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辨已忘言10篇
第一篇欲辨已忘言:[古诗词征文]陶渊明《饮酒》_550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生活在人间,却没有马车的喧闹。你问我为什么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着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南山引入我的眼帘。傍晚山气朦胧十分美丽,鸟儿结伴着归还。这里有多少滋味要表达,却又忘了语言。
陶渊明的饮酒,这是其中第五首,是最着名的一首。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才有了“采菊东篱下”。这首诗令人回味无穷,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也非常喜欢这首诗。“庐”是房舍的意思,尔是如此、这样的意思,日夕是傍晚的意思,相与的意思是相伴。根据资料记载,陶渊明号东篱出士。短短的9个字告诉了我们陶渊明不仅号五柳先生,其实还有另一个号那就是东篱处士。男子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
“真意”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应该多到大自然中去欣赏、活动。其实“真意”这个词含义很大,诗人没有都说出来。诗人写了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这里悟出的真意诗人没有明确的表示,也无须说出来。
这首诗就如歌,如此美妙;就如画家画的风景,如此美丽;就如仙境,如此神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六年级:江山不稳
第二篇欲辨已忘言: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辨 通:辩) 【赏析】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第三篇欲辨已忘言:触动_1500字
我想我是恋着秋季的,这个踩着满地金黄色落叶的季节,清脆的“咔嚓”声触动着我的神经,因为只仅是看着这飘零的落叶便可有无数的感慨,悲伤而又温暖。 ——题记
与黑暗对峙,与时间对峙,与那颗沉重而压抑的心对峙。
我关上了灯,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屋里一片漆黑,窗外灯红酒绿的城市依旧繁华。父亲的那席话语飒飒的秋风在我耳中一遍又一遍地回荡,久久不散。父亲说,我是他的骄傲,我要好好地学习,将来要有出息,考上清华、北大,如果考上Harvarduniversity(哈佛大学)则最好不过了……我看着他坚定的目光与自豪满足的幸福笑容,我沉默了,我害怕了,我只能在心中一遍遍地对自己说,要努力啊,不能让父母失望。15岁是个未雨绸缪的年纪吧。我在幻想着,我考上了Harvarduniversity时,父母自豪而又幸福的温暖笑容。我可以那样高兴地扬起头,对父母说谢谢,与他们拥抱……可是当华丽的想象在黑夜里被压抑的哭出声响,我的心能不能一直麻木下去,一直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我隐忍地望了望窗外的城市。现在的社会是有多么残酷呢?激烈的竞争,我可以这么一直站在战场上不被打倒么?心里像揉进了一把碎玻璃,有石头在不停地堆积,越来越重,越来越高,摇摇欲坠。总有一天,他会崩塌的。我告诉自己,我只是想要快点逃离这里,可以把父母像落日般苍茫而又深远的目光都在身后……可是我的眼前又浮现了父母自豪而又幸福的温暖笑容,我垂下眼帘,挣扎的摇了摇头。此夜,辗转,几次在梦中惊醒,大口大口的喘着气。终于在凌晨,再也睡不着了,匆匆地起了床,逃也似地离开了家,这个压抑的空间我一秒也不想再停留。秋风还是带来了奶奶繁琐而又温暖的叮咛,路上小心,冷空气来了,衣服要穿好……
五点多了吧,行人寥寥无几,马路上很空旷。天呈现出一片墨蓝色,底部是象征着朝阳的酒红色。昏黄的路灯一字排开,安静的伫立着,望不到尽头,一条街灯火通明。还有几颗贪玩的星星仍在天空上闪烁,却也渐渐消散。最让我欣慰的还是铺天盖地的金黄色,银杏叶落满地,这么地铺散开来,有些还仍在空中飞舞,秋风竟还不舍将它放下,在空中打着旋,在与相依一年的树告别,那样的不舍与痴情。像是天鹅湖中垂死的雪白天鹅,迟暮却仍要舞一曲,优美,顺畅的舞姿使万物为之一倾。就是这样的美,与踌躇的往事,一同捣碎,揉在一起,深深地留在心间。
我的世界像是突然被调了静音,在无声无息真空的月球上,处于一场安静而又庞大的空间里。我看见飘零的落叶,终于落地,这么小心翼翼地落在树根,即使是离开了,也要尽最后一份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就这么睡去了,为树保留最后一片温暖,然后腐烂,接着变成肥料孕育新的生命,新的开始……他就像这样毫无保留的奉献,他因树而生,最终归根于树,这是与树的情谊啊!亦或者说是……我与落叶相视一笑,这便是他要告诉我的吧。刚想说写什么,却也忘记了,欲辨已忘言。风一下子狂涌过来,卷起落叶,漫天飞舞,我不禁打了个寒颤,突然想到了奶奶的叮咛,路上小心,冷空气来了,衣服要穿好……朋友的诺言,“有地狱我们一起去猖獗”。我便笑了,我的心在微小的一个角落悄悄地绽放。几米说,我的心里每天开出一朵花。望着漫天飞舞的金色落叶,一个城的天,仿佛都要被感染了般。我突然想到了,凡·高画的向日葵,象征着爱的最强光和极度的温暖与舒适……
我便这么一直笑着,脑海中浮现了刘禹锡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初二:asd2635185035
第四篇欲辨已忘言:陶渊明,我眼中,你最美。_700字
如悄然飘落的冬雪 如淅淅沥沥的春雨 如夏日浓荫里沙沙而过的风 如轻轻随风舞动的秋叶 陶渊明 你化作世间万物从我身旁走过,蹁跹如蝶,轻盈如风。 陶渊明 我眼中你最美。 忆往昔…… 有你饮酒东篱的悠然遐思 有你归隐田居的辛勤忙碌 有你衔觞赋诗的忘怀得失 有你视如仙境的世外桃源 每每品味着你,陶醉在浩渺的知识海洋中,我总感到心旷神怡、受益匪浅。 疲惫时,想想“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忙碌。 悠闲时,品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贫困时,想想“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艰苦。 读书时,品品“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忘我与痴迷…… 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多少次梦回归园田居,与君理荒秽…… 多少次与君饮酒共乐,体味“顾影独尽,忽然复醉”的痴迷…… 多少次置身于世外桃源,与君往来种作之景时时映入眼帘…… 你那与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不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魄力让我肃然起敬。 你那与其“同流合污”,还不如“但使愿无违”的意愿让我内心强大。 你那与其“衣食住行不用愁”,还不如“种豆南山下”的辛勤让我佩服。 你那与其“追求功名利禄”,还不如“心远地自偏”的勇敢让我叹服。 陶渊明,你所拥有的魄力与清高真的让晚生钦佩。“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呜呼!陶渊明,在此我为你颂歌、为你沉醉、为你疯狂…… 我将用我的真心去品味你、咀嚼你、体味你…… 陶渊明、我眼中,你最美。
初三:老三
第五篇欲辨已忘言:回家_1000字
出航的船只,最终的归宿是港湾;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森林;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言万语,时刻惦记的地方——是家。
家的含义很具体,具体到一把椅子,一只小狗,一株草,一块石头;家的含义又很模糊,模糊到只是一种概念,一种方向,一种感受,一种象征。
想家了,完全可以进行一次返乡之旅。然而,有时候,待你回到那个日夜思念的地方,你又会忽然觉得它少了原先的色彩。故乡早已物是人非,“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或世事变迁,儿时踪影,难以寻回,于是归乡的人失望而去。然而从跨出家门那天起,对家的眷恋,又会涌上心头。
遥盼,回家,失望。失望,盼望,回家。一次次地重复,游子们在不尽的奔波中忽然就迷惑,不觉问道:“乡美何在”这是很简单却又很难说清的一个问题。在岁月长河中,李白问过,杜埔问过,甚至是更久年,代中无数文人或是百姓问过。一问就成了历史,无人作答。他们只能用奔波来解释,用奋斗来寻找,算是给自己或是同样的游子们一点安慰。
“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今日相聚,何时不拍去一身风尘,坐下来,倒上几杯清酒,倾诉,痛饮当年灯光下,游子们把酒相叙,在风霜高洁下,杯杯痛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们也许早已忘了各自的身份地位,彼此相伶,亲如兄弟,他们共守着一方天地,其实就是一个家,或者是一种家的感觉,虽然不谈天长地久,当是只求曾经拥有,所有的孤独与思念都有了着落。“地老天荒,亘古不变,”这句诗因此也被代代传诵。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奔波累了,或是伤了,痛了,想找个地方安顿下来,不再前进,这时游子们大多仍想挣扎着返乡,让身体长眠于家所在的地方。那儿的泥土更清香,更熟悉,不会让灵魂太寂寞,回乡的原因游子们大多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只能用“鸟尽黄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来解释。其实哪方黄地不埋人而一些长眠异乡的赤子倒是睡得很安稳。哭过了,笑过了,爱过了,恨过了,追求过了,拼搏过了,还求什么呢累了,无牵挂了,不妨就在最后脚下最后那块黄土下停息安息。无数士兵就是这样的,为国家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走不动了,就躺在了战场上,枕一片黄土,盖一空繁星,真是以天为盖地为炉。嘴角挂着微笑,沉沉地睡去,睡了很长时间,一代又一代。遥望故乡,心怀安慰感,亲人祭拜,自然有他们清酒一杯,在黄泉路上相饮,自有一番感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家,永远在路的前方,牵引着你一生不息的脚步,风霜雨雪,一路路向前走去,待你不奔波时,倒在脚下的黄土上无怨无悔时,你便找到了它——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回家吧!回家吧!
第六篇欲辨已忘言:雨中随想_900字
细雨如牛毛般飘洒着,淅沥淅沥的声音回旋在耳畔,一支多么清脆悦耳的春雨小调!漫步在湿润的田埂上,倾听细雨对大地的呢喃,每一脚下去,抬起,都留下一个浅浅的脚印,不知不觉,竟走了很远。
我爱在雨中散步。撑一把伞,慢悠悠地走着,呼吸着新鲜潮湿的空气,由它一点点净化我的心肺,荡涤我的思想,给我沉重的躯壳重新注入鲜活的血液,仿佛此刻的我身轻如燕,一跃便已到了云端,惬意之极!
好想学一学文人笔下的那一位有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佳女子,那流传千古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惜不是在雨中吟诵出,否则会有更多人喜爱着雨吧,心情如此优雅轻松。有一种形容不出的声音一直萦绕着我,混合着风声,雨声,似还掺杂万物的呼吸声,也应有我内心微笑的声音吧,悦耳非常。如一阵流云飘过,感觉比丝绸更顺滑,比蚕绒更软绵。
田中的苗儿个个挺直了腰杆,秀颀的枝叶随风摇晃,像极了学堂里那摇头晃脑,嘴里喃喃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小稚童们。田野边上还残留些去岁杂黄的枯草,无力的瘫贴在地面上,似乎硬不肯跟随凛冽的冬风一起离开。满心憧憬着和冲破泥土的新草们一起沐浴柔和的春光,却不知,在春光到来之前,自己能否挨过这阵阵春雨呢?
向远方眺望,眼前如蒙了一层淡淡面纱,远处的房屋、树木、河流,好一幅烟雨山村图!那图景宛如一张轻薄的纸片,倘风再振奋一下,那画面会不会被吹走呢,我不再继续往下想,因为我已笑出了声。额前的刘海随风飞扬着,任我如何摆弄按着,终不肯安安分分的停下来,任谁,都是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羁绊的生活吧,头发亦如此。
温和的春风拂过我的脸庞,如母亲的手一般。心头不由浮现出那些令人温暖的镜头:微微灯光下,奋笔疾书的我旁边坐着一位母亲,满足的陪伴在我左右,不发出任何影响我的声音。安静地织着给我的毛衣,织入她那绵绵的爱;与感冒正歇斯底里斗争的我躺在床上,母亲为我买药,烧姜汤,细心地为我掖好被子一角……我舒服的闭上了眼,伞柄一点点被我松开,此刻心中没有往日的浮躁,喧嚣,忧愁,就如陶渊明在《饮酒。》中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那样。
丝丝细雨,情意绵绵,让我的思绪飞翔,心灵充分旅行,实在舒服之至!
雨中漫步,我乐此不疲。
浙江温州苍南县小学校五年级:吴晨
第七篇欲辨已忘言:[2012暑期征文]香自幽山临_900字
雨后初晴,我们来到了香山山脚。满怀着登顶的信心,通过古色古香的小门,发现了一条隐秘在绿枝嫩叶中的崎岖小路,两旁的清溪拍打着石头,滋润着草木。沿着金色的小路我们愉快的向前走。
泥土发出芳香的气息,鸟儿在枝头讲着悄悄话。走过了泥土做成的天然路,便迎来了一望无际的石阶。大家在旁边的木椅上稍作休息后,继续上路。大家的热情并没有被骄阳烤到九霄云外,反而如太阳一样熊熊的燃烧着。爬了一会儿,我感到晕眩,大腿也早已酸痛无比。为了鼓劲,大家唱起了歌:“阳光总在风雨后……”仿佛是望梅止渴,当我听到了这首歌,我获得了精神上的力量,看了看云雾缭绕的峰顶,我又充满了力量。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唱着甜美的歌向上爬着。对于高大的山而言,我们也仅仅是些小蜗牛,我们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我们的坚持下,我们到达了半山腰的位置。这时也正是中午了,我们拿出野餐毯,摆上精心准备的食物,说说笑笑吃了午餐。坐在木椅上,看着已经模糊的地面,我吟诵出一首优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情此景,让人大为陶醉于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美景中。美丽的白蝴蝶在我们旁边的木桩上休息,它扇动着白色的翅膀,如一位身穿白色衣裳的纯净少女,我们与这珍贵的客人合了影。接着,又出发了。
当我们惊叹人们是如何修建的如此之多的台阶时,我们离顶峰还有500米了。这时,我想过要打退堂鼓,因为实在是力不从心了,我的脚几乎不受我的神经控制了,它闹起了罢工。但转念一想只有500米了,如果坚持下来就是胜利者。偶然看见游者在墙上写的一句话深深鼓励了我:“坚持就是胜利。”我没有理由返回,于是决定冲刺这最后的路程。3米,2米,1米……我到达了顶峰!我终于知道了成功者的快乐:山下的美景尽收眼底,白云不再可望不可即,离我们很近,仿佛伸手就可以触摸到。风儿送来一丝凉爽……
在山之巅,我感受到了很多,既有成功者的快乐,又有获得成功的艰辛。我承认,成功不是白送的,它只是用汗水浇灌,用艰难施肥,用坚持做土地的一朵神奇的花。香山固然美,但登山的人更美,因为,他征服了香山的美……
初一:郑晨
第八篇欲辨已忘言:32个文言虚词详解(五)
二十三、也
1、同现代汉语“也”。例:那老儿也都相见了。
2、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例: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②河南乐羊子这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③曹公,豺虎也。④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4、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①余闻之也久。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③是说也,人常疑之。
5、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例: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②缚者曷为者也?
6、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例: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②苟政猛于虎也!③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7、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8、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③岂独伶人也哉!
[也者]
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例: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例: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例:唯求则非邦也与?
[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例: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也已矣]罢了。例: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二十四、以
1、因为,由于:例: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②不赂者以赂者丧。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而。例: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③以啮人,无御之者。(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④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把,拿,用。例:①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屠惧,投以骨。④何以为计?
4、以为,认为。例:①皆以美于徐公。②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5、凭,靠。例: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6、按照,依照。例:①策之不以其道。②今以实校之。③余船以次俱进。
7、根据。例:①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以:一说拿)②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例:①固以怪之矣。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10、在。例: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逆以煎我怀。
12、为。例: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②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例:无以,则王乎?
14、任用。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例:以一物体与物物争。
[以为]
⑴、把……当作或作为。例: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②相传以为雁荡。
⑵、认为。例:①以为“非我莫能为”也。②臣窃以为其人勇士。③人人自以为必死。
⑶、把……制成。例: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二十五、矣
1、用于陈述句末,相当于“了”。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吾计决矣。
2、用于感叹句末。例:①甚至,汝之不惠。②吾村亡无日矣!
3、用于疑问句末,相当于“了”、“呢”。
4、用于句中,多在分句末,表示停顿。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用于祈使句末,相当于“吧”。例:①公子勉之矣!②盖亦反其本矣。
[矣哉]表示惊叹的语气词,相当于“了啊”。例:嘻,技亦灵怪矣哉!
二十六、已
1、停止。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已: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②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③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已经。例:①舟已行矣,而剑不行。②今南方已定。
3、语气词,同“矣”。例:①诸君无意则已。(则已:就罢了)②滋可痛已。③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4、同“以”。例:已后典籍皆以板本。
5、治愈。例:可以已大风,挛、痿、疠。
6、太。例: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7、完成。例:距,又三月而后已。
8、已而,然后。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9、却。例:比中有真情,欲辨已忘言。
10、既。例: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详,飞舟渡江。
[已矣]
⑴完了。例: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②老夫已矣。
⑵罢了。例: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已而]不久以后;过些时候。例:①已而夕阳在山。②已而相如出。
二十七、因
1、于是,就。例:①因左手把秦王之袖。②因取刃杀之。③因屏人曰。④因拔刀斫前奏案。
2、依照,根据。例:①罔不因势象形。(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②变法者因时而化。(因:这里有随着的意思)
3、依靠,凭借。例: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③我欲因之梦吴越。④因河为池。
4、趁着,趁此。例: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不如因善遇之。③因击沛公于坐。
5、通过,经由。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因为。例:①后因伐木,始见此山。②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7、缘由,机缘。例:于今无会因。
8、沿袭。例:因遗策。
9、继续。例: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第九篇欲辨已忘言:我读懂了人生_650字
上天是公平的,他给了蝴蝶翅膀,让他们能在天空中自由的分;可上天又是残酷的,他让蝴蝶拥有翅膀的同时,也让他们历经了磨难。——题记
直面挫折、笑傲人生
沉舟侧畔,千帆竟过;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刘禹锡忍受了“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悲凉心酸,终于写成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鬓微霜又何妨的苏子瞻,历经了“乌头冤案”的惆怅,直面挫折,从而“一莫烟雨任半生”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人生如蝶,让我们历经了磨难,挫折,但我们应该拥有“永不言弃”的人生。
追求理想、梦幻人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居生活。田园生活有日鸟儿鸣唱,晚有月光洒遍田野,没有世俗的扰乱,正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追求田园的美好生活的陶渊明,由于追求心中的梦,为自己创造一个梦幻的人生。
人生如蝶,上天为他创造了一只翅膀,可以凭借着他飞向遥远,飞向梦想。
坚持不懈、乐观人生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你视而不见;蓬莱文章,古今佳作,你往而无畏;巍巍泰山,绵绵长城,你望而却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你嗤之以鼻。人生不应如此,我们以乐观对待人生,就像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自然毫不放弃,坚吃不泄,乐观面对,最终成就了不朽的人生!
人生如蝶,在遇难时应该乐观对待,坚持不懈,不放弃。
“亦贪心之所善兮,岁就死其尤未悔”是屈原的人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人生;“直面挫折,永不言弃,乐观对待”是我的人生。
我懂得了——人生!
六道河中学初三:郑丹利
第十篇欲辨已忘言:雨_650字
“回家了!回家了!……”一阵阵清脆而愉快的声音如一首优美动听的音乐播放在神州大地。是谁在说这句话呢?是不是疲惫不堪的已经下班的工人们?不是。是不是做完伟大工程的人们因长期没回家而兴奋大叫呢?不是。那会不会是兴致勃勃的放学回家的孩子们呢?也不是。猜不出来吧。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一辆巨大无比的黑车——“云”载着一群群可爱活泼的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人——“小雨滴”。他们争先恐后的从车上跳下来,迫不及待的投进他们伟大的母亲——“地球”。
绵绵的细雨,如同一串串连在一起的美丽的,不计其数的珠子挂在一望无际的门框——“云”上,连接在大地之中。一阵风佛过,那一串串珠子随风起舞,好像如同一双手在向世界万物招手。在细雨中,我背着书包,不慌不忙的走在雨中。雨,如同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世界万物的衣服之中,我的衣服也被装饰得井井有条。
回家的路,已不在遥远;沉闷的心,早已舒畅;心的感想,思绪万千……看!那炊烟袅袅;听!那美妙的水滴之歌;瞧!那鸟儿在雨中跳着雨中舞;说,那前景岂不胜过仙境?……我不禁想起一首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与炊烟一起自由的飘荡;我,与那水滴一起欢快的歌唱;我,与鸟儿一起幸福的跳;我,与我的心兴奋的说笑……
那雨,“滴滴嗒嗒……”的向着,如一首美妙的歌,演奏着诗情画意的雨的风景。
河北省迁安市蔡庄小学六年级:蔡旭华