和舅舅。我下定决心:今年我为家人写春联,明年我要为其他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写春联!
大年初一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爷爷奶奶家。刚进家门,我就对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我给您们拜年、送春联来啦!祝您们健康长寿!”爷爷奶奶接过春联,乐呵呵地说:“真是个乖孩子,这幅春联写得真好啊!”说着,就把春联贴在了大门上。我听了爷爷奶奶的话,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的春节,我觉得非常开心,因为我为家人带来了快乐!
【篇三:除夕贴春联作文】
“千门万户

学生春联篇(3):贴春联作文200字

【篇一:贴春联】
小年到了,我觉得应该贴春联了,妈妈说她要出去一下,让我先贴着。
我看了看我的春联:
上联是:鹊喳梅放春迎户
下联是:鼠报年来福满门
横批是:四时如意
我正要贴,忽然看见边上的“福”字。听说“福”要倒着贴。这是怎么回事呢?想问爸妈,可他们都不在,对了,上网去查查。
一查,原来是这样的:恭亲王让家仆春节贴“福”字,家仆不认字,就把“福”贴倒了。恭亲王看见大怒,怒斥家仆,家仆灵机一动,告诉王爷:“福字倒了,就是福到。”后来就传留下来了。我又上网查了我的对联的意思,就是:喜鹊喳喳叫,梅花开放来,人们都欢庆春节,鼠年来到福气满门。
这时,妈妈打了一个电话说:“我马上到家了。”我赶紧去贴春联了。
【篇二:贴春联】
过年了,家家都贴春联,我家也不例外。
一大早,我们家就起床了,爸爸兴奋的说:“走,儿子,去贴春联去”。我拿起板凳、春联和胶带一起和爸爸走到门口。只见爸爸熟练的踩着板凳用手按着春联用胶带贴上,很仔细的贴好了。
我们下楼走到车库前,爸爸刚要把春联倒着贴,我说:“正着贴”。“正着贴不吉利,倒着贴”。“正着贴说明福到了,倒着贴说明福走了”。“有点道理,好,就正着贴吧”!
在这个小区里只有我们家的福是正着贴的,别人见了都很奇怪,这是时我就会很自豪的告诉他们其中的原因。
【篇三:贴春联作文】
今天,我和哥哥去楼下的车库贴春联。我们拿着用具就下楼了。来到车库门前,我递给哥哥胶水,哥哥先把胶水涂在车库门旁边的墙上,再拿着春联往墙上贴。可是,大风把春联吹得摇摇摆摆,我死死地抓住春联不放,然后,我小心翼翼的把春联贴在墙上。
下面就该贴“

学生春联篇(4):中学生作文春节

【篇一:春节赏梅】
春节又过去了,我不禁想起,去年正月初一我们全家人去赏梅的情景。
那天风和日丽,我们全家来到公园,观赏梅花。虽然寒冬还未过去,但是前来游园的人们络绎不绝,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走到梅花站的第一展室。这里的梅花大都含苞欲放,扭曲的树干剪成各种优雅的形态,古朴的花盆上还刻着诗词,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多与赞赏梅花有关。这些梅花盆景还都有名称,像什么“三友图”,什么“踏雪寻梅”。看到这些有生命力的作品,真让人赞叹不已。
第二展室的梅花开得正旺,一进门就闻到了淡淡的幽香。这里开的梅花,红的如火,白的似雪,粉的像霞,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我眼前的一棵梅树,姿态十分优美。主干弯弯曲曲,盘旋而上,树冠却是繁枝细杈。它的花朵不同一般,花瓣里外两层,外层呈粉色,里层却是白色的,花蕊又是淡淡的黄色,看起来十分可爱。
出了门,沿着标识走,就看见了下一个站点--第三展室。
第三展室是腊梅的天地。腊梅的花朵全身金黄,如同黄蜡雕刻一般,只有浓浓的香气才能证明它们是长在树上的真花。棵棵腊梅形态各异,有的像猿猴跳舞,起名为“猿舞曲”;有的像喝醉酒的猪八戒,拿着耙子靠在树上,起名为“醉悟能”;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起名为“窈窕颂”。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造型,游人们无不交口称赞。
整个梅花展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人们都流连忘返,这些梅花也在新春之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篇二:春节】
照我们东北这里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就开始了。这一天差不多就是春节的“彩排”。在这一天,家家都和过年一样吃饺子。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按照东北传统习俗,这一天要进行一年中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把屋里屋外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到了二十八,就要开始蒸馒头了,这是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
一到过年,就更热闹,我们东北人是很注重春节的,也很讲团圆。所以无论身在何方,儿女们都要尽量回家,全家人团团圆圆吃顿年夜饭。团圆饭的菜必须要有鱼,有鸡。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团圆饭的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老人和长辈给孩子压岁钱,祝贺孩子们又长了一岁。大家一块儿放鞭炮,希望赶走过去一年的种种不愉快,高高兴兴地迎接一个新的开始,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工作一帆风顺,家庭幸福美满。
过年时,那红彤彤的对联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家家门前都贴上春联,喜气洋洋。至于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各家门前都红彤彤的,对联市场红彤彤的,大街小巷也红彤彤的。那火红的对联,鲜艳的中国红,红出了红红火火的日子,红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社会。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元宵节也是很重要的,吃元宵,看灯会。大红灯笼要一直挂到三天以上才能结束。
一眨眼,到了二月二春节就结束了,学生们就要去上学了,大人们也照常做事了。在东北,年,过得分外热闹。
【篇三:快乐春节】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枪、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篇四:盼春节】
春节到,春节到,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真热闹;压岁钱,装口袋,包饺子,贴春联,小孩盼望春节到。
这一首顺口溜说的是小孩盼望春节的来临。小孩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过得开心、轻松、充实,而且充满想象。
春节里,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有很多亲朋好友来到我家,还来了很多小伙伴,我也可以到他们家里玩,我们互相串门,跟他们一起上街买自己喜欢的玩具,一起去公园玩跷跷板,在草坪上打滚、踢皮球,玩得忘乎所以,乐得留连忘返。
春节里,还可以放烟花。到了除夕,我们三五成群相约在户外放烟花,我手拿礼花棒,大胆的男生过来点燃了信子,一朵一朵的烟花腾空而起,随风落下,化作云烟。我最喜欢看“天女散花”,点燃引信后的烟花呼啸着直射天空,化成千朵万朵五彩缤纷灿烂夺目的火花,把天空装点得艳丽迷人。呼啸声惊天动地,欢呼声此起彼伏。多么令人开心的春节啊!
因为要过春节,老师总会大发慈悲,没有布置多少作业,我就不用老是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几天时间就把作业完成了,还有许多时间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可以做许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画画、折纸、到江滨路上骑自行车,一身轻松,爽极了!
当然了,压岁钱是少不了的,去亲戚家,七大姑八大姨,一人给一包,每次总是满载而归;亲戚来了,这个献上一百,那个塞上两百,没有不喜获丰收的。爸爸说,压岁钱要存起来,积攒多了,做有意义的事。我问,哪些是有意义的事。他说,比如,帮助贫困地区小朋友上学、向灾区捐款、自己上大学等等都算有意义的事。我总是听爸爸的,不乱花压岁钱,都会把钱存起来。每年都如此。今年春节一定又能收到压岁钱,我又会把它存起来,攒多了,将来取出来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情。
春节年年有,我年年盼,又一个春节即将来临,我想,今年的春节过得一定还是那样开心、轻松、充实,充满想象,也许过得比往年更有意义呢。
【篇五:家乡的春节】
说起过年,我们这些小孩子可就来劲儿了!有吃、有喝、有玩,还有压岁钱拿,谁不开心哪?除此之外,在异地打工挣钱的劳动者们也能回到家乡,和家人们一起快快乐乐地过春节,真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啊!现在,每当读到《元日》这首诗,我就仿佛回到了那个记忆犹新的春节……
从大年三十那天的中午开始,大人们就开始忙了。见我们在一边儿闲着没事,就赶着我们去洗澡,换新衣服。而爸妈他们呢,则是负责把前几天买来的供品整齐地放在篮子里,待全家都整理好后,再一同前去上香。上完了香,就该“烧元宝”了,这可是我们大展身手的好时机。我们各自从篮中拿了一叠,几个几个地往火炉里扔。六岁的小华由于个子太矮,只好来到了小哥的面前,张开双手,摆动了一下身子。没办法,小哥只好放下手中的“活儿”,把她抱起来,让小华也往里“投”几个元宝。“投”完后,小华才衣服“心满意足样”地从小哥身上下来了。
从庙里回去后,大家就差不多可以开饭了。饭桌上,我们简直可以说是“狼吞虎咽”,见到好吃的就往嘴里塞:什么鱼饺,什么烤鸭,什么肉丸子……只要是好吃的,我们绝不放过。之后再灌下一大瓶雪碧,整个人就够撑的了。反倒是白米饭,被我们“晾”在一旁,纹丝不动。
团圆饭过后,夜幕降临了,这又到了我们放烟花的好时机。一根根焰火棒如星星一样,闪出绚丽的火花,我们拿着它在半空中挥舞,用它来尽情地画画……
等玩完了,我们气喘吁吁地回到家中,突然想起还有“红包”没领呢!于是,几个人又凑到了爸妈面前,吵着要“红包”。受不了,他们只好从衣兜里抽出三个红包来给我们……夜晚,我躺在床上,忽然想起自己说过还要看春晚的呢!但是实在是太累了,就进入了香甜的梦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当读到这句诗,我心中又荡起了一阵美丽的涟漪……
【篇六:家乡的春节】
我们家乡虽然地方小可过起春节来却异常热闹。每年过年时你会发现我们家乡过起节来还保留着许许多多老习惯!
一般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我们这儿才算开始过年,小年那天。接上十分热闹,大家蜂拥而至,为的是抢购年货,这天夜里天中早早的开满了那些五彩缤纷的花儿。这些花儿是那些花匠们望尘莫及的。老人们则在这天夜里在灶台上送“灶王爷也和奶奶”上天小孩们就会围在灶台上,为的是完事后得到灶台上那几颗香甜的糖吃。
小年一过大家更加繁忙——大人们忙着准备着年夜菜、大扫除呀等;当我们小孩却悠悠闲闲的在大街上放爆竹,整个大街上“噼——里——啪——啦”的声音连成一片。老人们也繁忙至极:忙着买些香烛、对联、门神等
终于大家久等的大年就到了,我们这群孩子们欢喜的就像个个在过生日似的,高兴的劲头甭提有多高了!大街上已经冷冷清清的只有一些买烟花爆竹的小贩在摆摊,此时每家每户里每个人不是打牌就是看电视。千万不能做事,因为这么做别人会称你为:做事从年头做到年末的人。吃完饭后就要开始守岁了,除了很小的婴儿外,不能有人睡觉!每人必须守岁!
这天夜里,老人又忙着摆好烛台将灶王爷爷奶奶接回家中。每人好要吃象征着吉祥的煮饽荠。夜里,家家户户燃放着烟花,多美丽的烟花啊!无颜六色,一会天女散花,一会枪林弹雨,七色的小球一颗颗落下,犹如一道彩虹。“通!”地面上又升起个通体发红的大火球。它飞到半空,“啪”的一声,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尾巴缓缓落下,好似翩飞的蝴蝶,从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哪个调皮鬼,给它们涂上七彩的颜色。
大年一过新年的一个高潮又来了,大街上很多赏灯的人。每个小孩手中提示一个小灯笼,里面还会发出音乐,整个大街一片沸腾。家家户户到会在此时此刻燃放掉家中所有烟花。
终于,元宵一过,大家又会到了自己原先的生活轨道了。
【篇七:春节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就连过春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爷爷追求吃饱
爷爷过春节特兴奋,因为只有过年时才可以吃顿丰盛的晚餐,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吃上几个苹果,那种香甜的感觉直到现在还在爷爷记忆中回味无穷……吃年夜饭时,全家人都狼吞虎咽,似乎所有的菜只要带点肉,都比以前更加可口,荤菜一会儿就一扫而光了。这是一年中吃的最饱的、最丰盛的一顿!
那时候,不是所有人都能穿上新衣服的,俗话说:“新老大,旧老二,补补洗洗是老三”在爷爷家里,只有爷爷能穿到新衣服。其他人就只能自己穿自己洗干净的旧衣服过年了。吃过饭,按规矩就该长辈发压岁钱了,大多数孩子可望而不可求,有5角钱就够奢侈了。
爸爸追求吃好
到了爸爸这代,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饭桌上的美味佳肴增多了,有时餐桌上还会“冒”出一瓶“洋河”酒,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甲鱼、虾、海鲜渐渐走近了春节的餐桌上。爸爸在年夜饭餐桌上吃到了更多的美味佳肴,大鱼大肉反而被冷落到一旁。无论是老大还是老二都可以穿上梦寐以求的新衣服了。压岁钱不再是遥不可及,五元、十元都是小意思啦!吃完饭,爸爸一家人就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见证了爸爸过春节的开心、快乐!
我追求文化
“芝麻开花——节节高”,21世纪的我过春节玩出新花样了,饮食更注重绿色文化了。餐桌上吃得最多的是绿色无污染的野菜,毕竟健康是第一么!买衣服不是过年的唯一,平时只要有需要都可以买,压岁早已涨到几百了。爸爸说,压岁钱的四分之一我可以自己保管,这样可以锻炼我的理财能力。吃完饭,我就来到空地上,放起“满天星”烟花,这种烟花真是名副其实,就像满天的星星一样。天空中不时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烟花,增加了春节的喜庆氛围,就连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似乎都融入了“年味”!
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相信以后,我们的春节一定越过越好!
【篇八: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学生春联篇(5):文化共享

夜色如名家掌间墨笔,一笔笔涂抹天际。挥毫,落款,行云流水。我看到爷爷蔓延至眼底的笑意,看到周围或清澈或浑浊的双眸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一支笔,一张纸,满室人。嘴角不禁上扬,共享文化的这条路,不孤单!
彼时的爷爷是个十足的隐士,从不参加社交活动。文房四宝似是他最好的知己,那时候爷爷总是独自在书房里,一个人,一支笔。我会缠着爷爷教我写书法,只是他眼里的那一份怅然若失,我一直没有读懂。
后来有一次,居委会的叔叔来请爷爷开设社区书法课,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素不喜热闹,不善交际的他会一口答应下来,我看到的是他眼神中的欣喜和向往,他事无巨细地准备上课的材料,教案,那是在爷爷脸上消失了很久的热忱。第一节书法课,我去协助爷爷上课,“学会书法要先做到心诚,心正则笔正。”爷爷上课的第一句话竟然不是示范走笔回峰,而是告诉学生们书法的真谛。也许,你不仅在传授一份技艺,更是华夏传承至今的精神。我看到学生们近乎虔诚地提笔,落字,努力让原本歪七扭八的字迹变得横平竖直;我看到座位上一双双专注的眼睛,甚至夹杂着几双蓝色眼瞳,心底那根弦似是被轻轻拨动。也许我一直都误解了书法,它不仅仅是一种模仿一种技术,还是在传承一种文化,启迪一种精神。
那年的春节,爷爷一改往常,带着书法学堂的学生一起写春联。一片欢声笑语的热烈气氛中,学生们脸上的笑意逐渐荡漾开来,有人写下“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的壮丽景象,有人落下“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的祝福。作为最后的“压轴”人物,爷爷大笔一挥,行云流水地写下:“经史子集文词章句谱春秋;笔墨纸砚,点横撇捺写风骨。”会心一笑,我们都明白了他这么做的原因,是想让我们知道,书法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写好之后爷爷便带着我们去给街坊四邻送春联,当我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眼底的真诚感激,那片原本平静的心湖似泛起圈圈涟漪,再随着其他同学的笑意荡漾开去。原来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你能收获到的,是来自心底的满足快乐。
21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资源正在被共享,却熟不知文化,也需要共享。且以书法为例,随着打字普及,人们慢慢忽视了这些华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我们能做的很少,也许只是提起笔,我们能做的很多,也许能让更多人提起笔,了解这份艺术。文化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共享。在你我的努力下,我相信:共享文化的这条路,不孤单!

上一篇:几斗h亚梦9篇
下一篇:梦的方向9篇

扩展阅读文章

作文专题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作文专题推荐文章

作文专题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